统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同步练习(word 有)_第1页
统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同步练习(word 有)_第2页
统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同步练习(word 有)_第3页
统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同步练习(word 有)_第4页
统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同步练习(word 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统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同步练习(word有)《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一、导入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骊山怀古》。

二、目标

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和张养浩的相关文学常识。

2、能够把握的《山坡羊·骊山怀古》内容,赏析其语言。

3、对比《山坡羊·潼关怀古》,探究的内心世界。

三、原文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四、解释

《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一把火。相传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

萦纡:回环曲折。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五、曲意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六、赏析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赏析:

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赏析: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赏析:

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

实际上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赏析:

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正是由此引申开来。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灭亡,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七、文学常识

1、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自幼嗜学,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写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焚毁阿房宫。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羊·骊山怀古》。

八、问题探究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的景象。

参考: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树林茂密,烟雾弥漫淹没了所有的遗恨。

(2)“草萧疏,水萦纡”属于景物描写,请简要说说其作用。

参考:

借景抒情,由景抒发对封建统治的无奈,表述了对统治者互相残酷厮杀的讽刺。

(3)这首曲表现了怎样的怀古感伤之情?

参考:

对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中的残酷及那些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彻底否定与强烈批判。

(4)张养浩在另一首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请分析这首散曲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什么样的主旨的。

参考:

这首散曲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兴亡交替的,是无休无止的破坏,以及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5)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

(1)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2)借古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是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楚汉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3)对比。“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两句在对比中鲜明地表述了的观点: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消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九、诗歌主旨

此曲揭示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触目伤怀,引史为证,感情痛切,风格沉郁,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十、课堂小结

1、熟读成诵。

2、总结:

这首小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及《山坡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十一、板书设计

1.张养浩(1270—1329),字,号,山东济南人,(朝代)散曲作家。自幼嗜学,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骊山②奢侈③萦纡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只见草萧疏,。

2、。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理解型默写:

1、《山坡羊·骊山怀古》阐释无论是输还是赢,最终都将回归大地这一道理的诗句是:

,。

2、《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表述对世事无常感悟的句子:;。

3、《山坡羊·骊山怀古》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草木萧疏的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_。如此景象不禁让人产生无限的遗憾。

4、《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表明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

,。

5、张养浩在《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表述对千古兴亡都变做荒烟漫土的感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2019·全国初三课时练习)读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这首曲表现了怎样的怀古感伤之情?

3.“草萧疏,水萦纡”属于景物描写,请简要说说其作用。

(二)(2016·江苏中考模拟)阅读诗歌,完成下题。

山坡羊·骊山①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②,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③,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解释:①骊山:在现在陕西临潼东南。②阿房: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故址在现在陕西西安西南阿房村,规模宏大,建筑华丽。③萦纡:回旋弯曲。

25.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的景象。

26.在《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试分析这两支曲子表述主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三)(2020·全国初三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羸,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4.这首曲中点明怀古之地的语句是:__________。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发怀古感伤的事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曲表现了怎样的怀古感伤之情?

7.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8.张养浩在另一首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请分析这首散曲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什么样的主旨的。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2018·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三月考)读《山坡羊·潼关怀古》,选出有误的一项()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

D.在曲中表现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二)(2019·福建初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7.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写驻马远望,昔日六朝古都的奢华早已灰飞烟天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2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蕴含了哪些情感?

(二)(2018·四川中考模拟)诗歌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9.“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2016·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时值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奉命赈灾,途经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

31.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3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哪些情感?

(四)(2020·河南初三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34.本曲为怀古咏史类题材,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请从此角度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五)(2019·沭阳县广宇学校初二月考)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写得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13.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在曲中表述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六)(2018·河北北郭村农业中学初二期中)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后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4.本曲是____,____朝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

15.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16.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七)(2014·湖北初二期末)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后面问题。(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中“西都”即长安,这句写了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C.“宫阙万间都作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长安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19.(小题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写得生动形象,请你加以赏析。(2分)

(八)(2017·福建中考模拟)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此曲中“山坡羊”是_________,“潼关怀古”是___________。

2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在曲中表述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九)(2015·山东初二月考)古诗词鉴赏。(6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2.此曲中“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2分)

2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2分)

