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全套课件_第1页
药剂学全套课件_第2页
药剂学全套课件_第3页
药剂学全套课件_第4页
药剂学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变革第一代:是指经简单加工供口服或外用的膏丹丸散(“狗皮膏药”);第二代:随着临床用药的需要、给药途径的扩大和工业自动化的,产生的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和气雾剂等;第三代:以疗效仅与体内药物浓度有关而与给药时间无关的缓释、控释给药系统;第四代:欲使药物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以提高疗效并降低,并降低全身毒副作用的靶向给药系统;第五代:反映时辰生物学技术与生理节律同步的脉冲式给药,即在发病高峰时期在体内自动释药的自调式释药系统

缓(控)释制剂

一、概述:(一)定义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广义的控释制剂:(二)特点优点:缺点:缓控释制剂优点:不需要频繁给药,能在较长时间内

维持体内的药物有效浓度二、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及释药原理(一)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理化因素:剂量大小;pKa、解离度和水溶性;分配系数;稳定性。生物因素:生物半衰期;吸收;代谢。(二)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溶出原理、扩散原理、溶浊与扩散相结合原理、渗透泵原理、离子交换作用原理。靶向给药制剂优点: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进入体内的载药微粒被巨噬细胞作为外来异物所吞噬而实现靶向常采用液晶、液膜、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降解型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材料小于100nm的纳米粒可缓慢积集于骨髓;小于3μm的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主动靶向制剂微粒表面加以修饰后作为“导弹”性载体,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并浓集于预期的靶部位发挥药效。表面经PEG修饰后,连接特定的配体,或连接单克隆抗体将药物修饰成前体药物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磁性靶向制剂热敏感靶向制剂pH敏感靶向制剂栓塞性靶向制剂二、靶向制剂的介绍(一)被动靶向制剂脂质体靶向乳剂微球纳米粒、纳米囊脂质体定义组成与结构材料:磷脂与胆固醇等形成类脂质双分子层的微型泡囊:单室脂质体(大单室、小单室)和多室脂质体脂质体的两个重要理化性质相变温度:在一定温度下由“胶晶”转变为“液晶”荷电性:含有不同的附加剂可带正电或负电靶向给药制剂一、靶向制剂的概念与分类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drugdeliverysystem,TDDS)具备定位、浓集、控释及无毒可生物降解分类:1)按药物所到达的靶部位分可以到达特定靶组织或靶器官的靶向制剂可以到达特定靶细胞的靶向制剂可以到达细胞内某些特定靶点的靶向制剂

2)通常的分类方法: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脂质体的特点靶向性:被巨噬细胞吞噬缓释性: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本身结构与生物膜类似降低药物毒性:改变体内分布,减少在心、肾脏和其他正常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可受脂质体双层膜的保护而提高体内稳定性和口服吸收的效果制备脂质体的材料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及一些合成磷脂胆固醇:调节膜的流动性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脂质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吸附、脂交换、内吞、融合给药途径:静脉注射、肌内与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眼部给药、肺部给药脂质体的质量评价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包封率与载药量渗漏率药物的体内分布脂质体的作用机制靶向乳剂特点是对淋巴系统的亲和性药物的淋巴转运经血液循环向淋巴转运经消化道向淋巴转运经组织向淋巴转运影响乳剂靶向性与释药特性的因素乳滴粒径和表面性质油相的影响乳化剂的用量和种类乳剂的类型微球概述微球的定义靶向的原理:普通注射用微球栓塞性微球磁性微球载体:多为生物降解材料(蛋白类、糖类、合成聚酯类)微球的特性靶向性:主要是被动靶向作用缓释性:微球的制备明胶微球和白蛋白微球:乳化-固化法或喷雾干燥法聚酯类微球:液中干燥法纳米粒包括纳米球和纳米囊(10nm~1000nm)制备方法聚合法天然高分子法液中干燥法体内分布与消除主要分布于肝、脾、肺中,少量进入骨髓具有在肿瘤中聚集的倾向毫微粒给药系统转运基因的作用机制(二)主动靶向制剂避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改变载药微粒在体内的自然分布经修饰的药物载体制剂修饰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修饰微乳、修饰微球、修饰纳米粒(免疫纳米球)前体药物制剂:抗癌药、脑组织靶向、结肠靶向的前体药物修饰的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延长在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时间(如PEG修饰)免疫脂质体:连接特定的抗体或抗原糖基修饰的脂质体:脂质体表面结合糖基,可改变脂质体在体内的分布PEG:Pluronic:聚乙二醇修饰(PEGylation)(三)、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磁性靶向制剂栓塞靶向制剂(动脉栓塞)热敏感靶向制剂热敏感脂质体热敏免疫脂质体pH敏感靶向制剂pH敏感脂质体pH敏感的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自调式(脉冲式)制剂优点:具有能够响应外界所接受的反馈信息而自动的调节释放药量。应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温度)、肿瘤治疗(pH)等经皮吸收制剂概念与特点TTS(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s)的基本组成背衬:一般为铝箔,防止药物流失与潮解药物储库: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控释膜:由EVA和致孔剂组成粘附层:无刺激性和过敏性的粘合剂保护层:塑料保护膜,使用前撕去二、TTS的类型(一)膜控释型膜控释型TTS的组成:药物不渗透性金属塑料复合膜,药物储库,控释膜,胶粘剂层。影响释药的因素药物储库中的材料控释膜的结构、组成、厚度、膜孔大小,药物在膜中的渗透系数粘胶层的组成与厚度(二)复合膜型复合型TTS的组成背衬层:铝塑膜药物储库层:药物分散在聚异丁烯压敏胶中,加液体石蜡为增粘剂控释膜:聚丙烯微孔膜粘胶层:聚异丁烯压敏胶(含一定量药物作负荷剂量)保护膜(三)胶粘分散型粘胶层和控释膜层合二为一空白压敏胶涂于背衬层覆以含药胶构成药物储库层再覆以具有控释能力的粘胶层(四)聚合物骨架型组成药物不透性塑料背衬、吸水垫、覆盖性基片(铝箔)、药物储库(药物、多聚物骨架)、压敏胶(五)微储库型也属于周边压敏胶型,兼有膜控释和骨架型的特点药物分散于水溶性聚合物中,将此混悬液均匀分散在疏水性聚合物中形成微小的球状储库闭合底盘、粘性泡沫层、微型药物储库、聚合物骨架、胶粘剂环药物的经皮吸收皮肤的构造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皮肤附属器:汗腺、毛囊、皮脂腺,大分子药物及离子型药物的转运途径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表皮途径:药物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皮肤附属器途径第一节概述一.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preparations)

用药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过程控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preparations)

药物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零级或接近零级过程。

缓释制剂的英文名:sustained-releasepreparations

控释制剂的英文名:controlled-releasedpreparation

国外缓、控释制剂的英文名:extened-releasedpreparation,prolongedactionpreparations,retardpreparations,sustained-releasepreparations.

