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失落"而陷入“抑郁”是现代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情感。这种情感是在“恐惧"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害怕不能充分得到,害怕自己毫无价值,害怕被拒绝或失去某人。这种情感的形成首先是青年社会人格不成熟的一种表现,由于所知所见还太少,对于现实的评价只能局限于一个小范围,或是个人的一已悲欢,或是阅读中的想象性经验。凭着这个小范围对整个的社会历史进行评价,难免陷入盲目偏颇、自卑自怜,进而自我封闭,对外部世界采取消极的态度。他们仿佛已经看破了世间诸相,以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单纯执着对人生,人性做形而上的思索,在诗歌创作中给人以凄艳又空灵的惊人美感。但历史给了他们人格成熟的机会。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族危机,不仅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能力,也间接地使一群做梦的年轻人在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中磨炼自己,使他们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白自己的价值和目标,了解自己的社会定位和使命,不再“恐惧”,也就不会再“抑郁"。这也是每个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普遍过程。
另一方面,三十年代的现代诗派又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性。“五四”的历史青春期特征体现为行动的热情——青年有改造社会的决心和勇气,向往着离开旧家庭,到广大社会上干出一番事业,且怀着“改造社会"的启蒙热情,是一种带有强烈理想色彩的青春。相比之下,三十年代的这群青年则“实际”得多,他们离开家来到城市,只是为了谋生而已,因为这是现代社会文人的一条通路。他们或参与仕途,或致力于文化。对于性格较为“自我"的现代派诗人来说,显然进行社会工作是难以胜任的,而从仕也需要家庭背景,因此“文学”变成了不二选择。他们对“文学"首先是一种爱好,后来“文学”成为一种专业,再后来成为一份职业(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学院研究)。总之,“文学"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别的什么——不再是“五四”时期在“启蒙"的大背景下要求文学有助于“改造”社会。因此,他们的作品还体现出青春期的另外一些特征;感伤、速恫、缺少功利性的行动而专于形而上的思考。
罗振亚将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情感空间以“病态的诗化青春"加以概括,认为其情感是“浊世哀音”,表现了纤弱幽微的现代情绪。笔者以为这一描述对现代派诗歌的价值未给予充分的正视。近年来,对现代诗派(以及三十年代的其他现代性创作)的评价,我们不再将其作为“现实主义"的对立面加以斥责,而是肯定其美学价值和它作为左翼主流之外另一种文学形态的合理性。正如詹明信所说,我们对现代主义往往注意其形式技巧的价值,而经常忽略了现代主义的创作也是有现实内容的,是对社会现实有所反应的。只不过这种反应,经过了作家主观世界的折射和融汇,“认为现代主义就是主观主义的幻觉必须纠正”。因此,对现代派诗歌的情感内蕴的“现代"特指,有必要加以重视。同时,现代派诗人作为敏感的“现代人”,作为一群有着鲜明的青春特征的年轻人,他们的创作,也与自身的社会经历、社会化人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毕竟一位作家或诗人,首先是作为有着鲜活生命、经历着人生各个成长阶段的个体而存在,而不是天生的“现代派"或“革命者”。
(摘编自李璐《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青春特征》)
材料二:
相对于澎湃激荡的时代风云主潮,现代诗人歌唱的音调显得幽微而纤细。现代派诗人的感知方式,注定了现代派诗歌的抒唱视点总是偏向于个体心灵的隐秘之隅,而对群黎苦痛与时代风雨采取疏离态度。即便现代派诗人偶尔涉笔于社会与时代,也是别有用心,大多凝神注目其非本质方面,偏爱以破碎感去评价诗歌的价值与意义,产生现实的失落感,只将它作为缘情抒志的载体与窗口而已。
逃离现实,憧憬世外桃源,几乎是所有现代派诗人的普遍特点。
