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走入现实的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与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对策论与信息生活中的信息经济学*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当授予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威廉·维克里和英国创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后,国内外学术界和新闻界开始对信息经济学产生兴趣,称之为“走入现实生活的信息经济学”,说两位获奖者“把对人的激励因素引入经济学方程式”。信息经济学不仅使其分析环境和结论更加逼近现实生活的本来景象,而且作为一种主流经济学知识影响到人们财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进一步探索。*1.1不确定性与经济学路遥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写主人公孙少平不甘心于个人平凡命运的发展,不断抗争,但结果最终仍以一名普通煤矿工人身份而结束全部小说的情节。曾经有这样一则美丽的故事,说的是在早年的一次小学生作文课上.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我国几乎每个小学生都写过或将要写的作文题:我的理想。当作业交上来后,一位女学生的作文让老师大吃一惊,她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是做大使夫人”。然而.这篇引起师生兴趣而传遍校园的作文却被岁月的风尘所验证。这位女学生是班里唯一实现作文理想的,她后来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大使夫人。班里有位理想做飞行员的同学后来成了作家,而一位理想做将军的同学却做了个体户,……人们常说,这就是命运。在经济学中,个人命运这类现象常以一个学术性词汇来概括,即不确定性。*在诸多小说中,作者将每个人的命运都描绘成早已注定的。换名话说,就是每个人未来发展的命运都是确定的的,只是这种确定的变化过程你不知道而已。尽管这种其具注定的命运终究是美丽的神话,然而、这种神话在经济学知识殿堂中却保持了数百年的历史,直至20世纪20年代。1921年,弗兰克·奈特对不确定性做了开拓性研究。不确定栓概念及其分析方式导致了经济学知识,乃至经济学分文体系的发展。不确定性对经济学知认与分支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家的成果主要是在确定环境假设下以一般均衡分析为核心而展开。不确定性概念导致本世纪经济学五个主要流派或知识的诞生,它们分别是不确定性经济学、合理预期学派、制度经济学、经济对策论和信息经济学。*从假设条件角度分析,不确定性经济学主要研究不确定性形成的基础、方式、经济特征及其影响,同时也考虑如何减少不确定性的损失,但是,这种考虑不是建立在广泛研究信息对不确定性限制的基础上。近似地说,不确定性经济学是一门“被动的”信息经济学。*合理预期学派也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信息的影响,并将它们纳入自身分析框架中,但是,这种分析是建立在人们对不确定性和获得信息的理性判断基础上。合理预期假定意味着每种状态下的均衡价格可能是这样的价格:如果将价格理解为该状态的真实信号,那么,由此产生的行动将使价格保持均衡。*制度经济学对待不确定性与信息的态度是根据一定的先验信息将不确定性限制在“制度”框架内,使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减少。经济对策论是以不确定性为基础的一般对策论在经济领域应用与发展的结果。信息经济学则以研究信息如何制约不确定性,如何改变经济参与者的决策环境而影响经济行为,或者研究如何利用信息使自身处于更为有利的对策地位等问题的一门学科。*1944年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1959年杰拉德·德布鲁提出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理论.构成信息经济学,特别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的两个重要的分析基础。没有对这两个基础的认识,难以透彻了解微观信息经济学的观念,而没有微观信息经济学基础的宏观信息经济学分析,其结果或者缺乏分析的现实性和理论性,或者缺乏深入和系统而易浮于表面就事论事。可以说,不确定性、风险和信息,构成信息经济学三个最基本的概念。*1.1.1不确定性与企业家利润杰克·赫什雷弗(1973):信息经济学是经济不确定性理沦自然发展的结果。在他看来,经济不确定性意味着在既定环境状态下个人的主观概率分布处于离散状态,而信息是由趋向于改变这些概率分布的事件组成的。目前,人们普遍习惯于用“环境状态”来描述决定经济决策可能结果的控制因素。例如,购买彩票中彩是一种环境状态,而不中彩又是一种环境状态。*不确定性经济学将环境状态划分为已知和可能两种环境状态。经济决策中一旦涉及到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选择时,不确定性就会自主地出现,我们所面对的环境状态也就相应地变成可能的环境状态。在这个可能的环境状态中,任何行动本身都是所处环境状态下的一种偶然结果,人们只能依据对于成功与失败的判断来操纵决策、而不能以决策来操纵可能的环境状态中的偶然结果。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可能的环境状态下,企业家最多只能做到使他所预测的边际成本等于他所预测的边际收益,而决不可能预先估计出这种成本或收益的确切数值。在可能的环境状态中,存在外生和内生两种不确定性*环境状态已知环境状态可能环境状态外生不确定性内生不确定性自然政策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案例在购物时我们不知道是否支付过高的价格?购买股票时不知道是否赚钱还是亏本?有时人们不喜欢不确定性,但如果经济活动变得太确定了,又可能觉得没有意识。如:当银行利息非常确定但又很低时,不少人就会倾向于购买债券或投资于股市。事实上,正是各种经济不确定性提高了经济活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景象。*“心忧炭贱愿天寒”雨伞商期盼梅雨季节的阴雨连绵,祈祷每年365天都下雨;空调企业希望越热或越冷,最好一年四季是夏季或寒冬;玻璃经销商希望多来几次冰雹,下石头更好!然而,市场经济不完全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我门难以认识市场,也难以控制市场之魂。我们恐怕唯一能够知道的是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由于死亡的原因和日期是不确定的,于是有了人寿保险业务。*面对市场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需要市场参加者进行各种决策。信息经济学假定无论是何种决策,决策者部面临着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这两种经济不确定性。企业家对各种不确定性处理的能力和结果,成为其获取利润的来源。或者说.企业家创造的利润,来源于其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处理,而企业家处理市场不确定性的失败,则可能导致财富的损失。下面一则实例能较好地说明该问题。*
某年1月,西安个体服装商刘某从当地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获悉,2月初有强大的冷空气袭击西安地区,气温将大幅度下降。精明的刘某认为这条消息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当即携款20多万元南下,购回大量防寒服装待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货物抵达后,西安气温不仅没有下降,而且回升到摄氏零度以上,整日阳光普照,最高气温达摄氏八九度,致使大批防寒服装滞销。刘某经咨询后,气呼呼地打热线电话向西安经济广播电台投诉,并着手聘请律师状告气象台。公众对此希法不一,部分公众认为,气象台有责任报准气象变化情况,但没有义务承担连带责任;另一部分人认为,气象部门属于事业性服务业,有贵任通过科学手段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以免气象误报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你认为他能胜诉吗?
