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篇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7现代文阅读贵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7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1.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运用文章的主要信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5.把握文体特点,了解常见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6.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形象的人物活动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2.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间接交代的要素,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掌握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3.记叙文结构: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
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
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
第四,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记叙文中的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及时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了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4.记叙文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兼有抒情。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1.记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角度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3.议论: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文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找出线索,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6.记叙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叫顺叙。
倒叙,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有:开篇点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紧凑。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情节表达上的需要,插入另一些相关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作用有:交代了……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7.记叙中心: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概括记叙性作品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概括段意可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语来加以综合、归纳。
8.记叙详略:凡是对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即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中心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了文章的深度,突出中心思想;面(略写),体现了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有时,在安排详写材料时,还应注意前后呼应。
9.记叙文阅读的考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4)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6)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
10.答题策略:
(1)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和“统观”意识
对字、词、句、段、篇的分析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捕捉材料信息
①捕捉“重点词”,理解和品味语言。
②捕捉“重点句",深入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③捕捉“中心句”和“议论句(段)",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
④捕捉“文本性”,把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3)排除干扰选项
①排除法(筛选法)。②比较法(对比法)。③还位法(复位法)。
(4)逐层深入
分析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时,要从表面意思的分析开始,逐层深入,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不能一步就写出它们的深层含义。
(5)一准二全三简明
在回答主观简答题时,表达力求做到“一准二全三简明"。
(6)紧扣文本
