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_第1页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_第2页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_第3页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_第4页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201/TXXXX—XXXX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1

5森林防火检查站......................................................................2

6林火阻隔系统........................................................................2

7蓄水池..............................................................................4

8引水上山管网........................................................................5

9森林消防设备........................................................................6

10森林火险气象预测预报站(网)......................................................14

11森林防火通信系统..................................................................14

12护林站点及消防物资库..............................................................16

13森林防火监控设备..................................................................17

14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20

附录A(资料性)森林防火检查站样式....................................................27

附录B(资料性)蓄水池示意图..........................................................28

I

DB3201/TXXXX—XXX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绿化园林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绿化园林局、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峰、韩也逸、罗坤、胥东、缪志龙、郭艳、刘建水、袁行栋、陈家敏、王维、

梁彦芳。

II

DB3201/TXXXX—XXXX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总则以及森林防火检查站、林火阻隔系统、蓄水池、引水上

山系统、森林消防设备、森林火险气象预测预报站(网)、森林防火通信系统、护林站点及消防物资库、

森林防火监控设备、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LYJ127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LY/T1063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

LY/T1172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LY/T1821林业地图图式

LY/T5007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

QX30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火阻隔带forestfirecontainmentbelt

林区内由人工开设或自然形成的,能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的障碍物或屏障。

注:林火阻隔带分为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和混合阻隔带。

3.2

工程阻隔带engineeringcontainmentbelt

通过人工措施,由一种无生命的障碍物组成的林火阻隔带。

注:包括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防火墙等。

4总则

1

DB3201/TXXXX—XXXX

4.1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区域性火灾发生规律,合理规划森林防火工程管控面积。

4.2参考已规划森林防火工程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尽量避免重复建设。

4.3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节约用地、节约资源、重视环境保护。

5森林防火检查站

5.1一般要求

5.1.1森林防火检查站的设置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坚持防火与林政相结合、防火与生产相结合,专业

队与群众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设防相结合。

5.1.2森林防火检查站可与林政检查站(木材检查站)、护林站结合起来,由林政检查站(木材检查

站)承担经常性的森林防火检查任务。

5.2设置要求

5.2.1森林防火检查站分固定和临时两种,样式包括建筑式木屋和活动式木质板房,见附录A图A.1

与图A.2。

5.2.2防火检查站的位置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进入林区的要道口;

b)林区生产比较集中的作业场地;

c)容易发生林火并便于防范检查的某些林缘地段;

d)林区城镇、村屯人员活动较频繁集中的主要出入口;

e)避开存在滑坡、塌方、泥石流隐患的地质不稳定区域。

5.2.3防火期间在防火检查站前,应横跨道路架设活动栏杆或拦索,有效拦截检查行人和车辆。

5.2.4防火检查站装备的配备应适合其所承担的防火检查、监督等任务的需要。固定防火检查站应配

备通信设备和必要的固定设施,保证防火检查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5.2.5防火检查站应树立或悬挂醒目的森林防火检查标牌和灯光信号;还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栏

(板),宣传防火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等。

6林火阻隔系统

6.1林火阻隔带

6.1.1应考虑林区地势、地物特点,充分利用河流、山脊、道路(公路、铁路)、沟壑等条件,实施

综合性阻隔,确保工程效益。

6.1.2林火阻隔带的宽度设置应在保证防火效果的前提下,考虑节省工程量和土地的占用。林火阻隔

带的宽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a)县界、乡镇界,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边界的林火阻隔带宽度不小于20m;

b)林缘林火阻隔带宽度不小于20m;

c)林内林火阻隔带(防火林带除外)宽度不小于20m;

d)林内防火林带宽度不小于10m。

6.1.3将分布在林区内符合6.2.1规定的河流、沟壑、石滩、沙丘等融入阻隔工程,与其他阻隔工程

紧密衔接。

6.1.4应根据植被类型、火险区等级、火灾危险程度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条件,同时考虑可燃物类型、