美国药典将缓、控释制剂归入modified-releasepreparations二.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减少服药次数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减少服药次数;2.保持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3.减少用药的总剂量

三.不适于制备缓释、控释的药物剂量很大(

1g)半衰期很短(

1h)、半衰期很长(

24h)不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溶解度小、受pH影响、有特定的吸收部位的药物)四.缓释、控释制剂的缺点1.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按(剂量、时间)2.设备及工艺制作费用昂贵(一).溶出原理根据noyes-whitney溶出速度公式,减小药物的溶解度,增大药物的粒径,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

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普鲁卡因青霉素,睾丸素丙酸酯);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N-甲基阿托品鞣酸盐,鱼精蛋白胰岛素);控制粒子大小;

一、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1。水不溶性包衣膜dM/dt—释放速度;A—面积;D—扩散系数K—药物的分配系数;L—包衣层厚度;ΔC—膜内外药物的浓度差所有参数保持恒定,系零级释放若其中一个参数或多个参数改变,即非零级过程-(二)扩散原理2。含水性孔道的包衣膜

公式同1。水不溶性包衣膜,但无K参数

制剂的释放接近零级释放3。骨架型的药物扩散控释药物制剂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单位面积在t时间的释放量;D—扩散系数;P—骨架中的孔隙率;S—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溶解度;λ—骨架中的弯曲因素;A—单位体积骨架中的药物含量

该公式基于以下的假设:

1。药物释放时保持伪稳态2。A≥S

3.理想的漏槽条件4。药物颗粒比骨架小得多;5。D保持恒定假设方程右边除t外都保持恒定,则上式可简化为

Q=kHt1/2

膜控型缓、控释制剂可获得零级释放

骨架型结构中药物非零级释放,但骨架中药物的溶解速度必须大于药物的扩散速度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1。包衣小丸或片剂包衣2。包微囊3。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4。增加粘度以减少扩散速度5。制成植入剂6。制成乳剂(三)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骨架溶蚀溶出控制

扩散控制(四)渗透压原理原理与构造片芯为水溶性药物或水溶性化合物、聚合物片衣为水不溶性聚合物,具有半渗透膜作用,水可渗进半透膜,但药物不能渗透包衣膜开细孔片剂与水接触,水通过半渗透膜进入片芯,药物或水溶性成份溶解成饱和溶液,由于渗透压的作用,药物饱和溶液由细孔恒速持续流出若dV/dt为水渗透进入膜的流速,K、A、L分别为膜的渗透系数、面积和厚度,Δπ

为渗透压,ΔP

为流体静压差,则

若上式右端保持不变,则

如以dm/dt表示药物通过细孔释放速率,Cs为膜内药物饱和溶液浓度,则(五)离子交换作用树脂+--药物-+X-→树脂+--X-+药物-树脂---药物++Y+→树脂---Y++药物+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影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药物理化因素生物因素2.设计要求生物利用度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剂量pKaKo/w稳定性生物半衰期吸收(速度、部位)代谢普通制剂的80~120%低于普通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的剂量设计

1。含缓释或控释部分,无速释部分的剂量

2。既有缓释或控释部分,又有速释部分的剂量

缓释、控释制剂的辅料

骨架型阻滞材料

1。溶蚀性骨架材料

2。亲水性凝胶骨架材料

3。不溶性骨架材料

包衣膜阻滞材料

1。不溶性高分子材料

2。肠溶性高分子材料

(三)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1。.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亲水凝胶骨架片蜡质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缓释、控释颗粒压制片胃滞留片生物粘帖片骨架型小丸

(1)骨架片的处方与工艺1).亲水性胶体骨架片

辅料:MC、HPMC、HPC、CMC

释药机理:扩散(水溶性药物)

释药速率:取决于高分子粘度及浓度

里阿替米林缓释片阿替米林50mg枸橼酸10mgHPMC(K4M)160mg乳糖180mg硬脂酸2mg乙醇2).溶蚀性骨架片辅料:硬脂酸、蜂蜡、十八醇等释药:蜡材料被消化,溶蚀制备:辅料融化,加药,制粒,压片硝酸甘油缓释片硝酸甘油硬脂酸聚维酮(PVP)十六醇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乳糖滑石粉硬脂酸镁PVP硝酸甘油乙醇微粉硅胶混匀硬脂酸十六醇60oC熔微晶纤维素乳糖滑石粉搅拌混合制粒压片3.不溶性骨架片辅料:聚乙烯、聚丙烯、PVC释药:消化液渗入,溶解药物,孔道扩散制备:有机溶剂制粒压片,直接压片(2)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制备三种不同释放速度的颗粒用不同溶解性能的粘合剂制粒,药物释放:颗粒在肠液中溶解所控制。释药速率:明胶>醋酸乙烯>虫胶制成微囊后压片,片剂崩解后,药物的释放与微囊有关。药物先包成控缓释小丸压片,药物的释放取决于小丸包衣材料。(3)胃内滞留片1.定义能滞留于胃液中(5~6h),延长药物在消化道释放时间,改善药物吸收,2.辅料亲水胶:HPMC,MC,CMC

助漂剂:蜡类(十八醇,硬脂酸),发泡剂(MgCO3,NaHCO3)

控释物质:(甘露醇,丙稀酸II、III)3.药物因肠道pH高而溶解度降低;胃内发生作用或胃吸收;特殊吸收部位胃中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4)生物粘附片1.定义具有生物粘附性的聚合物与药物混合组成片芯,然后由此聚合物围成外围,再加覆盖层而成。2.应用用于口腔、鼻腔、眼眶、阴道及胃肠道的特定区段,可用于局部治疗,也可作用于全身3.特点加强药物与粘膜接触的紧密性及持续性,有利于药物吸收。4.辅料主要为HPC与卡波普940。(六)骨架型小丸与骨架片的类型类似小丸成型技术1。滚动成丸法2。挤压-滚圆法3。离心-流化造丸法4。其它方法2.膜控型缓释、控释制(主要是用于水溶性药物)(1)微孔膜包衣片(2)膜控释小片(3)肠溶膜控释片(4)膜控释小丸

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微孔膜包衣片

不溶性材料:醋酸纤维素,丙稀酸树脂,EC,EVA

可溶性致孔剂:PEG,PVP,糖,盐

药物释放:衣膜中的微孔控制

2.肠溶膜控释片3.膜控释小片

小片(3mm)先用不同缓释作用或不同厚度的材料包衣,然后装入胶囊,在体内可恒速释放。优点:

