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课件 0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_第1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课件 0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_第2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课件 0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_第3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课件 0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_第4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课件 0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CIMS概述9.2CIMS的组成和层次结构9.4CIMS开发与实施第9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9.3CIMS的功能系统19.1CIMS概述9.1.1CIM和CIMS的概念9.1.2CIMS的分类9.1.3CIMS的发展和趋势29.1.1CIM和CIMS的概念(1)(1)CIM的概念(1)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CIM)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JosephHarrington)博士于1973年提出。哈林顿认为,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应该强调两个观点:①整体观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统一考虑;②信息观点。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ISO将CIM定义为:CIM是将企业所有的人员、功能、信息和组织等诸方面集成为一个整体的生产方式39.1.1CIM和CIMS的概念(2)(1)CIM的概念(2)我国863/CIMS主题认为:CIM是一种组织管理企业的新理念,它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市场需求分析到最终报废处理)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改进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T)、质量(Q)、成本(C)、服务(S)和环境(E),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49.1.1CIM和CIMS的概念(3)(1)CIM的概念(3)CIM技术是基于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的一门综合性技术。CIM综合并发展了企业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技术,如总体技术(CIMS集成模式、体系结构、标准化技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支撑技术(网络、数据库、CASE、集成框架、企业级产品数据管理、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人机接口等)、设计自动化技术(CAD、CAE、APP);加工制造自动化技术(DNS、CNC、工业机器人、FMC、FMS)、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技术(MIS、OA、DSS、MRP-II、JIT、ERP)等等。CIM的主要特征是“四化”—即计算机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59.1.1CIM和CIMS的概念(4)(2)CIMS的概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基于CIM理念而组成的系统,是CIM的具体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把市场、设计、制造、管理和售后服务等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综合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集成控制、优化运行和合理调度。863/CIMS主题对CIMS的阐述:“CIMS是一种基于CIM哲理构成的计算机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的制造系统”。69.1.2CIMS的分类(1)根据应用领域不同,CIMS分为流程工业CIMS和离散工业CIMS(1)流程工业CIMS(1)流程工业:指通过物理上的混合、分离、成型或化学反应使原材料增值的行业。其生产过程一般是连续的或成批的,需要严格的过程控制和安全性措施。主要包括化工、冶金、石油、电力、橡胶、制药、食品、造纸、塑料、陶瓷等行业。79.1.2CIMS的分类(1)(1)流程工业CIMS(2)流程工业CIMS:CIM思想在流程工业中的应用和体现。在获取生产流程所需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将分散的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等集成起来,综合运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从生产过程的全局出发,通过对各种信息的集成,形成一个集控制、监测、优化、调度、管理、经营、决策等功能于一体,总体最优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柔性的现代化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目的。89.1.2CIMS的分类(2)(1)流程工业CIMS(3)通常所说的计算机集成流程生产系统(ComputerIntegratedProcessingSystem,CIPS)、企业(或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等,与流程工业CIMS都是同一概念。流程工业CIMS的特点:①连续性。CIMS能够处理和优化连续流动的生产数据。②高安全性和稳定性。CIMS需要具备强大的监控和控制能力,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③复杂的配方管理。CIMS需要能够精确管理和控制原料配比和生产条件。④高度自动化。涉及大量的传感器、执行器和自动控制系统,CIMS需要与这些自动化系统高度集成。99.1.2CIMS的分类(3)(2)离散工业CIMS离散制造业是指现在制造工业中以机械、电子等零部件加工、装配、调试、检验为主要生产手段,生产各种工业产品、民用和军用产品的工业行业,其产品或零部件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从形态上和加工工序上看均呈离散状态,如机床、机械设备、汽车、仪器仪表、家电等行业。离散工业CIMS的特点:①离散制造过程。