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说明文选择题(二)无中生有(原卷版)
【考点穿透】
无中生有一一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
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中考说明文选择题,选项内容的表述方式灵活多样,但均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语言表达灵
活,设错方式多样,比较客观地考查了学生真实的阅读科学文本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此类题,既要对文意
整体把握,又要从细节处对照原文核对文意对比分析;既要掌握一些常见埋设错误的方式,又要根据变化
灵活处理。总之,作答的关键是“比较辨别,去伪存真”,而提高自己的综合阅读能力是根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学生阅读典范的说明类文章,除要求学生能把握文章的
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外,还强调对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领会。很多省市的一些
新题型,在题干表述和选项内容表述的设计上有所创新,很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中考语文特别注重对说明文的考查,体现了命题者训练学生阅读科学文本能力的意图,而说明文选择
题以其科学、精准、灵活的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所以这种试题形式会长期存在,但在内容上会稳中
求变,试题难度也会有所增加。只要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掌握说明文选择题命制的规律,师生在复习和考
试中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例在线】
11-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分子育种技术让水稻更高产
①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但是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能吃饱饭,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得以实
现的。
②水稻增产与育利∖水利、肥料、农药等诸多因素有关,而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育种。据中国科学院院
士李家洋介绍,育种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约为40%»
③育种的目标,是希望获得各种特征都符合种植者与消费者需求的作物。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
的特征,被称作农艺性状。而所有的农艺性状,归根结底都是由其遗传物质DNA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基因
决定的。
④认识到这一点后,育种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诱变和杂交这两大武器来改造作物。诱变是通过运用
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种子,提高作物基因改变的概率。将这些基因突变的种子种植下去后,再观察挑
选其中的有益变异并逐步培育出新品种。而杂交则是将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交配,再将
其后代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并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植株挑选出来,经过多代自交,最终培育出性状优良、遗
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⑤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但无论是自然变
异还是人工诱变,基因的变异都是随机发生的。而杂交育种则需要经过多代的筛选、会交和自交,耗费的
时间常常要以十年计。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
⑥在育种学家看来,高效精准育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不过水稻有4
万多个基因,几乎是人类基因数量的两倍,一个一个基因去研究费时费力。加之基因和性状不是一一对应,
而是既存在多个基因调控同一个性状,也存在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的情况,基因和性状之间构成复杂的
调控网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家洋团队与合作者在水稻中率先应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
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是指:首先,记录大量不同品种植株的各种性状;随后,对这些植株开展基
因组测序;接下来,对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寻找其中的规律。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
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
⑧确定了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对性状影响较大的基因,也称主效基因)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基因
按照育种学家的设计进行组合。传统的杂交技术不变,但是筛选不再是大海捞针,因为基因已经确定。当
杂交的植株在实验室中刚出苗的时候,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就能很方便地找
到具有理想组合的植株。通过对特定基因的分子标记追踪,能够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
集于一身的新品种,将传统育种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变为可能。这就是李家洋提出并首先实践的“分子设计
育种”。
⑨那么,分子设计育种如何提高产量呢?这需要先确定哪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然后寻找控制
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⑩育种学家认为,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农艺性状是水稻的株型。具体而言,就是水稻的茎秆基部分
枝(称为分蕤)的数目和角度、植株的高度、叶片和穗的形态等。
⑪意识到了株型对产量的意义后,育种学家提出来水稻“理想株型”或“新株型”的概念。即认为育
种的目标之一是让作物具有最合适的株型,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经济产量。李家洋解
释道:“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1.2米左右,4〜7个分廉,具有7足的分廉角度、茎秆粗壮倒伏、根系发
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⑫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李家洋团队接连发现了多个与分孽相关的基因。其中,于2010年发现的IPAl
