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猛烈抨击当时道学家们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现象,指出,“朱门一派,口里道是即物穷理,心里见得,日间做得,却只是读、讲、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那曾去格物”,人应具有“实才实德”,格物要实地去做,不能离物而“穷理”。据此分析,颜元A.强调致良知的重要性 B.认为格物致知无法穷理C.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 D.主张做学问应经世致用2.《大国崛起》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两百多年前……横扫欧洲;在19世纪,它拥有的海外殖民地仅次于英国;这里……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的实践。”这个国家是A.德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3.在俄国历史上因为一次革命造成了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成功促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它的过程类似于英国光荣革命C.它使得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D.它的性质类似于中国辛亥革命4.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的习俗也逐渐流行。这说明当时的江南地区A.社会风气日渐堕落B.城乡差距日益扩大C.已经成为经济重心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5.以历史事件为素材的诗歌、散文特别是历史剧在16世纪的英国深受欢迎,如托马斯·马洛里的《亚瑟王之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这些作品中关于不列颠的神话起源被不断提及,这有助于A.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文学艺术的大众化C.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控制 D.代议制政治的发展6.1947年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讲时主张:“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此后,美国实行的政策中不包括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约组织 D.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7.1890年,福建省设立福州织布局。“招集织徒,市购织具,量给伙食,限以三个月学成,领机归织。数月之后,每徒每月率能织布20余匹……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福州A.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纺织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C.雇佣劳动关系已普遍存在 D.列强入侵瓦解了传统经济8.《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9.上海钢铁炼制业的朱镜清说:“社会主义革命时,我们一面要参加政权,一面要接受改造,明确了自己的前途和走入社会主义的方式。我们接受改造,才能做到‘阶级消灭,个人愉快’。”这反映出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者A.致力恢复国民经济 B.协商制定一五计划C.认同社会主义方向 D.拥护中共八大精神10.《说文》:“史,记事也。从又持中,正也。”这符合史学家刘知几所主张的:A.史才 B.史学 C.史识 D.史德11.爱因斯坦曾评价甘地说:“后代的子孙将无法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物。”爱因斯坦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①多次组织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②被尊称为圣雄,国父③领导印度人民为实现祖国独立解放奋斗④创立的非暴力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2.“洋船石”是澳门著名古迹。妈阁庙的一块巨石上面刻有一艘古代海船,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闽籍富贾所刻(参见如图)。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此语说明在大海上贸易利润丰厚,无往不利)。对“洋船石”的诠释最准确的是A.澳门以海上贸易而兴 B.明朝已放弃闭关政策C.传统文化促澳门勃兴 D.闽粤间长途贩运发达13.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认为是“信史”主要是因为A.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B.甲骨文发现并识读C.《史记》的明确记载 D.神话传说得到验证14.下列各项措施与加强皇权最有关的是A.推行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C.创立科举制 D.实行行省制度1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事件发生在19世纪初英国伦敦普通低层妇女玛丽身上可能性最小的是A.每天要到附近的工厂上班 B.听说有一部已经实施的《工厂法》C.十岁的儿子找了一份工作 D.每天用电烤箱为家人准备面包等晚餐16.自西汉以来,君为臣纲被认为不可动摇。而黄宗羲却认为:“君臣的名分,是因为天下的缘故而有的,我如果没有治理天下的职责,那么我对于君主来说就是路人。而我一旦为官,则为君之师友。”这主要反映出黄宗羲A.反对入世为官 B.主张限制君主权力C.强调民主思想 D.倡导新型君臣关系17.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通过了《授权法》,规定政府有权不经国会和联邦参议院同意即可颁布法律。这项法案的实施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了道路 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权力C.使《凡尔赛和约》失去约束力 D.使“魏玛宪法”进一步完善18.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②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基本原则上建立③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④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⑤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⑥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 D.②③④19.1971年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基辛格表示:(1)承认属于中国。(2)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不再孤立中国,在联合国内将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代表……7月16日,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这一公告的发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表明美国欲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D.标志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20.贾广兴在《龙门石窟群中的商业窟》一文中说:“在驰名中外的洛阳龙门石窟群中,有三个鲜为人知的商业窟,为研究唐朝时期洛阳商业繁盛情况及中国商行、社团组织,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龙门商业三窟分别为北市彩帛行净土堂、北市丝行像龛和北市香行社造像龛”。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A.唐朝前期洛阳开始出现商帮 B.洛阳城的社会分工十分发达C.洛阳龙门石窟普遍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 D.洛阳城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石窟艺术21.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所有权和占有都是非法的。”这说明古代罗马A.注重保护公民土地私有权 B.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C.居民的身份具有不平等性 D.法律严禁土地的买卖22.鸦片战争以后的救亡叙事中,排外与仇外是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然而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排满一救国一抵抗侵略”成为惯用论述逻辑,认为“外人”仅为“及身之祸”,而“满虏”则为“祖父之仇”。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侵华程度的加剧B.民族救亡意识的兴起C.向西方学习层次深入D.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23.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实行公益捐助制度,城邦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担,虽有人对该制度表达不满,但其仍长久存续。对该制度长久存续的合理解释是A.是公民意识的典型体现 B.抽签选举消弭了贫富鸿沟C.贵族内部利益妥协的产物 D.民主机制的发展尚未完善24.下表为1958~1963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变化表明当时A.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的卓有成效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已基本完成C.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得以贯彻D.中苏关系破裂导致中国工业发展停滞25.18世纪60—80年代,北美地区“人民主权”的观念经历了一个从付诸实践到走向激进,再到被抑制的发展轨迹。