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_第1页
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_第2页
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_第3页
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_第4页
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哲学)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卷I一.参考题库(共30题)1.什么叫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2.直觉与灵感的关系。3.爱人民4.行重知轻5.预定的和谐6.试述科学解释的类型。7.简述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8.试述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9.显见的义务10.简述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1.论述罗尔斯的自然义务观。12.论选择与责任。13.简述经院哲学中唯实论与唯名论之间的争论。14.大心15.思维方式具有哪些功能?16.如何认识道教哲学的道器体用观?17.试述道德的起源与发展。18.休谟的因果观述评。19.简述黑格尔关于“辩证的否定”的思想。20.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21.实质义务论伦理学与形式义务论伦理学的区别?22.性即理23.论规范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内在关系。24.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5.试述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及良心的形成。26.试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7.什么是王充的“自生”概念及其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28.气本论29.简述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理论。30.根据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卷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在哲学史上与存理灭欲对应的一方是存理于欲。后者本质上是一种承认人的欲望的合理性的理欲统一观。南宋胡宏提出“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的著名观点。“同体”、“同行”是说理欲双方共存于同一事体及其活动流行之中,“异用”、“异情”则表明天理人欲虽同体共存,却又有不同的作用和表现:即天理立足于道义的要求,人欲服务于生存的需要。胡宏成为理学阵营中最早肯定人欲的合理地位之人。 明末清初,王夫之从胡宏的思想出发总结儒家的理欲之辨,体现了儒学理欲统一的基本精神。清中叶戴震肯定情欲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内容,情欲的适当便是理,便是善,道德的自律应以情欲的适当满足为前提。2.参考答案: 在科学发现中,下意识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直觉,创造过程达到高潮时产生的特殊体验是灵感。直觉这种思维方式和灵感这种情绪性体验常常相伴随而出现。 相同点或联系: 1.两者都是下意识的活动。 2.直觉是逻辑的飞跃、灵感是心理状态的飞跃。 区别: 1.直觉仍然是一种思维认知,灵感主要一种心理体验。 2.直觉往往把握了最重要的环节或整体的结论。灵感特征是意外性、突发性、不确定性。 3.直觉往往侧重猜想,灵感往往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征兆。3.参考答案:是社会主义五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爱人民是指对人民充满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保障和维护人民各方面的民主权利,同一切违背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4.参考答案: 朱熹将知先行后与行重知轻直接联系在一起,提出了“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的重要观点。知行双方,用功决不可偏废,知行并重是朱熹知行关系论的总原则,他的全部知行思想,可以说都是这一原则的具体运用和阐发。行所以为重,基本的理由就在于它是所知之完成和实现。朱熹强调,只有行才能够实现知并取得实际功效。5.参考答案: “预定的和谐”是莱布尼茨为了解释宇宙万物之整体连续性而提出的术语。莱布尼茨把客观存在的、无限多的、非物质性的、能动的精神实体称为“单子”,它是一切事物的“灵魂”和“隐德来希”。单子之间的等级是无限的,等级之间没有分离的间隔,因而整体是连续的。然而,由于每个单子都是自因的自动机,而且单子与单子之间没有相互的物理影响,所以任何单子的发展变化都有可能破坏这个连续性的整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莱布尼茨提出了“预定的和谐”的理论。上帝在创造每一个单子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一切单子的全部发展情况,在安排好了每个单子各自独立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使其余的单子各自作相应的变化,因而全部单子的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和谐一致,始终保持着整体的连续性。6.参考答案: 科学解释,意味着揭示事物的本质。 因果解释。这种解释试图找到制约某种现象发生、某种经验规律存在的原因。概 率解释。它试图解释现象遵循着怎样的统计规律。 结构解释。在于阐明系统的结构,揭示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用结构来解释系统的某些属性、行为或结果。 功能解释。把系统的某个因素看作整个系统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阐明由这个因素所实现的功能,帮助人们增加对系统整体的认识。 起源解释。这种解释在于揭示出各种作用的总和如何使得一个系统转变为时间上较晚的另一个系统,并且考察这个发展的各个基本阶段。