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月考试卷_第1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月考试卷_第2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月考试卷_第3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月考试卷_第4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月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我们用来对人进行分类的社会标准充满了可能指导我们行为的信念和感受。这也是纽曼在后来的、经历中所认识到的一点——一旦他被归类为犹太人,人们会对他做出假设,并且会对他产生厌恶,还会对这些假设和感受采取行动。纽曼的故事的核心部分向我们展示了分类如何成为偏见的先兆。但与此同时,分类也是我们大脑的基本工具。分类过程不仅适用于人,还适用于所有事情。我们可以给人分类,给动物分类,给食物分类,给家具分类……我们用信息填充我们分出的每一个类别,并为其注入引导我们行动的感受。以苹果为例,看到这个分类,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苹果如何生长,生长的地方,现存的品种、颜色、大小、触感、味道,应该什么时候吃苹果,应该怎么吃,是煮着吃还是生吃,苹果是否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等等。而根据对苹果的了解,我们也会决定是否会喜欢苹果这个类别的食物。所有这些感受也可以决定我们会不会吃别人给的苹果,如果要吃苹果,是去杂货店买还是去树上摘。只需看一眼苹果,我们的大脑就可以立刻调出与整个分类相关的感受和想法。事实上,这些相关性越强,这些感受和想法传达的速度就会越快。我们关于社交群体的分类也以类似的方式运作,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对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以及对他们的态度称为“偏见”。无论是坏的还是好的,无论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我们的想法和态度都会和分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会自动触发,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举个例子,仅仅看到一个黑人,我们就会自动想起从社会中形成的一系列联想:这个人擅长运动,这个人学习不好,这个人是穷人,这个人跳舞跳得很好,这个人住在黑人社区,我们得提防这个人……进行这种联想的过程其实就是“偏见”,这种偏见可能在你无意之中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一切都毫不费力地发生在几毫秒的时间里。无论我们的价值观如何,无论我们有怎样的想法,无论我们希望在世界上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联想都可以主导我们的思维。“刻板印象”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探讨了一个人的看法是否与实际情况相对应的问题。但“刻板印象”这个词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进入流行话语体系。这个词不是由科学家引入的,而是由一位名叫沃尔特·李普曼的记者首先提出的,他认为重要问题的新闻报道首先被记者本身和公众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过滤——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新闻界仍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李普曼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记者之一。他在纽约和华盛顿特区担任报纸专栏作家有五十多年,他的笔下详细记录了战争、政治、社会动荡和人口变化。他将“刻板印象”一词应用于描述“我们头脑中的图片”——一种反映主观认知但代表客观现实的印象。这个词来自传统排版过程,印有字体的模具被铸造在金属板上,并在打印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复制——这就很像我们自认为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又未经检验过的定式的想法,而正是这些想法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奥克兰的一位警官在接受卧底任务的时候,就将自己脑内对于武装危险分子的印象误认为是他们真实的样子,这就是“刻板印象”在背后起作用。为了完成卧底工作,这名警官不得不打扮成他心中最讨厌的那个样子,衣着破旧、邋里邋遢、蓬头垢面。但这个形象与他对自己的形象认知大相径庭,在他心中,他是一个维护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勇者。因此,当这位警官无意在一个橱窗前看到自己的倒影时,他无法处理脑内理想形象和现实真实样子之间的差距。李普曼十分理解“刻板印象”的作用和影响。