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益阳市2023年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当代生活中,传统艺术经常会让人觉得遥远隔膜、难以欣赏,即便故宫的展览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伍,也改变不了多数观众是慕名而去、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实。所以专门研究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学者,实际上是“大众”与那些千百年前艺术文化之间的非常重要的桥梁。他们的解读、阐释,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欣赏它们的美,理解它们内在的精神。我们采访了曾写下《南画十六观》《中国美学十五讲》等书的朱良志教授,听他讲怎么看待中国传统美学,以及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新京报:中国艺术重视内在超越和精神气质的传达,为什么中国可以形成这样独特的艺术理念?朱良志:这里面有观念的演进、思想的发展,也有内在的因缘。在先秦时期,道家一经出现,就具有所谓“反知识”的倾向,思考文明累积本身的负面作用。东汉末年,佛学传入中国,与道家思想结合,更重视人内在心灵的体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立文字”成为重要的思想发展方向。中国哲学与西方有很大差异。中国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成人之学”,是提升人的生命境界的学问。人的品格的提升,有时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而知识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提升人格境界。比如魏晋的清谈,知识分子通过对存在价值的辨析,寻找永恒的意义。他们品评人物气象,追求“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那种精神气韵和风格,其实是确立人本身的精神价值。魏晋时期对中国后来的艺术影响很大,带有思想解放性质。嵇康、陶渊明身上都具有反对既成秩序、强调个体生命价值的成分。新京报:在历史上,中国艺术精神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什么在唐宋之后,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心性?朱良志:从艺术哲学发展的大方向来看,中国艺术从注重外在形式到内在觉悟,强调心灵的体验,这个转换是在中唐以后开始的。人们荡去了传统社会赋予人的外在物质、地位、高下尊卑的概念,以及附着的秩序,使人变得更从容。以元代倪瓒的画作《容膝斋》为例,这幅画画的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审容膝之易安”的语意,所传递的育无定人生命的有限性,人存在的局促,生命的困境,无论你握有怎样的物质,相对于广阔大地、绵延时空,都是非常渺小的。但是若能从物质的握有、从知识的葛藤中透出,浑然与天地共体,与天地同流,有限中就会有无限,你就可能有纵肆逍遥的心灵腾挪。中国哲学讲的“万物皆备于我”的精神,讲“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的精神跃迁,就是如此。从欲望角度来讲,人无所不在有限之中,如果我们荡涤这种目的性、功利性,人就可以变得自由。苏轼说,“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这个道理。新京报:了解传统艺术精神,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今人?朱良志:我们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分享信息、知识的途径和能力变得非常强大,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一定上升。因为知识越来越短、平、快,让我们没有更多时间思考,抽象思维能力在退化。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通过看手机、多旅行来涨知识,因为思考少,我们辨别知识的能力下降,创造新的知识机能钝化。现在人们交流的手段真是太多了,我们反而感到可以交流的东西变少了。学习传统艺术精神,可以陶冶我们的趣味,安定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生活,促进我们的思想。艺术的熏染,对艺术本身的深入思考,也可以促进我们了解存在的价值,自己亲自去写、画、听,脚步频繁踏入博物馆的门,分享艺术,也会更好地欣赏生活,更好地面对山河大地。(改编自新京报《对话朱良志:传统艺术和现代人有什么关系?》)材料二:访谈是调查员同调查对象面对面互动的过程,双方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访谈的进程与结果。因此,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在访谈中讲究访谈技巧。这包括:(1)访谈前要尽量做好准备工作,对访谈的主题及它所包含、涉及的问题作尽可能充分的思考,以备向调查对象提出所要了解的问题。(2)事先通知调查对象,约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3)尽可能多地了解调查对象的身份、生活背景及其与所调查问题的关系等情况,以使访谈时发问得体。(4)一般来说要提前到场,在约定的地点等候调查对象;如果去调查对象的家庭或工作地点则要准时。(5)从调查对象手中操办的、关心的事情谈起,逐渐引入正题,以与调查对象建立起良好关系。(6)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调查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7)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在对方谈话离题时,要善意地、巧妙地扭转他的话题。(8)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敬调查对象。注意使用合适的谈话方式,包括姿势、语气、表情,使对方觉得调查员是在认真听他讲话。(9)对重要问题可以用不同方式重复提问,重复对方关于此问题的回答,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10)调查员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也不能作引导性提问。(11)经调查对象同意后进行记录。(《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6页)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众愿意去参观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展览,却又往往不明作品内在精神。B.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与西方艺术有较大差异,这与传统艺术土壤有关系。C.中国哲学被称为“成人哲学”,是因为其博大精深,未成年人难以理解。D.