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许胡、狄之利乎?”王曰:“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赵文进谏,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间。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子其释之。”赵造谏,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衷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文本二:
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王曰:“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王遂胡服,率骑入胡,辟地千里。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B.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C.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D.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指在尊长旁陪伴侍奉,“侍”与《鸿门宴》“张良西向侍”的“侍”字含义相同。
B.“辟危”指开启危险,“辟”与《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的“辟”字含义不同。
C.“修礼”在文中指实行礼制,“修”与《离骚》“余独好修以为常”的“修”字含义不同。
D.“常经”在文中指固定的兵法制度,“常”与《师说》“圣人无常师”的“常”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在与肥义对话中表示,实施胡服骑射的计划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受到世俗习惯及一般人的牵制阻挠,但他还是决定在赵国推行这一改革。
B.赵文认为推行胡服骑射违反了固有的礼法,赵武灵王以三代五伯为例,阐明治国应当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要勇于打破世俗见解,去除陈规陋习。
C.赵造反对胡服骑射,认为改变礼制会让国家走上歧途;赵武灵王肯定了他进谏的忠心,同时以夏、殷不改变礼治而灭亡的事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
D.赵武灵王在原阳设立骑兵基地,这引起牛赞的担忧,赵武灵王用做事应因时制宜的道理说服了牛赞,最终率领骑兵拓地千里,彰显了胡服骑射的效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2)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
2023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建炎三年五月,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冬十月壬辰,张浚治兵于兴元,以图中原。浚上疏言:“汉中实形势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积粟,以待巡章。”辛丑,张浚以赵开为随军转运使,专总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尚存赢馀,而贪猾认为己有,共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浚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于开。十二月甲申,张浚承制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军士悦服。四年夏四月,金娄室既陷陕州,遂长驱入潼关。曲端遣吴玠拒之于彭原,而自拥兵邠州为援。金人来攻,玠击败之。娄宣整军复战,玠军败绩,部将杨晟死之,端退屯泾原,金乘胜焚邠州。玠怨端不为援,大诟之,由是二人有隙。浚虽重用端,然以人言,不能无疑,乃使张彬诣渭州察之。彬至,谓端曰:“今兵合财备,娄室以孤军深入吾境,我合诸路攻之,不难。”端曰:“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如此一二年,彼必因敝,乃可图也。万一轻举,后忧方大。”彬还白浚,浚不以为然。及闻兀术留江、淮,议出师挠之。端曰:“平原广野,敌便于冲突,而我军未尝习水战,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后十年乃可。”浚积前疑,遂以彭原之败,罢端兵柄。绍兴二年十二月甲辰,召张浚知枢密院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张浚经略关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B.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C.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D.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兵”意为冶炼兵器,“兵”和“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的“兵”字含义相同。
B.“左”在地理上常指东方,因为荆、襄两地在汉中的东方,所以说“左通荆、襄之财”。
C.“庶”表示可能或期望,“庶”和“庶刘侥幸”(《陈情表》)中的“庶”字含义相同。
D.“制”和诏、敕一样均为圣旨,常由中书舍人拟写,其他官员加知制诰者也可拟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浚认为汉中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对于朝廷收复中原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应好好经营此地,在此地作好粮食储备工作,这体现了他良好的政治眼光。
B.赵开对蜀地财政情况很了解,认为不能再给当地百姓增加负担,唯独专卖货物还有赢余,却被崩婚之梁所占,若能对此采取果断措施,或许可以救一时之急。
C.曲端被任命为戚武大将军,深受军上拥戴,在与娄室的战争中,他驻守邠州作为援军,大举击败金兵,但吴玠的部队最终吃了败仗,其部将杨晟因之战死。
D.在如何对待艺术留镇江淮的策略上,曲端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地形方面对金兵更有利,且金人势头正盛,暂时难以与其对抗,当作长远打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浚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于开。
(2)玠怨端不为援,大诟之,由是二人有隙。
2023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言极①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者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②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
荆文王③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於云梦,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为葆,吉。今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王曰:“不谷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愿请变更而无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王曰:“敬诺。”引席,王伏。葆申束细荆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谓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析宛路之矰,放丹之姬。后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直谏》)
①极:尽。指说话不加隐讳,毫无保留。②以:因,原因。③荆文王:楚文王,春秋楚国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