24.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2分)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2019·广州市南武中学初三)阅读下面两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怎么理解“峰峦如聚”中的“聚”和“波涛如怒”中的“怒”请选一个回答。

(2)两首散曲的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都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2019·四川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2)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三)(2020·辽宁初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目。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未央怀古

张养浩

三杰①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解释)①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乡子》中“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的话,不仅“曲尽其妙”,还暗指南宋朝廷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B.《山坡羊》中“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一句,描写闲坐于未央宫遗基,表现出其得不到重用的闲闷心情。

C.《南乡子》中“满眼风光北固楼”与《山坡羊》中的两句“也在图画里”都写出了对大好河山的赞叹。

D.《南乡子》借古讽今,意在称赞孙权的雄才大略;《山坡羊》借“三杰”表述了对统治者残害人才的愤慨。

(四)(2015·浙江初一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饮酒会宴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35.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_______的意象,表述了深沉的________________之感。

36.请简要赏析《乌衣巷》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五)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两个作品都写了潼关的景色,前者写于年少时期,后者写于奉命奔赴关中赈灾途中,所表述的情感不同。《潼关》中“犹嫌束”生动地描写了河流①______的特点,表述了②_____的情感。《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分别从③______、④_______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点明主旨的句子是⑤______。

(六)(2019·河北初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湩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8.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39.对(乙)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由此而联想到的画面。

40.下面对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B.(甲)文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述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C.(乙)文“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D.(乙)文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对历史的概括与批判,表述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七)诗歌鉴赏

山坡羊·未央怀古

张养浩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未央怀古》和《山坡羊·骊山怀古》两首词都是张养浩途经或者登临帝王宫殿遗址之后所抒发的感慨,请结合内容,试分析它们在抒情方式和表述情感上的异同。

诗词欣赏(一):

山坡羊·未央怀古

张养浩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诗词欣赏(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词欣赏(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解析

1.张养浩(1270—1329),字,号,山东济南人,(朝代)散曲作家。自幼嗜学,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希孟云庄元代

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骊山②奢侈③萦纡

①lí②shēchǐ③yíngyū

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只见草萧疏,。

2、。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当时奢侈今何处水萦纡

2、至今遗恨迷烟树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奢侈”“萦纡”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山坡羊·骊山怀古》阐释无论是输还是赢,最终都将回归大地这一道理的诗句是:

,。

2、《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表述对世事无常感悟的句子:;。

3、《山坡羊·骊山怀古》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草木萧疏的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_。如此景象不禁让人产生无限的遗憾。

4、《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表明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

,。

5、张养浩在《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表述对千古兴亡都变做荒烟漫土的感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3、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4、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赢”“萧疏”“萦纡”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2019·全国初三课时练习)读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这首曲表现了怎样的怀古感伤之情?

对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中的残酷及那些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彻底否定与强烈批判。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山坡羊·骊山怀古》为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受而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3.“草萧疏,水萦纡”属于景物描写,请简要说说其作用。

借景抒情,由景抒发对封建统治的无奈,表述了对统治者互相残酷厮杀的讽刺。

此题考查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结合诗句的内容和主旨来思考。“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当年繁华的秦宫如今荒草丛生,这里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接写如今景物的荒凉来衬托如今阿房宫的残破不堪,进而批评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

(二)(2016·江苏中考模拟)阅读诗歌,完成下题。

山坡羊·骊山①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②,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③,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解释:①骊山:在现在陕西临潼东南。②阿房: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故址在现在陕西西安西南阿房村,规模宏大,建筑华丽。③萦纡:回旋弯曲。

25.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的景象。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树林茂密,烟雾弥漫淹没了所有的遗恨。

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里描绘了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树林茂密,烟雾弥漫淹没了所有的遗恨。

26.在《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试分析这两支曲子表述主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山坡羊·潼关怀古》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山坡羊·骊山怀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山坡羊·潼关怀古》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山坡羊·骊山怀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三)(2020·全国初三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羸,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4.这首曲中点明怀古之地的语句是:__________。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骊山四顾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首先理解这首曲的大意,然后根据提示语“怀古之地”“主旨句”确定解析。“骊山四顾”点明怀古之地。“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表明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揭示了主旨。

5.引发怀古感伤的事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疏的野草和萦纡的流水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只见”的事物是“草萧疏”“水萦纡”,也就是荒凉的草,水流回旋弯曲。这些景物引发了怀古的感伤。

6.这首曲表现了怎样的怀古感伤之情?

