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

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单选题(共80题)

1、根据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实验可以分为()。

A∙ΦOW

B.φ(B3X≡)

c.0≡w

D.全部都是

【答案】B

2、在“氨的实验室制法”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

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

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o

A.实验一探究法

B.谈话一讨论法

C.演示一观察法

D.讨论一发现法

【答案】A

3、下列关于化学教学板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板书具有概括、引导思考、示范和互动功能

B.主板书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不要轻易擦去

C.副板书也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不要轻易擦去

D∙板书设计要体现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答案】C

4、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

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A.课程设计

B.课程编制

C.课程改革

D.课程评价

【答案】C

5、有关化学教学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课程内容

B.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材内容

C∙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科书内容

D∙化学教学内容是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再选择和再

组织

【答案】D

6、《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作为化学课堂

教学的建议。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C.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D.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答案】B

7、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o

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案】C

8、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

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谈话法

B.演示观察法

C.启发讲授法

D.实验探究法

【答案】B

9、下列直链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C5H12

B.C5H110H

C.C5Hlo

D.C4H802

【答案】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增加体系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B

11、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o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C

12、在O.l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00H7CH3C00-+H+o对该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入水后,平衡向逆反应方一向移动

B.加入0.lmol∕L的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少量CH3C00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13、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必须合理使用物质的基础;正

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对于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积极治理污

染的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属于哪类化学观念()。

A∙物质观

B.元素观

C.分类观

D.科学价值观

【答案】A

14、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

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

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

这种迁移现象是()。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答案】A

15、络合滴定法用EDTA测定pb2+时,要求PH为5左右,缓冲溶液

可以选择()缓冲体系。

A.HAc-NaAc

B-六次甲基四胺

C.NH3-NI-14C1

D.一氯乙酸

【答案】B

16、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答案】B

17、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教学评价功能的是()o

A∙导向功能

B.选拔化学人才功能

C.反馈调节功能

D.检查诊断功能

【答案】B

18、下列不属于中学化学习题基本功能的是()。

A.诊断功能

B.调节功能

C.教学功能

D.选拔功能

【答案】D

19、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关于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叙述错误的是()o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答案】D

20、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酸”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

了解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的性质,然后总结出了酸的通性。该

教师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o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实验法

D.探究法

【答案】A

21、常温、常压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L溶液。此溶解

过程中体系的ZXHTAS和熠的变化情况是()

A.ΔH-TΔS>0,ΔS<0

B.ΔH-TΔS<0,ΔS>0

C.ΔH-TΔS>0,ΔS>O

D.ΔH-TΔS<0,ΔS<O

【答案】D

22、某教师在进行“酸和碱”的课堂知识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因

素有()o

A∙Φ(2X^

B.φ(2W

C.αxM)

D.①^煨9

【答案】D

23、下列关于化学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o

A.(WS)

B.(M)

C.四

【答案】D

24、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

意识反应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o

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B.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C.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D.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答案】D

25、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o

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

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答案】B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了4个一级主题

B.衡量教学的好坏,主要看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

C.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

D.教师的讲解是学生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答案】C

27、酸具有共同的性质,是因为()。

A.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B.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A

28、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H—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

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

主题是“水合作"(Water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的变化中没

有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净化

B.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海水晒盐

D.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C

29、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不必加热即可反应

B.X能量一定高于M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Y能量一定高于N

【答案】C

30、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

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o

A.有机化学基础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反应原理

D.物质结构与性质

【答案】B

31、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o

A∙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B.把水加热至沸腾,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把铁片浸入到盐酸中,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32、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

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

A.科学性

B.逻辑性

C.启发性

D.人文性

【答案】D

33、某教师在"金属资源的保护”的教学中。这样导入课题:“家

里用的铁制水壶和铝制水壶坏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个角落里,

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你怎样保护你骑的自行车,防止其生锈?”