B.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
C.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
D.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意思是“即使”,与《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的“虽”含义不相同。
B.“期年”意思是一年,“期”与《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含义不相同。
C.“再”意思是两次,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的“再”含义相同。
D.“趣”意思是小步快走,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趣”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需要贤臣。没有贤臣,君王就听不到不加隐讳的言论,听不到不加隐讳的言论,奸人就会聚集在君王周围,各种邪说恶行就会一起产生。
B.荆文王知错能改。虽然荆文王之前耽于享乐,但受到葆申劝谏后能及时迷途知返,最终兼并众多国家,使本国疆土扩大。
C.葆申认为对君子和小人犯错误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君子犯错,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小人犯错,要让他皮肉觉得疼痛。
D.葆申直言敢谏。面对君王的错误,葆申据理力争,不惧得罪君王,对荆文王实施五十笞刑。之后将自己流放到渊地,并自请死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
(2)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
2023届四川省广安、遂宁、雅安、资阳等六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舟之侨进曰:“君子为赋,小人清陈其辞,辞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一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宁其处。一蛇者干,独不得其所。’”文公瞿然曰:“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廩人。”舟之侨曰:“请而得其赏,廉者不受也。言尽而名至,仁者不为也。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草兴起,莫之能御。今为一人言施一人,犹为一块土下雨也,土亦不生之矣。”遂历阶而去。文公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平原君既归赵,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谓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手?”平原君曰:“赵亡即胜为虏,何为不忧?”李谈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之,可谓至困。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间,分工而作之,家所有尽散以飨食士,方其危苦时,易为惠耳。”于是平原君如其计,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因从李谈赴秦军,秦军为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军遂罢。李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节选自《说苑·复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B.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C.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D.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出亡”与“其一人夜亡告之”(《汉书·苏武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小人请陈其辞”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含义不同。
C.“家所有尽散以飨食士”与“旦日飨士卒”(《鸿门宴》)两句中的“飨”字含义相同。
D.“秦军为却三十里”与“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却”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到别人恩惠一定要报答恩情,哪怕是君王,如果不懂得回馈臣子的功劳,害怕论功封赏,也会导致灾祸。
B.舟之侨追随晋文公流亡却未得到封赏,后来他以“不得其所”的蛇来表述自己的失意,这引起晋文公的惊讶。
C.赵国都城邯郸被围困告急,李谈对平原君耽于享乐不忧国事心怀不满,于是劝诫平原君要在危苦之际施恩于人。
D.平原君采纳了李谈的计谋,于是众多勇士挺身而出,慷慨为国赴死,后来楚国、魏国救兵赶到,秦军最终罢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
(2)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廪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汉弼,字正甫,上虞人。生开岁而孤,母谢氏抚而教之。嘉定九年举进士,授吉州教授。召试馆职,改秘书省正字,改著作佐郎兼史馆校勘,权考功员外郎。出知温州。寻擢太常少卿,以左司谏召,擢侍御史兼侍讲,以户部侍郎致仕。
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又论制阃当复其旧,戎司当各还其所,边郡守当用武臣。又公赏罚以励人心,广规抚以用人才。为考功员外,所陈皆切于时务。及为言官,帝奖谕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宜悉心以告。”
汉弼以台纲久驰,疏三事,曰:定规抚,正体统,远谋虑。首论给事中钱相巧于迎合,睥睨政地,直学士院吴愈不称其职,罢去之。又劾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疏留中不出。贲,松阳人,为时相史嵩之腹心。有使贲互按者,明日贲有他命,而汉弼由是去国。嵩之久擅国柄,帝益患苦之,既复以左司谏召。奏疏论立圣心、正君道、谨事机、伸士气、收人才五事,帝嘉其言,并付行之。
及为侍御史,密奏曰:“自古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虚相位已三月,尚可狐疑而不断乎?”帝览纳,遂决。乃命范钟、杜范并相,百官举笏相庆,汉弼之力为多。又累章言金渊、郑起之徒,皆畴昔托身私门,为之腹心,盘据要路。至论马光祖夺情,总赋淮东,乃嵩之预为引例之地,乞勒令追服终丧,以补名教。
帝尝属汉弼以进人才,退而条具以奏,皆时望所归重。汉弼以受知特异,而奸邪未尽屏汰,论议未能坚定为虑,遂感末疾,居亡何,遂卒,谥曰忠。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B.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C.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D.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致”与《劝学》“而致千里”的“致”字含义不同。
B.“互按”意思是互相抑制,“按”与《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的“按”含义不同。
C.“夺情”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夺”与《寡人之于国也》“勿夺其时”的“夺”字含义相同。
D.“名教”意思是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名”与《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名”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汉弼谈论赏罚公平以激励人心,推广法规以任用人才。担任考功员外郎时,所陈述的都非常符合当时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
