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解析)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物感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自然万物对于文论家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则更为深远,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这一时期完成。

“物”不仅可以指客观事物,还可以指人们想象中事物的形象。由于“物”所独具的表现性,其可以传递出人们内心不同的情感色彩,人们在感物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将情感表述出来,使物之形与人之情相融合。

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礼记乐记》首次明确提出了“物感说”这一概念。《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指出音乐创作中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西晋的陆机在所著的《文赋》中首次将“物感”说应用至文学理论中。《文赋》中的“物感”思想将自然景物纳入物感的范畴之中,开始强调自然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树叶落于秋天,心生悲感,柔条发于春天,又心生欢喜。陆机认为四时之景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光阴的感叹,同时也将人们引入了审美体验的领域,引发了人们的审美创造冲动。陆机也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认为创之“意”要随物而动。在前代,“感于物”中的“物”不仅指自然界的物象,也指具有某种伦理道德意义上的事,与之不同的是,陆机《文赋》中的“物”已完全指自然景物了。这是儒家经学思想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被动摇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物”的独立的观念。

南朝的钟嵘把生活中的各种悲欢离合、荣辱忧乐也纳入感人之“物”的范畴中。他在《〈诗品〉序》中所说的“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而且包含社会情事(“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境遇中,他更加强调那些能触发人之悲情的社会生活,突出了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特殊地位。

关于“物感”之情,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理念。这里的“情”既指物感之情,也指个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陆机认为文学创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才能充实文学作品的内容,在真实情感基础之上的情与文之间才会相统一。陆机认识到情感就是文学创作的动机,同时要求作家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因为作品风格的高下由作家精神境界的高下决定。

与陆机的《文赋》不同,钟嵘在《诗品》中更加强调“怨”情对人的感发作用,同时也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与孔子的“诗可以怨”所宣扬的“怨刺上政”意义不同,钟嵘《诗品》中所强调的“怨”是一种哀怨之情的表述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由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在文学创作时常流露出一种感慨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悲凉之情。钟嵘物感思想中的以人为本、推崇怨情也与此密不可分。

(摘编自高雅琪《“物感”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陆机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因此“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这是对儒家思想观念下的“物”的内涵的突破。

B.“物感说”是指人感于物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物对人心的触发,“物感说”既属于美学范畴,又是文学理论。

C.钟嵘对“物”的内涵的认识更加丰富,他认为个人的现实境遇,如悲欢离合等也属于“物”的范畴,因此在价值层面上要高于陆机的学说。

D.陆机提出“诗缘情”观点,认为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内在推动力,创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情,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先总述“物感说”的重要性,接着从“物感”之“物”和“物感”之“情”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思路清晰。

B.文章第三段中引用陆机《文赋》中的话,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强调了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使论证更加充分。

C.文章在论述陆机和钟嵘有关“物感说”的观点时,重点阐述了两人对“物”的不同理解,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

D.文章结尾在阐述钟嵘的“怨”情时,与孔子的“怨”进行了比较,说明前者是哀怨之情的表述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感物美学得到了充分发展,陆机的《文赋》与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古典感物美学走向成熟与定型。

B.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写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可以作为“物感”的典型例证。

C.《礼记乐记》作为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指出“乐”产生于创作主体的心灵有感于“物”,是“物感”说最早的概念表述。

D.钟嵘强调能触发人感情的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重要性,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这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有着密切关系。

1.B2.C3.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此‘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强加因果,由原文的“陆机也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认为创之‘意’要随物而动……陆机《文赋》中的‘物’已完全指自然景物了。这是儒家经学思想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被动摇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物’的独立的观念”可知,“陆机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与“‘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并无因果关系。

C.“因此在价值层面上要高于陆机的学说”于文无据,原文第3、4段只是阐述了陆机与钟嵘对“物”的不同认识,并没有对两者学说的价值高低进行对比。

D.“创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情,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说法绝对,由原文“陆机认为文学创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情与文之间才会相统一”可知,不能由此推出“创注重个人的……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错误。阅读原文第3、4段可知,陆机认为“物”完全指自然景物,钟嵘则认为“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还包括社会情事,钟嵘对“物”的理解在陆机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补充,在逻辑上是递进的关系。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陆机的《文赋》与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古典感物美学走向成熟与定型”无中生有,由原文“自然万物对于文论家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则更为深远,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这一时期完成”可知,原文只是说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但并未说其标志是什么。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人民币,是由国家信用担保、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化的现金,与纸钞硬币完全等价。数字人民币融合了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在便利支付结算、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消费增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覆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

数字人民币以加密字符串形式存在,通过互联网传输,其便利性和消费者的体验与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形式类似。但数字人民币不依赖银行账户,它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的架构便于消费者开设数字人民币钱包。除了依据身份证外,消费者还可以依据手机号、电子邮箱、驾驶证等开设数字人民币钱包,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操作使用的便利性。数字人民币通过“NFC”数据通讯,有效解决了基于账户的传统电子支付必须依赖网络才能实现资金收付不足的问题。数字人民币钱包包括软钱包和硬钱包,软硬钱包结合丰富了钱包生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不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通过选择使用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享受数字人民币的便利。同时,数字人民币依托区块链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号码”标识,既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又在发生违法资金收付时具备可追溯条件。

办理要求一类钱包二类钱包三类钱包四类钱包(非实名)

手机号有效身份证件本人银行账户运营机构现场面签手机号有效身份证件本人银行账户手机号有效身份证件手机号

交易限制余额上限无50万元2万元1万元

单笔支付限额上限5万元5000元2000元

日累计支付限额上限10万元1万元5000元

年累计支付限额上限无无5万元

(摘编自《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有哪些优势?》)

材料二

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认为,我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公众数字支付习惯,提高了公众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需求。同时,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并以此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员盘和林认为,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十四五”规划“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的要求,人民银行将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生态体系建设,强化产品和应用创新,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不断深化试点成效。

(摘编自人民日报《数字人民币持续创新应用场景》)

材料三

2023年春节期间,在一些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出现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热”,让我们看到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旺盛活力。接下来,如何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也应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数字人民币发展至今,早已不是新生事物,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仍然对它知之甚少,不清楚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的关系,也不明白数字人民币与其他电子支付工具的区别,甚至不懂如何使用数字人民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人民币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各家银行在线上线下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时,不能止步于“拉新”,还应做好数字人民币科普工作,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数字人民币知识,掌握数字人民币的各项功能。

