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_第1页
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_第2页
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_第3页
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_第4页
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摘要 3一、问题的提出 3二、研究方法 4(一)调查对象 41.调查对象来源 4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二)研究工具 5三、调查结果 5(一)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现有水平 5(二)幼儿不文明礼貌习惯的表现 7(三)家长和教师对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态度 8家长 9教师 9(四)家长、教师的行为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产生的影响 10家长 10教师 11(五)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教育观念 11家长 11教师 12(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2家长 12教师 13家长 13教师 14(七)家园共育的层次 14四、分析与讨论 16(一)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现有水平较低 16(二)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对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 16(三)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 16(四)家园共育层次的水平有待提高 17五、建议 17(一)活用直观教学法对幼儿行为进行正强化 17(二)明确家园共育标准,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17(三)教师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家长更多地加入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教育活动中 18(四)家园多沟通,探索合作共育新方式 18六、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个年龄段,各个地方的家长和教师进行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影响的调查。研究分别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现有水平、幼儿不文明礼貌习惯表现、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态度、家园共育的重要性等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幼儿现有的文明礼貌习惯的现有水平较低,家长和教师很重视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双方很认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看来家园共育的层次有待提高。建议家长和教师活用直观强化法来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教师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家园多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幼儿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关键词: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家园共育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F_Ref20745\n\h[1]众所周知,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影响最深远的时期。幼儿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较为容易。幼儿园、家庭、社会在这一时期重视幼儿行为的养成,互相配合,形成影响幼儿发展的合力。REF_Ref26968\n\h[2]现在幼儿园老师常说的5+2=0的概念从另一面反映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孩子一周五天在幼儿园,在这五天里幼儿园老师会注重培养幼儿规律作息、生活自理、礼貌待人等良好的文明习惯,但是在家两天家长不重视,又对孩子放任逐流的话,孩子立马就会被打回原型。所以说,对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是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密切合作,协调一致的。周海燕曾说过:“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双方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REF_Ref21598\n\h[3]家长要意识到幼儿园老师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带给幼儿丰富的知识,幼儿教师也要认识到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两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成功地进行共育。自古以来,讲文明、有礼貌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明,它最早出现在《易经),是指社会进步状态,而从现代角度来说,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合乎社会公共道德的种种行为。礼貌,是人类为维系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道德规范。在文明行为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礼貌,包括礼貌行为和礼貌用语。总而言之,文明礼貌习惯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什么是习惯呢?孔子曾说过:“习惯成自然。”习惯是在无数次重复或练习中慢慢形成或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即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提到的动力定型原则,一系列的刺激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行为就会固定下来。习惯不是天生的,它是经过后天不断强化而慢慢形成的。所以说,幼儿因为年龄特征,身心发展不成熟,所以成人的教育、指导、示范等一系列外部作用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小就加强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使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不断得到训练、引导和强化,最终形成习惯。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家长越来越注重和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关乎着孩子以后的社会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问题,这是每个幼儿理应必备的品质,关于着幼儿未来的生存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所以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从小抓起,经常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主动说文明用语,关心尊重他人等等。