他在1922年出版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写道:“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喧闹庞杂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熟悉的文化所定义出的东西,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文化所给定的、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李普曼一直以来从事的新闻舆论工作使他担心美国人可能会做出草率和不合逻辑的公民和政治选择,因为这些“刻板印象”已经使他们自动忽略了那些与他们的先验常识不符的信息。而这正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心理学家把困扰李普曼的这种现象称为“证实性偏见”。人们倾向于寻找并关注那些可以证实自己想法的信息,即使我们的面前还摆着完全相反的、似乎无懈可击的现实,我们仍然会觉得这些能够支持自己想法的信息更值得信赖,不容置疑。一旦我们确认某件事物的运作机理,就很难再打破这个已经确定的框架。“证实性偏见”是一种允许不准确的想法传播和持续的机制。而如今,不管你相信怎样的想法,其实都可以找到大把支持自己想法的信息。在21世纪,我们可以通过某一特定的维度搜索网络资源,获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信息,找到更多和我们拥有相同观点的人。这种分离化的信息搜集会从我们的视角中自动抹除那些令我们不舒服、感到不协调的事实,让我们更容易相信那些符合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假新闻”。在李普曼生活的时代,问题不在于庞杂的信息来源,而恰恰是由于信息匮乏导致的无知泛滥。《公众舆论》开篇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14年,在大洋中的一座小岛上生活着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由于与世隔绝,他们并没有发现他们的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在英法协约抗击德国的时候,虽然这些岛民从理论上说已经成了敌人,但他们仍然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因为他们脑中的图片并没有与实时事件的发展相匹配。世界已发生巨大变化,但这些孤立的人只能根据他们自己心中世界的样子来生活。(摘编自珍妮弗·埃伯哈特《“刻板印象”:分类如何成为偏见的先兆》)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类是人类大脑的基本工具,人类行为的信念和感受受分类标准影响,我们对某个事物进行分类,即可调出与整个分类相关的感受和想法。B.我们看到一个黑人,就会认为他有运动天赋,学习不好,贫穷,擅长跳舞,住在黑人社区,对他要有戒备,这些联想都与分类联系在一起。C.“刻板印象”这个词语出现已久,首先由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提出,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进入流行话语体系,进而引起人们普遍重视。D.奥克兰的那位警官在卧底时,不一定非要装扮成衣着破旧、邋里邋遢、蓬头垢面的形象,这个形象只是他对武装危险分子的刻板印象而已。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纽曼认为,如果他被犹太人归类。人们就会根据对犹太人的偏见,对他产生厌恶之情,甚至还会在现实中采取行动。B.李普曼基于对战争、政治、社会动荡和人口变化等的深刻了解,认为美国人常常做出草率和不合逻辑的政治选择。C.在网络资源丰富的当下,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信息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而这会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D.在《公众舆论》开篇的故事中,小岛上的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因为信息匮乏导致无知泛滥,所以才能和平相处。3.下列选项,不属于“刻板印象”的一项是()(3分)A.人们买水果时,往往爱买黄皮桔子而不乐意买青皮桔子,尽管二者一样好吃,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青皮桔子是未成熟的、酸的。B.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访问员时,一般都会选女性,而不选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C.某运动品牌企业创始人靠着与生俱来的运动基因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精神,不断突破极限,使其所创品牌受到全球欢迎。D.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往往会认为体态娇小、柔弱,体型偏瘦的女人更有女性特征,而那些体型健壮的女性则会被认为男人味浓了些。