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百姓生活,使用场景要丰富,更要“接地气”。对移动支付来说,不同的使用场景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用户规模以及用户不同的使用频率。因此,可以重点从交通出行、民生缴费、医疗保障、菜篮子等民生领域持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并通过各类激励措施加速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

(摘编自宋紫倩《让数字人民币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四

“数字人民币发行后,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群众即使没有银行账户,也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便捷支付等金融服务,这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没有国内银行账户的来华外国游客也可以通过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小额支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这意味着用户即使没有银行账户,同样可以利用手机号等唯一身份标识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

4.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下列关于数字人民币相较于传统电子支付的优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融合了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覆盖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多个领域。

B.不依赖银行账户,可依据身份证、手机号、电子邮箱、驾驶证等广义账户体系开设数字人民币钱包。

C.数字人民币可以不依赖网络实现资金收付,软硬钱包结合丰富了钱包生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D.数字人民币有“号码”标识,可保护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在发生违法资金收付时具备可追溯条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民币钱包分软硬钱包,且分不同等级,钱包等级越低,办理条件就越严格,交易限制就越少。

B.人民银行认为,虽然我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但在安全、通用等方面无法完全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

C.如何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不是银行自己的事,而是各行各业都要参与的事件。

D.数字人民币是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的,我们只要购买一个虚拟手机号就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

6.人民银行为什么要继续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你对人民银行此举有何建议呢?请结合材料说明。

4.A5.B

6.原因:

①推进数字人民币是公众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数字人民币消费热”证明数字人民币可以促进消费。

③数字人民币的广义账户体系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

建议:

①要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强化产品和应用创新,健全管理框架,深化试点成效。

②要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拉新”的同时还应做好数字人民币科普工作。

③要丰富使用场景和激励措施,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百姓生活。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覆盖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多个领域”错误。传统电子支付也可以覆盖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多个领域。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钱包等级越低,办理条件就越严格,交易限制就越少”错误。从材料一的表格来看,钱包等级越高,办理条件就越严格,交易限制就越少。

C.“而是各行各业都要参与的事件”错误。从原文“如何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也应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来看,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并不等于各行各业都要参与。

D.“我们只要购买一个虚拟手机号就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错误。根据材料一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要求,以及“数字人民币依托区块链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号码’标识,既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又在发生违法资金收付时具备可追溯条件”可知,使用虚拟手机号是不可以办理数字人民币钱包,手机号必须具备唯一身份标识的条件才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原因:

由“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认为,我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公众数字支付习惯,提高了公众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需求。同时,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并以此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分析可知,推进数字人民币是公众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2023年春节期间,在一些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出现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热’,让我们看到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旺盛活力”分析可知,“数字人民币消费热”证明数字人民币可以促进消费。

由“但数字人民币不依赖银行账户,它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的架构便于消费者开设数字人民币钱包”分析可知,数字人民币的广义账户体系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

建议:

由“2023年春节期间,在一些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出现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热’,让我们看到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旺盛活力。接下来,如何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是各行各数字人民币发展至今,早已不是新生事物,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仍然对它知之甚少,不清楚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的关系,也不明白数字人民币与其他电子支付工具的区别,甚至不懂如何使用数字人民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人民币的大规模应用”分析可知,要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强化产品和应用创新,健全管理框架,深化试点成效。

由“因此,各家银行在线上线下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时,不能止步于‘拉新’,还应做好数字人民币科普工作,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数字人民币知识,掌握数字人民币的各项功能”分析可知,要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拉新”的同时还应做好数字人民币科普工作。

由“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百姓生活,使用场景要丰富,更要‘接地气’……持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并通过各类激励措施加速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分析可知,要丰富使用场景和激励措施,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百姓生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津古渡

叶兆言

到镇江,不吃锅盖面,不看一眼西津古渡,基本上算是白来。再做个减法,锅盖面也可以不吃,西津古渡不能不看。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着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且还是文化中的精华。西津古渡是个很好的历史标本,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你来了竟然不看一眼,太可惜。

镇江的好风景差不多集中在一起,沿长江一字排开,最适合时髦又实用的一日游。现代化的交通便利,能让你不经意间,最大附加值地看到很多风景。你不妨先去焦山景区,匆匆看一眼《瘗鹤铭》,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块碑,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对后来的书法影响巨大。焦山碑林在全国排名第二,能紧随著名的西安碑林排在老二,可见收藏丰富,同时又必须精益求精。看过大名鼎鼎的《瘗鹤铭》,你便可以飘然而去,接着上北固山。北固山上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江山英雄难觅,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坐飞机经过镇江,看着下面的美丽景色,感慨万千得意非凡,立刻让秘书笔墨侍候,默写了宋人辛弃疾两首与镇江有关的诗词。北固山上还有甘露寺,刘备曾在这里招过亲。如果你更喜欢民间神话传说,干脆再接着去金山,在金山寺烧一炷香,想象一下许仙,想象一下白娘子,想象一下法海。法海是金山寺的开山祖师,他居住的地方叫“法海洞”。

然后你就应该去西津古渡了,说起镇江,最应该向大家隆重推荐的一定是这个地方。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不吃锅盖面,不喝恒顺的老陈醋,甚至不去最著名的那三个“山”,但是一定要去西津古渡,这里才是重点,才是最大的代表,你一定要去。也不用往太远处引用,就说说唐诗宋词,有意无意间,你肯定会遭遇到这个西津古渡。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反正古诗词里能留名的那些显赫人物,南来而北往,都会在这留下他们的足迹。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津古渡,你最好能够看一眼中国地图,看一看滚滚长江如何向东流。人们印象中,万里长江像一条龙,从西边蜿蜒过来,一路向东,很少有人会去想,它最北面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当然是在长江下游,就在江苏境内,就在镇江。镇江是长江的最北端,从江西的九江开始,长江以一个很大角度向北偏移,这意味着镇江像个牛头那样,有力地顶向了北方。西津古渡恰恰在这个关键位置,就在牛角尖上,它是整个江南的最北,在纬度上,甚至要比安徽的省城合肥更偏北。