*
我们这里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假如情况正好反过来,气象台天气预报准确,刘某为此发了大财,他是否会回报气象台呢.或者向气象台捐出其中50%的利润呢?答案多半是否定的。从气象台角度看.其有责任和义务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从刘某这一角度说,他经营决策不能完全相信气象台的预报,在作出决策前,还应了解到气象台预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这是一则市场参加者处理不确定性失败遭受损失的实际例子。实际上,案例中涉及到我们这里不准备详细讨论的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有趣论题,即对公共品或灯塔的经济分析。*利润来源?19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对于资本持有者作为生产管理者或企业家历获利润的解释分歧颇大,对于企业家所获利润的生成机制难以有统一认识。这似乎是他们不曾将利润与利息分开的缘故,因为19世纪的企业家往往也是他的企业的资本家,经济学家们从而没有认识到企业家承担企业风险的利润报酬与他作为资本家投资的利息报酬之间的差别。*20世纪初,约瑟夫·A·熊被特提出“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是具有风险的.而利润是企业家“创新”活动过程中承担风险的报酬。然而,弗兰克·奈特却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不能将利润的存在完全归结于企业家在生产经营中所承担的风险(这里指可保风险).利润的出现主要是企业家处理经济环境状态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这里指不可保风险)的经济结果。注意:奈特使用的不确定性概念与我们目前一般理解的不确定性概念之间存在某些差别。*企业家的职责在现实生产过程中,摆在企业家面前的是大量的不可保风险或不确定性,企业家的真正职责就是承担这类不可保风险或不确定性带来的任何经济后果。具体地说,企业家在生产规模、产品价格、新产品、投资方向、企业研究与开发、成本控制等领域作出的经济决策,都必须诉诸于他们自身对于成功与失败的个人判断,特别是对于诸如“企业产品能够找到市场吗?“企业的广告活动有效吗?”这类问题的决策,更是必须依靠企业家凭借他所能够掌握的事件信息和个人经验、心智,以及经济机遇来处理。正是这类典型的需要企业家独自承担的决策使企业家较一般公司职员、工人或资本持有者承担了更多的风险。按照奈特的说法,企业家就是在对这些不可保风险或不确定性的处理中获得了利润。*企业家所获利润既来源于他的企业热情,也来源于他承担关于产品、价格、生产发展相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决策风险。根据这一理论.典型的企业家是以个人的全部智慧和魄力承担企业决策风险,并且在承担企业风险的过程中获得了利润。基于这种分析,可以认为,真正的企业家就是那些能够追求无限的冒险精神和利润目标,同时能够承受一切可能失败的人们。当然,能够承受企业经营失败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愿意失败,没有希望失败的企业家。在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处理中,企业家发现信息能够使其避免失败或减少失败的可能性。*1.1.2.风险与风险转移风险现象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在实际的经济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风险的存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就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发展的动力。从经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说,没有风险的概念,现代经济学几乎失去了对利润分析的基础。在经济学文献中,人们有时将风险与不确定性作为同一概念使用,这种做法似乎不能算作概念不清,因为风险本身就是不确定性的一种形式,或者说.风险是较一般不确定性包含有更多的确定内容的不确定性。当然,这种对风险与不确定性不作严格区分的做法并不意味着对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划分是无意义的,相反,充分认识到不确定性与风险之间的差别,无论对于实际的经济操作,还是对于经济理论的研究都极为重要。*通常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可以用某种具体的概率值来表示,那么,这种随机状态就称为风险.如果一个经济代理人面对的随机状态不能够(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的概率值来表述出可能产生的结果,这种随机状态则称为不确定性。换句话说,风险就是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事件状态;而不确定性是既不能确定地知道,也不能预测到的事件状态.*某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用统计方法预测出来,而另外一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则难以或不能用统计方法预测出来。例如,统计学家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假设经统计测算全国每年有5%的企业将发生火灾,虽然我们并不知道究竞是哪一家企业将发生火灾,但是,保险公司通过计算之后就能够知道对每家企业收取多高火灾保险费可以贴补火灾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也知道火灾的损失有多大和火灾保险费的数额,因而也乐意支付火灾保险费而避免风险损失。但是,至今统计学家还找不出一种统计方法来测度厂商技术创新失败的概率,也没有一家保险公司能够发明某种计算方法确定收取多少技术创新失败的保险英才适宜。因此.保险公司一般都不愿意对企业的某种新产品的开发或某项工程的投资风险承保。*可以应用统计方法计算并预测其发生概率的风险,称为可保风险。不能用统计方法或其他方法计算并预测其发生概率的风险,称为不可保风险。可保风险是具有某种已知风险水平的风险,不可保风险则是那些未知其风险水平的风险。按照弗兰克·奈特的说法,可保风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不可保风险则相当于前文所言的不确定性。*风险理论认为,可保风险是由于外生不确定性产生的.不可保风险则是由于内生不确定性所致。火灾、盗窃、意外事故等由于外生不确定性导致的事件多属于可保风险的范畴;企业家错误地判断市场造成的损失,买卖双方是否能够达成一致协议,经济环境是否具有更好的发展趋势等内生不确定性产生的事件,往往属于不可保风险的范畴。在形式上,可保风险是那些能够通过一定的市场形式转移的风险,而不可保风险则是目前仍然不能找到某种市场形式转移的风险。*不确定性经济学认为,风险的完全转移与风险的完全不能转移一样,都是不经济的。如果风险都是不能转移的.那么,那些风险大而社会又需要的生产项目或产业将无人经营,可见,风险的完全不能转移是不利的,因为这将阻碍风险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风险完全转移,那些承担风险转移的市场或保险公司将不能长期地存在下去,这样,风险的完全转移最终也将阻碍风险企业的发展。*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风险的完全转移降低了企业家获得成功的激励.同时也使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刺激动力。所以,风险的部分转移可能是最优的。可保风险与不可保风险之间的界线并不是严格不变的。某个时期的不可保风险在另外一个时期有可能成为可保风险,例如,在某个时期不能以一定的统汁方法测度其风险水乎的风险,在另外一个时期,人们却找到了一种市场形式能够对这种风险进行部分的转移,那么,这种理论上不属于可保风险的风险实际上成为了可保风险。此外,由于统计方法约进步,也有可能使原来那些属于不可保风险范畴的风险转变为可保风险。*三种效用函数经济学将市场参加者的风险偏好分为三类:风险厌恶、风险爱好和风险中性。一般认为,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首先向人们提供了有关分配过程中个人偏好的基本表达形式。图中给出了风险厌恶、风险爱好和风险中性三类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的特征。*风险厌恶(见图1-1)表明经济代理人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状态,其效用随货币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率递减。具体分析,无论人们对风险承担者的概念做何种理解,我们都可以肯定地认为,获取随机收益W比获取确定收益W=E[W]所承担的风险要大得多。如果某个市场参加者总是宁愿获取W=E[W]的收益(相应获得U(E[W])的效用),然而,他不愿意承担风险获取风险收益W(相应获得的预期效用为E(U[W]),那么,我们就称这个市场参加者为风险厌恶者。也就是说,当面临多种同样货币预期值的投机方式时,风险厌恶考将选择具有较大确定性而不是放小确定结果的投机方式。在信息经济学中,风险厌恶者的效用函数一般被假设为凹性。效用货币收益效用随货币收益的增加,但增加率递减。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图1-1*在经济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市场参加音都是风险厌恶者,事实上,市场中还存在着某些风险爱好者(见图1-2),他们的效用函数特征一般呈现为凸性,即效用函数的效用随货币价值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与风险厌恶者的效用函数不同的是,其增加率呈现递增趋势。相对于接受随机收益的确定均量W=E[W]而言、风险爱好音更愿意接受具有风险的随机收益W,即当面临多种同样货币预期值的投机方式时,风险爱好音将选择具有较小确定结果而不是较大确定性的投机方式。*在市场参加者当中,除了风险厌恶者和风险爱好者,还可能存在第三类风险接受者,这类风险接受者既不厌恶风险,也不爱好风险,我们称这类市场参加考为风险中性者。风险中性者对于风险没有明显偏好.他们既接受无风险的确定环境的经济结果,也愿意接受具有风险的不确定环境中的可能经济结果。风险中性者的预期效用函数特征如图I-3所示,其效用函数的效用随货币价值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牢固定不变。