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顶级名校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江苏省常州市顶级名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庸》慎独的前提是“道不可须臾离也",也就是说在道面前人的言行都是敞开的,都是没有秘密的。《大学》讲究“正心”,心是知晓一切的,因而要诚恳。忏悔是佛教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在佛教徒的修行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见人在佛面前是无法隐瞒过错的。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人在上帝面前是无法隐藏的。无论是中国儒家、佛教的忏悔还是西方的忏悔,都是因为人无法隐瞒过错,而选择了忏悔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显露。
对于过错的认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思想家会有所不同。如果认定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过错的产物,则人生来就有原罪,则人人需要忏悔自己的罪过,这样人才能成为神性的生命。《圣经》记载着亚当和夏娃吃禁果犯了罪的故事,人与神的关系破裂,个人找不到依存对象,丧失了秩序和确定性等绝对尺度,此即人之“原罪"状态。人们对罪的界定不再依据行为是否违背某种道德或价值准则,罪不再是人们羞于道德的一种取向,而具有一种宗教和存在的意义。在西方文化中,忏悔观由道德选择的价值上升为一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辨精神。
相比于西方的忏悔意识,儒家和佛教对罪过的忏悔意识有所不同。中国文化中缺乏西方的宗教精神和“原罪感”,中国人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做到问心无愧就没有“犯罪",更不必认罪,而人只需要为自己的过错忏悔。虽然中西方不同文化和不同思想家对过错的认知不同,但是忏悔的内容都是罪或过错,并不能说明孰优孰劣。忏悔的发生离不开内和外两种因素。外在的因素可以是一面镜子,其构成了忏悔的对象,因为把自己和对象相对照,而发现自己的过错、自己的不足。忏悔总是涉及谦卑。但是单纯的外在对象并不一定能造成忏悔,忏悔总是涉及内心的某种认识,涉及对自我的认识。一般来说,自我感知力强的人羞愧感强烈,乞求改过的忏悔意识也相对强烈。反之,自我感知力不强的人羞愧感相对较弱,忏悔意识也相对薄弱。但内外不是截然对立的,忏悔会导致自我谦卑感和对某种境况优越感的产生。
——支克蓉《中西方忏悔观再探》
材料二对于俄罗斯文学来说,两个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是爱,一个是罪。在俄罗斯大师的情感世界里,对人和万物的爱,也具有高于一切的意义。这是一种博大而深刻的爱。它因为跨越了一般爱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臻达宗教的境界。这种爱,我称为“圣爱”。有了圣爱的心灵,一个人常常是敏感、谦卑和痛苦的,因为,他不能容忍任何虚要的自大,也不能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心怀圣爱者是用悲悯的眼睛看一切的。他视别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甚至觉得他人的不幸和罪恶里也有自己的责任。这种及于万物的同情之心愈切,则他们对自己的罪责愈加敏感,反省亦愈加自觉和彻底。而由罪感导致的焦虑和不安,更是经常性地折磨着俄罗斯作家的灵魂。这样,便形成了俄罗斯文学忏悔的情感倾向和特殊气质。
俄罗斯文学的忏悔意识如此自觉,而列夫·托尔斯泰则将忏悔叙事推进到惊心动魄,令人赞叹的高度。
在托尔斯泰几乎所有作品里,忏悔伦理都是具有灵魂意义的精神力量。在他的作品中,也总是有一个或几个可以被称作“良心"的人物。这些人物大都正直、善良,心地单纯,富有同情心,是社会中高尚而纯洁的道德力量。他们中间,有的尽管从来没有做过错事,始终保持着道德、健康的生活状态,但是,他们的良心仍然是痛苦的,不安宁的。他们为社会的不公和弱者的不幸而痛苦,自愿担荷社会的罪责,把为他人谋求幸福当作自己的责任。有的虽然做过错事,但是他们最后都经过痛苦的精神炼狱,经过痛苦而虔诚的忏悔,完成了从“罪”到“罚"的精神澡雪,完成了从罪犯到赤子的人格升华,托尔斯泰《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物。
但在俄罗斯作家的忏悔叙事中,即使那些作为良心和正义代表的人,也没有在道德上表现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是怀着痛苦、不安的心情,去爱那些犯罪的人。在《复活》里,西蒙松对玛丝洛娃的爱,则是毫无功利目的地实践了这种爱。他告诉聂赫留多夫:“我是把地当作一个很好的、少有的、苦难深重的人那样愛地的。我对地一无所求,只是非常想帮助地,减轻她的厄运……”当然,人在忏悔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一种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感觉。侠罗斯的忏悔伦理似乎并不赞赏这种轻飘飘的满足感。托尔斯泰甚至认为,聂赫留朵夫因为发现自己作为“精神的人"的觉醒而流出的“泪水”,都是“坏的泪水",“因为这是自恋自爱的泪水,是为自己的美德所感动的泪水”。这一事象体现了俄罗斯文学叙事中的忏悔伦理在道德上的彻底性。
——节选自李建军《忏悔伦理与精神复活一论忏悔叙事的几种模式》
1.对于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管中国还是西方,人因为无法隐瞒过错,所以必须选择忏悔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显露。
B.西方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所以人不管有没有违背道德或准则,都需要忏悔自己的罪过。
C.缺少自我感知力的人不会有羞耻感,也就不会有改过的忏悔意识,因此这种人不会忏悔。
D.东西方在忏悔意识上的最大差异在于二者对过错的认识完全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推论是(3分)()
A.依据材料一,东方人没有“原罪感",所以比西方人缺少忏悔意识。
B.依据材料二,聂赫留朵夫流出的“泪水”是“坏的泪水",他并未真正忏悔。
C.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若无过错没必要有忏悔意识。
D.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忏悔可以带给人心理满足感。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举《中庸》《大学》《忏悔录》,论述东西方文化都认为过错无法隐瞒。
B.材料二作者提出“圣爱”观念,意在揭示俄罗斯文学忏悔意识产生的根源。
c.两则材料都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材料一东西对比,材料二中作品主人公对比。
D.两则材料都围绕“忏悔意识"展开,一个偏重文化观念,一个偏重文学表现。.