若没有中国文化知识,不知道历史和地理,没时间概念,没空间意识,西津古渡的意义会大打折扣。除了一条仿旧的石板古街,一家家砖木结构的店铺,一栋栋飞檐雕花的客栈,一个元朝的古塔,一些洋人留下的老房子,你可能什么也没看到。你会想不明白地追问,长江在哪,古渡口又在哪,为什么这些似曾相识的旧门面,旧街道,就应该具有特殊意义。名人走过的地方太多,到处都可能有他们留下的印迹,不就是一个准备过江的古渡口吗,不就是留下几首大家会唱的古诗词吗,万里长江能过江的地方太多了,凭什么就应该这个渡口最有名气。

好吧,那只能再往前说,晋楚更霸赵魏困横,事实上西津古渡的重要性,直到东晋南迁,才真正开始体现出来。永嘉之乱让司马氏的王朝摇摇欲坠,中原开始水深火热。大批北方难民纷纷逃往江南,其中有个叫祖逖的好汉,率亲族宗党几百家一同南迁。那时候,司马睿发给祖逖一千人的食粮和三千匹布,让他自己渡江去招募军队,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几乎是以卵击石,结果祖逖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从西波出发了,渡定北上,船行至长江中间,面对浩瀚江水,他敲着船桨说: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收复中原,我就不再回来了。这便是著名的典故“中流击牌”;对于中国人来说,表现的只是一种精气神,东音南迁开始了长达二百六十多年南北大分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今不复还”,“中流击楫”传承了荆轲的精神。发生在镇江江面上的这个故事,不仅有勇士赴汤路火的壮怀激烈,在中国大历史上,还体现了汉族文化以中原为核心的王道思想。东晋南迁之后,尤其是南宋仓皇北顾,习惯于强势的中原汉族政权转为劣势,处于明显下风,镇江的军事桥头堡作用立刻彰显出来。退必须守进可以攻,镇江在,江南还在,镇江一共,江南不保。

战乱年代如此,和平岁月也一样重要。这里是江河要津,对面就是北方大运河的入口,大运河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命脉,北去南来,你都得从这个运输的大枢纽走过,西津古渡自始至终离开不了一个实用。如今西津古渡已沦为摆设,只是一个人文景观,正在派着别的用场。

西津古渡成为一块文化上的金字招牌,成为穿越时空的一个门洞或者一扇窗户。在这你会遭遇摆脱不了的历史,这个历史中不仅有遥远的过去,很可能还会有未来隐约的身影。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游“三山”,没有描绘具体景观,而是叙写了焦山碑林、伟人默写诗词、刘备招亲、白娘子故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与文化韵味。

B.文章提及“石板古街”“砖木店铺”“雕花客栈”等景观,聚焦西津古渡,又连续发问,启发读者思考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C.围绕西津古渡,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文人墨客,但仅浓墨叙写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旨在表现人物的功业和气度。

D.文章强调西津古渡战乱年代与和平岁月一样重要,但内涵发生了变化,战乱年代偏重军事价值,和平年代凸显经济、文化价值,都缘于实用。

8.本文写西津古渡,但也花了不少笔墨写镇江“三山”景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9.叶兆言说:“好的文学作品始终带有很强烈的抒情节奏感,人会被吸引。”请从情感与表述两方面谈谈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种“抒情节奏感”的。

7.C8.①突出了“三山”景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下文强调西津古渡的精神意义做铺垫。

②将“三山”景区总被人关注与西津古渡日渐成为摆设形成对比,表述了对如何传承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

9.情感:文章开头推出西津古渡,充满激情;接着介绍“三山”景观,感情舒缓;然后引领读者走近西津古渡的人文历史,情真意切;继而浓墨叙写祖逖事迹,感情激越;最后揭示西津古渡的精神价值,感慨深沉。

表述:开头推出西津古渡后,转而介绍“三山”景观,宕开一笔;中间介绍西津古渡人文历史时,详略有别,错落有致;行文最后,议论当今在传承历史文化上的不足,直接抒情,发人深思。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旨在表现人物的功业和气度”错。本文所有的人、事都是围绕“西津古渡”在写,写祖逖是为了表现这里的历史人文和精神气质。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需要看写了“三山”景区的哪些内容,“你不妨先去焦山景区,匆匆看一眼《瘗鹤铭》”,然后描写《瘗鹤铭》的文化价值;接着写“看过大名鼎鼎的《瘗鹤铭》,你便可以飘然而去,接着上北固山。北固山上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写毛主席曾在这里挥毫泼墨写下辛弃疾两首与镇江有关的诗词,又写了甘露寺;然后写“如果你更喜欢民间神话传说,干脆再接着去金山”,写了白娘子与许仙、法海的传说故事。最后说“然后你就应该去西津古渡了”。可见,写“三山”写出了“三山”景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下文强调西津古渡的精神意义做铺垫。

文章描写了“三山”景区的热闹,“镇江的好风景差不多集中在一起,沿长江一字排开,最适合时髦又实用的一日游”;西津古渡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及其丰富的所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反正古诗词里能留名的那些显赫人物,南来而北往,都会在这留下他们的足迹”“西津古渡恰恰在这个关键位置,就在牛角尖上,它是整个江南的最北,在纬度上,甚至要比安徽的省城合肥更偏北”,还有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而结尾却这样写到,“如今西津古渡已沦为摆设,只是一个人文景观,正在派着别的用场”。因此写“三山”是将“三山”景区总被人关注与西津古渡日渐成为摆设形成对比,表述了对如何传承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学生要理解题干中“好的文学作品始终带有很强烈的抒情节奏感”这句话的含义,从情感与表述两方面谈谈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种“抒情节奏感”的。“情感”角度,学生要分析文章都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表述”角度,学生要分析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述方式来写的。