B.刘汉弼因为朝廷纲纪长时间松懈,分条陈述了三件事:给事中钱相傲视朝廷,直学士院吴愈不称职,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不守法度。
C.朝廷空着相位已有三月,刘汉弼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一天无宰相的朝代,不能犹豫不决,皇上采纳他的意见,任命范钟、杜范两人一起担任宰相。
D.刘汉弼因为受人知遇不同一般,但是因奸诈邪恶的事或人没有全部除去,思想认识不能坚定而忧虑,最后感染四肢的疾患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为言官,帝奖谕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宜悉心以告。”
(2)又累章言金渊、郑起之徒,皆畴昔托身私门,为之腹心,盘据要路。
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诊”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归,行赏,大赦,置酒,酣五日。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不备。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信期曰:“善。”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缧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公子章之败也,
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毂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
B.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
C.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
D.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忍”意为残忍,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吾羞,不忍为之下”的“忍”含义不同
B.“属”通“嘱”,意为嘱托、托付,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含义相同。
C.“辍”意为中止、停止,与《陈涉世家》中“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的“辍”含义不同。
D.“北面为臣”指向人称臣。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天子“南面而君”,君臣相对,尊卑有序。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兑以自己对赵章及田不礼的了解认为,田不礼做赵章的国相,两人定会相互勾结,图谋不轨、
B.对于李兑的劝说,肥义没有选择全身避祸,而是不忘初心,至死效忠。
C.公子赵成与李兑从国都邯郸赶来,发动军队镇压叛乱,叛乱平息后,两人把持了朝政。
D.赵章败退后逃到父亲赵主父处寻求保护,但赵主父担心自身安全,不敢接纳他,让其离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
(2)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期末(一诊)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冠,指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文中未冠,即指白居易不到二十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岁则行笈礼表示成年。
B.擢、补、授、迁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谪和出等。本文中“补校书郎”是指补充为校书郎,“出为州刺史”是指京官外任州刺史。
C.明年,古文指第二年,而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D.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敢于直谏,不惧权威。在与宪宗朝堂讨论时,坦率耿介,直言皇帝发的告示有错,皇帝以此贬斥他出京为江州刺史。
C.白居易是成就斐然的诗人,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歌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应该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认为自己的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迁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②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14.《新唐书白居易传》认为白居易是个贤人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许胡、狄之利乎?”王曰:“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赵文进谏,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间。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子其释之。”赵造谏,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衷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文本二:
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王曰:“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王遂胡服,率骑入胡,辟地千里。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B.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C.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D.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指在尊长旁陪伴侍奉,“侍”与《鸿门宴》“张良西向侍”的“侍”字含义相同。
B.“辟危”指开启危险,“辟”与《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的“辟”字含义不同。
C.“修礼”在文中指实行礼制,“修”与《离骚》“余独好修以为常”的“修”字含义不同。
D.“常经”在文中指固定的兵法制度,“常”与《师说》“圣人无常师”的“常”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在与肥义对话中表示,实施胡服骑射的计划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受到世俗习惯及一般人的牵制阻挠,但他还是决定在赵国推行这一改革。
B.赵文认为推行胡服骑射违反了固有的礼法,赵武灵王以三代五伯为例,阐明治国应当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要勇于打破世俗见解,去除陈规陋习。
C.赵造反对胡服骑射,认为改变礼制会让国家走上歧途;赵武灵王肯定了他进谏的忠心,同时以夏、殷不改变礼治而灭亡的事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
D.赵武灵王在原阳设立骑兵基地,这引起牛赞的担忧,赵武灵王用做事应因时制宜的道理说服了牛赞,最终率领骑兵拓地千里,彰显了胡服骑射的效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2)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
10.C11.B12.C
13.(1)所以形势会跟着习俗而发生变化,礼法制度要随着形势的改变一起改变,这才是圣人治国的原则啊。
