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文学概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文学概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文学概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文学概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文学概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文学概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答案解析附后卷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试述汉语语音特征对汉语节奏的影响?2.叙述时长3.文化管理体制4.文学有什么文化意义?5.简述西方典型论的发展历程?6.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是怎样表现的?7.篇法8.决定文学创作的基本因素?9.审美理想10.文学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的表现有哪些?11.叙述声音12.文学流派13.董西厢14.艺术传达15.论王国维“境界说”的理论内容。16.简述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17.叙述时间18.味外味19.怎样理解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其内涵是什么?20.什么是文学文本?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21.灵感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2.文学作品的语言23.文学观念的演变有何规律?演变的原因是什么?24.简述《西厢记》故事的流变。25.情感把握卷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什么叫抒情的策略?抒情的策略有哪些种类?2.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3.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4.如何理解文学接受中的心灵共鸣?5.接受者与真实读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6.简述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8.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9.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10.风格有哪些特征?11.抒情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应,其特殊性表现在哪里?12.什么是现代叙事学?13.简要论述文学与哲学的关系。14.少数民族介绍。15.艺术想象16.文学能动反映生活具体表现是什么?17.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18.西方现象学19.有人认为,文学作品只要如实地描摹了生活现实,就具有了艺术真实。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0.文学风格的变化构成有哪些?21.简化22.精神生产23.群众文化产品生产管理有哪些特点?24.简述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25.简述托尔斯泰传达论的特点。卷I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叙述内容2.免3.意象化的主要工作和常见方法有哪些?4.文学典型是怎样体现丰厚历史意蕴的?请举例说明。5.简述王实甫《西厢记》对传统杂剧体制的突破.6.女性主义批评7.误读理论8.广义的、狭义的和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有何区别?9.试论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10.不可言传11.文学批评12.文学的文化含义13.文学文化14.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哪几层含义?15.四声八病说:16.童生试17.长爪郎18.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依据是什么?19.三分法20.社会历史条件如何影响作家个人风格的形成和发展?21.侮述标记22.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23.什么是文学文本中的环境?24.什么是文学文本的组成?25.评价审美主义话语在近百年中国的接受和发展。卷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汉语语音特征对汉语节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汉语声调调值的特性,可以把古代汉语的平声和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归为平声,把古代汉语的上、去、入声与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归为仄声。由平声与仄声的对立统一可以形成平仄律节奏。文句平声字和仄声字交错使用,这样句子富于变化,抑扬交错就会形成平仄律节奏。 (2)由汉语声母和韵母异同对立形成的声韵律节奏。汉语音节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则全部由结构简单而又整齐的乐音充当。当声母与韵母异同对立形成周期性组合时,就产生了声韵律节奏。汉语语音修辞中的双声叠韵、押韵、叠音、摹声、顶真、回环等,都受声韵律节奏的制约。 (3)由汉语音节有规律的停顿可以形成音顿律节奏。汉语音节都是由声、韵、调系统构成的,每个汉字的音节时长大致是一样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汉语音节既有单音节词,又有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这就为形成汉语的音顿律节奏创造了条件。根据吴洁敏先生的研究,在汉语语音链上,由等音节或者等音步序列形成的“等音长+音空+等音长+音空”的音顿律节奏。2.参考答案: 时长是指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故事时间的时长是确定的,尽管有的叙述间标志而变得暖味不清。本文时长指一段文字的阅读时间,然而阅读时间不是千篇一律的,谁也无法测量出标准时长来。我们无法对两种时长进行量化比较,但可以假设一种“‘匀速叙事”,即故事时长与本文时长的关系始终保持一种理想叙事作为参照点,从而比较出各种叙事作品中的长度与节奏特征来。两种时长关系的变化对叙事速度的影响可概括为四个运动形式:省略、概括、场景、休止。3.参考答案: 是指国家管理文化事业、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总称,是社会文化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和反映。4.