对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中的残酷及那些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彻底否定与强烈批判。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怀古感伤”,可以确定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的写作目的多为怀古讽今。“当时奢侈今何处”表明了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表现了王朝兴衰更替的残酷,表明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揭示了主旨,表述了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强烈批判。

7.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2)借古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是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楚汉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3)对比。“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两句在对比中鲜明地表述了的观点: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消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首先回顾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特点作用;然后根据对这首散曲内容,主旨的理解,逐句分析,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采用的表现手法。回答时,先回答出表现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述效果。解析示例:①用典,“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典故,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地,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②反问,“当时奢侈今何处?”一句中,用“今何处”一个问句,表述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③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④借古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是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楚汉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⑤对比,“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两句在对比中鲜明地表述了的观点: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消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8.张养浩在另一首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请分析这首散曲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什么样的主旨的。

这首散曲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兴亡交替的,是无休无止的破坏,以及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的提示,仔细品读这首散曲并找出主旨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这是从统治者角度来写的;谁“赢”?谁“输”?自然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变做了土”即都化为灰烬,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在身后,这里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再结合整首散曲的大意,可看出对王朝交替过程中无休止地破坏的批判讽刺之情。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的思想感情,是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2018·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三月考)读《山坡羊·潼关怀古》,选出有误的一项()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

D.在曲中表现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D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此曲抚今追昔,从“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据此,伤感悲愤的是人,而不是物。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主旨句来看,此曲表述了对封建统治的愤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故解析为D。

诗歌言情,是为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的思想感情。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文的意境来理解诗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揣摩的情感。

(二)(2019·福建初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7.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写驻马远望,昔日六朝古都的奢华早已灰飞烟天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C

C.有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思是过去雄伟的秦汉宫殿,如今都成了一片废墟。这句是间接写战争,不是直接写战争。

2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蕴含了哪些情感?

批判封建统治者王朝兴亡给百姓带来的疾苦;对老百姓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感的能力。分析的情感,首先要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这一句总写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从中可以看出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遭遇的同情。

(二)(2018·四川中考模拟)诗歌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9.“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好在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于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本题考查对古诗中“炼字”的理解。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述情感。本题从拟人和以动写静的角度,分析说明字词在形容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3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述了对天下受苦受难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本诗是所学诗篇,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从诗句中的“亡”字即可理解诗人对百姓的同情。

(三)(2016·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时值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奉命赈灾,途经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

31.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本题首先要阅读解释内容,了解“潼关”之地的地理特点,由此联想到朝代更迭的历史,以此推想触目发感的原因。

3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哪些情感?

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此诗句内容浅显,意义表述,直接从字面“兴亡”“百姓苦”即可理解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同情的思想情感。

(四)(2020·河南初三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示例:通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则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诗句所呈现的景象。如:群山层层叠叠,好像是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汹涌澎湃,奔腾咆哮,雄踞在华山和黄河之间的潼关非常险要。不要求统一解析,言之成理即可。

34.本曲为怀古咏史类题材,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请从此角度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看到的历史残迹,想到在朝代更迭战争中遭难的无辜百姓,进而从历史朝代更迭、兴衰交替的规律中,得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结论。借历史变迁,表述了对人民深切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考查结合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赏析语句。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百姓。借历史变迁,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这句话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人民死活的鞭挞。

(五)(2019·沭阳县广宇学校初二月考)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写得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聚”既形容出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好像在守卫着潼关;“怒”既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位置。两个字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

考查诗句中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语境之中解读。“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13.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在曲中表述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D

“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错。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故选D。

(六)(2018·河北北郭村农业中学初二期中)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后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4.本曲是____,____朝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

张养浩元散曲曲牌名

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需要记住《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及其所处朝代等,注意积累。

15.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主旨的把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所以,该句是点明主旨的句子。

16.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此题属于诗歌的炼字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聚”和“怒”字应该从炼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境、炼手法、炼情感、炼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境。炼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答题时先答出字的意思,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七)(2014·湖北初二期末)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后面问题。(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中“西都”即长安,这句写了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C.“宫阙万间都作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长安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

A.“山坡羊”是曲牌名。C.没有直接描写战争。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

19.(小题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写得生动形象,请你加以赏析。(2分)