这群置身于白色恐怖中的敏感抒情主体,对理想有所追求而不可得,对现实有所不满又无可奈何,由于方向模糊不明,渐渐都退缩到时代潮流之外,甚或怯于直面惨淡人生与淋漓鲜血,成为那踊荒街的寻梦者、孤寂的夜行人和可怜的单恋者,咀嚼一已的喜怒悲欢心境,投映在价值形态上便有了充满自怨自艾、无病呻吟的浊世哀音,对现实生活的速悯、感伤、失望、厌弃、忧郁情调弥漫为压倒优势的基本问题。这种色彩基本上遍染了所有诗人的精神凝结物。戴望舒无奈地咏叹道“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我的素描》),生活是“从黑茫茫的雾,到黑茫茫的雾”(《夜行者》),所以自己“漂泊的孤身"“要与残月同沉”(《流浪人的夜歌》),悲观与沉重已力透纸背。何其芳对寂寞品味深切,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整本诗集蕴含的就是青春病态,是“刻骨的相思,恋中的征候"(《季侯病》),是飘忽而微茫的心灵语言。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充满了哀楚与恤惑。李心若厌弃人世,《无题》与《灯》都是寂寞与凄清的写照。孙大雨、张君甚至把丑恶异化的事物也牵引进纯净的诗中,《自己的写照》与《肺结核患者》都充满了现代都市的异化景观和荒原感受,都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现代性。
总之,几乎每个诗人的诗都仿若秋蝉败叶,忧郁颓唐,蒙上了一种“欲语泪先流”的阴影,甚至有的还流露出了一定程度上无奈的避世观念,这是抒情群体远离时代和人民的必然报应。同时也可以看出,大革命的失败给予知识者的精神震动,在力度上远远超过了新文化运动,大量具有困惑感、寂寞感、孤独感的诗篇,正是社会激荡的心理折射与映照反应。虽然它感伤气太浓,但它也寄寓着诗人们对黑暗现状的不满和怀疑。
(摘编自罗振亚《病态的诗化青春——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情思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失落"而陷入“抑郁”是现代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情感,是青年社会人格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B.现代派诗人自卑自怜甚至自我封闭,消极处世,所以能在诗歌创作中给人以凄艳又空灵的惊人美感。
C.罗振亚将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情感空间概括为“病态的诗化青春",缺乏对现代派诗歌价值的肯定。
D.现代派诗人偏爱以碎破感去评价诗歌的价值与意义,逃离现实,憧憬世外桃源是他们的普遍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主要从现代派诗人的基本情感、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情感空间三个方面阐述了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青春特征,论述层次清晰。
B.材料一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五四”时期青年的历史青春期特征与三十年代青年的历史青春期特征做对比。
C.材料二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述了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普遍的情感特点,使观点表达得更加浅显易懂。
D.两则材料都涉及三十年代现代诗派的情感空间,虽然论述的角度不同,但某些观点有相似之处,在内容的理解上二者可相互佐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年在“恐惧"的基础上产生了失落、抑郁的情感,但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促使他们人格逐渐成熟。
B.身处浊世却无力改变现实、无法实现理想的现代派诗人退缩到时代潮流之外,对现实生活感到迷惘、感伤等。
C.人们对现代诗派评价,经历了一个由斥责到肯定的转变,肯定了现代诗派的美学价值和合理性。
D.大革命的失败给现代派诗人带来强烈的精神震动,使现代派诗歌忧郁颓唐,使诗人对现实感到绝望。
4.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
5.三十年代现代诗人歌唱的音调为什么会显得幽微而纤细?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4)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早晨
陈忠实
①后院的鸡棚里传来一声雄壮而又洪亮的鸡啼,冯老五醒来了。蒙在木格窗子上的塑料薄膜儿,现出了蒙蒙的亮光,天明了。
冯老五走出上房,一边结紧腰里的带子,一边走到小院里。夜里落过一场小雪,瓦沟里坐着一层薄薄的白雪,天已经放晴了,农历正月末尾的一弯残月,挂在东塬顶上。
儿子住的厢房的木门板上,挂着一把铁皮锁子。冯老五心里一惊,夜黑他去哪儿了?
冯老五好容易才从公社书记那里给退伍归来的儿子求得一个社办工厂的指标,昨天傍晚兴冲冲回到家,老伴却告诉他,后晌开了社员会,儿子被众人选上队长了!