4.材料二提到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良心’的人物”,聂赫留朵夫是否属于这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
5.我们是否应该增强忏悔意识?请结合材料说明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克拉拉与太阳①(节选)
【英】石黑一雄
这时经理的声音再度响起,语调中有了某种刚才没有的东西。
“不好意思,小姐,您该不是在寻找某个特别的AF吧?某个您之前在这里见过的AF?"
“是的,太太。你们前一阵子还把她放在橱窗里的。她真的好可爱,真的好聪明,看上去就像法国人,知道吗?短发,颜色很深,全身的衣服也都是深色的,她还有一双最最善良的眼睛,而且她是那么的聪明。”
“我想我或许知道您指的是谁,"经理说,“如果您愿意跟我来,小姐,我们马上就能揭晓答案了。”
直到这时,我才终于动身走到了一个她们能看见我的地方。一整个上午我都置身太阳的图案之外,但现在我跨入了两个明亮的、彼此相交的长方形中,就在这时经理来到了拱门跟前,乔西紧随其后。乔西看到我时,她的脸上满是喜悦,脚下的步子也随即加快了。
“你还在这儿!"
她比上回更瘦了。她迈着她那没有把握的步子不断地靠近,直视着我的脸。
“嗅,天啊!我真的以为你已经走了!”
“我为什么要走呢?"我平静地说,“我们约好了的。”
“是啊,"乔西说,“是啊,我想我们是约好了的。我想都是我弄砸了,我是说,过了这么久。”
我对她露出微笑,她则回头喊道:“老妈!就是她!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一个!"
母亲缓缓地朝拱门走来,然后停住了。有那么一刻,三个人全都看着我:乔西在最前面,一脸灿烂的笑容;经理就在她身后,同样在微笑,但神情中却透着一丝谨慎,我把这看作是她想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最后是母亲,两眼眯缝着,就像人行道上的路人努力想看清一辆出租车是空车还是有客时的模样。我一见到她还有她看我的眼神,那种恐惧——刚才乔西喊出“你还在这儿”时几乎已经烟消云散的恐惧一又回到了我的头脑中。
“我不是存心要等那么久的,"乔西还在说话,“可我生了点小病,不过现在好了。”说完她又回头喊道:“老妈,我们能不能直接把她买了,赶在别人进来把地领走之前?"
房间里沉默了一阵子,然后母亲平静地说:“这个不是B3吧,我猜。”
“克拉拉是一台B2,"经理说道,“有人说,这一代从未被超越。”
“老妈,克拉拉就是我想要的那一个,别的我都不要。"
“稍等一会儿,乔西,”说完她又问经理道,“每一个人工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吧?"
“一点不错,太太,尤其是这一级别的人工朋友。”
“那么,这一台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这个……克拉拉?"
“克拉拉有着许多独特的品质,真要说起来,我们可以说一上午呢。不过,如果要我突出强调一个特质,那我一定要说她对观察和学习的热爱。她能够接受并且融合她所看到的身边的一切,这种能力真是让人称奇。因此,在这家店里的所有NF当中——包括B3在内——她的理解力目前是最为成熟的。”
“是吗?"
母亲又一次眯起眼睛看着我。接着她朝我走近三步。
“你不介意我问她几个问题吧?”
“您请。"
“老妈,拜托……”
“不好意思,乔西。我和克拉拉谈话的时候,你就在那边站一会儿。"
这下就只剩母亲和我了。尽管我努力保持着脸上的笑容,但那并不容易。甚至,我或许还让脑海中的恐惧表露了出来。
“克拉拉,”母亲说,“我要你别朝乔西那边张望。现在,告诉我,不要看,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灰色的,太太。”
“很好。乔西,我要你保持绝对的静默。现在,克拉拉,我女儿的声音,你刚刚听到她说话了,你说说,她的音高是怎样的?"
“她说话时的音高介于中央O之上的降A音和高八度C音之间。”
“是吗?"又一阵沉默过后,母亲说道,“最后一个问题,克拉拉,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女儿走路的方式?”