最为关键。李家洋表示:“通过调控IPAl的表达量,不但能够让水稻具有合适的分廉,还让茎秆粗壮、根
系发达。它甚至还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影响穗和粒的形态。”
⑬李家洋团队很快将IPAI用于分子设计育种。通过杂交将具有IPAl优异变异的基因导入其他水稻中,
可以让水稻获得理想株型状态,使产量提高约20%。基于这一进展,IPAI被誉为“新一代绿色革命基因”。
⑭“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家洋院士说。
(选自2021年第11期《科学世界》,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农艺性状是指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它是由基因决定的。
B,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
C.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能够帮助育种学家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
I).分子设计育种提高产量既要确定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还要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B.根据第⑭段“农业己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知,本文
只提到了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未提到“诱变和杂交已经被
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12-2022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列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
[材料一]
2022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21年
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的81.3%提升了
0.3个百分点,保持稳定增长。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4月23日讯,有删减)
[材料二]
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人群分布特征
□:8-29周岁□30-39周岁□4049周岁
□5O∙59周岁口60-70周岁口70周岁以上
[材料三]
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用户人均接触量与平均阅读时长
□人均阅读量本□用户平均单次闻读时长
[材料四]
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成年人的网络阅读人数已
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
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
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
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
“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显示,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的人群中,18~29周岁的人群占比最大。
B.网络阅读克服了传统印刷纸张的束缚,把阅读学习简单化,是比纸质阅读更好的方式。
C.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内容,所以很难从中获得人类理性的洞察力。
D.朱永新认为唯有通过书籍阅读,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答案】(I)B
【解析】
B.根据材料四“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
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的内容可知,选项“比纸质阅读更好的方式”的表述在文中并不能得到论
证,反而朱永新更推崇纸质阅读,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
13-2021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洞悉风云变幻的“千里眼”
①2021年6月3日凌晨,风云四号B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作为我国新
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它主要应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
②风云四号B星在继承风云四号A星综合探测能力优势的基础上,在高频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方
面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③风云四号A星每5分钟对我国及周边区域成像1次,风云四号B星在A星的基础上,实现百万平方公里
区域1分钟级连续观测成像。这将帮助预报员更灵活地观察台风、暴雨等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结构及其演
变的精细化动态,也让短时强降水、峋(biðo)线、雷暴等小尺度、短生命史、破坏性大的强对流天气更
容易被识别和捕捉。风云四号B星投入使用后,可以为预报员提供更精准的气象信息。
④风云四号B星的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空间分辨率也从16千米提高到12千米。这就意味着探测
的格点更细、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晴空大气温、湿度廓线数据,能够更好地辅助气象决策。
⑤除提高了频率和分辨率外,风云四号B星将提供比A星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和探测精度。它可在36000
千米距离精确感知到地球大气0.05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其温度探测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在0.5摄氏度以内,
相比A星提高1倍。这将为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更高精度的初始资料数据,提高对突发天气的预报精度。
⑥此外,风云家族早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
章机制的“值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正持续为11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即将“入职”的
风云四号B星与A星双星联手,扩大了气象观测的范围。观测范围将西达印度洋、东逾太平洋国际日界线,
不仅完全覆盖我国国土面积,且囊括了西北太平洋、大洋洲等更广阔区域。
⑦遥望星空,风云四号B星加入风云家族后,在广袤的天际监测着气象的变化,是气象预报员的“千里
眼”。特别为“一带一路”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19.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风云四号B星在A星的基础上,实现百万平方公里区域1分钟级连续观测成像。”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B星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