先看“情感”。文章开头说“不看一眼西津古渡,基本上算是白来”“锅盖面也可以不吃,西津古渡不能不看”“因为这里有着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且还是文化中的精华”“你来了竟然不看一眼,太可惜”,此处用饱含赞美之情的语言介绍西津古渡,情感充沛饱满,富有激情;接着描写“三山”景区,分别写了焦山、北固山、金山,描写“三山”的历史文化,与之有关的名言轶事、典故传说等,字里行间也表述了对这一地区的认可,但是情感不如开头对西津古渡的介绍,感情舒缓;然后笔锋一转,写“你可以不吃锅盖面,不喝恒顺的老陈醋,甚至不去最著名的那三个‘山’,但是一定要去西津古渡,这里才是重点,才是最大的代表,你一定要去”,这几句感情真挚、诚恳,情真意切。然后就从诗词文化开始介绍西津古渡,写了它的地理位置;后面又用大量笔墨写了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发生在镇江江面上的这个故事,不仅有勇士赴汤路火的壮怀激烈,在中国大历史上,还体现了汉族文化以中原为核心的王道思想”“镇江在,江南还在,镇江一共,江南不保”,叙述中饱含激情,感情激越;最后写如今西津古渡已沦为摆设,只是一个人文景观,“在这你会遭遇摆脱不了的历史,这个历史中不仅有遥远的过去,很可能还会有未来隐约的身影”,揭示西津古渡的精神价值,感慨深沉。

再看“表述”。开头以抒情为主,以饱含感情的语言隆重推出西津古渡;然后宕开一笔,以叙述为主,开始介绍“三山”景观的历史人文、典故传说等;接着介绍西津古渡人文历史,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略写了李白、杜甫等文人留下的足迹,比较详细地写了这里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又特别详细地写了祖逖的故事,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最后,以议论抒情为主,议论当今在传承历史文化上的不足,直接抒情,发人深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道次。人力不堪,相聚为贼。此皆朕耳所闻,目所见,深以自诫。故不敢轻用人力,惟令百姓安静,不有怨叛而已。”

贞观十一年,太宗幸洛阳宫,泛舟于积翠池,顾谓侍臣曰:“此宫观台沼并炀帝所为所谓驱役生民穷此雕丽复不能守此一都以万民为虑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今其宫苑尽为我有。隋氏倾覆者,岂惟其君无道,亦由股肱无良。如宇文述、裴蕴之徒,惟行谄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司空长孙无忌奏言:“隋氏之亡,其君则杜塞忠谠之言,臣则苟欲自全,左右有过,初不纠举,寇盗滋蔓,亦不实陈。据此,即不惟天道,实由君臣不相匡弼。”

太宗谓魏征等曰:“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朕每思之,若欲君臣长久,国无危败,君有违失,臣须极言。朕闻卿等规谏,纵不能当时即从。再三思审,必择善而用之。”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宫苑官司多被责罚。侍中魏征进言曰:“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太宗大惊曰:“非公,朕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宫观台沼并炀帝所为/所谓驱役/生民穷此雕丽/复不能守此/一都以万民为虑/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

B.此宫观台沼并炀帝所为/所谓驱役生民/穷此雕丽/复不能守此/一都以万民为虑/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

C.此宫观台沼并炀帝所为/所谓驱役生民/穷此雕丽/复不能守此一都/以万民为虑/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

D.此宫观台沼并炀帝所为/所谓驱役/生民穷此雕丽/复不能守此一都/以万民为虑/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幸洛阳宫”中的“幸”,与《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含义不同。

B.“顾谓侍臣曰”中的“顾”,与《荆轲刺秦王》中“荆轲顾笑武阳”的“顾”含义相同。

C.“径往江都”中的“径”,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中的“径”含义不同。

D.“朕每思之”中的“朕”,与《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中的“朕”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大肆兴建宫殿房屋,纵情游乐,令百姓苦不堪言,聚集起来造反。这是唐太宗耳闻目睹的事情,他认为当以此为戒。

B.长孙无忌认为,隋炀帝拒绝采纳忠诚正直的言论,臣子们也明哲保身,并没有为国尽心效力,这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C.在唐太宗看来,隋炀帝继承了隋文帝的遗业,国家经济兴盛,如果隋炀帝能够守住关中地区,就不会亡国。

D.唐太宗住在显仁宫时,因对供奉的东西不满意而处罚相关官员,魏征以隋炀帝为例,劝谏唐太宗应小心谨慎,力求节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欲君臣长久,国无危败,君有违失,臣须极言。

(2)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

10.C11.D12.C

13.(1)如果想要君臣相安无事,国家没有危险败亡,君主有了过失,臣子一定要极力规劝。

(2)已经违背了巡幸各地的本意,又用什么符合百姓的期望?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些宫殿台榭池沼都是隋炀帝营造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他驱策役使百姓,极力建造这些雕饰华丽的东西,却又不能守护这样一座都城,为天下百姓着想,却喜好不停地出游,百姓实在不能承受。

“生民”做“驱役”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此一都”做“守”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皇帝驾临某地;宠幸。句意:唐太宗驾临洛阳宫。/妇女没有被宠幸的。

B.正确。都是“回头看”。句意:回头对侍臣说。/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了笑。

C.正确。直接;小路。句意:直接前往江都。/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

D.错误。皇帝自称;我。句意:朕经常思虑这些问题。/调转我的车子回到原来的路上来。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如果隋炀帝能够防守住关中地区”错误。原文是“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指隋场帝如果能常常住在关中地区,不四处游玩,那么是有可能不会亡国的。不是“防守住关中地区”。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若”,如果;“长久”,指相安无事;“违失”,过失;“极言”,极力。

(2)“乖”,违背;“何以”,宾语前置句,以何,用什么;“副”,符合。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大造宫室,以便纵情游乐,从西京到东都,离宫别馆,在路上可以彼此相望。百姓人力不能承担,聚集起来做贼。这些都是我亲耳听到、亲眼看到的事,深深以此自诚。因此不敢轻易动用百姓人力,只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要有怨恨叛乱罢了。”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驾临洛阳宫,在积翠池中乘舟游玩,回头对侍臣说:“这些宫殿台榭池沼都是隋炀帝营造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他驱策役使百姓,极力建造这些雕饰华丽的东西,却又不能守护这样一座都城,为天下百姓着想,却喜好不停地出游,百姓实在不能承受。于是使天下百姓生怨叛乱,隋烦帝也身死国亡,现在他的宫殿园林都归我所有了。隋朝彻底败亡的原因,难道只是其君主无道,也是由于辅弼大臣不贤良。如宇文述、裴蕴之流,只会巴结逢迎,蒙蔽阻塞天子的视听,这样想让他的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实现的。”司空长孙无忌上奏说:“隋朝灭亡的原因,在于其君主杜绝阻塞忠诚正直的言论,其臣下是苟且偷生,只图保全自己,左右侍臣有过失,从来不督察检举,盗贼滋生蔓延,也不据实报告。根据这一点,隋朝不仅是天意如此,实在也是由于其君臣之间不相匡正辅弼的结果。”