该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o

A.实物导入

B.旧知导入

C.直接导入

D.社会导入

【答案】D

34、化学老师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给学生编了一个口诀“我

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这体现的学习策略是()o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B

35、下列各物质能构成缓冲对的是()。

A.NaHS04和Na2S03

B.HCl和HAc

C.NaH2P04和Na2HP04

D.NH4C1和NH4Ac

【答案】C

36、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物质是()o

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

B.一水合氨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

D∙可燃冰(CH4∙8H20)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答案】D

37、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

课程标准(2011年版)》

A.教学目标评价

B.教学手段评价

C.教学内容评价

D.学业评价

【答案】D

38、关于试讲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目的不同

B∙对象相同

C.教学内容安排不同

D.组织教学不同

【答案】B

39、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

确的是()O

A.①(2熠@⑤

c.0x2X3)

D∙③®⑤

【答案】B

40、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o

A.能举例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C.认识氧气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D.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

【答案】B

4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镭和煤的干镭都是物理变化

B.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D.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42、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组织学生,引起学生注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

氛同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方式称为

化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这里强调三点,不包括以下()。

A.强调它是教师的行为,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取决于教师预先的谋划

和设计

B.强调课堂组织的指向要服从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教学目标

的顺利实现

C.强调了课堂组织要着眼于如何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序,课堂气氛和

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状态的形成

D∙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答案】D

43、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

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

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检索法

【答案】B

4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W与Y同主族,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数等于周期数,Z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X>W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W>Y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W、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

【答案】B

45、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A.认识溶解现象,指导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

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

决污染的办法

【答案】A

46、化学学科教学要以()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答案】C

47、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

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

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o

A.即时表现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作业评价

D.档案袋评价

【答案】A

48、为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

B∙华罗庚

C∙侯德榜

D.钱学森

【答案】C

49、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

B.HCl

C.Na2S

D.Na202

【答案】A

50、下列各物质能构成缓冲对的是()o

A.NaHS04和Na2S03

B.HCl和HAc

C.NaH2P04和Na2HP04

D.NH4C1和NH4Ac

【答案】C

51、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Onm;若其他

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nmo

A.450

B.225

C.900

D.375

【答案】A

52、对CH,Br进行亲核取代时,以下离子亲核性最强的是()。

A.CH3C00-

B.CH3CH20-

C.C6H50-

D.OH-

【答案】B

5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

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o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

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

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答案】A

54、下列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无关的是()o

A.哈伯发明合成氨技术

B∙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D.居里夫人发现镭

【答案】B

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蛋白质、油脂、聚乙烯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过程都有化学变化

D.蛋白质溶液遇CuSO1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答案】C

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0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和漠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

【答案】B

57、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A∙Φ(2W

B-OW

c.φm

D.(W3)Φ

【答案】D

5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C02

C.地壳中HCI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D∙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

【答案】B

59、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

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

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

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科学探究教学

B∙小组讨论教学

C.角色扮演教学

D.社会调查教学

【答案】C

60、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B.浊液中分散质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C.碘酒这种分散系的溶质是酒精

D.雾是小水滴的聚集体分散到大气中形成的分散系

【答案】C

6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

Na2CO3s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

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

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

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

斗中的液体放出

【答案】C

62、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案】C

63、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o

A.讨论法

B.自学

C.讲授法

D.探究法

【答案】C

64、探究活动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下列说

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o

A∙化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

B.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

C.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一节课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各种探究活动内容

D.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利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及资源共

【答案】C

65、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

【答案】D

66、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

子的科学家是()o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阿伏加德罗

D.汤姆生

【答案】D

67、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

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

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检索法

【答案】B

68、按照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可将探究教学分为()o

A∙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

B.自主探究和指导探究

C∙课内探究、课外探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

D.个体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答案】A

69、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A∙设计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媒体

C.设计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模式

【答案】D

70、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o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

活动任务

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

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

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

【答案】B

71、已知5KC1+KC1O3+3H2SO4===3C12T+3K2S04+3H20,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O

A.C12是氧化产物,K2S04是还原产物

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5

C.H2S04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1molKC1O3参加反应时有10mol电子发生转移

【答案】C

72、按照(),探究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

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

B,探究的环节

C∙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D.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