气象、扑救能力以及火行为等因素选定林火阻隔带种类。

2

DB3201/TXXXX—XXXX

6.1.5应连接成完整的封闭式阻隔网络,形成封闭的隔离区。

6.1.6当林火阻隔带阻止了野生动物的迁徙时,应设置动物通道。

6.1.7工程阻隔带的开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对林火有控制和隔离作用;

b)不破坏或少破坏森林原生植物群落,有利于林木生长和经营活动;

c)火源多、火险区等级高和林火容易蔓延的地方,适当加大林火阻隔带密度;

d)防火线、生土带应设置在地势平缓、森林植被与地被物少、土壤瘠薄的林缘地带;

e)防火线、生土带不应沿陡坡、峡谷穿行;

f)林内不应开设防火线、生土带;

g)防火墙设置在林缘,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人行通道。

6.1.8工程阻隔带宽度除符合6.1.2规定外,还应不小于当地成熟林木的最大树高的1.5倍。

6.1.9凡山口、沟谷风口地段工程阻隔带,应根据现地条件适当加宽。

6.1.10防火墙的规格应符合LY/T5007的规定。

6.1.11防火线的开设应根据地形、植被和技术条件选定适宜方法。一般可采用机械(或人工)伐除、

机耕、割草、化学灭草和火烧等方法,彻底清除防火线上的易燃物。开设方法应科学合理。火烧法应明

确烧法、时间和技术要求。

6.1.12生土带的开设方法:土层较厚,地势平缓的可用机耕;土层瘠薄,坡度较大的应采用人工开设。

生土带应把鲜土翻起来,保持地表无植被生长。

6.2防火林带

6.2.1防火林带按功能分为主带(又称主干线)和副带(又称支线)。主带为火灾控制带,应与防火

期主导风向垂直;副带为小区分隔带。

6.2.2防火林带应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分别进行设计。林带结构应尽量紧凑,宜采用多层次结构,

形成大乔木和小乔木与灌木混交的复层林带。

6.2.3防火林带应与其他林火阻隔系统紧密衔接、构成封闭。具体应设在下列地区:

a)各森林经营单元(林场、经营区等)林缘、集中建筑群落(居民点、工业区等)的周围和优质

林分的分界处;

b)边防、行政区届、道路两侧和田林交界处;

c)有明显阻隔林火作用的山脊、沟谷和坡面;

d)适于耐火性树种生长的地方。

6.2.4防火林带宽度应以符合阻隔林火蔓延为原则,除应符合6.1.2规定外,还应不小于当地成熟林

木的最大树高,宜宽于被防护树高的1.5倍~2倍。陡坡和峡谷地段应适当加宽。

6.2.5设置在山脊的防火林带,林带中间应留有可通行的通道。

6.2.6防火林带的造林密度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结构形式确定。宜大于人工造林密度,株行距

应控制在1m×1m~2m×2m之间。

6.2.7防火林带的树种应抗火性能强、适应本地生长,并符合以下条件:

a)枝叶茂密、含水量大、耐火性强,含油脂少,不易燃烧;

b)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芽力高;

c)下层林木应耐潮湿,与上层林木种间关系相互适应;

d)无病虫害寄生和传播。

6.2.8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应因地制宜,不应选择外来有害植物,可选择下列树种:

a)乔木:杨梅、银杏、苦槠、青冈栎、木荷、冬青、珊瑚树、桤木、栓皮栎等;

b)灌木:茶叶、油茶、海桐、石楠、卫矛、接骨木、金银花、乌饭树等。

3

DB3201/TXXXX—XXXX

7蓄水池

7.1选址

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

——有自然来水或天然降雨,可修建引水沟;

——地势平坦或前后无滑移的高坎;

——地层致密坚实、不漏水;

——无污染源;

——无散粒体、坡积物、滑坡体、裂隙发育的乱石窖。

7.2蓄水池种类

7.2.1普通蓄水池

容积为50m3~100m3,特殊情况蓄水量达200m3,外观参见附录B图B.1。

7.2.2玻璃钢蓄水池

玻璃钢蓄水池按以下要求设置:

——距离生活饮用水水池不小于10m;

——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小于30m;

——当建筑物基础平面高于玻璃钢蓄水池基础平面时,玻璃钢蓄水池外壁离建筑物外墙净距离宜不

小于2m;

——当建筑物基础平面低于玻璃钢蓄水池基础平面时,玻璃钢蓄水池外壁距离建筑物净距宜不小于

5m。

玻璃钢蓄水池的荷载要求包括:

——玻璃钢蓄水池最小覆土为0.3m,最大覆土宜不超过3m;

——玻璃钢蓄水池顶部荷载不超过10t,若超出应由设备厂家另行确定增加保护措施方案。

外观见附录B图B.2与图B.3。

7.3配套设施

7.3.1引水沟(渠)

根据地形条件可用衬砌沟渠,将水源与蓄水设施联接起来。引水沟宜与坡面自然雨水冲沟相连,长

度应能确保足量引水。

7.3.2沉沙池

沉淀水中较大粒径的泥沙,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质要求并与下游渠道挟沙能力相适应,避免蓄水池