B.风云四号B星在继承A星综合探测能力优势的基础上,在高频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方面能力将进一
步提升,还与A星联手,扩大了气象观测的范围。
C.风云四号B星的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空间分辨率从12千米提高到16千米。
D.风云四号B星早己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
的“值班卫星”。
【答案】B
【解析】
A.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风云四号B星在继承风云四号A星综合探测能力优势
的基础上,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理解有误。
C.根据④段“风云四号B星的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空间分辨率也从16千米提高到12千米”可知,“从
12千米提高到16千米”有误;
【).根据⑥段“此外,风云家族早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空间与重大灾害
国际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即将‘入职’的风云四号B星与A星双星联手,扩大了气象观测的范围”
可知,“风云四号B星早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理解有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
14-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平常所说的蝉,不过是活跃于人们视野中的蝉的一种形象而已。蝉和其它昆虫一样,一生中外
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要历经几次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也就是变态。蝴蝶、蜜蜂、萤火虫等大多
数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全变态或完全变态。然而,蝉的一生只变三次模样,
没有蛹期,而且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近似(不像毛毛虫与蝴蝶成虫那样有云泥之别),称为若虫,
所以蝉属于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②蝉一般头年盛夏产卵,次年初夏孵化,卵期大约300天。常见的蚱蝉卵为椭圆棒状,像极细小的珍
珠,乳白有光泽,长约2.5毫米。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
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
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一一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③产于寄主植物新生枝条内的越冬卵孵化后,若虫翻着筋斗或者随着枯枝掉落地上,这得益于雌蝉产
卵时伤害了树枝的韧皮部,所以等到蝉卵孵化时,树枝也慢慢枯萎了。
④柔软的米白色若虫艰难地从枯枝里钻出来,听从本能的召唤,朝着温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
的地方爬去。它的身体太柔软、太虚弱,它害怕风吹日晒、雨淋霜冻,更不想成为其它动物的美食。因此,
它用一对天赐的强壮开掘足拼命地挖掘泥土,以尽快的速度隐身地下。终于安全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但
它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最后一点能量用来开通到达树木根部的甬道,然后将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根,拼
命地吮吸树木的汁液,享受一生中的第一顿美餐。
⑤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的单眼。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
环境,吃饱喝足后慢条斯理地营造地下居室,在泥土中优哉游哉地生活。正如曹植《蝉赋》开篇所云:“唯
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那清淡素净的鸣蝉,潜藏在黑暗的泥土之中。
⑥若虫究竟要在地下隐居多久呢?不是几周、几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许多蝉的寿命为3〜5
年,那么这些蝉的若虫在地下就要隐居2〜4年,这些蝉每年都会有一些羽化为成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⑦某个夏天雨后的黄昏,在生物钟的催促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若虫意识到出土的时机到了:此时黄
褐色的若虫已经充分发育,身体坚硬,翅芽发达,从头顶至后背中央形成了一条蜕皮线;而且外界温度升
高有利于羽化后尽快晾干翅膀,同时也避免了阳光暴晒使翅膀开裂;此外,雨后的泥土变得柔软湿润,有
利于摆脱大地的束缚。
⑧若虫从容不迫地从穴居的土室中钻出来,它不再需要地下的安全屋,它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它爬
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一一经过最后一次蜕皮脱去金灿灿的外骨骼。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
蜕),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羽化成成虫一一它终于蜕变成了一只被世人喜闻乐见的真正的蝉,在阳光炎
热的仲夏,开始在丛林中游乐。
⑨为了不辜负生命中唯一的夏天,羽化后的成虫都喜欢在大树上群集鸣叫,尽情歌颂和享受生命中最
精彩的时光。一两个月后,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尽头,从枝头坠落,缄
默无声地死去。雌蝉则要完成其终极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追随亡夫而去。蝉卵的
孵化又将开启下一个生命周期。
⑩蝉舍弃安全舒适习惯已久的地下生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勇敢地追求自由的新生活。对此,法
布尔同样赞颂有加:“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
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暧的阳
光中。什么样的钱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作者:秦自民,发表于《百科知识》,有删改)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蝉属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一生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期时间最短。
B.蝉的若虫隐居地下,因为它没有单眼复眼感光,只能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地下环境。
C.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蝉的若虫羽化为成虫,只要身体发育充分、泥土柔软温润即可。