春节过完了,队里还没有开工,现在到哪里去找儿子?他顺手捞起长把竹条扫帚,从小院扫起,一直到街门口。他拉开街门的木栓,跨过高高的门坎,准备清扫街道的时候,河滩里一阵叽叽嘎嘎的笑闹声传过来了……
冯老五拄着扫帚,看见了大堤的杨柳林丛中,有两三个人影在跃动,叽叽嘎嘎的笑闹声就是从那儿传到村子里来的,他似乎立刻预感到,那里边就有他的儿子。
冯老五走上河堤,进了护堤人住的瓦房里,审视一下炕头,有一本新订的白纸本子,封皮上写着几个字,他还能认得,“冯家滩三队委员会”。他翻开封皮,第一页上写着什么制度,再一页上,又是什么管理办法,②他淡漠地笑笑,把本子扔回到原处。
冯老五从小瓦房出来,走上大坝,他吃惊地看见,在坝头上,他的儿子——冯豹子,正和两个青年在冰窟窿旁掏水洗脸呢。
这就是老伴告诉他的昨天后晌选举出来的三个干部,夸下海口要让三队致富的三个人!其中一个大概发现了冯老五,给他的儿子——那个只穿着绿黄绒衣的高个子指一指,儿子回头一看,随之就朝父亲站着的石坝走来。
“爸!"儿子站在当面,有点不自然,“你一大早跑来……”
“豹子,你来,我跟你说句话。"冯老五叫儿子,他想避开那两个碍眼的青年,又说:“干脆回家说。”
“不行!爸!"豹子说,“我要开会哩!”
“开啥会?"
“社员会。”
“开社员会做啥?"
“研究今年的生产、管理和制度。”儿子说,“我仨夜里凑了个计划,想交社员讨论。"
冯老五冷冷地说:“先甭张罗吧!你们选举的干部合不合乎原则?为啥不给我这个支书打招呼?”
“开选举会的时候,你到公社去了,到处找不见,就叫副支书参加了。你不在,副书记就不能当家?"
“等支部研究以后再说。”冯老五说。
“不行,爸爸!我们昨晚研究决定了。"豹子恳求说,“你不能……叫俺们新班子的头一个决议就落空。”
“不行,得研究以后再说。"他严厉地对儿子说,“回!我有话说。”
③豹子站在原地,两条浓浓的黑眉毛朝鼻梁上头挤,挤起来两道高高的肉梁。他沉默着,不看爸爸,也不看那俩同伴,半天,他猛然转过身,对那俩小伙说:“你俩回村,二牛,你去打铃,挨家挨户都招呼一下;忍娃,你到饲养室,把会场打扫干净!"
那两个小伙得了豹子的命令,早已奔下河堤去了,临走,故意白了老五一眼:看谁厉害!
天亮了,东山顶峰的那一片蛋青色愈来愈透亮,开始现出明亮净洁的白光。群山,河川,南塬和北岭,已经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④一阵沉默。
冯老五点着了旱烟,看着儿子,恨铁不成钢地说:“你知道我昨日到公社做啥去了?”
“知道。"儿子很平静地说,“给我寻出路。”
“既然你知道,为啥还要把队长接到手上?"
“爸,我给你说过,我不想到社办企业去!”儿子说。
“爸!"儿子走到他跟前,流着眼泪,“你不要气我!你知道我为啥要当这个队长吗?”
冯老五转过头,瞅着儿子。
“我为你!"
“为我?”冯老五吃惊了,莫名其妙!
“为你。"儿子肯定说,“你知不知道,社员对你的看法?”