每个产品由多个独立的零部件组装而成。②多样性和复杂性。产品种类多样,制造工艺和流程复杂。③高精度和高质量要求。制造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每个环节。④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变化。109.1.2CIMS的分类(4)(3)流程工业CIMS与离散工业CIMS的区别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稳定;计划复杂多变工程设计方面:侧重配方;侧重结构调度管理方面:调度简单;调度复杂信息处理方面:实时性要求高;是实行要求不高安全可靠性方面:安全可靠是首要任务;侧重单个装置的监控经营决策方面:注重资金流;提高生产效率人的作用方面:不直接参与加工;直接参与加工理论研究方面: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规范119.1.3CIMS的发展和趋势(1)(1)CIMS发展历程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诞生,标志着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开始,一般也被认为是CIMS的起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CIMS为标志的综合生产自动化逐渐成为离散制造业的热点。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家,离散制造业已基本实现了CIMS化,使其产品质量高、成本低,在市场上长期保持强盛的竞争势头。在美、欧、日本等国的很多大型流程工业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在全厂或整个企业实施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也就是流程工业CIMS。129.1.3CIMS的发展和趋势(2)(2)CIMS发展阶段1)信息集成阶段信息集成阶段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设计、管理和加工制造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使信息正确、高效的共享和交换。信息集成是改善企业时间(T)、质量(Q)、成本(C)、服务(S)所必需的。实现信息集成就是要实现数据的转换(不同数据格式和存储方式之间的转换)、数据源的统一(同一个数据仅有一个数据入口)、数据一致性的维护、异构环境下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139.1.3CIMS的发展和趋势(3)(2)CIMS发展阶段2)过程集成阶段过程集成阶段就是对过程进行重构,目标是实现并行工程。并行工程: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相关过程的系统化方法。过程集成能够指高效、实时地实现CIMS应用间的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应用间的协同工作,将孤立的应用过程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协调的企业CIMS运行系统。149.1.3CIMS的发展和趋势(4)(2)CIMS发展阶段3)企业集成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制造企业开始采用“敏捷制造”新模式,为适应这一模式,CIMS进入“企业集成”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敏捷制造要求企业“两头大、中间小”,即强大的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中间小”指加工制造的设备能力可以小,多数零部件可以靠协作解决。关键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支持敏捷工程的使能技术系统、基于网络的敏捷制造以及资源优化。159.1.3CIMS的发展和趋势(5)(3)CIMS的发展趋势①集成化。从企业信息集成,发展到以并行工程为代表的过程集成,和以敏捷制造为代表的企业集成。②智能化。AI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用于优化生产计划、预测设备故障、改进质量控制等。③全球化。网络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经营全球化。④虚拟化。虚拟现实(VR)、虚拟产品开发(VPD)、虚拟制造(VM)、虚拟企业(VE)和数字孪生(DT)等。⑤柔性化。敏捷设计生产技术,柔性可重组机器技术等,以实现敏捷制造。⑥绿色化。绿色制造、生态工厂、清洁化工厂等概念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技术中的体现169.2CIMS的组成和层次结构9.2.1CIMS的组成9.2.2CIMS的层次结构179.2.1CIMS的组成(1)CIMS通常是由管理信息分系统、工程设计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质量控制分系统、环境和安全管理分系统、维护和支持分系统等六个功能分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分系统、数据库分系统两个支撑分系统组成。189.2.1CIMS的组成(2)(1)管理信息分系统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供、销、人、财、物等进行统一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CIMS的神经中枢,指挥与控制着CIMS其他各部分有条不紊地工作。包括预测、经营决策、各级生产计划、生产技术准备、销售、供应、财务、成本、设备、工具、人力资源等管理信息功能。(2)工程设计分系统是指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引用计算机技术辅助产品设计、数控编程、制造准备及产品性能测试等阶段的工作,使产品设计开发工作更有效、更优质、更自动地进行。包括CAD/CAE/CAPP/CNCP等。199.2.1CIMS的组成(3)(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位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底层,是直接完成制造活动的基本环节,CIMS的信息流和物料流的结合点,是CIMS最终产生经济效益的聚集地。主要目标: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制造的柔性自动化,实现优质、低成本、短周期及高效率生产,为作业人员创造舒适而安全的劳动环境。(4)质量控制分系统以提高企业产品制造质量和企业工作管理质量为目标,通过质量保证规划、工况监控采集、质量分析评价和控制。覆盖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质量计划子系统、质量检测管理子系统、质量分析评价子系统和质量信息综合管理与反馈控制子系统。209.2.1CIMS的组成(4)(5)环境和安全管理分系统主要功能是监控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和安全因素,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降低环境影响,保障生产安全。