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海南省东方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23高一上·东方月考)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科幻文学通常是建立在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幻想的外衣,表达作者对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种认知和思考。一直以来,科幻文学在我国并不受重视,发展也十分缓慢。科幻写作费时费力,投入巨大,对作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极高,也因此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而读者的分布不均且数量不多,也导致出版机构不敢或不愿涉足这一领域。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在成都创刊,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科幻杂志。1998年创办于天津的科幻杂志《科幻时空》定位于“大科幻",先后发表了当时国内一线的科幻小说作者星河、叶永烈、韩松等人的作品,还翻译引进了日本科幻小说家星新一的作品。不过,好景不长,虽然新杂志定价并不太高,但出版发行两辑后,由于发行渠道的不畅,编辑出版投入巨大等原因而遗憾停刊。科幻文学发表阵地的严重匮乏,也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一大痛点。
不过近年来,我国科幻文学的创作与出版赶上前所未有的机遇。2015年,刘慈欣凭借科幻长篇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8年11月9日,刘慈欣又获得克拉克基金会颁发的2018年想象力服务社会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据去年11月召开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公布的数字,2017年全国新出版和重版的科幻图书共232种,其中新书占比约23.6%。根据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于2018年底的贺岁档上映,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票房有望达到47亿人民币,并且围绕这部电影形成诸多热点话题。而随着更多的科幻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网络剧、网络电影,更多的科幻发表平台的问世,可以预料,2019年将是中国科幻的发展“大年",科幻文学将迎来黄金时代。
(取材于赵强等文章)
材料二:
《流浪地球》体现了好莱坞电影所代表的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许多差别。《流浪地球》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注入电影,既让观众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也让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表达。
在好莱坞电影中,当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时,情节设定可能是英雄人物登上太空飞船远离地球去寻找新的避难所。但是《流浪地球》却反其套路,人类带上地球一起去“流浪”。中国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论距离多远,遭遇怎样的挑战,都愿朝着家
的方向努力前行。正是这份“乡土情怀",让人们有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念头,奠定了整个电影故事的发展基石。
《流浪地球》中有句著名的台词“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的,只有敢于“与天抗争”,才有生的希望。“与天抗争"的豪情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与面对末世求生的电影主题不谋而合。即便2500年、100代人的“流浪之旅”未必定能成功,人类依然选择离开太阳系;即便科学家已经测算没有可能,人类依然用空间站的燃料以死相搏。中国人始终坚信“人定胜天",甘于奉献、不惧牺牲,用坚持和努力点燃希望,走向美好。甚至《流浪地球》电影的拍摄过程,也是郭帆、吴京等电影人不退缩、不放弃的结果。
与西方科幻片不同,《流浪地球》并没有采用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的惯用叙事套路,而是以40余万人、5000台发动机、7万个火石,以及剧情最后各国救援队调转车头,驶向背离家园的方向等宏大场景,讲述了全人类集中力量成功拯救自我的故事,成为了科幻片中的“一股清流”。而这就是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清晰理解,对“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理念的深刻阐述。现实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立足于此。
《流浪地球》的走红,对于本土科幻作品的未来发展更具意义。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取材于《〈流浪地球〉:中国文化元素的新表达》,有删改)
材料三:
科幻电影有“硬"和“软”之分,区分“硬科幻"与“软科幻”的标准在于科技含量的多少。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饶骏认为,“硬科幻"应该是以某一科学原理和技术为主题(或故事背景),主要的情节推进、场景表现、道具细节等等要比较严格地遵循物理法则,符合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各项技术之间的平衡配套展示,这一点是绝大部分科幻电影最易产生bug(漏洞或缺陷)的地方,达到了以上要求和条件的科幻电影,才称得上“硬科幻”。“软科幻"并不是非常注重技术和科学原理,甚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很小。
饶骏认为《流浪地球》不能冠以“硬科幻”之名。《流浪地球》的“硬",更多的在于特效、背景和道具所呈现的科技感与工业感上。《流浪地球》一开始就交代了人类和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即不远的将来,发生了“氦闪"的太阳急剧衰老和膨胀,地球面临着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看来,太阳发生“氦闪”的概率微乎其微,更不会突然衰老和膨胀。大概数十亿年之后,太阳才会退出“主序恒星"的行列,衰老和演化为“红巨星”。
电影中,面对毁天灭地的灾难,暂居于地下城的人类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步,即于各个大陆板块布设行星发动机,停止地球的自转,而“领航员号”空间站执行“火种计划",以防“流浪地球计划”失败。相关领域的专家表示,从现有的科学认识和工程技术、以及未来数百年里人类可能实现的科学进步和技术突破来看,建设行星发动机、地下城和“领航员号"级别的空间站等等,完全超出了人类的能力范围,“流浪地球计划”的科学性和工程可操作性都值得商榷。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表示,中国科幻电影在制作上与好莱坞仍有25年到30年的差距,只有包括航天工业在内的国家科技实力足够强大,拍出的科幻片才能更被观众信任;中国电影人要让更多的资本方看到中国科幻类型电影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更多资金的进入,会有更多的中国导演有机会尝试拍科幻片,为科幻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信心与机遇。
(取材于《中国硬科幻曙光已现,但还需再等一等》,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文学在经过发展缓慢阶段后,在2015年随着刘慈欣《三体》长篇小说获奖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流浪地球》虽然走红,但与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相比文化上还有不足。
C.材料一重点阐述了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历程,点明了《流浪地球》走红的背景;材料二重点阐述了《流浪地球》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元素及其意义。
D.材料二与材料三都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评价《流浪地球》科学性不足等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作者数量少、读者数量少、发表阵地少等原因。
B.作家获国际大奖,出版体量剧增,科幻发表平台更多,这些都能说明中国科幻文学发展“赶上前所未有的机遇"。
C.《流浪地球》体现了乡土情怀、与天抗争、英雄崇拜、世界大同等中国文化元素。
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都能在《流浪地球》主题精神中体现出来。
3.《流浪地球》不能冠以“硬科幻"之名,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效等科技感工业感过多。B.故事发生的背景几乎不存在。
C.局部情节的科学性有争议。D.技术工程不符合发展趋势。
4.科幻电影中的“硬”与“软"各有什么含义?请简要说明。
5.对中国科幻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你有哪些建议?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回答。
(2023高一上·东方月考)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曹铁匠的小尖刀
南翔
周日这天,曹木根有点心神不宁。昨天接到在深圳当大老板的老同学吴天放的电话,讲是今天要带一个孙姓学者过来采访他,曹木根自言自语道,采访我?我有啥子好采访的唦!