恒定的释药速率生产工艺较控释小丸剂等简便质量易于控制(1)制片无水茶碱细粉(主药)5%SCMC浆(稀释剂)制颗粒干燥硬脂酸酶(润滑剂)压片(直径3mm,片重20mg,每片含茶碱15mg)例如:茶碱微孔膜控释小片(2)包衣液EudragitRL100EudragitRS100(包衣材料)(包衣材料)(包衣材料)(致孔剂)异丙醇+丙酮(混合溶剂)乙基纤维素2:1水溶性聚合物包衣液A包衣液B20片包衣小片硬胶囊(3)装片4.膜控释小丸与片类似的方法,然后装入胶囊新康泰克

本品内容物:速释小丸,能在一定时间内发挥作用的缓释小丸,其有效浓度可维持12小时。

新康泰克小丸结构新康泰克膜控小丸结构聚合物缓释包衣层药物层基丸色衣层新康泰克药物体内释放柱型图t(h)Q(%)药物体内释放柱型图3.渗透泵缓释、控释制剂(1)单室渗透泵给药系统

半透膜:EC、醋酸纤维素

片芯:水溶性药物、渗透压促进剂

释药:水渗透,溶解药物产生渗透压

4040~5050Kpa(体液757.5Kpa),药物由激光小孔泵出

关键:膜厚度、孔径、孔率、片心处方、激光孔径例子:片芯普鲁卡因250mg乳糖30mg90%乙醇q.s.硬脂酸q.s.滑石粉q.s.半透膜醋酸纤维素5gPEG400q.s.丙酮加至100ml打孔0.1~1mm(2)双室渗透泵给药系统适宜不溶性药物盐酸维拉帕米(戊脉安,异搏定,Verapamil.Isoptin)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的钙通道阻断药。无论是普通制剂还是控(缓)释剂,其肝脏首过效应均明显,生物利用度约为25%~30%,血浆蛋白结合率90%。不良反应服用维帕拉米的不良反应主要与剂量相关。主要不良反应有:便秘,心动过缓,眩晕,偶有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出现心脏停搏。维拉帕米渗透泵片片芯处方

盐酸维拉帕米(40目)2850g甘露醇(40目)2850g聚环氧乙烷(40目)60gPVP120g乙醇1930ml硬脂酸115g

包衣液处方

醋酸纤维素(乙酰基值39.8%)47.25g醋酸纤维素(乙酰基值32%)15.75g羟丙基纤维素22.5g聚乙二醇33504.5g二氯甲烷1755ml甲醇735ml制备方法①片芯制备:将片芯处方中前三种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5min;将PVP溶于乙醇,缓缓加入上述混合组分中,搅拌20min,过10目筛,整粒,干燥,再过10目筛,加入硬脂酸,压片。②包衣(空气悬浮技术包衣)③打孔:在包衣片上下两面对称各打一释药小孔,孔径254ūm注释:此渗透泵片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药速率为7.1—7.7mg/h,持续释药17.8—20.2h三、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一)体外释放度试验1。释放度试验方法2。取样点的设计3。释放介质(二)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三)体内外相关性第二节口服定时、定位释药系统口服定时释药系统时辰药理学:疾病的发生具有时间节律性是设计定时释药控释制剂的依据应用:心血管疾病,哮喘,抗生素制备:*双层骨架片脉冲给药体系*多层膜包衣微丸脉冲给药体系*瓶盖式亲水凝胶瓶盖式:亲水凝胶盖弹出

渗透泵定时释药系统

(一)渗透泵定时释药系统

(二)包衣脉冲技术

1。膜包衣技术

1)膜包衣定时爆释系统

2)薄膜包衣片

2。压制包衣技术

(三)柱塞型定时释药胶囊(一)胃内定位释药系统(1)胃漂浮给药系统处方尼莫地平40mgPoloxamer80mg十六醇40mgHPMC180mgPEG600040mgMgCO340mg

硬脂酸镁0.75%

工艺:1及2先制备固体分散体粉末直接压片13mm二、口服定位释药系统结果:(1)体外漂浮人工胃液立即起漂并持续10h

(2)胃内滞留时间(2)胃膨胀型给药系统特点:胃停留时间与胃排空无关片芯:Drug可溶或不溶PVPXL膨胀剂Carbopol934片的坚固性CaCO3pH调节剂Magnesiumstearate包衣:EudragitRL渗透性弹性释药:(二)口服小肠释药系统

胃:pH1--3

小肠:十二指肠pH4--5

空肠

回肠pH6-7

大肠:pH7—8

盲肠

结肠

直肠

(三)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1。时控型2。pH敏感型生物降解型偶氮聚合物寡糖、多糖壳聚糖

三.结肠定位给药系统优点:(1)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慢性肠炎,结肠癌)(2)大分子药物吸收较好

(3)转运时间长(20~30h)方法:(1)时控型:5~12h开始释药

(2)pH依赖型

(3)生物降解型结肠细菌--偶氮还原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果胶、壳聚糖),前体药物(5-氨基水杨酸)定义:口服液体控释系统是一种通过混悬剂(微囊、微球)或乳剂供口服给药的控释制剂,可以以液体形式服药,也可临时调配成液体形式服药。应用对象:幼儿、老人、吞咽困难者特点:流动性好,可以分剂量,很少受胃排空影响,掩盖药味产品:苯丙醇胺茶碱,伪麻黄碱

口服液体给药系统

智能化给药系统

1.竞争自动调节给药器

糖基化胰岛素-伴刀豆蛋白

甲基丙烯羟乙酯(截留50000)包裹

血糖过高,进入半透膜

葡萄糖-伴刀豆蛋白+糖基化胰岛素

降低血糖酶-底物反应自动调节给药器

胰岛素-葡萄糖氧化酶-聚原酸酯

葡萄糖增加

氧化酶

葡萄糖酸

pH下降

聚原酸酯溶蚀

释放胰岛素

抗体-半抗原触发式给药器

吗啡拮抗剂纳曲酮+触发式给药器

血液吗啡升高

触发给药器

释放纳曲酮

阻断阿片受体

戒断毒瘾

第三节靶向制剂(一)靶向制剂的分类药物的靶向分三级:第一级到达特定的靶组织或靶器官;第二级到达特定的靶细胞;第三级到达细胞内的特定部位。靶向制剂分为三类:1、被动靶向制剂

2。主动靶向制剂

3。物理靶向制剂(二)靶向性评价1。相对摄取率reRe=(AUCi)p/(AUCi)sAUCi—由浓度—时间曲线求得的靶组织或器官的药时曲线下面积;p和s分别表示药物制剂及药物溶液;Re大于1表示药物制剂在该组织或器官有靶向性2。靶向效率te

te=(AUC)靶/(AUC)非靶

3。峰浓度比Ce

Ce=(Cmax)p/(Cmax)s

Cmax为峰浓度二、被动靶向制剂1。乳剂2。脂质体3。微球4。纳米粒三、主动靶向制剂(一)修饰的前体载体1。修饰的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糖基修饰的脂质体2。修饰的纳米乳修饰的纳米球(二)前体药物和药物大分子复合物

