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上海版)
黄金卷0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填空。(5分)
(1)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
(2),无之以为用。(《老子》四章)
(3)《蜀相》中,作者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称颂的两句是,。
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鲁迅对《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十分欣赏。他在这方面有精彩的评价:“书中故事,为亲
所闻,为说真实,为于诸女子无讥贬。说真实,故于文则脱离旧套,于人则并陈美恶,美恶并举
而无褒贬,有自愧,则作者盖知人性之深,得忠恕之道,此《红楼梦》在说部中所以为巨制也。”
我觉得这不仅是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也是鲁迅自己的创作纲领。O
①虽然思想平庸
②鲁迅笔下孔乙己、祥林嫂等小人物
③鲁迅对此类人都是心怀悲悯。
④并不是恶人
⑤但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A.②④①⑤③B.②①⑤④③
C.①⑤④②③D.①④⑤②③
(2)下面是某大学学生会主席在迎新仪式上的发言片段,以下4处画线中,词语运用不恰当的
一项是()(3分)
学弟学妹们,你们【甲】十年寒窗,苦辣尝尽,身经百考,【乙】过关斩将,来到我们这片
沃土。大学的生活将是【丙】丰富多彩、【丁】不一而足的,希望大家拥有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
不虚度青春年华。
A.【甲】B.【乙】C.【丙】D.【丁】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
美,编织于生活世界
刘晓丽
①这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那是一个美的世界,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玫瑰花的美是怎
么来的?谁赋予事物以美?其实我们如此这般提问,就把问题推向了不归之途:事物在一边,美
在一边,我们怎么把事物和美黏在一起的?黏合剂是什么?
②我们先不提问,更不急着思考问题的答案,看看日常生活中的实情是怎样。你送你喜欢的
人一束玫瑰花,而不是送一束狗尾巴草,为什么?玫瑰花是一种蔷薇科植物,狗尾巴草也是一种
植物,但是你送的是玫瑰花不是送蔷薇科植物,你送玫瑰花是送美丽传达爱意,这一点你与你喜
欢的人都能感到。不敢想象,你送狗尾巴草给心爱的人会有什么结果。
③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时而花团锦簇、时而凄风苦雨的世界中,这个世界中的事物带着各
种价值向我们显现,构成我们生活世界的不是洗去美丑的赤裸裸的事物。我们看见西施走来,翩
若惊鸿,而不是看见一个如此这般的几何形状在移动,然后把美附加在这堆几何形状上。人类本
来就生活在草木扶疏、风花雪月的世界上,没有人类,草木、日月、山川就已经存在了,但不是
扶疏的草木,不是明媚的春光、壮丽的山川,当然也没有凄风苦雨,这些都是人类感到的美好和
凄凉,但这些美好和凄凉却不是人类任意附加到草木、日月、山川上去的。
④退一步想,就算人类有本事可以把美丑贴到事物上去,我们还可以问:美的世界的“蓝图”
在什么地方?我们要把美贴到玫瑰花上,贴什么呢?如果要修补这个世界,或者说,要把美加到
这个世界上,但我们并不知道要加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加上美之后的世界蓝图。反过来说,
如果说“蓝图”就是世界之所是,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那么,既然世界本来的样子是一个美丑
杂陈的世界,我们干嘛还要去贴美丑的标签呢,看其本来的样子不就可以了吗?