通过集成先进的监测、控制、评估和管理工具,有效降低环境和安全风险,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感。(6)维护和支持分系统主要功能是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和优化性能。涵盖设备维护、软件支持、故障管理、培训和文档管理等方面,确保整个CIMS的有效性和高效性。219.2.1CIMS的组成(5)(7)计算机网络分系统支持CIMS各个分系统的开放型网络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异种机互联,异构局部网络及多种网络的互联。以分布为手段,满足各应用分系统对网络支持服务的不同需求,支持资源共享、分布处理、分布数据库、分层递阶和实时控制。(8)数据库分系统支持CIMS各分系统形成覆盖企业全部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是统一的,在物理上可以是分布的全局数据管理系统,以实现企业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229.2.2CIMS的层次结构(1)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和亚瑟·安德森公司将CIMS分为五层结构,即工厂层、车间层、单元层、工作站层和设备层。各个层次均从其上一层接受命令,并向上一层反馈信息。23(1)工厂层最高决策与管理层,其决策周期一般从几个月到几年。功能包括进行市场预测、制定长期生产计划、确定生产资源需求、制定资源规划、产品开发及工艺过程规划、厂级经营管理。(2)车间层根据生产计划协调车间作业及资源配置,其决策周期为几周到几个月。功能包括从设计部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接受产品材料清单,和从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规划接受工艺过程数据,根据工厂层的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进行车间内各单元的作业管理和资源分配。9.2.2CIMS的层次结构(2)24(3)单元层主要完成单元作业调度,包括零件的作业顺序、作业调度指令、物料运输、机床和操作者的任务分配及调整。将实际质量数据与零件技术规范比较,将实际运行状态与允许状态进行比较,必要时采取措施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4)工作站层分为加工工作站、检测工作站、刀具管理工作站、物料贮运工作站等。例如,加工工作站完成工件安装、夹紧、切削加工、检测、清除、卸下工件等工作顺序的控制、协调任务。(5)设备层包括各种设备(如机械手、机床、加工中心、无人小车等)的控制器。设备层执行上层的控制命令完成加工、测量、运输等任务。其响应时间从几毫秒到几分钟。9.2.2CIMS的层次结构(3)259.3CIMS的功能系统9.3.1管理信息分系统9.3.2工程设计分系统9.3.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9.3.4质量控制分系统9.3.5环境和安全管理分系统9.3.6维护和支持分系统26管理信息分系统是CIMS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负责协调和优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核心是MRP和E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MRPII)是一个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的,能覆盖企业产、供、销和人、财、物各生产经营活动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它的核心是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M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是新一代的MRPII,它仍然是以MRPII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超越了传统的MRPII。9.3.1管理信息分系统(1)279.3.1管理信息分系统(2)(1)MRP、MRPII和ERP(1)物料需求计划(MRP)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MRP是根据物料清单、库存数据和主生产计划计算物料需求的一套技术。MRP基本逻辑流程:289.3.1管理信息分系统(3)(1)MRP、MRPII和ERP(2)制造资源计划(MRPII):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为了避免名词的混淆,物料需求计划称作狭义MRP,而制造资源计划称作广义MRP或MRPII。MRPII是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生产经营管理计划体系,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299.3.1管理信息分系统(4)(1)MRP、MRPII和ERP(3)ERP:为新一代MRPII,其概念是由美国GartherGroup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ERP具备的功能:①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②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③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④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ERP作为下一代制造系统必然向三个方向发展:

客户驱动、基于时间、面向整个供应链309.3.1管理信息分系统(5)(2)主生产计划(MasterProductionschedule,MPS)MRPII的一个重要的计划层次。关于“将要生产什么”的一种描述,它起着承上启下、从宏观计划向微观计划过渡的作用。生产部门的工具,因为它指出了将要生产什么。主生产计划也是市场销售部门的工具,因为它指出了将要为用户生产什么。联系市场销售同生产制造的桥梁,使生产活动符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又向销售部门提供生产和库存的信息,起着沟通内外的作用。319.3.1管理信息分系统(6)(3)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e,BOM)BOM:将企业所制造的产品构成和所要涉及到的物料,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把用图示表达的产品结构转化成某种数据格式。明确产品的零部件组成和结构关系,为生产计划和采购提供依据。BOM:CIMS的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它不仅是MRP的重要输入数据,也是财务部门核算成本、制造部门组织生产等的重要依据。329.3.1管理信息分系统(7)(4)库存管理(InventoryManagement,IM)库存管理的主要功能:在供、需之间建立一个物料存贮缓冲区。