1。前体药物

(1)抗癌前体药物

(2)脑部靶向前体药物

(3)结肠靶向前体药物

2。药物大分子复合物四、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一)磁性靶向制剂1。磁性微球2。磁性纳米囊(二)栓塞靶向制剂(三)热敏靶向制剂热敏脂质体(四)pH敏靶向脂质体

一、概述膜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可供口服、口含、舌下或薄膜给药;外用可作皮肤创伤、烧伤或炎症表面的覆盖。为满足医疗用途可制成单层膜、多层膜(复合膜)和夹心膜。膜剂的优点是:①无粉末飞扬;②成膜材料用量少;③含量准确;④稳定性好;⑤起效快,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多层膜可控制释药。缺点是载药量少,仅适用于剂量小的药物。二、质量要求膜剂外观应完整光洁,厚度一致,色泽均匀,无明显气泡。多剂量膜剂,分格压痕应均匀清晰,并能按压痕撕开。膜剂的成膜材料、辅料和包装材料均应性质稳定,无刺激性、无毒性并不与药物发生理化作用。三、成膜材料(一)成膜材料的要求理想的成膜材料应具有下列条件:①生理惰性,无毒、无刺激。②性能稳定,不降低主药药效,不干扰含量测定,无不适臭味。③成膜、脱膜性能好,成膜后有足够的强度和柔韧性。④用于口服、腔道、眼用膜剂的成膜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能逐渐降解、吸收或排泄;外用膜剂应能迅速、完全释放药物。⑤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二)常用成膜材料

①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天然的高分子材料有明胶、虫胶、阿拉伯胶、琼脂、淀粉、糊精等;此类成膜材料多数可降解或溶解,但成膜性能较差,故常与其它成膜材料合用。

(二)常用成膜材料②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是由聚醋酸乙烯酯经醇解而成的结晶性高分子材料。国内采用的PVA有05-88和17-88等规格,平均聚合度分别为500~600和1700~1800,以“05”和“17”表示。两者醇解度均为88%±2%,以“88”表示。PVA对眼粘膜和皮肤无毒、无刺激,是一种安全的外用辅料。口服后在消化道中很少吸收,80%的PVA在48小时内随大便排出。PVA载体内不分解亦无生理活性。

(二)常用成膜材料

③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共聚而成的水不溶性、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常用于制备复合膜的外膜。另外:附加剂

着色剂增塑剂:甘油、山梨醇、丙二醇等。填充剂:CaCO3、SiO2、淀粉、糊精等。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一80、十二烷基硫酸钠、豆磷脂等。脱膜剂:液体石蜡、甘油、硬脂酸、聚山梨酯一80等。四、膜剂的制备工艺(一)膜剂一般组成主药0~70%(W/W)膜材料(PVA等)30%~100%

增塑剂(甘油、山梨醉等)0~20%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豆磷脂等)1%~2%

填充剂(CaCO3、SiO2、淀粉)0~20%

着色剂(色素,TiO2等)0~2%(W/W)脱膜剂(液体石蜡) 适量 (二)膜剂制备方法

匀浆制膜法

本法常用于以PVA为载体的膜剂,其工艺过程为:将成膜材料溶解于水,滤过,将主药加入,充分搅拌溶解。不溶于水的主药可以预先制成微晶或粉碎成细粉,用搅拌或研磨等方法均匀分散于浆液中,脱去气泡。小量制备时顷于平板玻璃上涂成宽厚一致的涂层,大量生产可用涂膜机涂膜。烘干后根据主药含量计算单剂量膜的面积,剪切成单剂量的小格。

流延机涂膜示意图

热塑制膜法将药物细分和成膜材料如EVA颗粒相混合,用橡皮滚筒混炼,热压成膜或将热融的成膜材如聚乳酸、聚乙醇酸等,在热状态下加入药物细粉,使溶入或均匀混合,在冷却过程中成膜。复合制膜法以不溶性的热塑性成膜材料(如EVA)为外膜,分别制成具有凹穴的底外膜带和上外膜带,另用水溶性的成膜材料(如PVA或海藻酸钠)用均浆制膜法制成含药的内膜带,剪切后置于底外膜带的凹穴中:也可用易挥发性溶剂制成含药匀浆,以间隙定量注入的方法注入底外膜带的凹穴中。第二节涂膜剂涂膜剂系指将高分子成膜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制成的可涂布成膜的外用胶体溶液制剂。用时涂于患处,溶剂挥发后形成薄膜,对患处有保护作用,同时逐渐释放所含药物起治疗作用。一般用于治疗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过敏性皮炎、牛皮癣和神经性皮炎等。涂膜剂的特点是制备工艺简单,不用校精材料,无需特殊的机械设备,使用方便。涂膜剂的处方由药物、成膜材料和挥发性有机溶剂组成。

常用的成膜材料有聚乙烯缩甲乙醛、聚乙烯缩丁醛、火棉胶等,增塑剂常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溶剂一般为乙醇、丙酮或二者混合物。常用的挥发性有机溶剂有乙醇、丙酮、乙醚等,也可使用不同比例的混合液。涂膜剂的一般制法为:能溶于溶剂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溶解;如为中药,则应先制成乙醇或乙醇—丙酮提取液,再加入到基质溶液中去。第十章气雾剂第一节气雾剂一、概述气雾剂(Aerosol)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中制成的制剂。使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气雾剂可在呼吸道、皮肤或其它腔道起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气雾剂的优点:①药物直接到达作用部位,分布均匀,起效快。②药物密闭于不透明的容器中不易被污染,不与空气中的氧或水分接触,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③不经过胃肠道系统,可以完全避免胃肠道的破坏作用和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④由于气雾剂中的药物是以雾状喷出的,所以可减少对创面的刺激性。⑤定量阀门控制剂量比较准确,并可以单剂量或多剂量给药。不足:①气雾剂需要耐压容器、阀门系统以及特殊的生产设备,成本较高。②气雾剂具有一定的压力,遇热和受撞击后可能发生爆炸。③由于含有抛射剂,具有一定的毒性,故不适宜心脏病患者作为吸入气雾剂使用。④作为主要用途的吸入气雾剂,药物在肺部吸收,干扰因素较多,吸收不完全且变异性较大。⑤抛射剂因高度挥发而有致冷效应,多次喷射于受伤的皮肤或其它创面,可引起不适或刺激。气雾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类①溶液型气雾剂指药物溶于抛射剂中或在潜溶剂的作用下与抛射剂混合而成的均相分散体(溶液),以细雾状雾滴喷出。②混悬型气雾剂指不溶于抛射剂的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抛射剂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混悬液),以雾粒状喷出。③乳剂型气雾剂指不溶于抛射剂的液体药物与抛射剂经乳化,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O/W或W/O型乳剂),以泡沫状喷出。2.按相的组成分类①二相气雾剂在容器内存在着气体和液体两相,气相是抛射剂所产生的气体;液相为药物溶于抛射剂中所形成的溶液。②三相气雾剂在容器中存在着气体(抛射剂所产生的气体)、固体(固体药物不溶于抛射剂)和液体(抛射剂)三相或存在着气体、液体(液体药物不溶于抛射剂)和液体(抛射剂)三相。二相气雾剂一般为溶液系统,三相气雾剂一般为混悬系统或乳剂系统。3.按医疗用途分类①吸入用气雾剂吸入气雾剂系指含药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定量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吸入肺部的制剂。②皮肤与粘膜用气雾剂皮肤用气雾剂主要起保护创面、清洁消毒、局部麻醉及止血等作用,应无刺激性。阴道粘膜用气雾剂主要用于治疗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阴道炎症,一般要有持久稳定的泡沫,应无刺激性。皮肤与粘膜用气雾剂都是起局部治疗作用。③空间消毒与杀虫用气雾剂主要用于杀虫、驱蚊及室内空气消毒。质量要求:①无毒性、无刺激性。②抛射剂为低沸点液体。③气雾剂容器应能耐受所需的压力,每压一次,必须喷出均匀的细雾状的雾滴或雾粒,并释放出准确的剂量。④泄漏和爆破应符合规定,确保安全使用。⑤烧伤、创伤、溃疡用气雾剂应无菌。二、吸入气雾剂中药物的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