参考答案: 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生的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5.参考答案: 在西方关于典型的讨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世纪以前的典型观是“类型化”,认为典型就是同一类人的代表。“类型化”主张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贺拉斯那里。对17世纪古典主义运动产生过深远影响。 (2)18世纪以后,西方的典型观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这种观点认为在写实型文本中塑造形象应该特别突出个性,以黑格尔为代表。 (3)进入20世纪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比较沉寂,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观”得到发展,总结了17、18世纪人们对典型的认识,既强调个性又强调共性。6.参考答案: 文学形象必须是灌注了作家审美情感的,既揭示生活意蕴,又具有审美的价值形象。 第一、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是通过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第三、是通过同情的目光,描绘弱者屈辱丑陋的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求善之心的回归,第四、通过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的丑陋和荒谬的展示,表达人类生活的病苦和对美的渴望。7.参考答案: 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8.参考答案: 1)个体性精神需求的产物。 2)社会需求的产物。 3)与无意识心理因素有紧密联系。9.参考答案: 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10.参考答案: 表现在 (一)某种艺术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历史的特定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与种艺术逐渐停滞,甚至于衰亡。 (二)艺术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是成正比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11.参考答案: 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12.参考答案: 在一定有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13.参考答案: 是指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区别,故称董西厢,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在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修改。最重要的是作者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热情歌颂崔张二人大胆追求爱情,并以才子佳人终成眷属代替莺莺被抛弃作为故事的结局。同时红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人物。并由此而成为王实甫所作《西厢记》的蓝本。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金代文人董解元所写的《西厢记诸宫调》,改编自元稹的《莺莺传》,是悲剧结局。)14.参考答案: 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一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15.参考答案: ①这是王国维文论思想,以“境界说”为最,对中国传统意境理论作总结,提出了“意境说”。②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比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境界”之所以分“造境”与“写境”,这是从创作方法着眼。③“造境”与“写境”,二者虚实相生,定理想与写实的辨证统一。④从境界的优劣分,“境界”之所以分“不隔”与“隔”,是因为“隔”如同雾里看花。语言尽其物象和感情,就是“不隔”;反之,语言描绘出的物象模糊,感情含混则为“隔”。⑤“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核心。王国维“境界说”,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论“意境”说的理论发展,打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16.参考答案: 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文学风格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审美价值,一般不分轩轾。风格批评不妨推崇某种风格,也可批评另一种风格,这本来无可厚非,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行。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的。过去时代形成的风格类型,其审美价值并不随时代的变化而消逝。古今中外凡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作品,都以其不可重复的艺术独创性,不仅在文学史上取得应有的地位,而且在审美天地里得到千万读者的回响。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和未来都属于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第二,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它不取决于少数人的选择,而取决于时代、民族、阶级的选择。一个抗争的阶级、苦难的民族、悲剧的时代,可能更激赏慷慨悲凉、沉郁顿挫的风格,而冷落闲适恬淡或华艳绮丽的风格,尽管被冷落被鄙视,但也自有其审美价值。沈从文小说中的原始纯朴,钱锺书小说中的机智冷峭,都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至今也仍然会有广大的读者群。17.参考答案: 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18.参考答案: 本是指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诗中获得的、来自诗中而又超越诗本身、指向诗外的一种审美体验。19.参考答案: 1、人类的审美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要转变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人类审美形态之一。 2、从性质上看,由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通性;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从目的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20.