老同学的不由分说令铁匠曹木根芒刺在背。直到下午三时许,一声汽车喇叭的脆响从街口传来,曹木根一直绷紧的心思,才骤然如江边解缆的船只,悄然松滑。
孙老师过来问,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曹木根道,是啊。整个县里十镇八乡不会剩下两个巴掌的铁匠,讲起什么家伙都能打的铁匠,恐怕也就是本人一个了唦。
曹木根顺着孙老师的目光,瞥见的是右侧一块灰蒙蒙的铁匾,是自家錾的一块铁牌,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
孙老师便谈起这次来的意图,是领着学生做一个非虚构民间匠艺的采集,可以称作“非非遗"写作。现在上上下下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却还有很多没有列入各级非遗的匠艺,譬如散落在乡野的铁匠、篾匠、箍桶匠、油漆匠等工匠及他们的技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这些“非非遗"一不来钱,二不能引起重视,所以比非遗式微得更快。
曹铁匠喉咙里响咳了一声道,《国风·邶风·式微》就有一首写的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孙老师赞曰,我只知“式微”一词来源《诗经》,早不记得这首诗了!环顾左右两个弟子问,你们知道出处吗?两人均摇头,一起说:真不知道。孙老师叹道:真正是野有遗贤人未知啊!
曹木根其实不是本地人。他父亲在饥荒年头,一路做手艺来到了江南,后来做到了天福铁木器材厂的厂长。那时放学之后,木根都要到铁木厂来耍闹,木根最迷恋的,还属铁匠炉,无论是父亲操钳,还是其他工人掌锤,他都饶有兴致。
后来曹铁匠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又重演了他少儿时的一幕,从小在铁木厂厮混。有一次他们调皮弄坏了车床皮带,曹铁匠大怒,收缴他们的东西,包括儿子的一把木制小尖刀,一起折断,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几天都没理爸爸。一周之后,曹铁匠送给儿子一把精心打制的小尖刀,挽回了儿子开心的笑容。
孙老师朝炉子那边看一眼道,我小时候是看过铁匠干活的,年头太久印象都模糊了,我的学生则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能否劳烦曹师傅打一件铁器给我们看看?这也是我们田野调查,或者说“非非遗"调查的一个好机会。
曹铁匠起身,朝炉子走去。俩学生都雀跃跟随。曹铁匠用火钳夹着螺纹钢送入炉膛,烧得通红取出两面锤打,复烧,复打,淬火之后,再打、削、磨……便见他的脑门上摔下了一粒一粒的汗珠。
吴天放贴近他的耳朵问,为何放着空气锤不用?他答,就是想让你带来的老师和学生,看一看最本色的打铁方式。
一根生锈的螺纹钢,眼见得在曹铁匠的手中,在火红的炉膛里,在冰冷的铁毡上,在沁凉的水桶里……该扁的扁,该圆的圆,该尖的尖,最后出示的是一把比巴掌略长的小尖刀,上面还做了三个圆环把手。
孙老师啧啧道,这么短的时间,完全手工制作,你们看这把刀的两条刃,简直像拷贝出来的兄弟,觉不出有任何差别。这三个环也真是圆,如同圆规画出来的,左右两个小环又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就是老铁匠的功夫!
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铁匠的一撮浓眉猛地一弹。他撩起洗不净的灰色T恤擦擦额头道,做什么事情,一是要喜欢,二是要做出年头来。熟能生巧罢了,做够年头,你们都行,没什么稀奇的。跟当老师年头久了,教书教得好,是一个道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孙老师问,曹师傅的孩子呢?在外上学还是工作了?