D.雌蝉将卵产到新挑选的树枝后,就会比雄蝉先死去,蝉卵的孵化进入到下一个周期。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ʌ.若虫用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木的根部,侵吞树木的营养,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危害。
B.若虫在钻出枯枝后,如果不能快速地隐身到地下,就很可能失去羽化为成虫的机会。
C.在蝉的成虫生命历程结束后,虫体被晾干,成为了医药中难得的一味中药“蝉蜕”。
D.文章末尾法布尔对蝉的赞美,让我们看出他对昆虫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
【答案】7.A9.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从第⑤段“在暗无天II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
的单眼。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环境”,可知B中“没有单眼复眼感光”有误;从第⑧段“它不再需要地下
的安全屋,它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它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一一经过最后一次蜕皮脱去
金灿灿的外骨骼。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蜕),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羽化成成虫”,可知C中“只要身体
发育充分、泥土柔软温润即可”有误;从第⑨段“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
尽头,从枝头坠落,缄默无声地死去。雌蝉则要完成其终极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
追随亡夫而去”,可知D中“会比雄蝉先死去”,与愿意相反,无中生有有误;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和文本内容理解。科学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蝉蜕是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的时候脱
了的壳,俗称为虫蜕、蝉皮等。蝉蜕是一味中药材,一般可以在夏秋季节从地上或者树上收集,除去泥沙
晒干。因此“虫体被晾干,成为了医药中难得的一味中药‘蝉蜕’”表述有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
15-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种子方舟
杨舒
①清明一过,73岁的老农刘怀智取出一把珍珠玉米“老种子”.这种小粒玉米产量不高,整个翼城只
有他还在种,却让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科研人员如获至宝。“这是一个至少有100年历史的
珍贵地方品种。爆米花率99%以上,极具开发价值,能保留下来的概率非常小!”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
如今,这把濒临消失的种子有了安全的家。
②2021年9月,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作为全球单体量
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级种质库,这里可收藏各类珍贵品种资源150万份,贮藏寿命最长可达50年,
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堪称种子的“诺亚方舟”。
③小小种子,为什么要精心保护?1954年,美国大豆产业遭遇胞囊线虫病毁灭性打击,该国科学家“翻
箱倒柜”,从种质资源库中找到了20世纪初从中国收集到的独特品种一一北京小黑豆,正是利用其特有的
抗病基因,培育出大豆新品种,才令产业复苏。
④高产、抗病、抗旱、耐盐碱……农作物种子蕴含的巨量遗传基因,成为培育新种的坚实“素材库”,
然而,许多像珍珠玉米这样的品种正加速消失,种质资源库应运而生。
⑤一份种子想要入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田间种植“考验”2到3年,确认其特点与库内种存在
显著差异后,才可被“收编”。要入库的种子再通过处理、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等十多道“关卡”,
最终装瓶密封。
⑥这些种子将被保存在不同条件的库里:在-18℃、湿度低于50%的低温库,含水量5%〜8%的农作
物种子将就此“沉睡”,寿命可从1〜2年延长到数十年;在试管苗库,草莓、香蕉、马铃薯等几乎不用种
子种植的作物以茎尖作为保存材料,在试管中可一待数月;在超低温库,-196。C的液氮能让作物组织迅速
冷冻休眠,几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减。止匕外,这里还以DNA的方式保存着一些特有、珍稀、濒危、
野生的作物遗传资源。
⑦不仅如此,带有视觉识别功能的机器人滚筒输送线实现了种子快速存取,电子传感器可以隔空分辨
种子的代谢变化,监测种子的活力……智能化、信息化相助,让科研人员不再“穿着棉大衣、登梯爬高存
种子”。
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三次全国性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但直到1986年才建成自己的国
家作物种质库(老库)。如今,我国已保存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居世界第二,其中约28万份资源
己是“绝版”。在钱前看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是作物种质资源的“人
才库”,也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弹药库”。
⑨依靠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科学家们正通过杂交、分子设计等手段,将优异的农作物基因结合在一
起,培育出突破性的新品种,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刘老农的珍珠玉米种子让科研人员如获至宝,不仅因其有IOO年历史,更因为它爆米花率极高,极具开
发价值。
B.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已收藏的52万余份种质资源可保存50年,是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
强的种质库。
C.一份种子在田间种植2到3年后就可以入库,再经过处理、清选、生活力检测等十多道工序,才能最终
密封装瓶。
D.几乎不用种子种植的马铃薯这类作物的茎尖可以作为保存材料,存放到试管苗库的试管中,寿命可达数
月之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不仅因其有100年历史,更因为它爆米花率极高,极具开发价值”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①段“这是一
个至少有100年历史的珍贵地方品种。爆米花率99%以上,极具开发价值,能保留下来的概率非常小”可
知,刘老农的珍珠玉米种子让科研人员如获至宝,不仅因其有100年历史,更因为它爆米花率99%以上,
极具开发价值,能保留下来的概率非常小。
B.“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已收藏的52万余份种质资源可保存50年”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②段“作
为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级种质库,这里可收藏各类珍贵品种资源150万份,贮藏寿命最
