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巴中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巴中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验试卷
一、基础知识(45分)
1.(2023·巴中模拟)看拼音写词语
yòuzhìkùxíngbōxuēpīpíngxīshēng
lǐngyùkǒngbùxīshuàiqīngcuìzhànjù
幼稚;酷刑;剥削;批评;牺牲;领域;恐怖;蟋蟀;清脆;占据
拼音;词形
书写时要注意“幼稚”的“稚”不要写成形近字“椎”,“牺牲”的“牲”不要写成形近字“性”,“领域”的“域”不要写成形近字“城”,“清脆”的“脆”不要写成形近字“桅”。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解析为:幼稚、酷刑、剥削、批评、牺牲、领域、恐怖、蟋蟀、清脆、占据
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2023·巴中模拟)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勉强(A:qiǎngB:qiáng)追悼会(A:dàoB:diào)和着(A:hèB:huò)鄙夷(A:píB:bǐ)
憎恶(A:zèngB:zēng)蛰你(A:zhēB:zhé)狗吠(A:quǎnB:fèi)锲而不舍(A:qièB:qì)
qiǎng;dào;hè;bǐ;zēng;zhé;fèi;qiè
拼音
强:qiǎng,勉强。qiáng,力量大(跟“弱”相对)。强烈。“追悼会”的“悼”读dào,不要读成形近字“掉diào”。和:hè,跟着唱。应和。huò,蒙哄,欺骗。和弄。“鄙夷”的“鄙夷”读bǐ,不要读成“硅pí”。“憎恶”的“憎恶”读一声zēng,不要读成四声“zèng”。“蛰你”的“蛰你”读二声zhé,不要读成一声“zhē”。“狗吠”的“吠”读fèi,要读成形近字“犬quǎn”。“锲而不舍”的“锲”读qiè,不要读成形近字“契qì”。
故解析为:qiǎng、dào、hè、bǐ、zēng、zhé、fèi、qiè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2023·巴中模拟)查字典填上空。
“鼎”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鼎”字在字典有如下解释:①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②借指王位、帝业;③大;④正当,正在。下列词语中应选哪个解释?(填序号)钟鸣鼎食春秋鼎盛鼎力相助。请你写出两个含“鼎”的成语、。
D;dǐng;竖折撇①;④;③;人声鼎沸;三分鼎立
字义;汉字查字典
“鼎”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D”,再查音节“dǐng"。“鼎”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撇、横、撇、竖、横、竖、横折。钟鸣鼎食: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故选①。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鼎:正当。故选④。鼎力相助︰大力相助。鼎:大。故选③。
故解析为:D、dǐng、竖折撇、①、④、③、人声鼎沸、三分鼎立
考查查字典。查字典的方法可分为部首查字典和音序查字典。部首查字法先找到部首所在页面,然后再数数除去部首有几画,便可找到相应页码。音序查字法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到声母对应的大写字母,然后通过音节找到相应页码。“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述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
4.(2023·巴中模拟)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野径云俱黑。路路径直走过去,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
B.送元二使安西。这个想法使他忘记了一切困难。
C.劝君更尽一杯酒。刮了一夜北风,天更冷了。
D.送鲍浩然之浙东。送孟浩然之广陵。
D
字义
A.第一个径(小路);第二个径(直接)
B.第一个使(出使);第二个使(让)
C.第一个更(再);第二个更(更加)
D.项中的"之”都解释为”往、到”。
故解析为:D
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5.(2023·巴中模拟)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春乃发生(产生)绝胜烟柳满皇都(远远胜过)
B.渭城朝雨浥轻尘(沾湿)昔我往矣(从前)
C.游园不值(值得)才始送春归(方才)
D.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风飞过蔷薇(因为)
B
字义
A项中“产生”的意思是“使植物萌发、生长”。
B项正确。
C项中,“值”的意思是“遇到”。
D项中,“因”的意思是“凭借”。
故解析为:B
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6.(2023·巴中模拟)写雨的诗句很美,下列写雨的诗句中不是表述诗人愉悦心情的一项是()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宋代诗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逢》。句意: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句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杜牧《清明》句意: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句意: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只有D项传达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愁绪。此时,的内心是十分凄迷哀伤的。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解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7.(2023·巴中模拟)古诗中,诗人写“柳”,常表示“挽留”“思乡”的意思。下列诗句中的“柳”,没有“挽留”“思乡”意思的一项是()
A.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D
字义
A、B、C表述了“挽留"或“思乡”的意思。
D.诗句中的"柳"没有“挽留"或“思乡"的意思,“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翻译: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柳∶指柳树。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理解。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述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8.(2023·巴中模拟)按要求写句子。
(1)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挂满枝头的灯笼。(缩句)
(2)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改为反问句)
(3)真讨厌,我不是故意撞你的,哭什么?(改成礼貌的说法)
(4)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改为双重否定句)
(5)按例句的写法特点,仿写句子。
例: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1)柿子像灯笼。
(2)一个民族怎么能忘记历史,忘记英雄呢
(3)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撞你的,你不要哭了。
(4)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没有不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5)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语言表述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删掉“圆溜溜的、许许多多挂满枝头的”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保留主谓宾即可。
(2)本题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把“不应该”改为“怎么能”,结尾加个“呢”,“。”改为“?”。