这一变化表明,美国建国之初A.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显现B.背离了启蒙思想的原则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26.16世纪,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史》中常常站在阿尔俾斯山的角度论述问题。如“意大利政情”“采用意大利惯例”“意大利的武装力量”等,井指责罗马教皇是导致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这折射出当时的意大利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强烈 B.教皇专制统治导致国家分裂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 D.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27.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如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 B.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C.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 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2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张之洞对统治者某举措的意见是“深恐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材,数百万童生之怒。”该举措应是A.废八股 B.派游学 C.办学校 D.废科举29.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这一状况A.推动了国民政府金融改革B.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C.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改善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30.按照自然法理念,人人都应该是自由的,但当这一理念向实践提出挑战时,罗马统治集团最终择取的态度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这说明A.自然法与万民法截然对立 B.万民法对私权的调节尚缺乏变通C.自然法未能反映时代诉求 D.万民法没有承认奴隶的平等人权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出身官宦之家,幼年丧母,个性刚强。谭嗣同师从欧阳中鹄和刘人熙,两师都崇拜王船山(王夫之)。他亦受影响而潜心精研船山学。自1885年起,谭嗣同多次离家漫游,十年时间足迹遍及十余省。1893年,谭嗣同在上海结识英国人傅兰雅,购买了大量外国历史、地理、政治、自然科学译著。1895年,谭嗣同在北京加入强学会,结识了梁启超和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不久,他在天津认识了严复,还加入了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在理教。1897年,谭嗣同写完《仁学》。他在书中说道:“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他还引用法国人的口号:“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英勇就义,1899年该书由梁启超代为出版。——据王建华《谭嗣同传》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谭嗣同思想的渊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谭嗣同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指出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精神。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虽然商人群体在唐宋时期实力不断增强,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成长过程受到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唐宋商人群体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中国社会特点,即其是在国家管制的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唐宋时期受各种经济规制的限制,商人发展轨迹逐步同化为官商模式:有官商背景的商人财富增长迅速,众多小商人谋生艰辛。中国商人为了在官商模式的生态环境中适者生存,不得不成为政府部门或官员寻租活动的积极响应角色,或将自己的社会身份从商人向官吏转化。最后,商人群体与官府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成为旧体制、旧制度的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因此,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中国古代富民社会没有顺利地向市民社会发展演进。——摘编自张锦鹏《商人群体:唐宋富民阶层的重要财富力量》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人口的主体是私营工商业者,他们是市民阶级的中坚。封建国家或贵族插手兼营工商业的情况很少,因为经商是降低身份,这种偏见直到旧制度结束以前在贵族中是根深蒂固的。随着市民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加剧,西欧工商城市速成为封建势力的对立物。市民阶级为了反抗其野蛮统治,排除其经济干扰,展开了坚持不懈的反封建斗争。从十一世纪起,在意大利、法兰西南部和贝亚恩,商人阶级在某些地方通过选举共和总裁、执政官或主教而取得了参加政治生活的权利,或者以一种咨询资格而参与城市的行政生活和财政管理。应该说其斗争有一定的目的性,并取得了相当实质性的成果。——摘编自杨师群《宋代城镇工商阶层述论一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商人群体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市民阶级与唐宋商人群体有何不同。33.“她”字背后的故事在西方众多语言中,区分男女性别的历史由来已久。以英语为例,表示女性第三人称单数词的符号“she”,大约形成于12—13世纪。在东方的中国和日本,表示女性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她”和“彼女”(かのじょ),则产生的历史都很短。“彼女”在日本流行开来不过120年左右的时间,而“她”字在中国的现代认同史,总共也还不到90年。1823年,第一个来华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了出来,该书译He、She、It分别为“他男”、“他女”和“他物”。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就在“伊”字的女性专用限定方面,迈出了具有创造性的一步。书中不仅多次自觉地将“伊”与“他”在性别上加以区分使用,明确译He、Him为“他”,译She、Her为“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书出版于香港。从1917年起,在《新青年》的编辑圈内部,在怎样对待西方的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以及如何翻译“She”的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回避的积极态度和勇敢的创新精神,刘半农等人最早提出了创一个“她”字的建议,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她”字存废问题的激烈争论……。1924年前后,一些重要的文学家、教育家和学者对“她”字的自觉选择与实践,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如胡适,从1922年起就已经开始使用“她”字,此后两三年间,虽有时仍然使用“伊”字,但“她”字的使用显然逐渐增多;鲁迅,1924年在小说《祝福》中开始自觉使用“她”字取代“伊”字。虽然,女权运动者对“她”字的政治性抗议还在继续,如1929年创刊、影响很大的《妇女共鸣》杂志,就始终拒绝使用“她”字,认为该字的构造去掉了“人”字旁,是不把妇女当人看,是对妇女人格的公然侮辱,因而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将坚持把“伊”字使用到底的态度。但也有人认为,“他”、“她”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1932年5月,当时的教育部下令全国通行《国音常用字汇》,为“她”字敲下了定音之槌,“她”由知识界的自觉选择,获得了官方的首肯。——节选自黄兴涛(中国人大史学专家)《“她”字的文化史》问题(1)东西方在女性代词产生的时代差异上,可能激发你怎样的历史联想?(2)“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哪些方面的变化?(3)你如何理解“她”字背后的故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中颜元主张“格物要实地去做,不能离物而‘穷理’”,这反映了做学问应该服务于社会现实的经世致用思想,故D项正确;“致良知”是王守仁的观点,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是穷理的方法和途径,并未认为格物致知无法穷理,排除B项;这一观点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2、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的法国,拿破仑在位时期进行的对外战争横扫欧洲,并于19世纪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在殖民地,D正确;A、B、C与材料不符。3、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在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合选项可知,中国的辛亥革命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正确。十月革命成功促成了俄国社会转型,而不是二月革命,排除A。二月革命属于暴力革命,因此与英国的不流血政变的光荣革命不同,排除B。二月革命后俄国同时存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爆发后,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4、D【解析】