7.参考答案: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斯宾诺莎以实体一元论来消解笛卡尔哲学的二元论,他的实体学说包括实体、属性和样式等三方面的内容。 “实体,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从这个定义出发,斯宾诺莎推演出了关于实体的一系列的基本规定:实体是“自因”;实体是无限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是不可分的;实体是唯一的。 “属性,我理解为由知性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所谓“属性”即实体的本质。按照实体的本性,它的属性是无限的,但是“从知性看来”亦即人的认识限度而论,我们只知道其中两个属性,思想和广延。由于种类不同,“物体不能限制思想,思想也不能限制物体”;然而两者所体现的是同一个实体的本质,因而“观念的次序和联系与事物的次序和联系是相同的”。斯宾诺莎以实体一元论来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是由于他始终坚持不同性质的东西不能相互影响,因而二元论的难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通常人们将斯宾诺莎的上述观点称为“心物平行论”。 “样式,我理解为实体的分殊,亦即在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万事万物是这个实体的特殊表现形式。所谓样式是实体的属性的“分殊”,也就是具体存在着的个别事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要么属于思想属性的样式,要么属于广延属性的样式。样式与样式之间的关系是有限的因果关系。自然之中,无一事物没有原因,因而万事万物都是必然的。8.参考答案: 马哲克服旧哲学的错误缺陷,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中揭示出实践的本质,认为实践在本质上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科学的实践观在马哲学中占有基础地位,它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马哲以实践观为基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唯心主义夸大精神,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旧唯物主义仅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客观事物,否认精神的能动作用。马哲既强调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又重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或能动作用。 (2)马哲把实践的观念带入了自然领域。唯心主义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客观性;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当作外在的、与实践活动无关的东西。在马哲看来,自然先于精神而存在;当它进入人类实践范围后,又具有属人性质,成为人化自然。 (3)马哲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正确地揭示了了认识的基础、本质和发展规律,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 (4)马哲把实践观贯彻到历史观中去,主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活动是劳动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9.参考答案: 当代义务论者的著名代表人物罗斯列出了六种显见的义务:一、诚实,守诺与偿还,二、感恩的回报,三、公正,四、行善助人,五、发展自己,六、不伤害他人。这最后一项不伤害他人最为优先,最具有强制力。10.参考答案: 实践主体和客体是实践活动的两极。实践主体是具有社会性的人,是从事活动的人。实践客体是活动对象,是与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客观事物。 实践主客体关系复杂。 首先,主客体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其次,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主体改造客体,客体规律制约主体活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客体主体化指客体失去了对象化的形式而变成主体的一部分。正如马所说:“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11.参考答案: (1)罗尔斯把个人所负有的义务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社会制度相关的义务,另一类是自然义务。罗尔斯指出,自然义务不与制度或制度性社会实践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内容一般不是由这些社会安排的规则确定的,但是我们所负有的义务。自然义务有它的超历史性,即不论人们隶属于什么社会制度而始终有效。这种义务有两类,一类是积极性的义务,一类是消极性的义务。 (2)罗尔斯进一步提出,应当把在正义的社会基本结构中履行自己的职责,看成是像自然义务一样的义务。对于履行某种正义的制度内的职责也就具有一种自然义务的性质,即无条件性。 如果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那么每个人都有一种去做要求他做的事情的自然义务。12.参考答案: (1)由于人有着意志自由,任何人在面对着自己的前景、自己的行为目标、以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时,不可能不作出自己的选择。即使你不选择,也是选择了不选择。选择使得个人命定的承担了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道德的责任。 (2)一般来说,凡是承认选择自由的理论观点也都承认人应该为这种选择负责。只有行为者自己有这种自由才能使选择者自己负有责任,而只有责任才能说明选择者是自由的。13.参考答案: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利用希腊哲学为神学服务的同时,也继承了它的问题。