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诗词五首 同步训练(原卷+解析卷)_第1页
第26课 诗词五首 同步训练(原卷+解析卷)_第2页
第26课 诗词五首 同步训练(原卷+解析卷)_第3页
第26课 诗词五首 同步训练(原卷+解析卷)_第4页
第26课 诗词五首 同步训练(原卷+解析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训练(原卷+解析卷)26诗词五首

★基础达标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浑欲不胜簪(zān)B.塞上燕脂凝夜紫(yàn)

C.折戟沉沙铁未销(jǐ)D.学诗谩有惊人句(màn)

B

B项,燕yān。故选B。

2.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B

B项正确停顿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浑欲不胜簪(简直)

C.角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D

本题考查词语的意义。“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将”是“拿起”的意思,不是将来;“举”是“高飞”的意思故解析为D。故选D。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杜牧——唐朝——咏史怀古

B.《饮酒》——陶渊明——东晋——山水田园

C.《渔家傲》——李清照——宋代——托物言志

D.《雁门太守行》——李贺——唐朝——边塞诗

C

C项,《渔家傲》——李清照——宋代——借景抒情。故选C。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

②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

③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

④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声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春也会觉得欢喜。

⑤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希望它常在人间。

A.③②⑤④①B.③⑤②①④C.⑤①②④③D.①②⑤④③

B

先从中找出总领句第③句,此为第一层;再根据照应的原则,第⑤句中的“都赞美它”照应第③句,第②句中的“对春爱慕尤深”照应第⑤句,第①句中的“试翻《词选》”照应第②句中的“特别是词客”,此为第二层,分析古人对春的赞美;第④句则是阐述后人对春的赞美,此为第三层。故正确的排序为③⑤②①④,选B。

6.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A.《渡荆门送别》(李白)B.《雁门太守行》(李贺)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D.《赠从弟·其二》(刘桢)

B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边塞诗《出塞(其一)》。本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A.《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赠别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表现了年少远游产生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B.《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边塞诗。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与题干的《出塞(其一)》都属于边塞诗。

C.《钱塘湖春行》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寓情于景,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这是一写景抒情诗。

D.《赠从弟其二》为魏朝词人刘桢所著的咏物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故选B。

7.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我们中国人生来就与诗歌相伴,从《诗经》到最鼎盛的唐诗宋词,华夏大地就是个诗词歌赋的国度。中国诗词如火,让山石楼台有了生命的温热;中国诗词如光,让清风明月有了情感的寄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吟咏中国诗词,相逢一段段历史,感受一份份深情,品味百味人生。

示例一:中国诗词如月让金樽斗酒有了心灵的慰藉

示例二:中国诗词如歌让鸿雁羌笛有了他乡的寄托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解答此题首先要阅读所给语段,仔细分析画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内容、情感及语言风格,再结合语境仿写。画线句的句式结构,第一句为“中国诗词如……”应填写恰当的名词,对“中国诗词”做合理诠释,构成比喻;第二句“让……有了……”应填写中国诗词中意象表述情感,品味人生。所写句子要与例句句式保持一致。

8.根据理解,用原文填上空。

(1)《饮酒(其五)》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的诗句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

(6)半卷红旗临易水,。,提携玉龙为君死。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6)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有“篱”“燕脂”“凝”等。

★能力培优

(2022·四川乐山夹江县期末)(一)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人境”指人世间,“车马”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B.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可以看出远离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C.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这种恬美闲适的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人生的趣味,而这种人生乐趣是不能向别人说出的。

D.全诗描写了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态,表现了决心摒弃世俗、回归自然、陶醉自然的人生追求。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誉为千古名句。苏轼曾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请分析这两句妙在何处?