(3)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得体,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如果要安慰别人,语气要诚恳,态度要温和。改为: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撞你的,你不要哭了。
(4)考查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把“总是”改为“没有不是”。
(5)结合例句可知,要求仿写的句子的句式为:……无语,却…….进行合理的联想,进行仿写。
故解析为:(1)柿子像灯笼。(2)一个民族怎么能忘记历史,忘记英雄呢(3)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撞你的,你不要哭了。(4)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没有不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5)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1)主要测验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2)本题考查对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以及改写能力。
(3)①说话时,能使用恰当的语气,表述得当有礼貌,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②能通过沟通,礼貌用语,解决实际问题。
(4)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5)本题考查了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在结构、内容、修辞等方面的特点,然后仿写。
9.(2023·巴中模拟)给下列句中加点字选着正确的解释。
(1)之:A.弈秋的教导B.鸿鹄C.助词,的D.他,指专心学习的那个人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③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为:A.同“谓”说B.因为C.是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
②此不为远者小近者大乎。
③熟为汝多知乎?
(3)其:A.其中B.他,指后一个人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1)C;D;A;B
(2)B;C;A
(3)A;B
字义
(1)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之:助词,的。选C。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之”他,指专心学习的那个人。选D。③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第一个“之”,指弈秋的教导。选A;第二个“之”,指鸿鹄。选B。
(2)①为是其智弗若与?为:因为。选B。②此不为远者小近者大乎。为:是。选C。③熟为汝多知乎?为:同“谓”说。选A。
(3)①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其中。选A。②为是其智弗若与?其:他,指后一个人。选B。
故解析为:(1)C;D;A;B;(2)B;C;A;(3)A;B
考查了对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
10.(2023·巴中模拟)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
(1)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
(2)面对困难和牺牲,要像于谦在《石灰吟》中所说的那样:“粉骨碎身浑不怕,。”
(3)爸爸勉励我在生活中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老师鼓励我在学习上要做到“青,。”
(4)“树欲静而风不止,”,为父母尽一份孝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
(5)小明经常以家里条件好为由在生活上铺张浪费,我会用“,莫把无时当有时”的名言来劝他。
(6)要是平时认真听课就不至于测试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了,这可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啊!
(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要留清白在人间
(3)又日新;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子欲养而亲不待
(5)常将有日思无日
(6)成如容易却艰辛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1)出自《报任安书》司马迁,结合题干中的“人固有一死”,可知填写的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书写时要注意“泰山”的“泰”不要写成形近字“秦”。
(2)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结合题干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3)出自《礼记》结合题干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可知填写的是“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出自《荀子》结合题干中的“青”,可知填写的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书写时要注意“蓝”不要写成形近字“篮”。
(4)结合题干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可知填写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木希望静止,但风却刮个不停,子女想要赡养服侍老人的时候,但双亲都不在人世了。书写时要注意“待”不要写成形近字“侍”。
(5)结合题干中的“莫把无时当有时”,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常将有日思无日”。句意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6)结合题干中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可知填写的是“成如容易却艰辛”。句意指事因经过始知难,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书写时要注意“辛”不要写成形近字“幸”。
故解析为:(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要留清白在人间;(3)又日新;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子欲养而亲不待;(5)常将有日思无日;(6)成如容易却艰辛
本题考查诗文、名言警句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1.(2023·巴中模拟)判断正误。
(1)《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古文都选自《列子·汤问》。()
(2)“孔子不能决也”中的“决”是“犹豫不决”的意思。()
(3)《表里的生物》一文,题目中的“生物”指的是秒针。()
(4)《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字义;词义;课文内容理解
(1)有误;《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2)有误;“孔子不能决也”中的“决”意思是决断、裁决、断定。
(3)有误;《表里的生物》叙述了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结合课文内容可知,“生物"指的是表里的指针。
(4)正确;《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故解析为:(1)错误;(2)错误;(3)错误;(4)正确
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上空,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2.(2023·巴中模拟)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临别赠言。
(1)给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
(2)给你最友好的一位同学:
(1)敬爱的老师,您就像春风,给我们温柔的关怀,像春雨,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灵。您的教育之恩,我们永世难忘!谢谢您一老师!