从选题的角度来看,前人对于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但是,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以及以后在与人交往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家园共育也是幼儿期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REF_Ref28346\n\h[4]因此,研究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是十分有必要的。二、研究方法(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来源本研究设计的问题是《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研究分卷共分为两份,一份由幼儿园教师填写,一份由幼儿园家长填写,每份各发放50份。问卷发放通过身边的朋友、幼儿教师帮忙,利用微信群发送问卷电子档给幼儿园教师师和幼儿家长进行填写,研究对象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师和家长,能够了解到不同家庭,不同幼儿教师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态度以及影响,从而进行分析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本问卷在编制网络问卷时设置每道题目都得进行回答,在收回问卷中发现大部分答题时间在三分至六分钟之间(少部分人答题时间超过六分钟),因此,回收有效问卷90份。因为在选择调查的家长和教师来自不同的区域、幼儿年龄段不一样,家庭状况和幼儿园状况也不一致,所以调查的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对象基本情况(1)填写者与幼儿的关系在对家长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样本中母亲占了62.9%,父亲占了30.65%,从数据的比例来看,母亲占的比例远大于父亲,这与当今家庭中出现的情况相吻合,反映母亲在幼儿生活中的参与度高于父亲。而在对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填写中主任教师占51.92%,配班教师占28.85%,保育员占11.54%。从比例上来看,主任教师占的比例大于配班教师和保育员,这符合幼儿园教师工作情况,反映出在幼儿园中,主任教师对幼儿生活各方面的参与度高于配班老师。(2)接受教育程度对家长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的学历在初中及以下占2%,中专或高中占6.45%,大专占27.42%,本科占48.39%,研究生及以上占8.06%,其中有1.25%的家长不愿告知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大部分家长的学历处于中高等程度水平。对教师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学历在高中以下占3.85%,专科占46.15%,本科占50%,大部分教师的学历处于中等水平。(3)家庭年收入情况对家长调查显示,本次调查对象的家庭年收入在4万以下占6.45%,4万~8万占11.29%,8万~12万和12万~16万均占12.9%,16万以上占19.35%,调查中也有37.1%家长不愿告知。总体来说,调查的家庭的经济水平处于中等程度。(4)教师教龄情况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对象的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占51.92%,6~10年占26.92%,11~15年占1.92%,16年以上19.23%。大部分教师的教龄比较低。(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通过阅读相关博硕论文、期刊、书籍等自编问卷,对幼儿园各年龄班的部分幼分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影响,从而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中针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现有水平、幼儿不文明礼貌习惯的表现、对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态度、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场所、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产生的影响、教育观念的错误、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家园合作的层次等方面进行调查。REF_Ref30521\n\h[5]于2019年11月对50名幼儿教师和50名家长进行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数据均来源于网络调查。三、调查结果(一)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现有水平幼儿文明用语的表现从不主动说文明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够会说文明礼貌用语偶尔能够说文明礼貌用语总是能够主动说文明礼貌用语家长平均综合得分043.5532.2624.19教师平均综合得分1.9221.1517.3159.62图表1幼儿文明用语的表现从数据可以看出,在家庭中幼儿文明用语的表现,排名第一的是在家长提醒下能够会说文明礼貌用语,平均综合得分是43.55,排名第二的是偶尔能够说文明文明礼貌用语,平均综合得分32.26,排名第三的则是总是能够主动说文明礼貌用语,平均综合得分24.19,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中,幼儿大部分都是在成人提醒下能够会说文明礼貌用语。而从教师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幼儿园中幼儿文明用语的表现,排名第一的是总是能够主动说文明礼貌用语,平均综合得分59.62,排名第二的是在成人提醒下能够会说文明礼貌用语。平均综合得分21.15,排名第三的则是偶尔能够主动说文明礼貌用语,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幼儿园中幼儿文明礼貌用语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幼儿文明用语的表现与人交往时,从不主动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与人交往时,在成人提醒下会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与人交往时,偶尔能够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REF_Ref22231\n\h[6]与人交往时,总是能够主动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家长平均综合得分038.7138.7122.58教师平均综合得分1.9221.1542.3134.62图表2幼儿文明礼貌体态的表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家庭中幼儿文明礼貌体态的表现,排名第一的是与人交往时,在成人提醒下会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平均综合得分均为38.71。而排名第二的是与人交往时,总是能够主动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从数据中说明在家庭中,幼儿文明礼貌体态的表现处于中等水平。在幼儿园中,幼儿文明礼貌体态表现排名第一的是与人交往时,偶尔能够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平均综合得分42.31,排名第二的是与人交往时,总是能够主动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平均综合得分为34.62,排名第三的是与人交往时,在成人提醒下会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平均综合得分为34.62,排名第三的则是与人交往时,在成人提醒下会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平均综合得分21.15,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会比在家庭中的表现好一点。