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答题技巧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答题技巧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答题技巧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答题技巧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说明文答题技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答题技巧一、说明对象1、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2、如何找准说明对象方法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方法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以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的方位顺序说明事物,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多用这种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3、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先描述物候现象,再列举物候形成的原因。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③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总体上进行说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④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此事物的具体用途。⑤从主要到次要:先说明此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再说明次要的。⑥从整体到部分:先整体介绍,再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三、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层进式(递进)(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如《苏州园林》(总分);《故宫博物院》(总分总)(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3)层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如《向沙漠进军》。(4)并列式: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如培根的《论读书》。四、说明方法及作用知识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知识点分

类标志答题方法(作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常有“如”“例”“例如”等标志语。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说明事物(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列数字以具体的数字为标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或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通过……和……比较,突出说明了……)列图表以图表为标志形象直观地说明了……常考题型1、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题思路熟悉各种说明方法的概念特征,审清题干要求,找准说明的主要内容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①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题解析:(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是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鹭鸟越来越少了。“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可以算得上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第二种题型: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①不能。②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例题展示(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石拱桥了。①不能。②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①不能。②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①不能。②因为“最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但还有其它方面的手段或方法。若删去,就变成了水是征服沙漠唯一的方法,不符合实际,“最主要”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第三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的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1、答题模式①不可以;②因为原词表达了……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例题展示(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①不能;②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说说理由。①不能;②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预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

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2、

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