“我当干部二十多年,一没偷,二没抢!谁对我有啥看法?"冯老五理直气壮。
“可是,你起手当干部的时候,大家分的粮食能吃饱,干了二十多年,现在倒吃不饱了!我参军那年,劳值二毛三,去年复员回来,长了七分,三毛!”豹子说。
“那是因为农业生产受了破坏……"
“可你看邻近的那些队变化多大!我们队里还是老一套。而今正月已经完了,我看支部里头也没有个啥举动!”豹子说。
冯老五沉默了,“爸!社员说你是个好人。"儿子说,“可也对你不抱啥希望。”
冯老五觉得儿子说得太扎刺了,说:“你甭吹!农村事情的复杂性,你还没尝过。"儿子胸有成竹地说:“我们三个昨黑专门给自己订下了纪律!”
“你再想想!甭一时热血蒙心!等到你后悔的时候,就晚了。"冯老五说,“三队这个烂摊子,凭你仨?哼!好好掂量掂量!”
“我们掂量过了!绝不会比现在更瞎!"豹子说,“要是一年没见变化,我绝不赖在台上!”
村口传来二牛呼叫豹子的声音。
“爸,我要开会去了。"豹子说,“你也该去听听,你是支书,又是三队的社员!”
“我不去!"冯老五说。
“你该去!爸!”豹子说,“我们给社员拿出一个新管理办法,你听了会吃惊的!"
冯老五看着儿子走下河堤,扯开步子,朝村庄走去。
太阳刚刚冒红,把群山的峰顶染成了红色,雪地里闪烁出耀眼的色彩。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老五跨过高高的门坎,准备清扫街道,实际上是想找儿子,但作为村支书,又碍于面子不愿到处找,表现其官本位的思想。
B.冯豹子和两个青年连夜研究新的管理办法这一情节,表现出农村青年想有一番作为的激情,为后文立刻开会讨论作了铺垫。
C.冯豹子拒绝父亲为他安排出路,竞选三队队长,既是为了挽回父亲在社员心中的威望,又是为了带领社员摆脱贫困。
D.小说自始至终围绕冯老五展开,冯老五是线索人物,他见证了冯豹子的一系列活动,突出了冯豹子的人物形象。
7.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8.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冯老五父子的对话,这种对话式的叙述形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2小题,6分)
9.下列加点词语活用分类正确一项是()
①小学而大遗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亦③登高之博见也④正襟危坐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⑦山多石,少土
A①③/②⑦/④⑥/⑤___B①⑦/②⑥/③④/⑤
C①③/②⑥/④⑦/⑤___D①⑦/②⑤//③④/⑥
10.下列关于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②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③于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④而又何羡乎⑤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子⑦崖限当道者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④/②⑤/③⑥/⑦⑧___B①④/⑤⑦/③⑥/②⑧
B①⑥/②⑤/③④/⑦⑧___D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宋·苏轼《赤壁赋》)
(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日:“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宋·苏轼《后赤壁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B.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C.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D.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2.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如教材中出现的“壬戌之秋"“戊申晦”“是月丁未"。
B.《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与《后赤壁赋》中“适有孤鹤"的两个“适”字意思不一样,分别为“享有"和“恰好”。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D.《后赤壁赋》中的“顾而乐之"与“道士顾笑”两个顾的意思不同。
13.《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赤壁赋》景、情、理融为一体,虚拟主客问答形式,阐释人生哲理;《后赤壁赋》则运用象征手法,以仙鹤象征超凡脱俗、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表明作者的追求。
B赤壁赋》重在说理论道,以纵情自然来抒发旷达洒脱的思想情感;《后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记游过程详尽完整,游览踪迹清晰明了,画面流动,变化多姿。
C.《赤壁赋》描写初秋的江上夜景,勾勒出一幅朦胧开阔又充满诗情的画面;《后赤壁赋》则主要叙写孟冬时节江岸边的活动,写出了江岸山势的陡峭险峻。
D.《赤壁赋》结尾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增添了心中的伤感;《后赤壁赋》以梦作结,表露了作者出世入世的思想矛盾所带来的苦闷。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分)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2)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3)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15.在《后赤壁赋》中,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达极高处,那么,我在极高处都看到了哪些风景?请简要说明。(2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③平。小舟从此进,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②东坡,在湖北黄州古城东,苏轼在此筑雪堂五间。③縠(hú)纹,比喻水波细纹。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他回家时仿佛已是三更时分。
B.家童早已睡熟,鼾声如雷,苏轼反复敲门而无回应,他只好独自倾听江声。
C.苏轼感慨身在宦途,身不由己,但他依然想要忘却烦恼,专心于建功立业。
D.苏轼静夜沉思,豁然有悟,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大自然中。
17.这首词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8.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