在回答开放题时,必须先从阅读的文本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经历谈看法,不能凭空臆想,随便发挥。
例1.(2023七上·从江月考)现代文阅读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写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人。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③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心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____。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着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着车进去看看。
⑧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⑨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母亲为了给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操心“我”的病以至于有点迷信了。
C.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字、获奖更重要。
D.“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第②段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3)从全文内容来看,下列句子填入第⑥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B.真没想到那棵树还活着
C.那棵树竟然过了这么多年还在D.那棵树仍然活在那个小院
(4)题目《合欢树》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1)B
(2)母亲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鼓励“我”写作。表现了母亲坚强、执着、坚忍、无私的品性。
(3)A
(4)①“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②“合欢树”也包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沉重的愧疚;③“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④“合欢树”象征了母亲坚强执着的精神。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点评】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一熟悉文段内容,二根据选项逐一比对材料,选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时间概括及人物形象。
本题考查语段衔接。解答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本题考查题目含义。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
(1)B.有误。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到了第三年,合欢树却长出叶子了,并且茂盛了,母亲认为这是树活过来的兆头。与“迷信"无关。母亲侍弄合欢树,显然是将合欢树当作了人,合欢树的苗壮成长,寄托着母亲对“我”勇敢生活地期望。故答案为:B。
(2)本题要求概括事件及分析母亲形象。细读第②段可知,本段记叙了母亲为“我"做的几件事:千方百计为“我”治病,看到“我“写小说后为“我"借书,推着“我”去看电影,用小时候“我"作文得第一名的事激励“我”写作。这些小事都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也体现出母亲内心的坚强和执着,隐忍与无私。
(3)文中第⑥段叙述合欢树的生长,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第⑤段“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说明合欢树开花时作者没有意料到的。“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出乎意料。更符合作者此时的情感。故答案为:A。
(4)本题要求分析标题含义。标题的含义可以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文题以物名命名,无需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要考虑与主旨的关系、与人物的关系等。我们应该着重分析深层含义。联系主旨和人物(母亲性格和我的情感态度)可以得知:(1)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作者睹物思人,看到合欢树就仿佛看见了母亲,仿佛又看见母亲精心呵护合欢树的情景,母亲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那段难忘的岁月;(2)合欢树里也包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沉重的愧疚,从邻里口中得知那棵树还活着,我的惊喜以及我不愿去小院看已经开花的合欢树的逃避,其实是怕勾起对母亲的怀念,怕勾起对自己无知过往的回忆;(3)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4)合欢树象征了母亲坚强执着的精神从⑥段中“那年、第二年、第三年、又过了一年、再过一年”可见母亲的执著耐心和对美好生活的不弃和期盼。故答案为:①“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②“合欢树”也包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沉重的愧疚;③“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④“合欢树”象征了母亲坚强执着的精神。
例2.(2023七上·从江月考)现代文阅读
被母亲逼着搬出去住的那些天明前茶