幼儿文明用语的表现从不主动做在成人提醒下会去做偶尔能够主动做总是能够主动去做家长平均排名1.6129.0351.6117.74教师平均排名3.859.6238.4648.08图表3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现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家庭中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表现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偶尔能够主动去做,平均排名51.61,其次是在成人提醒下会去做,平均排名为29.03,排在第二位。接着是总是能够主动去做,平均排名17.74,排在第三。总体来看,幼儿在家庭中对于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表现积极性不高。从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来看,排名第一的是总是能够主动去做,平均排名48.08,排名第二的是偶尔能够主动去做,平均排名38.46,排名第三的是在成人提醒下去做,平均排名9.62,从两组数据来看,幼儿在幼儿园中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表现的积极性比在家庭中高。结合图表1、图表2和图表3调查结果来看,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表现不够好,不管是在文明礼貌用语、文明礼貌体态还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现上积极性不够高。(二)幼儿不文明礼貌习惯的表现幼儿存在的不文明礼貌习惯不会、不主动、不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用武力解决问题说不文明语言行为没有规矩礼让精神缺失,自我中心家长平均综合得分72.5814.5217.7438.7138.71教师平均综合得分38.4623.0836.5444.2338.46图表4幼儿存在的不文明礼貌习惯从家长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在幼儿不文明礼貌习惯的表现中,不会、不主动、不经常使用文明礼貌习惯排在第一位,REF_Ref31681\n\h[7]平均综合得分为74.58。排名第二的是行为没有规矩和礼让精神缺失,自我中心,平均综合得分均为38.71。说不文明语言排在第三,平均综合得分17.74。最后一名则是用武力解决问题,平均综合得分为14.5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家庭中,幼儿不文明礼貌习惯表现最差的行为是不会、不主动、不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而在对教师的调查结果中发现,排名第一的是行为没有规矩,平均综合得分为44.2;不会、不主动、不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礼让精神缺失,自我中心平均综合得分为38.46,排在第二位;说不文明语言平均综合得分36.54,排在第三位;排在最后一个的则是用武力解决问题,平均得分23.08。对于这份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幼儿园中幼儿不文明礼貌习惯主要表现在行为没有规矩。(三)家长和教师对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态度家长教师图表4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十分重要的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91.94%的家长完全认同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有6.45%的家长比较注重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还有1.61%的家长对此是不赞同的。而对教师的调查数据中发现,94.32%的教师完全认同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重要性,3.85%的教师比较认同幼儿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重要性,1.92%的教师认为幼儿文明礼貌习惯一般重要。从对家长和教师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两者比较重视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四)家长、教师的行为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产生的影响家长教师图表6自己的行为对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家长对待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文明礼貌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问题上,有87.1%的家长完全认同,排名第一;有9.68%的家长比较认同,排名第二;还有持一般和不认同态度的家长各占1.61%,排名第三。教师在看待自己的行为对幼儿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问题上,有88.4%的教师完全认同,排名第一;有7.68%的教师比较认同,排名第二;有3.85%的教师认为一般,排名第三。从这份数据可以看出,家长和教师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五)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教育观念家长教师图表7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是如何养成的由图中数据可得,在对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如何养成上,100%的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家长教师图表8家庭和幼儿园中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哪个对幼儿的影响更大从家长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家长认为家庭和幼儿园中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影响是一样重要的占91.94%,排在第一名;家庭中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影响更大的占6.45%,排名第二;认为幼儿园中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影响更大的占1.61%,排在第三名。从教师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教师在看待家庭和幼儿园中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哪个对幼儿的影响更大的问题上,90.38%的教师认为一样大,排在第一名;5.77%的教师认为家庭比较大,排在第二名;剩下3.85%的教师认为幼儿园比较大,排在第三名。说明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家庭和幼儿园中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影响一样大。家长教师图表9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文明礼貌的培养是有巨大作用的从对家长的调查数据中得知,在看待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是有巨大作用的观点上,有93.55%的家长完全认同,排在第一位;有6.45%的家长表示比较认同排在第二位。而从教师调查的数据中来看,教师看待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是有巨大作用的观点上,有94.23%的家长完全认同,排在第一位;有1.92%的家长表示比较认同排在第二位;有3.85%的教师认为一般。说明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家园共育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是有巨大作用。