一些哲学家主张普遍的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或个别的东西不过是现象,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语词而己,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前者被称为“唯实论”,后者被称为“唯名论”。 人们通带将唯实论与唯名论之间的争论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唯实论和唯名论都具有比较极端的倾向。例如11世纪时的唯实论者安瑟尔谟就认为共相是先于和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经院哲学中期是它的繁荣时期,托马斯•阿奎那主张一种温和的唯实论。在他看来,从认识论来说,感性认识先于理性认识,因而殊相在先,共相在后:从本体论上看,共相在先,殊相在后。经院哲学晚期是唯名论成就卓著的时期,主要代表是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脱和威廉•奥卡姆。唯名论者强调个体的实在性和独立性,认为个体是真实的存在,共相没有单独的存在,共相不过是存在于理智中的概念或符号,现实中没有与这种符号相应的实在的对象。 经院哲学试图调和理性与信仰,但是在唯实论与唯名论的争论下,不仅动摇了信仰的支柱,亦对理性产生了怀疑,经院哲学由此一蹶不振。14.参考答案: 张载哲学虽以气为本,但他并不忽视心性的范畴,他提出“大心”的观点去解释孟子的“尽心”,但孟子的“尽心”是向内体验仁义本性的工夫,而张载的“大心”却要求“体天下之物”。张载的“大心”也被表述为“弘心”:“心弘则是,不弘则不是。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心大”是大心的落实,张载心性论的重点,便是放在了突出心之主体性上。15.参考答案: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格式、程序在人脑中的内化,是人认知和评价的观念系统。思维方式以实践为基础,并且要受到民族传统、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方式具有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 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有操作功能、选择功能、解释功能、规范功能。 (1)操作功能。指对思维运行进行加工制作使之形成观念的功能。 (2)选择功能。指对认识过程中的因素进行过滤和筛选。 (3)解释功能。说明对象或客体信息的性质、意义、价值。 (4)规范功能。历史地形成的处理问题的具体方式和思维习惯,是思维运行的规则和尺度。 思维方式的实践功能是指思维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评价功能、决策功能、调控功能。具体表现在:主体以思维方式为内在尺度来衡量对象的价值属性;主体从一定的思维方式出发预先构想和筹划实践目标和实践过程;主体通过思维方式来调控实践过程中的各种信息。16.参考答案: 道教思想家对于体用的认识亦是强调体用的相即不离。葛洪仙学以“玄道”为根基,重在发明有无的和合。有无的和合在宗教实践中表现为道与人的合一,道之玄妙使得得道之人同样玄妙,因为他已经超越了“器”的约束而展现出无尽的妙用,从而也表现出一定的体用合一的意义。 成玄英对“玄之又玄”作了新的解释,重在强调本迹、体用的相即不离,认为“道”本微妙,无所谓有无,但忽然间有了作用,也就有了“有无”;而由作用寻其本体,“有无”其实是“非有无”。故体用、有无均非定在,均不常存。那么,探讨有无问题的目的,其实在通过有无之“用”去认识非有非无之“体”,借以突出道体的玄妙,并由此去实现精神的解脱。 如此的“玄道”也可以说就是心体。在司马承祯的哲学中,“大道”与“心体”密切相关。道教的“即体即用”思想除了体用不二的意义外,还有体用不定的内容。体用不定也是为了发明体用不二的。17.参考答案: 道德起源:原始社会,人类已经有了一定的义务观念和道德观念,有着一定的规范准则来处理社会事务。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必须结成一定的团体,共同劳动,才能获得生活资料。并且,由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们必须勇于进取,才能战胜艰难的自然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原始人已经培养了协调性的道德和进取性的道德。 人类从原始野蛮早期道德到文明时代的道德发展,一方面,人类的不同社会是逐步地把他人,把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他人以及比自己的地位低下的他人都看成是人的,即把人当人看,使人享有人的生命权,人的尊严。我们把人类这一过程看成是道德的真正进步。另一方面,从原始社会的道德到文明时代的道德,则“是从原始的纯朴的道德高峰”的跌落,即私有观念的形成。由于私有观念的形成,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相应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18.参考答案: 休谟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从洛克哲学出发,将经验主义原则贯彻到底,得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他的因果观就是这种怀疑主义的集中体现。 休谟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不过感觉经验究竟从何而来,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感觉经验虽然是我们被动地接受的,但是心灵可以自由地组合分解由经验而产生的观念。休谟把我们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观念的知识,一类是关于事实的知识。“关于观念的知识”只关系到观念自身的关系而与外部事物无关,所以只要它们与自身相符就是真理,因而是“必然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历史学等在内的“关于事实的知识”就不同了,它们是“或然的知识”,因为这类知识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而经验归根结底是或然的。 休谟通过对因果关系的深入考查,认为因果关系的发现不可能通过理性而只能通过经验,但是经验同样也不可能告诉我们因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相对、个别和偶然的经验重复一万次仍然是相对、个别和偶然的经验,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必然地推论出明天的结果。