被大量淤积,保证蓄水池的有效容量,减少蓄水并增加清淤工作量。

7.3.3拦污栅

在沉沙池和过滤池的水流入口处应设置拦污栅,以拦截汇流中挟带的枯枝残叶、杂草等污物。

7.3.4进水管(渠)

进口布置应因地制宜,水流平顺入渠,体型简单。

4

DB3201/TXXXX—XXXX

选择轴线方向时应使进水顺畅。

进水渠较长时,宜在控制段前设置渐变段,长度视流速等条件确定,不小于2倍堰前水深。

渠道需转弯时,轴线的转弯半径大于4倍渠底宽度,弯道至控制堰(闸)间宜有长度不小于

2倍堰上水头的直线段。

7.3.5护拦

总体高度不小于0.7m,底部实墙高度不小于0.2m。

7.4水池监测系统

7.4.1应具备水位远程无线实时监测功能。

7.4.2应具备电子地图上精确定位及导航功能。

7.4.3100m3以上的水池应具备位移与破损实时预警功能。

8引水上山系统

8.1建设要求

在距离水源超过300m的森林和海拔50m以上、林地密集区域或用水困难的地域应建设引水上山系

统,具体包括泵房、固定式消防供水泵、高位蓄水池、输水管网、消火栓式取水口等。

8.2技术要求

8.2.1泵房

泵房应与水源周边环境相适应。泵房面积应考虑配套设施的使用面积,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

1.2m;每个机组一侧设水泵机组宽度加0.5m的通道。

当采用柴油机驱动供水泵时宜设置独立泵房,并应设置符合柴油机运行的通风、排烟和阻火

设施。

泵房应采取不被水淹没的技术措施。

泵和控制柜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泵房应设置温度监测功能。

8.2.2固定式供水泵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动机驱动的固定式供水泵或柴油机驱动的固定式供水泵。

固定式供水泵的性能应符合给水系统所需流量和压力的要求,且流量不小于10L/s;所配驱

动器的功率应符合所选水泵流量扬程性能曲线上任何一点运行所需功率的要求。

固定式供水泵应能实现随时自动启泵的要求和远程无线联动的功能。

8.2.3高位蓄水池

林地面积低于66.7hm2的高位蓄水池容积大于100m³;66.7hm2~133.4hm2的林地,高位蓄

水池容积大于200m³。133.4hm2~266.8hm2的林地,高位蓄水池容积在300m3~500m³范围内。

海拔50m以上、建设位置坡度在90︒~125︒间的高位蓄水池宜不大于300m3。

高位蓄水池宜设置在林地海拔较高位置,水池出水口压力低于0.2Mpa的应增设固定式供水

泵。

5

DB3201/TXXXX—XXXX

建设成现浇钢筋混凝土封闭水池,宜采取半埋地方式建设,露天建设的高位蓄水池应增设保

温措施。

高位蓄水池的容积根据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连续补水流量以及防护的面积计算确定,容积设定

在100m³~500m³之间。当超过500m³时,设置能独立使用的两座水池和符合最低有效水位的连通管。

防火区域内的多个高位蓄水池采用环网连接,保证各处水池实现两路水源供水,同时实现相

邻两个水池之间互为供水功能。

高位蓄水池同步建设柴油发电机消防泵站(泵的参数参照8.2.2的规定),符合管网的供水

要求,同时为相邻的水池提供补水能力。

具备水位在线实时监测功能。

8.2.4输水管网

输水管网应沿就近防火道路埋地铺设,管道最小管顶覆土应至少在冰冻线以下0.3m。部分

输水管网架空安装部分应做好防腐保温措施。

埋地管道当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1.20MPa时,宜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给

水管道;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20MPa小于1.60MPa时,宜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加厚钢管和

无缝钢管;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60MPa时,宜采用无缝钢管。

架空管道当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1.20MPa时,可采用热浸镀锌钢管;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

1.20MPa时,应采用热浸镀锌加厚钢管或热浸镀锌无缝钢管;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60MPa时,应

采用热浸镀锌无缝钢管。

给水采用两路消防供水时应采用环状管网,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时可采用枝状管网。