吴天放这才告诉孙老师,三年前,曹木根的儿子刚刚二十出头,得了白血病。从发现到去世,不到半年,也考虑过骨髓移植,因医生意见不一致,且要花一大笔钱,他就放弃了,以后却一直后悔,人都有些恍惚。
吴天放道,曹木根原本有三次出去的机会,都被他放弃了。没走出来或未必是坏事。乡镇里的人如果都跑出去了,哪个来种田?就像我们今天回来,你哪里采访得到老铁匠?我在深圳也常常想,我们出来就都对吗?他们不出来就都错吗?或者,出来也对,留下也对?
这时,两个弟子看中了这把小尖刀,说你再给打一把呗,我们一起买了。
曹铁匠两眼空虚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道,给你们打剪刀、菜刀、柴刀,都行,就是小尖刀,不行,一把都不能从这里带走……我这三年都没有给任何客户打过小尖刀了。
迎着落日开车,吴天放戴上了墨镜,将刚抽两口的烟随手掐灭。
孙老师道,你尽快找一张他儿子的照片给我,我采访过一个做铁板浮雕的师傅,他敲的铁板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我会叫他敲一幅曹铁匠儿子的肖像,肖像一定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尖刀。
吴天放道,好啊,发生的费用,都算在我天放头上……一语未了,哽住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等语句,暗示了铁匠铺的生意萧条。
B.曹木根吟诵《国风·邶风·式微》一诗,但孙教授的两个弟子却不知这首诗的出处,说明曹木根有着比较高的文化素养。
C.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木根道出“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一句,表明其打铁技艺精湛并非一日之功。
D.小说中孙老师想让铁板浮雕师傅敲一幅曹木根儿子的肖像,并且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刀,是因为他被曹木根的打铁技术所折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边城》一样,这篇小说也不以激烈的矛盾冲突见长,其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曹木根与儿子的冲突也充满温情。
B.“小尖刀"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它是曹铁匠匠艺的具体体现,承载了人物的情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文中“复烧”“复打"“淬火”“再打"“削”“磨"等一系列动作再现了打铁的过程,表现了曹木根技艺的高超。
D.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在平实、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叙述中,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8.吴天放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请简要分析本小说体现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提示:现实关怀可以从本文反映了哪些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入手;时代精神可以分析作品紧扣时代脉搏,传播了哪些高尚的人格或者正能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
(2023高一上·东方月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文本一: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删改)
文本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间。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
文本三: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寢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又见程顾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节选自《宋史·杨时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抗颜而为师”中的“因"与《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中的“因"意思不同。
B.先达,对前辈的尊称。“先达”中的“先"字与“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意思相同。
C.字,古代名之外另取的供人称呼的名字。字与名的意义可以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
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为三等,称作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遭受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
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骂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
C.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勤奋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
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颖昌向程颢学习,四十岁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程颐休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②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14.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023高一上·东方月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风得知“我”欲山行,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
C.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雨过天晴,西山人家又是煮葵,又是烧笋,忙着春耕。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16.清人汪师韩在《苏诗选评笺释》中评价此诗颈联为“铸语神来”之笔,“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颈联。
17.(2023高一上·东方月考)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静女》中写女子从远郊归来赠送男子初生的茅草,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②“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③在求学路上,我们要像《劝学》中所言“_________”即广泛学习,不断反省;也要像《师说》中所讲“_________"即求师问道,不问年龄。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23高一上·东方月考)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若抚州是一本厚厚的书,那文昌里就如同书腰。夜幕降临,来到文昌里老街,灯光映照着老砖墙,石街深巷、闾阎扑地,木雕、竹编、银艺等非遗技艺,藕丝糖、水粉、牛杂等临川味道,老城的韵味蕴含其中。
如果说古色古香是老街的形,那么戏曲文化就是老街的魂。砖墙上的戏剧人物造型、清风竹影与汤显祖诗词元素①____,更显古朴风韵。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临川熙攘喧嚣的市井。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灯光如梦似幻,一叶小舟荡起清波,小姐在丫
鬟的陪伴下赏花……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在全息数字影像、巨型圆环投影装置等现代科技的演绎下,让观众②____。
漫步临汝书院,临川文化的发展脉络③____。这座接照宋代规制,为了传承和推广临川文化建成的书院,如今既是礼、乐、射、御、书、数和传统书院文化的体验研学基地,又是文创产品的开发基地。书院负责人拿出一本《书院攻略》介绍:“书院开发了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攻略完成任务,从中学到书院文化的知识,④____。
近年来,临川塑造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戏曲元素,举办戏剧文化范,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种种努力,让戏韵绵延,让临川文化持续绽放出穿越古今的魅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3高一上·东方月考)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志于道",这意味着儒家教育核心宗旨是培养能够践行儒学“大道”的人才,意味着品质的优秀要优先于知识的拥有。但是,道是抽象的,要真正体现“道"的精神,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德行。于是,孔子推导出,在“志于道”的基础上,教育应该“据于德"。所谓“德”就是“道"的具体化,仁、义、忠、信、礼、智、廉等,就是“德”的具体呈现。
“据于德"固然重要,但这中间还有一个优先顺序问题。在孔子看来,在“德”的各种要素中,“仁"处于核心的地位,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是“德”的本质属性最直观也最具体的反映,“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据于德”优先是“依于仁"。
当然,人才培养不能托之以空言,必须有具体的载体与对象,否则依然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孔子认为,这个具体的载体与对象就是“六艺”。基于这样的认识,孔子提出了教育载体对象上要做到“游于艺",将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作为具体的学习对象。至此,孔子向人们展示了自己完整的教育理念,为造就健全人格、完善品行的人才规划了一张充满希望的路线图。
21.孔子所说的“六艺”和韩愈在《师说》中所指出的“六艺"不同,《师说》中“六艺”指什么?