尽管多次重复的经验并不比单一例证提供更多的东西,但是它们却能够以一定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心灵。当我们经常性地经验到事件A之后总有事件B相随时,这就使我们对事件A的经验与对事件B的经验之间产生了某种习惯性的联想。于是休谟得出了结论:“根据经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19.参考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在黑格尔看来,事物之中的差别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否定性构成了推动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事物之中存在着差别,所以事物之中包含着否定性的因素。黑格尔认为“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或者说,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抽象的虚无,而是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因而是“规定了的否定”。这就是说,否定总是具体的特殊的否定,所以否定的结果也有规定性。因此,否定的结果其实是从否定之中而产生的有内容的东西,这就使事物发展为更高更新更丰富的阶段。黑格尔将这种辩证的否定称为“扬弃”。 扬弃或辩证的否定包含着三个环节:一是否定,二是在否定中对有价值的东西的保留,三是向更高的阶段的过渡。列宁十分恰当地把它概括为“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因此,“辩证的否定”乃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前一阶段中的差别和矛盾的运动产生了后一阶段,在后的阶段是在先阶段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亦是对在先阶段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前一阶段中的合理因素就保留在后一阶段之中,成为它的构成因素或环节。于是,整个事物过程就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发展着的、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有机整体。20.参考答案: 马哲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能为人的感觉和意识所复写、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独立于精神而存在,为精神所反映。马哲物质概念既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又指出了物质世界的辩证性,从物质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中把握物质,从而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从而体现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 (2)它指出了物质世界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可以被人的认识所反映,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科学的可知论。 (3)它揭示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哲学的物质范畴以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并对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4)它把人类实践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包含在物质概念的理解中,既为能动的反映论奠定了基础,又把客观性原则贯彻到了历史领域,从而又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21.参考答案: 实质性义务论伦理学认为,行为正当性或责任性的标准在于行为本身或行为发生的背景条件。如遵守诺言、见义勇为等等这样的行为,其本身就是正当的,履行它就是义务。而在一种责任、命令、规定条件下的行为,也是一种义务行为,其行为的正当性来自于一定的背景条件而不是履行这个行为的后果。 形式义务论的伦理学强调行为正当的标准在于,履行行为时所依据的准则规范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不同道德判断之间的必然联系。形式义务论的伦理学力图解决义务论面临的多元价值面前的道德冲突,如讲真话的义务和不伤害他人的义务的冲突。22.参考答案: 程颐既讲“心即性也”,又讲“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性即理”的架构,既在于使自孟子而来的仁义本性与天理相衔接,又在于使天理本体落实到具体人身,为人心挺立和实现天理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即理”从本体论着手沟通天人之际、为实现理与心之过渡和统一准备好了基础,这实际上也正是后来阳明心学所走过的道路。23.参考答案: 规范的他律性是指,人或道德主体赖于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受外在的根据的支配和节制。规范自律性,是自己对自己的规定,或自我立法。 他律性的道德规范,都必须转换成自律的道德规范,成为道德主体内在的品格,才具有内化为道德主体的行为的意义和塑造道德主体的心灵的意义。 道德的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24.参考答案: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前进或上升是事物发展不可逆转的基本方向和趋势。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而形成一个发展周期。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必然会不断完善,不断前进。事物前进、上升不是直线型的,而是迂回曲折的。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到旧事物的抵抗,曲折前进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如果把前进性和曲折性割裂开来,就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论。