1.药物的性质吸入气雾剂的药物必须能溶解于呼吸道分泌液和肺泡液中,并对呼吸道无刺激性。吸收速度与药物分子量及脂溶性有关。若药物吸湿性大,微粒通过湿度很高的呼吸道时,微粒会聚集增大,妨碍药物吸收。2.药物微粒的大小气雾剂喷出的药物微粒大小不同,在呼吸道各部位沉积的位置也不同。较粗的微粒因重力沉降大部分落在鼻腔、咽喉、气管及分支处,因而吸收少。如果微粒太细,则进入肺泡囊后大部分由呼气排出。吸入气雾剂的药物微粒大小应控制在0.5-5μm范围内最适宜。另外,吸入气雾剂的微粒沉积还与呼吸量及呼吸频率有关。三、气雾剂的组成气雾剂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四部分组成。(一)抛射剂抛射剂(Propellents)是喷射的动力,有时兼有药物溶剂的作用。1.抛射剂应具备的条件①为适宜的低沸点液体,常温下蒸气压应大于大气压;②无毒性、无致敏性和刺激性;③不与药物、附加剂发生反应;④不易燃、不易爆;⑤无色、无味、无臭;⑥价格便宜,便于大规模生产。2.抛射剂的分类①氟氯烷烃又称氟里昂不溶于水,可作脂溶性药物的溶剂。②碳氢化合物不宜单独使用,常与氟氯烷烃类抛射剂合用。可用的有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③压缩气体作抛射剂的应为惰性气体,可用的有二氧化碳、氮气等。(二)药物与附加剂溶液型气雾剂,可利用抛射剂作溶剂,必要时可加入适量乙醇、丙二醇或聚乙二醇等作潜溶剂,使药物和抛射剂混溶成均相溶液。混悬型气雾剂,应先将药微粉化,为了使药物分散混悬于抛射剂中,常加入润湿剂如滑石粉、胶体二氧化硅等。有时可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如油酸、月桂醇等。乳剂型气雾剂中的药物若不溶于水或在水中不稳定时,可将药物溶于甘油、丙二醇类溶剂中,加入抛射剂,还需加入适当的乳化剂。若抛射剂为分散相时,可喷出较稳定的泡沫;若抛射剂为连续相时,则泡沫易破坏成液流。气雾剂中还可加入抗氧剂,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在加防腐剂时,应注意防腐剂本身的药理作用。(三)耐压容器(四)阀门系统

阀门是控制药物和抛射剂从容器射出的主要部件,多数药用气雾剂选用能控制剂量的定量阀门,也有使用非定量的一般阀门。非定量吸入气雾剂的阀门系统由封帽、阀门杆、推动钮、橡胶封圈、弹簧、浸入管组成。定量吸入气雾剂的阀门系统与非定量吸入气雾剂的阀门系统的构造相仿,所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定量室。四、气雾剂的制备

(一)处方设计1.溶液型气雾剂在抛射剂及潜溶剂中能溶解的药物可制成此类气雾剂。溶液型气雾剂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气雾剂。通常发挥全身治疗作用者雾粒大小以0.5-1μm为宜;起局部作用者以3-10μm为宜;皮肤用者粒子可大些。2.混悬型气雾剂在抛射剂及潜溶剂中均不溶解的固体药物可制成此类气雾剂。混悬型气雾剂处方的设计必须注意提高分散系统的稳定性,其要求如下:①药物先经微粉化,粒度最好控制在5μm以下,一般不超过10μm;②水分含量控制极低,应在0.03%以下;③选用的抛射剂对药物的溶解度应越小越好,以免在贮存过程中药物结晶变粗;④调节抛射剂与混悬药物粒子的密度,尽量使两者相等;⑤填加适量的助悬剂。3.乳剂型气雾剂在抛射剂及潜溶剂中均不溶解的液体药物可制成此类气雾剂。这类气雾剂在容器内为乳剂,一般抛射剂为内相,药液为外相。乳剂型气雾剂常加入甘油作泡沫稳定剂,使产生的泡沫持久。(二)制备工艺气雾剂的工艺流程是:容器与阀门系统的处理和装配——药物的配制和分装——充填抛射剂——质量检查——成品1.容器、阀门系统的处理与装配2.药物的配制和分装按处方组成及气雾剂的类型,配成所需的分散系统。溶液型气雾剂应制成澄明药液;混悬型气雾剂应将药物微粉化并保持干燥状态;乳剂型气雾剂应制成稳定的乳剂。3.抛射剂的填充抛射剂的填充方法有压灌法和冷灌法。五、气雾剂的质量评价各类型气雾剂必须进行泄露率检查。另外,具有定量阀门的气雾剂,还应检查每瓶的总揿次、每揿的主药含量和粒度等;非定量气雾剂还应检查喷射速率和喷出总量。六、喷雾剂喷雾剂系指应用压缩气体、氧气、惰性气体等气体为动力的喷雾器或雾化器喷出药液雾滴或半固体的制剂,也称气压剂。可分单剂量和多剂量喷雾剂。抛射药液的动力是压缩在容器内的气体,但未液化。质量要求:性质要稳定。溶液型喷雾剂药液应澄明,乳剂型液滴在液体介质中应分散均匀,混悬型喷雾剂应将药物微粉化。喷雾剂的附加剂和装置中的各组成部件均应无毒。无刺激性,不与药物发生作用。用于创面的喷雾剂要求无菌。第一节概述