“她的左髋部或许有问题。还有,她的右肩可能会痛,所以乔西会以一种让右肩避免突然性动作或非必要冲击的方式走路。"
母亲思考着我的话。接着她又说:“好吧,克拉拉。看来你懂得挺多。那么能不能请你为我重现乔西的步态?你愿意吗?就现在,我女儿的步态。”
于是我迈开了脚步。我意识到,非但是母亲——当然还有乔西——整间商店此刻都在注视着,倾听着。我走到拱门下面,走入太阳铺陈在地板上的图案。然后我走向商店中区的那几个B3,还有玻璃展品推车。我竭尽全力地重现我所看到的乔西的步态——第一回是在她走下出租车后,那时罗莎和我都在橱窗里。接着是四天后,母亲刚一抽回按住她肩膀的那只手,她便冲着橱窗走来。最后就是我刚刚看到她的样子,迫不及待地走向我,眼中满是欣慰与快乐。
我走到玻璃展品推车前,动身绕开它,一边尽力不去碰到站在推车旁的那个男孩B3,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保持乔西的步态特征。
可就在我要原路返回的时候,我抬眼一瞥,正好看到母亲,而我所看到的某样东西让我停住了脚步。她依然在用心地看着我,但她的目光似乎径直穿进了我,在我的身后聚焦。似乎我是一块窗玻璃,而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玻璃后面很远的地方的某样东西。我就站在玻璃展品推车边上不动了,一只脚悬空,脚跟离地。商店笼罩在一片奇怪的静默中。这时,经理说话了:
“如您所见,克拉拉拥有超乎寻常的观察力。我从未见过有谁像她这样。"
“老妈,”这一回乔西的声音很轻,“老妈,拜托了。"
“很好。我们要她了。”
【注】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智能机器人(AF)。乔西由于“提升计划"(改造基因,提高智商)的副作用经常生病,而害怕女儿去世的母亲买下克拉拉,寄希望于在乔西死后让克拉拉成为乔西的复制品。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多次提到“我”内心的恐惧,源于“我"担心自己不是最新型号机器人,不能满足母亲的要求,可能不会被买走。
B.乔西和“我”共见了三次面,第三次见面她很兴奋,因为她没想到“我"没被别人选走,仍然在橱窗里等着她。
C.划线部分表现了母亲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因女儿可能会去世感到悲伤,又担心女儿去世后克拉拉不能代替女儿。
D.从情节来看,选文重点描述了母亲对克拉拉的智能能力的考察,是为了突出母亲生性多疑又爱猜忌的性格特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并推动其发展,既反映了母亲、乔西等人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又能引起读者共鸣。
B.乔西说“可我生了点小病”与前文“我"发现“她比上回更瘦了”的情节相呼应,凸显了智能机器人克拉拉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鉴别力。
C.选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丰满,如在刻画乔西时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D.第三次见到克拉拉的时候,乔西欣喜激动,母亲沉着冷静,两者形成对比,表现出乔西特别渴望拥有克拉拉,而母亲对此还有犹疑。
8.小说的叙述者克拉拉在叙述主体状态上看似与人类无异,却又明显不同。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的母亲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二)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王逸《离骚经序》)
10.材料二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秦昭王使张仪A谲诈B怀王C令绝齐D交E又使诱F楚G请与俱H会武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意思是完全,与《五石之顿》“能不龟手一也”中的“一"词义不相同。
B.治国,指治理国家,与现在所说的“治国”词义相同。
C.序,指整理、使排序,与《过秦论》“序八州朝同列"中的“序”词义相同,用法相同。
D.迁,古代官职调动常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的意思是“放逐、流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
B.《屈原贾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彩较弱,寄寓着作者对屈原仰慕、费颂、惋惜、哀叹的复杂情感。
C.《高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D.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分)
(2)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4分)
14.选文(一)中太史公曰:“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屈原为什么会“自令若是”?请根据选文(一)(二)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于湖怀古①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辂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该词作于张李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阑主要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对于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的悲叹,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
C.下阕“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中兴。
D.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建立南宋,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
16.本词中的“销锋镝”与《过秦论》中“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镝”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筷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大话西游》中这段台词已成为经典,然而早在唐时,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用“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种追悔莫及的心情。
(4)在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这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这一句则用比喻手法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保存了5256张照片的手机相册,塞满了949条待看课程的视频网站,已使用485G内存的网盘……盘点存下的数据资料时,自己仿佛成为了一只“数字仓鼠",在“电子囤物症”的驱动下疯狂囤积信息,总舍不得删除。
①?在学术上,它被称为“数字围积症",指的是“数字文件的积累致使个体降低目标检索能力,最终导致个体的压力和混乱的症状”。相较于日常生活的“囤积癖",电子囤物似乎更为“无害”——毕竟电子囤物不影响他人,也不会压缩生活空间,在信息的汪洋里,“电子水滴"永远不嫌多。
为什么人们会忍不住“电子围物”?有人说,“舍不得删除的电子物件,有时候承载着内心的依恋情感。相册里和爸妈报备回家的微信截图、出地铁站撞见的粉紫色晚霞、甚至同一角度的N张自拍……虽然多是些无聊的照片,但回看时会觉得自己好像一个时间大盗,在按下拍摄键的瞬间,窃取了世界的一块碎片,留住了旧时光。"②_________________。电子囤物也是一种为获得安全感的“工具性存储”。“不敢删,删了就怕到时候会用到。"很多人如此形容自己“电子囤物”的原因。
有时,占有资料的满足感和缺乏知识的恐慌感只有一步之遥,只做知识的搬运工,容易被“吃灰收藏夹"带来的无力感淹没,从而为“数字”所掌控。因此,我们要注意过度囤积背后潜藏的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请分析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劳动,是与大地肌肤相亲。在田地边,以裸露的脚趾触碰大地,小心地触碰。缩回,又伸展。传展,再缩回。看稻们站立在一片白泱泱的水田中央,不跑,不跳,亦不缩脚,蓝天白云下,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