管道的直径应根据流量、流速和压力要求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DN100。

输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宜不超过5个。

输水管网的管径因输水流量,输水距离、管道、阀门的水头损失,到最不利点消火栓压力不应

小于0.1MPa。

管网应具备分段压力实时监测功能,压力监测点间距应在200m~500m之间设置1个,压力

监测点能在电子地图上精确定位。

埋地管网能在电子地图上精确定位且故障实时预警。

0应具备管网温度监测及冰冻预警功能。

1严寒天气可自动泄水,避免管网损坏。

8.2.5消火栓式取水口

消火栓式取水口宜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在冬季寒冷结冰地区宜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且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取水口在冰冻线以上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

每个消火栓的出水流量宜按10L/s~15L/s计算,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应不大于300m,且间

距不应大于250m。

消火栓系统设备接口需兼容南京市消防灭火设备接口,配全相关设备转接口的转接装置。

消火栓应布置在易于接近的防火通道和绿地等地点,且不应妨碍交通。

消火栓距防火道路边宜不小于0.5m,且不大于2m。

消火栓应具备在电子地图上精确定位和导航功能。

9森林消防设备

6

DB3201/TXXXX—XXXX

9.1背负式风力灭火机

9.1.1在标定转速下有效风力灭火距离应不小于1.9m。

9.1.2在标定转速下出风口风量应不小于0.42m3/s。

9.1.3在油门位于最大开度、标定转速下,一次加满油连续工作时间不应少于85min。

9.1.4整机装备质量应不大于14kg。

注:整机装备质量是指进入工作状态时油箱装满油的全部质量。

9.1.5标定转速下,灭火机操作者耳旁噪声(A计权)应不大于101dB。

9.2背负式高压细水雾灭火机

9.2.1满载运行时,在打开喷射部件状态下,作用于喷射部件上的额定压力应不小于5MPa。

9.2.2满载运行时,在关闭喷射部件状态下,作用于喷射部件上的压力应不超过额定压力的120%。

9.2.3在泵额定工况下远程不小于8m。

9.2.4在泵额定工况下喷枪的最大出水流量应不小于5L/min。

9.2.5整机装备质量应不大于34kg。

注:整机装备质量是工作状态时即油箱加满油,水箱加满水的全部质量。

9.3便携式化学泡沫灭火机

9.3.1应能在海拔不大于1000m、环境温度10℃~45℃的条件下正常工作,低于0℃时,泡沫混

合液中应添加防冻剂。

9.3.2应选用经过检测对植物无毒、无害、能生物降解、不影响植物生长的森林专用泡沫灭火剂。

9.3.3最大压力应不小于3MPa,水平射程应不小于8m,泡沫混合液最大流量应不小于2.5kg/min。

9.3.4泡沫灭火机在调压阀半开时喷泡沫,连续运转2h,发动机不应自动熄火,整机不应有漏水、

漏油现象及异常振动及响声,紧固件不应松动。

9.3.5整机净质量应不大于13kg,整机装备质量应不大于35kg。

注:整机净质量即包括空泡沫混合液箱、泡沫消防枪、背带,空油箱的重量,整机装备质量即包括装满混合液的泡

沫混合液箱、泡沫消防枪、背带,油箱加满油。

9.3.6在工作压力下喷射泡沫时,耳旁噪声(A计权)应不大于105dB。

9.3.7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不包括轻度故障)应不少于50h。泡沫灭火机耐久

性应不小于200h。

9.4火场割灌开带机

9.4.1非金属部件在持续灭火工作过程中应耐高温,不应软化和脆化。

9.4.2热机起动、低温起动时间均不应超过30s。

9.4.3便携式开带机整备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机器噪声应符合表2的规定。切割部件的质量(包