25.参考答案: (1)道德情感是人的社会性情感,是人对他人和社会事物的爱、憎等感情,是人对社会关系中的各种可以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的事物的感情。 (2)人的感受能力有一个从直观感受到抽象感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情感深化的过程。 皮亚杰曾经指出,儿童道德有一个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转化的阶段。这个转化发生的年龄是在10岁左右。主观责任判断的确立,标志着主体内在责任感的形成。人类个体发展史上所经历的这一漫长过程,与人类早期道德意识的出现和良心的出现有着逻辑的一致性。26.参考答案: (1)道德和法律都是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对于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法律规范的实质合理性来自于相应的道德权威性,只有具有道德权威性的法律规范,才可获得它自身的实质合理性。 (2)法律与道德是有区别的。 法律主要是确认和维护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德对于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既可表示赞同也可表示批判和谴责。 从形成方面看,道德规范与风俗一样,是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逐渐养成的,而法律规范必须由专门的立法机构和立法人员,用严格的文字把法律规范制定出来。从起作用的手段来看,道德规范主要靠纯粹精神的力量来起作用,而法律规范则靠国家机关的强制力量,靠奖惩,靠精神力量更靠物质力量。27.参考答案: 万物的产生在神学目的论被认为是上天的意志的产物。王充则提出了“自生”的概念。他认为,不论是人还是万物,都是因“天地合气”偶然“自生”。王充以无原因目的反对有原因目的。天道自然的真实意义,正是不需要解释原因。 王充对天人感应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天人感应论所说的祥瑞、符瑞,中心是为论证君权天授。天人感应论者为了抬高君主的地位,往往把君主说成是真龙天子。王充阐明了龙与人异类,故而不能交感。进一步,王充立足于他的科学知识,批驳了“雷为天怒”“雨是天喜”,等等。同时,王充还着重揭露了遣告说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认为“末世衰微,上下相非,灾异时至,则造遣告之言矣”。王充的最后结论,是“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天人之间不存在心灵的感应和联系。28.参考答案: 即张王气学派。气本论即主张以气为本,是张载、王廷相、王夫之气学一派的基本观点。气学主张太虚一实,气化即道,在认可理气不离的前提下,肯定气外无理,不是理为气本,而是理根于气,并立足物质不灭的基础,论证了气化世界的绝对性和永恒性。29.参考答案: 黑格尔从“实体即主体”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思想不仅是思想的实体,也是存在的实体,这种思想就是“客观思想”。在此基础上,黑格尔论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首先,黑格尔所说的“思维”主要指的是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之外的“客观思想”。所谓“存在”指事物的本质。因此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有两重含义:一方面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指的是事物与其自身的概念相一致,事物只有符合蕴含于自身之中的概念才具有实在性,因而事物生成的过程也就是实现自身本质的过程。另一方面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指的是我们的思想能够把握存在于事物之中的本质,而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的思想就不仅仅是我们的主观思想,而且就是事物的本质,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思想”。于是,思想就统摄一切而成为思想和存在的共同基础了。由此可见,本体论与认识论这两个方面在黑格尔哲学中是统一的,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逻辑学的一致性是黑格尔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黑格尔试图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同一的基础上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由于在他看来只有思想能够认识思想,只有精神能够把握精神,因而如果思想把握了事物的本质,那么事物的本质就是思想,所以他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30.参考答案: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首先,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其次,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再次,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率和密度等等。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其次,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1980年,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根据我国国情,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的增长。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进步、人口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卷II一.参考题库(共30题)1.绝对自我2.论道德冲突。3.如何理解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4.客观责任5.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6.