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扬子中学3月份高三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1/39/wKhkGWX0xz-ARCFUAAM9R3DiPqk883.jpg)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扬子中学3月份高三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1/39/wKhkGWX0xz-ARCFUAAM9R3DiPqk8832.jpg)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扬子中学3月份高三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1/39/wKhkGWX0xz-ARCFUAAM9R3DiPqk8833.jpg)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扬子中学3月份高三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1/39/wKhkGWX0xz-ARCFUAAM9R3DiPqk8834.jpg)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扬子中学3月份高三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11/39/wKhkGWX0xz-ARCFUAAM9R3DiPqk88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学程3高三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每空1分)(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该句选自()写的《过秦论》(2),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惊险场面的句子是:,。2.按要求作答(5分)(1)请给下列句子排序“格赖斯认为对话中有着我们普遍来说都会遵守的基本规则:参与谈话时,。”(2分)①说相关的话,不相关的就别提。②但我们毕竟不是机器人,我们会改主意、会走神、会戏弄别人,我们没那么古板。③信息量应该不少于也不超过必要的程度。④叙事时顺序不要跳跃。⑤表达要清楚,避免模棱两可。A.①③⑤②④B.③①⑤④②C.①⑤③④②D.③⑤①②④(2)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话剧《红楼梦》以全本演出形式呈现在世界舞台,演出由上部“春夏·风月繁华”和下部“秋冬·食尽鸟归”组成,跨越四季,岁月沧桑,再现原著经典场景。下列经典场景不能被选入“上部”的是()3分A.共读西厢B.元妃省亲C.群芳夜交D.湘云醉卧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5分)灾难面前,文学不应该是什么?沈杏培①面对一场与病毒的战役,文学何为?当技术专家和社会管理者联合接手疫灾的治理时,文学知识分子并无太多技术优势。但是根据既往经验,在灾难面前我们的文学常常过于“饶舌”,这种文学常常是集体性的,而非个性的,是景观铺呈性的,而非人性体恤的,是外向型的,而非内省型的。②1949年阿多诺提出了“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论断,在阿多诺看来,音乐、诗歌都曾充当着纳粹野蛮行径的帮凶,“如果音乐、诗歌这些文明的精华与大屠杀的野蛮行为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那么‘奥斯维辛之后’的我们依旧在那里低吟浅唱、写景抒情,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就只能是欺骗、虚伪和野蛮。”③英国作家布衣对阿多诺持理解态度,他这样解释这个命题:“我觉得他的意思是,诗,混杂着‘私人的自鸣得意的思索’,是无法找到语句表达奥斯维辛那机械化了的、没有灵魂的、大工业方式的残忍的。此外,诗歌是欢娱和美好的产物,因此,集体屠杀无法以诗歌表现。”同时,布衣指出了德国文艺界面对这一创伤主题存在的一些现象:几乎没有一部小说、戏剧或者电影直接表现种族灭绝;在德国,敢于直视奥斯维辛的文学并不走运;保罗·策兰在20世纪六十年代要求编辑把《死亡赋格》这首有着“诗意残忍”风格的奥斯维辛题材的诗作从诗集中删除。可见,面对苦难,面对死亡,面对种族的劫难和人性的失范,任何诗意都是不恰当的。④那么,文学是否就此止步于灾难?世界文学史上不缺乏对灾难书写的经典文本。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瘟疫年纪事》书写的是17世纪中叶爆发于伦敦的黑死病,法国存在主义大师阿尔贝·加缪的《鼠疫》则是以20世纪40年代一场席卷奥兰城的鼠疫灾难作为描写对象,葡萄牙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则叙写了失明症蔓延下的人类的脆弱和世界的失序。这些文本既是对人类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警示,既是现实,也是预言,在艺术表现或是思想主题上都形成了不可磨灭的特色,成为灾难文学类型上的经典之作。