也就是说,风险中性者的效用是货币收益的线性函数。*效用随货币收益的增加,但增加率递增。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大于零。当面临多种同样货币预期收益值的方式时,风险厌恶者将选择具有较小确定性而不是较大确定结果的投机方式。效用效用货币收益货币收益U=a+bM效用随货币收益的增加,但增加率不变。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等于零。U=a+bM,其中U为效用,M为货币收益,a和b是常数(b>0)。图1-2图1-3*应用由于信息经济学理论隐合着这样的假定:多数市场参加者愿意或喜好风险转移,至少他们不会反对风险转移。如果没有得到特别的说明、市场参加者一般被假定为风险厌恶者,或至少是风险中性者。例如,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一般都是风险厌恶者,而保险公司则一般是风险中性考。在市场操作过程户,风险厌恶者一般通过风险转移方式来减少风险或避免风险,其中,资产多样化与风险组合,保险、股票市场和期货币场是主要经营手段。*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资产多样化是市场参加者减少风险的一种常用方法。当投资者不是面临在风险与无风险之间作出投资组合的决策,而是在几种风险资产之间做出投资组合决策时,投资者并不一定需要为了减少风险而损失相应的收益。风险资本的多样化投资,可以在风险水平下降的条件下使预期收益佰保待不变。*案例:多样化投资假设投资者面临两种风险资产:汽车股票和银行股票,且这两个行业未来景气与不景气的概率P分别都是0.5。此外.这两个行业的收益大致相互独立。又假设汽车股票与银行股票的预期收益均为:景气时每股8美元,不景气时每股4美元。如果投资者将购买100股股票,且仅投资其中一个行业,则无论投资者购买哪个行业的股票,他部有50%的可能性得到800美元,也存在50%的机会只得到400美元,其预期收益均为(8x50%+4x50%)xl00=600(美元)。但是,如果投资者分别购买50股汽车股票和银行股票,情况将会怎么样呢?当汽车业与银行业积景气时、投资者收益将是800美元;当汽车业与银行业中的其巾一家景气而另一家不景气时,投资者收益均为600美元;当汽车业与银行业都不景气时、投资者收益将降至400美元。如果这两个行业完全不相关,那么.上述描述的每一种环境发生的概率分别都是0.25。于是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为800x25%十600x(25%十25%)十400x25%=600美元,这种结果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满足风险厌恶者的偏好。*案例:保险市场保险是风险转移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制度。在现代经济体制的社会中,存在着一个社会风险的代理机构,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任何可以转移的风险首先由这个机构来承担,这就是专业性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社会提供两类保险市场,一是完全保险市场,即当投保人为风险厌恶者而保险公司为风险中性者时,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在投保人未来财产期望值具有确定性,且保险公司利润期望值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使投保人无论是否发生损失其所获受益都等于投保人未来期望值。完全保险在上述条件下是最佳的社会保险方式。*例如,假定市场参加者初始资产价值为3500美元,且损失1000美元的概率P=0.01,则他所面临的概率分布为:拥有2500美元资产的概率为0.01,拥有3500美元资产的概率为0.99。假如保险合同规定每l美元可承保100美元,且该市场参加者决定花100美元购买1000美元的保险。于是,可能性为1%的损失发生,市场参加者将得到3500美元初始资产-1000美元损失+1000美元保险偿付-100美元保险费=3400美元;如果损失不发生,他也将得到3500美元初始资产-100美元保险费=3400美元。显然,无论是否发生损失,市场参加者的最后财富都是一样的,也即他为自己的损失投了充分保险。*保险公司为社会提供的另外一种保险市场是不完全保险市场,即投保人在发生损失时从保险公司获得的补偿略小于投保人稍微努力就能不发生损失所获的收益。在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更愿意为社会提供不完全保险市场。然而,无论保险公司更热衷于为社会提供不完全保险市场还是完全保险市场,它们都因此行承担了社会的各种可保风险,这意味着企业家承担的经济风险可以部分地转移到保险公司的责任中。保险市场实现的风险转移、为企业家的冒险进取提供了必要的社会保障条件。*案例: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也是企业转移风险的重要制度。通过股票市场,企业家可以在一定限度上从大量的不可保风险的可能陷阱中解脱出来。尽管这种解脱不可能是完全彻底的,但至少使企业的风险损失部分地由企业的股民来承担。显然,企业家做到这一点的要诀就是允许他人共同分享企业的盈利。按照弗兰克·奈特的说法、企业盈利是企业承担的风险所致。所以,不同的股票证券含有不同的风险水平,同时也含有不同的盈利水平。在这里,股票的风险水平与盈利水平之间是相当的。股票风险水平与盈利水平之可的对等关系一旦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相联系,就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普通流行的股份制:按照股民承担企业风险的份额来决定是否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决策权或具有多大的决策权。同时,按照股民承担风险的份额分享企业利润。*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其他制度能够像保险和股票市场那样通过市场并且以十分明确的形式来转移风险。通过保险市场和社会股票市场,企业一方面能够转移其可保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转移其不可保风险。但是,无论企业或社会如何努力,它们都不可能通过保险市场转移其全部的可保风险,也不可能通过社会股票市场完全转移其不可保风险,因为无论是保险市场还是股票市场都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总结:*保险市场不可能承担企业全部的可保风险甚于以下三方面的限制:首先.可保风险的范围随保险公司经营能力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这样就产生了对可保风险的专业和种类上的限制;其次,可保风险的数量也是有限制的,保险公司常常对保险责任的总数加以限制,最为明显的事例是私人医疗保险;最后,保险公司对投保企业或段保人施加直接的控制.例如.企业为火灾投保时必须接受保险公司的检查,并愿意采取某些防火措施。*股票市场不可能承担企业的全都不可保风险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第一,股票发行数量和流通领域的限制使股票市场承担企业风险的水平是有限的;第二,在企业所承担的全部不可保风险中,只有部分的不可保风险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转格到股民的责任中,企业经营中出现的许多不可保风险仍然难以甚至不可能通过股票市场加以任何形式的转移。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家有可能不希望以股票的形式转移风险。例如,当某个企业家确知他已经掌握某种新技术(信息),并且认为这种新技术将给他带来巨额利润时,如果该企业家发行股票来降低企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则意味着他将不得不与其股民分享由他掌握的新技术带来的丰厚利润。在这种环境状态下,企业家一般会独自承相起生产和销售的全部风险、而不愿意将风险向让会转移。*除了保险和股票市场这两种风险转移制度外,现代经济中还普遍存在有成本保利合同,期货合同,破产法和有限责任法等风险转移制度。成本保利合同就是购买有预先补偿生产者的全部生产成本,并且同意付给生产者一个双方都接受的利润额。这种风险转移形式主要出现在生产成本极不稳定的生产行业中,如成本昂贵但数量不多的作战飞机的研究与生产。同样,期货合同也是生产者(或销售者)将生产风险部分地转移到购买者的责任中、或者购买者将购买风险部分地转移到生产者责任中的一种风险转移方式。买卖双方对于未来某个时点或时期内商品价格的确认,事实上是买卖双方以相互转移风险的形式共同承担未来经济环境状态中出现的风险,从而降低风险水平。破产法和有限责任法则是通过法律的形式要求债权人分担债务人的部分风险,并且客观上不允许社会成员自由协定没有风险的投资。另一方面,破产法和有限责任法也限制了债务人转移风险的范围和内容,因为这些经济法规提出了评价企业家处理风险失败的社会标准。*除了上述风险转移制度外.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为了减少经营风险而采取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风险转移制度,这种制度以厂商实施垂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最为典型。出于上游厂商产品生产不确定性的影响,下游厂商迫切需要了解有关产品生产的信息,以减少停工待料的风险。由于市场不能很好地协调上游厂商与下游厂商的生产关系.这样就刺激厂商实现垂直一体化。垂直一体化使上下游厂商置于统一的管理之下,从而确保上下游厂商之间信息的有效交流.减少上下游厂商生产之间不能协调而产生的风险。垂直一体化与成本保利合同一样.都存在着某些市场性质的缺陷。垂直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从而削弱了市场竞争,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成本保利合同则可能使生产者忽视或毫不关心成本控制问题,从而使社会总体效用遭受损失。这些现象说明,社会现有的风险转移制度是不完善的,而这种不完善性进一步使风险转移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1.1.3信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息通常指代消息或音讯,如李白:梦断美人寻信息,日穿长路倚楼台。曹雪芹:奴才们只在外朝房伺候着,里头的信息一概不知。