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1980年代的刻板印象2000年代的刻板印象男性粗鲁、说粗话、强壮随和、安静、含蓄、害羞聪明、有探索精神、好胜心强、严肃、自信强壮、粗鲁严肃、有野心、独立固执、骗人、酷女性漂亮、柔弱软声细语、温柔、犹豫讲闲话、没事找事、焦虑安静、害羞温柔抑郁、没事找事焦急、容易激动、妒忌共通诚实、信得过、同情、勤劳妒忌、自私、容易激动诚实、自信、负责自私、生气、聪明、娇气A.对男性和女性形成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是人们对社会人群进行分类的方式之一。B.1980年代对女性诸如“漂亮、柔弱”等刻板印象的形成和人们的男女分类标准相关。C.2000年代对于男性和女性共通的刻板印象忽视了某些不具有这些特质的个体。D.图表中,男女共通的刻板印象中都有“诚实”和“自私”,说明这是经过检验的客观现实。5.如何避免“证实性偏见”对于认知的负面影响?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牧羊姑娘(节选)南泽仁“你阿哥要办喜酒了。”“新娘子戴着羊皮帽子,看不清她的样子。”A“听说,接亲的人看见她,满脸像糊了牛粪。”喜惹从镇上的学校放假回来时,几个玩伴争相告诉她这些消息。她从她们的脸上看到了满满的好奇。喜惹已经几个月没见到自己的阿哥了,大学毕业,他就跟着阿爸在川藏铁路沿线运送筑路材料。阿爸说,他去山外教书以前,需要在路上历练一段。顺路给他娶个牧羊姑娘回来……喜惹走到屋门口,听到湿柴燃烧发出的噼啪声。她一步跨进去,只见木屋顶上落下的光束照着火塘边上一个清瘦的女子。女子身穿黑色平绒藏袍,头盘粉红丝线,皮肤像布包里的桃子一样粉白,且散发着芬芳。她半盘着脚,悠闲地坐在一张羊皮毡垫上缝制牛皮靴子,几张氆氇毡垫齐整地围绕在火塘边,几只挤奶桶也围在水缸边,它们看上去像在静静地听一个故事。……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夜空蓝幽幽的,静谧的草甸和森林发着微光,牛图里偶尔传出一两声小牛犊的叫声。木屋里闪动着火光,喜惹、阿哥和那位女子围坐在火塘边。喜惹看了阿哥,又去看她身边的女子,她微妙纤细的心灵感受到了温暖,脸颊也染上了红晕。阿哥从喜惹带去的布包里取出一个桃子,用袖口擦去桃毛后,咔嚓咔嚓地吃起来。这时,喜惹用方言向阿哥打听起女子的来历。阿哥正津津有味地吃桃,听到喜惹的话,他顿了顿,脸上绽放出笑容,眼睛也闪着光,这加重了喜惹的兴趣。待阿哥把那个桃子吃完,才开始为喜惹讲述。阿哥说:“司机们把货物运到筑路队,并不停留,他们会翻越贡嘎雪山,在山下的松林口道班过夜。那里松树环绕,门前有条小河,山上有几户放牧的人家。早就听说,牧人看到松林中的屋顶升起烟雾,就会送些新鲜牛奶给留宿的客人,客人也会给牧人送一些新茶和藏盐作为答谢。时间久了,松林口就成了货车司机歇脚的地方。那晚,我们到达松林口的时候,已接近晚上。我们正生火熬茶,听到帐篷外响起了一阵细柔的牧哨,接着就看见门外一群绵羊经过,后面跟着一个穿白氆氇藏袍的牧羊人。看见道班房里的我们都静止下来看他,他就用一声短促的哨声命令绵羊立刻停止下来。接着,他走进房里,到火炉近前时,着实吓了我们一大跳,B他戴深色头巾,脸脏到无法辨认。他从我们面前取走了一只碗,走进羊群中间,一躬身就不见了。等他回来,我们看到了他的一双比脸还要脏的手,捧着一碗雪白的羊奶站在我们面前。那晚,我们第一次喝到羊奶茶,那滋味比牦牛奶茶还要细腻香甜。后来几次,我们都去松林口歇宿,都喝到了他送的羊奶。奇怪的是……”阿哥说到这里,看到喜惹的眼睛里含着被故事点亮的光,就故意停顿下来,并伸手准备把一截快要燃到火塘边的干柴往里送。喜惹和那女子同时伸手把那截干柴送进了火塘里,那个女子又在火塘里添了几根干柴,仿佛她和喜惹都想让明亮的火光继续照亮阿哥讲述的故事。阿哥抿嘴一笑,他的讲述吸引着两个女孩耐心倾听,语调变得温柔轻盈起来:“他只把羊奶端给我,不给其他人。同路的人都笑话我,说我被他看上,要留在此处放羊了。开学将近,阿爸准备先送我回家。那天早上,我收拾好行李走出松林,忽然感到有人一把抱住了我的手臂,回头一看,是那个送羊奶的牧羊人。我朝他摆手,从怀中取出一把糖块答谢他。谁知他不看糖块一眼,只顾紧紧地抱住我的手臂。后来,听到阿爸持续按响汽车喇叭催促,我心一急,就用虎钳似的手去掰开他。他倒在了地上,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流下了眼泪。”阿哥讲到这里,又从布包里拿出一个桃子,用袖口细致地擦拭干净后,递给身边的女子。他们对视一眼,微微一笑,像守着什么秘密似的。阿哥继续说:“贡嘎雪山终年积雪,住在这里的人们应该很渴望看看山外的温暖世界吧。从他们要把新鲜羊奶送给帮助筑路的人,我就能感受到他们的愿望。这一趟,我要带他去见识我们的矮山牧场,顺便请他教我用牧哨指挥牦牛的本领。我想,一定是我的眼神对他袒露了心里的想法,他接过我手中的行李背在身上,并很快爬上了阿爸的货车。我们就这样载着他回到了家。阿妈看到身上这么脏的客人,就为他烧了一大锅热水,让他去楼下柴房把自己清洗干净。我们正吃晚饭呢,楼口忽然冒出来一个白净漂亮的姑娘。”“阿妈像看到了异类一样,半天才回神过来问她:‘你是哪个?要找谁?’”“她说:‘我叫央乃,就找你家。’”“我们面面相觑,她就从楼下抱回来那件黏腻的氆氇袍子。她看了我一眼,然后红着脸低下头去。我这才看见了一个姑娘家该有的体面,这才知道自己竟带回来了一个牧羊姑娘。”喜惹听完,看了看阿哥身边的女子,有些惊讶,又有些疑惑,她感到央乃这个美好的名字使她更加神秘了。央乃开始为那只皮靴子编织氆氌带子了,仿佛阿哥讲述的那个牧羊人与她并不相关似的。……喜惹的梦里突然飘进一阵奶香,她醒了。火塘上的大锅里煨着浓稠的东西,那是提取酥油后的奶渣。央乃正用一把木勺缓缓搅动奶渣,奶渣逐渐变得浓稠,变成了深棕色。喜惹知道,将奶渣冷却后团成团风干,就能制成味道独特的藏醋。央乃在这时却多了一道工序,她揉碎一把鹿耳韭的紫色干花撒进锅里,藏醋的颜色更加鲜亮了。央乃从怀里取出一个小木盒,用木勺舀出浓郁的藏醋,淋在盒子里,盒子冒出白色的雾气。央乃见喜惹醒来,把盒子递给她。喜惹用指头蘸起一点藏醋舔尝,感觉味道酸甜,她的脸上也升起了酸甜的笑容。