片剂(Tablets)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其外观既有圆形的,也有异形的(如椭圆型、三角形、菱形等)。一、片剂的含义和特点特点片剂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质量稳定:固体制剂、经压缩,孔隙率小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体积小,便于贮运和携带溶出速率较散剂胶囊剂为慢,其生物利用度差儿童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二、片剂的分类和质量要求1、按生产方法分类普通片:白片、素片、异形片包衣片:糖衣片、半薄膜衣片、薄膜衣片多层片:双层片、三层片、包心片2、按给药方法分类口服片:吞服片咀嚼片、分散片、溶液片口腔用片:口含片吞下片,口颊贴片全身吸收外用片:溶液片腔道片二、片剂的分类和质量要求

1、内服片:普通压制片(素片):未包衣片剂包衣片: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等多层片:减少配伍变化,或同时速释和缓释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NaHCO3和有机酸)咀嚼片:在口内嚼碎后下咽,可不加崩解剂分散片:遇水迅速崩解(3min内)并均匀分散缓释片和控释片: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口腔用片口含片:指含于口腔内缓缓溶解的压制片,用于局部的消炎、消毒等。口含片比一般内服片大而硬,味道适口。舌下片:指置于舌下使用的压制片,能在舌下唾液中溶解后被粘膜吸收,起速效作用。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颊额片:贴于口腔粘膜,由粘膜吸收起到全身作用,无首过3.皮下给药片剂植入片:使药效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皮下注射用片:注射前溶于水中,现已少用4、外用片溶液片:临用前加水溶解成溶液,供外用、漱口、消毒等阴道片:供塞入阴道内产生局部消炎、杀菌、杀精及收敛等作用质量要求1、

含量准确,重量差异合格2、

适宜的硬度和脆碎度3、

适宜的溶出度和崩解度4、

良好的稳定性5、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6、

符合卫生学要求7、其他:植入片无菌、含片、舌下片、咀嚼片应有良好的口感第二节片剂的赋形剂(辅料)

一、辅料的作用辅料(excipientsoradjuvants)系指片剂中除药物以外的所有附加物料的总称,亦称赋形剂。

作用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吸附作用崩解作用润滑作用①有粘性,可使片剂成型。②有吸湿性,可使片剂迅速崩解。③有润滑性,可使颗粒具有流动性,不粘冲④有吸收性,可使液体药物成为固态。⑤有稀释性。能使任何小剂量的药物均可制成片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稀释剂吸收剂辅料的基本要求:无毒、无刺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惰性、不与药物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要的疗效,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二、辅料的选用原则及分类(一)填充剂和吸收剂稀释剂(Diluent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亦称为填充剂(Fil1ers)。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1.淀粉(starch)性质稳定,可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吸湿性小,价格便宜。可压性差常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乳糖等混合使用。稀释剂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吸湿性较强常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稀释剂2.糖粉(sugar)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在热水中易溶,不溶于乙醇。粘结性较强,易造成片剂的麻点和水印。糊精用量要少,并与糖粉合用为宜。影响崩解度和主药含测。3.糊精(dextrin)稀释剂由等分子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白色结晶粉末,略带甜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化学性质稳定,无吸湿性,适用于具有引湿性的药物。可压性好

乳糖是一种优良稀释剂,制成的片剂光洁明亮美观,对主药含量测定无影响。非结晶性乳糖可供粉末直接压片。稀释剂4.乳糖(lactose)可压性淀粉亦称预胶化淀粉(pregelatinizedstarch),又称

-淀粉,是新型的药用辅料。本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本品作为多功能辅料,常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稀释剂5.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是由纤维素部分水解而制得的结晶性粉末,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与良好的可压性,

亦有“干粘合剂”之称,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片剂中含有20%以上的微晶纤维素时,崩解性较好。国外产品的商品名为Avicel。并根据粒径约不同有若干规格。稀释剂6.微晶纤维素

(microcrystallinecellulose,MCC)主要是一些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磷酸氢钙及药用碳酸钙(由沉降法制得,又称为沉降碳酸钙)等。其中硫酸钙较为常用,其性质稳定,无嗅无味,微溶于水,与多种药物均可配伍,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崩解均好,对药物也无吸附作用。在片剂辅料中常使用二水硫酸钙。但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有干扰,此时不宜使用。稀释剂7.无机盐类甘露醇、山梨醇呈颗粒或粉末状,在口中溶解时吸热,因而有凉爽感,同时兼具一定的甜味,在口中无砂砾感,因此较适于制备咀嚼片,但价格稍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

稀释剂8.糖醇类1)硫酸钙:化学性质稳定,有较好的抗潮性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和崩解度较好,常作片剂的稀释剂和挥发油的吸收剂2)磷酸氢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但可压性较差,仅用于制湿颗粒3)轻质氧化镁:比表面积大,吸收力强,但置露空气中可吸收水及CO24)干燥氢氧化铝:为挥发油的良好吸收剂,也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和助流剂2.吸收剂:吸附挥发油和其它液体性成分(二)湿润剂与粘合剂湿润剂

(moisteningagent)系指本身无粘性,但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从而达到制粒、压片的目的。粘合剂

(adhesives)系指使无粘性或粘性不足的物料给予粘性,从而使物料聚结成粒的辅料。

选用湿润剂和粘合剂一定要合适,粘度要适当,不但能使药物制成颗粒,压成片剂;还要使片剂外观光滑、崩解度合格才行。1)水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等纯水。

2)水是片剂制备中最常用的湿润剂,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3)水本身无粘性,适用于遇水便能诱发出粘性的制粒物料。润湿剂(1)蒸馏水(distilledwater)

可用于遇水易分解的药物,也可用于遇水粘性太大的药物。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湿润后所产生的粘性降低,因此,醇的浓度要视原辅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30%-70%。中药浸膏片常用乙醇做湿润剂,但应注意迅速操作,以免乙醇挥发而产生强粘性团块。润湿剂(2)乙醇(ethanol)

淀粉浆是片剂中最常用的粘合剂,常用8%~15%的浓度,并以10%淀粉浆最为常用;淀粉浆的制法主要有煮浆和冲浆两种方法,都是利用了淀粉能够糊化的性质。冲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少量(1~1.5倍)水中,然后根据浓度要求冲入一定量的沸水,不断搅拌糊化而成;煮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全部量的水中,在夹层容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不宜用直火加热,以免焦化),直至糊化。粘合剂1.淀粉浆甲基纤维素系纤维素的甲基醚化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应用于水溶性或水不溶性物料的制粒中,颗粒压缩成形性好、且不随时间变硬,常用浓度为2%~10%。