中国传统艺术有让人超脱于物质欲望、体验精神世界的无限性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研究传统艺术的学者的著作,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感知传统艺术的美。B.道家具有“反知识”的倾向,表明道家在文明进程中主要起到阻碍作用。C.《容膝斋》画作表达的是虽然物质环境简陋,但因心灵自由而觉“易安”。D.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主要不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而在于提升生命境界。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艺术重视心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北宋张择端风俗画作《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汴京当年的繁华景象。B.南宋李迪写实画作《猎犬图》刻画细腻入微,猎犬细毛脚爪清晰可见。C.清代邹一桂《百花图卷》技巧精湛,用笔细腻,朵朵花卉皆栩栩如生。D.清代郑板桥《竹石》中的修竹屹立于破岩之中,清雅秀拔,坚韧不屈。4.请概括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内在体悟、强调心灵体验的主要原因。5.请简要分析《新京报》本次访谈的成功之处。【答案】1.C2.B3.D4.①中国传统艺术深受道家与佛学思想的影响,道家“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佛学“不立文字”等观念成为中国传统艺术重要的精神源泉。②与中国传统社会特点有关:传统社会的外在物质、地位、高下尊卑的概念以及附着的秩序让人们意识到人存在的局促、生命的渺小与有限性,于是人们尝试通过传统艺术的注重内在体悟、强调心灵体验来摆脱物质握有、知识葛藤的羁绊,实现精神的从容与自由(无限性)。5.《新京报》本次访谈准备充分,提问富于技巧。①访谈主题明确,有针对性:该访谈围绕中国传统美学以及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来展开,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②《新京报》记者对访谈主题有充分的思考:记者的提问表明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内涵与发展历史了解充分、思考深入。③提问指向明确,层次分明:记者就中国艺术理念形成原因、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以及传统艺术精神对今人的价值依次提问,提问指向明确,有整体的思考,有局部的深入,有现实的考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是因为其博大精深,未成年人难以理解”有误,是对“成人”意思的曲解。原文“中国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成人之学’,是提升人的生命境界的学问。人的品格的提升,有时比获取知识更重要”表明此处的“成人”是“成就人的生命境界(品格)”的意思。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表明道家在文明进程中主要起到阻碍作用”有误,原文“道家一经出现,就具有所谓‘反知识’的倾向,思考文明累积本身的负面作用”说的是道家意识到在知识的不断积累过程中,部分“知识”以及人们对待“知识”的错误态度,并没有实现人的更自由的发展,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所以道家的“反知识”是对文明进程的反思,并非“主要起到阻碍作用”。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观点“中国艺术重视心性”,结合原文前后语境来看,是指中国艺术注重在作品中表现一种“从物质的握有、从知识的葛藤中透出”,荡涤了功利性追求的,自由的精神品格。ABC三项,从对画作特点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这些画作或侧重记录城市繁华,或注重绘画技巧,而不曾注重画家内在精神品格、心性的表现。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由材料一“东汉末年,佛学传入中国,与道家思想结合,更重视人内在心灵的体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立文字’成为重要的思想发展方向”可知,中国艺术重视内在超越和精神气质的传达,中国传统艺术深受道家与佛学思想的影响,道家“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佛学“不立文字”等观念成为中国传统艺术重要的精神源泉。②与中国传统社会特点有关:从艺术哲学发展的大方向来看,中国艺术从注重外在形式到内在觉悟,强调心灵的体验,这个转换是在中唐以后开始的。“人们荡去了传统社会赋予人的外在物质、地位、高下尊卑的概念,以及附着的秩序,使人变得更从容”“所传递的育无定人生命的有限性,人存在的局促,生命的困境,无论你握有怎样的物质,相对于广阔大地、绵延时空,都是非常渺小的”表明传统社会的外在物质、地位、高下尊卑的概念以及附着的秩序让人们意识到人存在的局促、生命的渺小与有限性;“若能从物质的握有、从知识的葛藤中透出,浑然与天地共体,与天地同流,有限中就会有无限,你就可能有纵肆逍遥的心灵腾挪”“如果我们荡涤这种目的性、功利性,人就可以变得自由”于是人们尝试通过传统艺术的注重内在体悟、强调心灵体验来摆脱物质握有、知识葛藤的羁绊,实现精神的从容与自由(无限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新京报》本次访谈准备充分,提问富于技巧。材料二说: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在访谈中讲究访谈技巧。如“对访谈的主题及它所包含、涉及的问题作尽可能充分的思考,以备向调查对象提出所要了解的问题”等。①《新京报》访谈主题明确,有针对性:“中国艺术重视内在超越和精神气质的传达,为什么中国可以形成这样独特的艺术理念?”“在历史上,中国艺术精神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什么在唐宋之后,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心性?”“了解传统艺术精神,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今人?”该访谈涉及的访谈问题围绕中国传统美学以及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来展开,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②《新京报》记者对访谈主题有充分的思考:访谈设计了三方面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涉及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内涵与发展历史,表明记者对于该类问题了解充分、思考深入。③提问指向明确,层次分明:“中国艺术重视内在超越和精神气质的传达,为什么中国可以形成这样独特的艺术理念?”