9.C

10、该诗句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间偶见南山的情景,静穆超然的南山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融合,“悠然”传神地地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天真自然的意趣。

9.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述。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并不是选项中所说“这种人生乐趣是不能向别人说出的”。

故选C。

10.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述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述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因为前文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达到了景与心境完美融合的境地。因而被誉为千古名句。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2022·海南海口期末)(二)古诗词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1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11.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深。“破”字写出了触目惊心的景象,描绘出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垣断壁的景象。“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凉的景象,描绘出了草木茂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

12.第一层意思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看,眼望),第二层意思是对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想,希望,盼望)

1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及炼字。

第一问:作答时,结合诗句意思来理解,首联的意思是: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描绘时要注意语言要简洁生动。

示例:国都沦陷,城池破败,到处是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春天的长安城乱草丛生,林木苍苍,满目凄然。

第二问: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深”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12.本题考查对标题字词含义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的内容。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层意思:第一层,诗人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第二层,诗人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仍然没有结束,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这段时间,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所以诗人急切渴望与亲人团聚。

(2021·福建政和二中期中)(三)阅读古诗《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14.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13.A

14.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13.A错误,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14.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第二句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

(2022·山东枣庄山亭区期末)(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述了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1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5.A

16.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下文做铺垫。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15.A项,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故选A。

16.本诗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2022·云南昭通鲁甸县期末)(五)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请赏析“接”“连”的表述效果。

18.本词中的“日暮”与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日暮”渲染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17.“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18.不同。本词中的“日暮”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蕴含着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无措,对现实无能为力、孤独无依的苦闷心情;《如梦令》中的“日暮”则点明时间虽是黄昏,却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乐的旋律。

17.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句话的意思是: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18.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本词中“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日暮”渲染悲凉之感,“日暮”和“路长”在一起,给人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之感。表现了不满现实的孤独与苦闷。《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日暮”点明词人游玩的时间是傍晚,并无伤感之情,词人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看起来,这是一次给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有种令人流连忘返的美好之感。

(2022·北京海淀区期末)(六)阅读《饮酒(其五)》和《山中问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19.这两首诗都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相融相契的美妙,语言简淡,情味隽永。其中,《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一词和《山中问答》中的“__________”字都直接写出了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的恬然自适。

20.“山”是许多文人笔下的诗意栖居地,比如《饮酒(其五)》中的“南山”和《山中问答》中的“碧山”。下列诗句中的“山”也有此含义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21.《饮酒(其五)》中的“飞鸟相与还”和《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窅然去”都富于动态美,请从这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19.悠然闲

20.B

21.示例一:“飞鸟相与还”这句诗写出鸟儿相伴着飞回巢穴的画面,“相与还”写出了鸟儿结伴归巢的温馨美好,富有动态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沉醉。示例二:“桃花流水窅然去”这句诗写出花随流水,窅然远逝的画面,“去”字写出桃花流水的自然流动之美,富有动态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山中景色的喜爱和沉醉。

19.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抓住重点“写出了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的恬然自适”即可。“悠然见南山”意为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故第一空填“悠然”;“笑而不答心自闲”意为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故第二空填“闲”。

20.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饮酒(其五)》中的“南山”和《山中问答》中的“碧山”都是诗人笔下的诗意栖居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悠然的心境。

A.客路青山外: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与例句不符;

B.空山新雨后: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写出了诗人居住之地的秋景,与例句相符;

C.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诗人此时身处巴蜀之地,思念北方的亲人,与例句不符;

D.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写的是木兰奔赴战场途中听不到父母的呼唤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与例句不符;

故选B。

2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注意题目要求“富于动态美”,任选一句分析即可。赏析诗句的动态美,可先翻译句子,再结合动词分析表述效果,最后分析感情。

示例一: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描绘出一幅日落时分,众鸟成群结队从远处飞回的画面。其中“相与还”一词别有意味,“相与”,一起,鸟儿们一起归巢让这幅画面显得格外温馨美好。诗人通过写自己在晚霞的辉映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的所见之景,表现了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示例二:桃花流水窅然去: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描绘出一幅微风拂过,桃花飘落水中又随着流水流向远方的画面。“去”,离开,这个词让桃花流水极富流动美、动态美。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2022·江苏丹阳市期末)(七)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①