粘合剂2.纤维素衍生物(1)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MC)羟丙基纤维素系纤维素的羟丙基醚化物,易溶于冷水,可做湿法制粒、粉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粘合剂2.纤维素衍生物(2)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cellulose,HPC)粘合剂2.纤维素衍生物(3)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系纤维素的羟丙甲基醚化物,易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常用浓度为

2%~10%)。(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HPMC)本品为纤维素的半合成品,为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粘性很强,是一种新型粘合剂,常用浓度为l%~2%。与主药混合均匀后,便可干法直接压片,如维生素C片,

即是用此种办法制成。

粘合剂2.纤维素衍生物(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系纤维素的乙基醚化物,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可用于对水敏感性药物的粘合剂。常用浓度为2%~10%。

粘合剂2.纤维素衍生物(5)乙基纤维素(ethylcellulose,EC)本品为黄色高分子聚集合物,化学性质稳定,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醇。可用于水溶性或水不溶性物料以及对水敏感性药物的制粒,还可用做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

常用于泡腾片及咀嚼片的制粒中。最大缺点是吸湿性强。粘合剂3.聚维酮(polyvinylpyrrolidine,PVP)溶于水形成胶桨,其粘度较大,制粒时明胶溶液应保持较高温度,以防止胶凝,缺点是制粒物随防置时间变硬。适用于松散且不易制粒的药物以及在水中不需崩解或延长作用时间的口含片等。粘合剂4.明胶(gelatin)根据分子量不同有多种规格,其中PEG4000,PEG6000常用于粘合剂。PEG溶于水和乙醇中,制得的颗粒压缩成形性好,片剂不变硬。适用于水溶性与水不溶性物料的制粒。粘合剂5.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聚乙烯醇(PVA,常用浓度为5%~20%)、蔗糖(常用浓度为50~70%)、液体葡萄糖、丙烯酸树脂、玉米元、桃胶、麦芽糖醇、泊洛沙姆、海藻酸钠、单月桂酸酯等。

粘合剂6.其他粘合剂制粒时主要根据物料的性质以及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粘合剂、浓度及其用量等。(三)崩解剂(disintegrants)崩解剂的作用是消除因粘合剂或高压产生的结合力,使药物易于吸收,并达到有效的生物利用度。崩解剂是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的辅料。除了缓(控)释片以及某些特殊用途的片剂(如口含片、咀嚼片、舌下片、植入片)以外,一般的片剂中都应加入崩解剂。崩解时限为检查片剂质量的主要内容,快速崩解对于难溶性药物的片剂更具实际意义。崩解剂的作用机理毛细管作用膨胀作用润湿热产气作用干淀粉是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在100~105℃下干燥1h,含水量在8%以下。吸水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膨胀性(186%),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但对易溶性药物的崩解作用较差,这是因为易溶性药物遇水溶解产生浓度差,使片剂外面的水不易通过溶液层面透入到片剂的内部,阻碍了片剂内部淀粉的吸水膨胀。崩解剂1.干淀粉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的粉末,吸水膨胀作用非常显著,吸水后可膨胀至原体积的300倍(有时出现轻微的胶粘作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崩解剂,价格亦较低,其用量一般为1%~6%(国外产品的商品名为“Primojel”)。崩解剂2.羧甲基淀粉钠(carboxymethylstarchsodium,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这是国内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崩解剂。由于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孔隙度,所以它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其吸水膨胀率在500%~700%(取代基占10%~15%时)。崩解后的颗粒也较细小,故而很利于药物的溶出。一般用量为2%~5%。崩解剂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交联化的纤维素羧甲基醚(大约有70%的羧基为钠盐型),由于交联键的存在,故不溶于水,但能吸收数倍于本身重量的水而膨胀,所以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当与羧甲基淀粉钠合用时,崩解效果更好,但与干淀粉合用时崩解作用会降低。崩解剂4.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roscarmellosesodium,CCNa)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是流动性良好的白色粉末;在水、有机溶媒及强酸强碱溶液中均不溶解,但在水中迅速溶胀但不会出现高粘度的凝胶层,因而其崩解性能十分优越。已为英美等国药典所收载,国产品现已研制成功。崩解剂5.交联聚维酮(cross–linkedpolyvinylpyrrolidone,亦称交联PVPP)泡腾崩解剂是专用于泡腾片的特殊崩解剂。常用:枸椽酸、酒石酸、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最常用的是由碳酸氢纳与枸橼酸组成的混合物。遇水时,上述两种物质连续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片剂在几分钟之内迅速崩解。含有这种崩解剂的片剂,应妥善包装,避免受潮造成崩解剂失效。崩解剂6.泡腾崩解剂(effervescentdisintegrants)崩解剂的加入方法:(1)外加法(2)内加法(3)内、外加法外加法是将崩解剂加入于压片之前的干颗粒中,片剂的崩解将发生在颗粒之间。内加法是将崩解剂加入于制粒过程中,片剂的崩解将发生在颗粒之间。内外加法是内加一部分,外加一部分,可使片剂的崩解既发生在颗粒内部又发生在颗粒之间,从而达到良好的崩解效果。通常内加崩解剂占崩解剂总量的50~70%,外加的占25%~50%。在药剂学中,润滑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助流剂、抗粘剂和(狭义)润滑剂的总称,其中:①助流剂(Glidants)是降低颗粒之间摩擦力从而改善粉末流动性的物质;②抗粘剂(Antiadherent)是防止物料粘着于冲头表面的物质;③(狭义)润滑剂是降低药片与冲模孔壁之间摩擦力的物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润滑剂。因此,一种理想的润滑剂应该兼具上述助流、抗粘和润滑三种作用。(四)润滑剂(lubricants)减少重量差异保证压片操作的顺利进行以及片剂表面光洁。保证压片时应力分布均匀,防止裂片等。润滑剂的作用机制(1)改善粒子表面的静电分布;(2)改善粒子表面的粗糙度;(3)气体的选择性吸附;(4)减弱粒子间的范德华力;(5)附着于粒子表面减少摩擦力等。l.硬脂酸镁硬脂酸镁为疏水性润滑剂,易与颗粒混匀,压片后片面光滑美观,应用最广。用量一般为0.1%~1%,用量过大时,由于其疏水性,会造成片剂的崩解(或溶出)迟缓。镁离子影响某些药物的稳定性。本品不宜用于乙酸水杨酸、某些抗生素药物及多数有机碱盐类药物的片剂。润滑剂微粉硅胶(Aerosil)为优良的片剂助流剂,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其性状为轻质白色无水粉末,无臭无味,比表面积大,常用量为0.1%~0.3%,但因其价格较贵,在国内的应用尚不够广泛。润滑剂2.微粉硅胶滑石粉(talc)主要作为助流剂使用,它可将颗粒表面的凹陷处填满补平,减低颗粒表面的粗糙性,从前达到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改善颗粒流动往的目的。但应注意:由于压片过程中的机械震动,会使之与颗粒相分离。常用量一般为0.1%~3%,最多不要超过5%。润滑剂3.滑石粉本品以喷雾干燥法制得,是一种润滑性能良好的润滑剂。应用时,将其溶于轻质液体石蜡或己烷中,然后将此溶液喷干颗粒上,以利于均匀分布(若以己烷为溶剂,可在喷雾后采用减压的方法除去己烷)。润滑剂4.氢化植物油主要使用聚乙二醇4000和6000(皆可溶于水),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制得的片剂崩解溶出不受影响且得到澄明的溶液。润滑剂5.聚乙二醇类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不仅能增强片剂的强度,而且促进片剂的崩解和药物的溶出。润滑剂6.月桂醇硫酸钠(镁)第三节片剂的制备工艺