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拜财神的习俗流行,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抑商观念,故D正确;拜财神的习俗流行,不是社会风气堕落,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农村经济状况,无法体现城乡差距日益扩大,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排除C。5、A【解析】

“关于不列颠的神话起源不断提及”强化了对不列颠的认同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从而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选A;B项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摆脱罗马天主教控制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代议制发展的内容,排除D。故选A。6、D【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D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论述的是冷战的具体措施,A、B和C排除。7、B【解析】

材料说明清朝的福州织布局通过示范作用引导福州纺织业的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故选B项;材料中并不能看出“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A项;雇佣关系在纺织业中较为普及,但并不意味着雇佣劳动力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传统经济瓦解的信息,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8、D【解析】据材料“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违背,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倾向,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百姓抑商的信息,故A项错误;“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百姓皆重商轻农,故C项错误。故选D。9、C【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加政权”,“接受改造”、“消灭阶级,个人愉快”等,反映出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者对社会主义方向的认同,C选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于1953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在1952年底已经完成,A选项错误;1953年“一五”计划制定后,个体工商业者才明确改造的任务和政策,进而接受改造,消灭阶级,B选项错误;中共八大是在三大改革基本完成的时候召开的,当时的私营工商业者已经改造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D项不符合题意。10、C【解析】

史的本意就是记事,客观公正记载历史史实,客观撰写历史,符合刘知几主张的史识,故选C;史才,不仅指天才和才气,主要是指文才、文采;史学,是编写史书的专业知识;与“正也”相悖,排除AB;D不是刘知几的主张,排除。11、B【解析】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甘地是因为,甘地领导印度人民为实现祖国独立解放奋斗,他多次组织印度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创立的非暴力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等,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被尊称为圣雄、国父等是对甘地的评价,不是评价他的依据,②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12、A【解析】

澳门妈阁庙的一块巨石上面刻有一艘古代海船,即“洋船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澳门以海上贸易而兴的明证,故A正确;闭关政策是明朝的国策,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传统文化,故C错误;材料和闽粤间长途贩运无关,故D错误。13、B【解析】