沉沉②更鼓③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④白。

①袁枚:清朝诗人。此诗是诗人61岁时怀着“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的心态所作。②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④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个小时,晚上派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④一天:满天空。

22.本诗中“吹灯窗更明”的原因是什么

23.“十二月十五”的“夜”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4.这首诗表述了怎样的感情

22.(1)夜空正高悬明月。(2)大地又洒满白雪。

23.(1)本诗用“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以声衬静,衬托夜晚的寂静。(2)本诗运用“沉沉”“渐渐”两个叠词,生动形象的写出更深人静的过程。(3)灯本已照明,吹灯后窗更明,可见在月和雪的映照下夜晚的明亮。(4)本诗作于十二月,且是雪夜,可见夜的寒冷。

24.表述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或“写出诗人悠闲安定、自得其乐的心态。”)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意思是: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可见,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着明月,大地又洒满了白雪。

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通过题目可知,本诗写作的核心是“夜”,通过时间“十二月十五”可知夜的寒冷;前两句“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中重点描写的是“更鼓”和“人声”,用声音反衬夜的安静;后两句“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中重点描写的是月夜的明亮,通过洒满地的白雪来描写月夜的皎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这首诗形象地描写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表述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的热爱之情。

★素养拓展

25.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参照示例,策划学习内容、学习任务。

示例: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学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述了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

(1)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

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26.片段练笔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现在请你就“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请两句进行扩写。

要求:(1)展开合理想象,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惨烈。(2)150字左右。

在万木摇落的深秋,在号角声的鼓舞下,唐军将士士气高昂,奋力战斗,与敌人从白昼一直厮杀到黄昏。褐色的塞土上洒下了殷红的血迹,夜雾中紫红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重。26诗词五首

★基础达标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浑欲不胜簪(zān)B.塞上燕脂凝夜紫(yàn)

C.折戟沉沙铁未销(jǐ)D.学诗谩有惊人句(màn)

2.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简陋的房屋)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烽火连三月(借指战争)浑欲不胜簪(简直)

C.角声满天秋色里(军中号角)提携玉龙为君死(宝剑)

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杜牧——唐朝——咏史怀古

B.《饮酒》——陶渊明——东晋——山水田园

C.《渔家傲》——李清照——宋代——托物言志

D.《雁门太守行》——李贺——唐朝——边塞诗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

②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

③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

④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声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春也会觉得欢喜。

⑤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希望它常在人间。

A.③②⑤④①B.③⑤②①④C.⑤①②④③D.①②⑤④③

6.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A.《渡荆门送别》(李白)B.《雁门太守行》(李贺)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D.《赠从弟·其二》(刘桢)

7.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我们中国人生来就与诗歌相伴,从《诗经》到最鼎盛的唐诗宋词,华夏大地就是个诗词歌赋的国度。中国诗词如火,让山石楼台有了生命的温热;中国诗词如光,让清风明月有了情感的寄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吟咏中国诗词,相逢一段段历史,感受一份份深情,品味百味人生。

8.根据理解,用原文填上空。

(1)《饮酒(其五)》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的诗句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

(6)半卷红旗临易水,。,提携玉龙为君死。

★能力培优

(2022·四川乐山夹江县期末)(一)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人境”指人世间,“车马”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B.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可以看出远离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C.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这种恬美闲适的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人生的趣味,而这种人生乐趣是不能向别人说出的。

D.全诗描写了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态,表现了决心摒弃世俗、回归自然、陶醉自然的人生追求。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誉为千古名句。苏轼曾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请分析这两句妙在何处?

(2022·海南海口期末)(二)古诗词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1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021·福建政和二中期中)(三)阅读古诗《雁门太守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14.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022·山东枣庄山亭区期末)(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述了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1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022·云南昭通鲁甸县期末)(五)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