是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3)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通过具体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5)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真爱经得起分离的考验,即使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勉励广大文博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记载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①的敦煌壁画,工艺精湛的陶瓷器皿……一件件珍贵而精美的文物,既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它们静候着人们的眷顾,渴望着与人们“对话"。与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激起我们思接千载的心绪,用心去触摸②的文明,让我们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人们多走进拥有众多文物的博物馆,置身其中,③,精气神备受滋养,今天我们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博物馆的作用。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寒夜灯柱是一种很罕见的冰晕现象,它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不复杂,其实①,和我们小时候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天花板或者墙壁上是一个道理。
当大气中存在大量水平排列的片状冰晶时,这些片状冰晶就如同一面面镜子。霓虹灯、汽车大灯等发射出的光被处在不同高度的片状冰晶反射,最终集合形成了一根根光柱,我们就看到了寒夜灯柱的现象。
寒夜灯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②。由于二者通常都在北半球极寒地区出现,而极光的观看条件往往比寒夜灯柱更为苛刻,因此常有人把寒夜灯柱视作极光的“平替”。
但从二者的形成原理来看,③。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所吸引,来到地球两极上空,它们与大气中的微观粒子相互碰撞,引出了大面积的自然放电现象。带电粒子的能量在释放的瞬间会产生灿烂炫目的能量射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极光。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第一段中加点处的“我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A.贸易谈判中,葛经理诚恳地说:“宁可我们吃点亏,也不能让你们受累。"
B.冯团长站在新兵队伍前,说:“我们为什么要来当兵?就是要保家卫国!”
C.《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D.全区教师表彰大会上,欧阳老师说:“我们都是教师,要用良心来教书。”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3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玩物丧志,人们耳熟能详,用来告诫、提醒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的人,不要因此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作家刘墉说,玩物丧志,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因为许多人由玩物的嗜好,进而成为行家。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现代文阅读(一)【答案】
1A2.C3.D
4.①青年的社会人格并不成熟,但历史给了他们人格成熟的机会。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族危机,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能力,他们或参与仕途,或致力于文化,或从事文学。②青年的作品经过了作家主观世界的折射和融汇,是对社会现实有所反映的,他们的创作与自身的社会经历、社会化人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5.①现代诗人置身于白色恐怖中,他们逃离现实,憧憬世外桃源,抒唱视点总是偏向于个体心灵的隐秘之隅,而对群黎苦痛与时代风雨采取疏离态度。②大革命的失败给予现代诗人以精神震动,由此产生了大量具有困惑感、寂寞感、孤独感的诗篇,寄寓着诗人们对黑暗现状的不满和怀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所以能在诗歌创作中给人以凄艳又空灵的惊人美感"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凭着这个小范围对整个的社会历史进行评价,难免陷入盲目偏颇、自卑自怜,进而自我封闭,对外部世界采取消极的态度。他们仿佛已经看破了世间诸相,以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单纯执着对人生,人性做形而上的思索,在诗歌创作中给人以凄艳又空灵的惊人美感”可知,现代派诗人自卑自怜甚至自我封闭,消极处世,与诗歌创作中给人以凄艳又空灵的惊人美感没有因果关系。
C.“缺乏对现代派诗歌价值的肯定"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笔者以为这一描述对现代派诗歌的价值未给予充分的正视”可知,对现代派诗歌的价值没有充分的正视不代表缺乏肯定,而且这只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不等同于事实。
D.“憧憬世外桃源是他们的普遍特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二第二段“逃离现实,憧憬世外桃源,几乎是所有现代派诗人的普遍特点”可知,原文“几乎"一词并不代表全部。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对比论证等方法”分析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二第三段“戴望舒无奈地咏叹道‘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我的素描》),……孙大雨、张君甚至把丑恶异化的事物也牵引进纯净的诗中,《自己的写照》与《肺结核患者》都充满了现代都市的异化景观和荒原感受,都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现代性"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但是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使诗人对现实感到绝望”理解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同时也可以看出,大革命的失败给予知识者的精神震动,在力度上远远超过了新文化运动,大量具有困惑感、寂寞感、孤独感的诗篇,正是社会激荡的心理折射与映照反应。虽然它感伤气太浓,但它也寄寓着诗人们对黑暗现状的不满和怀疑"可知,大革命的失败使诗人们对黑暗现状不满和怀疑,但不是绝望。