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7.主观责任8.温和的怀疑论9.试论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及两者的关系。10.简述黑格尔关于哲学是一个“圆圈”的思想。11.简述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公设”的学说。12.情感主义13.论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关系。14.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5.戴震是如何解释道器“上下”的?16.计算机技术发展与思维程式化的关系。17.功利原则18.黑格尔关于自然的三段论体系。19.定言命令20.简述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21.人性自为22.论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23.为什么说发现和辩护之间没有一道鸿沟。24.如何理解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和标准?25.质变和量变26.先验幻相27.如何看待孔子天人观的矛盾?28.论述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及其内在关联。29.习行30.试论建构科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卷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绝对自我是费希特知识学的核心概念,所谓“绝对自我”是所有的自我意识中的先验要素,即自我意识一般,它是认识的先验逻辑根据。在费希特看来,不仅知识的形式像康德所说的那样以自我为基础和前提,而且知识的内容即经验质料同样是自我的产物,因而绝对自我乃是一切实在性的根据。“绝对自我”是知识学的最高根据和出发点。2.参考答案: 所谓道德冲突就是行为主体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的社会义务、职责、使命之间的冲突,是社会的不同的道德要求在主体身上的矛盾冲突的体现,是不同的道德价值体系的不同要求之间的冲突,这种道德价值冲突把行为主体推向两难境地,强迫人做出非此即彼的道德选择。 道德冲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由于社会或他人对同一角色的期待和要求不一致时,所引起的该角色内心的矛盾。二、由于个人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三、多种责任义务在一个主体身上的冲突。 社会价值冲突还体现在一个价值体系内部,不同的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之间也存在着价值冲突。不同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都提出了自己的道德价值学说。3.参考答案: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的发展既具有决定性,又具有选择性。决定性是指,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具有规律性、必然性的过程。选择性是指,社会形态的发展往往通过一定的历史选择活动来实现,并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某种不确定性或跳跃性。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通过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表现出来。一方面,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统一性。就人类总体历史而言,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地发展,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基本秩序依次更替。另一方面,有的民族、国家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上会出现“跳跃”,跨过一种甚至几种社会形态而进入先进的社会形态。这种特殊现象依然受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所支配,并不违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能否认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4.参考答案:依皮亚杰的观点,所谓客观责任即多从行为的外在客观效果角度来进行判断和评价所具有的责任。5.参考答案: 一、直觉思维区别于逻辑思维的重要特征在于它那种直接把握的思维方式。在直觉思维过程中,跳过了许多中间步骤,从总体上进行识别和猜想,一下子得出结论。看上去,直觉思维表现为逻辑的中断。逻辑思维则更多变现为渐进的发展。 二、二者在科学理论的创造和发展中互为补充。直觉创造以前,还要在逻辑大道上行走,在逻辑中断处才会出现直觉的识别与猜测。而直觉得到的知识,也要经过逻辑加工与整理,才能纳入完整的科学体系。6.参考答案: 任何事物部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内容和形式是事物存在发展的两个侧面,两者对立统一。首先,形式是事物的表现方式,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因此两者具有确定的差别。其次,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同时,内容与形式相互转化,在一种关系中作为一定内容的形式,在另一种关系中可以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内容。 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构成它们的矛盾运动: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内容,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形式。第二,形式积极影响内容,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运动总是从基本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模式发展的。7.