含锯片、锯片护罩和变速箱)应不大于1.7kg。

7

DB3201/TXXXX—XXXX

表1便携式开带机整备质量要求

整备质量

汽油机排量Vkg

mL

侧挂式背负式

V≤25≤4.3≤6.3

25<V≤35≤6.3≤8.3

35<V≤50≤8.3≤10.3

>50≤10.3≤11.3

表2机器噪声要求

汽油机排量声压级

工况

mLdB

怠速—≤80

≤35≤102

高速空转

>35≤105

9.5消防水泵

9.5.1规格要求

消防水泵应符合表3的要求,水泵卡口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3水泵规格要求

类型规格

重量不大于43kg,

启动方式:电启动,自吸水装置,吸程不小于4.5m,

手抬式水泵流量/压力不小于527L/min/0.5MPa,

进/出水口口径不小于Φ65mm(可转动90︒),

配备65快接水带接扣

重量不大于19kg,

启动方式:手/电启动,吸水扬程不小于5m,

背负式水泵最大扬程不小于150m,

最大流量不小于280L/min或17m³/h,

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6h

扬程不小于500m,工作压力不小于1MPa~4MPa,

额定流量不小于30L/min~40L/min,

远程供水水泵

射程不小于12m~15m,

油箱容积不小于4.5L,

8

DB3201/TXXXX—XXXX

一次加油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h

串联启动方式:压力感应自行启动,

进/出口口径:50mm/40mm,

最大压力不小于1.55Mpa,

扬程不小于150m,最大吸程不小于6.5m,

中转泵

最大射程不小于28m,

重量不大于30kg,

配备出水带型号:30~40~30,

一次加油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6h

表4水泵卡口规格

单位为毫米

叶轮与密封环的配合间隙

总间隙

密封环内径密封环极限值

最小最大

80~1200.30.450.6

120~1800.350.550.8

180~2600.450.71

260~3200.50.751.1

320~3600.61.81.2

360~4700.651.951.3

470~5000.711.5

500~6300.81.11.7

630~7100.91.21.9

710~80011.32.1

800~90011.352.5

9.5.2使用条件

底漆应在设备生锈之前涂刷,晾干后再涂表层油漆。

碳钢、锻件和低合金钢外的表面应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基本处理,并加以油漆。

在装运消防专用水泵前,应清除零部件内部的所有杂物以及内外表面不应有的痕迹。

在装运前设备应保持完全干燥,开孔和法兰接口等应加以保护,以防止发生腐蚀、损害或进

入杂质。

9.6CUV全地形森林消防车

9

DB3201/TXXXX—XXXX

CUV全地形森林消防车应符合以下要求:

——小于30°坡度的山道可顺利通过;

——树干火火焰高度在12m以内,火源点距车辆50m范围内均可辐射;

——使用0号柴油,高压细水雾动力由一台四冲程汽油机驱动,每工作40个小时应更换机油。

9.7森林消防灭火车

森林消防车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小吨位大马力的柴油机底盘,2吨车功率不小于96kW、3吨车功率不小于139kW;

——车上配备物资:65-20-20消防水带10根,风力灭火机3台,清理锯1台,串联泵1台,灭火

弹5箱。

9.8森林消防运兵车

森林消防运兵车应符合以下要求:

——规定载客人数不低于8人;

——运兵车最高时速不低于100km/h;

——车身为森林消防红;

——采用六档手动变速、四轮驱动;

——配备警灯、警报、宜传扩音器。

9.9森林消防指挥车

9.9.1森林消防指挥车应具备以下功能:

——通讯图像、传输;

——现场大功率广播;

——图像采集和监控、现场录音、录时;

——强光照明、自备电源;

——现场资料查询、现场资料查询;

——办公和会议。

9.9.2森林消防指挥车应符合以下要求:

——额定人数不低于5人;

——排量不低于2290ml;

——功率不低于170kW;

——轴距不低于2800mm;

——使用汽油燃料。

9.10其他森林消防设备

9.10.1脉冲枪

脉冲枪应符合以下要求:

——射程大于17m;

——脉冲喷射间隔时间不大于4s;

——气雾喷射器蓄水筒容积不小于0.8L;

——喷射剩余率小于2%;

——气瓶最低喷射次数不小于70;

10

DB3201/TXXXX—XXXX

——有效脉冲喷射次数不小于12。

9.10.2发射式灭火器

发射式灭火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净重不大于550g;

——延期时间不小于4.0s;

——干粉抛洒面积不小于5㎡。

9.10.3投掷式灭火器

投掷式灭火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外型为方形;

——拉发式动力源;

——无炸药型,材质为BC干粉灭火剂;

——拉火延时不小于4s;

——重量1.2kg±0.2kg;

——可靠度不小于98%;

——灭火粉覆盖半径为2.5m~3.0m。

9.10.4油锯

油锯应符合以下要求:

——发动机为二冲程风冷发动机;

——排量不小于50cm³;

——输出功率不小于2.4kW;

——重量不大于6kg。

9.11森林消防单兵装备套装

9.11.1单兵装备包

采用防水防撕裂的牛筋布制作,三层,主体容积为30L,两侧有装水壶和便携物品的小包,背包口

有收紧拉带和盖子。

9.11.2服装

服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橘黄色带反光条采用芳纶阻燃面料;

——防水透气层采用聚四氟乙烯(简写为PTFE)材质,隔热层采用70g/㎡的芳纶毡;

——热稳定收缩性不大于5;

——隔热层经纬向续燃时间不大于2s;