参考答案: ①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冠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②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阅读的语言形态。 ③文学作品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21.参考答案: 灵感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一)突发性,灵感的到来大多不期而至,出乎意料,来去攸息,踪影难觅; (二)亢奋性,从灵感出现后的精神状况来看,它具有专注敏捷,亢奋紧张的特点; (三)独创性,灵感的功能效应是超常独特,富有创作的。22.参考答案: 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23.参考答案: 1、文学是由一个写实到写意,从写意到图案化,再从图案化又回到写实的过程。 2、有时代的原因及文学自身的演变。24.参考答案: 西厢记最早的故事雏形是唐元稹的《莺莺传》,这个唐传奇在当时就十分有名,开了中国才子佳人故事的先河。但故事的结尾张抛弃了莺莺,故事不是十分完美。 后又有金元之际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尚不是典型元杂剧)结局作重大改变,张生和莺莺得以结合,为一喜剧结局。后来被王实甫的《西厢记》所沿袭,“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成为了西厢故事中最深入人心的结局。一般说起西厢记的结局,就是指的这一种。但故事的矛盾在两个年轻之间展开,还牵扯了因果报恩的思想爱情上还不纯洁。 真正达到顶峰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文辞优美,五本二十一折的结构宏大,故事去除了原来因果报恩的思想。剧本更加臻善。主要矛盾也转移到了两个年轻人和老夫人之间。此剧影响甚光。明带刊本有49种。 西厢记在明代有很大影响,流传很广。对这个故事也就产生了许多改编本,如《翻西厢》,《锦西厢》,《东厢记》之类。都对故事做了改动,结局也就不同。有张生落第,莺莺终嫁郑桓的;有张生看上红娘,莺莺吃醋,经过周折双美并嫁的;有张生大彻大悟,意识到私情不对,终于痛改前非得升仙界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但都思想拙劣,境界庸俗。所以很少被人接受。 明代人对《西厢记》的第五本,也就是描写大结局的那一本颇有争议,认为与前四本非出于同一作者之手,艺术水平也大大不如,所以不少人认为《西厢记》应该在第四本结束,以“草桥店梦莺莺”为结局,则张生在离别莺莺,上京赶考的路上做了一个梦,把以前欢会的场景重演一回,后以梦醒之空幻为结局。最早在版本上做出这种改动的是《六幻西厢》,即以“草桥惊梦”为结局。后来,著名的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时,也力主到第四本为止,但他并没有删掉第五本,仍予以保留。清代以来,金批西厢一直是最为流行的西厢记本子。所以这种结局也很有影响。 不过,以上只是针对文学本而言。从西厢记的表演上来看,自明代北曲西厢记已经不能演出,广泛流行的演出本是李日华的《南西厢记》。这个本子虽然在曲白和体制上对王实甫的西厢记有所变动,但在故事内容上变化不大,结局依然是大团圆的。所以,以后舞台上演出的西厢记仍然是大团圆的结局,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样的。 西厢记还被改编成不少地方戏曲,但这种大团圆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田汉写有京剧《西厢记》,在曲词上大量采用北西厢,结局则变为张生落第,老夫人不肯允婚,莺莺与张生遂一起出走,“反封建”的意味颇浓,恐怕也是当时时代思潮的反映吧。 总接来说,西厢记是按唐传奇改元杂剧改明清小说走的。25.参考答案: 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造对象做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评价是一种主体性的心理过程。卷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抒情的策略,是作者在创作抒情作品时,为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而在语法和修辞上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一般说来,抒情策略可以区分为两种抒情的语法策略和抒情的修辞策略。 (1)所谓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职)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由形容词变成了动词,更突出了春到江南的过程和特色。 (2)所谓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学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很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①意象是抒情文学的第一构成因素,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在抒情理论中,可以将其理解为“心理画面”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就是这样的“心理画面”。 ②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以“愁”为例,我国古代诗人有的以山喻其重,“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石孝友《玉楼春》);有的以海喻其深,“落红万点愁如海”(秦少游);有的以流水喻其绵延不绝、无穷无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等等。 ③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它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 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用活典故,能够产生虚实相生、空灵有味、意在言外的美学效果。例如东汉李尤《九曲歌》:“年岁晚暮日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运用了羲和驾六龙拉日车的传说。 ④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抒情作品不必处处合乎逻辑,因而常常具有悖论的性质。例如臧克家《有的人》:“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此诗写出“虽生犹死”与“虽死犹生”两种境界,看似自相矛盾,实则千真万确,“似非而是”,属于悖论。2.参考答案: 主要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3.参考答案: 分为两种,寓言式和符号式,所谓寓言式是指通过故事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这在我国先秦散文中十分发达。