(2)曾经一起并肩走过六年的岁月,一眨眼就要离开了。虽然会分别两地,但我们心连心,感觉不到距离;握一握手,点一点头,随一声,珍重!
语言表述
(1)结合题干“给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写临别赠言,从表述对老师的感恩、感谢、不舍等方面着手。
(2)结合题干“给最友好的一位同学”写临别赠言,从表述对同学的感谢、不舍等方面着手。
故解析为:(1)敬爱的老师,您就像春风,给我们温柔的关怀,像春雨,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灵。您的教育之恩,我们永世难忘!谢谢您一老师!(2)曾经一起并肩走过六年的岁月,一眨眼就要离开了。虽然会分别两地,但我们心连心,感觉不到距离;握一握手,点一点头,随一声,珍重!
考查语言表述。了解毕业赠言的形式,内容要积极向上的。
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25分)
(2023·巴中模拟)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3.给这个节选加上一个小标题:
14.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15.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意思转折C.表示解释说明
1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机智——怒气冲冲——
17.在法庭上,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18.“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
19.“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伟大的力量”是指:
20.“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你从这句话中的“又望了望我们”体会到什么?
13.法庭相见
14.不可以删除;因为这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写了他受过酷刑他对残酷折磨的态度,没有将敌人的严刑拷打放在心上他对待亲人的爱
15.C
16.机警;火冒三丈
17.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8.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孩子对不起了,大爱无情,为了革命的胜利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我的同志一定会照顾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19.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0.父亲在法庭上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次见面可能就是永别,我心理有太多的不舍,所以才这样望了望我们。
语段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先对短文的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概括。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结合语境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7)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实际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8)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述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13.考查学生给文段加标题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写了在法庭上,李大钊先生和家人相见的情景。故标题可为∶法庭相见。
故解析为:法庭相见
14.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知,这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神态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他受过酷刑;“平静"说明了他对残酷折磨的态度,没有将敌人的严刑拷打放在心上;“慈祥"表现了他对待亲人的爱。
故解析为:不可以删除;因为这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写了他受过酷刑他对残酷折磨的态度,没有将敌人的严刑拷打放在心上他对待亲人的爱
15.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破折号的作用有:声音延长;解释说明;转化话题;语意未尽。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故解析为:C
16.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机智"(形)聪明灵活,能随机应变。近义词为“机警”。“怒气冲冲”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近义词为“火冒三丈”。
故解析为:机警、火冒三丈
17.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解析。
故解析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8.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结合选文内容可知,父亲的心里也许在想:孩子们,对不起了。为了革命的胜利我不得不这么做,或许你们现在还不能理解我所做的一切。但当你们看到胜利的那天的时候,你们一定会明白,我现在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故解析为: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孩子对不起了,大爱无情,为了革命的胜利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我的同志一定会照顾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19.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伟大的力量"指的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故解析为︰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0.结合选文内容,从“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这句话中体会到,父亲在好像在说:孩子,这次想见,可能就是永别。我心理有太多的不舍,你和你弟弟还小,以后一定要听妈妈的话,要替我保护妈妈。孩子,你今天的表现很棒,你能在这样的场合不畏惧,说明你长大了,懂事了。我希望你长大后能像我一样,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一个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努力奋斗。孩子,爸爸相信你能做到的。
故解析为:父亲在法庭上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次见面可能就是永别,我心理有太多的不舍,所以才这样望了望我们。
(2023·巴中模拟)读《长征中的炊事班》,回答问题。
长征中的炊事班
①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____(dān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担____(dāndàn)子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②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____(dǎodào)了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来。