“在历史上,中国艺术精神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什么在唐宋之后,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心性?”“了解传统艺术精神,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今人?”记者就中国艺术理念形成原因、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以及传统艺术精神对今人的价值依次提问,提问指向明确,其中问题一有整体的思考,问题二有局部的深入,问题三有现实的考量。(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哦,香雪(节选)铁凝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①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②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③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④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香雪心理与动作的描写,突出了香雪面对陌生环境时内心的孤独害怕与无助。B.香雪的父母在文中并未出场,但描写香雪心理的文字侧面表现了上一代山民的节俭、勤劳。C.文中写香雪用冲的方式过隧道,是为了表现香雪因内心对黑暗的恐惧而想要尽快地通过。D.结尾写铁轨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它记载的不只是香雪的现实路程,更是她心灵蜕变的路程。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香雪“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这来源于香雪的心愿得偿,也来自“铅笔盒”赋予香雪的精神力量。B.句子②在轻风中“歌唱”的核桃树叶与前文环境描写形成对比,表现了香雪由恐惧害怕到心情舒畅的过程。C.句子③“原来是这样的”的反复,是香雪重新认识家乡环境的过程,家乡有着自然淳朴、宁静原始的美好。D.句子④香雪对“台儿沟”未来的各种设想,是她意识到了家乡比外面世界落后,是她内心卑微意识的反映。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关于“小溪”的描写,对香雪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9.小说同名电影《哦,香雪》删掉了香雪进隧道前的动作细节:“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你觉得删掉好吗?为什么?【答案】6.C7.D8.①提供了人物活动的背景。香雪因不知道如何向节俭的母亲解释用鸡蛋换铅笔盒的行为而在小溪边蹲下来,并在明晰想法后重新上路,小溪成为人物展现心理历程的重要背景元素。②暗示烘托人物心理的变化。“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等对小溪的描写,暗示香雪在明悟“铅笔盒”的意义后获得了勇敢前行的精神力量,情绪也变得欢快高昂。9.示例1删掉不好。①从情节看,该细节与后文“拿下草茎”“举起铅笔盒”向凤娇等人跑去的情节相呼应,保留下来能使小说情节结构更严谨。②从人物看,该细节使得人物形象更立体真实。前文写到了香雪凭借“铅笔盒”战胜了独行的恐惧,但香雪毕竟才是十几岁的孩子,面对漆黑的隧道需要更多勇气的加持,出身大山的她,用母亲教的方法来激励自己,这样写,人物形象更为自然。③从主旨看,草茎的从“插上”到“取下”,暗示了香雪心境的完全蜕变,也凸显了大山里的世界终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摆脱愚昧与落后,走向开放与文明的主题。示例2删掉好。①从人物看,删掉这个反映大山落后迷信文化的细节,更能塑造代表大山希望的香雪形象,突出她的韧性与勇敢的一面。②从主旨看,删掉这个反映大山落后迷信文化的细节,更强调了知识与向往赋予香雪前行勇气的一面,也就更突出了她的对知识与文明的追求的强烈程度,从而凸显现代知识与文明才能改变大山落后现状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为了表现香雪因内心对黑暗的恐惧而想要尽快地通过”错误。“冲”过隧道的动作细节是为了表现香雪在“铅笔盒”所象征的精神力量与能“辟邪”的“草茎”双重加持下面对陌生世界的无畏。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鉴赏重点语句的能力。D.“是她内心卑微意识的反映”错误。香雪意识到家乡比外面世界落后,家乡姑娘在外面世界的人面前的卑微,而想要改变家乡的面貌,这是香雪内心的觉醒与自强的表现。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这句是在写夜晚香雪回家途中发现的地方,前文写到“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可知,香雪在用鸡蛋换铅笔盒之后陷入了困境,她不知道见到母亲后如何解释她的这一行为,内心的犹疑使她将注意力转向了外界的环境,所以小溪为香雪的内心活动提供了背景。并在明晰想法后重新上路,小溪成为人物展现心理历程的重要背景元素。②语句中“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溪流的欢快,勇往直前,一切景语皆情语,小溪地欢快也是此时香雪内心的写照,且写香雪的动作如“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但她觉得很精神”这些也能看出香雪在明悟“铅笔盒”的意义后获得了勇敢前行的精神力量,情绪也变得欢快高昂。【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对这句动作细节删掉的看法有两种,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比如认为删掉不好,这主要可以从情节、人物以及主旨上来看。一是情节方面,在后文有这样的文字“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如果去掉,会使得后文没有依托,出现的很突然,而保留着能够使小说在行文上结构更严谨,做到前后照应。二是人物方面,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而这句是对香雪的动作细节描写,它的存在能够使香雪的人物形象更加的真实立体可感。前文写到“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这些语句可以知道香雪凭借“铅笔盒”战胜了独行的恐惧。“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突出隧道的漆黑和恐怖。但她没有返回,而是依靠铅笔盒以及妈妈教的方法也就是“将草茎插在小辫里”这种“避邪”的方法,勇敢冲去,增强了香雪的形象。三是从主旨上看,草茎的从“插上”到“取下”,其实是香雪由害怕到勇敢的内心变化,她完成了心境的完全蜕变,“避邪”的草茎意味着迷信和落后,而后文的“取下”则意味着摆脱愚昧与落后,走向开放与文明的主题。认为删掉好,这主要可以从人物和主旨上来看:一是从人物上看,插上草茎用来辟邪,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写的是香雪因为自己害怕而借助迷信的力量来使自己获得勇气,这样就会削弱在表现香雪形象,如果删掉,而香雪最终自己冲入隧道,那样更能表现香雪的韧性和勇敢。