用来减缓用户需求与制造业生产能力之间,最终装配需求与零件可用性之间、某工序所要求的来料与前序输出之间、生产制造与供应商之间的供需矛盾。以保持从生产加工到用户的物流和生产流畅通。库存管理的对象:企业中的所有物料,包括原料、零部件、在制品、半成品及产品,以及其它辅助物料。库存管理的目标:恰好有足够的库存,按时满足各种需求。339.3.1管理信息分系统(8)(5)采购作业管理(PurchaseActivityManagement,PAM)采购作业管理的作用:直接影响库存价值实现。生产的第一个保证环节就是采购作业,它直接关系到计划的实现。采购作业管理的内容:货源调查和供应商评审、选择供应商并进行洽谈、核准并下达采购订单、采购订单跟踪、到货验收入库、采购订单完成等。供应商调度:按照现代企业经营观点,企业同供应商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按照滚动计划方法,近期采购条件比较具体详细,远期条件可以比较笼统。把长期协定(半年至一年)和短期合同(月)结合起来,一次签约,分期供货。349.3.1管理信息分系统(9)(6)车间作业管理(ProductionActivityControl,PAC)车间作业管理:对实际生产进行提前规划、实施计划、控制生产过程、评估生产结果,并不断进行调整的一系列活动。(7)成本管理(CostManagement,CM)成本管理:按照管理会计的原理,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通常采用标准成本体系,特点是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在MRPII系统中主要是按全部成本计算法对成本进行分类,就是把固定间接费也分摊到生产成本中去的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359.3.1管理信息分系统(10)(8)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CRM的作用:用于管理和优化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CRM主要功能:信息管理、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9)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PLM的作用:用于管理产品从概念设计到退役的整个生命周期。PLM主要功能:产品数据管理、版本控制和协作、设计变更管理、项目管理。369.3.1管理信息分系统(11)(10)业务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BI)和数据分析BI的作用:收集、分析和展示企业运营中的各类数据,支持管理层的决策。BI主要功能: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报表和仪表盘、绩效管理。(1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umanResourceManagementSystem,HRMS)HRMS的作用: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员工满意度。HRMS主要功能:员工信息管理、招聘管理、培训与发展、绩效考核。(12)电子商务(e-Commerce)电子商务系统的作用:负责在线销售和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系统主要功能:在线销售、服务、营销。379.3.2工程设计分系统(1)工程设计分系统(EngineeringDesignSystem):主要支持和管理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该系统通过集成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工程工具,实现产品设计的数字化、自动化和协同化。工程设计分系统的主要单元技术成组技术(GT)、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数控编程(CNCP)389.3.2工程设计分系统(2)(1)成组技术(GroupTechnology,GT)GT的概念:利用相似性原理,对零件进行分类编码,实现信息的简化、标准化和要素化,为数据的获取、组织、转换和分配提供有效的手段。GT是提高多品种、小批量机械制造业生产水平,增加生产效益的一种基础技术。成组技术的概念从原先的机械加工扩充到产品设计、制造的全过程。(2)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CAD的概念:指工程技术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总体设计、绘图、分析和编写技术文档等设计活动的总称。CAD的主要功能:建立几何模型、工程分析、动态模拟、自动绘图399.3.2工程设计分系统(3)(3)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CAPP)CAPP的概念:根据产品设计所给出的信息进行产品的加工方法和制造过程的设计。CAPP系统的功能:毛坯设计、加工方法选择、工序设计、工艺路线制定和工时定额计算。(4)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e,CAM)CAM的概念:CAM系统与CAD紧密集成,用于将设计模型转化为可执行的制造指令。CAM的主要功能:数控编程、加工仿真和工艺规划。409.3.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1)CIMS的制造自动化分系统是其关键组件之一,负责自动化和优化制造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系统:数控系统机器人系统制造执行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自动化仓储与物流人机界面生产监控和数据采集柔性制造系统419.3.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2)(1)数控系统(ComputerNumericalControl,CNC)数控系统的概念:制造自动化的基础,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和其他加工设备,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制造过程。数控系统主要功能:自动化加工、精度控制、柔性制造。(2)机器人系统机器人系统的概念:机器人系统在制造自动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用于完成各种重复性、高精度和危险的操作。机器人系统主要功能:搬运和装配、焊接和喷涂、检测和分拣429.3.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3)(3)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MES)MES的概念: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MES在制造自动化系统中起着连接车间层与企业管理层的桥梁作用,负责实时监控和管理生产过程。MES主要功能:生产调度、质量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439.3.