③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可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④第五天晚上宿营时,连长要给炊事班补充几个战士。这事让炊事员们知道了,他们推荐钱班长去见连长。班长对连长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了一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那时候我们连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也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了。
⑤刚到后半夜,老钱就起来烧开水。我担心他的身体,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有的人死在,有的人死在,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
⑥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时照常供应洗脚水。
⑦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2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
22.结合时代背景,在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文章语意完整。
23.用横线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这句话属于(A.自然B.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B.衬托人物的品质,深化主题)。
24.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2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6.你还知道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请至少列举二个故事的题目。
21.dān、dàn、dǎo
22.战场上;长征途中;灶膛旁
23.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A;B
24.因为这说明炊事班的战士已经全部牺牲了,连长利战士们心里都特别难过。
25.长征途中,我们连炊事班战士竭尽全力为战士们服务,因劳累过度,全部牺牲了。
26.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
记叙文阅读
(1)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2)补充句子,较多时注意分句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句子的整体,前后句要通顺,意思连贯。
(3)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做题时细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去分析句子。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掌握。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词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回答时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6)考查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完成。
21.此题考查字音。“担、挑、倒”都是多音字。当“担”字作为动词使用时;读“dān”,可组词“担米﹑担水”;当作为名词时,读四声dàn,可组词“担子”。“挑”字,读“tiāo”时,用于“挑选、挑剔、挑水、挑子”等;读“tiǎo”时,用于“挑拨﹑挑衅、挑起来”等。“倒”字﹐读“dǎo”时,用于“跌倒、倒下、倒戈”等;读“dào”时,用于“倒水、倒影、倒彩”等。
故解析为:dān、dàn、dǎo
22.这道题考查筛选信息及仿写的能力。先联系上文,可以找出钱班长是死在灶膛旁的,填写最后一空,前面两空的填写应对照题目要求“结合时代背景”,推测文中“有的人”应指长征途中的战士,他们死的地方可能就是战场上.长征途中。
故解析为:战场上;长征途中;灶膛旁
23.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要先通读短文,在短文中用“_”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再判断这句话属于哪一类环境描写,这句话讲的是草地的天气变化,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最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恶劣的自然环境给缺衣少食过草地的红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衬托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而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红军战士过了草地,则更能突出红军战土形象的高大。可见,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及渲染气氛、突出文章主旨帮助很大,平时习作的时候要学着使用。
故解析为: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A;B
24.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认真读短文,联系全文来答。从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到文中的“我”是一位司务长,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不负责背锅,行军过程中,也一直是炊事班的人在轮流背锅,一位牺牲了则另一位顶上,而最后一个自然段,当连长、战士们看到是“我”在背锅时十分伤心,由此可以断定炊事班的战士已经全部牺牲了。
故解析为:因为这说明炊事班的战士已经全部牺牲了,连长利战士们心里都特别难过。
25.这道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主要写长征途中,我们连炊事班战士竭尽全力为战士们服务,因劳累过度,全部牺牲了。
故解析为:长征途中,我们连炊事班战士竭尽全力为战士们服务,因劳累过度,全部牺牲了。
26.本题考查对课外知识的积累。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平时多读书,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平时读的文章进行归类,如描写抗日战争的、描写长征的,等等。
故解析为: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
三、习作。(两题任选一题30分)
27.(2023·巴中模拟)下面两题任选一个写下来。
(1)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事使你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事例来写,把事件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文章体裁不限。
(2)心愿就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时,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请以“心愿”为主题写一篇习作,根据内容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述方式,把内容写具体。题目自拟。文章体材不限。
(1)成功的喜悦那是一个静谧的下午,只听见一两声蝉鸣。金色的阳光洒在桌面,我坐在窗前,绞尽脑汁地想一道困惑已久的数学题。