就信息的具体形式而言,消息、信报、指令、密码、符号、信号、声音与图形等,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存在与表现形式。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的概念不仅包含有数据、文献资料等狭义的信息意义.而是包含有广义的信息涵义.即只要是事件或事物,都包含有信息经济学所理解的信息内涵。任何事件本身都包含或传递信息。*阿罗(1977)认为.所谓“信息”,就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具体地说,先验概率决定了所有的事件。然而,某一事件则是通过描述与个人福利相关的变量,以及规定可能观察范围的变量来测定。这样.已知某种观察结果,将出现有关福利变量概率的条件分布或后验分布。信息的理论定义可近似地表述为:信息就是传递中的知识差。该定义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得到国释:*(1)定义反映了信息发生的基础与过程。或者说,信息就是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之差。知识差(或概率分布之差)指明了信息的指向性(相对性);例如,有a,b,c三人,且有知识c,其中,a与b均已拥有s。当a和b中任意一人传递出s时,对于另外一人来说,都不构成信息,因为,没有在a与b之间形成知识差。但是,s对于c而言却构成知识差而成为c的信息。如果a和b拥有s但都没有传递s,那么,尽管s对于c来说客观上构成潜在知识差,但s对于c没有形成作用于c的实在知识差,s对于c仍不是信息。如果c通过某种途径如阅读报纸获得s,那么,无论a或b是否传递出s,s对于c来讲都不于信息,不仅知识的指向性决定是否构成信息,而且知识传递的表达方式的改变,也决定着是否构成信息。例如,在山海关盂姜女庙前有一幅对联是这样的: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幅对联不同的断句(表达)方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意境。*(2)定义揭示了信息价值的基础所在。信息之所以存在价值,关键在于存在知识差,后者能够使经济代理人改善决策环境而获得预期收益。信息分布改变决策环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了解到印度教徒认为每天洗一次澡是不够的,那么,增加对印度教徒肥皂的供应将可能有利可图;在大学营销课中,教师给学生列出一个选择题: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到非洲去的经销商,且只允许携带一种商品去经销。你会选择什么商品?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拖拉机、矿泉水,粮食,药品,有蚊香和清凉油,甚至还有增白面奶等。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决策”回答个看到每个学生对非洲信息把握是干差万别的。*(3)定义揭示了信息与经济知识增长之目的关系,知识差正是这种关系的中介,同时,知识差概念也显示了经济信息收集与处理活动的意义所在。国际营销中一则案例较好他说明这一点、在商品出口国或地区流行某种宗教时,出口商应待别注意其宗教禁忌。中国一家公司向科威持出口7000箱北京冻烤鸭,因没有注意到该国宗教习惯,未按伊斯兰教屠宰方法处理,且没有及时发货,对方拒绝收货而原货返回。然而,如果能够抓住宗教活动特.也能大发其财。指南针与地毯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商品,但一个精明的比利时地毯商范德维格却因将这两类商品结合起来而赢利。在阿拉伯国家或信仰伊斯兰教地区,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每日祈祷,无论居家或旅行都不中断.他们祈祷的持点是祈祷者需面向圣地麦加。范德维格在实际调查中仔细分析祈祷者的需求信息,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将指南针与地毯结合起来,必能大量销售。于是,他将扁平的指南针嵌入祈祷地毯,并且指南针不是指向正南或正北,而是指向麦加。这样,无论教徒走到哪里,只要将地毯往地上一放,祈祷者就能正对着麦加开始祷告。这种新产品一上市,立即在穆斯林地区成为抢手货。*(4)定义表明.信息具有层次性、不可分性和共享性,这是由知识差的层次性、不可分性和共享性决定的。例如,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百环境中有不同含义,甚至在同一语言环境中说话音与听话者理解的含义截然相反。对一部《红楼梦》,有人从爱情文学角度评论,有人从中研究习俗,有人则从中观察历史,而有人则从中看出阶级斗争。在经济活动中,信息商品市场中的二次、三次信息市场的出现,以及“搭便车”现象等*都与信息的这些性质相关。*(5)定义说明了噪音、信息失真或误差的根本所在,是知识差在传递过程中必然存在绝对的损失。任何信息传播都存在一定误差。也就是说,信息传播不存在有无误差,只存在误差值的大小。令人感兴趣的小道消息,经过多轮传递,消息由“芝麻变西瓜”的道理就在这里。**1.2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国外开展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机构:大学经济学院或商学院:斯坦福大学经济学院与普林斯顿学院大学管理学院:佛罗里达企业管理学院大学通讯、图书与情报学院:新泽西州立拉特格斯大学通讯、信息与图书研究学院独立研究所、政府商务部与国际组织机构:美国商务部与世界银行等*笼统地说,信息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行为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本节主要对以下问题做出回答:第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是什么;第二,信息经济学的经济哲学基础是什么;第三,信息经济学现有成果如何体现信息经济学基本内容;第四,一般均衡理论是否依然成为信息经济学理论基础;第五,信息经济学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透视方法;第六,信息经济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什么意义;第七.信息经济学前沿领城与未来发展。*1.2.1基本框架按照赫什雷弗和赖利(1979)的调查,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的决策,公共信息与市场均衡,研究与发明经济学,信息优势与信息的市场显示,合理预期与信息效率等五个部分。赫什雷弗和赖利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分支体系。*目前,对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理论体系存在着两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点按照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或按照信息产品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的框架建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第二种观点是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从市场不确定性或技术不确定性角度建立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我们并不希望比较这两种做法轨优孰劣,而是考虑到国外信息经济学的丰富成果能够给我们的研究提供大量的研究素材和方法论基础,我们更愿意按照不确定分析框架构造现有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建立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依照现代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信息产业经济学,其中*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别市场参加者和厂商为基本分析单位,讨论信息对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垄断与竞争、市场机制的运行与失灵等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以及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效率等问题。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国家或国际经济,讨论信息对总需求与总供给、税收、公共支出和财政政策、通货膨胀、金融制度与市场、以及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的影响,如信息的合理预期模型等。信息产业经济学则将信息产业做为其基本分析单位.主要涉及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产业基础与结构、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信息经济理论与测度、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信息产业国际化等内容。第二种建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是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和信息技术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部分。其中、微观信息经济学将第一种方式中的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包括在内,即按照经济分析中的各种信息现象及其效用,建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而涉及传统经济学中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命题,如厂商行为的不确定性和国家行为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观点看来.无论是微观市场均衡,还是宏观的国家经济政策或金融市场的波动,都可以从市场不确定性或政策不确定性角度得到分析。宏观信息经济学则由第一种方式中的信息产业经济学和各种信息社会的经济理论组成。它以信息技术的不确定性为基础,分析倍息技术的各种经济影响和福利效果。*第一种模型第二种模型传统微观经济学宏观EI部门、应用、国际经济学传统宏观经济学应用EI信息产业(系统)经济学应用EI理论EI部门、应用、国际经济学未来学、信息学、管理学传统宏、微观经济学微观EI宏观EI理论EI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分支基础功能微观EI图1-4*赞成第二种模型的学者认为这样做可以避免在理论体系的结构上雷同于传统经济学的微观和宏观理论体系.同时能更好地体现信息经济(产业)在学科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这样,微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虽然包括传统经济学的微观和宏观的一般理论命题,但是,其理论分析的透视角度却与传统经济学分析角度有所不同,甚至存在巨大差异。宏观信息经济学则基本上由信息产业经济学(含信息技术经济学),信息政治经济学和国际信息经济学三个主要分支学科组成。*