【答案】C

73、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

A∙应用

B.学会

C∙掌握

D∙讨论

【答案】A

74、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o

A.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B.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C∙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D∙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方法’

【答案】A

75、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不正确的是()o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

化性

B.Agl沉淀中滴入稀H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l更难溶

C∙将一小块钠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浓氨水呈碱

【答案】B

76、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

其作用”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o

A.化学1

B.化学与生活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实验化学

【答案】B

7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

C.用水可区分苯、漠苯和硝基苯

D∙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答案】D

7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O?mLKMnO4溶液

B∙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镭水润湿试纸

C.蒸播时蒸镭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o液体也不能

蒸干

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答案】C

79、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可用作制冷剂

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小苏打可制作发酵粉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答案】B

80、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教师想了解学生对初中所学的化学

反应类型的掌握程度,常用的评价方式是()o

A.诊断性评价

B.自我评价

C.绝对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A

大题(共10题)

一、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

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

【试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H20中

含有的质子数为IONAB∙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为4NAo

C.46gN02和N20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D.ImolNa与

足量的02反应,产生Na20和Na20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考试结果】

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1:试根据上述信息.回

答下列问题:(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解析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

原因。(2)请分析其余三个选项,并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3)

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

【答案】(1)本题正确选项为B。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是对金

刚石的结构不清楚.误认为一个碳原子含有4个共价键,Imol金刚

石含有4mol共价键,故含有共价键的个数为4NA,忽略了每两个碳

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Imol金刚石含有2mol共价键,故将此选项

理解为叙述正确的选项。(2)误选A的原因:对质子数的概念不理解,

化学常用计量的计算掌握不到位;误选C的原因:N02和N204最简

比相同,只计算46g02中的原子总数即可,误以为气体混合后分子

数改变,原子总数也发生变化:误选D的原因:不理解氧化还原反

应的本质,不知道Na反应生成Na20或Na202都失去一个电子。(3)

因为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贝IJImOlH20含有

IOmol质子,所以A项正确;以一个碳原子为中心观察.1个碳原子

形成4个共价键,但每个C—C键由两个碳原子共同组成,每个碳原

子各占一半,平均1个碳原子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所以ImOl金刚

石中含2mol共价键,所以B项错误;如果46g完全是N02,则N02

的物质的量是Imo1,一个分子中含3个原子,所以ImolNo2含有的

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数目为3NA。如果46g完全是N204,则

N204的物质的量是0.5mol,一^↑"分子中含6个原子,所以

ImolN204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数目为3NA。综上,无论

是46gN02或N204o,还是46gN02和N20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

均为3NA,所以C项正确,TmolNa与02反应,无论生成什么物质,

Na肯定变成Na+,InlOINa失去ImOl电子,即NA个电子,所以D项

正确。

二、“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J∙Maker)教授运

用多元智能理论创设的.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

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

学生潜能的作用。问题类型一,属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解水

平.问题类型二,属理解层次,达到对事实的理解水平.问题类型

三,属综合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掌握水平。问题类型四,属

运用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运用水平。问题类型五,属探究层

次,达到自主探究及创新水平。上述五类问题可以归纳为封闭性问

题(相当于第一、二类问题)、半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三类问题)、

全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四、五类问题)。以"硫酸”一节为例。运

用”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设计如下:1.第一类问题:感知层次实

验1: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试剂瓶相同、酸体积

相同),说出鉴别方法,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第二

类问题:理解层次实验2:量取2mL浓硫酸并稀释成稀硫酸。稀释

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3.第三类问题:综合层次

【答案】(1)运用层次:氯碱工业中,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氯化氢,

为什么浓硫酸能干燥氨气吗为什么探究层次:探究防治酸雨的办法。

⑵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

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

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

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综

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

问题。(3)钠与水的反应①感知层次: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

酚酉太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②理解层次:

由现象得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综合层次:铁、镁、铝与

水可以反应吗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④运用层次:生活实际应用,

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解

释原因。⑤探究层次:④中事件发生后该怎样处理为什么

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验)》中有这样的表述:结合人类探

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

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综合上述材料,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2)