唐太宗对魏征等人说:“隋炀帝继承了隋文帝的遗业,国家殷实丰足,如果能够经常住在关中,怎么会倾覆败亡?竟然不顾惜百姓,到处游玩而没有限度,直接前往江都,不接受董纯、崔象等人的直言劝谏,导致身死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朕经常思虑这些问题,如果要想使君臣长久相安,国家没有危险败亡,君王有违背事理的过失时,臣下必须尽力指出。朕听到你们的规劝,即使不能当时就听从,经过再三思量审察,一定选择好的建议而加以采用。”

贞观十二年,唐太宗到东方巡幸,将要进入洛阳时,住在显仁宫中,负责宫苑事务的各级官吏大多受到责罚。侍中魏征进言道:“主管宫苑的各级官吏大多受到责罚,有的是因为供奉的东西不够精美,有的是没有进献异味珍品,这是不懂得知足,一心追求奢侈靡费生活。已经违背了巡幸各地的本意,又用什么符合百姓的期望?当年隋炀帝巡游时事先下令要各地多多准备贡献珍贵的食品,贡献得不多,就要受到严厉惩罚。正因为隋炀帝无道,所以上天才授命陛下来取而代之。理当战战栗栗、十分小心,每事务求节省俭约,借鉴前人的经验,明白地告诫子孙。”唐太宗听后大惊说:“不是你,我就听不到这样的话了,从今以后,希望不再发生这样的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舂陵迎阳亭

(南宋)赵师侠

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斜日淡云笼。溪山烟霭中。

危阑闲独倚。縠浪①连天际。残角起江城②。书空征雁横。

苏幕遮·怀旧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①縠浪:波浪。②南宋抗金将领岳飞曾在此兴师北伐。

1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菩萨蛮》上阕写亭中所见之景。西风、黄叶、斜阳、溪山、烟霭,构成一幅凄凉、萧瑟、朦胧的秋日黄昏景象。

B.《苏幕遮》上阕写辽阔多彩的秋景。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淼淼秋水、翠色寒烟,秾丽阔远,顿生衰飒之感。

C.《菩萨蛮》下阕三、四两句,诗人身处舂陵,见征雁横空,隐约听残角之声,视听结合,更添中原难复的家国愁绪。

D.“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借芳草怀远,兴寄离愁,以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

15.“闲独倚”的“闲”与“休独倚”的“休”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词分析。

14.B15.“闲”:凄清秋景尽收眼底,耳边传来号角之声,北望中原,只能流连于此,看似闲适倚楼,实则无奈惆怅。一个“闲”字,表述了诗人年华易逝的伤感、中原难复的无奈、有志难申的悲愤。

“休”:壮阔秋景尽收眼底,家乡犹在遥远的地方,深夜难眠,想要月下登楼排遣愁情,却告诫自己不能倚楼。一个“休”字,表述了浓浓的羁旅愁思、深重的乡思离愁、孤寂的怅惘。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B.“《苏幕遮》上阕写辽阔多彩的秋景。……顿生衰飒之感”错误。上片描写的秋景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闲”字,看似在说词人情态悠闲淡然,然而词人身处南宋,独倚时所听的号角则起于江城,而“江城”结合解释②,可知是南宋抗金将领岳飞曾在此兴师北伐,从诗人特意选择的意象便可看出词人心中蕴含着的无奈与惆怅之情,遥望中原而无法回归,只能独自倚楼眺望,满含着无法恢复中原的无奈与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加上“西风又老潇湘树”一句中的“老”字,这“闲”字也蕴含着时光就此蹉跎闲度的意思,流露出年华易逝的伤感之情。

“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本来登楼远眺可以一解思乡之情,然而词人却担心自己反而因远眺而使得思乡之情更难排遣,故说“休”独倚,加深了情感表述,更增添了词人漂泊在外、羁旅思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又引起后面的历史缅怀。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梦”是课内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写梦中景梦中事、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抒怀等,如“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江山如画②.一时多少豪杰③.位卑则足羞④.官盛则近谀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豪”“谀”“尊”“酹”“蝴蝶”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灵动飘逸的飞天仕女、憨态可掬的小老虎、活泼可爱的萌兔、个性时尚的人物造型、精美别致的装饰吊坠、栩栩如生的贝艺画作……大年初三,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区集发生态园非遗市集上,游客①,秦皇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贝艺传承人刘翠兰正在向游客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贝艺作品。

走进非遗市集,②的非遗作品让游客大饱眼福,大家争相观赏、拍照,与传承人交流,很多人买下了喜欢的作品。“没想到北戴河有这么多非遗项目,真是长见识了。”沿着摊位走来,市民丁国民一路与传承人交流,对精美的手工艺品③。他来到金麦穗花饽饽摊位前,立即被粉白的兔子饽饽吸引。“今年是兔年,这些兔子造型的饽饽太可爱了。买回去一袋,全家一起吃。”

在金麦穗花饽饽摊位上的各种花饽饽中,兔子造型的占绝大多数。最大的一款福兔,内有乾坤,掰开后,里面竟然有四只“小兔”和两个“金元宝”。()。游客张晶说:“我们一家的汉服早早就准备了,就为了这一天来打卡!越是有民俗特色,越是要带着孩子来看看,了解中华文化和民间习俗。”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少汉服爱好者被吸引,来到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国潮古风区拍照

B.在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国潮古风区,吸引了不少汉服爱好者来此拍照

C.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国潮古风区,吸引了不少汉服爱好者来此拍照

D.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国潮古风区,不少汉服爱好者被吸引来此拍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诸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17.①摩肩接踵;②琳琅满目;③赞叹不已。18.C

19.①采用六个“……的……”的句式构成排比,写出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区集发生态园非遗市集上的非遗作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②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形容游客很多,可填“摩肩接踵”。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②语境修饰美好的非遗作品很多,可填“琳琅满目”。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③语境指市民丁国民对精美的手工艺品连声称赞,可填“赞叹不已”。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连贯的能力。

整个文段都在介绍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区集发生态园非遗市集,为保持话题一致,应让“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国潮古风区”,排除A;

B项介词“在”淹没了主语,造成主语残缺,排除B;