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此句中“毕竟一位作家或诗人,首先是作为有着鲜活生命、经历着人生各个成长阶段的个体而存在”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根据材料一第“这种情感的形成首先是青年社会人格不成熟的一种表现,由于所知所见还太少,对于现实的评价只能局限于一个小范围,或是个人的一已悲欢,或是阅读中的想象性经验"可知,青年的社会人格并不成熟。根据“但历史给了他们人格成熟的机会。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族危机,不仅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能力,也间接地使一群做梦的年轻人在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中磨炼自己,使他们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白自己的价值和目标,了解自己的社会定位和使命,不再‘恐惧’,也就不会再‘抑郁’。这也是每个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普遍过程”可知,历史给了他们人格成熟的机会。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族危机,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和行动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他们或参与仕途,或致力于文化。对于性格较为‘自我’的现代派诗人来说,显然进行社会工作是难以胜任的,而从仕也需要家庭背景,因此‘文学’变成了不二选择"可知,青年们或参与仕途,或致力于文化,或从事文学。
“而不是天生的‘现代派’或‘革命者’”可从以下内容分析理解: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正如詹明信所说,我们对现代主义往往注意其形式技巧的价值,而经常忽略了现代主义的创作也是有现实内容的,是对社会现实有所反应的。只不过这种反应,经过了作家主观世界的折射和融汇"可知,青年的作品经过了作家主观世界的折射和融汇,是对社会现实有所反映的。根据“因此,对现代派诗歌的情感内蕴的‘现代’特指,有必要加以重视。同时,现代派诗人作为敏感的‘现代人’,作为一群有着鲜明的青春特征的年轻人,他们的创作,也与自身的社会经历、社会化人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可知,他们的创作与自身的社会经历、社会化人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现代派诗人的感知方式,注定了现代派诗歌的抒唱视点总是偏向于个体心灵的隐秘之隅,而对群黎苦痛与时代风雨采取疏离态度。即便现代派诗人偶尔涉笔于社会与时代,也是别有用心,大多凝神注目其非本质方面,偏爱以破碎感去评价诗歌的价值与意义,产生现实的失落感,只将它作为缘情抒志的载体与窗口而已"可知,现代诗人置身于白色恐怖中,抒唱视点总是偏向于个体心灵的隐秘之隅,而对群黎苦痛与时代风雨采取疏离态度。根据材料二第二段“逃离现实,憧憬世外桃源,几乎是所有现代派诗人的普遍特点”可知,他们逃离现实,憧憬世外桃源。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同时也可以看出,大革命的失败给予知识者的精神震动,在力度上远远超过了新文化运动,大量具有困惑感、寂寞感、孤独感的诗篇,正是社会激荡的心理折射与映照反应。虽然它感伤气太浓,但它也寄寓着诗人们对黑暗现状的不满和怀疑"可知,大革命的失败给予现代诗人以精神震动,由此产生了大量具有困惑感、寂寞感、孤独感的诗篇,寄寓着诗人们对黑暗现状的不满和怀疑。
(二)现代文阅读小说
6.(3分)A
7.(4分)最后一段是环境描写:①烘托人物形象。衬托出冯豹子为乡村振兴、村民致富而锐意改革的光辉形象;②暗示小说结局,突出小说主题。结尾景物预示着农村改革后的美好前景,暗示冯豹子的改革一定会成功,会带领社员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表达作者的赞颂之情;③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首尾呼应。④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答出前两条,每条各2分;答出后两条,每条各1分。意思对即可)
8.(6分)①情节发展上:对话使读者集中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减少旁枝末节,使叙事更加集中;②人物塑造上:对话可以更好地了解父子二人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特点更加具体可感;③主题表达上:对话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体现社会变革时期农村新旧观念的转变(或者歌颂锐意改革的新生力量);④文学效果上: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每条2分,答出任3条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知识
9.C
10.D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虞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日:“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④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有改动)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11.C
12、【参考答案】C【解析】C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说法错误。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选项对“晦”“朔"的解释颠倒了。
13.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比较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语境、情感主旨,将各项内容分别回归文本分析作答。D项,“后赋抒发了作者坚韧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错误,前后《赤壁赋》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此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所以选项中的“坚韧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有拔高之嫌。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4分)
【参考译文】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赋分点:“酾酒":斟酒;“槊”:长矛;“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固”:本来);“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2)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
