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8课的一篇文言文。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主持编写的志人小说,记载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言谈与奇闻异事,以语言简练、辞义隽永著称,对后世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36门。《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方正”一门。“方正”,即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尊严,机智应对父亲朋友责难的故事,展示了元芳的聪明机智,小小年纪就维护父亲的能够尊严。此外,这篇文言文借元芳指责客人“无信无礼”,强调了做人要有信有礼,明礼守信。《陈太丘与友期》文章虽短小却是文质兼美的。如果说明礼诚信是内容的体现,那么构思巧妙则是写作上的亮点,全文围绕一个“怒”字展开:(一)太丘怒。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二)友人怒。恶语伤人“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三)元方怒。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友人“无信”“无礼斥责;2.对“下车引之”“作出”入门不顾“的反映。第二单元课文是以亲情为主题的,学习本课,要重视朗读,把握人物语气;再度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注意古今异义和省略句,做到译文“信、达、雅”。同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大意。难点深入体会元方批评父友无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南朝宋刘义庆主编的《世说新语》中就有这样一群聪慧的少年。在“方正”篇中,还记载了一位叫陈元方的小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事迹。看图片,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课题解读请你谈谈对本课题目的理解。陈太丘,即汉朝陈寔,字仲弓,曾做过太丘长。所以后人称其为陈太丘。太丘,县名。“期”是约定的意思,标题的意思是陈太丘与朋友相约,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学生根据预习说一说检查预习情况读懂标题,有利于把握课文内容。诵读文言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把文章读通读顺。第一步,读准字音;太丘舍shě去尊君在不fǒu第二步,读出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第三步,读准语气,读出古文之韵。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用亲切有礼的语气读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用稍微冷漠的语气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用愤怒粗鲁的语气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用不卑不亢、正气凛然的语气去读第四步,分角色朗读文言文。学生按要求分层朗读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朗诵古文,正字音,准节奏,读出韵分角色朗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内化所学重点字词梳理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②[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③[日中]正午时分。④[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⑤[乃]才。⑥[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⑩[引]拉,牵拉。⑪[顾]回头看。设计意图:为下一步翻译课文奠定基础课文翻译翻译文言文,同学们有好的方法吗?可以借助课下小注1、师生共同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先解释标横线的词语文言文中,有一些词语的意思和今天的白话文是不一样的,你有什么发现?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舍去,舍下他离开;舍,舍弃;去,离开总结: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古今异义和单音节词2、有同学这样翻译这段文字,你觉得合不合适?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时分,正午过了没有到,陈太丘就舍弃而离开了,走后才到达。预设:比较生硬,个别句子表意不明,比如,正午过了没到,是谁没到?总结:翻译文言文还要注意句子中有无省略的部分,如有,需结合上下文补充。正确的翻译为: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时分(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那个朋友)而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到达。3、学生按照刚才习得的方法翻译剩余文字。师生共同翻译,寻找译文方法两种翻译情况对比,找出不同之处一步一步深化翻译文言文时需注意的事项。知道省略句这种特殊句式,培养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人物形象1、这是一篇经典的写人记事的美文,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陈太丘、元方、友人的人物形象我分析的是(),文中()句,()词刻画了一个()的人物形象。陈太丘:守信,有原则元方:方正,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孝顺友人:粗鲁无礼、知错就改2、课本剧,演一演根据支架回答问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主旨归纳学完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这则文章给你什么启示?巩固本文中所学知识,归纳本文主旨拓展延伸你知道哪些有关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或者经典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反思《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它也是7年级学生学期初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比,在构思这篇课文的教案之初,一个重要的理念已经明确,那就是,规范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体包括,学会看课后注释,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反复诵读,根据上下文揣摩,推理文意,学会积累帝用文言词语等等.因比,对以上理念的贯彻和实行应该说是贯穿本课教来设计的始终,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明确,反馈明确,落实明确,教学准备完成了,但教学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因为课堂教学设计只是我单方面的行为,如何有效地贯彻,还要看学生们的反应和配合。课后我觉得令人满意的地方是,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没有出现打扰课堂学习气氛的意外,教学辅助设备也运转正事.重要的是我所设想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得到了一个较完整的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我想不足的地方也是很多,比如,在自读要求这一环节上,我提出的要求比较详细,但在接下去的教学环节中并没有逐一落实到位,只是抓住了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这样给有心的学生造成一种老师教学前后照应不周的,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