⑤完成于1947年的《鼠疫》一方面正面叙写鼠疫肆虐之下奥兰城的死亡惨景和“被困囚徒”的痛苦、无助、自救和反抗。另一方面,小说又专注探究与可怕疫灾进行抗争的人的精神生长,通过抗疫核心人物里厄医生,以及记事人塔鲁、小职员格朗、神父帕纳卡、羁留记者朗贝尔等人在逆境下的抗争、自省和精神碰撞,完整呈现人的精神变化轨迹。但小说却未强化这种英雄叙事,并不强行赋予人物产生这些正义行为的逻辑和动机,自觉祛除了英雄叙事上的套话式修辞和过于澎湃的激情,显示了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⑥写于2011年的《花冠病毒》是作家毕淑敏在“非典”之后的第八年完成的一部疫灾题材长篇小说。这部作品熔铸了作家作为亲历者奔赴抗击非典一线的经历与感受,又发挥了作家在医学上的知识优势,叙事密实而富有激情,亦写实亦虚幻,亦想象亦隐喻。客观来看,这部小说并不缺故事——关于生死,关于抗争,关于情爱,不缺知识——小说中的医学术语和相关知识几乎可以形成一个《病毒与治疗手册》,也不缺人物——英雄人物林立,不畏危情……但从读者接受和评价来看,这部小说的口碑并不是太“理想”:比如过于刻意团圆的结尾,比如人物塑造上的善恶二元论,尤其是英雄人物的高大、正义、自我牺牲。⑦灾难文学应该持守怎样的“叙事伦理”?灾难文学,不应充当喧闹的鼓手,而应是个体心灵的按摩师。惟其如此,这样的文学才是入心的,而不是媚俗的,才是审美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才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才是必须的,而不是冗余的。(有删改)3.“饶舌”本指唠叨、多嘴。第①段中的“过于‘饶舌”具体指当下灾难文学的情态。(2分)4.以下选项最不适合用来证明第⑦段划线句的是()(2分)A.诗圣杜甫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名句,借浩瀚的洞庭湖水表现对国家忧患、时局动荡的痛心。B.清代诗人赵翼读元好问诗感慨“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揭示了灾难与文学的密切关系。C.诗人朵渔在汶川地震后写下诗歌《今夜,写诗是轻浮的》,表达生命消逝的沉痛,反思艺术的苍白。D.福建石雕艺术家林鸿坦写下诗歌《像春天一样活着》,表达对抗疫英雄李文亮医生的哀思与敬意。5.不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A.《死亡赋格》因其表现奥斯维辛题材,有着“诗意残忍”风格而被从诗集中删除。B.《失明症漫记》表现现实,警示未来,是世界文学史上对灾难书写的经典文本。C.叙事密实而富有激情,亦写实亦虚幻,亦想象亦隐喻的作品不是好的灾难文学。D.文学并不止步于灾难,灾难文学也可以是入心的、审美的、真诚的、必须的。6.加缪《鼠疫》的例子在文中两次出现,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例证,证明世界文学史上不缺乏对灾难书写的经典文本的观点。B.指出灾难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与疫灾进行抗争的人的英雄叙事。C.和下文毕淑敏的《花冠病毒》形成对比,指出灾难文学应该持守怎样的“叙事伦理”。D.强调真正的艺术魅力是在叙事上避免套话式修辞和过于澎湃的激情。7.第③段中用布衣的观点来阐释阿多诺提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理由。你认为阐释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5分)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6分)①老画家站在房中央,对着破桌面发愣。根据构思,他要钉一只1×1.5米的油画内框,翻遍家里的破烂,最后总算物色到这张破桌面。②画油画要内框,就像绣花要绷子一样。每逢这时,画家总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改画国画。国画,铺张宣纸就可运笔。可每逢构思成熟,画家还是绞尽脑汁搜寻做内框的材料。③这张方形桌面刚够画框宽度,长度从哪儿出呢?他一手拿锯,一手按桌面,掂配着。④有人敲门,走进一个身穿薄花呢短大衣的青年。⑤房间的窄小使青年显得格外高大,他的声音却温文尔雅。青年说明身份和来意。原来他是画家的同乡、旧友、空军某基地丁副师长的儿子。画家和师长是中学同学,后来,一个从军,一个学画,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文化大革命”才失掉联系。现在丁副师长要离休,准备携带家小来老画家的城市度晚年。青年是在父亲来之前特意赶来看房的。⑥老画家非常高兴,扔掉手里的工具,招呼青年就座。青年没坐,执意请画家立刻陪他看看。老画家拍拍身上就要出门,青年从随身带来的一只样式朴素、质地考究的牛皮手提包里拿出一个麻线捆着的黄纸包放在桌上,告诉画家,那是父亲带给他的。老画家知道包里是家乡当年的新茶叶。看到茶叶,他立即想到那个憨实的小伙儿。老画家有些激动,把茶叶捧进小橱。青年又从包里抽出一本文学杂志,说:“这是我送伯伯的。我从事文学创作,将来的工作单位是本市文联。这是近作,请指教。”他熟练地翻到属于他的那一页,又极随便地把它放在桌上。