这是一道我在《意林》上发现的数学题目。这道题有9×9的格子,里面已经有几个数字了,让我们填进另外几个数字,要求是每个3×3的大格子里面的九个数字不能重复,每行每列的九个数字也不能重复。刚看见这道题,我就有股跃跃欲试地冲动,这不,一做就是一下午的时间。“嗯——如果这里是2,那里就是9,那里就是不对,不对!又重复了!”哎,我都做出了那么多,就差最后几个数字了,可是怎么也算不出!苍天哪!“对了,如果这里是5呢这里就是2,这里是...哎!又不对!"我拍拍大脑,使劲地想。“哎,不管了!先去喝口水吧!”我垂着头,一边思考着,一边心不在焉地倒水、喝水。“哎!如果那边是6,那边就是...嗯,对了!"没想到灵感和大脑一碰,这道题竟做出来了!我连茶杯都来不及放下,冲到房间,扑到桌子上,立刻开始验证我的猜想。“对对对了!哈哈!我终于成功了!"我欣喜若狂,歇斯底里地大喊起来︰“我成功了!"成功的喜悦总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我迫不及待地向家人宣布了这个好消息。爸爸妈妈居然漠不关心的样子,真是扫兴!不过这丝毫没有减轻我的快乐。我在床上又蹦又跳,品尝着成功的喜悦。
“我终于成功了!"虽然我已经在睡梦中,可脸上还是留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2)心愿终于放学了,经过了一天的学习,我拖着沉重的身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刚一到家我就像一滩烂泥似的趴在了地上,用撒娇的口气叫着:“妈妈,我回来了,饭怎么还没好”
听见我的呼唤声,妈妈就飞似的跑了过来,拎起了我那沉重的书包,把我从地上拉了起来:“哟,身上凉冰冰的,外面很冷吧,你先去做作业,我给你冲杯牛奶暖暖身子。"我极不情愿地从地上爬了起来,提起书包走进了书房。
这时妈妈端着一杯暖烘烘的牛奶向我走了过来,小心翼翼地递给了我,然后轻轻地用手抚摸着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妈妈学校才举行了期中测试,一放学我就赶回了家,看把我儿子饿的。"妈妈的话像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但有一点却使我纳闷∶妈妈的手怎么和冰一样凉﹖她的手刚刚还端过暖烘烘的牛奶的。我想着想着不禁皱起了眉头,看了看她那双瘦骨嶙峋的手,哟,手被冻得通红通红的。
刹那间,我头脑中浮现出了几缕思绪∶妈妈的心一边想着她的学生,一边想着她的儿子。早上,她披着星星去上班,晚上,载着月亮回家。忙完了工作又忙家务。双休日妈妈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电话是一个又一个,全是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向她询问,有的甚至找上了门。但妈妈总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有时还留他们吃饭。天天晚上她回家后,又是拖地,又是洗衣服,每当我功课做到很晚之时她还会给我冲上一杯牛奶、削一个水果、做一顿夜宵。因此她患上了一种职业病——颈椎病。我却很少关心过她。
从今晚开始,我天天要为她揉揉背,捂捂手,这个心愿已在我心中发芽了,我还会让它开花,结果!
叙事类作文
(1)通过审题可知,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情感体验。“盼望、欣慰、欣喜若狂、沮丧、难过、愧攘”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选择你印象深刻,最想表述的去写。叙事作文首先要注意叙事六要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叙事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通过审题可知,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要求以“心愿”为话题,写一写自己的心愿。这是一个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习作题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想想自己的愿望是什么,确定好写作内容。可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你打算怎么做等方面进行构思。注意运用学到的描写及修辞手法,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1)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体现出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可读性强。
(2)本篇记叙文运用了流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以及一系列准确的词汇,抒发了儿子的感恩之情,在文末点明题目——心愿,朴素但真挚,全文洋溢着独属于平凡生活的浓浓温情,是一篇很不错的习作。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巴中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验试卷
一、基础知识(45分)
1.(2023·巴中模拟)看拼音写词语
yòuzhìkùxíngbōxuēpīpíngxīshēng
lǐngyùkǒngbùxīshuàiqīngcuìzhànjù
2.(2023·巴中模拟)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勉强(A:qiǎngB:qiáng)追悼会(A:dàoB:diào)和着(A:hèB:huò)鄙夷(A:píB:bǐ)
憎恶(A:zèngB:zēng)蛰你(A:zhēB:zhé)狗吠(A:quǎnB:fèi)锲而不舍(A:qièB:qì)
3.(2023·巴中模拟)查字典填上空。
“鼎”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鼎”字在字典有如下解释:①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②借指王位、帝业;③大;④正当,正在。下列词语中应选哪个解释?(填序号)钟鸣鼎食春秋鼎盛鼎力相助。请你写出两个含“鼎”的成语、。
4.(2023·巴中模拟)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野径云俱黑。路路径直走过去,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
B.送元二使安西。这个想法使他忘记了一切困难。
C.劝君更尽一杯酒。刮了一夜北风,天更冷了。
D.送鲍浩然之浙东。送孟浩然之广陵。
5.(2023·巴中模拟)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春乃发生(产生)绝胜烟柳满皇都(远远胜过)
B.渭城朝雨浥轻尘(沾湿)昔我往矣(从前)
C.游园不值(值得)才始送春归(方才)
D.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风飞过蔷薇(因为)
6.(2023·巴中模拟)写雨的诗句很美,下列写雨的诗句中不是表述诗人愉悦心情的一项是()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7.(2023·巴中模拟)古诗中,诗人写“柳”,常表示“挽留”“思乡”的意思。下列诗句中的“柳”,没有“挽留”“思乡”意思的一项是()
A.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8.(2023·巴中模拟)按要求写句子。
(1)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挂满枝头的灯笼。(缩句)
(2)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改为反问句)
(3)真讨厌,我不是故意撞你的,哭什么?(改成礼貌的说法)
(4)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改为双重否定句)
(5)按例句的写法特点,仿写句子。
例: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9.(2023·巴中模拟)给下列句中加点字选着正确的解释。
(1)之:A.弈秋的教导B.鸿鹄C.助词,的D.他,指专心学习的那个人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③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为:A.同“谓”说B.因为C.是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
②此不为远者小近者大乎。
③熟为汝多知乎?