D项“不少汉服爱好者被吸引来此拍照”不符合常规表述习惯。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灵动飘逸的飞天仕女、憨态可掬的小老虎、活泼可爱的萌兔、个性时尚的人物造型、精美别致的装饰吊坠、栩栩如生的贝艺画作”,六个句子全部采用“……的……”的句式构成排比,内容上,都在介绍非遗集市上的作品,从“飞天仕女”到“小老虎”“萌兔”“人物造型”“吊坠”“贝艺画作”,写出了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区集发生态园非遗市集上的非遗作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形式上,排比句句式结构一致,表述整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语势充沛,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俗话说“头孢就酒,一吃就走”,但有些人不当回事,也有些人不知道原因。人喝酒后,大约有10%的酒精能通过呼吸、排尿、排汗等方式以原形排出体外,①。酒精进入肝脏后,在肝脏细胞中的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会转化为乙醛,进而被另一种酶——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最终会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体内排出。②,乙醛就会在人体内蓄积,从而造成乙醛中毒。很多头孢类药物都有一个名为“四氮唑”的结构,这一结构会对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如果在这类药物被代谢失效前摄入了大量酒精,就会导致体内蓄积较多的乙醛。③,会引起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下图是酒精进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请根据上文信息,在图中序号处填出相应的词语。

20.①剩下约90%进入肝脏;②但如果乙醛脱氢酶活性受到抑制;③过多的乙醛蓄积在体内。

21.①原形(酒精)②乙醛③乙醛脱氢酶④抑制⑤乙酸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前句说人喝酒后,大约有10%的酒精能排除体外,此处应说另外约90%的情况,下句有“进入肝脏”之说,据此应填:剩下约90%进入肝脏。

②处,下文有“这一结构会对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的提示,根据下句“乙醛就会在人体内蓄积,从而造成乙醛中毒”的表述,是说受到抑制的表现,此处是说这种假设的情况,据此应填:但如果乙醛脱氢酶活性受到抑制。

③处,前句是“导致体内蓄积较多的乙醛”,后句“会引起消化……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是说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据此应填出条件:过多的乙醛蓄积在体内。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①处根据“人喝酒后,大约有10%的酒精能通过呼吸、排尿、排汗等方式以原形排出体外”可知,应填“原形(酒精)”;

②处根据“在肝脏细胞中的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会转化为乙醛”可知,应填“乙醛”;

③⑤处根据“会转化为乙醛,进而被另一种酶——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最终会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体内排出”可知,③处应填“乙醛脱氢酶”,⑤处应填“乙酸”;

④处根据“很多头孢类药物都有一个名为“四氮唑”的结构,这一结构会对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可知,应填“抑制”。

注意只能填词语,不能填句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八十多年前,革命志士方志敏曾在《可爱的中国》中坚定地说:“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现在,先辈梦想已成现实,中华盛世如其所愿。据近期一项对新时代青年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乡村振兴、太空出差、和谐共生、新赛道、烟火气、国潮热、卡脖子。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给方志敏写一封信,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书信基本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统一以“潍生”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五洲激荡风雷起,新赛道上书新章

敬爱的方志敏同志:

您好!谨在此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

诚如您所言:“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回归往昔,如您一般的革命志士,用生命换来珍贵的火种,用热血浇灌萌发,建立了崭新的中国。而今一代代中国人砥砺前行,用中国故事书写着盛世的辉煌。不同以往的是,今日之中国已经站在历史的新赛道上,在科技强国之路上大展身手。我们既有“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机遇,亦面临“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诸多挑战。

不过您请放心,变化的时代,不变的中国人,变化的中国故事,不变的中国精神。站在这块历经风云变幻的土地上,我们正在以全新的中国故事,积聚前行的力量。您或知,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为了祖国核事业隐姓埋名数十年,甘做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直到93岁,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工作岗位;您或知新时代愚公毛相林立志带领村民修路走出“天坑村”,历时7年,腰系吊绳,用钢钎、大锤在绝壁上凿出8000米长的“天路”;您或知2021年,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感觉良好”响彻星空。中国航天不断探索星辰大海,这是最浪漫的中国故事。没错,中国故事仍然是这么鲜活生动,记录着我们中国在新赛道上前每一个崭新的步伐。

当然,前行的步伐有偶有疑虑和踌躇,偶有失望和叹息。没有一往无前的赛道,更没有一蹴而成的事业。正是在和挑战较量的过程中,中国形象才愈加鲜明,中国底色才更显浓郁,中国故事彰显的是“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从容不迫,亦是“千磨万击还艰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炽烈忠诚,更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如一。我们不惧怕决困难和负面情绪,而是直面风浪,奋勇而行。

正如马克吐温所言:“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我们不逃避问题,而是解决问题。黄金时代孕育于每一个今年的勇毅前行,每一个今天的脚踏实地。

那些同您一样的革命烈士为我们埋下了珍贵的火种,用热血浇灌萌发,一代又一代中国建设者,不断奋斗,砥砺前行,在今天,它开出了花朵,结出了硕果。我们的现在,正是您心中所想所盼,我们所享的这盛世繁华,正如您心中所愿!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请相信,我们时代青年必将不负盛世,不负未来!我们愿以身效先辈,赓续革命精神,接力奋斗的火炬,续写一段又一段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让中国在新时代新赛道上大步向前!

此致

敬礼!

潍生

2023年X月X日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前面提到革命志士方志敏对未来新中国的展望: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后面给考生提供十个关键词。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给方志敏写一封信。

十个关键词涉及以下领域,一是呈现中国世界形象,如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等;二是科技发展,如太空出差、新赛道、卡脖子等;三是自然环境,如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是时代成就,如新赛道、乡村振兴、太空出差等;四是传承与创新化,如国潮热;五是社会民生,如烟火气、乡村振兴等。

关键词的选择并构建关联是写作的关键,构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有两个向度,一是用一个观点统领两三个关键词,即两三个关键词能够共同阐释一个观点,二是两三个关键词之间构成因果或条件关系。如选择“太空出差”“新赛道”“卡脖子”三个关键词,可谈“科技飞速发展的中国”;三个关键词之间可以构建两层关联,一是“太空出差”“新赛道”之间可以构建一种阐释关系,即以“太空出差”阐释中国科技在“新赛道”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太空出差”“新赛道”与“卡脖子”之间构成对照关系,以“卡脖子”来谈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表述自己继承先烈遗志,攻克科技发展难题的信心决心。或者由“中国式现代化”“太空出差”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共生”“中国故事”(或“乡村振兴”)论及和而不同的智慧中国、发展中国;由“烟火气”“国潮热”说说国泰民丰的中国;还可以进行“主题式”的组合,如将“新赛道”与“卡脖子”相联系,联系中国发展的实际,体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重要等。