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开又覆盖,没人知道那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劳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亲一样举起,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
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眉,到鼻尖,绕行至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与父亲,与先人,也是一个模样。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我举起耙,把口水唾在手心,握紧耙柄,用泥土搓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1.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各种信息向我们涌来。只有拥有屏蔽力,才能将时间、精力、关注点还给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才能不被他人的言行举止所左右。然而,也有人怀疑,一味地屏蔽,是不是一种自我封闭?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庸》慎独的前提是“道不可须臾离也”,也就是说在道面前人的言行都是敞开的,都是没有秘密的。《大学》讲究“正心",心是知晓一切的,因而要诚恳。忏悔是佛教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在佛教徒的修行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见人在佛面前是无法隐瞒过错的。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人在上帝面前是无法隐藏的。无论是中国儒家、佛教的忏悔还是西方的忏悔,都是因为人无法隐瞒过错,而选择了忏悔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显露。
对于过错的认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思想家会有所不同。如果认定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过错的产物,则人生来就有原罪,则人人需要忏悔自己的罪过,这样人才能成为神性的生命。《圣经》记载着亚当和夏娃吃禁果犯了罪的故事,人与神的关系破裂,个人找不到依存对象,丧失了秩序和确定性等绝对尺度,此即人之“原罪”状态。人们对罪的界定不再依据行为是否违背某种道德或价值准则,罪不再是人们羞于道德的一种取向,而具有一种宗教和存在的意义。在西方文化中,忏悔观由道德选择的价值上升为一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辨精神。
相比于西方的忏悔意识,儒家和佛教对罪过的忏悔意识有所不同。中国文化中缺乏西方的宗教精神和“原罪感",中国人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做到问心无愧就没有“犯罪”,更不必认罪,而人只需要为自己的过错忏悔。虽然中西方不同文化和不同思想家对过错的认知不同,但是忏悔的内容都是罪或过错,并不能说明孰优孰劣。忏悔的发生离不开内和外两种因素。外在的因素可以是一面镜子,其构成了忏悔的对象,因为把自己和对象相对照,而发现自己的过错、自己的不足。忏悔总是涉及谦卑。但是单纯的外在对象并不一定能造成忏悔,忏悔总是涉及内心的某种认识,涉及对自我的认识。一般来说,自我感知力强的人羞愧感强烈,乞求改过的忏悔意识也相对强烈。反之,自我感知力不强的人羞愧感相对较弱,忏悔意识也相对薄弱。但内外不是截然对立的,忏悔会导致自我谦卑感和对某种境况优越感的产生。
——支克蓉《中西方忏悔观再探》
材料二对于俄罗斯文学来说,两个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是爱,一个是罪。在俄罗斯大师的情感世界里,对人和万物的爱,也具有高于一切的意义。这是一种博大而深刻的爱。它因为跨越了一般爱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臻达宗教的境界。这种爱,我称为“圣爱"。有了圣爱的心灵,一个人常常是敏感、谦卑和痛苦的,因为,他不能容忍任何虚要的自大,也不能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心怀圣爱者是用悲悯的眼睛看一切的。他视别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甚至觉得他人的不幸和罪恶里也有自己的责任。这种及于万物的同情之心愈切,则他们对自己的罪责愈加敏感,反省亦愈加自觉和彻底。而由罪感导致的焦虑和不安,更是经常性地折磨着俄罗斯作家的灵魂。这样,便形成了俄罗斯文学忏悔的情感倾向和特殊气质。
俄罗斯文学的忏悔意识如此自觉,而列夫·托尔斯泰则将忏悔叙事推进到惊心动魄,令人赞叹的高度。
在托尔斯泰几乎所有作品里,忏悔伦理都是具有灵魂意义的精神力量。在他的作品中,也总是有一个或几个可以被称作“良心”的人物。这些人物大都正直、善良,心地单纯,富有同情心,是社会中高尚而纯洁的道德力量。他们中间,有的尽管从来没有做过错事,始终保持着道德、健康的生活状态,但是,他们的良心仍然是痛苦的,不安宁的。他们为社会的不公和弱者的不幸而痛苦,自愿担荷社会的罪责,把为他人谋求幸福当作自己的责任。有的虽然做过错事,但是他们最后都经过痛苦的精神炼狱,经过痛苦而虔诚的忏悔,完成了从“罪"到“罚”的精神澡雪,完成了从罪犯到赤子的人格升华,托尔斯泰《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物。
但在俄罗斯作家的忏悔叙事中,即使那些作为良心和正义代表的人,也没有在道德上表现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是怀着痛苦、不安的心情,去爱那些犯罪的人。在《复活》里,西蒙松对玛丝洛娃的爱,则是毫无功利目的地实践了这种爱。他告诉聂赫留多夫:“我是把地当作一个很好的、少有的、苦难深重的人那样愛地的。我对地一无所求,只是非常想帮助地,减轻她的厄运……"当然,人在忏悔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一种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感觉。侠罗斯的忏悔伦理似乎并不赞赏这种轻飘飘的满足感。托尔斯泰甚至认为,聂赫留朵夫因为发现自己作为“精神的人”的觉醒而流出的“泪水",都是“坏的泪水”,“因为这是自恋自爱的泪水,是为自己的美德所感动的泪水"。这一事象体现了俄罗斯文学叙事中的忏悔伦理在道德上的彻底性。
——节选自李建军《忏悔伦理与精神复活一论忏悔叙事的几种模式》
1.对于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管中国还是西方,人因为无法隐瞒过错,所以必须选择忏悔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显露。
B.西方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所以人不管有没有违背道德或准则,都需要忏悔自己的罪过。
C.缺少自我感知力的人不会有羞耻感,也就不会有改过的忏悔意识,因此这种人不会忏悔。
D.东西方在忏悔意识上的最大差异在于二者对过错的认识完全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推论是(3分)()
A.依据材料一,东方人没有“原罪感”,所以比西方人缺少忏悔意识。
B.依据材料二,聂赫留朵夫流出的“泪水"是“坏的泪水”,他并未真正忏悔。
C.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若无过错没必要有忏悔意识。
D.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忏悔可以带给人心理满足感。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举《中庸》《大学》《忏悔录》,论述东西方文化都认为过错无法隐瞒。
B.材料二作者提出“圣爱"观念,意在揭示俄罗斯文学忏悔意识产生的根源。
c.两则材料都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材料一东西对比,材料二中作品主人公对比。
D.两则材料都围绕“忏悔意识”展开,一个偏重文化观念,一个偏重文学表现。.
