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方史课件_第1页
新疆地方史课件_第2页
新疆地方史课件_第3页
新疆地方史课件_第4页
新疆地方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地方史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西域概况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省区。周边和8个国家接壤。西域的概念概念使用时间、意义广义狭义的内容地理环境山脉、河流、盆地、沙漠、气候等丝绸之路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类型单耳陶壶:1992年3号墓出土。口径12,高27.2厘米。敷黑陶衣,是第一期墓葬出土陶器的特点之一。单耳带流陶壶:1984年5号墓出土,口径7.6,高16厘米。轮制,泥质土黄陶,是第二期墓葬的典型器物。和田地区山普拉古墓群出土文物上图为天山北路古墓地43号墓出土的双耳罐:夹砂红陶,绘褐彩。口沿内饰四组七条竖线组成的图案,每两组之间有“U”形纹。下图为1988年天山北路古墓地采集的彩陶壶。夹砂红陶颈肩部绘黑彩,腹部有圆柱形嘴,造型别致。鄯善县苏贝希古墓地1992年III号墓地15号墓夹砂红陶,红衣黑彩,口沿饰三角纹,腹部有一圈涡旋纹。彩陶壶:1992年I号墓地2号墓出土夹砂红陶。口径9.5,底径6.4,高11厘米。第二节古代居民古代居民种属两大人种的交汇地。楼兰美女楼兰美女古尸:1980年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畔发掘了一批墓葬.1号墓的古尸,被称为”楼兰美女”.现身长1.52米,体重10.7公斤,年龄在40-45岁之间.出土时,面部覆盖草编物.右边是其复原头像.和田地区洛浦县境内山普拉人复原像:根据1983年1号墓出土颅骨复原。男性,55岁,长颅型,狭面,狭鼻,面部水平突出强烈,具有欧洲人种地中海东支类型的特点

二、西域岩画狩猎、放牧、饲养类岩画生殖崇拜类岩画原始舞蹈类岩画康家石门子刻画在呼图壁县城西南75公里的沙砾岩上,面积120平方米。阴刻兼浅浮雕凿出以人物为主的画面及动物图案,生殖崇拜是其主要内容。雕刻人物达200-300人之多。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全图。整个画面长14、高9米。最主要的刻画集中在60平方米的范围内。康家石门子舞蹈图。位于全图的中部。复习思考题1.西域的地理概念。2.新石器时期西域的文化类型。3.西域原始居民的种系、语言类别及分布。第二章汉代西域第一节匈奴与西域西域诸国分布经济类型及经济关系匈奴和西域的关系张骞出使西域汉朝与乌孙结盟第二节汉朝统一西域西汉政府对西域的治理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派遣官吏;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实行屯田;修筑烽燧列亭;派遣侍子制度;纳贡制度及宽扶政策。三、东汉时期的西域东汉初期西域的形势班氏父子在西域汉朝时期西域的经济文化班超塑像位于喀什市境内。班超生活于公元32-102年。扶风安陵人。在西域任职36年,永元三年(公元91年)曾任西域都护,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这是后代人为了纪念他而雕塑的像。汉代烽燧位于轮台县城西24公里处拉伊苏河畔。烽燧为夯筑,残高8,边长6-7米。刘平国治关亭诵刻石刻于拜城县黑英山乡卡拉塔格山麓的博孜克日格沟谷崖壁上。这里是汉代龟兹北通乌孙的孔道,曾在此隘口修亭障。沟谷的东西岩壁上有因建亭障而凿的石孔遗迹,虽历经风雨剥蚀,至今犹存。时代为东汉。交河故城局部和田地区和田市北25公里的买力克阿瓦提遗址出土五铢钱:1977年出土时置于陶罐内,粘结成块,重45公斤,多见汉代五铢钱。复习思考题张骞出使西域;解忧;西域都护府;班超;丝绸之路汉朝中央政府对西域管辖的措施。为什么说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大融合西域的政治形势鲜卑、柔然、高车、亚哒在西域的活动中原各政权对西域的管理突厥汗国的兴起及向外扩张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艺术苏巴什遗址佛塔位于库车县城东北23公里、库车河出雀儿塔格山口处,是一处发酵聚落遗址。建筑群分布在河两岸,有塔、寺、禅室、僧房等。出土过大量汉、唐钱币、龟兹文、汉文木简以及佛教艺术品等。