二是从主旨上来看,插上草茎这个动作背后反映的是大山里人们迷信的一面,展现的是大山的封闭与落后,如果删掉这个动作细节,冲入隧道,更能反映铅笔盒所带给她的勇气和力量,也更能表现铅笔盒所象征的现代知识与文明的力量,更加突出香雪对知识与文明的追求的强烈程度,从而凸显现代知识与文明才能改变大山落后现状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选自《劝学》)材料二: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③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④。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⑤矣。学莫便乎近其人⑥。《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⑦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节选自《荀子·劝学篇》)【注】①数:指学习的具体科目。②箸:通“著”,附着。③蝡:同蠕,微动。④囋:多话。⑤向,通“响”。⑥人:指良师、贤师。⑦经:通“径”,途径。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义A则始乎为士B终乎C为圣人D真积力E久则入F学至乎没而后止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所编撰,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B.材料一“用心一也”与材料二“一可以为法则”两句中的“一”字词义相同。C.君子,古代可指地位高的人。材料一、二中的“君子”均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D.材料一“学不可以已”与材料二“顺《诗》《书》而已耳”中的“已”字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认为君子学习入耳用心,其行为符合礼仪,且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别人的榜样,但这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B.材料二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我,所以不能有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急躁,也不能有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唠叨。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D.从“其数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等句可知,材料二重在阐明学习要有始有终的观点,这与现代“终身学习”的理念相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14.材料一第四段与材料二第三、四段都围绕“学”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B12.D13.(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2)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使七尺长的身躯完美呢?14.材料一第四段侧重阐明学习需要积累、坚持、专一。材料二侧重阐明学习时需要接近贤师(向贤师学习),在内心对贤师心悦诚服,并能尊崇礼仪。【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结合前文“其数则始乎诵经”与“其义则始乎为士”结构一致,分别成句,故在B处断开。结合前文“终乎为圣人”与“终乎读礼”结构一致,分别成句,故在D处断开。“则”表顺承,表示“真积力久”才会有“入”的结果,故在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专一。/全,都。句意: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C.正确。D.正确。停止。/与“而”组成复音虚词,意为“罢了”。句意: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读顺了《诗经》《尚书》罢了。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阐明学习要有始有终的观点”错误。“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阐述了学习是从诵读《书》《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阐述了学习要把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阐述了学习时需要接近贤师,在内心对贤师心悦诚服,并能尊崇礼仪。所以材料二重在阐释学习的途径与方法。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博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反省;“明”,明达。(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省略句,应为:“口耳之间(距)则四寸耳”;第二个“耳”,罢了;“曷”,怎么;“美”,使……美。【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材料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个事例,通过类比得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结论,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说明学习需要积累。“骐骥”与“驽马”,“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对比,突出坚持的重要性。“蚓”与“蟹”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根据材料二“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可知学习要接近良师益友;根据“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可知学习要心悦诚服地受教于贤师;根据“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可知学习要尊崇礼仪。参考译文:材料一: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材料二: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书》《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做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做唠叨。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礼》《乐》记载法度而未加详细解说,《诗》《书》记载旧事而不切近现实,《春秋》文简辞约而不易迅速理解。