4.材料二提到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良心’的人物",聂赫留朵夫是否属于这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
5.我们是否应该增强忏悔意识?请结合材料说明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
【解答】(1)A.“因此必须选择忏悔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显露”错误。“人因为无法隐瞒过错"并非“必须选择忏悔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显露”的充要条件,由后文可知,忏悔意识产生还与自我感知力有关,感知力弱,则可能不会选择忏悔。C.原文说“自我感知力不强的人羞愧感相对较弱,忏悔意识也相对薄弱",并不能推出缺少自我感知力的人就不会忏悔。D.“对过错的认识完全不同”错误。据材料一中的“对于过错的认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思想家会有所不同"可知,是“有所不同”而非“完全不同"。
故选B。
(2)A.“东方人比西方人缺少忏悔意识”错误。据材料一中的“虽然中西方不同文化和不同思想家对过错的认知不同,但是忏悔的内容都是器或过错"可知,“东方人比西方人缺少忏悔意识”无中生有。B.“聂赫留朵夫并未真正忏悔"错误。据材料二中的“有的虽然做过错事,但是他们最后都经过痛苦的精神炼狱,经过痛苦而虔诚的忏悔,完成了从“罪”到“罚"的精神澡雪。完成了从罪犯到赤子的人格升华,托尔斯泰《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物”可知,选项理解错误。C.“若无过错没必要有忏悔意识"错误。结合“中国文化中缺乏西方的宗教精神和‘原罪感’,中国人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做到问心无愧就没有‘犯罪’,更不必认罪,而人只需要为自己的过错忏悔”可知,只是说中国的情况。
故选D。
(3)C.“两则材料都主要采用对比论证"错误。据材料一中“相比于西方的忏悔意识,儒家和儒教对罪过的忏悔意识有所不同”等可知,材料一主要是比较。并没有运用严格意义的对比。
故选C。
(4)属于。结合“有的虽然做过错事,但是他们最后都经过痛苦的精神炼狱,经过痛苦而虔诚的忏悔,完成了从‘罪’到‘罚’的精神澡雪,完成了从罪犯到赤子的人格升华,托尔斯泰《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物"可知,“有良心”的人包括做过错事的人,聂赫留朵夫虽然犯过错,抛弃了玛斯洛娃。但是经过痛苦的精神炼狱,经过痛苦而虔诚的忏悔,最后完成了从“罪"到“罚”的精神澡雪,完成了从罪犯到赤子的人格升华,具备了“有良心"的人的特点。
(5)应该。①结合“人们对罪的界定不再依据行为是否违背某种道德或价值准则,罪不再是人们羞于道德的一种取向,而具有一种宗教和存在的意义。在西方文化中,忏悔观由道德选择的价值上升为一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辨精神”可知,增强忏悔意识,忏悔自己的罪过,有助于人成为神性的生命,形成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辨,确认存在的意义;②结合“有的虽然做过错事,但是他们最后都经过痛苦的精神炼狱,经过痛苦而虔诚的忏悔,完成了从‘罪’到‘罚’的精神澡雪,完成了从罪犯到赤子的人格升华,托尔斯泰《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物"可知,增强忏悔意识,有助于犯罪的人增强对罪过的羞愧感,从而改正过错,实现人格的升华;③结合“有的尽管从来没有做过错事,始终保持着道德、健康的生活状态,但是,他们的良心仍然是痛苦的,不安宁的。他们为社会的不公和弱者的不幸而痛苦,自愿担荷社会的罪责,把为他人谋求幸福当作自己的责任”可知,增强忏悔意识,有助于人们保持道德、健康的生活状态,并为他人谋求幸福当作自己的责任。
答案:
(1)B
(2)D
(3)C
(4)属于。①“有良心"的人包括做过错事的人,②聂赫留朵夫虽然犯过错,抛弃了玛斯洛娃。但是经过痛苦的精神炼狱,经过痛苦而虔诚的忏悔,最后完成了从“罪”到“罚"的精神澡雪,完成了从罪犯到赤子的人格升华,具备了“有良心”的人的特点。
(5)应该。①增强忏悔意识,忏悔自己的罪过,有助于人成为神性的生命,形成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辨,确认存在的意义;②增强忏悔意识,有助于犯罪的人增强对罪过的羞愧感,从而改正过错,实现人格的升华;③增强忏悔意识,有助于人们保持道德、健康的生活状态,并为他人谋求幸福当作自己的责任。
【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克拉拉与太阳①(节选)
【英】石黑一雄
这时经理的声音再度响起,语调中有了某种刚才没有的东西。
“不好意思,小姐,您该不是在寻找某个特别的AF吧?某个您之前在这里见过的AF?"
“是的,太太。你们前一阵子还把她放在橱窗里的。她真的好可爱,真的好聪明,看上去就像法国人,知道吗?短发,颜色很深,全身的衣服也都是深色的,她还有一双最最善良的眼睛,而且她是那么的聪明。”
“我想我或许知道您指的是谁,"经理说,“如果您愿意跟我来,小姐,我们马上就能揭晓答案了。”
直到这时,我才终于动身走到了一个她们能看见我的地方。一整个上午我都置身太阳的图案之外,但现在我跨入了两个明亮的、彼此相交的长方形中,就在这时经理来到了拱门跟前,乔西紧随其后。乔西看到我时,她的脸上满是喜悦,脚下的步子也随即加快了。
“你还在这儿!"