初见于魏晋,沿用到唐及龟兹回鹘时期。菩萨像库木吐拉石窟第21窟穹庐顶。晋-北朝时期。与第20窟相同。在十三个条幅内全填绘菩萨像,菩萨的体态优美,装扮华丽。绘画的线条流畅,色泽谐调,是龟兹壁画中的上乘之作。位于喀什市东北30公里的黄土台地上,残存寺院遗迹及两座佛塔。佛塔建于魏晋时期,是古代疏勒国境内重要的佛教遗迹。莫尔佛塔三仙洞石窟南距喀什市18公里,开凿在恰克玛克河南岸断崖上,现存3个洞窟。形制为纵劵顶长方形。中间洞窟的主室正壁保存坐佛像的石胎。东窟残存少量壁画。该洞窟开凿时间较早,现存壁画为唐代末期重新彩绘,且还未全部竣工。右图为1959年在阿克斯皮尔古城周围采集陶茧,长5.2厘米。茧首扬起,形象逼真。左图为该城采集的汉佉二体钱,左边的直径2厘米;右边的直径1。8厘米。一面铸汉文“重廿四铢铜钱”另一面为佉卢文,中央饰马,又称“和阗马钱”。该图遗物采集于和田地区洛浦县杭桂乡祖拉吾绿洲北部3公里的阿克斯皮尔古城遗址唐开元二十年石染典过所:1973年阿斯塔那古墓地号墓出土。纵28.8,横76.5厘米,纸质。这是石染典在安西都护府和瓜州、沙洲都督府领到的过所,“过所”是中央政府颁发的铜过关卡的通行证。唐代烽燧位于轮台县城西24公里处拉伊苏河畔,有汉代和唐代两座烽燧。唐代烽燧垒砌而成。铜龟符1980年在焉耆县西南四十里城子乡的博格达沁古城出土。长4.15,宽19,厚0.45厘米,重12.8克。腹铸阴文“同”,旁边阴刻:“……玉钤卫将军员外置……伽利……。”为唐武则天时期的遗物。龟兹故城位于库车县城老城和新城之间,呈不规则方形,城垣外有马面。出土汉唐文物丰富。麻扎塔格戍堡:麻扎塔格是塔克拉玛干腹地一座呈东西走向的山体,临近和阗河,扼南北交通的要冲,戍堡依山势建筑在红山嘴上,总面积1100米,堡垣由主墙,垛墙和外垣组成。堡内有土坯垒砌的居址,曾出土汉,藏,于阗文等文书和木简,印证了汉唐时期戍堡的作用和地位。飞天克孜尔石窟新一窟后室窟顶。唐代。1972年发现。后室保存较完整的大型佛涅磐塑像台。这是举哀天人,色者艳丽,身躯采用双面晕染法,质感很强。婆罗谜字母文书1959年巴楚县脱库孜萨来遗址出土。残长37.2厘米。唐代。租葡萄园契1959年巴楚县脱库孜萨来遗址出土。残长7.2、宽7.2厘米。唐代。米兰戍堡全景:唐代吐蕃人建筑的戍堡.东西长70,南北宽56米.四角修望楼,门西向,东面和北面筑马面,南墙中部有高13米的望台.曾出土大量的吐蕃文木简,木犊和毛皮等遗物.位于若羌县东北70公里的、老米兰河附近的米兰遗址境内。第三节回鹘汗国与回鹘西迁鄂尔浑回纥汗国活动地域、时间、社会组织、经济状况回纥汗国与唐朝的关系册封与助兵;绢马贸易;和亲;回鹘西迁河西走廊与甘州回鹘政权;吐鲁番与高昌回鹘王国;中亚草原地区与卡拉汗王朝。婆罗米文梵语——回鹘语双语《阿含经》残片回鹘文《玄奘传》写本残片哈密本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写卷回鹘文拼写汉语佛教文献写本残件吐鲁番出土藏文回鹘语佛教徒发愿文北庭故城北庭故城位于吉木萨尔县北12公里,处于天山山前及准噶尔盆地边缘地带。故城分为内外两重,皆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建有角楼、敌台和马面等。外城始建于唐朝初期,有瓮城、羊马城和宽阔的护城濠。内城建于高昌回鹘时期,位于外城的中部偏东北。古城废弃于元末明初。这里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所在地,后为高昌回鹘的陪都。元代改称别失巴里,曾设“行尚书省”、“宣慰司”、“元帅府”等重要机构。学习思考题1.唐朝统一西域的经过和意义。2.唐朝在西域实行的两种行政管理制度的内容、原因及意义。3.唐朝时期西域社会经济及文化的主要成就。4.回纥汗国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第五章宋元明时期的西域第一节西州回鹘政权西州回鹘政权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佛教在西州回鹘的传播西州回鹘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东南30公里的三堡乡境内,面积1.58平方公里,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墙夯筑,外呈平面呈方形,城垣周长5公里,残高5-11.5米。现存马面和瓮城遗迹,西南和东南去保存寺院和居址。内城居外城中央,城垣周长3.5公里,平面略呈长方形。宫城有两处,一处在内城偏北,称作“可汗堡”,另一处在外城的北部。高昌故城始于汉代的“高昌壁”,5世纪时为北凉首府,6世纪的麴氏王朝和9世纪后的回鹘王朝也在此设都。