长可达50年”可知,这里并没有说“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已收藏的52万余份种质资源可保存50年”,
无中生有。
C.“一份种子在田间种植2到3年后就可以入库”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⑤段“一份种子想要入库,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先要田间种植“考验”2到3年,确认其特点与库内种存在显著差异后,才可被‘收编’”可
知,一份种子先要田间种植“考验”2到3年,确认其特点与库内种存在显著差异后,才可入库。
D.理解正确。结合第⑥段“在试管苗库,草莓、香蕉、马铃薯等几乎不用种子种植的作物以茎尖作为保存
材料,在试管中可一待数月”可知,“几乎不用种子种植的马铃薯这类作物的茎尖可以作为保存材料,存
放到试管苗库的试管中,寿命可达数月之久”理解正确。
故选瓦
16-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马踏飞燕在刚出土时的损坏情况十分严重,只有使用传统的手工技艺,才有修复的可能。故宫博物院
将修复任务交给了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当时,马的颈部有好几个1平方厘米左右的小洞,马头上
的几缕鬃毛已经脱落,马尾断了。尽管如此,赵先生依然感叹古人的大胆设计和精湛技艺。他在仔细查看
马踏飞燕的缺损部住后,决心尽最大努力,让这件已然伤痕累累的文物珍品再现原有的风貌。
修复时,赵先生首先将整件文物清理干净。用铜铿把马头上的鬃毛和马尾断磴处锂新铿亮,铿出焊接
坡口,再将脱落的鬃毛和断尾与原器上处理好的磴口对严,然后用锡焊方法连接焊实。把马颈上的残缺洞
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把洞孔填好,然后仔细磨平:有的纹饰之间有间断,修复时有些对不上了,
他就用刻刀和小塞子修饰一下,使其连接通顺。修补后,赵先生又使用传统的做旧方法,做出地子及青铜
的锈迹,让整个文物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最后,赵先生看到腾空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这
可能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
放入马蹄蹄心填满,使之修复后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的铸模泥土差不多。
人们流连于马踏飞燕前,感受到古人奇思妙想的同时,也惊叹于传统修复技艺的精湛。
(摘编自《修复“马踏飞燕”纪实》,有所增删)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文物信息化平台已实现各种文物本体与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文物保护与
管理工作将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的保护和全面的展示。
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手段之一。它既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
效果。2017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一一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
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
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为让因盗凿导致精品文物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重见天日”,
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多所高校、文博单位合作,历时六年,采集到100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
数据。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11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
[材料三]
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
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国家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
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1.66
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
人的世界。在直播中,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
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
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文物挖掘只能由队员一把铲子、一把毛刷小心完成;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
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
(摘编自闻白《“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
[材料四]
Cft(单位:*)
2011-2021年中阳博物博数・埃计图
M2
6000
5(X)0
JOOo
(1)下列对材料
3000ms∣ffi∣
2000
10∞1■■■■■■■■■■■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出于美观的考虑,赵振茂先生用相似的材料,将马踏飞燕的三个腾空马蹄蹄心填满,这一做法既表现了
先生的技艺精湛,又提升了受众的观赏体验。
B.公众通过“云端”文博,可以进行“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能够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这充分
体现了“云端”文博的便捷性、共享性。
C.中国博物馆数量统计图表明我国博物馆的数量逐年增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事业十年来得到了蓬
勃发展。
D.人工智能的发展,激活了考古行业。人们投身其中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随时代起舞,考古才会永葆
活力;而传统的考古方式已变得微不足道了。
【答案】D
【解析】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D.依据材料三第二段“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文物挖掘只能由队员一把铲子、一把毛刷小心完成;有些考
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可知,选项“传统的考古方式已变得微不足道了”的说
法是不正确的。“传统的考古方式已变得微不足道了”无中生有。
故选D。
17-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
神奇的激光雕刻
刘玉柱
①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世界:舞台中央缓缓升起的冰立方由24道激光雕刻出“冰雪五环”高
悬于空,在光与影的交织下,格外耀眼。
②其实,“激光雕刻”一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那么,到底什么是激光?激光雕刻利用的是什么原
理呢?