22.请根据选文,完成下面的结构导图,依次填写出①-③的内容。
四、写作
23.(2023高一上·东方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向师襄学琴,十天没有学习新曲。师襄询问,孔子回答说:“我只熟悉了乐曲的形式,还没有掌握演奏技巧。"掌握演奏技巧后,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的志趣和意境。”领会曲子的志趣和意境后,孔子又说:“还没有了解作者的为人。"最后,孔子说:“通过曲子,我了解作者了,那人体型顾长,眼光明亮,思想深邃,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如果不是周文王,谁能创作这样的乐曲呢?”师襄听了,起身下拜,说:“这支曲子,正是《文王操》。"
孔子学琴对学习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3.A
4.“硬”是指:①以某一科学原理和技术为主题(或故事背景);②严格地遵循物理法则;③符合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各项技术之间平衡配套展示。
“软"是指不是非常注重技术和科学原理,而是重视文化元素表达。
5.①中国科幻文学作家能为科幻电影提供优秀的剧本;②中国科幻电影要注重表达中国元素;③中国电影人对科幻电影有不懈的追求与突破;④中国航天等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科幻电影提供科学支持;⑤资本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社科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要注意对应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4)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找到题干语句在原文中的具体位置,再结合上下文(全文)及文章感情主旨分层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1.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2015年”只是刘慈欣作品获奖的年份,并不是中国科幻文学快速发展的时间点
B.“但与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相比文化上还有不《流浪地球》只是与美国好菜坞足"说法错误。科幻电影文化上有差别,而不是“不足”
D.“都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评价《流浪地球》科学比较角度,但未涉及《流浪地球》的科学性问题。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英雄崇拜、世界大同等中国文化元素"说法错误,“英雄崇拜”是西方科幻电影文化元素。
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A选项“特效等科技感、工业感过多"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A项内容正是《流浪地球》的“硬元素。
故答案为:A。
4.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三的第一段“区分“硬科幻与软科幻的标准在于科技含量的多少。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饶骏认为,“硬科幻’应该是以某一科学原理和技术为主题(或故事背景),主要的情节推进、场景表现、道具细节等要比较严格地遵循物理法则,符合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各项技术之间的平衡配套展示,这一点是绝大部分科幻电影最易产生bug(漏洞或缺陷)的地方,达到了以上要求和条件的科幻电影,才称得上“硬科幻’。“软幻’并不是非常注重技术和科学原理,甚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很小”可以提炼出答案。
故答案为:“硬"是指:①以某一科学原理和技术为主题(或故事背景);②严格地遵循物理法则;③符合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各项技术之间平衡配套展示。“软”是指不是非常注重技术和科学原理,而是重视文化元素表达。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可以归纳出“中国科幻文学作家为科么电影提供优秀的剧本",从材料二第一段可以归纳出“中国科幻电影要注重表达中国元素”,从材料二第三段可以归纳出“中国电影人对科幻电影要有不懈的追求与突破",从材料三可以归纳出国七京E1六个/学支持”“资本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做到这几点就可以让中国科幻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
故答案为:①中国科幻文学作家能为科幻电影提供优秀的剧本;②中国科幻电影要注重表达中国元素;③中国电影人对科幻电影有不懈的追求与突破;④中国航天等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科幻电影提供科学支持;⑤资本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答案】6.D
7.A
8.①串联整个故事,起到线索作用。②他的“出去”与曹木匠的“留下"形成对照,突显现代与传统的冲突。③衬托曹木匠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与坚守,突出主人公形象。④通过他的述评,表达对传统技艺传承的思考,突出主题。
9.①现实关怀。小说叙述了“非非遗”快速式微的严峻形势,表现出人们的担忧和拯救的愿望,引发了对手工匠人留守乡村还是出走大城市这一困惑的思考。②时代精神。小说中曹木根不慕名利,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并坚守;孙教授专注于民间匠艺采集,这体现出我们当代社会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扬的时代精神。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2)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探究小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探究对象及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品主题;最后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并整理作答。
6.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D项,“小说中孙老师想让铁板浮雕师傅敲一幅曹木根儿子的肖像,并且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刀"原因分析错,从原文中“孙老师啧啧道,这么短的时间,完全手工制作,你们看这把刀的两条刃,简直像拷贝出来的兄弟,觉不出有任何差别。这三个环也真是圆,如同圆规画出来的,左右两个小环又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就是老铁匠的功夫”,可知,孙老师非常佩服他的打铁手艺,听到他因为没有钱救治自己的儿子,感到动容,他想让铁板浮雕师傅敲一幅曹木根儿子的肖像,并且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刀,是因为孙老师是被曹木根热爱并坚守打铁这门传统手艺所感动。故答案为: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
本题中,A项,“曹木根与儿子的冲突也充满温情"错,全文都在讲“非非遗”的式微,这篇小说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主人公曹木根所代表和打铁等“非非遗"和时代的冲突。故答案为:A。
8.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