⑦老画家更激动了。他抓住青年的衣袖说:“原来我们是同行。好,回来好好聊聊。”⑧“要不要叫出租汽车?”青年问。⑨“不必,乘公共汽车,很顺路。”⑩青年有些失望,因为他所在单位——市美协就有汽车。凭着他美协主席的身份,出门要车当然是应分的。⑪画家和青年还是坐上公共汽车。青年仔细打量着父亲这位旧友。他感到不论是他那双褪色的皮鞋、那条已被虫蛀的毛巾围脖,或者他那瘦小的身躯,都无法使人把他当成有身份的画家。青年设想,假如他和他素不相识,会把他猜成什么人。⑫终点站到了,路边那幢幢乳白色的小楼才使青年打起精神。他先跳下车,径直向楼群走去。⑬干休所的管理人员把属于他家的南三栋二号的钥匙交给他,并再三表示,房内设备还不甚齐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尽管提出来。⑭青年在前面走,老画家紧跟上来。青年推开门,一股清香的油漆味儿迎面扑来。客厅、卧室、纱门、钢窗、壁橱、卫生间、浴缸、厨房、贮藏室、南北阳台、前庭、后院,一切都入时。一个螺旋形楼梯从客厅通往二楼,二楼竟还有个铺着红松地板的房间,刚漆好的地板油光可鉴。按常规,这房间应属于主人,主人自然是青年的父亲。青年立刻感到这套房子带地板的房间少了些。他想起自己拜访过的一些学者、名流,他们的书房大都镶木地板。除上架的书籍外,那些名目繁多的杂志、报刊就堆在地板上。⑮青年大声对老画家说:“您看,这套房子的遗憾之处就在于带木地板的房间造少了。”空旷的房间里泛着他自己的回音。⑯没人回答,青年这才发现,老画家不在身边。⑰也许他来过又退了出去,也许他根本就没进南三栋二号。它还不如堆在楼前的木头边角料对老画家的吸引力更大。他一眼就发现了这堆边角料,那里面还有笔直的木条。两三厘米宽厚,长度绝不短于1.5米。画家奔向它们,抽出两根。一个警卫迎上来喊住他。⑱“哎,老大爷,你怎么随便拿木头?”“这……这是两根木条,是为了一张画。”老人举着木条,脸上堆着孩子般的微笑。⑲“木头能画画?”⑳“不是用木头画,是做画框离不了木头。”老人在空中画着方框。“你看,才这么短。”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又尽量想减轻些。㉑“再短也是国家的呀。您哪个单位的?”㉒“美协。”㉓“证件。”㉔老人在上衣口袋里摸索着,真摸出个小本子,可惜那是通讯录。警卫冲着老人微笑着,老人还是在遍身搜索,但终未找到一件能说明自己身份的东西。㉕“你怎么进来的?”警卫进一步问。㉖“陪丁副师长的儿子来看房。”警卫的话似乎一下提醒了老人,“对,他就在那儿,他能证明。”老人兴奋地指着三栋二号。㉗站在二楼阳台上的青年早就看清院里发生的一切,但老人挥着胳膊指向三楼二栋时,他却闪回身子,躲开楼下的指点。㉘他有必要下去作证吗?证明他以及父亲和这个偷木条的老人的关系?青年站在阳台的纱门内沉吟着。眼前的一切使他感慨万端,够他写一篇小说了。他窥见一个艺术家的灵魂。一个这样有身份的艺术家,原来灵魂竟这样猥琐。为了修一张破桌子……退一步说,就算真为了钉画框吧,靠这种手段实现自己的构思,艺术还有什么价值可言!青年在红松地板上迈着富有弹性的步子,更加感慨起来。他是为艺术感慨,为中国感慨:瑰丽的、永不陨落的文艺之星何时才能从中国大地上升起。他的构思渐渐完整了,自信回去就可以动笔。㉙楼下的警卫和老画家在等青年出来。但他迟迟没出来。老画家只好带领警卫走进三栋二号。㉚一楼,二楼,没人。㉛画家主动先走出三栋二号。他觉得,已没必要到他认为不方便的那些地方去寻找了。8.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对青年人形象塑造的作用。(3分)9.第一段是老画家与警卫之间的对话,有人认为可以删去,你是否认同?请加以分析。(3分)10.联系上下文,分析第段描写青年心理独白的作用。(5分)11.编辑部想要将本文收入小小说栏目,搜索资料时发现对本文的标题有两种取法,一是《构思》,一是《同行》,如果你是编辑,你更认同选用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5分)(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14题。(8分)卜算子葛立方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逋。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注】①水芝:荷花的别名。②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后多指美酒。ト算子·为人赋荷花辛弃疾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明月鸳鸯浦。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①。【注】①更衬句:《南史·齐东昏侯纪》:“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12.根据两首词的字数,可以判断这两首词都是()(1分)A.长调B.中调C.小令D.双调13.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词都适合的一项是()(2分)A.清新自然B.质朴苍劲C.慷慨激昂D.深沉婉转14.两词都写“荷”,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区别,请围绕“荷”加以分析。