⑤其实我们在“贴”的过程中,是羞羞答答地“贴”,先把世界还原成一些没有美丑的没有
价值的事物——抽象事物,然后再凿补美学、伦理学等一些价值,在凿补的过程中,却把我们早
已看到的、世界本来就如此向我们显现的美和善贴到这些抽象的事物上去,其实这些东西一直在
指引着我们,虽然我们暗中知道,但是我们却不加承认或者有意遗忘了。
⑥我们反对美在主观,也反对美在客观,同样反对与之相关的两种主客观统一的思考模式:
一种是刺激模式——这是一束玫瑰花,我是一个人,玫瑰花作用于我,在我这产生了一种感觉、
一种美;一种是附加模式——这是一束玫瑰花,或者叫做审美客体,我们人是有感情有情绪的审
美主体,人们把自己的情绪、感觉涂抹在玫瑰花上,美是人附加到事物之上的属性。这两种思路
其实卷年:叩艮
⑦要看看我们如何和周遭世界打交道的实情。一朵玫瑰花在那儿,我们可以研究它,可以利
用它,还可以迷恋它。人类祖先或者我们儿时,对世界知道不多,事物以一种有意义的或者神秘
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被我们喜欢着或者恐惧着;随着人类成长或者我们自己长成大人,我们
开始分析研究以至于利用这个世界上的事物,以便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时事物会被洗去意义变成
抽象之物,如医生给西施做手术时,就要无视其美貌,而把她看成一个需要治疗的生理机体。但
是我们对事物原有的那种迷恋从未消失过。比如初春的傍晚,我们不经意的一瞥,眼睛被一团迷
雾般的景物吸引,抬头仰望,在微风吹动下雪白的花瓣,优雅灵动地飘落下来,我们仿佛被一种
神奇的力量吸引,心为之一动。我们会感慨到:好美的樱花呀,然后继续匆匆赶路。这时的美,
无遮无盖无隐无藏。
⑧我们原来就有那些美的、善的观念,这些观念就编织在我们的世界中,没有这些观念,就
构不成我们人类生活,是这些观念在掌控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我们掌控或认识他们,真、善、
美规定了生活,使生活成为可能。当然生活还有许多重要事情要做,比如研究自然、探索自然、
利用自然等等。但是在我们做美学、伦理学研究时,反而不承认真、善、美本来编织在生活世界
中,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思考方式,先洗去事物所有价值——善恶美丑,再考虑其可利用性,并
编织一套套抽象的理论神话:美在主观,美在客观,美在主客观统一。
(选自《美在主客观统一吗》,有删改)
3.第⑥段加点词“殊途同归”在文中具体是指。(2分)
4.以下对花之美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兀(2分)
A.花可刺激人的美感,人也可赋予花美丑。B.花之美可以因人而异,也可让人有共鸣。
C.花本无美丑,其美丑是由赏花的人决定。D.花自有美丑,其美丑有一定的客观标准。
5.第④段论证了美丑不是由人类任意附加到事物上这一观点,请概述其论证思路。(4分)
6.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2分)
A.没有人类,世界上依然会有明媚的春光、壮丽的山河。
B.美的世界不是没有“蓝图”,而是不止一个“蓝图•
C.“美在主观”和“美在客观”的认识有着相同的问题。
D.自然科学不需要审美,其发展要能够抗拒审美的诱惑。
7.“玫瑰花”的例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
马背上的少年
王若冰
①少年想逃走,他为此做了很久的准备。
②阳光照在红土地上。少年觉得自己的脸很烫,汗很快就淌下来。他用手胡乱地抹了一把,
手上立刻黏糊糊、湿漉漉,他觉得整个身体都被太阳烤得失去了知觉。
③少年听到一声野马的嘶鸣。在那边树林中间的草她上,是野马的天堂。少年从小就爱马,
每天都会从自己的家走到野马活动的区域。他第一次看到野马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根本
不知道,在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竟然有如此多的野马。那些野马有黑色的、有棕色的,也有白
色的,毛色光亮,身体高大而健硕。它们奔跑在草地上,它们驰骋在树林之间,或三五成群,或
成双成对。少年抬头看看天,那时的太阳正在头顶上,明晃晃地照着。光线在树叶之间,在马与
马之间,在树与草之间来回跳跃,形成了一道道斑驳、灿烂而又奇特的光景。
④那一瞬间,少年的心立刻就灿烂起来。
⑤少年又回头看看自己的家,不由得有些伤心。
⑥这时,一辆越野车停在了离他十几米的土石路边。车上走下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用典
型的澳大利亚口音的英语说:“你好。这里离加油站多远?”
⑦中年人一边说,一边朝少年走来。少年用手指了指西边,说:“在那个路口的拐角处。我
不知道究竟有多远。我猜,也许要走一天才能到那里。”
⑧中年人脸上浮现出忧虑,沮丧地摇头:“哦,真糟糕,我的车要没有油了。”
⑨少年问:“你要去哪里?”
⑩中年人说:“我要往北穿过中部大片红土地游玩,边走边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⑪少年说:“我的家在这里。”
⑫中年人说:“那你的爸爸妈妈呢?他们有车吧?他们有没有多余的汽油?”
⑬少年说:“我们家没有汽车。”
⑭中年人惊讶地说:“那你们不出去吗?不去购物买食品吗?”