有文字记载,或有实物印证的历史被称为信史。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主要是因为殷墟的甲骨文的出土以及正确解读,使得商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大量信息为世人所熟知,答案选B,青铜铸造技术不符合信史的特征,A错误;《史记》虽然有明确记载,但是当时并没有文字及考古资料等印证,不符合“信史”的特征,C错误;神话传说即使得到了验证也是后人在文字及考古资料的证明下确认的,神话传说不能被称为“信史”,D错误。1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和完善,适应了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B选项正确;管理地方的郡县制度、行省制度和选拔官员的科举制,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皇权加强关系不大,ACD三项不符合题意。15、D【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19世纪初”“英国伦敦”可知是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时还没有电,不可能出现D项的情况,故D符合题意,选D。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工厂,故A可能出现;随着工厂的增多,政府颁布《工厂法》的可能性存在,故B可能出现;资本家为追求利润的更大化,利用童工,降低成本,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故C可能出现。16、D【解析】

由材料“自西汉以来,君为臣纲被认为不可动摇”“黄宗羲却认为……为君之师友”可知,黄宗羲倡导建立新型的君臣关系,故选D;材料“我一旦为官,则为君之师友”即已说明黄宗羲并不反对入世为官,排除A;材料中黄宗羲重新定义了为官之道,却未说明君主权力应当受到限制,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君主权力的限制,故其也无法体现民主的思想,排除C。17、B【解析】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纳粹党统治的开始,但由于当时政府和议会中力量对比的现状,希特勒还不能立即实现其独裁统治。《授权法》是纳粹德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法令,是希特勒上台执政后获得独裁权力的标志,故排除A,B符合题意;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使《凡尔赛和约》失去约束力,故C不符合题意;魏玛宪法是1919年到1933年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民主宪法,《授权法》的实施意味着魏玛宪法的废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①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19、C【解析】

这一公报是1971年发表的,宣布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故答案为C项;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是日内瓦会议,排除A项;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第26届联大,排除B项;新中国建立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D项。20、D【解析】

根据“有三个鲜为人知的商业窟,为研究唐朝时期洛阳商业繁盛情况及中国商行、社团组织,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石窟艺术,所以才会出现“商业窟”,故D正确;商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排除B项;“普遍出现”这种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涉及到个别现象,不能说普遍,排除C项。21、C【解析】

罗马法强调只能将土地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实际上排斥了非罗马公民的土地购买权,体现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身份的不平等性,C项正确;材料只限制土地转让对象,没有体现对土地私有权的保护,A项错误;缺少商业的契约精神与强调契约合法的条件不符,B项错误;限定土地买卖的对象不等于严禁土地买卖,D项错误。22、D【解析】

辛亥革命前后,民众把“排满”放在第一位,反映出当时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欺骗,使民众把矛头指向了清政府,故答案为D项。辛亥革命前后,列强侵华程度没有加剧,排除A项;早在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救亡意识就已经兴起,排除B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就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排除C项。【点睛】晚清预备立宪这项政治活动有着保守性和欺骗性,这场宪政改革涉及的内容极其庞杂,触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它的覆灭。预备立宪的直接后果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23、A【解析】

公益捐助制度下,城邦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担,这显然对富有公民不利,但是对城邦有利,虽然有人对该制度表达不满,但其仍长久存续,说明雅典公民更加重视城邦利益,A正确;B表述绝对,抽签选举体现的是政治平等,不能弥补贫富鸿沟,排除;富有公民不等同于贵族,排除C;公益捐助制度的存续恰恰说明在民主制完善的情况下,公民对城邦利益的重视,D排除。24、A【解析】

本题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表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增加,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这是由于落实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八字”方针,解决“大跃进”以来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问题,A项正确,C项错误;60年代中国工业化转型并没有完成,B项错误;60年代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工业发展并非停滞,D项错误。25、D【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建国之初,由松散的邦联体制到联邦制的建立过程中,过度的民主受到了抑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人民主权并不等于直接民主,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建国之初没有实行直接民主制;B选项错误,美国并未否定“人民主权”思想,没有背离启蒙思想的原则;C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政治自由问题,并未涉及个人自由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6、A【解析】