我们倾向于赞成第一种模型。按照这种模型,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能够较好地与传统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体系相衔接。从而能够较明晰地划分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及合理地安排各自学科的内容与理论体系,同时,能够较好地安排信息产业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在这种模型下,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构成理论信息经济学,而信息产业经济学又构成所有信息部门经济学的总论性质的学科。具体地说,信息产业经济学可以看成是对邮电经济学、通讯经济学、计算机经济学和信息技术经济学等信息部门经济学科群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属于应用信息经济学范畴。*据图l-4可知,可以从理论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角度,建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事实上,这种建构与上述两种理论体系模型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在分析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这种划分却有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实际研究内容与成果角度,归纳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表1-1是根据信息经济学现有研究内容给出的信息经济学基本框架。**1.2.2经济哲学问题信息经济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资本的性质》有关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来源的论述中。但是,几勃伦对知识与经济发展的论述毕竟过于粗糙和简单,直到弗兰克·奈特1921年《风险、不确定性相利润》的出版,信息经济思想才得以以较为完整的形式出现在经济学的殿堂中。*如前所述,奈特认为,不可保风险或不确定性是企业家利润的源泉,那么,如何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也就成为奈持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后半部分,奈特提出了解决企业家生产经营中不确定性的多种处理方法。在这里,奈特的思想充满了严谨、幻想和浪漫的多变性和相互矛盾的色彩。一方面,他提出大量的、非系统的综合处理不确定性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大多并不能被实际应用于处理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奈特将处理不确定性的核心放在人类的直接知识上,认为人们了解如何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的知识,事实上比事物直接的知识更为准确。这里,奈特以其哲学思维的严谨开创性地讨论了知识(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意义。奈特是最早将知识交流、完全信息杯预期知识纳入经济研究范畴,并将这些因素做为研究条件的经济学家。在奈特以前的经济学家似乎没有哪一位象奈持这样重视知识交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按照现行的标准解释,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的减少,意味着企业家获取利润机会的增加。因此,企业家总是希望以员优方式使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点,从而满足对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人们才开始注意到信息是可以降低经济活动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不确定性使企业家承担风险的代价由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而转变为利润形式。然而,奈持讨论不确定性时,并不是以这种方式讨论不确定性。原因在于他的不确定性与目前我们所理解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差别.他将不确定性视为利淘生成的基础,因此,不确定性愈多,利润也就可能相应地增加,在不确定性转化为利润形式的过程中,人们把握不确定性的知识(信息)成为不确定性转化为利润的关键内容之一。显然,奈持没有清楚地副解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将信息在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机制阐述清楚,他只是在讨论不确定性成为利润基础的时候,逻辑地提出了信息构成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的看法。*由于认识到知识(信息)可以用于处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而企业家或厂商也就自然而然地收集各种可以为厂商经营带来利润的信息。信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在自由竞争的社会里,无可争议地构成社会的商品形式之一。市场竞争愈剧烈,企业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或不可保风险就愈多,为保持市场竞争优势,或者突破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企业家必然会更多地考虑信息处理问题。这样,大量的公共资金和巨大的社会资本,将被投入到企业的信息处理活动中。结果,随着人们对信息(系统)价值认识的加强和经济竞争活动的日益发展,经济组织在利润和竞争优势地位的刺激和推动下,将逐渐由纯粹工业生产活动转向经济信息活动。奈特的这些观点.预见于自60年代以来被马克卢普和波拉特等人证实的信息经济的发展事实。我们可以在奈特的高级专业化产业的存在,将使社会日益具备提供知识的功能的有关论述中,看到马克卢普“知识产业”思想的萌芽。正因为如此,一种观点认为,奈特是最早涉及信息经济学研究范围的经济学家。*奈特不仅开创了不确定性经济学的研究,而且在价格理论和资本理论领域也颇有建树。此外,奈特开创的所谓“经济哲学”——经济自由主义哲学,可以说是奈特的另外一个重要贡献。对于大多数经济学家来说,研究经济学的目的是增加我们关于厂商和其他经济系统操作的知识,而对于奈特来说,经济理论的基本作用则有所不同。他认为,经济学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对建立在合理研究基础上的各种经济理论的阐述,理解我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自由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经济的自由得到保护和充分的发展。奈特的这种思想成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出发点。*综观信息经济学发展史,我们发现.信息经济学的启蒙与产生大都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有着十分篮密的联系,推祟经济自由主义的芝加好学汉代表人物奈持、哈耶克和施蒂格勒等人对信息经济学的启蒙和创造都是证据。这种现象大概与经济自由主义考注重分析市场功能,探讨市场机制有关。注重市场功能,必然涉及市场运行的机制问题,如市场价格体系的功能,市场价格离散等问题。事实上,信息经济学的启蒙者和奠基者,不少是从这样的角度进入信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般认为,经济自由主义不仅指经济活动中的自由主义,而且包括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这种经济思想指导下的理论研究,必然将其主要研究课题放在市场活动中。奈特认为,经济学家的任务是对价值理论核心问题进行正确理解与认识。受奈特影响极深的是詹姆斯·布坎南也主张“市场理论”应被置于经济学家的核心地位,而不是将“资源配置理论”置于经济学核心地位。亚当·斯密指出,自由市场竞争是受着一种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想要达到的目的。然而,“看不见的手”是怎样协调各个厂商的生产与市场交换的呢?由于”看不见的手”是可以感觉其存在而又“看不见”的无形力量,所以,对于“看不见的手”是如何操纵市场运行及其过程,不同的经济学家各持己见。在芝加哥学派内部.米尔顿·弗里德曼偏重于以货币主义解释“看不见的手”的机理.而条特、哈耶克和施蒂硌勒等人则更多地从市场风险、价格体系、产业组织和经济体制角度描述“看不见的手”的运行机理,诚然,后者也重视货币对市场的作用,只不过与前者相比.他们更为注重从价格体系和产业组织角度来研究市场罢了。*市场风险、商品价格及厂商生产与销售活动无一不通过市场行情(信息)的变化而改变。要将其中的原理或机制分析清楚.必然涉及到市场体系的各种经济信息问题。弗里德曼在讨论价格的作用时,将传递信息看成是价格在组织经济活动方面的第一种作用,其重要性超过价格在组织经济活动方面的第二作用(提供刺激)和第三作用(决定收入的分配)。