试举例说明如何借助化学史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

的规律。

【答案】(1)通过古代化学的成就以及化学家的奋斗历史,可以激发

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通过概念、学说、理论的产生发

展过程,启迪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通过戴维、诺贝尔为化学

事业的牺牲,学习化学家献身化学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通过侯

德榜及其侯氏制碱法,培养合作及爱国主义精神等。总之,通过化

学史,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尽量充分

的感知各种信息,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增加化学的真实性、知识

性、趣味性。(2)如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

库特瓦从“海藻汁盐”中提取氯化钠、氯化钾、硫酸盐等时,加入

浓硫酸这一强氧化性的试剂,从而发现了新元素的化学史,让学生

思考,如果库特瓦当时加人的是稀硫酸,还能不能发现新元素为什

么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进一步向学生讲述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重视探究学习活动,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

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材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学习的基本要素是什么⑵探究教学的基

本原则有哪些⑶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⑴探究学习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

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⑵实施探究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应紧密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来进行。②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

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③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

高、持续进步的过程。④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学

观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

教学研究。(3)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应该注意:①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兴趣。②提供活动时空,优化探究环节。③适时、适度给

予学生指导。④及时进行探究活动总结。

五、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片段实

录。学生实验1:在试管AsB中分别加入少量的Na2C03和

NaHCo3(各约1g),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老师提问1:

Na2C03和NaHCO3外观上有什么差别,用手摸摸试管底部,有什么

感觉?学生实验2:向实验1中的试管中继续加入IOmL的水,用力

振荡,再滴入1~2滴酚SL老师提问2:滴加酚之后,两支试管

中有什么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释。问题:(1)上述教学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2)从此教学片段分析说明这些实验内

容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写出4点)(3)简述实验2的实验现象,并

做解释。

【答案】(1)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培养实验操

作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与

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①选材与教学目标匹配,将素材与

教学目标形成对应关系。②体现综合化和多元化,打破以学科为中

心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选题方式。③实验选材凸显改进性和创新性,

有助于使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产生想象和推理.有利于教师的引

导。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④选材

体现实验的探究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性,发展学生的能力。(3)试管A和试管B中均出现红色,但是

试管A中的红色比试管B中的深。原因为试管A中的碳酸根和试管

8中的碳酸氢根均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

于碳酸氢根,试管A中溶液的碱性大于试管8中溶液的碱性,试管

A中的红色比试管B中的深。

六、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

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

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燃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

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

量是守恒的。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

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

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

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1908年德国化学

家朗道尔特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

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IoOo9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

00019,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

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

题:(1)请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说明它在中学教

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发现过程,对学生的

科学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是《义务教育化

学课程标准(2(Hl年版)》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下的3个二

级主题之一,是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这一视角发展的主要教学载

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2)质量守恒定律明确了参加

化学反应的物质问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由定性认

识进入到定量认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的讨论将微观认识与定

量认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的发展。

通过了解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

而就的,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会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

在研究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关系时.发现了几个性质相似的元

素组,每组包括三种元素,如锂、钠、钾;钙、锯、钢。1862年,

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顺序标在圆柱体表面的

螺旋线上.他发现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一条线上.于是提

出元素的性质随其原子量的变化具有周期性。1868年,化学家迈尔

研究了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

分为一族.并于1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年,

化学家门捷列夫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和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把63

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当按原子量排序与元素化学性质冲突时,他依

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调整位置.或留下空位。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

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并于1871年

公布了他第二张元素周期表。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

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

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问题:(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

法是什么?(2分)他们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分)(2)元素周期律

的发现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3)有人说“元

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2分)请回答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2分)

【答案】⑴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

方法是分类。迈尔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门捷

列夫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的关系.他们研究的区别在

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元素、发现规律。(2)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

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

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

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

密切关系来指导化学学习研究。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为新元素

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

期表对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

的元素性质相近,这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

质.研究制造新品种农药、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等。(3)从1829年

到1871年.人们没有停止对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但始终没有解决周

期律变化的本质。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

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律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

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元素性质呈现周

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八、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