从人物上说,吴天放这个人是为了衬托曹木根,吴天放走了出去,成了大老板,而曹木根坚守在乡村,保留着传统手艺,却贫穷,二者之间形成了鲜明了对比,衬托出曹木根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突出。情节上,吴天放是全文的线索性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原文“昨天接到在深圳当大老板的老同学吴天放的电话,讲是今天要带一个孙姓学者过来采访他”,才有了接下里孙老师来看曹木根打铁的故事。根据原文“吴天放这才告诉孙老师,三年前,曹木根的儿子刚刚二十出头,得了白血病。从发现到去世,不到半年,也考虑过骨髓移植,因医生意见不一致,且要花一大笔钱,他就放弃了,以后却一直后悔,人都有些恍惚"才有了下面孙老师为曹木根的儿子做肖像的故事。主题上,吴天放走了出去,成了大老板,曹木根留在乡村坚守传统手艺,却贫穷,再根据吴天放的话“曹木根原本有三次出去的机会,都被他放弃了。没走出来或未必是坏事。乡镇里的人如果都跑出去了,哪个来种田?就像我们今天回来,你哪里采访得到老铁匠?我在深圳也常常想,我们出来就都对吗?他们不出来就都错吗?或者,出来也对,留下也对?”表现了传统手艺在时代的冲击下逐渐式微的现状。以及作者对传统技艺继承问题的思考。
故答案为:①串联整个故事,起到线索作用。②他的“出去"与曹木匠的“留下”形成对照,突显现代与传统的冲突。③衬托曹木匠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与坚守,突出主人公形象。④通过他的述评,表达对传统技艺传承的思考,突出主题。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探究小说的能力。
本文探究的是“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明确二者的含义。“现实关怀"是指对以曹木根为代表的手艺人的关心了解。“时代精神”是指这些手艺人所代表的手艺和时代的联系,以及当今时代对这些手艺的关注所体现的精神。结合第六段,孙老师介绍来的意图,表现了“非非遗"在迅速的式微,而以孙老师为代表的人却在关注着“非非遗”,希望能够保留和拯救它们。这是属于“现实关怀"结合曹铁匠和吴天放的形象,二者这件的对比,提出了一个问题,手艺人究竟是走出去还是留下来,这也是对“非非遗”的“现实关怀。结合小说的主题,作者实际上是在表达对草铁匠这种不慕名利,坚持传统手艺的手艺人的敬佩,而孙教授也致力于保护“非非遗“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在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和当今"上上下下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殊途同归的,是属于时代精神。故答案为:①现实关怀。小说叙述了“非非遗"快速式微的严峻形势,表现出人们的担忧和拯救的愿望,引发了对手工匠人留守乡村还是出走大城市这一困惑的思考。②时代精神。小说中曹木根不慕名利,对传统手艺的热爱并坚守;孙教授专注于民间匠艺采集,这体现出我们当代社会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扬的时代精神。
【答案】10.A
11.B
12.B
13.①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烧火做饭都来不及煮熟,又急急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②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门口设了程题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期求学的人。
14.揭露了当时不尊师从师,对敢为人师者、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社会现实。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称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断句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文言文当中,结合语境,分析词义,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具有标志性的词语,注意句尾、句首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实词、虚词充当的成分,结合上述成分进行分析断句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含义及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偏僻的冷门的内容,大多是较为比较熟悉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学生要注重平时对相关文化知识的积累。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文言文原句分析回答;第二,摘取文言文中与题目相关的词语回答;第三,分析原文,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要仔细的理解,综结合多方面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章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群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文本二:
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的圣贤的学说。又忧虑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的学者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一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等待他高兴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文本三: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龄稍大一点即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狂"修饰“走”,状中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累日"表示时间,与“狂走者”联系紧密,“至无雪",也是表示时间的一个词,与“乃已”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含义及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对前辈的尊称"说法错误,先达,应该指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先哲”、“先贤"中的“先”字是“先世,已故"的意思。二词都是尊称过去的已经死去的有才德的人。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B.“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错误,原文“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意思是“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这里的“病"是“诟骂责备”的意思,应该是“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顾忌"。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是”,因此;“暇",空闲;“挈挈”,匆匆忙忙;“东",向东奔去;“是者”,这样的情况;“数",几、几次。(2)“道”,道理;“术业",技能学业;“攻”,研究。(3)“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向上;“用",由于;“一”,专一。