任务要求方面,本题创设情境,引入《可爱的中国》整本书阅读资源,让学生“给方志敏写一封信”,拓展了写作时空距离,限定写作对象。考生写作要符合书信体的基本格式,要有写作对象意识。写作任务和主体上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可向先烈呈现描述新时代的中国形象,表述学习其革命精神、赓续其奋斗之志。

行文思路上,围绕核心问题“呈现你对新时代中国形象的认识和思考”,清晰地呈现“新时代中国形象”,写出新时代中国形象的特点。可写“开放的中国、创新发展的中国、包容的中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担当有为的中国、盛世的中国”等等。写作时可以辩证论述,向先烈描述中国形象,以正面为主体,也可谈现实问题,如“卡脖子”,就是指中国科技发展中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方面存在的短板;“国潮热”也存在一些乱象,“乡村振兴”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展示中国形象也不回避问题,关键是对待问题的态度,关键是能否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勇敢面对问题、担当时代重任、奋力前行的精神。

立意:

1.五洲激荡风雷起,新赛道上书新章。

2.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华盛世如您所愿。

3.中国故事新形象,命运与共创未来。

4.续新时代中华故事,助盛世华夏复兴梦圆。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物感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自然万物对于文论家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则更为深远,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这一时期完成。

“物”不仅可以指客观事物,还可以指人们想象中事物的形象。由于“物”所独具的表现性,其可以传递出人们内心不同的情感色彩,人们在感物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将情感表述出来,使物之形与人之情相融合。

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礼记乐记》首次明确提出了“物感说”这一概念。《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指出音乐创作中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西晋的陆机在所著的《文赋》中首次将“物感”说应用至文学理论中。《文赋》中的“物感”思想将自然景物纳入物感的范畴之中,开始强调自然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树叶落于秋天,心生悲感,柔条发于春天,又心生欢喜。陆机认为四时之景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光阴的感叹,同时也将人们引入了审美体验的领域,引发了人们的审美创造冲动。陆机也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认为创之“意”要随物而动。在前代,“感于物”中的“物”不仅指自然界的物象,也指具有某种伦理道德意义上的事,与之不同的是,陆机《文赋》中的“物”已完全指自然景物了。这是儒家经学思想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被动摇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物”的独立的观念。

南朝的钟嵘把生活中的各种悲欢离合、荣辱忧乐也纳入感人之“物”的范畴中。他在《〈诗品〉序》中所说的“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而且包含社会情事(“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境遇中,他更加强调那些能触发人之悲情的社会生活,突出了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特殊地位。

关于“物感”之情,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理念。这里的“情”既指物感之情,也指个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陆机认为文学创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才能充实文学作品的内容,在真实情感基础之上的情与文之间才会相统一。陆机认识到情感就是文学创作的动机,同时要求作家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因为作品风格的高下由作家精神境界的高下决定。

与陆机的《文赋》不同,钟嵘在《诗品》中更加强调“怨”情对人的感发作用,同时也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与孔子的“诗可以怨”所宣扬的“怨刺上政”意义不同,钟嵘《诗品》中所强调的“怨”是一种哀怨之情的表述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由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在文学创作时常流露出一种感慨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悲凉之情。钟嵘物感思想中的以人为本、推崇怨情也与此密不可分。

(摘编自高雅琪《“物感”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陆机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因此“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这是对儒家思想观念下的“物”的内涵的突破。

B.“物感说”是指人感于物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物对人心的触发,“物感说”既属于美学范畴,又是文学理论。

C.钟嵘对“物”的内涵的认识更加丰富,他认为个人的现实境遇,如悲欢离合等也属于“物”的范畴,因此在价值层面上要高于陆机的学说。

D.陆机提出“诗缘情”观点,认为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内在推动力,创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情,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先总述“物感说”的重要性,接着从“物感”之“物”和“物感”之“情”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思路清晰。

B.文章第三段中引用陆机《文赋》中的话,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强调了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使论证更加充分。

C.文章在论述陆机和钟嵘有关“物感说”的观点时,重点阐述了两人对“物”的不同理解,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

D.文章结尾在阐述钟嵘的“怨”情时,与孔子的“怨”进行了比较,说明前者是哀怨之情的表述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感物美学得到了充分发展,陆机的《文赋》与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古典感物美学走向成熟与定型。

B.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写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可以作为“物感”的典型例证。

C.《礼记乐记》作为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指出“乐”产生于创作主体的心灵有感于“物”,是“物感”说最早的概念表述。

D.钟嵘强调能触发人感情的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重要性,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这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有着密切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人民币,是由国家信用担保、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化的现金,与纸钞硬币完全等价。数字人民币融合了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在便利支付结算、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消费增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覆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

数字人民币以加密字符串形式存在,通过互联网传输,其便利性和消费者的体验与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形式类似。但数字人民币不依赖银行账户,它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的架构便于消费者开设数字人民币钱包。除了依据身份证外,消费者还可以依据手机号、电子邮箱、驾驶证等开设数字人民币钱包,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操作使用的便利性。数字人民币通过“NFC”数据通讯,有效解决了基于账户的传统电子支付必须依赖网络才能实现资金收付不足的问题。数字人民币钱包包括软钱包和硬钱包,软硬钱包结合丰富了钱包生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不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通过选择使用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享受数字人民币的便利。同时,数字人民币依托区块链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号码”标识,既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又在发生违法资金收付时具备可追溯条件。

办理要求一类钱包二类钱包三类钱包四类钱包(非实名)

手机号有效身份证件本人银行账户运营机构现场面签手机号有效身份证件本人银行账户手机号有效身份证件手机号

交易限制余额上限无50万元2万元1万元

单笔支付限额上限5万元5000元2000元

日累计支付限额上限10万元1万元5000元

年累计支付限额上限无无5万元

(摘编自《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有哪些优势?》)