③“激光”似乎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事实上,激光本来不叫“激光”,而是“镭射”,
意思是''辐射的受激发射光放大”。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建议改称“激光”。对于激光光
源,它的发光机制为“受激辐射”。在激光器中,我们先给大量的原子提供能量,让它们的电子处在激发
态,然后用特定频率的光子去激发这些原子,就可以释放出大量跟入射光子频率、相位完全相同的光子。
这些“一模一样”的光子叠加之后,就形成了高能量的激光。
④那么,激光相比于普通光源,又有哪些优点呢?第一,激光拥有良好的方向性。与普通光源“发散”
的光线不同,激光更像是一条细细的直线。第二,激光的单色性好。计量工作的标准光源、激光通信等都
离不开激光良好的单色性。第三,激光的亮度高。它的能量高度集中,能在极小区域内产生极高的温度,
激光切割、激光雕刻、激光武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都是利用了它高亮度的特性。
⑤激光雕刻的方式与普通雕刻大同小异,只是激光雕刻是将激光当作一把“雕刻刀”。在雕刻时,激
光会直接照在加工件上,使材料的温度瞬间增加至极高。这样的高温会使得激光照射点处极小范围内的材
料瞬间熔化甚至汽化,这样便能在加工件上“雕刻”下痕迹。
⑥此外,在大多数的激光雕刻机上还增加了一个“吹气”装置,在雕刻过程中,不断向激光照射点处
喷射气体。喷射的气体不仅可以带走雕刻产生的粉尘和废渣,而且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从而减轻木制品、
皮革制品、布艺制品等材料雕刻时由于高温产生的表面碳化,让材料保持原色,实现出色的雕刻效果。
⑦激光凭借亮度高和方向性好的优点,确保了激光“雕刻刀”又快又准。激光雕刻时,优点就是强大
的激光能量可以瞬间在样品表面留下刻痕,因此激光头的移动可以非常迅速。例如,在工艺品上刻下奥运
五环的图样,仅仅只需要几秒。同时,方向性好的优点使得雕刻所用的激光束极其纤细,聚焦后在加工件
表面只会留下极小的刻痕,配上高精度的机械引导装置,任何细微复杂的图案都能够被精准雕刻。
⑧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激光内雕也逐渐流行。与常见的激光外雕方式不同,激
光内雕是用特殊的机器,将激光束配合多种光学元件,从不同角度射入透明的物体,在内部完成雕刻,形
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图案。常见的水晶雕刻工艺品都是利用了这种技术。
⑨事实上,激光雕刻的应用领域多达上百个,竹木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都可以利
用激光进行雕刻。
⑩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把又快又准的“雕刻刀”也为我们勾勒出
一个更美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为科学发展和中国“智造”点赞!
(选文有删改)
2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延破的一项是()
A.相比于普通光源,激光具有很多的优点:良好的方向性、单色性好、亮度高。
B.第⑧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内部雕刻的具体过程和特点。
C.第⑨段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激光雕刻应用领域广泛这一事实。
D.“激光雕刻”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B.有误,第⑧段运用了作比较,没有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18-2022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真题】(一)(共6分,每小题2分)
一江水缘何连续问鼎全国冠军?
粟桂利
①继2020年后,柳州地表水质2021年再次问鼎全国冠军。一江水是如何做到连续“霸榜”的?
