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复习高三地理湘教版学案: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_第1页
2023高考复习高三地理湘教版学案: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_第2页
2023高考复习高三地理湘教版学案: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_第3页
2023高考复习高三地理湘教版学案: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_第4页
2023高考复习高三地理湘教版学案: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r解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

考纲解读

原那么、重点及综合治理

含义—成因

知识导图化方针

_

人类活动

的调整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指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2.类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云贵高原地区。

3.成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风蚀强烈;土质疏松;地表植被稀少;降水集中且

强度大,水蚀强烈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特别说明:荒漠化≠荒漠

荒漠化不是指荒漠景观,而是指由土地退化逐步形成荒漠景观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二、荒漠化的危害

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三、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防治方针r"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

态移民。

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根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开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植被I土壤发I平地多疏松的

干旱f稀少I育差I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

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

那么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开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那么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

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严重破坏植被,易造

过度樵采

成风沙侵蚀

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加快了草场退化和

过度放牧

干旱的绿洲边缘多地放牧牲畜沙化进程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

过度开垦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开展

壤地区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

绿洲地区

水资源利用不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

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

1∙(2023∙天津一模)以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答复⑴〜(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

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一耕地面积

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荒漠化严重区位置,结合非洲气候分布,可判断答案。第(2)

题,从图中可看出,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图中显示过度砍伐面积大约为60百

万公顷,过度放牧面积大约为240百万公顷。在人为因素中,过度放牧面积最大,应该是首

要因素。

答案:(I)B(2)A

考点二荒漠化的防治重点及措施

1.防治重点:因地制宜地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整治。

2.防治的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措施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防止土壤盐渍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内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

陆地区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不同地区的荒漠化与防治

存在的生态

问题形成原因防治措施

问题

自然原因:①春季气温上升快蒸发强;②地

①引淡淋盐;②井灌井排;

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③地

黄淮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

土壤次生

海平表组成物质黏重,颗粒小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

盐碱化

不排;⑤采取喷灌、滴灌

原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

技术等

漫灌)

自然原因:①春夏季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

水土流能力强;②丘陵山区,坡度较陡,土壤更易

展立体农业;②开发山区

南方

侵蚀

失,形成小水电;③大力开发农村

丘陵

沼气;④营造薪炭林;⑤

红色荒漠人为原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

推广生活用煤

滥伐,植被破坏严重

水土流

云贵自然原因:①降水多,流水侵蚀强;②山地保护地表植被,禁止陡坡

高原失,导致地形,坡度大,土层薄开垦

“石漠化”人为原因:人类对植被破坏、陡坡开垦

2.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兴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以下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乙)。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河,

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图乙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深度1.6米处是沉积,

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OOO年前后比现在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

题是。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⑴题,先从等高线弯曲状况确定石羊河流向,再根据其最终流经地区的自

然状况确定其河流类型。第(2)题,从图中信息直接观察即可解答。第⑶题,从材料一图中

给定的经纬度及有关注记信息即可判断气候类型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第(4)题,从开展

节水农业、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角度分析即

可。

答案:(1)自西南流向东北内流没有注入海洋

(2)久远湖沼湿润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

(3)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

(4)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开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合理

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

构。

考向一荒漠化的原因、危害与防治

(2023•课标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以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N8级)日数157

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

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点拨]风沙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为此题主要考查点。此题主要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课笔记]

解析:第(1)题,冬春季起沙的原因可从地表裸露及风力强劲角度分析。第(2)题,注

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第(3)题,可从“阻沙”和"固沙”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1)冬春季气候枯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

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

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平安。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考向二水土流失的影响与防治措施

(2023•上海卷)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黄土即、黄土梁和黄土堤是黄土高原的根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

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根本

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

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治理。第(1)题,黄土堤为顶面平坦宽阔、

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故甲为黄土堀;黄土梁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故乙为黄土

梁;黄土昴为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陵,故丙为黄土加。黄土高原地貌的演变过程

需紧扣该地的黄土特性、多暴雨的气候特征等表达,黄土结构疏松,黄土高原她处东部季风

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顶面平坦开阔的黄土堀:黄

土嫄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开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

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罪。第(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地貌的演变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使得耕地

面积不断缩减,在水土流失过程中,土壤肥力不断下降,耕作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

化。第⑶题,黄土地貌的演变主要是流水不断侵蚀地表使其碎片化,平整土地可以减少地

表径流的形成,有利于减少流水侵蚀和防止地表形态破碎;而平整土地可能导致土壤更加疏

松,会加剧水土流失,破坏原有的耕作层。

答案:(1)名称:甲为黄土塘、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器。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