她想继续品尝这精致的早餐,央乃却摆手阻止她。C接着央乃拿起木勺,把糊在上面的藏醋一点一点涂抹在自己脸上。三两下,央乃就面目不清了。喜惹看着央乃的模样大笑起来,笑到直不起身子。她在那样的笑中忽然停止下来,只见央乃取来一个桃子,在脸颊边举起。就在那一刻,喜惹知道了风雪中的牧羊姑娘美丽的秘密,也知道阿哥在昨晚吃桃时,为满足她的好奇心,酝酿了一个牧羊姑娘的故事。喜惹从木勺上抹下一点藏醋,涂在自己的鼻头上,两个姑娘就一起发出了欢快的笑声。(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哥大学毕业,将来要当教师,他是在跟着阿爸在川藏铁路历练的时候认识了央乃,之后带着央乃回家结婚B.本文和《哦,香雪》都表现了山村女孩对山外世界的向往,主人公香雪和央乃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山村。C.小说综合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央乃美丽、沉静、勇敢、热情、善良、心灵手巧的形象特征。D.小说以两个姑娘欢快的笑声结尾,烘托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和姑娘们活泼的性格,表现牧民幸福祥和的生活现状。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喜惹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阿哥讲述牧羊姑娘的故事的缘起和倾听者,小说通过她的所见所闻带领读者了解牧羊姑娘的形象特征。B.小说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展开叙述:大故事是僖惹回家见到嫂子央乃并和她一起涂抹藏醋,小故事是阿哥讲述央乃的来历。C.文中,藏区静谧的草甸和森林,藏人的衣着打扮和生活习惯,加上央乃制作藏醋的过程等内容,使小说具有鲜明的藏族地域特色。D.小说多次出现有关桃子的情节,先是央乃的皮肤像桃子,后是阿哥、央乃吃桃子,最后央乃举桃子,桃子象征两人美满甜蜜的爱情。8.文章多处写到央乃的脸,请分别分析A、B、C三处画线语句的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阿哥讲述的牧羊姑娘的故事为什么能够吸引人?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节选自《左传·秦晋郩之战》)材料二: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节选自《尚书·秦誓》①)【注】①秦晋殽之战后,秦穆公极其追悔,对群臣讲了一篇自我责备的话。史臣录下,即为《秦誓》。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惟古之A谋人B则曰C未就D予忌E惟今之F谋人G姑将H以为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国都,与《岳阳楼记》中“则有去国怀乡”的“国”的意思相同。B.素服,文中指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的本色或白色的衣服。C.黄发,老人,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意思相同。D.殆,疑惑,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殆有甚焉”的“殆”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三次写到蹇叔“哭”,第一次对着孟明哭,第二次对着自己的儿子哭,他预见此战必败;第三次对着士兵哭,他痛悔不已。B.秦穆公虽然战前利令智昏,一意孤行派军出征郑国,但战败后主动承担责任,没有责怪惩罚败将,可见其具有霸主的担当和胸怀。C.古人认为,责备别人并不难,但要做到受到责备还能够从谏如流,这就很难了。秦穆公引用这句话,来说明他犯错也情有可原。D.秦穆公向群臣表示,自己不想任用射箭、驾车都很熟练的武夫,更没有工夫理会那些巧言令色、阿谀奉承使在位良士迷惑怠惰之徒。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秦穆公对待德高望重的老臣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巽公院五咏·芙蓉亭①柳宗元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尝闻色空②喻,造物谁为工?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注】①柳宗元初贬永州,住龙兴寺,曾与和尚交往,探讨佛理。其中重巽和尚与柳宗元交往颇深。组诗《巽公院五咏》即作于此时,《芙蓉亭》是第四首。②佛教语。“色即是空”的略语,谓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生,虚幻不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三至六句围绕“嘉木”一词,从香气、色彩、姿态等角度正面描写芙蓉花的美好形象。B.“潇洒”两句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芙蓉花异于常人的潇洒形象。C.“尝闻”两句中的“色空”一词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花颜色多变,又指世间事物虚幻不实。D.“留连”两句写诗人流连于芙蓉亭美景,清明的月色和远处的钟声增添了诗歌的禅意。16.