故答案为:①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烧火做饭都来不及煮熟,又急急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②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门口设了程题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期求学的人。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章思想观点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理解两个故事的含义,然后把握作者讲述故事的创作目的。“蜀犬吠日"是说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越犬吠雪”是说越地很少下雪,所以一下雪,越地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当时的现状是“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即当时很少有人从师尊师,也很少有人“好为人师",有的话就觉得奇怪甚至是嘲笑侮辱和咒骂攻击,这跟“蜀犬吠日”和“越犬吠雪"的情况是一样的。柳宗元援引“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例子,来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流弊,揭露当时不尊师从师的现象,揭示出当时贵族阶层压抑、打击勇为人师者的嚣张气焰。他用类比手法讽刺了士大夫之族无知无识、少见多怪的恶劣行径,并对韦中立不受流弊束缚,拜师求学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和赞扬。故答案为:揭露了当时不尊师从师,对敢为人师者、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社会现实。
【答案】15.B
16.①运用拟人。写桃花含“笑”,赋予桃花以人的心理、神态,使桃花带有了人的感彩。
②动静结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清新秀丽;“野桃含笑"“溪柳自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突出
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能力。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B.“分别从形、声角度”错误,颔联用“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晴云、初日,二者都是从“形"的角度描摹的,并未涉及“声”。故答案为: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颈联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野桃含笑",赋予“桃花”以人的心理、神态。这拟人化的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赋予“桃花"以人的感彩,形象生动。“竹篱短”“沙水清"是静态描写,景物清新怡人;“野桃笑”“溪柳摇"是动态描写,写活了“野桃”、“溪柳",动景活泼自在,充满情趣。动静结合,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突出了山村自然景物的宁静美好。故答案为:①运用拟人。写桃花含“笑”,赋予桃花以人的心理、神态,使桃花带有了人的感彩。②动静结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清新秀丽;“野桃含笑"“溪柳自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突出
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
17.【答案】(1)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荑、洵、堪的书写。
故答案为: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三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认真审题,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18.①相得益彰②身临其境③历历在目/一清二楚④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19.近年来,临川深入挖掘戏曲元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
20.构成:①本体:抚州、文昌里。②喻体:书、书腰。
表达效果:将抚州比作一本厚厚的书,生动地表现了抚州城市底蕴的丰富、深厚;书腰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起宣传、推介、装饰作用的一条纸带,将文昌里比作书腰,形象地说明了它极具代表性,彰显了抚州的戏曲文化特色。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以及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文本,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18.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以及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相得益彰"的意思是指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长处。前文提到了“人物造型、清风竹影”与“汤显祖诗词元素",结合后文“更显古朴风韵”,可知两者相映衬,使得其中的古典韵味更悠长,因此填“相得益彰"。第二空,“身临其境/身历其境”意思是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前文提到的灯光、实景、全息数字影像、巨型圆环投影装置等,都强调引导观众进入《寻梦牡丹亭》的情境当中,因此填“身临其境"或“身历其境”。第三空,“寓教于乐"指的是在娱乐中寄托教育的作用,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前文提到游客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学到相关知识,将娱乐与学习结合,既得到了快乐,又收获了知识,因此可填“寓教于乐"或“一举两得”。故答案为:①相得益彰②身临其境③历历在目/一清二楚④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搭配不当及语序不当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塑造"与“街区”搭配不当,将“塑造"改为“打造”;二是语序不当,“深入挖掘戏曲元素"是后面一系列行动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将其调整到“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之前。故答案为:近年来,临川深入挖掘戏曲元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并分析比喻句的构成,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若抚州是一本厚厚的书"是比喻中的暗喻,“抚州”是本体,“一本厚厚的书"是喻体,“是”是比喻词。以“书"比喻抚州城,生动地表现了抚州城市底蕴的丰富深厚。“那文昌里就如同书腰”是比喻中的明喻,“文昌里"是本体,“书腰”是喻体,“如同"是比喻词。以“书腰”比喻文昌里,形象地说明了它极具代表性,蕴含了抚州的戏曲文化特色。然后要在语境中分析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以鲜明深刻的形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一本厚厚的书"和“书腰”形象而直观,将抚州比作一本厚厚的书生动地表现了抚州城市底蕴的丰富深厚,将文昌里比作书腰则形象地说明了它极具代表性,蕴含了抚州的戏曲文化特色。故答案为:构成:①本体:抚州、文昌里。②喻体:书、书腰。
表达效果:将抚州比作一本厚厚的书,生动地表现了抚州城市底蕴的丰富、深厚;书腰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起宣传、推介、装饰作用的一条纸带,将文昌里比作书腰,形象地说明了它极具代表性,彰显了抚州的戏曲文化特色。
【答案】21.《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22.①据于德②仁③游于艺