(3)其:A.其中B.他,指后一个人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10.(2023·巴中模拟)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
(1)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
(2)面对困难和牺牲,要像于谦在《石灰吟》中所说的那样:“粉骨碎身浑不怕,。”
(3)爸爸勉励我在生活中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老师鼓励我在学习上要做到“青,。”
(4)“树欲静而风不止,”,为父母尽一份孝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
(5)小明经常以家里条件好为由在生活上铺张浪费,我会用“,莫把无时当有时”的名言来劝他。
(6)要是平时认真听课就不至于测试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了,这可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啊!
11.(2023·巴中模拟)判断正误。
(1)《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古文都选自《列子·汤问》。()
(2)“孔子不能决也”中的“决”是“犹豫不决”的意思。()
(3)《表里的生物》一文,题目中的“生物”指的是秒针。()
(4)《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12.(2023·巴中模拟)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临别赠言。
(1)给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
(2)给你最友好的一位同学:
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25分)
(2023·巴中模拟)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3.给这个节选加上一个小标题:
14.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15.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意思转折C.表示解释说明
1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机智——怒气冲冲——
17.在法庭上,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18.“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
19.“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伟大的力量”是指:
20.“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你从这句话中的“又望了望我们”体会到什么?
(2023·巴中模拟)读《长征中的炊事班》,回答问题。
长征中的炊事班
①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____(dān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担____(dāndàn)子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②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____(dǎodào)了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来。
③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可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④第五天晚上宿营时,连长要给炊事班补充几个战士。这事让炊事员们知道了,他们推荐钱班长去见连长。班长对连长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了一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那时候我们连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也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了。
⑤刚到后半夜,老钱就起来烧开水。我担心他的身体,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有的人死在,有的人死在,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
⑥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时照常供应洗脚水。
⑦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2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
22.结合时代背景,在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文章语意完整。
23.用横线画出描写草地天气恶劣的句子。这句话属于(A.自然B.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B.衬托人物的品质,深化主题)。
24.为什么看到“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低下了头,战士们流出了眼泪?
2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6.你还知道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请至少列举二个故事的题目。
三、习作。(两题任选一题30分)
27.(2023·巴中模拟)下面两题任选一个写下来。
(1)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事使你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事例来写,把事件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文章体裁不限。
(2)心愿就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时,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请以“心愿”为主题写一篇习作,根据内容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述方式,把内容写具体。题目自拟。文章体材不限。
解析解答部分
1.幼稚;酷刑;剥削;批评;牺牲;领域;恐怖;蟋蟀;清脆;占据
拼音;词形
书写时要注意“幼稚”的“稚”不要写成形近字“椎”,“牺牲”的“牲”不要写成形近字“性”,“领域”的“域”不要写成形近字“城”,“清脆”的“脆”不要写成形近字“桅”。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解析为:幼稚、酷刑、剥削、批评、牺牲、领域、恐怖、蟋蟀、清脆、占据
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qiǎng;dào;hè;bǐ;zēng;zhé;fèi;qiè
拼音
强:qiǎng,勉强。qiáng,力量大(跟“弱”相对)。强烈。“追悼会”的“悼”读dào,不要读成形近字“掉diào”。和:hè,跟着唱。应和。huò,蒙哄,欺骗。和弄。“鄙夷”的“鄙夷”读bǐ,不要读成“硅pí”。“憎恶”的“憎恶”读一声zēng,不要读成四声“zèng”。“蛰你”的“蛰你”读二声zhé,不要读成一声“zhē”。“狗吠”的“吠”读fèi,要读成形近字“犬quǎn”。“锲而不舍”的“锲”读qiè,不要读成形近字“契qì”。
故解析为:qiǎng、dào、hè、bǐ、zēng、zhé、fèi、qiè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D;dǐng;竖折撇①;④;③;人声鼎沸;三分鼎立
字义;汉字查字典
“鼎”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D”,再查音节“dǐng"。“鼎”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撇、横、撇、竖、横、竖、横折。钟鸣鼎食: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故选①。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鼎:正当。故选④。鼎力相助︰大力相助。鼎:大。故选③。
故解析为:D、dǐng、竖折撇、①、④、③、人声鼎沸、三分鼎立
考查查字典。查字典的方法可分为部首查字典和音序查字典。部首查字法先找到部首所在页面,然后再数数除去部首有几画,便可找到相应页码。音序查字法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到声母对应的大写字母,然后通过音节找到相应页码。“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述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
4.D
字义
A.第一个径(小路);第二个径(直接)
B.第一个使(出使);第二个使(让)
C.第一个更(再);第二个更(更加)
D.项中的"之”都解释为”往、到”。
故解析为:D
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5.B
字义
A项中“产生”的意思是“使植物萌发、生长”。
B项正确。
C项中,“值”的意思是“遇到”。
