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2983.1-2011供港畜禽产地全程RFID溯源规程_第1页
SN-T 2983.1-2011供港畜禽产地全程RFID溯源规程_第2页
SN-T 2983.1-2011供港畜禽产地全程RFID溯源规程_第3页
SN-T 2983.1-2011供港畜禽产地全程RFID溯源规程_第4页
SN-T 2983.1-2011供港畜禽产地全程RFID溯源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供港畜禽产地全程RFID溯源规程2011-09-09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I——第2部分:活禽。本部分为SN/T2983的第1部分。本文件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共和国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供港畜禽产地全程RFID溯源规程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ISO/IEC15961ISO/IEC15962功能ISO/IEC15963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的射频识别(RFID)数据协议应用接口信息技术(项日管理的射频识别RFID)数据协议数据编码规则和逻辑存储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的射频识别(RFID)RF标签的唯一识别ISO/IEC18000-1信息技术项自管理的射频识别第1部分:已标准化的参考体系结构和参数定义供港澳活猪检验检疫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27号,2000)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67号,2006)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耦合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一种非接触自动RFID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RFID)的通俗叫法,内存带有天线的芯片,芯片中存储有能够识别目以射频方式实现非接触识别功能的数据信息的载体。2用于读取或(和)写人射频标签内置数据的电子设备,包含手持读写器、门式读写器、移动智能读中心与车载电子卡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电台。供港活猪产地全程溯源是以新型的射频电子耳标为载体,以现代移动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通过5.6所有文件记录、档案应至少保留2年。6.1符合ISO/IEC15961、ISO/IEC15962、ISO/IEC15963、ISO/IEC18000-1等的相关要求。6.2工作频率为134.2kHz,符合动物安全的国际标准。6.5随RFID耳标携带可直接读取的信息应包括电子RFID耳标号码,供港注册猪场名称,卫生证书7.1供港活畜检验检疫产地溯源系统包括基础资料管理模块、饲养场信息管理模块、产地检验检疫信3案信息在国家局中央联网信息数据库和地方备案信息一致。8.1以下情况应由注册猪场工作人员及时录入供港活畜检验检疫产地溯源系统数据:a)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来源及主要成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品质检验合格报告编号、日常监测数9施打RFID电子耳标9.1当猪饲养至100日龄时,将耳标于RFID读写器上进行初始化。10施打电子耳标后活猪启运前的溯源10.3进入隔离场的猪只采集样品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测,用离线手持式阅读器扫描被抽取的猪只相应11.1在隔离场与装卸台之间的通道上建造有RFID电子感应通道。电子感应通道可以为两个或者一4个。通道间距设置为40cm~50cm,刚好容纳一头生猪通过。12.1深圳辖区供港活猪运输的溯源管理12.1.1深圳辖区内的供港活猪由香港车辆直接从供港注册猪场运输供港猪只,运输猪只的香港车辆12.1.2在香港车辆装猪完毕并铅封后,应在与RFD电子感应通道相连的联网电脑12.2.1非深圳辖区内的供港活猪由内地车辆先从内地供港注册猪场运输猪只至中转仓,再由中转仓12.2.2在深圳中转仓猪只通道上建造有|RFID/电子感应通道。电子感应通道的设计与安装见11.12.2.6深圳辖区内的供港活猪由香港车辆直接从供港注册猪场运输供港猪只,运输猪只的香港车辆12.2.7在香港车辆装猪完毕并铅封后,应在与RFID电子感应通道相连的联网电脑上输入香港运输12.2.8在深圳出境口岸入口处装有基站,基站可接收通过入口的所有车辆上的车载卡信息,并通过联网电脑与中央数据库自动核对。514活猪屠宰分割时的溯源14.4当二分体被分割为四分体或六分体时,分别将4张或6张相同的二维条码粘贴在各分体上6饲养装车文锦渡口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