这里还是唐代西州治所,在元、明废弃。现存遗址是在唐代高昌城的基础上,经回鹘时期改建、增筑而成。位于高昌故城东南隅的佛塔,土坯垒砌,残高7米。残存三层佛龛,有壁画,回鹘晚期亦都护供养像北庭西大寺正殿门侧出土的壁画残块上。壁画以高大的宫殿建筑为背景,绘回鹘王供养像。回鹘王头戴桃形贴金高冠,身穿圆领贴金长袍,手持贴金长茎花。像旁的回鹘文题名意思是:“此为象日月神一样的……持有国家的……阿斯兰(狮子)毗伽(睿智的)神圣亦都护之像”。此像在高昌回鹘时期的供养人像中甚为罕见。八王分舍利图北庭西大寺西配殿西壁。表现佛涅磐后八国王争舍利的情景。线条工整,色调浑厚气势雄伟,是佛教晚期同类壁画中的佳品。长安三年(703)租葡萄园契1967年阿斯塔那古墓地93号墓出土。纵29,横16厘米。纸质。这是严苟仁租赁葡萄园的契约。反映了当时高昌商品经济发达的情况。柏孜克里克石窟外景:位于吐鲁番市东火焰山的木头沟内。现已编号的有83个洞窟,残存壁画面积约200平方米。该石窟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洞窟数量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群。唐代称为“宁戎窟”。可能初凿于6世纪的麹氏高昌王朝时期,唐代是继续修建,9世纪以后的回鹘王朝在此建摩尼寺,后改建扩建为佛寺。交河故城大佛寺:位于中心大道北端,是全城最大的佛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88,东西宽59米。由山门、庭园、佛殿、僧房等组成。佛殿中央的中心塔柱四面开龛,内塑佛像。约建于麹氏高昌时期,元代以后废弃。第二节喀拉汗王朝喀拉汗王朝的建立萨图克博格拉汗与伊斯兰教的传入新疆于阗国被征服喀拉汗王朝的社会经济11世纪新疆西部的文化艺术《福乐智慧》与《突厥语大辞典》喀拉汗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平面呈正方形,砖木结构。外壁砌花砖,四披式顶部中央建小塔楼。原建于卡拉汗王朝时期,后经多次维修和重建。是新疆最早的伊斯兰陵墓。卡拉汗钱币1980年阿图什市东南松达克乡托库尔村发现窖藏卡拉汗钱币1.8万枚,是该王朝通用的货币,同时出土的还有北宋时期的景德元宝、皇宋通宝等。图上钱币直径2.5-2.8厘米。青铜质,打制,中间的是“桃花石汗”钱币,意即中国汗的钱币。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麻扎位于喀什市人民公园后面,原为明代建筑,1989年重修。是一组完整精美的伊斯兰建筑群,面积965平方米。由门楼、礼拜殿、墓室组成,表面用蓝色玻璃装饰。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塑像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出生于喀什地区乌帕尔乡,是卡拉汗王朝时期著名的语言学家,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被称为“百科全书”的《突厥语词典》。第三节西辽的建立与统治耶律大石的西迁西辽王朝的建立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第四节蒙古统一西域及元朝

对西域的统治成吉思汗西征蒙古汗国的建立西北蒙古宗王之乱元朝对西域的管辖及其作用第五节察合台后裔在西域的割据察合台汗国及其分裂察合台汗国的经济文化西域的民族及其分布第六节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国的建立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艺术叶尔羌汗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阿里麻里古城遗址位于霍城县西北约35公里处,面积25平方公里。地处天山山前、伊犁河支流克干河河西一带,城已辟为耕地,无城墙遗迹。阿里麻里城意是“苹果城”,是新疆及中亚地区的名称。始建于西辽藩王斡匝儿之时,元世祖曾置行省,后为察合台汗国诸汗驻地,约于15世纪废弃。遗址内出土有陶、瓷、铜器和钱币,并有叙利亚文景教徒墓碑等。