(2)既然这样,那么反对古代旧俗不应受到非议,谨守旧礼陋俗未必值得称赞。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按照礼仪法则教化民众的方式。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习俗怪僻会扰乱民心。
“今”是时间状语修饰句子“王易初不循俗”,其间联系紧密,不能分开,排除BD;
“世”是“不顾”的宾语,宾语后断开,“非所以”省略主语“其(改穿胡服)”,应在“非”前分开,排除A。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侍”意思都是“陪侍”。句意:张良朝西陪侍。“侍”字含义相同。
B.“指开启危险”“含义不同”错误。“辟”意思都是“躲避”。句意:躲避危险/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C.第一个“修”意为“实行”;第二个“修”意为“修饰”。句意: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D.“常”意思都是“固定的”。句意: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赵造反对胡服骑射”错误。原文“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只是表述对“胡服”的态度,没有说关于“骑射”的问题。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势”,形势;“化”,变化;“俱”,一起;“道”,原则、道理。
(2)“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非”,非议;“循”,谨守;“多”,称赞、赞美。
参考译文:
文本一:
赵武灵王平日里闲着的时候,独自居住,肥义在旁边陪坐,说:“大王盘算如何从胡、狄那里得到好处呢”大王说:“建立了盖世功勋的人,必然要遭受一些世俗小人的责难;而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必然会招惹众人的怨恨。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着胡服练习骑马射箭。”赵文进谏,大王说:“替别人着想的人不应该过分苛求,竭尽忠心的人不能指责他的错误,您就直言吧。”赵文说:“衣服有一定的款式这是礼法的规定;遵守法纪,不犯错误,这是老百姓的职责,这三个方面,都是古代圣贤的教导。现在大王您对这些都弃之不顾,去改穿远方胡人的衣服,改变古代的教化,改变古代的章程,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地考虑考虑。”大王说:“你所说的只是世俗的见解。夏、商、周三个朝代虽然服装不同但却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政教各异却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习俗随时势而变,而礼法和这一变化了的习俗相统一,这才是圣人治国的根本原则啊!真正有学问的人能听从意见而改变观点,真正通晓礼法的人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您就放心吧!”赵造进言,大王说:“忠臣不畏惧危险,明主不拒绝臣子发表意见,您就坦然地说吧!”赵造说:“我听说过,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按照礼仪法则教化民众的方式。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习俗怪僻会扰乱民心。所以做国君的人不应去接受奇异怪僻的衣服,中原地区的人民不应效法蛮夷的生活方式,这不是按礼法要求来教化百姓的途径。况且遵循以往的法令不会出差错,按照旧有的礼节行事就不会生出邪念。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情。”大王说:“圣人的出现,不是因为互相承袭才统治天下的;夏朝和殷朝的衰亡,不改变礼法而灭亡。这样说来,不沿袭古法,不一定就要斥责,谨守旧礼陋俗也未必值得称赞。所以说圣人把便于穿着的叫衣服,把方便行事的就叫教化。遵循现成的制度建立的功业不可能超过当世,效法古人的作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您还是不要反对吧。”
文本二:
赵武灵王撤消原阳军队的旧编制,建立骑兵。牛赞进谏说:“国家有固定的法令,军队有长久不变的准则。如今君王撤消原阳军队的旧编制,建立骑兵,臣下害怕它攻战获得的利益,赶不上所损失的费用。”武灵王说:“阴阳的变化有不同的规律,四季的推移各有所宜。您知道官府的法令,不知道改换器用的利益;您知道兵器铠甲的用途,不知道天时人事变化中所适宜采取的措施。所以兵器不适合应用,什么兵器不可以改换?教化不便于行事,什么风俗不可以改变?”牛赞再一次拜见武灵王叩头至地多时说:“臣下怎么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灵王于是就让他穿上胡服,率领骑兵攻入胡地,开拓了千里疆土。
2023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建炎三年五月,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冬十月壬辰,张浚治兵于兴元,以图中原。浚上疏言:“汉中实形势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积粟,以待巡章。”辛丑,张浚以赵开为随军转运使,专总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尚存赢馀,而贪猾认为己有,共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浚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于开。十二月甲申,张浚承制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军士悦服。四年夏四月,金娄室既陷陕州,遂长驱入潼关。曲端遣吴玠拒之于彭原,而自拥兵邠州为援。金人来攻,玠击败之。娄宣整军复战,玠军败绩,部将杨晟死之,端退屯泾原,金乘胜焚邠州。玠怨端不为援,大诟之,由是二人有隙。浚虽重用端,然以人言,不能无疑,乃使张彬诣渭州察之。彬至,谓端曰:“今兵合财备,娄室以孤军深入吾境,我合诸路攻之,不难。”端曰:“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如此一二年,彼必因敝,乃可图也。万一轻举,后忧方大。”彬还白浚,浚不以为然。及闻兀术留江、淮,议出师挠之。端曰:“平原广野,敌便于冲突,而我军未尝习水战,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后十年乃可。”浚积前疑,遂以彭原之败,罢端兵柄。绍兴二年十二月甲辰,召张浚知枢密院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张浚经略关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B.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C.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D.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兵”意为冶炼兵器,“兵”和“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的“兵”字含义相同。
B.“左”在地理上常指东方,因为荆、襄两地在汉中的东方,所以说“左通荆、襄之财”。
C.“庶”表示可能或期望,“庶”和“庶刘侥幸”(《陈情表》)中的“庶”字含义相同。
D.“制”和诏、敕一样均为圣旨,常由中书舍人拟写,其他官员加知制诰者也可拟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浚认为汉中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对于朝廷收复中原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应好好经营此地,在此地作好粮食储备工作,这体现了他良好的政治眼光。
B.赵开对蜀地财政情况很了解,认为不能再给当地百姓增加负担,唯独专卖货物还有赢余,却被崩婚之梁所占,若能对此采取果断措施,或许可以救一时之急。
C.曲端被任命为戚武大将军,深受军上拥戴,在与娄室的战争中,他驻守邠州作为援军,大举击败金兵,但吴玠的部队最终吃了败仗,其部将杨晟因之战死。