她比上回更瘦了。她迈着她那没有把握的步子不断地靠近,直视着我的脸。
“嗅,天啊!我真的以为你已经走了!”
“我为什么要走呢?"我平静地说,“我们约好了的。”
“是啊,"乔西说,“是啊,我想我们是约好了的。我想都是我弄砸了,我是说,过了这么久。”
我对她露出微笑,她则回头喊道:“老妈!就是她!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一个!"
母亲缓缓地朝拱门走来,然后停住了。有那么一刻,三个人全都看着我:乔西在最前面,一脸灿烂的笑容;经理就在她身后,同样在微笑,但神情中却透着一丝谨慎,我把这看作是她想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最后是母亲,两眼眯缝着,就像人行道上的路人努力想看清一辆出租车是空车还是有客时的模样。我一见到她还有她看我的眼神,那种恐惧——刚才乔西喊出“你还在这儿”时几乎已经烟消云散的恐惧一又回到了我的头脑中。
“我不是存心要等那么久的,"乔西还在说话,“可我生了点小病,不过现在好了。”说完她又回头喊道:“老妈,我们能不能直接把她买了,赶在别人进来把地领走之前?"
房间里沉默了一阵子,然后母亲平静地说:“这个不是B3吧,我猜。”
“克拉拉是一台B2,"经理说道,“有人说,这一代从未被超越。”
“老妈,克拉拉就是我想要的那一个,别的我都不要。"
“稍等一会儿,乔西,”说完她又问经理道,“每一个人工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吧?"
“一点不错,太太,尤其是这一级别的人工朋友。”
“那么,这一台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这个……克拉拉?"
“克拉拉有着许多独特的品质,真要说起来,我们可以说一上午呢。不过,如果要我突出强调一个特质,那我一定要说她对观察和学习的热爱。她能够接受并且融合她所看到的身边的一切,这种能力真是让人称奇。因此,在这家店里的所有NF当中——包括B3在内——她的理解力目前是最为成熟的。”
“是吗?"
母亲又一次眯起眼睛看着我。接着她朝我走近三步。
“你不介意我问她几个问题吧?”
“您请。"
“老妈,拜托……”
“不好意思,乔西。我和克拉拉谈话的时候,你就在那边站一会儿。"
这下就只剩母亲和我了。尽管我努力保持着脸上的笑容,但那并不容易。甚至,我或许还让脑海中的恐惧表露了出来。
“克拉拉,”母亲说,“我要你别朝乔西那边张望。现在,告诉我,不要看,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灰色的,太太。”
“很好。乔西,我要你保持绝对的静默。现在,克拉拉,我女儿的声音,你刚刚听到她说话了,你说说,她的音高是怎样的?"
“她说话时的音高介于中央O之上的降A音和高八度C音之间。”
“是吗?"又一阵沉默过后,母亲说道,“最后一个问题,克拉拉,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女儿走路的方式?”
“她的左髋部或许有问题。还有,她的右肩可能会痛,所以乔西会以一种让右肩避免突然性动作或非必要冲击的方式走路。"
母亲思考着我的话。接着她又说:“好吧,克拉拉。看来你懂得挺多。那么能不能请你为我重现乔西的步态?你愿意吗?就现在,我女儿的步态。”
于是我迈开了脚步。我意识到,非但是母亲——当然还有乔西——整间商店此刻都在注视着,倾听着。我走到拱门下面,走入太阳铺陈在地板上的图案。然后我走向商店中区的那几个B3,还有玻璃展品推车。我竭尽全力地重现我所看到的乔西的步态——第一回是在她走下出租车后,那时罗莎和我都在橱窗里。接着是四天后,母亲刚一抽回按住她肩膀的那只手,她便冲着橱窗走来。最后就是我刚刚看到她的样子,迫不及待地走向我,眼中满是欣慰与快乐。
我走到玻璃展品推车前,动身绕开它,一边尽力不去碰到站在推车旁的那个男孩B3,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保持乔西的步态特征。
可就在我要原路返回的时候,我抬眼一瞥,正好看到母亲,而我所看到的某样东西让我停住了脚步。她依然在用心地看着我,但她的目光似乎径直穿进了我,在我的身后聚焦。似乎我是一块窗玻璃,而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玻璃后面很远的地方的某样东西。我就站在玻璃展品推车边上不动了,一只脚悬空,脚跟离地。商店笼罩在一片奇怪的静默中。这时,经理说话了:
“如您所见,克拉拉拥有超乎寻常的观察力。我从未见过有谁像她这样。"
“老妈,”这一回乔西的声音很轻,“老妈,拜托了。"
“很好。我们要她了。”
【注】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智能机器人(AF)。乔西由于“提升计划"(改造基因,提高智商)的副作用经常生病,而害怕女儿去世的母亲买下克拉拉,寄希望于在乔西死后让克拉拉成为乔西的复制品。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多次提到“我”内心的恐惧,源于“我"担心自己不是最新型号机器人,不能满足母亲的要求,可能不会被买走。
B.乔西和“我”共见了三次面,第三次见面她很兴奋,因为她没想到“我"没被别人选走,仍然在橱窗里等着她。
C.划线部分表现了母亲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因女儿可能会去世感到悲伤,又担心女儿去世后克拉拉不能代替女儿。
D.从情节来看,选文重点描述了母亲对克拉拉的智能能力的考察,是为了突出母亲生性多疑又爱猜忌的性格特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并推动其发展,既反映了母亲、乔西等人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又能引起读者共鸣。
B.乔西说“可我生了点小病”与前文“我"发现“她比上回更瘦了”的情节相呼应,凸显了智能机器人克拉拉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鉴别力。
C.选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丰满,如在刻画乔西时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D.第三次见到克拉拉的时候,乔西欣喜激动,母亲沉着冷静,两者形成对比,表现出乔西特别渴望拥有克拉拉,而母亲对此还有犹疑。
8.小说的叙述者克拉拉在叙述主体状态上看似与人类无异,却又明显不同。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的母亲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视角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小说,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人物在文中的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
【解答】(1)D.“是为了突出母亲生性多疑又爱猜忌的性格特征"错误,由注释可知,母亲买克拉拉是希望这个机器人能够在女儿去世后成为女儿乔西的复制品,所以对克拉拉进行智能的考查,这突出母亲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以及其谨慎的性格。
故选D。
(2)C.“心理”错,刻画乔西这个人物时,用了语言“你还在这儿!"、动作“脚下的步子也随即加快了”、神态“乔西看到我时,她的脸上满是喜悦"描写,没有用到心理描写。
故选C。
(3)①由“直到这时,我才终于动身走到了一个她们能看见我的地方。一整个上午我都置身太阳的图案之外,但现在我跨入了两个明亮的、彼此相交的长方形中,就在这时经理来到了拱门跟前,乔西紧随其后。乔西看到我时,她的脸上满是喜悦,脚下的步子也随即加快了”“有那么一刻,三个人全都看着我:乔西在最前面,一脸灿烂的笑容;经理就在她身后,同样在微笑,但神情中却透着一丝谨慎,我把这看作是她想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最后是母亲,两眼眯缝着,就像人行道上的路人努力想看清一辆出租车是空车还是有客时的模样。我一见到她还有她看我的眼神,那种恐惧——刚才乔西喊出‘你还在这儿’时几乎已经烟消云散的恐惧——又回到了我的头脑中"等可知,机器人克拉拉的第一人称视角增添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感,更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先进性。