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这是诗歌中手法赏析,了解诗歌中常用修辞方法,并明确每种修辞方法的表述作用。

(八)(2017·福建中考模拟)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此曲中“山坡羊”是_________,“潼关怀古”是___________。

曲牌名曲名

本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注意明确古代的一些常见的文体知识,把握汉语中常用的一些借代修辞的俗语。要熟悉并理解一些常见的曲牌名。此曲中“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名。

2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在曲中表述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D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D项分析不正确,“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是对百姓的担忧和同情,不是表现了对于古建筑的被破坏而感到十分的伤心。

(九)(2015·山东初二月考)古诗词鉴赏。(6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2.此曲中“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2分)

曲牌名题目(2分)

根据所掌握的诗词知识直接回答即可。不要把词牌与词题说反。

2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2分)

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

波涛呼啸的气势。(3分)

根据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来说明两字的描写方法,说明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使用评价语“生动”“形象”“突出”等。

24.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2分)

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1分)表述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1分)

本诗句的内容明白易懂,从诗歌反映的历史现实和表述的诗人情感两方面来分析理解即可。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2019·广州市南武中学初三)阅读下面两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怎么理解“峰峦如聚”中的“聚”和“波涛如怒”中的“怒”请选一个回答。

“聚”①聚集,②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或从视觉上写出潼关的地势险要。“怒”,①愤怒,②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或从听觉上写出潼关的地势险要。

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2)两首散曲的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都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两首散曲的结尾都是用对比的手法点明(或深化)了全曲的主题。②表述了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具有强烈的醒世意义。

考查两诗歌结尾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表述的思想感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都是使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兴”和“亡”也形成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全曲的主题,卒章显志。都表述了对历史兴亡的概括和评判,两位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述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二)(2019·四川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此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和具体的词语分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意思是: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从中可以看出,“悠悠”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也指词人思绪万千而无穷尽。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述了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山坡羊骊山怀古》咏古讽今表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此题考查了句意及的情感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述了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的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元曲,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历史的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而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此曲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在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同时,表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三)(2020·辽宁初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目。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未央怀古

张养浩

三杰①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解释)①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乡子》中“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的话,不仅“曲尽其妙”,还暗指南宋朝廷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B.《山坡羊》中“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一句,描写闲坐于未央宫遗基,表现出其得不到重用的闲闷心情。

C.《南乡子》中“满眼风光北固楼”与《山坡羊》中的两句“也在图画里”都写出了对大好河山的赞叹。

D.《南乡子》借古讽今,意在称赞孙权的雄才大略;《山坡羊》借“三杰”表述了对统治者残害人才的愤慨。

D

D.有误。《南乡子》一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是希望南宋有孙权那样的大智大勇之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并不是单纯地为了称赞孙权的雄才大略。故选D。

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

前三句写登上那高大的未央宫殿遗基,见到“三杰”曾建业立功“殷勤纳谏”的处所而今只剩下一片废墟。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赋予山河浓重的感彩,好像山河显示出的是“三杰”的英雄形象。充分表现出对“三杰”的热烈赞扬与崇高的敬意,也蕴含着“鸟尽弓藏”的愤慨。“闲”字描写出闲坐此地,得不到重用的闲闷心情。最后两个分句写的是祖国的美丽山河,使由衷地赞叹,同时,也有对不能使这壮丽河山永在的感慨。在这里,仰慕“三杰”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也透露出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四)(2015·浙江初一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饮酒会宴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35.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_______的意象,表述了深沉的________________之感。

燕子兴亡

意像,即用以表述思想情感的某一形象化的事物。概括三首诗中出现的“燕子”一物理解即可。既然题干中说“三篇作品均通过……”,即可从第三首中找到“兴”“亡”两字来理解三个首共同的情感。

36.请简要赏析《乌衣巷》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今昔对照,寓情于景,语言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表述了诗人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

诗中有“旧时王谢堂前燕”一句,表明诗人回顾以前的生活,把今昔两时的景象作一比较,感叹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概括。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寓意没有长开不败的花,也没有永久的富贵年华。

(五)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两个作品都写了潼关的景色,前者写于年少时期,后者写于奉命奔赴关中赈灾途中,所表述的情感不同。《潼关》中“犹嫌束”生动地描写了河流①______的特点,表述了②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