D.在如何对待艺术留镇江淮的策略上,曲端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地形方面对金兵更有利,且金人势头正盛,暂时难以与其对抗,当作长远打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浚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于开。
(2)玠怨端不为援,大诟之,由是二人有隙。
10.B11.A12.C
13.(1)张浚每十天犒劳每月奖赏,希望得到士兵以死效命,所用的花费不可估量,全部取自赵开。
(2)吴玠怨恨曲端不支援,大声辱骂他,因此二人有了隔阂。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金人将士精锐,从我处掠取粮草,我军常处于被动地位,不一定能够获胜。如果屯兵占据险要之地。不时派出两翼协战的部队扰乱其耕作收获。敌军不能耕作收获,必定会到河东去掠取粮食,那样我军就处于主动地位了。
“我今反为客”中“客”作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AD。
“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中“时”作“出”的状语,不时的意思,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前句,军队。“治兵”为练兵或治军之意。句意:张浚在兴元县开始练兵。后句,兵器。句意: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含义不同,判断错误。
B.正确。
C.都是表示可能或期望。前句句意:或者(可能)可以救一时之急。后句句意:或许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含义相同,判断正确。
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能力。
C.“曲端……大举击败金兵”“但吴玠的部队最终吃了败仗,其部将杨晟因之战死”说法错误,原文为“金人来攻,玠击败之”“玠军败绩,部将杨晟死之”,可知大举击败金兵的是吴玠,下文并未交待和杨晟战死有因果关系。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旬”,指十天,这里是名作状,每十天;“犒”,犒劳,“月”,名作状,每月;“赀”,估量。
(2)“为援”,支援;“诟”,辱骂;“隙”,隔阂。
参考译文:
建炎三年五月,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其年冬十月壬辰日,张浚在兴元县开始练兵以图恢复中原。张浚上疏说:“汉中确实是地形险要的地方,前方控制六路军队,后方据有两川的粮食,东方与荆、襄一带财货相通,西方秦、陇之地出产骏马。他日号令中原,必以此地为根基。认真做好贮存粮食的事来等待陛下巡幸。”辛丑年间,张浚任命赵开为随军转动使,让他总管四川财赋事务。赵开见张浚时说:“蜀地民力已尽,一两钱(的赋税)都不能再加了,唯独专卖货物还稍有赢余,但贪猾之人已据为已有,互相隐瞒。唯有不担忧怨骂,果断敢行,或者可以救一时之急。”张浚锐意兴复朝廷,将财赋之事委任赵开,对他放心不疑。张浚每十天犒劳每月奖赏,希望得到士兵以死效命,所用的花费不可估量,全部取自赵开。十二月甲申日,张浚秉承圣旨任命曲端为威武大将军,众军士对此心悦诚服。四年夏四月,金娄室攻陷陕州后,又长驱直入潼关。曲端派遣吴玠在彭原抵抗娄室,而自己率军驻扎邠州作为援军。金兵来攻,吴玠将其击败。娄室整顿军队再战,吴玠军战败,其部将杨晟战死,曲端退兵屯驻泾原,金人乘胜焚毁邠州。吴玠怨恨曲端不出兵支援,大声辱骂他,因此二人产生了隔阂。张浚虽然重用曲端,但因为他人议论,对其不能不有所怀疑,于是派遣张彬到渭州去督察他。张彬到了渭州,对曲端说:“如今我各路军队汇合,物资齐备,娄室率领孤军深入我境,我汇合各路大军向其进攻,(取胜)不是难事。”曲端说:“金人将士精锐,从我处掠取粮草,我军常处于被动地位,不一定能够获胜。如果屯兵占据险要之地。不时派出两翼协战的部队扰乱其耕作收获。敌军不能耕作收获,必定会到河东去掠取粮食,那样我军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如此一两年时间,敌军必定陷于困顿疲惫的境地,这样就可以图谋(打败他们)了。万一轻举妄动,后方的忧患将会增大。”张彬回去将曲端的话禀告张浚,但张浚并不认为曲端之言是对的。等到听闻兀术留镇长江、淮河一带,就商议出兵阻挠其军队。曲端说:“(长江、淮河一带是)平原旷野之地,方便敌军冲袭突击。而我军不曾练习水战,加之金兵新近(取胜)形成的势头,我军难于与其抗衡。应该厉兵秣马,防守边疆。这样等待十年才可以反击。”张浚因为以前对曲端多年的怀疑,于是以曲端兵败彭原之事削夺了他的兵权。绍兴二年十二月甲辰,召张浚回京主管枢密院事务。
2023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言极①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者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②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
荆文王③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於云梦,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为葆,吉。今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王曰:“不谷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愿请变更而无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王曰:“敬诺。”引席,王伏。葆申束细荆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谓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析宛路之矰,放丹之姬。后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直谏》)
①极:尽。指说话不加隐讳,毫无保留。②以:因,原因。③荆文王:楚文王,春秋楚国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
B.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
C.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
D.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意思是“即使”,与《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的“虽”含义不相同。
B.“期年”意思是一年,“期”与《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含义不相同。
C.“再”意思是两次,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的“再”含义相同。
D.“趣”意思是小步快走,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趣”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需要贤臣。没有贤臣,君王就听不到不加隐讳的言论,听不到不加隐讳的言论,奸人就会聚集在君王周围,各种邪说恶行就会一起产生。
B.荆文王知错能改。虽然荆文王之前耽于享乐,但受到葆申劝谏后能及时迷途知返,最终兼并众多国家,使本国疆土扩大。
C.葆申认为对君子和小人犯错误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君子犯错,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小人犯错,要让他皮肉觉得疼痛。
D.葆申直言敢谏。面对君王的错误,葆申据理力争,不惧得罪君王,对荆文王实施五十笞刑。之后将自己流放到渊地,并自请死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
(2)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
10.C11.B12.C
13.(1)如果是不贤明的人,就要凭着进言谋求私利了;对于谋求私利的人来说,冒这危险有什么好处?
(2)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我废弃了先王之命。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葆申说完,快步离开了朝廷,自行流放到渊地,请求文王治自己死罪。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申有什么罪?”