(七)家园共育的层次表现态度教师积极通过不同的渠道与家长沟通联系家长在日常合作中,主动支持和配合幼儿园教师工作幼儿园会与家长共享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资料家长会被邀请到幼儿文明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中完全认同88.71%95.16%91.94%85.48%比较认同9.68%4.84%8.06%12.9%一般1.61%001.61%不认同0000图表10家长认为现在家园共育的层次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认为教师积极通过不同的渠道与家长沟通联系问题上,完全认同的家长占大部分为88.71%,其次是比较认同的家长占1.61%,很少一部分家长认为一般,占1.61%。在看待家长在日常合作中,主动支持和配合幼儿园教师工作问题上,完全认同的家长占大部分为95.16%,很少一部分家长比较认同,占4.84%。在看待幼儿园会与家长共享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资料问题上,完全认同的家长占大部分为91.94%,很少一部分家长比较认同,占8.06%。最后在看待家长会被邀请到幼儿文明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中问题上,完全认同的家长占大部分为85.48%,其次是家长比较认同,占12.9%,最后是认为一般占1.61。表现态度教师积极通过不同的渠道与家长沟通联系家长在日常合作中,主动支持和配合幼儿园教师工作幼儿园会与家长共享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资料家长会被邀请到幼儿文明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中完全认同78.85%76.92%80.77%84.62%比较认同13.46%17.31%15.38%9.62%一般7.69%5.77%3.85%5.77%不认同0000图表10教师认为现在家园共育的层次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认为教师积极通过不同的渠道与家长沟通联系问题上,78.85%的教师表示完全认同,13.46%的教师比较认同,7.69%的教师认为一般。在看待家长在日常合作中,主动支持和配合幼儿园教师工作问题上,完全认同的教师占76.92%,比较认同的教师占17.31%,认为一般的教师占5.77%。在看待幼儿园会与家长共享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资料问题上,80.77%的教师完全认同,15.38%的教师比较认同,3.85%的教师认为一般。最后在看待家长会被邀请到幼儿文明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中问题上,完全认同的教师占84.62%,比较认同的教师占9.62%,认为一般的教师占5,77%。四、分析与讨论(一)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现有水平较低文明礼貌习惯是一种人类心灵,性格特征上在行为上的表现,也是一个人在道德素质的文化素养上的体现,更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现有水平篇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成人的提醒下才会去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几乎很少有幼儿能经常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与人交往时,也是有大部分幼儿要在成人的提醒下才会使用礼貌的语音、语气、眼神、语言、动作等文明礼貌体态,这个特别是在幼儿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实习中清楚地观察到,幼儿在入园的时候,老师会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但是只有少部分外向的小朋友会主动回应,其他幼儿都是在家长的提醒下才会与老师打招呼,有时就算家长提醒了小孩子也只会低着头不说话。在游戏中,小朋友想玩别人的玩具时拿了就跑,不会主动跟别人说:“你好,我很喜欢你的玩具,你可以把你的玩具借我玩一下吗?”或者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撞到别人,也不会主动跟人家说对不起。在问卷中发现,幼儿身上还存在很多不文明礼貌习惯,像用武力解决问题、行为没有规矩、礼让精神缺失和自我中心等等。除此之外,幼儿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打扫卫生、关心长辈、帮助同伴等)也不怎么会主动去做。由此可见,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现有水平还是比较低。(二)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对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期,幼儿的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各种能力学习的基础,幼儿模仿的对象基本就是成人和同伴,对成人的模仿基本就是对家长和教师的模仿,这是由于这些人是幼儿心目中的偶像。REF_Ref941\n\h[8]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家长和教师大部分都认同自己的行为对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年龄小,自身的身心发展都不成熟,对事情的看法不全面,更是分不清行为的好坏。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与示范。但是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比较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成人就只能用自己好的行为去示范给他们看,让幼儿进行模仿,学习。由此可见,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对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三)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认为幼稚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单单靠家庭一方或者是仅仅依靠幼儿园一方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REF_Ref2978\n\h[9]在《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修订)中指出:“幼儿园应是主动与幼儿家庭密切配合,帮助家长们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REF_Ref22714\n\h[9]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也是决定了必须通过家园共育才能得到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和教师基本上都认同家园共育对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文明礼貌习惯对幼儿在未来适应和人际交往中是有很大作用的,因此,幼儿园和家庭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共育关系,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优化整合家庭和幼儿园资源,促进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发展。(四)家园共育层次的水平有待提高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应是合作共育的,双方在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家园共育是要在教育理念、目标、原则和基本方法等方面取得共识,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也要为家长的教育提高科学指导。