说明这种方式是使用的最古老而又是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所谓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这类意象,又分为两种,一类是抽象型,一类是具象型。抽象型符号式意象在建筑、绘画、雕塑等视觉术中比较发达。而在语言艺术中比较少见。所谓抽象型,是指你找不出适当自然物体概念来描述它的形态,而只有借助于某些抽象的概念、术语去表达,比如埃及的金字塔,你只有用巨大的“方锥体”这个概念来描述它,某些现代塑像,你不好说出它的形态,而只能用“S形”不规则图形”等等来描述它。这抽象型符号意象不仅自古有之,而且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巴黎埃菲尔塔、西方各类教堂、教堂上巨大的十字架、各国的国旗等等,都有一种令人肃然敬的崇高风格和神圣的含意。西方现代抽象雕塑和抽象绘画也属于这一类,立意隐晦。所谓具象型符号式意象,一般是由自然物体的变形、夸张和拼接组成。不论在哪一门艺术中都是符号式意象的主要形态,在文学中这种,很常见,如闻一多的《死水》、《红烛》,等并非只有西方现代派才热衷于这类意象。4.参考答案: 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共鸣是以作品为媒介的不同心灵之间的共鸣,因此,心灵共鸣的含义是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与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感情沟通,也指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的大致相同的激动、兴奋的审美体验。5.参考答案: 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阅读作品的人就是“真实作者”,接受者是于叙述者相对的概念;接受者是指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倾听故事者。6.参考答案: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而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思想生活、乃至潜意识和非理性的世界。 (2)表现上的“隐喻性”。因为比较关注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特别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采用了隐喻性的表现方式。 (3)形象的“符号化”。所谓的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形象的象征性,具有抽象的意味。 (4)对文学主题的把握、理解和拓展。现代主义文学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学极少涉及的“异化”主题,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7.参考答案: 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生产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并不是一对一的,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是总是同步的,有时显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呈反方向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种艺术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上午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成为后代不可企及的范本;另一种情况是一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越经济发达的地区,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8.参考答案: 1)首先把能够使叙述者声音凸现出来的语句梳理出来。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也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声音。 2)然后进一步分析叙述者声音与所叙述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评价事物态度的差别。矛盾与反讽造成的叙述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间离等等,并由此研究作品的叙述风格。分析作品中叙述者声音,重要的是注意叙述的内容,视角和语气与作品中故事内容的关系。当叙述的内容、视角和语气与故事的关系游离,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就比较容意凸现出来,从而成为“戏剧化”的叙述者。“复调”式叙述的声音特点在于叙述者所体现的作者的理性思维方式与作品中人物的思维方式之间产生了冲突。9.参考答案: 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和科学认识活动不同,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更具体的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虽然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10.参考答案: 一独创性: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无一例外的都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不同作家的风格可以相近,相似,却不会相同。 二稳定性:一般地说,当作家的一种风格形成后,它基本特点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因为风格同作家的个性密切相关,而作家个性一旦形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三多样性:作家创作个性的多种多样,带来了文学风格的丰富多彩,历史上文论家对风格的各种分类,都出自风格多样性的考虑。11.参考答案: 抒情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 首先,抒情反映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现实生活并不只是物质生活,它还包括现实存在着的精神生活。列宁曾指出:“说不论思想或物质都是‘现实的’,即存在着的,这是对的。”文学抒情主要从—个侧面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精神状态与时代精神。 其次,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所以,抒情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作为一种客观的科学反映是不真实的,但如果作为特定主客体关系的反映却是真实的。抒情诗人虽然未必都是热恋中的情人,却必定是情感丰富而强烈的有情人。所以,抒情反映必带有主观色彩。再次,抒情反映具有评价性。情感又是——种主观态度,对事物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包含着对事物的主观评价。