(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5--21题。(20分)王峻传①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也。父丰,为乐营将。峻少以善歌事梁节度使张筠。租庸使赵岩过筠家,筠命峻歌佐酒,岩见悦之。是时岩方用事,筠因以峻遣岩。梁亡,岩族诛,峻流落民间。②太祖入立,拜峻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刘旻攻晋州,峻为行营都部署,得以便宜从事。峻至陕州,留不进。太祖遣使者翟守素驰至陕州,谕峻欲亲征。峻屏左右谓守素曰:“晋州城坚不可近,而刘旻兵锐亦未可当,臣所以留此者,非怯也,盖有待尔。且陛下新即位,四方藩镇,未有威德以加之,岂宜轻举!而兗州慕容彦超反迹已露,若陛下出汜水,则彦超入京师,陛下何以待之?”守素驰还,具道峻言。是时,太祖已下诏西幸,闻峻语,遽自提其耳曰:“几败吾事!”乃止不行。峻军出自绛州,前锋报过蒙坑,峻喜,谓其属曰:“蒙坑晋绛之险也旻不分兵扼之使吾过此可知其必败也。”峻军去晋州一舍,旻闻周兵大至,即解去。诸将皆欲追之,峻犹豫不决。明日,遣骑兵追旻,不及而还。③峻与太祖俱起于魏,自谓佐命之功,以天下为己任。凡所论请,事无大小,期于必得,或小不如志,言色辄不逊,太祖每优容之。峻为枢密使兼宰相,又求兼领平卢。已受命,暂之镇,又请借左藏库绫万匹,太祖皆勉从之。又请用颜衎、陈同代李谷、范质为相,太祖曰:“进退宰相,岂可仓卒?当徐思之。”峻论请不已,语渐不逊。日亭午,太祖未食,峻争不已,是时寒食假,太祖曰:“俟假开,当为卿行。”峻乃退。太祖遂不能忍,明日御便殿,召百官皆入,即幽峻于别所。太祖见冯道,泣曰:“峻凌朕,不能忍!”即贬商州司马,卒于贬所。(节选自《新五代史》)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峻屏左右谓守素曰()(2)即幽峻于别所()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筠因以峻遣岩()A.责备B.赠送C.派遣D.抒发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得以便宜从事A.合乎时宜B.经济实惠C.方便顺利D.见机决断18.请给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4分)蒙坑晋绛之险也旻不分兵扼使吾过此可知其必败也19.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凡所论请,事无大小,期于必得,或小不如志,言色辄不逊,太祖每优容之。20.第②段画线部分王峻的陈述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分)21.分析第③段中“每“皆”两字在文中的作用。(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1分)非国语柳宗元①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②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①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听课评课记录1
-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听评课记录:第50讲 二次函数y
- 七年级下听评课记录数学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听评课记录
- 申请在家自学的协议书(2篇)
- 电价变更合同范本(2篇)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8.1同底数幂的乘法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听评课记录3
-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3.8 小鸡吃食 》 北师大版
- 2025年锡焊专用设备合作协议书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 (高清版)TDT 1031.6-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6部分:建设项目
- 2024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
- 露天采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苏教版一年级上、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 七上-动点、动角问题12道好题-解析
- 山东曲阜的孔庙之旅
- 一到六年级语文词语表人教版
- 中煤集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运维服务解决方案-V3.0
- 直播营销与运营(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高二英语阅读理解3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