在经济自由主义者看来.市场经济信息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它们不会由千政府的管制而获得合理的协调。政府管制很可能造成市场经济信息的单一化,从而使市场机制僵化,因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政治和经济的安排只可能有某些有限度的配合方式。政府对市场的协凋.厂商对市场的认识和控.市场与货币,产品数量与质量,供求价格等因素之间的联系.最终只有依靠市场自发的经济信息来维系。这样,在研究过程中.经济自由主义者自然而然地对市场信息因素加以考虑.从而逐渐认识到信息在市场运行中的价值和地位,井进而将信息概念纳入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范畴中。信息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思想环境中得到启蒙和发展。*信息经济思想的这种启蒙与发展基础.使得信息经济学从其诞生起就被这样的思想传统所笼罩着,即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使经济值息得到充分的利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可能发挥经济信息的效率.从而不可能充分利用经济信息达到最忧市场资源配置;我们在哈耶克、马尔萨克等早期信息经济学家的思想中都不难发现这种传统,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信息经济中的发展,使得信息经济学的这个思想传统发生了某些变化,特别是通过对市场过程中的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研究.即使是坚信经济自由主义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中存在不能用市场机制解决的经济问题,需要依靠非市场机制给予适当干预。这就是说,以经济目由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信息经济学.其某些重要研究成果却得出需要玫府对自由市场进行干预的结论这,这充分体现了传息经济学的矛盾性和现实性.*尽管如此.当代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依然没有能够改变以下结论:到目前为止的信息经济学.特别是微观信息经济学,都是建立在以市场或价值理论为核心的经济自由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经济学,即使包括宏观信息经济学在内的整个信息经济学范踌分析,这个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适用的。*1.2.3现有成果如何体现基本内容由于维克里和莫里斯的主要贡献在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激励机制领域.而该领域又是信息经济学最热门、最前沿的领域之一。因此,国内经济界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信息经济学就是委托—代理的理论.而委托—代理理论就是有关激励机制的理沦,或者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对策论在经济学领域应用的结果。然而,这种看法似乎不如下达看法更接近现实。首先,激励机制理论构成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但是,激励机制理论并不代表委托-代理理论的全部内容。除激励机制理论外,由阿克洛夫开创的信息经济学不利选择分析传统,斯彭斯在网克洛夫基础上开创的市场信号分析传统.以及赖利等人开创的信息经济学道德风险分析传统,都无一不构成委托-理理沦的革奉内容。*其次,委托-代理理论构成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窖之一.但是,委托-代理理论并不代表信息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就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经济学近700篇研究文献和工作文件来看,信息经济学可以粗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体系,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体厂商的信息行为(或信息如何影响个体厂商的行为)为分析对象,它大体包括四大部分内容,且由八大核心理论领域组成。四大郎分内容分别指:市场信息的四种形式及其效用分析(委托-代理理论包含干其中),最优信息经济分析(包括搜寻和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信息资源配置理沦(包括团队理论,信息结构理论等)信息商品及微观信息市场理沦(如信息成本与价格,微观信息市场效率与均衡理论等),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八大核心理论领域按其形成先后(非严格地)排序分别是:信息系统选择理论、搜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不利选择(”柠檬”)理论、信息市场理论、团队理论、信号理论、以及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体厂商信息行为的外部化或产业化为分析对象,大体由信息经济理论与测度,信息产处与宏观信息市场政策,国际信息贸易和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领域的内容构成。目前,宏观信息经济学与信息产止经济字之间存在相当的交又领域。实际上.上述有关微观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体系的划分不是一种严格的、遵循经济学传统的刘分结果。如果遵循经济学传统.现有信息经济学成果可以划分力三大体系,即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信息产业经济学。*施蒂格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公报和肯尼断·阿罗的(信息经济学)(1984)也可以间接证明我们上述关于信息经济学的某些认识:在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奖公报中,施蒂格勒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以及法律经济学的先驱之一。这说明国际学术界承认施蒂格勒创立的搜寻理沦用于佰息经济学理论领域。目前,搜寻理论分为两部分,一是由施蒂袼勒创立.后经马肯南等人发展的搜寻理论.这部分搜寻理论目前与一般均街理论不相衔接;一是由戴蒙德等人发展起来的搜寻理论,该部分搜寻理论与一般均衡理论相衔接,但不如前者那样更充分地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阿罗(信息经济学)中所编选的文章,深刻地反映微观信息经济学主流问题发展变化的演进过程。有关这一点,阿罗本人也在演书中文版前言中有所提示。从阿罗选编的研究文献来看,信息经济学绝非是委托-代理理论或激励机制理沦能够完全概括或包含的理论领域。*1.2.4一般均衡理论与信息经济学基础信息经济学最初的数学基础可以说是由贝叶靳.费希尔和萨维奇等奠定的。同时,数量经济学为信息经济学的启蒙和产生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数量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许多科学标准不同程度地被信息经济学借助来做为自身发展的科学标准,离开数量经济学背景而希望能够系统.充分地讨论信息经济学观点,这种企图如果不能说是不可能的话,至少也是困难的。在1959年以的的数量经济学发展中,有两部著作对信息经济思想的启蒙与产生具有特殊意义,一是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对策论与经济行为)在数学形式上为经济推理建立了严密的科学标准,并通过对最小最大定理的证明,将凸分析引入经济理沦范畴.使凸性成为公认的基本数学概念之一。这不仅确立下数量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析方向.而且也为信息经济学发展(特别是委托-代理分析)确立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论,我们可以在阿罗(序列化决策问题的贝叶斯解和最小最大解)等论文中.都能找到这种数学分析*
的科学标准提供的牢固基础,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尼尔·卡卢纳尔顿将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刨立的预期效用原理和杰拉德·德布鲁(价值理论)建立的下确定性条件下择理论,看做为推动信息经济学迅速发展的两个基础。建立在最优化和(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假设基础上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信息结构是完全信息假设。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完全市场与纯粹竞争构成完全竞争(图1-5)。*完全市场纯粹竞争完全竞争厂商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完全市场上同质商品的单一价格(均衡价格)完全支配市场的全部交易图1-5完全竞争的条件与内容*错了再试图1-6完全竞争的条件与内容市场价格反映供求状况消费者厂商拍卖人*在完全市场中,假设的拍卖人通过“错了再试”的手段,不断修正消费者与厂商的市场关系,最终使市场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图1-6)。完全信息假设的基本内容包括:①信息为免费财贷,为公共品.无成本,有效率;②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信息,显示供求状况的完全信息;③消费者和厂商具有所需要的全部信息:④市场拍卖人完全了解币场的供求状况。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上完全市场假设,在技术评价研究中表现为对有关生产函数的假设,即技术不被认为是生产要索之一,只是作为表示生产函数时间移动的参数。如果设厂商产量、资本,劳动力和时间分别用了Y、K、L和t表示,并用γ表示技术进步率,那么生产函数为:*在上页中,技术进步率表示生产函数的时间移动。完全信息经济在生产技术进步方面隐含着这样的看法:每个生产企业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企业之间不存在技术差别。在完全信息经济过程中,生产技术就像一般信息那样可以自由地获得而无需为此支付成本费用,并且,任何新技术的发明都是社会的公共财货,企业可以无偿地对它进行利用和传播。所以,在一般均街理论中,企业之间在技术上有可能存在某些细微区别,但在总体发展上没有差别。*与一般均衡分析不同的是,局部均衡分析对于厂商之间的技术差别给予特别的考虑。然而,虽然局部均衡分析考虑到厂商之间的信息(技术)差别,但是,这类分析仍然是在两项使其理论具有较大局限性的假设前提下进行的,这两项假设前提是:第一.新技术或新发明没有保密性,且不受社会专利制度的保护.该假定意味着新技术仍然可以在厂商之间自由流动,厂商可以免费使用新技术:第二,新技术的传播需要有一定的时司,也即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具有时滞特征,这种时滞是厂商从新技术发明中获得“准地租”或超额利润的直接原因之一。*
