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控制探究13000字(论文)】_第1页
【S省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控制探究13000字(论文)】_第2页
【S省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控制探究13000字(论文)】_第3页
【S省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控制探究13000字(论文)】_第4页
【S省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控制探究1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省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控制研究目录TOC\o"1-3"\h\u一.绪论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目的及意义 31.3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1国外研究现状 41.3.2国内研究现状 51.3.3现状述评及趋势 6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相关概述 72.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定义 72.3当前我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 81、不确定性 82、客观性 83、可控性 84、联动性 85、隐蔽性 86、加速性 92.4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识别 92.4.1一般风险识别 92.4.2国家风险识别 9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及危害 93.1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101、银行风险意识淡薄 102、缺乏相应的内控体系 103、操作风险评估严重不足 104、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113.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危害 11四.河南省村镇银行经营现状及风险 114.1河南省村镇商业银行简介 114.2河南省村镇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124.2.1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124.2.2财务收入情况 124.2.3营业支出情况 134.3河南省村镇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134.3.1传统粗放的管理体系限制了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134.3.2中间业务发展速度缓慢,缺乏创新能力 13五.防范村镇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措施 135.1对河南省村镇银行经营现状提出改善措施 135.1.1加快行业结构调整,优化管理体系 135.1.2拓展业务,提高效率 145.2对河南省村镇银行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145.2.1加强制度基础建设,完善会计内控制度 145.2.2构建全面、全程的风险防范体系 145.3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155.4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措施 15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152、健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153、创新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 165.5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161、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 16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165.6全面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 17六、结论 17参考文献 18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面临的风险一直是金融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其所面临的风险的多样性、复杂性、严重性,防范和化解其经营风险的工作一直举步维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就显得更加突出,极易引发全局性或区域性的金融危机,直接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国际金融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和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来自国际银行业的冲击,均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正视经营风险问题并且尽快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不够明晰、尚未形成先进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以及经济制度转轨的成本转嫁,导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在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偏差。河南省村镇商业银行是由河南省村镇信用合作联社和河南省米东区村镇信用合作联社合并发起设立,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市场竞争中,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地方银行发展之路。不失为村镇金融体系改革的一个借鉴。1.2研究目的及意义自从2003年我国启动信用合作社改革以来,对村镇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改革有利于村镇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也受到了阻力。村镇商业银行是村镇金融的中坚力量,村镇商业银行制度不健全,纷杂混乱,对于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会导致村镇经济发展变缓。所以本文深入研究村镇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村镇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各自的制度,并能针对各地不同的发展情况做出不同的方案,并且建立一套对风险来临时的应对机制和面对风险的避险机制。理论意义上,本文研究的是村镇商业银行在担任村镇金融中坚力量时体制不健全,同时在面临风险时规避风险的意识很薄弱,本文通过河南省村镇银行为例分析得出村镇商业银行主要面有村镇商业银行改制后的遗留问题、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高素质人才、借款企业中乡镇企业和农户贷款受自然灾害和经济波动影响大等主要问题。并以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加强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建立健全风险监管体系、分散集中风险、优化贷款结构、培养专业风险管理人才、加强信贷文化建设。这样可以帮助其更健康的发展,能够推进村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建立新村镇的步伐。现实意义上,商业银行风险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很雄厚的农民基础,因此村镇商业银行的发展及各种制度的健全显得尤为重要。本题通过剖析河南省村镇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及表现,对河南省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相应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在严密的风险控制下,不断的提高经营水平和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高同行业的竞争力、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且帮助村镇的经济发展,并能够为其他的村镇银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村镇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国外村镇金融发展理论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一是农业信贷补贴论,也称农业融资论。它是在借鉴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村镇金融问题基础上形成的。