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嫄;黄土嫄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

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开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

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第。

(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嫄、梁、卯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

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

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

(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

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地表形态破碎。

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任答一点即可)

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任答一点即可)

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是形成水土流失的根本自然因素。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

气候

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

地形

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强度和径流量的能力就

植被

越低,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是目前形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

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工程等开发建设不当。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3.黄土高原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1.立足综合思维,考查土地荒漠化

呼伦湖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迂,其范围曾不止一次的扩大与缩小,其南部呼伦贝尔

土地沙化日趋严重。以下图为呼伦贝尔土地沙化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呼伦贝尔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地势西高东低B.区域气候干旱

C.河流水系兴旺D.森林草原广布

(2)造成呼伦贝尔土地沙化日趋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过度开垦、放牧、樵采和采矿

B.过度放牧、樵采和不合理灌溉

C.过度采矿、开垦和抽取地下水

D.过度开垦、放牧和抽取地下水

(3)针对呼伦贝尔土地沙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农业②严格实施禁牧或轮牧,保护草场植被③控

制人口增长,落实移民沿海地带方案

④积极营造防风固沙林,保护生态环境⑤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展风能和太阳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解析:第(1)题,根据水系判断,呼伦贝尔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部低,A项错;呼伦贝

尔地区以草地、沙地为主,气候干旱,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C、D两项错,B项对。

第⑵题,根据位置及图示信息判断呼伦贝尔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地带,过垦、过牧、过樵及

露天开矿是导致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第(3)题,结合呼伦贝尔的区域特征,对症下药推断

治理土地沙化的合理措施:在水源充足的地区开展节水农业,沙化严重的地区要禁牧或轮牧;

营造防风固沙林,防止沙进入退;利用风能、太阳能丰富的优势,调整能源结构,减少过樵

导致的沙化。沿海地区环境承载力有限,也不适宜呼伦贝尔地区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

故移民沿海不可取。

答案:(I)B(2)A(3)D

2.立足地理实践力,考查水土流失

读某地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图,答复(1)〜(2)题。

(1)对图中梯田进行开发建设,最合理的是()

(2)假设此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存在于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第(1)题,A项图中为反坡梯田,适合在陡坡面积小的坡面修建,可以改变水

土流动的方向,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B项图中为隔坡梯田,适合修建在缓坡与陡坡相间分

布地区;C项图中为水平梯田,适合在陡坡面积小的坡面修建;D项图中为坡式梯田,适合

在坡度相差小的坡面修建。第⑵题,黄土高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

叶阔叶林。

答案:(I)A(2)D

常考综合题系列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建模(十三)地里原因分析

1.思维模板

(1)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

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

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2)气候类成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

形、海陆、洋流)。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

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3)水环境成因=气候+地形+植被。

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

短、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大小、调节径流的季节

变化。

(4)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

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5)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

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答题技巧

(1)明确考查方向:是分析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地形、气候、水文等

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理清因果联系: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

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3)多角度综合分析:依托宏观或微观的区域地图,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人地关

系"多角度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

(4)由果溯因细描述:首先弄清题中信息与所设问题的内在联系,由果到因搭建思维线

索;最后再由因到果,正向综合形成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

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以下图中M地附近有很多沙丘。2023年Il

月,位于M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1)湖畔沙丘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分析M地沙丘的成因。

(2)简述M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套用模型]第(1)题,根据题目提示:湖畔沙丘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

力",M地所在的位置特点,湖泊附近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势较为陡峻,人为破坏植被造

成水土流失,湖区地势低洼,有大量泥沙堆积,枯水期湖面下降,沉积在湖床中的泥沙露出

水面,带来大量的沙源。由材料可知,该地有风力发电站,故风能资源丰富。第(2)题,首

先该地风力资源丰富,提供了物质条件;风力电站属于清洁能源,潜力大;当地人口众多,

工业、农业兴旺,需求量大,提供的市场条件;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宣传,为建立风力电

站提供了后盾。

尝试解答

答案:(1)沙丘的形成:湖区附近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雨季,多暴雨而且植被破

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湖区地势低洼,有大量泥沙堆积,枯水期湖面下降,沉积在湖床中

的泥沙露出水面,成为风沙活动的沙源;M地附近风力强劲,强风作用促进了湖边M地沙

丘的发育形成。

(2)风力资源丰富;沙地面积广,地价较低,风力发电清洁;政府支持,市场需求

量大;交通便利等。

(2023•课标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松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桂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校”。我国西南地区某地