细颈瓷瓶元代阿里麻里古城图黑鲁铁木尔麻扎在霍城县西北克干河附近,建于1365年,是新疆著名的伊斯兰教建筑。砖木结构。伊犁将军府旧址位于霍城县惠远乡附近,南距伊犁河7.5公里。1762年清政府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总管天山南北。驻地惠远城。1971年沙俄占领伊犁,该城被毁。1882年清重建新城,即今伊犁将军府旧址。伊犁将军府亭榭位于伊利察布查尔县西孙扎齐牛录乡孙扎齐牛录村,为清代伊犁地区九大名寺之一。1889年由当地锡伯营八个牛录军民集资兴建,建筑面积2811平方米。现存天王殿、如来佛殿、东西配殿、三世佛大殿等五座单体建筑,在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整个建筑从土木工程到泥塑、彩绘、木雕都反映了锡伯族建筑艺术特色。位于昭苏县城西北1.5公里处,占地11900平方米,又称“喇嘛庙”,始见于清光绪廿四年(1886年),是新疆现存面积最大的喇嘛教寺院,庙座北朝南,布局对称。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山门、前殿、大殿、后殿。前殿至大殿间的庭院两侧有配殿和八角楼亭,保持了我国传统的佛教寺院建筑方法。圣佑庙全景位于昭苏县格登山上。青砂质,分额、身、座三部分,通高3.03米、宽0.98米、厚0.27米。碑额两面刻双龙戏珠图案及“皇清”、“万古”字样,碑身两面阴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碑文。碑座两面雕有万顷碧波托出一轮朝日的图景。碑文系乾隆皇帝的御笔,记载了18世纪中叶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经过。格登山碑苏公塔渥巴锡像一支为纪念18世纪率领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而塑。位于和静县巴仑台镇。土尔扈特银印传世品。高9.2、边长11厘米。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为褒奖土尔扈特部首领率众回归祖国而赐的印玺。印文是满文、蒙文合璧,意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北路盟长之印”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第七章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新疆第一节英俄鸦片祸害新疆英俄鸦片在新疆泛滥禁烟与反禁烟的斗争第二节沙俄对中国西北边疆的侵略沙俄对中国西北边疆的早期侵略不平等的《中俄伊塔通商章程》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新疆人民的抗俄斗争第三节鸦片战争后的新疆社会吏治腐败;沉重的经济剥削;和卓之乱19世纪中叶新疆农民起义复习思考题清政府在新疆的禁烟措施《中俄伊塔通商章程》对新疆的危害。《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1864年新疆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及结果火烧贸易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第八章西北边疆危机的加深

与新疆建省第一节阿古柏与沙俄入侵新疆阿古柏入侵与新疆人民的反入侵斗争英俄扶植阿古柏沙俄侵占伊犁与伊犁人民的抗俄斗争第二节清朝收复新疆清军驱逐阿古柏中俄交涉和《伊犁条约》第三节新疆建省善后局的设置新疆建省第四节英俄私分帕米尔左宗棠题字刻石现藏陕西西安碑林复习思考题阿古柏;左宗棠;刘锦堂;善后局1.清军收复新疆的过程及意义。2.《伊犁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危害。3.新疆建省的经过及其意义。4.英俄私分帕米尔。第九章民国前期的新疆第一节辛亥革命在新疆辛亥革命前夕的新疆迪化起义与伊犁起义新伊都督府的建立第二节辛亥革命影响下新疆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哈密吐鲁番等地农民反封建斗争策勒村抗俄烽火第三节杨增新、金树仁主政新疆杨增新的内外政策统一新疆行政收回领土阿尔泰裁减军队重用少数民族上层文化封闭中立的外交政策恢复、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七七政变”与金树仁上台哈密农民起义与马仲英入新“四一二政变”与盛世才登台杨增新金树仁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墓:位于哈密市回城乡西1公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