⑮少年说:“森林里会找到需要的食物,我们不需要出去。”
⑯中年人仔细地看看少年的脸,说:“对对,我忘记了,你是土著,这是你们传统的生活方
式。可是,外边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你还这么小,难道你还要继续像你的祖父辈一样,在山洞里
过完一辈子吗?你真的不想出去吗?”
⑰中年人看着少年,一脸不解。
⑱中年人说了再见,坐上车,又探出头对他说:“我要去看更美的世界了,年轻人。”然后,
车,,呼”一下开出很远。少年望着车渐渐消失,他觉得似乎失去了什么。他跑到树林中的野马中
间,那匹枣红色的野马看到他,嗒嗒地走过来,用头蹭了蹭他的脸。少年将脸贴在枣红马的脸上,
无声地流泪。
⑲枣红马安静地任凭少年的泪水在它的脸上泛滥成灾。
⑳
㉑枣红马一声长鸣,带着少年朝红土地奔驰。
㉒少年的眼前浮现出很多画面:他从出生就一直居住的山洞,父母和他的一大群兄弟姐妹在
山洞中生活起居,每天就像生长在这山林中的树木、野草和各种小动物一般,生活得很原始。少
年记得有几次,有人来让他们去生活更方便一些的村庄住,他们说那里有学校,孩子们可以上学,
有超市、加油站、医院等。少年听得津津有味,但是父母却一口拒绝了。父母说:“不去,这山
林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世界,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已经生活了几万年了,为什么要离
开呢?”
㉓少年望着父亲那张黑黝黝的脸、那一头卷在一起的乱糟糟的头发,又看看母亲,母亲的头
发也打着卷儿,黏糊糊地披散在头上。少年很迷茫,少年就想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
㉔少年爱山林树木、野马与草原。
㉕但是,少年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如野草一般在心头滋生、疯长。
㉖枣红马奔驰在草原,又来到红土地上,一直向南而去。少年骑在马背上,思绪随着马蹄声
飞得越来越远。
㉗那天,少年很晚才回到山林,回到山洞里,他看到一家人已经横躺竖卧地在山洞里睡着了。
少年却睡不着,他不知道中年人是否找到了加油站,他在想外边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一夜,
少年睁着双眼,一直到洞外射进丝丝缕缕的光。
㉖天亮后,少年离开了山洞,离开了山林。
㉙少年骑上枣红马,一路向南。枣红马奔驰了一程又一程,少年终于来到一条宽阔的马路上。
他眼中的世界瞬间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
㉚少年历经磨难,彻底走出了山洞,来到了墨尔本,在这个他做梦也想象不到的色彩缤纷的
城市里,开启了另一段生活旅程。
㉛二十年后,那个马背上的少年在墨尔本活出了一片新天地,娶妻生子,住起了别壁。偶尔,
与妻子、儿女讲起山林里的时光,他总是能听到一阵嗒嗒的马蹄声在耳边响起。
㉒儿子说:“爸爸,你小时候的生活可真幸福啊!”
⑬已经是中年的他一愣,问:“为什么?”
⑭儿子说:“山林里多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树有鸟有草原,还有那么多野马,你为
什么要跑出来呢?”