——损毁长度不大于80mm;

——热稳定性能收缩率不大于2%;

——整体热防护不小于30cal/cm²。

9.11.3头盔

头盔颜色为桔红色,总重量不大于750g。

11

DB3201/TXXXX—XXXX

头盔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冲击吸收性能:头模所受的冲击值应不大于4900N;

——耐穿刺性能:钢锥与头模不产生电接触;

——耐燃烧性能:续燃时间不超过5s;

——侧向钢性:帽壳最大变形不超过40mm,残余变形不超过15mm;

——阻燃性能:披肩织物氧指数应不小于30mm。

帽壳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对人体无害、抗冲击、质地坚韧的阻燃材料制成;

——采用椭圆半球薄壳结构,外表面光滑易使物体滑脱;

——插口具有稍度,受力时通过摩擦减弱冲击力;

——帽壳顶部设有加强筋;

——有沿或卷边。

帽衬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对人体无毒、无害、无过敏反应,具有吸收冲击能量作用的材料制成;

——采用双层、六根结构,用插头与盔壳连接;

——帽箍可根据头型大小调节使用。

面罩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可透视的耐热材料;

——采用340分光光度计测量,可见光透过率不小于90%。

披肩应采用装卸式并具有阻燃性能的纤维织物。

9.11.4手套

外层面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芳纶阻燃面料,面料续燃时间不大于2s,且不应有熔融、滴落现象,洗涤不退色;

——手背处采用高亮度黄银黄阻燃反光带。

阻燃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手套和袖筒外层和隔热层材料的损毁长度不大于100mm;

——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均不大于2.0s,且不应有熔融、滴落现象。

9.11.5鞋子

鞋子应符合以下要求:

——鞋面采用沙色帆布及优质牛皮制作,中高腰,正面开口系鞋带,防锈鞋眼八对;

——优质耐磨橡胶鞋底,具有耐磨、耐曲折、防滑、防穿刺性能,前后有包头,内侧有速脱防尘拉

锁及2个透气孔;

——透气性好、吸湿性强、排汗性快、耐洗易干;

——外底耐磨性不大于130mm³,抗穿刺力不小于1200N;

——鞋帮撕裂强度不小于200N,成鞋帮拉伸性能不小于21N/mm²,鞋鞋帮与外底结合强度不小于

7.0N/mm;

——防滑外底厚度不小于4.5mm。

9.11.6辅助逃生面罩

辅助逃生面罩应符合以下要求:

——防护时间不小于40min;

12

DB3201/TXXXX—XXXX

——防护氰氢酸、硫化氢、一氧化碳、煤气、毒烟、毒雾等;

——滤毒罐油烟透过系数小于2%;

——质量不大于300g;

——阻力在30L/min时小于120pa;

——排尘量小于0.12mg;

——漏气系数小于0.005%;

——总视野大于70%,双目视野大于55%,下方视野度大于35%;

——实际死腔小于180ml;

——适用环境温度为-30℃~+60℃;

——吸气阻力不大于800Pa;

——毒气防护浓度为氰氢酸(HCN)0.3%、二氧化硫(SO2)0.3%。

9.11.7小腰包

采用红色醒目的红色面料,配有腰带和拉链。容积为4L。

9.11.8专用毛巾

全棉不缩水,净重150g,吸水性能好,隔尘效率大于90%。

9.11.9多功能水壶

由军绿迷彩包、饭盒和水壶组成;饭盒有折叠手把,方便携带;容积为1.5L。

9.11.10手电筒

手电筒应符合以下要求:

——额定电压为DC3.7V;

——重量不大于0.12kg;

——额定容量为2.2AH;

——平均使用寿命不小于100000h;

——额定功率为1W时,光通量不小于120lm,连续照明长度不小于15h。

9.11.11防风眼镜

防风眼镜应符合以下要求:

——使用高强度光镜片;

——人体工程学设计,佩戴舒适,携带方便;

——五组高级PC材质的太空镜片;

——防风,防烟,防尘,防弹;

——100%防紫外线(UV400),抗冲击,耐磨;

——军用工程树脂材质的镜架,超轻,耐性佳;

——与人体接触部位采用海绵设计,舒服和密闭性好。

9.12无人机

9.12.1技术要求

应符合以下要求:

13

DB3201/TXXXX—XXXX

——空载飞行时间不低于30min;

——负载飞行时间不低于20min。

9.12.2功能要求

应能使用会议系统,通过公用通讯网络将相关图像、无人机位置传输至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且与南