马基雅维利站在阿尔卑斯山(意大利北部最高山)的角度论述问题,即站在意大利的角度探讨意大利的问题,并希望意大利完成统一大业,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故选A项;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属于片面观点,排除;材料没有提及意大利的经济,排除C项;16世纪的文艺复兴,核心是人文主义,但材料无法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站在阿尔俾斯山的角度论述问题”“指责罗马教皇是导致意大利分裂的罪魁祸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7、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政府对农产品低价收购并高价出售,为工业化建设积累更多资金,故C项正确;政府高价出售农产品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不利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农庄生产效率,排除B项,表中仅列出三类农产品及其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能体现农业的产业结构,排除D项。故选C。28、A【解析】

“深恐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材,数百万童生之怒。”指的是戊戌变法中废除八股引起了进士和举人的不满,故A项正确;BC两项举措并不会直接关系到进士和举人们,故排除BC项;废除科举制是在清末新政,不符合材料中的戊戌变法这一时间,故D项排除。29、A【解析】

从材料中的“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来看,美国通过《白银法案》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一状况推动了国民政府在1935年开展的以法币为流通货币、禁止白银流通的金融改革。故答案为A项。白银大量外流不会提升中国经济影响力,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目的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与白银外流关系不大,排除C项;白银大量外流无法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排除D项。【点睛】1935年的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30、D【解析】

由材料“罗马统治集团最终择取的态度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可以得出,罗马法在实践中没有做到自然法所说的人人平等,对奴隶的平等地位拒绝承认,故D正确;A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万民法相对公民法而言更加的灵活,故B不正确;C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渊源:王夫之的学说;康梁维新思想;西方启蒙思想(或“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西方思想”“外国历史、地理、政治、自然科学译著”等);在理教的反清思想。(2)异同:(相同点)都反对君主专制(或都主张实行民主制)。(不同点)谭嗣同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以革命的方式建立共和制。时代精神:勇于探索,勇于牺牲;反对侵略,救亡图存;反对专制,追求民主。【解析】

(1)渊源:根据材料中“潜心精研船山学”,“在北京加入强学会,结识了梁启超和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购买了大量外国历史、地理、政治、自然科学译著”,“加入了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在理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的思想主要受到了王夫之、康梁维新思想、西学和在理教的影响。(2)同:根据材料中“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与孙中山都反对君主专制。异:根据材料中“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英勇就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以革命的方式建立共和制。精神:根据材料中谭嗣同的言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和孙中山二人体现的时代精神主要有,勇于探索,勇于牺牲,反对侵略,救亡图存,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等。32、(1)特点:规模扩大,实力增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在国家管制的经济体制下成长,向官商模式发展:依附于官府且部分向官僚士绅转化而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是旧制度的维护者。原因:商品经济(城市经济)一定的发展:但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封建势力强大: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不同:①地位不同:西欧市民阶级是城市人口的主体;唐宋城市中工商业者的数量相对较少。②性质不同:西欧工商业城市是封建势力的对立物,市民阶级开展反封建斗争:唐宋城市依然是封建政权的堡垒,商人群体与封建官府是合作关系,成为旧制度的维护者。③影响不同:唐宋商人群体的发展是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的现象,力量相对弱小,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非常有限:西欧市民阶级通过反封建斗争,推动工商业发展,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了基础。【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商人群体在唐宋时期实力不断增强”可知唐宋商人群体规模扩大,实力增强;根据材料“他们的成长过程受到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即其是在国家管制的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商人发展轨迹逐步同化为官商模式”可知在国家管制的经济体制下成长,向官商模式发展;根据材料一“商人群体与官府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成为旧体制、旧制度的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因此,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可知依附于官府且部分向官僚士绅转化而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是旧制度的维护者。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商品经济一定的发展,但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封建势力强大,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方面分析出现的原因。(2)地位不同:根据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人口的主体是私营工商业者,他们是市民阶级的中坚。”可知西欧市民阶级是城市人口的主体;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唐宋城市中工商业者的数量相对较少。性质不同:根据材料二“随着市民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加剧,西欧工商城市速成为封建势力的对立物”可知西欧工商业城市是封建势力的对立物,市民阶级开展反封建斗争;根据材料一“中国商人为了在官商模式的生态环境中适者生存,不得不成为政府部门或官员寻租活动的积极响应角色……旧制度的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可知唐宋城市依然是封建政权的堡垒,商人群体与封建官府是合作关系,成为旧制度的维护者。影响不同:根据材料二“市民阶级为了反抗其野蛮统治,排除其经济干扰,展开了坚持不懈的反封建斗争”西欧市民阶级通过反封建斗争,推动工商业发展,为资本主义产生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唐宋商人群体的发展是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的现象,力量相对弱小,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非常有限。33、“她”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