引种速生根作为造纸原料。以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根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枝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枝开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I安的原因。

解析:此题以速生根种植对环境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以及综合表述能力。第(1)题,上游植被截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修养水源,为沼

泽提供了稳定的水源。第(2)题,读图可知,种植速生枝后,地下水水位下降,并导致天然

次生林、灌丛退化以及沼泽萎缩。原因是速生核大量消耗地下水。第(3)题,利用材料信息,

从速生校的生长习性及开展造纸业能促进经济开展两方面作答。第(4)题,一方面我国西南

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且有旱、雨季之分,另一方面速生检大量消耗地下水,

如在西南地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根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能修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

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核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速生核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开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

带动相关产业开展。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

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自然湿地:避、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

2.类型《区、河流、湖泊、红树林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里、池塘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湿地的意义: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三“水”:提供水资源、修养水源、调蓄洪水

湿地的

5.功能I二"化":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酢I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湿地围垦

2.洞庭湖萎缩(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

.问题增多

三、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开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在坯

境。

3.措施

地区具体措施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

洞庭湖

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考点一湿地的功能及其萎缩的原因和危害——以湖泊为例

1.湿地资源的功能

2.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3)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分析思路

①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那么主要考虑自然原因,

湖泊萎缩主要是由气候变干、蒸发加强引起的;如果是近几十年的变化,那么主要考虑人为

原因;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有关。

②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增加

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积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

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的。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

温的升高与降低、冰雪融化量的多少。

1.(2023・安徽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

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

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以下图为艾比湖地理

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答复。第(2)

题,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

北坡,有多条河流注入,那么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取决于气温,故夏

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第(3)题,可从对气候、水质、生物、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的

影响等角度答复。第(4)题,该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短缺,故可从节水角度

采取措施。

答案:(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

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

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

(2)夏季;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

(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

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

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4)调整农业结构,开展高效节水农业:开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考点二湿地的形成、开发与利用——以沼泽为例

1.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

例如: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

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水易漫出河道。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冰川融水较多;低洼地

易积水;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

不畅。

2.沼泽的开发利用

3.沼泽的环境效益及负面影响

我国湿地类型及开发保护

湿地类型开发与保护

退耕还牧、还草;通过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态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

培养农牧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将三江源地区最终建设成

三江源

集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考察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

区,实现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田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保护野生动植物,在

东北沼泽亟须补水的重要湿地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引松花江水、嫩江水回灌;过去开

垦的沼泽地逐步退耕

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开展水产养殖,农民变渔民,既

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在河流上游实行

湖泊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实行休渔制度,以保证鱼

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人类需求;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开展旅游业等第

三产业

划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边界,有节制地开垦滩涂;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

沿海滩涂设,开展滨海湿地优化养殖和生态养殖工程;以自然保护区为根底,开展旅

游业,实现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一体化

修筑防海潮大堤,湿地内围堰蓄水,在高盐碱地域人工培育程柳林和人工种

河口三角洲

植芦苇等;防治水污染;加强河流水利工程建设

2∙(2023∙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以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

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一4.7°C。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

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

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河流流向的判读。材料突出河流是流向区外的,根据等高

线的特点,可知图中干流由东南部流向区外。河流的发源地要保证河流干流最长,故该河发

源地位于小尤尔都斯盆地东部,判断出河流干流的位置后不难对其流向作出描述。第(2)题,

此题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主要考虑水源补给、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

土发育等方面。结合材料不难答复。第(3)题,此题考查生态保护措施。由材料知该天鹅自

然保护区生态破坏与过牧有关,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从合理放牧、加强管理、加强环境

教育等方面提出。

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

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

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开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

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

环保意识。

考向一沼泽的成因

例(2023•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

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以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

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关键点拨I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

泄能力、水网密度、地势状况(或地形状况)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

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她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青

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

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

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听课笔记]

解析:此题以西西伯利亚平原为背景,考查沼泽的成因、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及影

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原因。

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

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因为题意要求“分析”,故要写清因

果关系。

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

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考向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例团*(2023•全国卷ΠI)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以下图)溯源而上,见

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

色迥异,呈一黑黄清楚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

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

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说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本钱

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开展;等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

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问题思考方向必背术语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

自然原因

水土流失强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

自然原因

发旺盛

荒漠化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

人为原因

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湿地萎缩

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破坏森林

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等

~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生物多样

性减少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必背术语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

工程措施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建

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物措施

人工繁育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等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

技术措施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

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农业多种经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使工业由资

经济措施

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开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等