本诗和《涉江采芙蓉》都描写了芙蓉花,请简要分析其不同的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中国人讲究做事要慎始善终,但现实中能做到的人却不多,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这个意思。(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柔和的清辉洒在玉户帘上、捣衣砧上,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3)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马”:如“宝马雕车香满路”,以“宝马”代表优渥的生活;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以“班马”表现别离的不舍;如“______,______”,以“铁马”借指雄师劲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①没有见到杜鹃鸟,但可以睹花思鸟。感觉到花就是鸟的羽翅,A时,还会隐隐约约听到冥冥之中鸟的鸣叫,其声要么是“布谷”,要么是“米贵阳”,要么是“栽秧打谷”。②这是瓦屋山的写照——有高接云天的水杉为伴,身边有绽放的杜鹃花簇拥,有从意念之中掠过的杜鹃鸟,有夜雨,当然,更有百重泉。③泉,最先是以声音的形态呈现的。雨雾弥漫,看不到耸峙的山峰,但可以凭借听力感受瓦屋山的巍峨险峻与逶迤延绵。泉声从高处传来,可感山之高;泉声从远处传来,可感山之大。这既像中国画“意到笔不到”的高妙手法,又像“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美人情状。前人描述飞泉,多用“白练高挂”四字,这无疑是一个庸常的比喻,但拿来状喻瓦屋山的泉,却最为准确、贴切。可不是吗?④一条条比云雾更白更亮的缟素在高处横空出世,舞动一番后,便一叠一叠地飞流而下,跌入翻卷的云雾中并与之融为一体。走得近了,泉声逐渐地磅礴起来,有B之势。再走近一点,瓦屋山弄出的响动就惊天动地、惊心动魄了。这气象、气派、气势,我只在黄河壶口感受过一次。此刻,泉就不再是轻歌曼舞的流泉,而成了C的瀑布,成了一群脱缰的野马和追逐马群的猛虎。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A______ B______ C______19.下列各项,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0.“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这四句诗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工增雨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进行的,①,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只有那些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一般来说,云层厚度要大于2千米,对冷云而言,云中要有过冷水含量较丰厚的区域。其次要有降水天气过程,有水汽输送和上升气流区。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对地形云、对流云、层状云、积状云和层积混合云进行催化剂播撒作业,当气象部门预测到局地将迎来云团时,要选择合适的作业时机、合适的作业部位、合适的催化剂量,才能使云滴、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②。因此,人工增雨是一项需要“天时”“地利”多方面因素配合才能开展的气象科学工作。人工影响作业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液氮、碘化银等,这些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成冰能力,每次作业只需要少量。以常用的冷云催化剂来说,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③,不会污染环境。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语段中,观景有多种方式,有听景,从泉声中可感山之高和山之大;有看景,看到横空出世的瀑布;有联想和想象,睹花思鸟,从绽放的杜鹃花簇拥,到意念之中掠过的杜鹃鸟……这些不同的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认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月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C(“首先由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提出”错,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但这个词语是由记者沃尔特·李普曼提出的;“进而引起人们普遍重视”于文无据。)2.D(A项,“如果他被犹太人归类”错,应该是“如果他被归类为犹太人”。B项,“认为美国人常常做出”错,文中是“担心美国人可能会做出”。C项,“而这会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错,原文是“让我们更容易相信那些符合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假新闻’”,“更容易相信”不等于一定会做出错误的判断。)