巩固成绩有新招数
②相比2020年,2021年全国水质冠军的含金量更高,获得难度更大。据了解,2021年我市地表水国
家考核断面由3个增加到10个。考核断面中的洛江、洛清江断面在柳江流域的二级支流上,部分重点支流
小流域总体水质较差,保持地表水质居全国前列的压力加大。面对新形势,我市抓准了重点,推出了新招,
守好、护好“水质冠军”这块金字招牌。
③抓源头防控,促治水精细化。建设水环境大数据精准监测溯源系统,在洛清江支流石榴河上布设监
测点,全天候监控流域水质变化情况。
④抓执法监管,促护水常态化。我市实现了对企业生产、排污、治污的全过程和全天候监管,检查企
业1987家次,处理涉水环境违法行政案件6件,罚款金额74.7万元,1家企业被黄牌警示。
⑤抓项目支撑,促保水长效化。实施8个水源地保护工程、33个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个农村供
水工程、5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9个“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等项目,全面改善和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联防联控有新办法
⑥我市已牵头与上游地区建立“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控”的水环境保护合作机制,还与贵州
省黔东南自治州签订系列协议,定期开展跨区域联防联控现场巡查,建立了柳江流域生态环境部门协调配
合、合力共治的监管执法长效机制。
⑦为了实现流域共同保护、上下游共同治理,我市与黔东南自治州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生态
环境执法情况和经验做法;互通共享跨界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情况及重点支流水质监测情况;市河长制办公
室每半年组织一次交界河道的联合巡河,因交接断面多,我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还与贵州
省黎平县、从江县签订河长工作合作协议。
乡村振兴有新动力
⑧农村地区是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重要战场。受农村面源污染影响大,我市部分重点支流小
流域总体水质较差。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我市通过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又推动了产业发展。
⑨2021年我市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养殖,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
合利用率95.75虬通过采取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推广水
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绿肥种植等措施,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⑩另外,我市在2021年举办了5次大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各类鱼苗273万多尾,助力
改善柳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农村人居环境也有了变化一一我市已在8个县区推广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
实现了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同步治理。
(选自2022年2月11日《柳州晚报》,有删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市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的洛江、洛清江断面在柳江流域的二级支流上,重点支流小流域2021年总
体水质较差。
B.我市抓执法监管,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排污、治污进行全过程和全天候监管,检查多家企业,促护水
常态化。
C.我市与黔东南自治州互通共享跨界河流断面及重点支流水质监测情况,目的是实现流域共同保护和上下
游共同治理。
D.我市将在8个县区推广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实现生活污水与农村厕所粪污同步治理,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三个“新”字拟写小标题,既简明扼要又提纲挈领,总结了柳州治理地表水质的有效方法和经验。
B.第①段点明柳州地表水质2021年再次问鼎全国冠军,并对其原因提出疑问,全文形成“总一分”结构。
C.第⑨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我市在推广和发展生态养殖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
果。
D.本文语言平实准确,使用严谨的专业术语,但也不乏生动形象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答案】6.C7.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根据第②段“考核断面中的洛江、洛清江断面在柳江流域的二级支流上,部分重点支流小流域总体水质
较差,保持地表水质居全国前列的压力加大”,可知是“部分重点支流",不是“总体”;
B.根据第④段“我市实现了对企业生产、排污、治污的全过程和全天候监管”,可知没有“销售”环节;
D.根据第⑩段“市已在8个县区推广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实现了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同步治理”,
可知是“己在”,不是“将在”;“将在”与愿意不符,且无中生有。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本文没有生动形象的描写;故选D。“生动形象的描写”属于无中生有。
【名师点睛】
说明文常见错误选项类型
L以偏概全一一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
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
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无中生有一一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
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3.有意缺失一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4.强加因果一一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5.因果颠倒一一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6.偷换概念一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7.指代不明一一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
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8.转化失误一一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
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1)未然说成已然一一忽视原文中“将”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
实。
(2)已然说成未然一一忽视原文中“已经”、“了”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
未实现的事情。
(3)或然说成必然(变相对为绝对)一一注意:“可能”、“一些”、“肯定”、“一定”、“也许”、
大概、绝大多数、差不多等。
(4)前后语序的变换,语意也发生变化
(5)言此与言彼一一不分彼此,转换中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6)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一一混
淆是非
(7)夸大其词一一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用和效果等
9.先期与后期一一不分先来后到。在事物、现象产生、发展的时间,命题者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
有时把后期表述为前期,有时把“前期或后期”表述为“前期和后期”。
10.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注意“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等词。
IL主次颠倒(主次不分)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
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
要”的一面倒置。
【考点通关】
11-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古剑不锈之谜
江伟
①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发掘楚墓时,发现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其中有一把剑就是著
名的“越王勾践剑”,剑身上黑色菱形格子花纹仍清晰可见。a为什么已埋在地下2000多年的宝剑出土时
克没有一丝锈痕?