认为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致使政府需要成立专门的金融机构为农业提供服务,支持信贷供给先行的村镇金融战略,该理论不支持村镇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二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学者们将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理论运用到村镇金融领域形成了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认为村镇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借贷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无法生长出一个村镇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政府必须适当介入补充市场。该理论为新模式的小额信贷提供了理论基础。三是金融创新理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书中最先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组织、制度和技术创新。该理论包含内容丰富,仅在金融创新研究上就包括了三大方面,即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等。这一理论为村镇金融理论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为新型村镇中小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和试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理论支持。斯蒂格丽茨(J.stiglize,2006)从金融风险的扩散效应、传染效应来研究银行风险。认为某一银行出现支付危机,由于信息不对称,存款者无法辨别他们的存款银行是稳健运行的银行还是出现清偿力危机的银行。银行体系运行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挤兑现象同时在好银行和坏银行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必然使银行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样,一旦某家银行产生问题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引发整个金融体系出现危机。因此,需要定期、准确地公布银行的相关经营信息,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对称,以便于存款者能够清楚地辨别他们的存款银行是稳健运行的银行还是出现清偿力危机的银行。有关中小村镇金融机钩及村镇金融服务的制度环境研究。Arun(2005)强调利用合适的规章制度以支持多样化的小额信贷服务。合适的规章制度可以发挥小额信贷的融资作用,即允许小额信贷机构动员储蓄以降低正规金融机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Gutirrez-Niet(2010)等人认为小额信贷机构是特别的金融机构,具有社会属性,并能产生利润。1.3.2国内研究现状在村镇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及定位方面,白欠先,谭庆华(2009)认为,当前我国村镇政策性金融应该具有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和衍生功能。基础功能是指服务功能和中介功能;核心功能指资源配置功能;扩展功能指调节经济的功能;衍生功能特指村镇政策性金融的宏观控制功能。张靖霞(2013)指出,在目前我国村镇金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政策性金融机构特别是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主体的农业发展银行应充分发挥其政策扶持、逆向选择、首倡诱导的功能定位,主动承担农业弱质经济体的前期成本,为农业、村镇和农民提供低利优惠贷款,配合政府产业政策,促进和保护农业生产经营,引导并提高商业性金融机构向“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关于村镇金融与村镇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吴晓灵(2012)认为,应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村镇金融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和“三农”发展。加快建立市场化的村镇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促进村镇金融机构规范健康发展。关于现代村镇金融体系构建的研究。刘锡良(2011)认为我国村镇经济分散化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客观上促使农户通过互助合作以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而商业性金融总是与社会大生产相关联的,在村镇仍是小农经济的基本背景下,商业性金融是不合适的。作为以熟人社会信用为基础的村镇地区,合作制、合伙制的金融体系是我国当前村镇最合适的金融组织形式。从我国国内金融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村镇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在组织建设方面还有没有成立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现有相关业务主要由审计或监察部门负责,主要工作肝展方式是按照监察管理办法开展常规巡查,而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合规管理缺乏长效约束性。因此,当前村镇商业银行要尽快着手制定解决合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和制度,切实加强全行合规管理力度,这是所有村镇商业银行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1.3.3现状述评及趋势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现在大量的国内外学术文献通过对商业银行监管、法制环境、信息披露、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针对商业银行的管理不严、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等问题,对如何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提出了很多方案。但对村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实例分析的比较少,特别是对出现的一些案例的剖析比较少,未能达到十分显著的效果。所以本文将在国内外学术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改制后村镇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收集、总结相关资料,特别是通过近年发生的一些金融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分析村镇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对进一步完善村镇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力求为村镇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健发展方面做一定的探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相关概述2.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定义风险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被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的名词,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是风险经济。广义的银行风险,是指在资金的融通和货币资金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融资活动参与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狭义的银行经营风险,是指银行在从事筹集和运用资金的金融活动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本文将银行经营风险定义为指商业银行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风险。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一般是指由于生产经营上的原因给企业的利润额或利润率带来的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方面的规定: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宙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2.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型。