②由“有那么一刻,三个人全都看着我:乔西在最前面,一脸灿烂的笑容;经理就在她身后,同样在微笑,但神情中却透着一丝谨慎,我把这看作是她想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最后是母亲,两眼眯缝着,就像人行道上的路人努力想看清一辆出租车是空车还是有客时的模样。我一见到她还有她看我的眼神,那种恐惧——刚才乔西喊出“你还在这儿”时几乎已经烟消云散的恐惧——又回到了我的头脑中"“灰色的,太太”“她说话时的音高介于中央C之上的降A音和高八度C音之间"“她的左髋部或许有问题。还有,她的右肩可能会痛,所以乔西会以一种让右肩避免突然性动作或非必要冲击的方式走路”“我竭尽全力地重现我所看到的乔西的步态——第一回是在她走下出租车后,那时罗莎和我都在橱窗里。接着是四天后,母亲刚一抽回按住她肩膀的那只手,她便冲着橱窗走来。最后就是我刚刚看到她的样子,迫不及待地走向我,眼中满是欣慰与快乐"可知,克拉拉的视角便于直接表现智能机器人非凡的观察力、思考力、模仿能力等;或由“你还在这儿”“噢,天啊!我真的以为你已经走了"“‘我为什么要走呢?’我平静地说,‘我们约好了的’”可知,更便于展现克拉拉与孩童的纯真对话,体现克拉拉孩童般的纯真无邪。
③从读者感受来看,机器人视角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由“‘稍等一会儿,乔西,’说完她又问经理道,‘每一个人工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吧?’"“你不介意我问她几个问题吧”“很好。我们要她了"等可知,母亲的出现使乔西没有立即实现买回克拉拉的愿望,使故事情节起波澜,直至母亲仔细考查后才同意乔西把它带回家。
②衬托克拉拉形象。由“我要你别朝乔西那边张望。现在,告诉我,不要看,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克拉拉,我女儿的声音,你刚刚听到她说话了,你说说,她的音高是怎样的?"“那么能不能请你为我重现乔西的步态?你愿意吗?就现在,我女儿的步态”等可知,母亲对克拉拉的耐心细致的考查,衬托出克拉拉非凡的观察力和鉴别力,使克拉拉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③彰显小说主旨。由注解“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智能机器人(AF)。乔西由于‘提升计划’(改造基因,提高智商)的副作用经常生病,而害怕女儿去世的母亲买下克拉拉,寄希望于在乔西死后让克拉拉成为乔西的复制品"可知,母亲接受不了女儿的死,竭力寻找一个乔西的复制品,由此彰显母亲对女儿的深沉的爱。或:人类渴望通过科技来弥补遗憾,但又不能完全掌控科技,揭示了人类与科技的矛盾。
答案:
(1)D
(2)C
(3)①机器人克拉拉兼具人与机器的双重属性,她既能够像人一样感受和思考,又会无条件服从人的命令,在克拉拉的第一人称视角下,更便于展现出一个复杂面充满温情的人类世界。
②克拉拉的第一人称视角增添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感,更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先进性,直接表现智能机器人非凡的观察力、思考力、模仿能力等。
③机器人视角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母亲的出现使乔西没有立即实现买回克拉拉的愿望,使故事情节起波澜,直至母亲仔细考查后才同意乔西把它带回家。
②衬托克拉拉形象。母亲对克拉拉的耐心细致的考查,衬托出克拉拉非凡的观察力和鉴别力,使克拉拉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③彰显小说主旨。母亲接受不了女儿的死,竭力寻找一个乔西的复制品,由此彰显母亲对女儿的深沉的爱。或:人类渴望通过科技来弥补遗憾,但又不能完全掌控科技,揭示了人类与科技的矛盾。
【点评】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二)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王逸《离骚经序》)
10.材料二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秦昭王使张仪A谲诈B怀王C令绝齐D交E又使诱F楚G请与俱H会武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意思是完全,与《五石之顿》“能不龟手一也"中的“一”词义不相同。
B.治国,指治理国家,与现在所说的“治国"词义相同。
C.序,指整理、使排序,与《过秦论》“序八州朝同列”中的“序"词义相同,用法相同。
D.迁,古代官职调动常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的意思是“放逐、流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
B.《屈原贾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彩较弱,寄寓着作者对屈原仰慕、费颂、惋惜、哀叹的复杂情感。
C.《高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D.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分)
(2)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4分)
14.选文(一)中太史公曰:“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屈原为什么会“自令若是"?请根据选文(一)(二)简要说明。(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解答】(1)“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表意完整,大意是“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令绝齐交"和“又使诱楚”为并列关系,中间断开,应在“交"“楚”后断开,综上应在CEG三处断开。句意: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
(2)B.“含义相同"有误,根据句意“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代也没有出现”,文中“治国"是安定太平的国家。
故选:B。
(3)B.“议论性很强,抒彩较弱”错误。文章议中寓情,表达了着作者对屈原的复杂情感,抒彩较强。
故选:B。
(4)①“存",思念;“兴”,使动用法,使……兴,振兴,复兴;“反覆",回归;“致”,表达。译文: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思,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出来。
②“故",所以;“配”“比",匹配,适配,和……相配,比喻;“忠贞”“谗佞",名词,“忠贞之士”“谗佞之人"。译文:所以用好鸟香草来比喻忠贞之士,用恶禽臭物比喻谗佞之人。
(5)材料一说到“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虽被流放,但依然眷恋楚国,心里挂念怀王,期待能返回朝廷,振兴国家,所以不会去其他诸侯国;材料二说到“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他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所以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答案:
(1)CEG