【知识点】图文转换;文学典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提供的材料是流程图,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然后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述,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遗漏相关信息。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孔子所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六种技能,而《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则是指六种儒家经典著作,具体为:《诗》《书》《礼》《易》《乐》《春秋》。故答案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第一空,由第一段“在‘志于道’的基础上,教育应该‘据于德’"可知“道”与“得"之间应是“据于德”。第二空,由第二段“‘据于德’固然重要,但这中间还有一个优先顺序问题。……‘据于德’优先是‘依于仁’"和第一段“仁、义、忠、信、礼、智、廉等,就是‘德’的具体呈现”以及第二段“在‘德’的各种要素中,‘仁’处于核心的地位,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结构导图上义、忠、信、礼围绕的应该是“仁”,所以应该填“仁"。第三空,由第三段“孔子认为,这个具体的载体与对象就是‘六艺’。基于这样的认识,孔子提出了教育载体对象上要做到‘游于艺’”可知,结构导图上“艺"后面的箭头上应该填“游于艺”。故答案为:①据于德②仁③游于艺
23.【答案】专一探求,领悟真谛
孔子学琴艺,用心悟,用心品,不惜时日,一心一意地探求琴曲,最后领悟到作曲者是文王。这启示我们?对待学问艺术,要以专一之力,深入研究;还要用心品悟,探求情志,领悟真谛。
孔子学琴,立志高远,孜孜不倦,这锲而不舍的精神,彰显的正是专一的力量。专一正是对事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态度,不仅仅是艺术,生活中各种事业都需要我们用心专一,全力以赴。
曾国藩说:“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诚哉斯言!我见孔子专一而识曲,司马相如专一而攻赋;我见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研制“糖丸”;“西瓜霜大王"邹节明毕生致力于西瓜霜的研究与推广;王曙群专精细作,把螺钉“拧进太空”;马宏达专一地刮腻子,取得世界金牌。做事专注,用心专一,研究深入,方可识得真曲,取得真经.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除了专研深究的态度,还要用心品悟,探求情志,才能领悟真谛。习得技法只能流于浅层,感受情志、悟透真理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深造诣。一书一曲,一歌一章,跨过空间、时间的重重阻隔触动心弦,这艺术之美、人情之美,使人丰富头脑的褶皱,增加心灵的层次。昔时伯牙弹奏,钟子期懂得了他曲中的韵律和心中的思绪,留下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今人唐圭璋一吟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便双泪涌流,他专于业,深于情,想到自己的妻子,体会了东坡词中的深深思念。
孔子弹琴曲,想见作曲者的为人,几百年后,司马迁对孔子也是读其文,想见其为人,人类伟大的精神正是在“披文入情”“想见其人"中代代相传。文学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结晶,探究作者的情志,想象作者的为人,投以真情,动以真心,聆听远方的呼吸,寻找心灵的知音,岂不美哉?用心细细品味,才知道鲁迅先生悲观后的积极、犀利后的温柔;才知道梵高忧郁后的奔放、扭曲后的热烈;才知道老子淡漠后的愤怒、无为后的无奈。于是,通过真情,我们走进了作者,体会了他们的心灵,这对读者来说是莫大的收获和触动,这才是艺术与品味的力量。
用真情品味艺术,远赴艺术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用求知之心与专一之力行事,终可不乏源头活水,终可一剑破万法!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
材料主要讲的是孔子学琴的故事。孔子学琴,深入学习并钻研一首琴曲,从会弹,到掌握技巧,到了解它的意趣,最终只凭曲子便了解了作曲之人。
孔子学琴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学习透彻,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应该仓促前进,而是要遵循适当的程序,扎扎实实地去做。只靠背、写、说来学习是肤浅的,但要更深入地研究,用心理解圣贤的意图,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付诸实践,亲身体验。这样,就会有更深、更广泛、更细微的体验,以及更强的信心。
在写作时,重要的是简要分析孔子的琴学,并从中提取适当的论据。你也可以引用一些关于学习内容的名言,如培根的名言,来介绍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在前面的文本之后,我们指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当然更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方法可以根据材料从循序渐进和深入的角度进行讨论。如果从一个教师的角度,也可以谈教书育人。有必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这样他们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大的成就感。当然,学习也可以省略。它可以从做人和做事的循序渐进、把握本质等方面进行讨论。文章最后对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总结。
【立意提取】
1.循序渐进,扎扎实实。
2.做,就要做到最好。
3.用心专一,收获无限。
4.急于求成,功亏一篑。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海南省东方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23高一上·东方月考)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科幻文学通常是建立在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幻想的外衣,表达作者对未来人类社会的一种认知和思考。一直以来,科幻文学在我国并不受重视,发展也十分缓慢。科幻写作费时费力,投入巨大,对作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极高,也因此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而读者的分布不均且数量不多,也导致出版机构不敢或不愿涉足这一领域。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在成都创刊,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科幻杂志。1998年创办于天津的科幻杂志《科幻时空》定位于“大科幻”,先后发表了当时国内一线的科幻小说作者星河、叶永烈、韩松等人的作品,还翻译引进了日本科幻小说家星新一的作品。不过,好景不长,虽然新杂志定价并不太高,但出版发行两辑后,由于发行渠道的不畅,编辑出版投入巨大等原因而遗憾停刊。科幻文学发表阵地的严重匮乏,也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一大痛点。
不过近年来,我国科幻文学的创作与出版赶上前所未有的机遇。2015年,刘慈欣凭借科幻长篇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8年11月9日,刘慈欣又获得克拉克基金会颁发的2018年想象力服务社会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据去年11月召开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公布的数字,2017年全国新出版和重版的科幻图书共232种,其中新书占比约23.6%。根据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于2018年底的贺岁档上映,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票房有望达到47亿人民币,并且围绕这部电影形成诸多热点话题。而随着更多的科幻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网络剧、网络电影,更多的科幻发表平台的问世,可以预料,2019年将是中国科幻的发展“大年”,科幻文学将迎来黄金时代。
(取材于赵强等文章)
材料二:
《流浪地球》体现了好莱坞电影所代表的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许多差别。《流浪地球》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注入电影,既让观众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也让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表达。