抒情中所表现出来的赞美、歌颂、向往、同情、憎恶、厌烦等情感倾向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现实的价值判断。即使像陶渊明的《饮酒》和王维的《鸟鸣涧》等山水诗,虽然在闲适。寂的情调中看不出对现实的直接评价,但这种情调所体现的生活态度与人生理想,却曲折地表达了对特定社会现实的评价。12.参考答案: 对叙事做作品的研究侧重于形式结构方面,较多的注意到叙事文学的抽象结构的关系,而不是一部作品的特色,因而又被称作结构主义叙事学。13.参考答案: (1)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文学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 (2)作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如中国古代作家与儒、道、释哲学的关系,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与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系等等。 (3)文学可以通过对人类感性的陶冶,从侧面促进人类对终极问题的理性领悟,并扩大一定哲学思想的影响范围。 (4)文学不要沦为哲学讲义的普及版,一味依附哲学而迷失自我,结果必然是文学的消亡。如玄言诗。14.参考答案: (1)蒙古族,草原“那达慕”大赛。 (2)满族,莽势歌舞,萨其玛是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满族称婴儿降生为“落草”。 (3)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4)锡伯族,西迁节和抹黑节,风味佳肴“全羊席”。 (5)回族,古尔邦节和开斋节是回族的两大主要节日。15.参考答案: 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16.参考答案: 文学能动反映生活,表现在: 1.变位与变形。马克思指出,人类的意识是在人的头脑中变位、变形的物质。在文艺创作中,通过艺术想象使客观事物变位、变形,改变客观事物外貌和在时间、空间上的原有位置,是文学能动反映生活最常见的、也是最突出的表现。例:王维“雪里芭蕉”是变位,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是变形。 2.以形传神,显现意蕴。作家反映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传达出事物内在的“神”,即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意蕴”是比直接显现出的形象更深远的一种东西。 3.渗透个性,表现心灵。文学不是纯然的自我表现,但作家可以而且也必然会在作品中表现‚自我”。只要这个“自我”不是与世隔绝的,而是与时代、人民息息相关,那么表现自我心灵就是文学能动反映生活的深刻表现。17.参考答案: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20世纪英国作家福斯特曾对“故事”与“情节”作了这样的比较:“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他所说的“故事”同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故事不同,是特指一类主要按照时间顺序讲述的故事。但他对“情节”的看法很有价值。情节是把在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甚,这两个事件偶然地排列在下起,如同纯客观的通知一样,本身并不包含什么意义;而“国王死了,王后因伤心而死”,这段话语便包含着叙述人对这两个事件内在关系的主观解释,而且还给这两个事件增添了一点情感成份,由此可见情节性叙事作品中的世界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 映,是作者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出发对生活现象加以组织的结果,其中体现着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作者的局限和偏见。某些常见的、程式化的情节,如才子佳人小说、剑侠恩仇故事、孤胆侦探影片等等作品中千篇一律的情节套子所体现的当然不是对世界的新鲜独到的认识,而是被一定意识形态环境中大众接受心理所认可的观念,是一种简化的、因而也是被扭曲了的世界图式。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18.参考答案: 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19.参考答案: 不对。 (1)文学的审美特性决定了文学具有虚构性。因此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反映关系或者摹写关系,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其中包含了虚构、想象的成分。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主体因素的介入和参与,使人们很难简单地以客观事物本身为标准,用文本与它所表现的对象相符程度来判断文学的真实性。 (2)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一种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及规律性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具有审美价值意义的真实。文学对真实性的要求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测度,即通过反映的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的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的测度以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当文学同时实现了这三个测度的要求并满足了三种需求的时候,就应该说文学具备了真实性,或者说实现了艺术真实。 (3)对艺术真实的判断,既要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学观念也要考虑不同文类的要求。表现论的文学观或诗歌这种文类不以如实描摹见长,但我们仍然可以说它是真实的,而自然主义的一些如实摹写虽然达到了逼真的程度,但由于未能把握生活的内蕴,所以便不能简单地判断它是真实的。所以“文学作品只要如实地描摹了生活现实,就具有了艺术真实”的观点是错误的。20.参考答案: 1)与时代文化。 2)与民族文化。 3)与地域文化。 4)与流派文化。 5)各个文化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21.参考答案: 指作家故意少说,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传达出形象的大概轮廓与内在精华的构思方式。22.参考答案: 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23.参考答案: (1)管理对象的意识形态性; (2)管理方式的社会性; (3)管理方法的灵活性; (4)管理标准的受局限性。24.参考答案: (1)英美新批评力图规避将文学作品看成社会学或心理学注脚的文学研究,主张文学批评的重心必须转移到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文本”。 (2)他们借助于“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这两个术语,试图斩断文学作品与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认为“文本”是独立存在的客体,使之成为独立自足的存在物。 (3)提出了“肌质和构架”这一组新的概念,试图取代内容/形式的二元结构。25.参考答案: 1)强调情感的重要性。艺术家要着力传达的不是思想、意识、理性、观念,而是情感。艺术家只有具有真情实感,才能将其传达给别人;而且这种情感必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艺术只是“传达”情感而非“表现”情感。“表现”是指自然呈现,而“传达”是种有意识的活动,强调使别人了解、分享自己的情感。 3)传达必须借助某种外在符号,如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只有借助外在的符号,才能传达艺术家的内在情感。卷I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2.参考答案: 免除官职。3.参考答案: 作家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称为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它的原则可以归为以下三点: 1、以荒诞意象表达真实的意念; 2、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向组合; 3、意象应合的原则。4.参考答案: 1、凡是世界公认的典型,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性格刻画,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历史的内容,从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 2、如鲁迅笔下的阿Q表现了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意蕴,阿Q的命运里道不见的“思想”仅有大的方面将有:对中国国民性的痼疾的认识;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和历史教训的总结,对辛亥革命时期历史面貌的认识和中国农村各阶层状况的分析等等,这便是典型提供的丰厚的历史意蕴。5.参考答案: (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来叙写崔、张的恋爱故事,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还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在第—本的第五折,第四本的第四折等若干折里,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3)这种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仅能以比较完善的戏剧形式安排剧情,使戏剧冲突波浪迭起、丰富曲折,也便于更细致、更全面塑造人物形象。6.参考答案: 反对男性中心主义文化,某种程度上颠覆和质疑传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传统。7.参考答案: 理解是指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对应。这种理解也可以称为“正解”。误解即误读,是指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相悖。在具体阅读现象中,误解又可以分为“正误”与“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义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实际,令人信服。反误是指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得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等。8.参考答案: 广义的文化概念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做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 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文化是个人素质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是: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9.参考答案: 把握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1)在叙述动作中,叙述者方面的真实作者、隐含的作者、叙述者的联系与区别。作者、或者叫真实的作者,是创作作品的那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故事固然是作者创作的,但现实生活中的作者并没有进入作品。而且当真实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他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是一种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隐含的作者。隐含的作者不同于真实作者,也不等于作品中的叙述者。叙述者是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而隐含的作者则是在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讲述行为得以存在的一种意识。隐含的作者自己在作品文本中从不露面,我们只能通过对整个作品的意图来间接地意识到他的存在。作品文本中实际存在的是叙述者,而能够表明叙述者这个角色存在的的根据是叙述声音。 2)接受者方面的真实读者。隐含的读者和接受者的联系与区别。真实读者是指在作品完成和发表后,实际存在的阅读或聆听。观赏作品的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隐含的接受者则是存在于作品文本的叙述动作中的虚拟的接受者。接受者是由叙述者设定的,是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其是叙述者心目中理想的接受者。真实读者很少有可能符合叙述者设定的理想接受者的要求,即不能达到那种隐含的理想接受者的理解程度。因此真实读者必须尽可能地向隐含的理想接受者靠拢,才有可能相对比较正确地理解作品。10.参考答案: 是指不能用普通的话语系统,单靠语义来传达的情感活动。11.参考答案: 所谓文学批评,也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标准,对于文学现象,特别是文学作品从理性的角度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评判,是对文学欣赏所得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理性上的把握。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中伴随着欣赏而出现的。12.参考答案: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化含义。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