②1974年,三把剑身乌亮、寒光逼人的宝剑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陶俑坑中出土。同样,这几把剑也是
在五六米深的湖湿土壤中埋了2000多年,出土时不但毫无锈迹,b而且能一下子划破^j■多炉■纸,其锋利程
度让人咋舌不已。
③C古剑不锈成为人们卓自探索的神秘现象。为了不损坏这些宝贵的文物,有关部门采用了多种现代仪
器对宝剑的表层化学成分进行检测。
④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宝剑的金属成分是铜与锡的合金,即商朝时就发明的青铜,正是锡这种抗
锈金属使宝剑历经2000多年都不生锈。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宝剑在当年被打造的时候对其表面都进行
了防锈处理。
⑤1974年出土的三把剑的表面处理技术,则更为先进,古人用氧化能力非常强的铭•盐酸对剑进行氧化
处理,于是剑的表层金属氧化物就紧紧地覆盖在剑的表面,d这层佟厚0.01毫米的金属氧化物性质却非常
稳定,因而剑也就不会被锈蚀了。
⑥这种精细的错盐钝化加工处理技术,国外应用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比我们的祖先晚2000多
年,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程度。古剑不锈之谜就此被揭开。
(选自《点亮一生的科学美文》,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出土的三把古剑毫无锈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埋在干燥的土壤中。
B.为了检测古剑的表层化学成分,有关部门从剑身上截取了样本进行详细分析。
C.古剑由铜、锡合金打造,其中铜的使用是其历经2000多年不生锈的主要原因。
D.我国在古剑表面使用的这种精细的铭盐钝化加工处理技术,领先国外2000多年。
【答案】(1)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A.不符。原文没有“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埋在干燥的土壤中”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B.不符。原文第③段表述的是“为了不损坏这些宝贵的文物,有关部门采用了多种现代仪器对宝剑的表层化
学成分进行检测”,而不是“从剑身上截取了样本”;
C.不符。原文第④段表述的是“正是锡这种抗锈金属使宝剑历经2000多年都不生锈”,而不是“铜”;
故选D。
12-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
刘诗瑶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
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
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
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
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
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
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
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⑤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始终
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
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
洁海滩的活动中。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
⑥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尽量减少塑料
垃圾的产牛,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
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
B.具有一定化学毒性的微塑料过于细小,进入海洋生物体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C.有些塑料还没有完全降解,新的塑料又不断产生,导致海洋微塑料总量不断增长。
D.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
【答案】6.B
【解析】
A.内容与第②段“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相
符;
B.内容与第③段“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
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不相符;
C.内容与第④段“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
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相符;
D.内容与第⑤段“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随着微塑料知
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相符;
故选B。
13-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
【材料一】
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
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间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
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
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①号”首辆火星车,这
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
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
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
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
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
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
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
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注: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
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
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
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
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
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
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
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
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
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
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
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
【材料三】
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孤独,
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
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三闻生活周刊》)
1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
C.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
- 语法全册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语法总结
- 信息技术(第2版)(拓展模块)教案 拓展模块5 5.3常用核心技术2
-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 2019年小学安全教育全册教案
- 【中考考点基础练】第1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 2025年中考物理 一轮复习 (河南)(含答案)
- 2014-2020年全球PET注坯系统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战略投资分析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无纺布厨师帽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折叠胶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工业钢质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 压气站压缩机试运投产方案
- 信息化项目启动会领导讲话8篇
- 《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 维吾尔自治区某引水枢纽施工组织设计
- 人美版 美术 四年级上册 第十六课《我们的现在和将来》说课稿
- 劳动教育《蒸馒头》课件
- 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 《财务大数据分析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 高三英语教学计划15篇
-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单元知识点总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