参考答案: 主观责任,是对行为的判断、评价考虑行为者的动机与意向。主观责任判断的确立,标志着主体内在责任感的形成。8.参考答案: 休谟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将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得出了怀疑论的结论。休谟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感觉经验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只好存疑,因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基础,它却不可能超出自身之外去感觉自己的来源,所以感觉经验的来源不可知。休谟的“温和的怀疑论”是经验论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使经验论与唯理论解决知识问题的理想陷入了困境。9.参考答案: 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归纳方法应理解为概括由经验获得的事实,演绎方法则应理解为建立逻辑必然的知识体系。 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是从认识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观点来看才迥然不同。归纳方法与概括和加工事实有关,并且总是以观测和实验的结果为依据,演绎方法则是要从一些作为原理的判断形式,推导出一个判断体系,其推导程序完全依据所采用的逻辑系统的规则。 科学认识中,没有一种方法穷尽事物的本质。归纳与演绎在经验与理论层次具有互补性。归纳中贯穿着演绎的成分,演绎依赖归纳的结果作前提。10.参考答案: 黑格尔辩证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把宇宙万物看作是一个由于其内在矛盾而自我运动的过程,从而把真理理解为过程、结果和全体,理解为一个自己完成自己的“圆圈”。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越是在后的阶段越具有现实性和真理性,因为它们是前阶段“扬弃”自身的结果,因而克服了自身的缺陷并且保留了合理的因素,而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把此前一切阶段都包容于自身之内的整体。于是哲学之整体就是一个圆圈,在它之中,起点与终点乃是目的与目的的实现这样一个自我完成自我实现的关系。 黑格尔的辩证法以“三一式”为其形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题、反题与合题。一般说来,正题是肯定的环节,它表明矛盾此时还处于潜在的阶段;反题是否定的环节,此时矛盾双方得到了展开;合题则是“否定之否定”的环节,它是正题与反题的对立统一。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正题、反题与合题的“圆圈”所组成的一个巨大的“圆圈”。11.参考答案: 当康德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从功能上划分清楚之后,他立刻就面临着理性的统一问题。理性是统一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是它的两种功能。康德确立了实践理性的“优先地位”:我们不可能让理论理性统治实践理性,因为那样一来就势必毁灭了自由,因此只能由实践理性来统治理论理性。 康德通过使意志的动机与行为的效果“划清界限”的方式来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可以遵从理性自身的法则行事,这种道德法则与经验无关亦与行为的结果无关,它属于纯粹理性的理想世界,而行为则不可避免地要落入由必然的自然法则所统治的现象世界,这就意味着动机与效果是完全分离的,这一问题要求康德说明理智世界与感觉世界之间的关系,为此他提出了实践理性的“公设”。人类理性由于敬重道德法则而向往一个无条件的对象即“至善”,“公设”就是这个由道德法则而成立的“至善”所必不可少的理论假设。实践理性有三个“公设”,这就是“意志自由”、“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仅就道德法则而论,它是无条件的,并不需要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为其基础和前提,但是一涉及到道德法则的实现,那就不是道德法则力所能及的范围了。显然,这是康德哲学二元论性质的必然结果。12.参考答案: 情感主义是元伦理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情感主义认为道德命题是不蕴含知识真假意义的命题,道德语言和道德命题的功能只在于表达情感态度或唤起情感而刺激行动。从直觉主义发展到情感主义,具有元伦理学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性。 摩尔的直觉主义把“善”看成是不可分析、不可定义的概念。而当我们这样使用时,这个词语什么都不代表,因而没有任何符号功能。当我们在语句“这是善的”中使用它时,我们所指的仅仅是“这”,而所谓添加的“是善的”并未对我们所指造成什么差别。“这是善的”只是用作一种情感符号,表达我们对“这”的态度,伦理词的功能只能表达情感或唤起情感。 在情感主义的伦理学家中,艾耶尔和史蒂文森是两位最著名的代表人物。13.参考答案: 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相对应关系。从结果上看,道德主体在履行了一定的道德义务之后,通常也应当享有相应的道德权利;从动机上看,道德主体履行道德义务确实不以获得某种权利为前提,权利并不是履行道德义务的诱因。道德行为的高尚性就在于不计其报赏。 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直接同一,可以看作是道德义务本身的表现形式。这种权利只是要求尽义务,而不是索取。14.参考答案: 实践标准问题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把感觉经验作为标准,有的把理性作为标准。马哲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性质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要判断主客观是否相符,必须使主客观相对照和比较。能够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比较的只能是实践。实践是联系和沟通主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它能把正确的理论变成现实,从而用实践的结果来证明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逻辑证明是论证真理的手段。