京市及各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相兼容。

10森林火险气象预测预报站(网)

10.1组建与分类

10.1.1应根据林区自然条件、防火要求和职能范围,按主管部门(地区、林管局或县、林业局)隶属

关系进行组建。国有和集体林区,应建立森林火险气象预测预报站。林地面积较大的地区,应组建火险

气象预测预报站(网)。

10.1.2森林火险气象预测预报站(网),应有利于森林防火,维护森林安全,根据森林分布,地形地

势,经营强度等条件选定。

10.1.3森林火险气象预测预报站的控制半径以15km~30km为宜。

10.1.4森林火险气象预测预报站(网)的建立,宜与地方气象部门密切结合,充分利用林业局(场)

现有条件。

10.1.5火险气象预测预报站可根据业务分工设中心站、基地观测站(包括无人观测站)和流动观测站。

10.2技术要求

10.2.1气象预测预报站的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

——选在能较好的反应本地较大范围火险气象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

——站址周围不应有高大障碍物,如楼房、高压电线铁塔等;

——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站位适中,地势平坦开阔,不受外界干扰;

——站址处交通便利,具有建站和生活条件。

10.2.2气象预测预报站(网)的布设应做到控制面积大、代表性强,无空白区。

10.2.3气象预测预报站(点)布局,除符合均匀分布外,还应考虑森林资源、历史火情、火源分布特

点,宜选设在火险等级较高地区。

10.2.4地势起伏变化较大和条件较复杂的山区应适当提高站(点)密度。

10.2.5气象预测预报站的观测场地符合以下要求:

——四周应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和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

——周围应设有永久性的铁丝网围栏,距离公路、铁路等建筑物不小于50m;

——四周障碍物的影子不应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无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

10.2.6气象预测预报站应设有避雷装置,安装位置应设在站址的最高立杆顶端。

10.2.7气象预测预报站应具备气象监测功能,能通过气象要素传感器,对风力、风向、光照、温度、

湿度五种气象要素进行监测,数据能在本地记录并上传。

11森林防火通信系统

11.1防火通信网络

14

DB3201/TXXXX—XXXX

11.1.1由超短波通信网、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网、机动通信系统、有线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及计算

机网等组成。

11.1.2建设应以自建超短波通信网为主,充分利用公众通信资源,形成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体系

11.1.3临时通信网络应根据实际需要,以便于直接或通过中转完成与防火指挥部的联系,选定合理的

联结方案。

11.1.4组建要求包括:

——通信网(点)应布局合理,通话质量稳定,技术可靠,重点突出;

——传递信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经济适用;

——有线通信线路短直,便于施工和维修养护;

——通信网络应层次分明,多路迂回,纵横交错,信息畅通;

——与地方通信网络连接时,应符合邮电部门通信质量指标和接口指标,并取得邮电部门同意。

11.1.5在已建有线通信网的地区,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以有线通信为主;无有线通信网的地区宜采

用无线通信。

11.1.6未开发林区、飞播林区和林地面积较大、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边远林区,应采用无线通信。

11.1.7采用数据微波和数字特高频通信方式的,应配有微波站和微波铁塔。

11.2无线通信

11.2.1无线防火通信应根据林区地形地势、通信要求和无线通信特点等条件进行组建。一般可按短波、

超短波、微波等方式组网,话路可分纵式、横式、纵横式。

11.2.2无线防火通信网(点)应从全局考虑、保证重点、逐级配网,确保功能适用、技术先进、互联

互通。

11.2.3无线防火通信路由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地形条件好,无地面反射波影响;

——通信时分短、中继次数少;

——能简化设备,便于架设天线;

——节省投资,便于维修;

——电路稳定可靠。

11.2.4电台射频输出功率,应根据通信距离,覆盖面积选定。地区、林管局级,应按25W~50W;

县、林业局级,应按10W~25W;区、林场、经营所、瞭望塔等,应按5W~10W;车载或背负式电台,

应按5W。

11.2.5电台工作频率:短波应在1.6MHz~3.0MHz、1.6MHz~12MHz、26MHz~30MHz等频段之间;