(3)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分)
【参考译文】(我)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任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赋分点:“放乎中流”:省略句;“听":任凭,听凭;“焉”:兼词,在哪里。
15.险峻的山岩,虎豹形状的怪石,形如虬龙的树枝,猛禽做窝的悬崖,水神冯夷的深宫。
(三)古诗鉴赏
16.C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词人愿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度自己的余生,获得精神解脱,体现出词人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凭吊江上的明月,词人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的感慨,体现出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但他依然想要忘却烦恼,专心于建功立业"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三句中,“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一语双关,情景交融,既是写深夜风平浪静之景,也是词人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词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由此可知,“专心于建功立业”表述不当。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临江仙·夜归临皋》中,词人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表达出自己乐观潇洒的心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词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这隐含着对现实不满的感情在内,除此之外,也表达了词人的旷达之情。
由此可知,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遗世独立而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四)古诗文默写
18.(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9.①精妙绝伦(精美绝伦)②博大精深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20.①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文物当作人来写,赋予文物以人的思想情感。②形象地表达了文物等着人们去鉴赏和探究,去进行展览展示和活化利用。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是用来形容敦煌壁画,可用表现敦煌壁画的珍贵精美的成语,如“精妙绝伦(精美绝伦)"。精妙绝伦:精致巧妙到了极点,没有可以相比的。精美绝伦:指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
②本处是用来形容文明,中华文明应是广博而高深的,可用“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学术等广博高深。
③本处是说人们置身于博物馆中,人们的精气神备受滋养,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影响,可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静候”“渴望"“对话”原本都是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本处用来说文物,将文物人格化,赋予人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静候着人们的眷顾"“渴望着与人们‘对话’”,是指文物等待人们去鉴赏和探究,去进行展览展示和活化利用,从而发现文物的价值。这样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1.C
22.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吸引,来到地球两极上空,它们与大气中的微观粒子相互碰撞,引发了大面积的自然放电现象。
23.①就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②它的美可以和极光比肩;③其实大不相同。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C项中的“我们"与画横线句子中的“我们”都是泛指,用法相同。
A.“我们"指谈判中说话的一方。
B.“我们”是“你们"的意思,指听冯团长讲话的新兵。
D.“我们”包括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绿色建筑施工现场环保设施租赁合同2篇
- 2025年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树木种植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水上运输船舶检验与认证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连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场地占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砍树承包合同联合森林碳汇交易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大豆期货交易委托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四上海离婚协议书定制与婚姻法律风险评估、咨询、代理、调解及诉讼服务合同3篇
- 2024新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绿色屋顶绿化租赁项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玻璃幕墙保温隔热材料供应合同样本3篇
- 充电桩项目运营方案
- 2024年农民职业农业素质技能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高考对联题(对联知识、高考真题及答案、对应练习题)
- 新版《铁道概论》考试复习试题库(含答案)
- 【律师承办案件费用清单】(计时收费)模板
- 高中物理竞赛真题分类汇编 4 光学 (学生版+解析版50题)
- 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词汇清单高中英语人教版
-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笔记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策略国内外
- 生猪养殖生产过程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