准地租的概念是在这样的分析中出现的:假设某个产业中的许多厂商具有相同的初始技术,并以图1-7A中边际成本曲线MC和平均成本曲线AC代表这些厂商初始技术条件下的成本函数。如果厂商处于完全竞争状态,那么,其产品均衡价格为P0,各个厂商的产量均为q0。又假设该产业中某个厂商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图1-7月中MC’和AC’代表该项新技术环境状态下的成本函数。由干厂商数量多,因而个别厂商的产出难以对产业的总产出有明显的影响,这样,产业中产品价格仍然为P0
,产量为q’,持有新技术的厂商则可能因此而获得q0’(P0-P1)的超额利润(如图1-7B的阴影部分):*MCMCACACq0p0qq00q0p0p1p0BA图1-7准地租*经济学将因供应土地等完全没有增减可能的生严要素所获得的回报称为地租。在上述条件下.新技术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厂商持有的新技术相当于没有增减可能的生产要素。但是,当厂商持有的新技术在产业各厂商中推广应用后,新的均街价格将确定在图1-7B上,发明新技术的厂商得到的超额利润q0’(P0-P1)势必消失。经济学将厂商由于发明新技术而获得的超额利润q0’(P0-P1)称为“准地祖”。例如,80年代武汉大学将其发明的从猪毛中提取胱氨酸技术无偿推广到全国80多个厂冢,1995年.全国胱氨酸生产厂冢发展到300多家,年产胱氨酸和半胱氨酸产值达8.5亿元,武汉大学只占该市场份额1/28。由于多家厂商相互竞争,出口价格由80年代每公斤60美元下降到1998年每公斤18美元.利润率从35%下降到3%。武汉大学的该技术在全国推广前获得的利润成为掌握滚技术的准地租,“局部均衡”的结果是准地租(利润辜)逐渐下降,从35%下降到3%。准地租没有完全消失的原因是该技术目前依然为中国所独有。*无论是一般均衡,还是局部均衡模型,它们都是以完全信息为假设的先决条件:完全信息假设意味着经济环境中的信息成本如果不为零的话,至少也是微弱到足以可以忽略。然而,信息经济学认为,完全信息假设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完全竞争将信息看作非经济竞争要素;市场效率:认为竞争均衡能够达到帕累托效率;供求法则:市场结清(出清)与单一价格(事实上不可能通过纯粹竞争保证市场价格处于均衡位置);单一价格法则:市场同质商品的供求,价格的同质一致性,信息经济学正是在超越这些假设局限基础上发展的结果,由此引发困扰信息经济学评论的一个问题是,一般均衡理论是否像现代经济学传统那样依然构成信息经济学的基础。在信息经济学发展中,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依然没有寻找到与一般均衡理论相衔接的途径,这主要体现在马尔萨克创立的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和施蒂格勒开创的信息搜寻理论中。但是,罗斯柴尔德.施蒂格利兹和格罗斯曼等人,则致力干从一般均衡角度分析信息经济学问题.使信息经济学以一般均衡为基础的倾向得到强化。据此,我们获得的一个直观经验认识是,信息经济学似乎不完全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而是部分地以一般均衡理沦为基础。*无论如何,建立在不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上的信息经济学,都是对以完全信息假设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次突破。国内经济界存在着一种认识,认为信息经济学方法论就是对策论(或博弈论),甚至认为对策论构成信息经济学所有方法体系。我们认为,这种认识与上述信息经济学的狭义认识相适应。的确.对策论无疑是信息经济学(特别是委托-代理和团队理论)中常见、且有生命力的方法,但不等于信息经济学所有方法都必须或都需要借助经济对策论方法,至少搜寻、信息系统选择、信息市场和信息资源配置理论领域可以如此。
*1.2.5一门学科,或一种透视法信息经济学评论中的一个有趣问题是,信息经济学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经济学透视方法?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学科的主要理由是,信息经济学像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经济对策论,法律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学那样,属于经济学新兴学科之一,它以研究信息行为、信息行为的外部化和产业化为研究对象,从而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和一定规模的研究范畴,并出现相当稳定的理论观念。因此,信息经济学自然成为经济学体系一员。*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世界银行副行长施蒂格利兹教授曾将信息经济学看成一种新的透视分析法。目前,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学透视方法的主要理由是,信息经济学没有形成独立学科的理论和基础。首先,信层经济学的分析,特别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基本上是以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沦为基础而展开的,只是在分析问题(即透视)角度上有所侧重,将传统的完全信息假设放松为不完全信息假设,将信息作为常数或可忽视条件,改变为变量或必然存在的约束条件。在此之后的所有分析,除数学方法与观念的进步因素外,其他与传统经济学分析手段和基础没有本质区别。其次,即使在宏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领域,其研究也都基本没有超出宏观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范畴,面是更多地属于应用性质的成果。*我的观点:我认为,上述两种认识都可以接受。从一种角度说,可以将信息经济学看成是像制度经济学或家庭经济学那样的新兴经济学科,这主要是遵循经济学或一般学术分析概念的传统。然而,严格地说,无论是制度经济学,还是家庭经济学,或者信息经济学,都无不属于经济学的一种新的透视方法的成果,它们代表着当代经济学理论观念与分析方法的进步,并且.这种进步本身与经济学分析不断逼近现实经济生活的方向相适应。一般地,信息经济学的进步最主要体现在假设条件更加满足现实的要求,或者说.假设条件更加符合现实的实际状况。二战以来,主流经济学逐渐向着数量化发展,使经济学分析进一步精细化,形成经济学研究的“四步曲”,即假设条件,模型,分析或结论,评论(图1-8)。由此不难看出,经济学分析的进步,除模型方法外,当传统经济学给定的严格假设条件每放松一步,理论就向着现实经济活动逼近一步,而理论分析则更趋于复杂。信息经济学的进步是在假设条件上使传统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设改变为不完全信息假设,将技术影响的确定性假设改变为不确定性假设。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信息经济学不过是当代经济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或阶段而已。*假设条件与现实不违背条件之间不矛盾基本模型构造合理推导简洁正确结论不可批判性与现实吻合或合理复杂模型(扩展或推广)复杂化应用评论经济学分析框架*经济学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上。或者说,在经济学家看来,人们头上戴着三顶帽子:它们是产品市场的消费者,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和资本市场的借贷者。从另一种透视角度观察,所有消费者、劳动者和借贷者头上还戴着第四顶帽子.即集消费者、劳动者和借贷者于一身的信息人。信息经济学实际上是将注意力放在了隐含于产品、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内的第四个市场,即信息市场上。它是有关信息市场的经济理论。*1.2.6对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信息经济学对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现今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妥善处理以下4方面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首先,信息经济学有助于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按照肯尼思·阿罗的看法,委托-代理的信任关系构成市场经济的灵魂,而委托-代理的信任关系是建立在合理有效的委托-代理合同(包括隐蔽合同)基础上。在这里,所谓合理有效的委托-代理合同通常包含有激励机制内涵,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一般以合理有效的委托-代理合同为基础。国有企业转变为现代企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资产重组、股份制、兼并、收购以及破产等市场行为,都需要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来约束和规范,这个“游戏”规则就是市场经济参与者共同遵循和不断创新的委托-代理合同。*