①在他生日那天,母亲招待他吃了一顿大餐,跟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勒令他搬出去住。他的脑门上仿佛打了一个焦雷。彼时,他已经在本市读了4年大学和3年研究生,并且已在本地找了一份工作。父母在江北买了滨江公寓,他和母亲都在南岸工作,他已习惯了母亲每天开车接送他。因此,当母亲严肃地说“我不能再伺候一个好像永远长不大的高中生"后,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②他赌气,立刻联系中介小哥,最后看上单位附近的一套老房子,装潢与家具都十分老旧,每月租金3500元。他拿出所有压岁钱,支付了3个月的房租和保证金,就搬了出去。搬家那天,母亲正好在外地出差,父亲去医院陪护外公,他连一个可以示威的对象都没有。
③搬完家,他将所有的日用品和衣物归位。他只躺在床垫上叹了十分钟的气,就立马出门了。他必须立刻去家具大卖场买转椅,买晾衣架,买鞋柜,否则他就只能坐在房东留下的塑料凳上工作,脱下的外套只能放在床垫上。
④他万万没有想到,三天后,家具大卖场的商家快递过来的所有家什都是散装零件。他必须再买一个工具箱,用螺丝刀和扳手将它们一一组装起来。当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晾衣架和转椅都装好,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不由自主地拍了照片,发到社交平台上去嘚瑟。结果,他受到在大洋彼岸留学的同学的一致嘲笑。正在读博的同学告诉他,自己曾手持冲击钻安装过大衣橱、厨房吊柜,而最近的成果是安装花园的镂空大铁门。
⑤他受到了善意的鄙视,但他因潜能被激发而产生的骄傲并没有因此削减半分。他生平第一次搞清楚了洗衣液与柔顺剂的区别,搞清楚了滚筒洗衣机上十几个按钮的不同含义。如今,离开了母亲的呵护,他不得不亲手打扫卫生,亲自洗碗、擦拭灶台和油烟机表面,把地拖干净,徒手把浴室下水道中堆积的落发掏出来。他学会了熨烫衬衣,擦皮鞋,拆洗窗帘。之前说到手机上的应用软件,他只知道那些可以看视频和玩游戏的应用软件,而现在,他开始在购物类应用软件上关心菜价。
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被母亲赶出来满两年了。他意识到自己对时间与金钱的认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前,母亲揽下了所有的家务,他双休日能赖床到下午2点;而今,即使在周末,每天7点30分,他身体里的闹铃就响了。他知道早市的蔬菜、水果最新鲜,而厨余垃圾必须在上午9点前送到回收点,否则家里容易滋生蟑螂。他的作息正常了,早睡早起,一年居然可以读20多本书,还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如今,替别家公司兼职做账,除去每月3500元的房租,还有了人生的第一笔存款。对目前的状况,他似乎满意了。
⑦他偶尔还回父母家去,但是那种微妙的尴尬似乎尚未完全消失。母亲一如既往地招待他,知道他新交了女朋友,听他讲述工作和感情生活的进展,但从不过问他的生活细节。他一直想对母亲之前25年的照料表示感谢,但他一直拖着,迈不出对自家人说体己话的这一步。直到有一天,他在厨房吊柜里发现了母亲的日记。鬼使神差地,他翻到了两年前,母亲逼自己搬出去住的那些天的日记。母亲写道,自己争取了出差任务,躲了出去,是生怕目睹独生子搬家的场景会掉眼泪。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翱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
⑧他吃了一惊,急速地往后翻,终于发现一桩母亲没有告诉他的事实:为了习惯他搬出去住的这种变化,她吃了整整三个月的安眠药。而她在儿子面前表现出的,却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轻快感。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坐等孩子去发现与感悟。
(选自2022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
(1)阅读第②—⑥段,请在下表A、B、C三处补写相关内容。
段落“他”的所作所为“他"的情感变化
②A赌气
③—⑤买家具,学会做各种家务B
⑥C满意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翱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
(3)下列对母亲的形象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是一个严厉的人
B.母亲是一个用心良苦的人
C.母亲是一个自私、专制的人
D.母亲是一个认可孩子且深谋远虑的人
(4)文末写道:“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坐等孩子去发现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租房搬家;骄傲;转变认知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溺爱孩子的老鹰,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既想让儿子有所成就,但又舍不得儿子的矛盾复杂心情。
(3)C
(4)“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母亲既想让儿子出去有所成就,但又舍不得儿子吃苦的矛盾复杂心情。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
我们生活中,父母也如此。他们独自忍受生活的艰辛,把最好的给我们,他们用自己深谋远虑的方式教育着我们,我们更应该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多爱他们一点。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分析概括。解答时,注意根据文章的段落层次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赏析。解答该题,首先确定写作方法;接着确定写作手法的作用;最后明确其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再进行概括。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含意类问题,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本题要求补写相关内容。
A:文章①②段:为了让“他”独立,母亲通着“他"从家里搬了出去。由第②段“他拿出所有压岁钱,支付了3个月的房租和保证金,就搬了出去”可知,“他"赌气,立即租房搬家;