(2)B
(3)B
(4)①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思,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出来。
②所以用好鸟香草来比喻忠贞之士,用恶禽臭物比喻谗佞之人。
(5)①屈原虽被流放,但依然眷恋楚国,心里挂念怀王,期待能返回朝廷,振兴国家,所以不会去其他诸侯国。②他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所以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参考译文:
(一)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二)《离骚》经是屈原所作。屈原与楚国王族同姓,在楚怀王时做官,当的是三闾大夫。三闾的职责是掌管王族娃的事务,即昭、屈、景三姓。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谱,明确了贤良之士的标准规范,来激励国中贤士。屈原在朝廷内与怀王谋划讨论国家大事,处理疑难事务;在朝廷外监察群臣的言行,应对各诸侯国的来访,他的建议都能被采纳,他也尽职尽责地做事,因而怀玉非常器重他。同他一起担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与别人一起诋毁他,怀王于是疏远了屈原。
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离,是别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经,是途径。这三个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离开朝廷,虽心中忧虑,却仍沿着正道前行,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个帝王时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陈述了桀纣羿浇的灭亡,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趁势就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扣留了怀王,不让他回去。怀王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
屈原被流放在荒远地区,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来证明自己的冤屈,却最终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离骚》的行文,依照《诗经》来起兴,援引不同的物类作比喻,所以用好鸟香草来比喻忠贞之士,用恶禽臭物比喻谗佞之人,用灵修美人来比拟君王,用宓妃佚女来比喻贤臣,用虬龙鸾凤来托喻君子,用飘风云霓比喻小人。文章的词语温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纯洁而明朗。大凡所有的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
【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于湖怀古①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辂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该词作于张李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阑主要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对于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的悲叹,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
C.下阕“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中兴。
D.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建立南宋,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
16.本词中的“销锋镝"与《过秦论》中“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镝"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A.“主要借景抒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错误,结合注释可知,上阕主要是用典抒情,且不能奠定全词感情基调,作者在结尾对宋高宗抱有期待。
故选A。
(2)《过秦论》中相关语句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秦始皇收缴天下的兵器并销毁,是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作者借“销锋镝"表达对秦始皇施行暴政的批判之情。
本词中“通辂传,销锋镝”,是说使者乘着马车传递皇帝的诏令,要求南宋军队放下兵器。也就是说朝廷放弃了抵抗,选择和金国议和来换取安宁。
根据“渡江天马"“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可知,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打算在东南一带传承基业,延续国祚。作者借“销锋镝"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
答案:
(1)A
(2)①《过秦论)中的“销锋镝”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批评秦始皇的暴政;
②本词中“销锋镝"意为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
③词人借“销锋镝”一词,表达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
【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4年公务员考试阿克陶县预测试卷含解析
- Unitech数据采集器PA690产品介绍
-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解析版)
- 2024年体育个人工作总结
- 《特斯拉电动汽车》课件
- 新闻业的变革与挑战
- 保险公司人事工作总结
-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课件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
- 保护濒危动物宣传方案万能2022
- 车间生产中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技术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英语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通用劳务合同Word模板下载(多份)
- 第七讲 磁电选
- 昆虫的农业和经济价值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长期照护服务流程
- 精心打造东北大学近四年C语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Power Bi应用》课程标准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幼儿园的品格与道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