材料二

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认为,我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公众数字支付习惯,提高了公众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需求。同时,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并以此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员盘和林认为,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十四五”规划“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的要求,人民银行将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生态体系建设,强化产品和应用创新,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不断深化试点成效。

(摘编自人民日报《数字人民币持续创新应用场景》)

材料三

2023年春节期间,在一些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出现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热”,让我们看到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旺盛活力。接下来,如何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也应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数字人民币发展至今,早已不是新生事物,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仍然对它知之甚少,不清楚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的关系,也不明白数字人民币与其他电子支付工具的区别,甚至不懂如何使用数字人民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人民币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各家银行在线上线下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时,不能止步于“拉新”,还应做好数字人民币科普工作,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数字人民币知识,掌握数字人民币的各项功能。

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百姓生活,使用场景要丰富,更要“接地气”。对移动支付来说,不同的使用场景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用户规模以及用户不同的使用频率。因此,可以重点从交通出行、民生缴费、医疗保障、菜篮子等民生领域持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并通过各类激励措施加速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

(摘编自宋紫倩《让数字人民币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四

“数字人民币发行后,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群众即使没有银行账户,也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便捷支付等金融服务,这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没有国内银行账户的来华外国游客也可以通过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小额支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这意味着用户即使没有银行账户,同样可以利用手机号等唯一身份标识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

4.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下列关于数字人民币相较于传统电子支付的优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融合了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覆盖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多个领域。

B.不依赖银行账户,可依据身份证、手机号、电子邮箱、驾驶证等广义账户体系开设数字人民币钱包。

C.数字人民币可以不依赖网络实现资金收付,软硬钱包结合丰富了钱包生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D.数字人民币有“号码”标识,可保护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在发生违法资金收付时具备可追溯条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民币钱包分软硬钱包,且分不同等级,钱包等级越低,办理条件就越严格,交易限制就越少。

B.人民银行认为,虽然我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但在安全、通用等方面无法完全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

C.如何促进数字人民币加速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不是银行自己的事,而是各行各业都要参与的事件。

D.数字人民币是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的,我们只要购买一个虚拟手机号就可以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

6.人民银行为什么要继续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你对人民银行此举有何建议呢?请结合材料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津古渡

叶兆言

到镇江,不吃锅盖面,不看一眼西津古渡,基本上算是白来。再做个减法,锅盖面也可以不吃,西津古渡不能不看。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着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且还是文化中的精华。西津古渡是个很好的历史标本,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你来了竟然不看一眼,太可惜。

镇江的好风景差不多集中在一起,沿长江一字排开,最适合时髦又实用的一日游。现代化的交通便利,能让你不经意间,最大附加值地看到很多风景。你不妨先去焦山景区,匆匆看一眼《瘗鹤铭》,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块碑,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对后来的书法影响巨大。焦山碑林在全国排名第二,能紧随著名的西安碑林排在老二,可见收藏丰富,同时又必须精益求精。看过大名鼎鼎的《瘗鹤铭》,你便可以飘然而去,接着上北固山。北固山上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江山英雄难觅,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坐飞机经过镇江,看着下面的美丽景色,感慨万千得意非凡,立刻让秘书笔墨侍候,默写了宋人辛弃疾两首与镇江有关的诗词。北固山上还有甘露寺,刘备曾在这里招过亲。如果你更喜欢民间神话传说,干脆再接着去金山,在金山寺烧一炷香,想象一下许仙,想象一下白娘子,想象一下法海。法海是金山寺的开山祖师,他居住的地方叫“法海洞”。

然后你就应该去西津古渡了,说起镇江,最应该向大家隆重推荐的一定是这个地方。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不吃锅盖面,不喝恒顺的老陈醋,甚至不去最著名的那三个“山”,但是一定要去西津古渡,这里才是重点,才是最大的代表,你一定要去。也不用往太远处引用,就说说唐诗宋词,有意无意间,你肯定会遭遇到这个西津古渡。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反正古诗词里能留名的那些显赫人物,南来而北往,都会在这留下他们的足迹。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津古渡,你最好能够看一眼中国地图,看一看滚滚长江如何向东流。人们印象中,万里长江像一条龙,从西边蜿蜒过来,一路向东,很少有人会去想,它最北面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当然是在长江下游,就在江苏境内,就在镇江。镇江是长江的最北端,从江西的九江开始,长江以一个很大角度向北偏移,这意味着镇江像个牛头那样,有力地顶向了北方。西津古渡恰恰在这个关键位置,就在牛角尖上,它是整个江南的最北,在纬度上,甚至要比安徽的省城合肥更偏北。

若没有中国文化知识,不知道历史和地理,没时间概念,没空间意识,西津古渡的意义会大打折扣。除了一条仿旧的石板古街,一家家砖木结构的店铺,一栋栋飞檐雕花的客栈,一个元朝的古塔,一些洋人留下的老房子,你可能什么也没看到。你会想不明白地追问,长江在哪,古渡口又在哪,为什么这些似曾相识的旧门面,旧街道,就应该具有特殊意义。名人走过的地方太多,到处都可能有他们留下的印迹,不就是一个准备过江的古渡口吗,不就是留下几首大家会唱的古诗词吗,万里长江能过江的地方太多了,凭什么就应该这个渡口最有名气。

好吧,那只能再往前说,晋楚更霸赵魏困横,事实上西津古渡的重要性,直到东晋南迁,才真正开始体现出来。永嘉之乱让司马氏的王朝摇摇欲坠,中原开始水深火热。大批北方难民纷纷逃往江南,其中有个叫祖逖的好汉,率亲族宗党几百家一同南迁。那时候,司马睿发给祖逖一千人的食粮和三千匹布,让他自己渡江去招募军队,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几乎是以卵击石,结果祖逖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从西波出发了,渡定北上,船行至长江中间,面对浩瀚江水,他敲着船桨说: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收复中原,我就不再回来了。这便是著名的典故“中流击牌”;对于中国人来说,表现的只是一种精气神,东音南迁开始了长达二百六十多年南北大分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今不复还”,“中流击楫”传承了荆轲的精神。发生在镇江江面上的这个故事,不仅有勇士赴汤路火的壮怀激烈,在中国大历史上,还体现了汉族文化以中原为核心的王道思想。东晋南迁之后,尤其是南宋仓皇北顾,习惯于强势的中原汉族政权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