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1、了解作者狄更斯的经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故事梗概。(重点)2、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分析人物所处环境。(重点)3、把握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态度,体会作品主旨。(难点)4、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体会文学魅力。(难点)目标揽胜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托尔斯泰新课导入狄更斯(1812~1870)

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经常人不敷出。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英国知名作家。童年不寻常的经历促使他早熟、早慧,亲身体验了社会底层人们的不幸,对他的文学事业大有益处。学思并重知人论世

狄更斯一生写作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几十篇中篇小说,15部长篇小说,还有大量散文、特写、游记、剧本、演讲、书信等。成就最高的是他的长篇小说,他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842年以前):《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齐》。第二时期(1842—1858):《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代》《小杜丽》。第三阶段(1858—逝世):《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

狄更斯打心眼里同情不幸的人们,尤其是像他一样的少年儿童,他在日后的创作中着力描写这个群体。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突出的特点是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19世纪的英国因为工业文明的展开,经济世界第一,如日中天,号称“日不落帝国”。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不断扩大和拥挤,新富裕的资产阶级大量出现。旧贵族的没落与挣扎,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胜利以及下层民众的贫困无助互相交织。这是一个新旧势力交织、此消彼长、社会转型、权力转移的时代。19世纪50年代,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后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社会两极分化,上层人物穷奢极侈而劳动人民却饱尝失业、贫困、疾病、饥饿之苦。

当时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主张:金钱至上、功利主义。处世哲学:注重效率、无视公平,精于算计、利益优先、罔顾道德、摈弃理想。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1、了解小说前情提要。激情探究“我”到货行做童工(1-5段)“我”入住米考伯家(6-44段)“我”搬离米考伯家(45-54段)环境恶劣生活贫苦初识米考伯入住米考伯家米考伯被追债和米考伯太太成为知己米考伯入狱“我”探视米考伯“我”搬离米考伯家2、《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写了什么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述小说情节。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序幕(1-5段):“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开端(6-23段):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发展(24-44段):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高潮(45-51段):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结局(52-54段):“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多年后回顾这一段经历,“我”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感悟。3、如何按情节划分段落层次?人

物塑

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手法方式渲染、烘托、衬托……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借助物象陪衬烘托借助环境渲染烘托1、仔细浏览全文,赏析人物形象精彩亮剑大卫·科波菲尔他在货行做童工,自食其力,尽管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他能尽力把事情做好。在和米考伯一家的交往中,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米考伯的债务忧心;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夫人,并能帮助米考伯夫人去典当餐具;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孤苦伶仃,收入有限、生活困顿,痛苦寂寞,善良勤奋,重视友谊,渴望温情的形象。米考伯先生第6段:“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第10、16、47段:……①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米考伯先生的衣着打扮,写出了他的经济拮据以及他爱慕虚荣(爱面子)、虚伪、故作文雅的性格特点。②语言描写,写米考伯先生为大卫带路,并为他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说明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③动作描写,写出债主来临时和离开后米考伯先生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他生活艰难,没有责任感,是一个乐天派。

“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米考伯先生是一个滑稽可笑、爱慕虚荣、迂腐、讲究排场、喜好挥霍、盲目乐观的英国底层负债者(下层小人物)的形象。但他贫穷却不甘落魄,寒酸却不失体面,处境困难却不忘真诚待人,命运悲惨却又乐观开朗的“末代绅士”。米考伯太太第24段: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第32、34、40、51段:……

语言、外貌以及侧面描写,塑造了一个生活艰难、不切实际(不务实)、不懂持家、爱慕虚荣、喜欢挥霍,但是善良,乐善好施,不贪小便宜,对米考伯不离不弃的人物形象。她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虽然她的“娘家人”也并没有出现;她不懂持家之道,她用典当生活用品的钱来大吃大喝。思考: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1)从社会背景本身:交待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2)从自然环境本身:渲染气氛,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意境,奠定情感基调。(3)从人物角度:①心情暗示,体现人物内心活动。

②烘托或反衬人物形象。(4)从情节角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5)从主题角度:揭示、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6)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环境描写的作用2、仔细浏览全文,进行环境分析对货行的描写自然环境方面:人物方面:社会环境方面:主旨方面:

交代了“我”当时工作地方环境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反映了人物悲惨的遭遇。

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揭露了盛世下的阴暗面,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

揭示社会差异的悬殊,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自然环境方面:情节方面:人物方面:

“破破烂烂”、“全部空空”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的窘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做铺垫。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对监狱的描写自然环境方面:人物方面:主旨方面:突出了监狱的简陋。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强调“仁爱”的复归,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思考:本文选取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进行分析。

本文选用第一人称叙事。作用: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作者以回忆者的身份补充当时所不知的情形。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加入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社会现状的客观描述,让读者在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同时,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使整个故事更加客观真实。1、基于理解,归纳小说主题。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并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既表达了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比如腐朽落后的教育制度和司法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万能而又万恶的金钱、财产所引起的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失业问题……魅力点评2、结尾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义?

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在面对生活苦难与困境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信心、能够拥有自强不息的勇气、能够怀有善良与真诚。同时,也说明了《大卫·科波菲尔》带有自传的性质,即取材于作者自身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能从大卫·科波菲尔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根据其人生经历)

大卫他是个遗腹子,继父是个凶残、贪婪的商人,大卫受尽虐待,母亲被折磨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

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我们要学习大卫这种坚持、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要拥有乐观的心态,不逃避,勇敢坚强的去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那逆风飞翔的蝶,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坚持追求,总能将他捉住,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要以大卫为榜样,做一株看似柔弱,但历经风雨永不弯曲的青竹。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米考伯夫妇在狄更斯笔下成为了文学史上性格鲜明的一类人的写照,深入人心。你有没有读过有米考伯式(债多不愁,乐知天命)人物的书籍,注意运用狄更斯式夸张、漫画的塑造人物方式,把他(她)鲜明的性格展现出来。不少于200字。作业布置小练笔1、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巴掌,热刺刺地有点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不就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