而从调查中发现,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积极性不够高,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不够好,教师还未能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家园共育层次的水平有待提高。五、建议(一)活用直观教学法对幼儿行为进行正强化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期思维的典型特点,同时在幼儿期幼儿的模仿性又很强。所以家长和教师应采用直观教学法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正强化。成人在跟幼儿一日生活的相处中直观的行为示范,例如与他人交谈时,注意倾听对方讲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REF_Ref7168\n\h0孩子们将这些行为看在眼里自然而然也会去模仿,学习。另外,也可以给幼儿们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挂图,让幼儿去判断这些行为的正确与否,从而让他们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在平常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多提供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幼儿亲身去体验,多组织幼儿在幼儿园或社区里多体验文明礼貌方面的事宜,通过自己亲身去体验会比说教的效果好得多。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给予及时肯定,看到幼儿出现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时可以对他进行奖励,让他懂得这样做是对的,是会受到鼓励的,运用奖励来强化幼儿文明行为的养成。重视直观行为的作用,多说鼓励的话,让幼儿寓教于乐。明确家园共育标准,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双方要有一个共同、明确的教育标准,只有先明确家园共育的标准,教师和家长才有共同努力的方向。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没有人能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但是现实的教育成果并不理想,家长缺少对幼儿的正确认识。所以幼儿园和家庭要明确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共同标准,增进家长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双方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例如,当幼儿在家庭中时,家长总是纵然幼儿讲粗话、脏话,不能及时制止他,而在幼儿园,教师尽管一直教导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只有幼儿园和家庭明确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标准,密切合作,才能促进幼儿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师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家长更多地加入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家长潜在的教育资源,并深入研究,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平时班级开展什么活动时,主动与家长商量,让家长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主人翁的意识便油然而生。例如:在开展关于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教育活动时,专门为家长开设“夸夸我家好宝宝”专栏,让家长在这里记录自己家孩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的表现,尽量让每位家长的稿件都可以在专栏上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或者请家长来幼儿园为幼儿讲授或者直接组织家长表演情景剧来让幼儿学习怎样当一名文明礼貌的好孩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分享幼儿成长的点滴快乐。平时多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有更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多学习育儿知识。总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家长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多种方式,让家长主动参与幼儿文明礼貌教学活动。家园多沟通,探索合作共育新方式家园合作共育,促进多方面的沟通交流,双方才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发展状况,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定期开展家长会,教师简述每个幼儿的进步与不足之处,让家长心中有数,以及向家长介绍本学期的任务,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及时举办家长讲座,当教师发现班级幼儿存在明显的不良习惯的时候,及时开办家长,向家长提供建议和方法,或者面对面指导家长,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创建班级QQ或微信群,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总之,家园要积极利用不同的渠道进行沟通,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结语在本次问卷调查中,由于问题设置的答案有不愿告知选项,会导致收集到的答案存在偏差。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涉及家长的个人隐私,也会导致调查数据存在不真实情况。此问卷调查发放人群都是在同一个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反映该地区的情况。本人能力有限,查阅的资料较少,理论知识和实践较薄弱,本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郭雨欣.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李茹.家庭教育方式、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影响研究[D].2015.杨丽群.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江晖.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现状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刘美红.中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为研究[D].2019.丁芙蓉.谈如何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文明礼仪教育[A].幼教园地.2019:177.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J].人民教育,2004(22):47-47.周红.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幼儿教育,000(5):50-51.[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1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12]李慧荣.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之我见[A].幼教园地.2019:181.Theinfluenceofhomesteadco-educationonchildren'scivilizedandpolitehabitsLINYi-minAbstract:thisstudyadoptsthemethod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