巴塞尔委员会在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将银行业风险分为八类,即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归还到期债务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利率变化、汇率变动)引起银行持有的资产价格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在市场利率变动时,由于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平衡、形式不协调所引起的收入和支出不一致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由于现金和其他流动性资产不足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因各种人为的失误、欺诈及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引起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经济创新与法律相对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即由于银行金融创新而导致法律相对无效率所产生的风险;声誉风险就是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不善、违反法规等导致存款人、投资者和银行监管机构对其失去信心的可能性。2.3当前我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1、不确定性银行风险作为一种引致损失的可能性,其生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模式的影响,又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既有金融机构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因素的缘由;既可能由主观因素造成,又可能由客观因素决定;国内原因导致,又可能由世界金融风险影响导致。所以银行风险在何时生,其程度高低如何,通常是难以事先准确把握的。2、客观性银行风险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这是因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和市场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银行的经营管理层所做出的决策常常是不及时、不全面和不可靠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客观上可能导致银行风险的产生。3、可控性所谓银行风险可控性,是指金融市场主体依照一定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的化解。在风险发生之前,银行可以根据风险的性质和产生条件,辨别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风险的种种因素,为控制风险提供条件。银行还可以依据概率统计和数学建模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各项经营风险的技术性参数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为防范银行风险创造技术性条件。此外,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防范方法,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4、联动性金融以信用为基础,金融机构作为融资中介实质上是由一个多边信用共同建立起来的信用网络。信用关系相互交织,相互联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的风险损失都有可能通过这一网络对其它环节产生影响。任何一个链条断裂,都有可能酿成较大的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5、隐蔽性所谓隐蔽性是指银行风险因其信用中介特征常常被掩盖,直至在爆发金融危机或存款支付危机时才会显现。这是因为,银行业遵循“有借有还、存款此存彼取、贷款此还彼借”的信用原则,导致许多银行风险被这种信用循环所掩盖。银行业所具有的信用货币发行和创造信用的功能,也使得银行潜在风险可能被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所掩盖。6、加速性银行风险一旦爆发,存款者的提款行为将会产生一种加速效应。当一家或几家银行出现风险时,存款者会将存款从这几家银行提出,存入经营比较稳健的银行。当经营比较稳健的银行也出现支付风险时,存款者将大规模从银行中提取存款,从而形成“越是存款难以兑付,就越是没有客户存款,客户越是挤兑,存款越是减少,存款越是难以兑付”的马太效应。2.4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识别2.4.1一般风险识别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利率、汇率、证券及商品等因素的价格变动致使商业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实际上,市场风险包括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以及商品价格风险,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各市场上利率变化通过存款、贷款、同业拆借等业务反映在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和收益上的可能性。汇率风险则指的是因为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损失,以及获取额外利益的可能性。市场风险的高低是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期货市场、不动产市场等市场的走势和行情决定的。此外,市场风险常常受到经济周期波动、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国家政治体制变革以及战争等因素的影响。2.4.2国家风险识别国家风险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论述,主要是因为国家风险牵涉到的范畴很大,不仅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还涉及到国际关系等复杂的因素,并且,针对不同国家的国家风险所用到的方法和侧重的因素有可能不同。Nagy(1984)认为“国家风险指的是国际贷款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通常这种损失是因为某个特定国家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的”。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及危害3.1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1、银行风险意识淡薄由于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和从业人员素质的差距,当前银行的经营还存在一些不符合、不适应合规经营理念的情况:一是风险观念淡薄,缺乏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缺乏主动识别风险,积极防范风险的意识,容易出现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制度,以侥幸代替防范的错误。二是内部控制缺位,缺少防范手段。由于新业务层出不穷,各级人员对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隐患缺乏预防经验、实战体验和深刻认识,对各种各类风险隐患未能及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制度和措施,导致从业人员遇到实际问题时可能出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三是岗位履职不严,缺失防范功能。一些单位执行力严重欠缺,对上级行的业务制度和管理要求经常不能得到严格贯彻和落实,导致相关从业人员对各类新业务认识不到位、业务知识掌握不扎实,从源头上加大了业务风险。四是人员知识医乏,缺少防范能力。2、缺乏相应的内控体系商业银行内控系统理论研究滞后,无法指导实践在内控对象上是补救型为主而不是预防型;在内控主体上是突击审计为主而不是常规审计;在内控程序上是单一程序而不是复合程序控制;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是无效的权力制衡和非有效的制度执行和风险监控;在内控机制上是滞后的内控系统管理而非同步管理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缺乏对领导者的监管,造成一些分支行违规越权行为,行长负责制实际是无人负责制制度建设不完善、不健全,没有完全细化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全体职工银行员工的素质显然已不适应风险防范要求,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严重缺乏,难以有效的防范能力。3、操作风险评估严重不足主要是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没有把握和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关系。某些银行一味强调任务的完成率,对下不断压任务,竞赛活动也频繁不断,产生了偏重业务发展,疏忽内部管理和操作风险防范的偏向,没有把握和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合法守规的关系。没有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锁定在操作风险评估和防范上,而是偏面地追求“存款增长幅度”、“市场占有率”、“贷款增加额”等粗放型经营指标上。