股份制仅是含有激励机制因素的委托-代理合同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股份制并非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发展方向。那些有助于国有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有助于不断担高竞争力,不断扩大潜在市场份额的经济合同,都应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备选方案。国家是成为厂商最大的股权所有者,还是成为厂商最大的债权所有者更能激励厂商创造利润的争论还没有结束。
其次,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信息经济学较为深刻地探讨了不完全信息、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市场经济行为的两个主要现象:不利选择和道镶风险。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商业银行,或者是消费者,它们都面临督不同形式的不利选挥和道道风险。企业家面临来自消费者的大量的、复杂的道道风险行为.而消费者也同样面临来自不对称信息带来的不利选择和厂商转嫁的道德风险。例如,一旦国家商业银行真正转变为企业性质的银行后,将更少地受到政府政策压力而自主地决定向谁贷款和贷款额,由此将出现普通的不利选择。信息经济学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帮助银行家解决类似的困境。*再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信息经济学研究表明,不利选择和道道风险是市场经济本身产生的两大“体制缺陷”,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基础。这种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制度形成的缺陷不可能依靠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只有依靠非市场机制才能获得较为圆满的解决。因此,尽管政府不能凭措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任意干预市场运行,但是,它们的确是政府需要干预市场的两个重要理由。
信息经济学的成果表明:第一,只要有合理的机制,市场经济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良好地自主运行;第二,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于预主要应放在政策和机制上.即制定良好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和发展机制等,以保证市场经济良好地自主运行。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建立一系列筒单、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可能使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保持良好地运行状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充分考虑竞争者之间的对策关系和对策结果,并对这种关系和结果加以利用,使市场参加者之间相互寻求最优对策,而这种对策中的优超策略又与政府希望联得的结果相互一致或基本一致.从而得到激励机制中的激励相容条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领域干预和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①制定一系列含有效励机制的政策,通过政策内部机制规范和诱导市场稀缺资源的流动方向和过程;②不断制定和完善市场法律和经济法规,使市场机制与法律法规体系相互融合和补充;③不断提高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素质是提高委托-代理信任关系的基础;④加强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保护环境力度,这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最后,信息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在社会稀缺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优势,归根结底是信息效率上的优势。市场经济体制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高效率上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市场经济不能解决所有经济问题,因为它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低效率现象。有翅的是,产生市场经济低效率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恰恰是作为其高效率基础的信息因素。在市场经济中,信息的流动意味着社会资源的流动,这从那些集中体现市场资本流动的信息市场,如物价市场、人才市场、股票市场、汇率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运作中可以直接获得证明。*1.2.7前沿领域与未来发展据不完全分析。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如委托-代理合同中的信息控制.不同信任度或动态环境下的复合委托人-代理人模型,委托-代理合同中激励机制的具体设计与操作等研究;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理论在其他经济学或社会科学(如产业组织、贸易、金融、财政、投资、决策、管理会计、管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INTERNET(网络)经济学研究;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研究,加倍息资源、信息需求,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信息(技术)产业对竞争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内,信息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等世界信息经济结构与影内,国际信息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等。总之,无论信息经济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都可以认为,信息经济学将向着更加符合人的本性的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和形成分析方法。*1.3对策论与信息信息结构与行动结构纳什均衡与囚犯难题石头、剪刀、布与性别之战*在经济行为中,行为主体(厂商或个人)行动之间常常发生相互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对策论的形式加以分析。同样地,信息对经济决策影响也可以借助对策论形式来分析。是否进入市场,是否采取制裁或报复行为,是否购买某种股票或抛售股果,以及各种纸牌游戏等,都属于典型的对策范畴。一般地,对策行为与局中人(对策操作者)拥有的信息结构以及选择的行动结构密切相关。*1.3.1信息结构与行动结构人们有句习惯用语,“要是我早知道就好了”,其潜台词是;如果这样,我就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或收益更高。这句习惯用语较好地揭示出信息结构与行动结构的关系。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结构,或者说既定的信息条件一般分为四类;完全与不完全信息,公共与私人信息,对称与非对称信息,同质与异质信息。在对策论中,信息结构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完全与不完全信息,一是完备与不完备信息。完全信息指对策中局中入完全了解其他局中人的收益或收益函数。相反,不完全信息指在对策中至少有一个局中人不完全了解其他部分局中人的收益或收益函数。不完全信息对策也称为“贝叶斯对策”,其一个典型例子是暗标拍卖。如果局中人不仅了解其他局中人在其行动之前的行动过程(“历史知识”),而且了解对策的全部过程,这种信息结构称为完备信息(或完美信息)。不完备信息结构指对策中至少有一个局中人不了解其他局中人在其采取行动前的全部行动过程。对策论分析框架由两种信息结构与两种行动结构组成,形成完全信息静态对策,完全信息动态对策,不完全信息静态对策,不完全信息动态对策四种对策类型,并形成四种相对应的均衡(表l-2)。*完全信息静态对策指各局中人同时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1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欠款合同范本十:广告代理款结算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居间代理合同范本6篇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青岛版六三制新八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冀少新版选修3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铜电解精炼课程设计
- 2025年人民版选修4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青少年团队协作课程设计
- 2024年个人汽车抵押借款合同范本(四篇)
- 轨道交通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超长期国债
- 2024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一氧化二氮气体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NB/T 11446-2023煤矿连采连充技术要求
- 任务13-1 火腿肠的加工
- 婚姻家庭编的女性权益保护研究
- T-ACEF 127-2024 火力发电厂高盐废水零排放工程应用技术指南
- 手机综合症小品台词
- 银行特殊人群服务方案
- 新生儿交接制度和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