“自流于渊”中“于渊”是“流”的补语,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文王曰”后边是文王所说内容,“曰”后断开,“此”是代词,是“此不谷之过也”一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虽”意思是即使;“虽存必亡”句意:即使目前生存着也必定要灭亡。/“虽”意思是虽然;“虽与府吏要”句意: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
B.“期年”意思是一年;“期年不听朝”句意:一年不上朝听政。/“期”意思是一周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句意:在外面没有服丧一周年的比较亲近的亲戚。
两句话中的“期”含义相同。
C.“再”意思是两次;“如此者再”句意:这样反复做了两次。/“再”,意思是两次或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句意: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两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
D.“趣”意思是小步快走;“葆申趣出”句意:葆申(说完),快步离开了朝廷。/“趣”通“趋”,意思为趋向、追求;“虽趣舍万殊”句意:虽然每个人所追求和舍弃的东西都不相同。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葆申认为对君子和小人犯错误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可知,“对君子和小人犯错误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是葆申听说的,不是他的观点。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要利”,谋求私利;“犯”,冒;“危”,危险。
(2)“承”,敬受;“废”,废弃;“笞”,鞭刑。
参考译文
臣下言谈尽情,君主就会发怒。君主发怒,劝谏的人就危险。除了贤明的人,谁肯去冒这危险?如果是不贤明的人,就要凭着进言谋求私利了;对于谋求私利的人来说,冒这危险有什么好处?所以不贤的君主身边没有贤人。没有贤人就听不到尽情之言,听不到尽情之言,奸人就会结党营私,各种邪说恶行就会一起产生。这样国家就无法生存了。凡是国家的生存,君主的平安,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了解这个原因,即使目前生存着也必定要灭亡,即使目前平安也必定遭遇危险。国存主安的原因是不可不察知的。
楚文王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就用它们到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葆申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前去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一年不上朝听政。您的罪应该施以鞭刑。”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位列于诸侯,请您换一种刑法,不要鞭打我。”葆申说∶“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我废弃了先王之命。我宁可获罪于您,不能获罪于先王。”文王说∶“遵命。”于是葆申拉过席子,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对文王说∶“请您起来吧!”文王说∶“同样是有了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葆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肉觉得疼痛。如果让他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觉得疼痛又有什么用处?”葆申说完,快步离开了朝廷,自行流放到渊地,请求文王治自己死罪。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申有什么罪?”于是改弦更张,召回葆申,杀了茹黄之狗,折了宛路之箭,打发了丹地的美女。后来楚国兼并了三十九个国家。使楚国疆土广阔到这种程度,这是葆申的力量,是直言劝谏的功效。
2023届四川省广安、遂宁、雅安、资阳等六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舟之侨进曰:“君子为赋,小人清陈其辞,辞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一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宁其处。一蛇者干,独不得其所。’”文公瞿然曰:“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廩人。”舟之侨曰:“请而得其赏,廉者不受也。言尽而名至,仁者不为也。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草兴起,莫之能御。今为一人言施一人,犹为一块土下雨也,土亦不生之矣。”遂历阶而去。文公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平原君既归赵,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谓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手?”平原君曰:“赵亡即胜为虏,何为不忧?”李谈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之,可谓至困。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间,分工而作之,家所有尽散以飨食士,方其危苦时,易为惠耳。”于是平原君如其计,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因从李谈赴秦军,秦军为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军遂罢。李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节选自《说苑·复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B.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C.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D.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出亡”与“其一人夜亡告之”(《汉书·苏武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小人请陈其辞”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含义不同。
C.“家所有尽散以飨食士”与“旦日飨士卒”(《鸿门宴》)两句中的“飨”字含义相同。
D.“秦军为却三十里”与“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却”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到别人恩惠一定要报答恩情,哪怕是君王,如果不懂得回馈臣子的功劳,害怕论功封赏,也会导致灾祸。
B.舟之侨追随晋文公流亡却未得到封赏,后来他以“不得其所”的蛇来表述自己的失意,这引起晋文公的惊讶。
C.赵国都城邯郸被围困告急,李谈对平原君耽于享乐不忧国事心怀不满,于是劝诫平原君要在危苦之际施恩于人。
D.平原君采纳了李谈的计谋,于是众多勇士挺身而出,慷慨为国赴死,后来楚国、魏国救兵赶到,秦军最终罢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
(2)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廪人。
10.C11.D12.C
13.(1)因此,臣子勤勉工作,是为君王,并不是为了求得君王赏赐,君王施恩德来管理臣下,并不是要求臣下报答(感恩或感激)。