在这种经营思想指导下,对其操作风险分析评估不足,操作风险的评估不到位,特别是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发现风险、提示风险、防范风险。4、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性差,货币政策主要是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银行信贷资产的配置处于促进增长和防范的两难境况,而执行的结果事实上是牺牲国有银行的利益,使风险处于不断的扩大之中其次,商业银行监管不力,对违规违法行为查处不力,导致金融秩序严重混乱,必然形成银行风险最后,商业银行监管手段严重落后,对新业务包括金融创新监管滞后,形成金融业务失控,每一次商业银行新业务创新,必然会伴随一轮大的风险3.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危害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信贷资产严重恶化,不良贷款(包括三项欠息)比例居高不下。仅1997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达16600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达25%,占GDP的比例为25%,在亚洲各国中名列前茅,已大大超过国有银行的净资产,以技术上来看已经丰产虽然国外机构预测有片面性,同时由于信息披露,以及标准的不同,可能有出入,权威人士公认的数据都在20%以上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不断增加,导致金融风险将不断积累,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将有可能重蹈东南亚金融风险的覆辙。2、商业银行严重超负荷经营,资本充足率大大低于国际惯例的的4%,造成商业银行效果低下,1997年前国有独资银行事实上是虚盈实亏,可以说目前银行状况与前几年企业的状况是类似的,如果不高度重视,企业目前的困难状况就有可能在银行中同样体现。3、内控体系严重弱化,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造成严重损失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过度竞争,恶性竞争,盲目追求规模最大化,疏于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帐表数据不实,内控体制不顺,业务经营违规,权力制约失灵,权责约束脱节以及金融犯罪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也必然会造成银行风险。四.河南省村镇银行经营现状及风险4.1河南省村镇商业银行简介2013年1月10日,首家村镇商业银行获得银监会筹建批复,逐步向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现代金融企业迈进。河南省村镇行获准筹建,是人民政府、金融办、银监局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政府将“筹建村镇商业银行”列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并在财政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出资10亿元用于改制工作,为此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金融办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积极与联社、金投公司协调,为改制工作营造了通畅的沟通渠道。银监局举全系统之力推动改制工作,多次赴银监会汇报工作进展,银监会在发起人资质、持股比例等方面对给予了政策支持,推动村镇行改制工作取得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现值河南省村镇银行加快发展之际,诚邀有识之士加盟。4.2河南省村镇商业银行经营现状4.2.1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实现营业收入15.21亿元,完成年度收入目标56.13%;发生营业支出9.38亿元,占年度预算支出49.63%;实现利润总额5.8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利润总额71.1%;实现了经营成果与时间同步的目标。从财务预算执行总体情况看,本行二季度能够按照会计核算要求及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各项业务收入合规、合法,费用支出方面较好地执行了相关审批流程。4.2.2财务收入情况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河南省村镇商业银行实现各项收入152110万元,同比增长57763万元,增幅61.23%。营业收入152081万元,同比增加57805万元,增幅61.32%,完成年度预算的56.12%。其中:利息收入116380万元,同比增长37102万元,增幅46.80%,完成年度预算的54.90%;金融机构往来收入26482万元,同比增长17027万元,增幅180.08%,完成年度预算的105.93%;中间业务收入4622万元,同比增长1962万元,增幅73.76%,完成年度预算的42.02%;投资收益4416万元,同比增长1624万元,增幅58.15%,完成年度预算的19.2%。4.2.3营业支出情况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各项支出93813万元,同比增长43660万元,增幅87%。营业支出93774万元,同比增长43639万元,增幅87.04%,占年度预算49.62%。其中利息支出35081万元,同比增长16807万元,增幅91.97%,占年度预算61.55%;金融机构往来支出23249万元,同比增长21240万元,增幅1057.29%,超年度预算93.740/62014年财务预算金融机构往来支出计划1.2亿元);业务及管理费19704万元,同比增加414万元,占年度预算32.84%。4.3河南省村镇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4.3.1传统粗放的管理体系限制了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长时间以来,河南省村镇商业银行并无从根本上摆脱多级法人体系体例和疏松管理模式的影响,各相干政府部门以及有关监视管理部门只注重银行的革新与稳固,对其经营的方式、红利模式、金融立异等投资、关注、指导较少。此外,村镇商业银行肩负着帮助“三农”经济成长的社会责任,金融利益力度遭到严重影响,即便是最简单的结算业务,其发展也落后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多年的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村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和开发潜力,与其他专业银行相比,其综合发展水平低。4.3.2中间业务发展速度缓慢,缺乏创新能力村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是影响发展速度缓慢、缺乏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国家对其不重视程度才是最主要的、最深层次的原因。分业管理和分别经验导致中间业务创新受到极大的限制。现阶段,对创新只是有想法,没有实际的行动,村镇商业银行的管理决策部门,都意识到了中间业务有较高的利润,有创新的想法和意识,但仅仅停留在想法上,还没有把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放到切实工作中区实现,加之体制的不断改变,造成中间业务创新的能量和动力灭失。五.防范村镇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措施5.1对河南省村镇银行经营现状提出改善措施5.1.1加快行业结构调整,优化管理体系加快从“两高一剩”和“产能过剩行业”退出速度,同时要加大对重点区域、行业和客户预警管理,定期分析,做好区域、行业预警和客户风险缓释工作,不再新增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客户,从源头堵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产能过剩行业存量贷款,力争每年压降20%~30%。5.1.2拓展业务,提高效率拓展业务。当然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是经营信贷,加强对信贷监管,是对银行资产支出的一个严格把关,接下来当然是开源,用开源的方式抵御风险。开展中间业务服务费、结算业务、保险业务,这些收入都能够融入银行利润之中。但在是否应该进行业务收费的多元化,笔者认为应该谨慎而为之,一开始说道银行对政府有依赖性,因为其前身本质是国有计划性质,而国民也有对银行有这个依赖性,对于业务收费有着不了解和不认同。在国际业务的发展下,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服务收费不能够一刀切,有能够通过经营信贷业务发展的银行,他们就拥有这个优势,对国民免费开放业务服务。商业银行最终应该回归的是对国民民心的收拢。5.2对河南省村镇银行风险提出防范措施5.2.1加强制度基础建设,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商业银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是用来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如果制度本身存在漏洞,或者已经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那就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商业银行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组织情况对现有的业务制度进行清理,在全面综合考虑各项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标准的、操作性强的柜员岗位责任制和业务操作流程。