如果没有逻辑证明的帮助,就不能以具体实践去充分证实或驳倒某个理论原理。逻辑证明是实践检验的逻辑补充,不能代替实践标准。逻辑证明所使用的前提、概念、原理、规则等都必须经实践检验。因此,不能夸大逻辑证明的作用而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5.参考答案: 晚于王夫之近一个世纪的戴震,对上下道器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指出应该拿“道”和“器”去解释什么是形而上和形而下,而不是相反。 当然,戴震没有明确做出这一论断,他的矛头主要是指向程朱的“理气之辨”。故“形而上下”的唯一合理解释,是以“形”为己成形质之义,形而上就是成形以前即阴阳气化,形而下则是气凝结成形以后即具体事物。从“前气”看是形而上,从“后形”看则是形而下。器是指成形不变之物,道则存在于此物之中而不可离,可离非道也。戴震虽是程朱理学的批判者,但他以“前后”解释“上下”,也是对被批判者的批判继承。 戴震哲学对于形而上下问题的重新规定,标志着古代哲学的本体论研究已经走完了最后的历程。中国古代形而上下观的主导倾向是上道下器的统一,但又有不同的对待处理上下前后之间的差异的主张。16.参考答案: 电子计算机是有现代逻辑学发展带来的物化成果,提供了思维程式化的可能。 人类智能活动分为四类:刺激-反应活动;数学思维;复杂-形式化系统领域;非形式化行为领域。其中前两类非常适于数字计算机模拟。 总的来说,目前计算机使用的成功,还只是扩大了人的智能而不是取代了人的智能。17.参考答案: 是效果论的评价标准,即根据行为的结果,对人的行为善恶进行评价。认为离开行为对人们所产生的有利的效果,就不可能有道德上的善恶。换言之,行为的正当,以其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行为之不正当,以其产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18.参考答案: 黑格尔把自然界划分为力学、物理学和有机学这三个领域,关于自然构造了一个基于理性自我意识的三段论体系。 黑格尔认为,在力学领域中,物质体系所包含的概念还没有把它们组织成有机整体。过渡到物理学后,内在概念就把各个物理的物体组织在一起,但这种系统总是为外界冲击而趋于瓦解。只有发展到有机领域,才出现了能自我保持、自我组织和自我繁殖的有机生命,这种存在征服了自己内部和自己周围的各个环节,把他们降低为手段,于是,理性便在生命中找到了自己。19.参考答案: 按照康德,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联结起来的命令式,因而对人表现为命令他“应该做什么”的道德法则。我们有两类命令式,一类是假言命令,一类是定言命令。所谓“假言命令”是一种有条件的命令式,它以“如果……,就……”为形式。所谓“定言命令”则是一种无条件的命令式,或者说,在这种命令式中,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定言命令是道德法则的形式,它的基本形式是“你的行动,要使你的准则通过你的意志上升为普遍的法则”。20.参考答案: 毛哲是马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毛为代表的党,坚持马主义,反对主观、教条,以国情为据,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成功地将马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原则,是毛思想灵魂,是中国化的马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哲特点:鲜明的党性、生动的实践性、广泛的群众性。 毛哲对马哲的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毛哲深刻阐述了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唯物辩证法,以矛盾论为核心,将之广泛运用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军事、党建等领域,创造性地阐述了历史辩证法、军事辩证法、社建辩证法等思想。 二,以实践为基础,系统论证了马主义认识论,对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认识论与群众路线的关系,都提出了新见解,对马主义认识论给予创造性发展。 三,以社会基本矛盾为主线,深化唯物史观,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正确区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正确处理农、轻、重几种社会生产的思想,为马哲学增添了新内容。21.参考答案: 韩非提出了人性“自为”的学说。韩非认为物欲实为人之生存的第一需要,它是人们思考问题并指导其行动的最初出发点。“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作为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或善或恶、是善是恶的道德评价与此并无必然的联系。韩非实际是把人的道德责任与对利欲的追求分割了开来,因为仁义道德在他这里毫无意义。22.参考答案: 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基础,道德品质是长期的行为习惯所养成的。 (2)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在道德主体那里,是内外统一的。就道德主体的内在意义而言,道德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内在道德心性,就其外在意义而言,表现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 (3)道德主体的道德品质更突出地体现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之中。人的道德品质是一种自觉自主的意志选择过程。 一般而言,善良的道德品质会表现出善的行为,而恶劣的道德品质会表现出恶劣的道德行为。但是,在实际道德生活中,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可能也会有一时的道德上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因为道德主体的某个行为,一时的表现而就否定了他的整个的道德素养或道德品质。23.参考答案: 1.与猜测不同,实际中,发现不仅仅是心理事件,至少有部分是辩护,或者应该包括在辩护之中。 2.或然性先于可接受性。好的理由支持或然性,肯定将有利于可接受性。 发现和辩护之间没有鸿沟,而且它们正在逐渐的接近。除了最初的思索——猜测尚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