粉末药物直接压片结晶药物直接压片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重压法滚压法空白颗粒压片直接压片制粒压片一、湿法制粒压片(一)原辅料的准备和处理(二)制颗粒目的:改善粉末的流动性,减少片中差异减少松片、顶裂的现象减少各成分因密度不同的分层现象减少粉尘、粘冲、粘模现象1)制软材:干湿度凭经验“握之成团、捏之即碎”2)制湿颗粒:软材过筛3)干燥:50~60℃,含水量1~3%4)整粒颗粒机示意图

(a)螺旋挤压式制粒机1.外壳2.螺杆3.挤压滚筒4.筛筒

(b)旋转挤压式制粒机1.筛圈2.补强圈3.挤压辊子4.湿料

(c)摇摆式制粒机1.料斗2.柱状辊3.转子4.筛网“一步制粒法”“一步制粒法”——物料的混合、粘结成粒、干燥等过程在同一设备内一次完成。显然,这种方法生产效率较高制得的颗粒大小均匀,外观圆整,流动性好,压成的片剂质量也很好。流化沸腾制粒机操作系统(三)干颗粒的质量要求(1)流动性和可压性(2)主药含量符合要求(3)含水量控制在1%-3%(4)细粉量控制在20~40%(5)硬度适中(6)疏散度适宜(四)压片(1)过筛整粒(2)挥发油或挥发性物质(3)加润滑剂与崩解剂1、压片前干颗粒的处理(四)压片2.片重的计算1、按主药含量计算片重

2、按干颗粒总重计算片重

有些中药成份复杂,没有准确的含量测定方法,这时选择该法计算片重。片重=每片含主药量(标示量)颗粒中主药的百分含量(实测值)片重=干颗粒重+压片前加入的辅料量预定的应压片数压片过程:填充→压片→推片。3.压片机及压片过程(1)压片机

主要结构:①加料器—加料斗、饲料器;②压缩部件—上、下冲和模圈;③各种调节器—压力调节器、片重调节器、推片调节器。二、干法制粒压片流动性和可压性均不好的药物,且对湿、热不稳定,可以干法制粒压片。(1)、滚压法(2)、重压法(3)、大片法三、直接压片法(一)粉末直接压片(二)结晶药物直接压片某些流动性和可压性均好的结晶性药物,只需适当粉碎、筛分和干燥,再加入适量的崩解剂、润滑剂即可压成片剂,如氯化钾、氯化钠、硫酸亚铁等。片剂的制备方法主要的辅料:填充剂/稀释剂(吸附剂)、粘附剂/润湿剂

崩解剂、润滑剂/助流剂、第四节片剂的包衣(一)包衣的目的①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②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速度③掩盖苦味或不良气味④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⑤防止药物的配伍变化⑥改善片剂的外观一、概述(二)包衣的种类和质量要求分:糖衣、薄膜衣、肠溶衣三类。包衣片剂的质量要求:(1)片芯具有适当的硬度,以免在包衣过程中破碎或缺损;(2)片芯具有适宜的厚度与弧度,以免片剂互相粘连或衣层在边缘部断裂。(3)脆性小一、概述二、包衣的方法普通滚转包衣法流化床包衣法埋管包衣法压制包衣法片剂包衣最常用的方法为滚动包衣法。包衣装置①锅包衣装置(倾斜型、水平型);②转动包衣装置(水平旋转圆板型、倾斜皿型);③流化包衣装置(流化层型、喷流层型、流化转动型)。包衣装置倾斜包衣锅和埋管包衣锅压制包衣三、包衣材料及包衣过程(一)糖衣包糖衣的工艺流程片芯

包隔离层

包粉衣层

包糖衣层

包有色糖衣层

打光

1.隔离层

在素片上包不透水的隔离层,以防止在后面的包衣过程中水分浸入片芯。(4--5层)用于隔离层的材料有:

10%的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乙醇溶液、

10%的玉米朊乙醇溶液、15~20%的虫胶乙醇溶液以及10~15%的明胶浆。2.粉衣层为消除片剂的棱角,在隔离层的外面包上一层较厚的粉衣层。(15--18层)主要材料是糖浆[浓度65%(g/g)或85%(g/ml)]和滑石粉(过100目筛);为了增加糖浆粘度可加入10%的明胶或阿拉伯胶。包上粉衣层的片子表面比较粗糙、疏松,需要再包上糖衣层使其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10--15层)加入稍稀的糖浆,逐次减少用量,在低温(40℃)下缓缓吹干。3.糖衣层为了便于识别和美观,在糖浆中添加食用色素,使片子包上有色的糖衣。(8--15层)4.有色糖衣层5.打光目的是为了增加片剂的光泽和表面的疏水性。一般用四川产的川蜡。(二)薄膜包衣工艺与材料薄膜包衣工艺优于包糖衣,其操作简单,能节省包衣材料,缩短包衣时间,且片重无明显增加,但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不会遮盖片面上的标志,故应用广泛。薄膜包衣工艺片芯

喷包衣液

缓慢干燥

固化

缓慢干燥

薄膜包衣片

常用的薄膜包衣工艺有有机溶剂包衣法和水分散体乳胶包衣法。薄膜包衣的材料通常由:薄膜包衣材料高分子材料增塑剂释放速度调节剂固体物料和色料普通型薄膜包衣材料缓释型包衣材料肠溶包衣材料主要用于改善吸潮和防止粉尘污染等,材料有MC、HPMC、HEC和HPC等。1.高分子包衣材料(1)普通型薄膜包衣材料(2)缓释型包衣材料常用中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乙基纤维素(EC),在整个生理pH范围内不溶。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溶胀性,对水及水溶性物质有通透性,而EC通常与HPMC或PEG混用,产生致孔作用,使药物溶液容易扩散。肠溶衣在胃酸中(pH1.5~3.5)不溶解,在肠液中(pH4.7~6.7)可溶解,这样就保证了药物在胃酸中不被破坏,不对胃产生刺激作用,而在肠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