5.2.2构建全面、全程的风险防范体系全面的风险防范体系要涵盖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进程中可能遇到的全部风险,既要包括监管当局要求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又要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所产生的国家风险。由于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又比其他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更加复杂,除了上述风险外,还有道德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以及其他可能带来严重损失的风险。任何一种或几种风险的蔓延都可能造成大规模、大范围的灾难,因此,我国的风险防范体系要保证“大且全”的防范范围,除了表内风险、信贷资产的风险、充分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的风险,还要包括表外风险、非信贷资产的风险以及暂没有进行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的风险,除了囊括国际银行业公认的风险,还要包括我国商业银行特有的风险。5.3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信贷资产在整个资产结构中占比大,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差息可能变小,但仍是收益最高的项目,是银行资金运用的主渠道。防范信用风险要在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前审查等事前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作好:(1)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模型。利用定量方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不仅可以提高资产业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根据资产的不同风险类别制定不同的资产价格,这样不仅可以减低信用风险,而且可以提高银行利润,通过产品差异化扩大市场份额。(2)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明确责任和收益的关系,如落实贷后问责制、审贷分离等措施。(3)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尽快建立并完善信用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客户基础数据库和开发客户跟踪系统,实现信用风险的动态化管理。(4)通过对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进行对比,选择适时退出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资产配置效果。(5)利用新兴工具和技术来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主要利用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来达到提前收回债券和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同时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风险组合管理。5.4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措施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对资金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实行的“差额’管理方式,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行的各项资金来源全额上存管理行的资金部门,基层行的各项资金运用山管理行进行统一配置。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2、健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各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该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确定内、外部利率。内部利率是指银行内部资金核算使用的利率,通过确定反映市场变化同时兼顾各部门利益的内部利率,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实现全行战略发展意图。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建立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3、创新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虽然在产品创新方面目前在制度、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障碍,但是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战略。第一,根据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准备。包括收集基础数据、建模和模型验证修订。根据对外币衍生产品市场的认识,研究远期利率合约(FRA)、利率掉期(IRS)、利率期权(InterestRateOptions)等衍生产品,以及基于这些基本衍生产品的结构性产品的投资组合,做商业银行未来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第二,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或提高资产流动性的产品,改善资产负债组合,如发行次级债券。尝试创造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将存款与债券市场、存款与货币市场收益挂钩,如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待政策放松和市场逐步完善后,推出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掉期、利率期权、债券指数期权等产品。通过研究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资金交易,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风险敞口,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5.5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1、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的正常业务活动中,银行只有在建立了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与稳健的营运控制文化,高级管理层以高标准的道德操守严格要求各级管理者时,操作风险管理才会最为有效。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操作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提高行为人的业务素质。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分离制度:(1)管理与操作的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2)银行与客户分离,银行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任何业务。(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即程序设计的人不能从事业务操作。业务处理电子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内部监督的时效性、全面性,但计算机的大范围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熟悉计算机的人不熟悉业务,熟悉业务的不懂计算机,这在客观上限制了计算机犯罪。但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增多,由此可能引发的一些行为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5.6全面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全面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应建立灵敏的信息、预警系统,借助先进的装备和信息管理技术,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建立客户档案和客户评价体系,对重要的信贷客户事前要对其能力、品格、资本、抵押品、经营情况等履行严格的核实、评估程序。款项贷出后要对其经营、资产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跟踪。与同行业的信息建立共享合作关系.互相通报相关客户的经营、资产状况的重要指标,如资产负债比例、存贷余额、客户数量、流动比率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