(2)你想要得到爵位吗?请等待明日。您想要得到俸禄吗?请让我现在就命令粮官支付。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可是您的后宫姬妾侍女数以百计,侍女穿着丝绸绣衣,精美饭菜吃不了,而百姓却粗布短衣难以遮体,酒渣谷皮吃不饱。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的人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您的珍宝玩器铜钟玉罄照旧无损。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怎么能有这些东西?假若赵国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
“数百”是说“君之后宫”的姬妾之数,中间不宜断开,且“妇妾”是下一句的主语,主语前断开,排除BD。
“君安得有此”“君何患无有”中“君”作主语,在“君”的前面断开,排除A。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都是“出逃”的意思。前句句意:晋文公出逃。后句句意: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
B.前句,陈说。句意:请让我这没有爵禄的小人说几句话。
后句,陈列,这里指拿着。句意: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C.都是“犒劳”的意思。前句句意: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犒劳士兵。后句句意:第二天犒劳士兵。
D.都是“退却”的意思。前句句意:秦军因此退却了三十里。后句句意: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含义相同,判断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李谈对平原君耽于享乐不忧国事心怀不满”说法错误,原文为“邯郸急且降,平原君患之”,可见平原君并没有不忧国事,“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谓平原君曰……”,文中也没有提及李谈对平原君心怀不满,只是提出了建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劳勤”,勤勉工作;“牧”,管理;“德”,报答(感恩或感激)。
(2)“爵”,名作动,得到爵位;“旦日”,明日,第二天;“禄”,名作动,得到俸禄。
参考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施子德泽的人崇尚不求回报,承受德泽的人崇尚必求报答。因此,臣子勤勉工作,是为君王,并不是为了求得君王赏赐,君王施恩德来管理臣下,并不是要求臣下报答(感恩或感激)。如果臣子不回报君王的恩惠而随便谋求私利,那就是灾祸的根源;君王不能回报臣子的功劳而忌惮实行封赏,也是祸乱的根源。那祸乱的根源,是由不报恩而产生的。
晋文公出逃后,周游天下,舟之侨离开虢国跟从他。晋文公回国后,选择那些可以封爵的人赏给他们爵位,选择那些应该得到俸禄的人赐给他们俸禄,只有舟之侨不在其中。晋文公请大夫们饮酒,喝到酒兴正浓时,晋文公说:“你们几个人为何不为我赋诗呢?”舟之侨上前说道:“有爵禄的君子作诗赋,请让我这没有爵禄的小人说几句话。话是这样说的:‘有条龙威武矫健,不久前失去了它的住所。有一条蛇跟随着它,游遍了天上地下。这条龙返回自己的深池,安居在原来的住所。那条蛇快要枯干,却得不到它的住所。’”晋文公吃惊地看着他说:“您想要得到爵位吗?请再等待一两天的时间。您想要得到俸禄吗?让我现在就命令粮官支付。”舟之侨说:“经过请求才得到封赏,廉洁的人是不会接受的;话说尽了才得到名声,仁义的人是不会去做的。如果天上浓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那么禾苗植物就会兴旺生长,没有谁能禁止。如果因为一人说了话就施惠给一人,就好像为一小块土地下雨一样,整个大地也不会生出禾苗。”舟之侨说完后就一级级走下台阶离开了。晋文公到处找不到他,终身一直念诵着《诗经·齐风·甫田》中怀念远人的诗句。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楚国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魏国信陵君也矫诏抢夺将军晋鄙的军队去救赵国。大军还没有到,秦国紧急围攻赵国的邯郸城,邯郸城危急,快要投降,平原君很担忧。邯郸宾馆吏员的儿子李谈劝说平原君道:“您不担忧赵国灭亡吗?”平原君说:“赵国灭亡那我就要作俘虏,为什么不担忧呢?”李谈说:“邯郸的百姓,拿人骨当柴烧,交换孩子当饭吃,可以说危急至极了。可是您的后宫姬妾侍女数以百计,侍女穿着丝绸绣衣,精美饭菜吃不了,而百姓却粗布短衣难以遮体,酒渣谷皮吃不饱。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的人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您的珍宝玩器铜钟玉罄照旧无损。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怎么能有这些东西?假若赵国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现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体成员编到士兵队伍中,分别承担守城劳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当危急困苦的时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于是平原君采纳了李谈的意见,得到敢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谈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队伍奔赴秦军决一死战,秦军因此退却了三十里。这时也凑巧楚、魏两国的救兵到达,秦军便撤走了。李谈在同秦军作战时阵亡,赐封他的父亲为李侯。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汉弼,字正甫,上虞人。生开岁而孤,母谢氏抚而教之。嘉定九年举进士,授吉州教授。召试馆职,改秘书省正字,改著作佐郎兼史馆校勘,权考功员外郎。出知温州。寻擢太常少卿,以左司谏召,擢侍御史兼侍讲,以户部侍郎致仕。
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又论制阃当复其旧,戎司当各还其所,边郡守当用武臣。又公赏罚以励人心,广规抚以用人才。为考功员外,所陈皆切于时务。及为言官,帝奖谕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宜悉心以告。”
汉弼以台纲久驰,疏三事,曰:定规抚,正体统,远谋虑。首论给事中钱相巧于迎合,睥睨政地,直学士院吴愈不称其职,罢去之。又劾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疏留中不出。贲,松阳人,为时相史嵩之腹心。有使贲互按者,明日贲有他命,而汉弼由是去国。嵩之久擅国柄,帝益患苦之,既复以左司谏召。奏疏论立圣心、正君道、谨事机、伸士气、收人才五事,帝嘉其言,并付行之。
及为侍御史,密奏曰:“自古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虚相位已三月,尚可狐疑而不断乎?”帝览纳,遂决。乃命范钟、杜范并相,百官举笏相庆,汉弼之力为多。又累章言金渊、郑起之徒,皆畴昔托身私门,为之腹心,盘据要路。至论马光祖夺情,总赋淮东,乃嵩之预为引例之地,乞勒令追服终丧,以补名教。
帝尝属汉弼以进人才,退而条具以奏,皆时望所归重。汉弼以受知特异,而奸邪未尽屏汰,论议未能坚定为虑,遂感末疾,居亡何,遂卒,谥曰忠。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B.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C.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D.汉弼学/明义利之辨/为正字时/应诏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致”与《劝学》“而致千里”的“致”字含义不同。