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加强城市规划或开展旅游等

主要有开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

环保措施

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等

1.立足综合思维,考查湿地的作用及保护措施

(2023•南京模拟)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

示意图。读图和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昔日银川水系兴旺,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

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

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读图1,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

(2)指出银川平原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3)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4)请提出保护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⑴题,贺兰山地处宁夏平原西部,与宁夏境内此段黄河平行分布,呈南北

走向。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是内蒙古与宁夏分界线,

是内、外流域分界线,是20Omm年等降水量的界线,还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是草

原与荒漠的界线。第(2)题,昔日银川水系兴旺,湖泊湿地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银川的湿

地类型主要是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湿地具有非常强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修养水源、调

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第(3)题,从图2可以看出宁夏的年蒸

发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气候干旱降水少,是湿地萎缩的一个原因,另外黄河流经宁夏平原,

水流减缓,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围湖造田,湖泊面积萎缩,城市和交通建

设用地等的增加,也使得河漫滩、湖泊面积萎缩。第(4)题,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主要措

施是要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从法制上约束不合理的

行为;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要节约用水;做好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答案:(1)走向:南北(东北一西南)走向。意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蒙古

与宁夏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

(2)类型: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效益:调节气候、修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

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

交通建设用地的增加等。

(4)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

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2.立足人地协调观,考查雨林破坏造成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以下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M、图N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

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比拟M、N两地降水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兴旺,请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据图比拟M、N两地降水特点的差异,结合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

风带对M、N两地降水影响的不同。第(2)题,从径流量、含沙量和温差、降水、碳氧平衡

等角度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第(3)题,从地

形、交通、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兴

旺的原因。

答案:(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

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M地降水量大于1500mm,分干湿两季;N地降水量大于2000

mm,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原因:M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常年受赤道低气压

带控制。

(2)水圈:径流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大气圈:导

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盆地四周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

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第三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地理位置: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

俄亥俄河的支流。

〃地形:上游地区为上下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

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

气候:降水丰富,冬季和早春常发生持续性降雨。水汽主要

2.自然地理特征〈

来自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水文: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

、资源:水能资源和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3.存在的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2)20世纪初,成为美国东部最为贫穷和落后的地区之一。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流域治理的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

2.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提高防洪标准。

3.经济效益

(1)工业方面:田纳西河流域XX局坚持薄利取胜的方针,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

化工、冶金、建材等,形成相对完整的根底工业体系。

(2)农业方面

①种植业:坡地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发电

厂附近开展温室蔬菜生产等。

②林业:是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局部,林产品的综合利用效益高。

③畜牧业:以养禽、养猪为主,开展迅速。

④渔业:兴建水库,促进洵业开展。

〃最初:结合水利工程进行灭蚊防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

方面的工作

4.环境效益《后来:在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和城市垃圾处理

1947年:制订了开展旅游业的规划,随后在山区建立了公

、园和野生动物管理区,在湖滨建立了风景区

三、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

水利工程建设,使洪水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全流域组建成常年通航的庞大航运网;拥有

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建成以电力工业为龙头,以高耗能工业为

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60%;流域内人均收入提高。

四、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考点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

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时,应紧紧围绕流域的整体性表现去分析,如下所示:

2.实例分析(以田纳西河为例)

环境田纳西河流域对其他环境

流域开发方向

要素特征要素的影响

多山的地形,陆路交通不便,开展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

地形

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温暖湿润的亚热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较早成为兴旺农业区

带气候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

气候冬末春初降水多,河流流量不检定

库和船闸相结合

夏秋降水相对较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

需水相矛盾溉的矛盾

水系兴旺,支流大局部可通航,通往全国大

航运兴旺

多,水量丰富局部地区

水系

水量不稳定,流量

航运不便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差异大

矿产丰富,有煤、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

矿产铁、铜、锌、磷、因素,早期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开展

云母等和生态破坏

[方法技巧]如何分析流域开展的地理条件

分析某流域开展的地理条件,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系和水文、资源

等几方面入手。

1∙分析流域的地理位置

流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绝对位置中,纬度位置对流域的气候影响最

大,是重点分析的内容:相对位置包括的内容较多,有海陆位置、流经区域等,主要影响河

流开发的价值。

2.分析流域的地形

流域的地形主要指河流流经地区的地表状况,包括地势、地形分布两方面。

3.分析流域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水系是干流和支流构成的排水系统的总称。水系特征要从水系形态、支流数量、河网密

度、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等方面去考虑。一般来说,

河流的干支流多,那么水系兴旺,流量较大。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流量、水位变化(汛

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