3.C(“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个事物或物体进行“分类”后,大脑调出的与整体分类相关的偏见。A、B、D三项都有“分类”和“偏见”,C项则没有,它只是强调了某运动品牌成长过程中创始人的作用。)4.D(“说明这是经过检验的客观现实”错,根据原文第六段可知,刻板印象是我们自认为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又未经检验过的定式的想法,既然选项中的“诚实”和“自私”是刻板印象,那么它们就不是“经过检验的客观现实”。)5.①学会实事求是地观察世界,并进行自我审视,避免先入为主,警惕“刻板印象”的误导,应该先理解后定义。②多从反面思考问题,特别留意与自己的先验常识不符的信息,关注反向意见。③学会甄别信息来源及其准确性,避免分离化的信息收集,同时主动接受新信息,避免因信息匮乏而导致的无知。(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6.B(“主人公香雪和央乃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山村”错,《哦,香雪》中的主人公香雪没有走出山村,央乃则通过阿哥走出了她想走出的贡嘎山。)7.D(“桃子象征两人美满甜蜜的爱情”错误,过度解读。)8.①A处,玩伴说新娘“满脸像糊了牛粪”的信息,设置了悬念,给新娘增添了神秘色彩。②B处,强调牧羊人“脸脏到无法辨认”,反衬牧羊人内心的热情,为下文情节翻转蓄势。③C处,央乃把藏醋涂抹在脸上的细节,照应了A、B两处,揭开了谜底,也让喜惹明白了阿哥根据央乃的这个习惯编造了牧羊姑娘的故事,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每点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9.①阿哥讲述故事时,善于卖关子。比如,他讲到“奇怪的是……”时故意停顿下来,以吸引喜惹和央乃。②阿哥讲故事时,善于设置悬念。如讲到央乃被他推倒在地时,他和央乃对视一眼,微微一笑,像守着什么秘密似的,为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喜惹想知道故事进展的欲望。③结尾情节逆转,外表很脏的牧羊人竟然是个白净漂亮的姑娘,送羊奶送出了一段巧妙姻缘,既照应前文,又出人意料。④故事美好的意蕴也很吸引人。故事表现了贡嘎山牧羊人的善良慷慨和了解山外世界的渴望,以及阿哥对牧羊姑娘的热爱和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赞美。(每点2分,答任意三点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0.BEG(“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句式相同,在B、E、G三处断开。句意:过去的谋臣,我认为不承顺着我的意志;现在的谋臣,承顺我意,我一时就亲信他们了。原句句读为: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11.D(“亦曰殆哉”中“殆”是危害的意思,“殆有甚焉”中的“殆”是恐怕、可能的意思。)12.A(“三次写到蹇叔‘哭’”“第三次对着士兵哭”错,材料一两次写蹇叔“哭”,对着士兵哭的是秦穆公,不是蹇叔。)13.(1)士兵们辛辛苦苦却无所得,必会产生怨恨、忤逆之心。况且军队远行千里,谁还能不知道呢?(“勤”“悖心”各1分,反问句1分,句意1分)(2)别人有才华有品德,他从心底里欢喜,不只是从嘴里赞誉而已。(“彦圣”“好”“不啻”各1分,句意1分)14.①材料一中,秦穆公表面上拿军国大事询问德高望重的老臣蹇叔,实则不仅不听,还不尊重他。②材料二中,秦穆公强调军国大事要咨询德高望重的老臣,并且信赖他们。(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行军前来,郑国的都城可以攻下。”秦穆公为此访问老臣蹇叔。蹇叔说:“辛辛苦苦调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战斗力衰竭,远方的国家又有了防备,这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土兵们辛辛苦苦却无所得,必会产生怨恨、忤逆之心。况且军队远行千里,谁还能不知道呢?”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召见孟明、西乞、白乙三位将领,派他们率军从咸阳东门外出军。蹇叔哭着说:“孟明啊!我看见军队出去,却看不见他们回来啊。”穆公派人对他说:“你懂得什么!如果你只活到中等寿岁,你坟墓上的树已经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一定在殽山截击秦军,殽山有两座大山头。那南面的山头,是夏代天子皋的墓地;那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躲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中间,我将在那里收拾你的骸骨!”秦军于是向东进发了。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初夏四月十三日,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而回。于是晋国人就穿着黑色丧服来安葬晋文公,晋国从此开始以黑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