仿效贤师而学习君子的学说,那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接近那理想的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学习的途径没有比心悦诚服地受教于贤师更迅速有效的了,尊崇礼仪就比它差一等。如果上不能对贤师衷心悦服,下不能尊崇礼仪,而只学些杂乱的知识,读顺了《诗经》《尚书》罢了,那么直到老死,也不过是个学识浅陋的书生罢了。至于想要追溯先王的道德,寻求仁义的根本,那么遵行礼法正是那四通八达的途径。这就好像提起皮衣的领子,然后弯着五个手指去抖动它一样,那数不清的裘毛就全理顺了。不遵行礼法,而只是依《诗》《书》来立身行事,将它打个比方来说,就像用手指去测量河流的深浅,用长戈去舂捣黍子,用锥子代替筷子到饭壶中吃饭一样,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其精义领会得还不够透彻,不失为一个崇尚礼法的士人;不尊崇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一个思想涣散的文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①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②望澄碧,鲸鲵③唐突④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注】①二龙:指曹操和周瑜。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②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亮而呈青苍色,故称。③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④唐突:义同触犯。15.下面对这两首古代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除了正面描写战场、战争和塑造英雄人物之外,还营造了浓烈的抒情气氛,充分表达了“怀古”情怀。B.《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风格,从两个方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描摹,境界宏阔;二是把酒祭江,抒发为国建功立业之情。C.《赤壁歌送别》“赤壁楼船扫地空”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颇见妙思。D.《赤壁歌送别》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16.李白和苏轼都对周瑜极尽赞美之词,各有何用意?【答案】15.B16.①李白想到友人马上就要离开自己,也会在赤壁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遗迹,借周瑜鼓舞友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从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表达了奋发有为的意旨。②苏轼写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无成,以对周瑜的仰慕之情反衬自己年华老去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抒发为国建功立业之情”错误。把酒祭江表达的情感一是哀悼千古风流人物,二是人生短暂,不必让“闲愁”萦绕于心,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这是一种旷达,也是诗人的自解自慰。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李白诗中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突出周瑜的事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赤壁之战,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烈火张天照云海”以夸张手法再现当年火烧赤壁的壮阔场景,凸显了周瑜的赫赫功绩。后四句则是送别时有感而发,“一一书来报故人”,借周瑜鼓舞友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蕴含了作者济时救民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奋发有为的意旨。苏轼词中极写周瑜的年轻英俊,而功业盖世,塑造出其风度翩翩又年少即建功立业的儒将形象,是为了反衬出自己已近中年,却被贬黄州,可以说“一事无成”的怅然失意,表达自己年华已逝而“早生华发”,难以实现壮志的伤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比喻拟人修辞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2)《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诗人幻想中从早到晚畅游天姥山的游程,一个“忽”字,充分体现了诗人纵情山水,流连忘返,浑然不觉时间流逝的游兴。(3)《登泰山记》描写刚刚升起的太阳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而沐浴在朝阳中的日观峰以西山峰的颜色则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羁鸟恋旧林②.池鱼思故渊③.千岩万转路不定④.迷花倚石忽已暝⑤.正赤如丹⑥.绛皓驳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羁、渊、倚、暝、绛、皓、驳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A,很容易失之浮泛。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同时,也要注意B。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①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②要基于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③“议”要精当,为“叙”提供支撑或依据;④“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⑤叙议有机融合,就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⑥比如要想评论陶渊明《归园田居》“善用白描”,⑦就可以从景物的选择、近景远景的勾勒等方面找出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⑧讲清楚作者是怎么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如果面面俱到(如果不能聚焦)B可以关注一些细节(选择小的切入口)19.