B.“互按”意思是互相抑制,“按”与《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的“按”含义不同。
C.“夺情”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夺”与《寡人之于国也》“勿夺其时”的“夺”字含义相同。
D.“名教”意思是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名”与《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名”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汉弼谈论赏罚公平以激励人心,推广法规以任用人才。担任考功员外郎时,所陈述的都非常符合当时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
B.刘汉弼因为朝廷纲纪长时间松懈,分条陈述了三件事:给事中钱相傲视朝廷,直学士院吴愈不称职,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不守法度。
C.朝廷空着相位已有三月,刘汉弼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一天无宰相的朝代,不能犹豫不决,皇上采纳他的意见,任命范钟、杜范两人一起担任宰相。
D.刘汉弼因为受人知遇不同一般,但是因奸诈邪恶的事或人没有全部除去,思想认识不能坚定而忧虑,最后感染四肢的疾患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为言官,帝奖谕曰:“以卿纯实不欺,故此亲擢,宜悉心以告。”
(2)又累章言金渊、郑起之徒,皆畴昔托身私门,为之腹心,盘据要路。
10.C11.C12.B
13.(1)等到担任言官时,帝褒奖、表彰他说:“因为您纯良诚实不欺骗人,所以我这样亲自提拔您,应该尽心(全心)地把该说的话告诉我。”
(2)又多次上奏章议论金渊、郑起这类人,从前都寄身权势之家(权贵者),作他们的心腹,非法占据(霸占)显要的地位。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刘汉弼学习懂得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担任秘书省正字时,接受皇帝的诏命进谏(议论政事),竭力谈论导致灾祸和消除灾祸的道理。担任校书郎,在大臣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时,刘汉弼提出苏轼所说的笼络人心,使民间风俗醇厚,让国家的法制保存下来。
“学明”的宾语为“义利之辨”,中间不应断开,“辨”是宾语中心词,应在“辨”后断开,排除AD;
“转对”是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此处是“举苏轼所言结人心”的状语,中间应断开,“举”的宾语是“苏轼所言”,宾语后断开,且“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都是动宾结构,结构一致,各自独立,排除B。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正确。“而致千里”中“致”解释“到达”,句意:却到达千里之外。
B.正确。“项王按剑而跽”中“按”解释为“握着”,句意: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
C.错误。“勿夺其时”中“夺”解释为耽误,句意:不要耽误了农时。
D.正确。“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名”解释为识其本名,句意: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给事中钱相傲视朝廷,直学士院吴愈不称职,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不守法度”错误。由原文“汉弼以台纲久驰,疏三事,曰:定规抚,正体统,远谋虑”可知,刘汉弼分条陈述的三件事为:定规抚,正体统,远谋虑。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纯实”,纯良诚实;“亲擢”,亲自提拔;“悉心”,尽心。
(2)“畴昔”,从前;“私门”,权势之家;“要路”,显要的地位。
参考译文:
刘汉弼,字正甫,上虞人。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谢氏抚养教育他。嘉定九年考中进士,授官吉州教授。皇上征召面试馆职,改任秘书省正字,(后来又)改任著作左郎兼史馆校勘,暂代考功员外郎。出京担任温州知州。不久,被提拔为太常少卿,(后来朝廷)用左司谏的官职征召他,提拔为侍御史兼侍讲,(最后)以户部侍郎的身份退休。
刘汉弼学习懂得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担任秘书省正字时,接受皇帝的诏命进谏(议论政事),竭力谈论导致灾祸和消除灾祸的道理。担任校书郎,在大臣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时,刘汉弼提出苏轼所说的笼络人心,使民间风俗醇厚,让国家的法制保存下来。又谈论统兵在外的将领应当恢复他们的官职,戎司(官职名,即都统制)应当各自回到住所,边境郡守应当任用武将。又谈论赏罚公平以激励人心,推广法规以任用人才。担任考功员外郎,所陈述的都非常符合当时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等到担任言官时,皇上褒奖、表彰他说:“因为您纯良诚实,不欺骗人,所以我这样亲自提拔您,应当尽心地把该说的话告诉我。”
刘汉弼因为朝廷纲纪长时间松懈,分条陈述了三件事,说:制定法规,端正规矩,深谋远虑。首先,谈论给事中钱相琢磨主上的喜好,傲视朝廷,直学士院吴愈不称职,免去他们的职务。又弹劾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皇帝把他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叶贲,松阳人,是当时宰相史嵩之心腹。有让叶贲和刘汉弼互相抑制的人,改日叶贲有其他任命,而刘汉弼因此离开京都。史嵩之长时间掌握国家的大权,皇上愈来愈憎恶他,不久又用左司谏的官职征召(刘汉弼)。上奏章分条论述树立圣人的心怀,端正帝王治国的基本理念与统治权术、谨守机密,伸张读书人的节操、收揽人才五件事,皇上赞赏他的话,并且交付施行。
等到担任侍御史,密奏说:“自古以来没有一天无宰相的朝代,如今空着相位已有三月,还可以犹豫不决而不做决断吗?皇上看了奏章采纳他的意见,最终做出决断。于是任命范中、杜范一起担任宰相,百官举起手板庆贺,刘汉弼的功劳是最大的。又多次上奏章议论金渊、郑起这类人,从前都寄身权势之家,做他们的心腹,非法占据险要的地位。他精辟的议论司马祖服丧期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工作计划
- 闭门器配件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四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 仓管的实习自我总结十篇
- 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 三年级数学教师自我鉴定
- 初中语文课前演讲稿10篇
- 生活中的美初中作文600字【5篇】
- 有关晚会策划方案范文汇编5篇
- 旅游社实习报告四篇
- 家政公司员工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安全培训计划
- 浙江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化工行业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方案
- 2024年度太阳能光伏设备购销合同3篇
-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 客服人员仪容仪表培训
- 第三方汽车物流运输合同(3篇)
- JJF(京) 3012-2021 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校准规范
- 抗体药物研发
- 2024年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及解答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