⑯儿子满脸的羡慕。
⑯他一愣,耳边再次响起嗒嗒的马蹄声,仿佛那匹枣红马正在向自己跑来。
8.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独立成段的作用。(3分)
9.第⑳段空行处的语句有甲乙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3分)
甲:几声清脆的鸟鸣划过天际,少年拍拍马,一跃而起,跳到了马背上。
乙:时间渐渐地流逝,少年慢慢平复了心情,拍了拍马,爬到了马背上。
10.二十年后,儿子对已是中年的主人公满脸羡慕地提问:“你为什么要跑出来呢?”请以小说
主人公的身份写一段话,向年幼的儿子解释这个问题,100字左右。(5分)
1L根据以下词条解释,从叙述特点的角度分析本文是否属于寓言体小说。(5分)
寓言体小说:一种具有寓言化叙述特点的小说,往往通过对时空、人物、情节等内容的抽象化,
刻意拉开与生活的距离,凸显故事中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以此透视人类共有的生存状态.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8分)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④
【唐】刘长卿
又过梅岭上,岁岁此枝寒。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
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
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
【注】①至德三年,刘长卿刚而犯上,谪守南巴。此诗是其将要赴任时所写。
附:
至于中西之间,受民族文化影响而产生对色彩不同看法的例子就更多了。以蓝色为例,蓝色
作为冷色调,给人以宁静之感,加上广阔的蓝天大海的联想,往往令人心旷神怡。汉语中的蓝色
并没有太多特殊意味。中华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对蓝色的大海了解相对较少,而西方文明是''蓝
色文明”,英语中的蓝色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或代表沉稳、永恒、博大的力量,或象征婴儿般
的纯真无瑕,或表达情绪的低落、抑郁等等,这些色彩意蕴都源自英语民族对海洋的深入认识。
曾有研究表明,对西方人来说,中国色彩中最难理解的是“青色”。“青”是中国文化中一
道独特的风景线,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用“丹青”代称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然而青色具体是
怎样的一种色彩,在缺乏直观视觉效果的古诗中并不是那么容易确定。它可能是绿色,例如“青
简”是绿色的竹简;也可能是蓝色,例如“青天”可以是蓝色的天;宋代以后,它才被用来指“黑
色”,盛唐李白诗曰"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就是黑发的意思。另外,诗中的色彩并非单
纯地描绘自然之物,往往反映作者的心灵世界,有较强的主观性,解读起来就更加困难了。同样
是指向绿色的“青”,有时象征着美好的生命、生机,青春勃发;有时展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给人以清新恬静之感;在某些诗中又和中国文人眼中象征君子人格的竹子联系在一起,显露出无
尽的高雅。前两者中西方还有相通之处,高雅的意味则是中国独有的。
为了让外国读者在读中国古诗时打破认知的隔膜,更好地理解中国诗人运用色彩营造的诗境,
不少翻译者会根据读者的审美心理,决定是否对诗歌中的色彩进行改译。例如汉代古体诗《青青
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中的“青青”,美国诗人EzraPound就将其译为“blue
(蓝)”,因为和“green(绿)”相比,"blue”所蕴含的忧郁和沮丧之意,能更好地向英语读
者传达出诗中思妇的寂寞哀怨。
12.你认为本诗可以收录于以下哪本诗集?()(2分)
A.《乐府诗集》B.《古诗精选》C.《律诗选集》D.《绝句精选》
13.以下对本诗的表现手法分析第送的一项是()(2分)
A.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C.运用典故D.以景结情
14.为了更好地向英语读者传达出诗中的情感,参照附件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相对而言,画线
句中的“青”更适合翻译成“blue(蓝)”还是“green(绿)”?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20分)
新唐书•李贺传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是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
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
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它人牵合
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乎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
怒口:“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辨》,然卒亦不就举。
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哇迳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为协
律郎,卒,年二十七。与游者权琼、杨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时为所取去。贺亦早世,故其诗
歌世传者鲜焉。
旧唐书•李贺传
李贺,字长吉,宗室郑王之后.父名晋肃,以是不应进士,韩愈为之作《讳辨》,贺竟不就
试。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
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理诵。补太常寺协律郎,卒,时年二十四。
李贺小传(节选)
[唐]李商隐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欺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日:“帝成白玉楼,立
召君为记。天上垂乐,不苦也。”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
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春春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
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挨毁斥之,又岂
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2)无不迎诵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过亦不甚省
A.问候B.醒悟C.察看D.节约,减少
(2)天上拳乐,不苦也
A.欠缺B.病愈C.不同D.比较地,稍微
17.下列对《新唐书•李贺传》画线部分所加句读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
B.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
C.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
D.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
18.把《旧唐书•李贺传》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父名晋肃,以是不应进士,韩愈为之作《讳辨》,贺竟不就试。
19.《新唐书•李贺传》比《旧唐书•李贺传》增加了不少事迹,请概述三条。(3分)
20.同学小杰通过手机问:“史传与文学传记的叙事有何不同?”请你以《新唐书•李贺传》《旧
唐书•李贺传》与《李贺小传》(节选)对李贺之死的叙写为例,写短信回复小杰。(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0分)
吾庐记[清]魏禧
①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
名曰"吾庐“。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
视勺庭为胜焉。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
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②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日:“其少衰口?其将
怀安也?”
③方李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则
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
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
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李子竟至燕。
④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
冒险阻,而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