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4)(4)自动化仓储与物流自动化仓储与物流系统用于优化物料的存储和流通,提高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的效率主要功能:自动化仓库、物料跟踪、物流优化(5)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和调节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优化主要功能:实时监控、自动调节、故障诊断449.3.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5)(6)人机界面(HMI)人机界面是操作人员与自动化系统交互的桥梁,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和实时信息显示。主要功能:操作控制、状态监控、数据输入和报告(7)生产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SCADA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高效主要功能:数据采集、过程控制、报警管理459.3.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6)(8)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系统通过集成自动化设备和信息系统,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高效和灵活性主要功能:自动化设备集成、生产调度优化、快速换型469.3.4质量控制分系统(1)CIMS的质量控制分系统(QualityControlSystem,QCS)是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生产过程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集成了多种自动化检测和管理工具,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反馈,全面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它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全面质量管理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统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检测供应商质量管理客户反馈和投诉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479.3.4质量控制分系统(2)(1)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TQM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质量来进行主要功能:质量文化建设、持续改进、跨部门协作、客户满意度管理(2)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omputerAidedQualitycontrol,CAQ)CAQ系统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支持质量规划、质量检测和质量改进等各个环节。主要功能:质量规划、质量检测、质量记录和报告、缺陷管理489.3.4质量控制分系统(3)(3)质量管理信息系统(QMS(QualityManagementSystem,QMS)QMS是支持质量管理活动的信息系统,集成和管理质量相关的数据和流程。主要功能:文档管理、流程管理、审计和合规、绩效评估(4)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SPC)SPC通过统计方法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确保过程稳定和产品一致性。主要功能: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趋势分析、数据采集和分析499.3.4质量控制分系统(4)(5)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Testing,CAT)CAT系统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和技术,对产品进行高效、精确的质量检测。主要功能:无损检测、在线监测、离线检测、智能检测(6)供应商质量管理(SupplierQualityManagement,SQM)。SQM系统用于管理和控制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主要功能:)供应商评估和选择、进货检验、)供应商绩效监控、协同质量管理509.3.4质量控制分系统(5)(7)客户反馈和投诉管理客户反馈和投诉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和处理客户的反馈和投诉,改进产品和服务。主要功能:无损检测、在线监测、离线检测、智能检测(8)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LIMS)。LIMS用于管理实验室的检测和分析过程,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功能:样品管理、检测流程管理、数据管理、质量控制519.3.5环境与安全管理分系统环境与安全管理分系统是CIMS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环保法规和安全标准,降低环境影响和安全风险。环境与安全管理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环境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估、排放控制、资源管理、环保合规管理、可持续发展报告安全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风险评估、安全监控、应急管理、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与审计、安全事件管理529.3.6维护和支持分系统(1)在CIMS中,维护和支持分系统是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和优化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涵盖了设备维护、软件支持、故障管理、培训和文档管理等方面,确保整个CIMS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维护和支持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设备维护软件支持故障管理培训文档管理539.3.6维护和支持分系统(2)(1)设备维护主要功能: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护、维修管理(2)软件支持主要功能:软件更新与升级、技术支持、系统备份与恢复(3)故障管理主要功能:故障检测与诊断、故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