D项中,“因”的意思是“凭借”。
故解析为:B
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6.C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宋代诗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逢》。句意: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句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杜牧《清明》句意: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句意: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只有D项传达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愁绪。此时,的内心是十分凄迷哀伤的。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解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7.D
字义
A、B、C表述了“挽留"或“思乡”的意思。
D.诗句中的"柳"没有“挽留"或“思乡"的意思,“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翻译: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柳∶指柳树。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理解。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述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8.(1)柿子像灯笼。
(2)一个民族怎么能忘记历史,忘记英雄呢
(3)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撞你的,你不要哭了。
(4)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没有不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5)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语言表述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删掉“圆溜溜的、许许多多挂满枝头的”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保留主谓宾即可。
(2)本题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把“不应该”改为“怎么能”,结尾加个“呢”,“。”改为“?”。
(3)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得体,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如果要安慰别人,语气要诚恳,态度要温和。改为: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撞你的,你不要哭了。
(4)考查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把“总是”改为“没有不是”。
(5)结合例句可知,要求仿写的句子的句式为:……无语,却…….进行合理的联想,进行仿写。
故解析为:(1)柿子像灯笼。(2)一个民族怎么能忘记历史,忘记英雄呢(3)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撞你的,你不要哭了。(4)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没有不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5)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1)主要测验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2)本题考查对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以及改写能力。
(3)①说话时,能使用恰当的语气,表述得当有礼貌,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②能通过沟通,礼貌用语,解决实际问题。
(4)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5)本题考查了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在结构、内容、修辞等方面的特点,然后仿写。
9.(1)C;D;A;B
(2)B;C;A
(3)A;B
字义
(1)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之:助词,的。选C。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之”他,指专心学习的那个人。选D。③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第一个“之”,指弈秋的教导。选A;第二个“之”,指鸿鹄。选B。
(2)①为是其智弗若与?为:因为。选B。②此不为远者小近者大乎。为:是。选C。③熟为汝多知乎?为:同“谓”说。选A。
(3)①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其中。选A。②为是其智弗若与?其:他,指后一个人。选B。
故解析为:(1)C;D;A;B;(2)B;C;A;(3)A;B
考查了对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
10.(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要留清白在人间
(3)又日新;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子欲养而亲不待
(5)常将有日思无日
(6)成如容易却艰辛
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格言、名言
(1)出自《报任安书》司马迁,结合题干中的“人固有一死”,可知填写的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书写时要注意“泰山”的“泰”不要写成形近字“秦”。
(2)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结合题干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3)出自《礼记》结合题干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可知填写的是“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出自《荀子》结合题干中的“青”,可知填写的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书写时要注意“蓝”不要写成形近字“篮”。
(4)结合题干中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可知填写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木希望静止,但风却刮个不停,子女想要赡养服侍老人的时候,但双亲都不在人世了。书写时要注意“待”不要写成形近字“侍”。
(5)结合题干中的“莫把无时当有时”,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常将有日思无日”。句意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6)结合题干中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可知填写的是“成如容易却艰辛”。句意指事因经过始知难,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书写时要注意“辛”不要写成形近字“幸”。
故解析为:(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要留清白在人间;(3)又日新;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子欲养而亲不待;(5)常将有日思无日;(6)成如容易却艰辛
本题考查诗文、名言警句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11.(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字义;词义;课文内容理解
(1)有误;《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2)有误;“孔子不能决也”中的“决”意思是决断、裁决、断定。
(3)有误;《表里的生物》叙述了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结合课文内容可知,“生物"指的是表里的指针。
(4)正确;《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故解析为:(1)错误;(2)错误;(3)错误;(4)正确
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上空,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2.(1)敬爱的老师,您就像春风,给我们温柔的关怀,像春雨,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灵。您的教育之恩,我们永世难忘!谢谢您一老师!