超短波,在150MHz~400MHz之间(甚高频150MHz,特高频400MHz)的频段。

11.2.6防火通信频率、频道的选择,应在最佳可用频率选定的基础上,以区内无干扰的频率作为防火

通信频率,并按主台、属台确定日频、夜频。

11.2.7重点林区应建立固定超短波网,林区内的超短波信号覆盖率应达到98%以上;与下一级森林防

火指挥机构固定超短波基地台的通信应达到100%。

11.2.8在超短波网和公众网不能覆盖的地区,应建立短波通信网。

11.2.9无线防火通信网之间,在正常时期应采用分级、错时或定时开机联络方式。

11.2.10选定无线防火通信频率,应报请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或指定。

11.2.11无线防火通信电台应根据本区地形条件和设备类型选定适宜天线。

11.3有线通信

15

DB3201/TXXXX—XXXX

11.3.1有线防火通信应根据林区火险气象预测预报、林火扑救等站点的分布和现有通信的负荷能力,

结合生产布局统筹安排。

11.3.2防火通信站之间或通信距离较远,且话务量较多的区段,可采用载波通信。

11.3.3有线通信应保证防火需要,其工程建设可根据具体条件,分期、分段实施。

11.3.4防火通信线路,不应带挂有线广播。

11.3.5有线通信站,应设有独立专用机房,机房标准应符合通信工艺要求。

11.3.6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通信站,应根据结合方式设置有、无线通信结合设备。

11.4供电电源

11.4.1无线通信电源应采用交流稳压电源或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电压以12V~13.5V为宜。

11.4.2无电源的地区可选用小型水力、风力发电机组或多次复充的镍镉电池、太阳能电池供电。防火

通信应设置备用电源。

11.4.3防火通信供电线路,中间不应接入其他用户。

12护林站点及消防物资库

12.1选址要求

12.1.1应选在森林高火险等级区。

12.1.2选址时应避开不良水文、不良地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12.1.3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地面坡度适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点。

12.1.4宜选在交通便利、水源(符合饮用水标准)充足、电源、通讯、物资供应均能得到保障的地点。

12.2护林站点

12.2.1护林站点的建设应根据实际需要,坚持永久性与临时性结合。

12.2.2护林站点的主要工程设施有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和车库等。

12.3消防物资库

12.3.1市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库

建筑面积不小于300m2;

储备1000人以上的物资,保证价值200万元以上的物资储备,并依据国家规定的储备年限

及时更新。

宜实行智能化管理。

12.3.2区级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库

建库面积不小于80m2。

储备300人以上的物资,保证价值60万元以上的物资储备,并依据国家规定的储备年限及

时更新。

12.3.3其它有关森林防火任务单位的森林消防储备库

建库面积不小于30m2;

储备100人以上的物资,保证价值20万元以上的物资储备,并依据国家规定的储备年限及

时更新。

16

DB3201/TXXXX—XXXX

13森林防火监控设备

13.1铁塔

应符合LYJ127的要求,监控范围设计及监控塔选择应使监控范围内盲区最小化。

13.2林火智能识别报警器

13.2.1能对1000万像素及以下的高清视频进行林火图像分析。每路视频可在5min之内完成360度

的巡航检测。能对5km以内不超过2m2过火面积的森林火灾进行准确报警。

13.2.2可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预置位修改前端摄像机图像参数,修改的参数包括:亮度、反差、锐

度、宽动态、增益、快门、光圈等。

13.2.3支持分区检测,对同一个预置位画面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检测规则。

13.2.4支持在线学习功能,可实时将报警图像自动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自动提取相应特征并添加到

特征数据库中,同时更新所有的在线的检测设备。

13.2.5可支持前后端混合识别。

13.2.6支持划分负区和正区,即在一个预置位中可选择设置烟火检测的检测区域与非检测区域。

13.2.7支持检测设备数据云端存储功能,所有检测服务器的配置参数都同时保存在本地服务器及云服

务器中,能快速更换及恢复数据。

13.2.8支持分时检测,即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预置位采用不同的检测规则进行烟火检测。

13.2.9可见光能对10×10像素烟雾报警,最小发现像素数5×5。热像报警像素数为1×2,可见光及

热像检测误报率均低于万分之一。在识别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不小于10%时,火情监测系统漏报率不大

于万分之一,误报率不大于万分之一。

注:火情监测系统漏报率为在监控范围内视频图像中出现的烟火特征为火情,监控系统未能报警的火情次数与总火

情次数的比率,误报率为监控系统错误报警的火情次数与总检测次数的比率。

13.2.10识别系统能24h不间断的监测森林火情,发现火情实时提醒。

13.2.11报警日志能自动记录火情,支持历史火情调取、回放功能。

13.3触摸式视频控制器

13.3.1视频显示

视频显示应能符合以下要求:

——支持触摸手势操作,通过不同手势动作可实现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