②可修改为: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基础上(或:基于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③可修改为:“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⑤可修改为: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前文“写文学短评还要善于聚焦”,后文“很容易失之浮泛”强调不能聚焦,面面俱到的后果,此处是假设,所以此处可填“如果面面俱到”或“如果不能聚焦”。B处,后文“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举例说明可以将细节作为切入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深化主题。所以此处可填“可以关注一些细节”或“选择小的切入口”。【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基于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结构混乱。“基于……的基础上”是“基于……”和“在……的基础”两种结构的杂糅,两种句式选择其一即可句式杂糅,所以可改为“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或“基于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③“‘议’要精当,为‘叙’提供支撑或依据”语序不当。根据前文“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指的是“叙”,“展开分析和评论”指的是“议”,“叙”是“议”的基础。所以可改为“‘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⑤“叙议有机融合,就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不合逻辑。根据文意来看,本段主要讲叙议结合的方式及其重要性,所以“叙议有机融合”是“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必要条件,而“只要……,就……”表示的是充分条件,所以可改为“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20.下列句子中的“高低”与文中加点的“高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B.那童子不知高低,贼前贼后的骂个不住。C.玉宝见刘叔叔没有衣服换,高低不穿。D.这本书找了好几天,高低找到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这原来是一条枣红底假洋缎被面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里外全新的被子。”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说说二者作用的不同。语言文字运用I节选: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A,很容易失之浮泛。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同时,也要注意B。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1)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2)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答案】20.C21.原文由短句构成,句式简短,灵活多变;“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三个细节单独成句,有强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被子的材质与精美的特点,暗示了被子的特殊性,既交代了前面新媳妇不肯借的原因,也侧面表现了新媳妇深明大义的形象特征。改句是一个句意稍显冗长的单句,没有这样的强调作用。22.①语言文字运用I中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是作者举出的事例,作者通过举例论证来阐明写文学短评“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可以关注一些细节”这一观点。②语言文字运用II中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属于细节描写,作者通过对被子的细节的刻画,来表现被子的特征与特殊性,从而传情达意。【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文中加点的“高低”是副词,是“无论如何”的意思。A.“高低”是名词,是指“尊卑贵贱”。B.“高低”是名词,是指“深浅轻重,利害得失”。C.与原文同。D.“高低”是副词,是“到底,终究”的意思。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花被子”先总说被子的特点,暗示了被子的特殊性;“被面是假洋缎的”,表现了被子的材质;“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描写了被子的花色,表现了被子的精美。三个细节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结合前文“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可知“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交代了新媳妇不肯借的原因;后文“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写新媳妇还是把这条与众不同的被子借给了我们,也侧面表现了新媳妇深明大义的形象特征。改句是一个单句,句意稍显冗长的,不能起到强调和烘托的作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I“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简易聘用合同格式广告公司版
- 房产合作商合同范例
- 小三劝退服务合同范例
- 样写购买商铺合同范例
- 水果采购意向合同模板
- 土地租赁合同:农村体育设施建设
- 广告传播公司职工福利费管理
- 2024年广元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
- 2024年荷泽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 水房合同范例
- 2022终末期肝病的营养支持(全文)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 法院院长接待日制度实施细则
- XXXX年度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计划
- 公路水运实验检测专业能力评价考试题库及答案
- 火力发电厂机组修前技术分析报告
- Excel水力计算展示-消力坎式消力池水力计算演示
- Ansys作业-瞬态热分析报告
- GB/T 42260-2022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测试循环寿命测试方法
- 门诊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与流程
- VMI库存管理的课件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