在好莱坞电影中,当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时,情节设定可能是英雄人物登上太空飞船远离地球去寻找新的避难所。但是《流浪地球》却反其套路,人类带上地球一起去“流浪"。中国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论距离多远,遭遇怎样的挑战,都愿朝着家
的方向努力前行。正是这份“乡土情怀”,让人们有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念头,奠定了整个电影故事的发展基石。
《流浪地球》中有句著名的台词“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的,只有敢于“与天抗争",才有生的希望。“与天抗争”的豪情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与面对末世求生的电影主题不谋而合。即便2500年、100代人的“流浪之旅"未必定能成功,人类依然选择离开太阳系;即便科学家已经测算没有可能,人类依然用空间站的燃料以死相搏。中国人始终坚信“人定胜天”,甘于奉献、不惧牺牲,用坚持和努力点燃希望,走向美好。甚至《流浪地球》电影的拍摄过程,也是郭帆、吴京等电影人不退缩、不放弃的结果。
与西方科幻片不同,《流浪地球》并没有采用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的惯用叙事套路,而是以40余万人、5000台发动机、7万个火石,以及剧情最后各国救援队调转车头,驶向背离家园的方向等宏大场景,讲述了全人类集中力量成功拯救自我的故事,成为了科幻片中的“一股清流"。而这就是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清晰理解,对“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理念的深刻阐述。现实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立足于此。
《流浪地球》的走红,对于本土科幻作品的未来发展更具意义。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取材于《〈流浪地球〉:中国文化元素的新表达》,有删改)
材料三:
科幻电影有“硬”和“软"之分,区分“硬科幻”与“软科幻"的标准在于科技含量的多少。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饶骏认为,“硬科幻”应该是以某一科学原理和技术为主题(或故事背景),主要的情节推进、场景表现、道具细节等等要比较严格地遵循物理法则,符合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各项技术之间的平衡配套展示,这一点是绝大部分科幻电影最易产生bug(漏洞或缺陷)的地方,达到了以上要求和条件的科幻电影,才称得上“硬科幻"。“软科幻”并不是非常注重技术和科学原理,甚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很小。
饶骏认为《流浪地球》不能冠以“硬科幻"之名。《流浪地球》的“硬”,更多的在于特效、背景和道具所呈现的科技感与工业感上。《流浪地球》一开始就交代了人类和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即不远的将来,发生了“氦闪”的太阳急剧衰老和膨胀,地球面临着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看来,太阳发生“氦闪"的概率微乎其微,更不会突然衰老和膨胀。大概数十亿年之后,太阳才会退出“主序恒星”的行列,衰老和演化为“红巨星"。
电影中,面对毁天灭地的灾难,暂居于地下城的人类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步,即于各个大陆板块布设行星发动机,停止地球的自转,而“领航员号"空间站执行“火种计划”,以防“流浪地球计划"失败。相关领域的专家表示,从现有的科学认识和工程技术、以及未来数百年里人类可能实现的科学进步和技术突破来看,建设行星发动机、地下城和“领航员号”级别的空间站等等,完全超出了人类的能力范围,“流浪地球计划"的科学性和工程可操作性都值得商榷。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表示,中国科幻电影在制作上与好莱坞仍有25年到30年的差距,只有包括航天工业在内的国家科技实力足够强大,拍出的科幻片才能更被观众信任;中国电影人要让更多的资本方看到中国科幻类型电影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更多资金的进入,会有更多的中国导演有机会尝试拍科幻片,为科幻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信心与机遇。
(取材于《中国硬科幻曙光已现,但还需再等一等》,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文学在经过发展缓慢阶段后,在2015年随着刘慈欣《三体》长篇小说获奖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流浪地球》虽然走红,但与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相比文化上还有不足。
C.材料一重点阐述了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历程,点明了《流浪地球》走红的背景;材料二重点阐述了《流浪地球》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元素及其意义。
D.材料二与材料三都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评价《流浪地球》科学性不足等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作者数量少、读者数量少、发表阵地少等原因。
B.作家获国际大奖,出版体量剧增,科幻发表平台更多,这些都能说明中国科幻文学发展“赶上前所未有的机遇”。
C.《流浪地球》体现了乡土情怀、与天抗争、英雄崇拜、世界大同等中国文化元素。
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都能在《流浪地球》主题精神中体现出来。
3.《流浪地球》不能冠以“硬科幻”之名,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效等科技感工业感过多。B.故事发生的背景几乎不存在。
C.局部情节的科学性有争议。D.技术工程不符合发展趋势。
4.科幻电影中的“硬"与“软”各有什么含义?请简要说明。
5.对中国科幻电影更好地走向世界,你有哪些建议?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回答。
【答案】1.C
2.C
3.A
4.“硬"是指:①以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商客服外包代运营协议
- 2024年度医疗器械全国分销合作合同
- 七年级上册《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课件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与经营管理合同
- 2024年度二婚离婚中的投资权益分配协议
- 2024年度原材料采购与供应独家代理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超白玻璃购销合同
- 2024年度商务考察与市场调研合同2篇
- 2024年度企业技术转让委托合同
- 心内科单病种管理及质控
- 痔疮治疗制剂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财务公司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
- DB1506-T 56-2024高品质住宅小区评价标准1106
- 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装置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篮球社团教案
- 【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综合训练卷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创业孵化服务合同三篇
- 公司对公司走账协议书范文模板
- 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