(2)曾经一起并肩走过六年的岁月,一眨眼就要离开了。虽然会分别两地,但我们心连心,感觉不到距离;握一握手,点一点头,随一声,珍重!
语言表述
(1)结合题干“给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写临别赠言,从表述对老师的感恩、感谢、不舍等方面着手。
(2)结合题干“给最友好的一位同学”写临别赠言,从表述对同学的感谢、不舍等方面着手。
故解析为:(1)敬爱的老师,您就像春风,给我们温柔的关怀,像春雨,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灵。您的教育之恩,我们永世难忘!谢谢您一老师!(2)曾经一起并肩走过六年的岁月,一眨眼就要离开了。虽然会分别两地,但我们心连心,感觉不到距离;握一握手,点一点头,随一声,珍重!
考查语言表述。了解毕业赠言的形式,内容要积极向上的。
13.法庭相见
14.不可以删除;因为这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写了他受过酷刑他对残酷折磨的态度,没有将敌人的严刑拷打放在心上他对待亲人的爱
15.C
16.机警;火冒三丈
17.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8.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孩子对不起了,大爱无情,为了革命的胜利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我的同志一定会照顾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19.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0.父亲在法庭上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次见面可能就是永别,我心理有太多的不舍,所以才这样望了望我们。
语段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先对短文的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概括。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结合语境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7)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实际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8)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述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13.考查学生给文段加标题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写了在法庭上,李大钊先生和家人相见的情景。故标题可为∶法庭相见。
故解析为:法庭相见
14.考查学生对描写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知,这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神态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他受过酷刑;“平静"说明了他对残酷折磨的态度,没有将敌人的严刑拷打放在心上;“慈祥"表现了他对待亲人的爱。
故解析为:不可以删除;因为这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写了他受过酷刑他对残酷折磨的态度,没有将敌人的严刑拷打放在心上他对待亲人的爱
15.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破折号的作用有:声音延长;解释说明;转化话题;语意未尽。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故解析为:C
16.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机智"(形)聪明灵活,能随机应变。近义词为“机警”。“怒气冲冲”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近义词为“火冒三丈”。
故解析为:机警、火冒三丈
17.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解析。
故解析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8.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结合选文内容可知,父亲的心里也许在想:孩子们,对不起了。为了革命的胜利我不得不这么做,或许你们现在还不能理解我所做的一切。但当你们看到胜利的那天的时候,你们一定会明白,我现在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故解析为: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孩子对不起了,大爱无情,为了革命的胜利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我的同志一定会照顾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19.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伟大的力量"指的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故解析为︰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0.结合选文内容,从“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这句话中体会到,父亲在好像在说:孩子,这次想见,可能就是永别。我心理有太多的不舍,你和你弟弟还小,以后一定要听妈妈的话,要替我保护妈妈。孩子,你今天的表现很棒,你能在这样的场合不畏惧,说明你长大了,懂事了。我希望你长大后能像我一样,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一个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努力奋斗。孩子,爸爸相信你能做到的。
故解析为:父亲在法庭上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次见面可能就是永别,我心理有太多的不舍,所以才这样望了望我们。
21.dān、dàn、dǎo
22.战场上;长征途中;灶膛旁
23.草地的天气变化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A;B
24.因为这说明炊事班的战士已经全部牺牲了,连长利战士们心里都特别难过。
25.长征途中,我们连炊事班战士竭尽全力为战士们服务,因劳累过度,全部牺牲了。
26.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
记叙文阅读
(1)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2)补充句子,较多时注意分句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句子的整体,前后句要通顺,意思连贯。
(3)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做题时细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去分析句子。
(4)解答时要带着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日用化工设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考核试卷
- 纤维板表面处理工艺创新考核试卷
- 期货市场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与优化考核试卷
- 散步初二语文作文
- 那份爱初三语文作文
- 电子专用设备微电子组装技术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市场趋势分析与监测考核试卷
- 有色合金的熔体处理技术考核试卷
- 箱包销售预测与库存管理考核试卷
-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解读
- DB37T 4515-2022 罚没物品分类与代码
- 中国传统文化(西安交通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学
- 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一级建造师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医学伦理学人卫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新课标I、Ⅱ卷 (2024-2020) 近五年高考英语真题满分作文
- 《中国历代发型》课件
-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课件
- 社会调查委托合同三篇
- 癫痫性精神病的护理查房
- 中小学校保安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新一代无创产前筛查技术NIPT2.0临床应用策略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