B:文章③-⑤段写了“他”独自料理生活,如:自己买家具、学会做各种家务,由④段“他万万没想到,家具大卖场快递过来的所有家具都是散装零件",他必须买工具箱一一组装,当他组装好时,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⑤段“他受到了善意的鄙视,但他被潜能激发而产生的骄傲并没有因此削减半分”可知,此时他为自己独立生活而感到骄傲;
C:文章⑥段“他意识到自己对时间与金钱的认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且“对目前的状况,他似乎满意了”可知,“他"转变了认知,对自己能独立生活感到很满意。由此作答即可。
(2)本题要求赏析句子。题干提示,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这里把母亲比作老鹰;“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翱翔的小鹰"把儿子比作小鹰,把母亲对儿子的照顾比作老鹰对小鹰的圈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既想让儿子独立、有所成就,但又万般不舍,而且更害怕因为自己的不舍影响儿子的成长独立的矛盾复杂心情,表现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3)从第①段“母亲跟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可知,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独立,通着他搬出去,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严厉的人;
从第⑦段“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朝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可知,母亲认同将儿子“啄离”,怕把他“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用心良苦的人;
从第⑦段“儿子这只本可展翅朝翔的小鹰”可知,母亲认为儿子是“可展翅翱翔的小鹰",且考虑长远,相信儿子将来能成为“雄鹰”,由此看出,母亲是一个认可孩子且深谋远虑的人;
从第⑦段“自己争取了出差任务,躲了出去,是生怕目睹独生子搬家的场景会掉眼泪",第@段“为了习惯他搬出去住的这种变化她吃了整整3个月的安眠药”可知,母亲对儿子搬出去有万般的不舍、无奈,由此看出这是一位对儿子有深沉无私的爱的母亲。
由此可见C选项有误。故答案为:C。
(4)本题要求理解句子。“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指,母亲既想让儿子出去有所成就但又舍不得儿子吃苦的矛盾复杂心情,由第⑧段“为了习惯他搬出去住的这种变化,她吃了整整3个月的安眠药”最能体现。文中母亲对儿子深谋远虑的教育,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理解感激父母的苦心回答即可。
1.(2023七上·六盘水期中)现代文阅读
夏天,请带走我的思念
月下竹清
春意阑珊,春天在大自然的舞台上还没来得及消退,夏天便迫不及待地拉开了序幕。荷花、茉莉花、牵牛花争相绽放,为夏天平添了许多色彩。
在这个季节里,天亮得格外的早,四点就开始蒙蒙亮。阿妈总是第一个起来,打开白炽灯,发黄的白炽灯焕发着黄光,我被微弱的灯光唤醒,从那黑色蚊帐的小破洞里看见阿妈坐在窗前梳头,白发愈梳愈少。梳好了就扎辫子,然后用黑色长头帕把辫子裹着,从后往前一圈一圈地在头上将头帕绕完绕紧……
阿妈穿戴好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劳作。最先做的就是剁猪菜,等天完全放亮了,才叫我起来。带着朦胧的睡意,我背着小背篓跟着阿妈一起去打猪菜。在路上阿妈殷殷说道:“做人呢,要勤快些,不怕辛苦,多付出、多劳作就会有所收获"。到了地里,露水已经浸湿了我的裤腿,微微有些凉意,远处清爽的微风徐徐吹来,带走了我最后一丝睡意。抬头眺望远方,一轮大如车盖的红日冉冉升起,阳光抚摸着初醒的小草,嫩绿的小草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露珠……
夏天的雨特别奇致。夏天的雨和春天的雨不一样,春天的雨总是阴雨蒙蒙,连绵不绝,润物无声。而夏天的雨,就像是一个性格调皮而暴躁的小男孩,本来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突然就变了脸色,瞬间狂风涌起、乌云密布,趁你不注意,哗地下起了倾盆大雨,像在发泄着他那暴躁的情绪,浇凉他那燥热的心。雨下得很大,落到地上,汇集成小水洼,雨水不断击打,溅起一朵朵水花,美极了。等他发泄完了情绪,很快就停了下来,太阳又出来了,高高天空上出现了一条五颜六色的彩虹,这是他露出的笑脸。
正当下着瓢泼大雨的时候,干裂的田里开始积累雨水。阿爹总会第一时间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扛着老犁、牵着黄牛、冒着大雨,大步走去田里耕田,试图驯服这个调皮暴躁的小男孩。每次都特别期待阿爹耕田回来,因为每次回来都会拎着四五条拇指般大小的黄鳝,这是他耕田额外获得的战果。我总喜欢把黄鳝烧着吃,用两三片绿油油的大树叶将黄鳝裹着,直接放到火里烧,等到树叶子被烧得差不多了,黄鳝也就熟了,我迫不及待地用铁夹把黄鳝夹出来,等不及它变凉,便掰开烧黑了的残余的叶子,囫囵吞枣地把黄鳝吃掉……
吃过晚饭,阿爸阿妈就拿着小椅子在门前的大树下坐着乘凉、吹晚风。此时到处都是青蛙的呱呱叫声,这正是听取蛙声一片,一阵阵窸窸窣窣的蟋蟀声也不甘示弱,像是拉长了嗓子要和青蛙比个高低,猫头鹰也不时“喔喔喔”的来凑热闹。……坐在阿妈的腿上,仰望星空,一轮镰刀似的弯月冉冉升起,此时已是繁星满天,牛郎织女星隔河相望,闪烁着微弱的光芒。阿妈说:“天上的每颗星星都是我们逝去的亲人变成的,他们俯望着地上的亲人,试图用微弱的光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那会儿我不懂事,便问道:“阿妈,那等你们逝世了,变成星星了,我怎么找你们呀,天上的星星这么多”。阿妈没有回答,只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
今年的夏天如约而至,晚上还是那么的热闹,有蛙叫声、有蟋蟀声、不时也有猫头鹰的叫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天空中依旧有一轮弯月,也出现了满天的繁星,我一直寻找那两颗阿爹阿妈变成的星星,一直寻找着、寻找着……
(选自《散文精选大全》,有删改)
(1)本文描绘了夏天里“我"与家人相处的动人画面,下列选项中发生在“下瓢泼大雨时”的事情是()
A.“我"看到我阿妈正坐在窗前梳着头
B.“我”跟着我阿妈在露水丛中打猪菜
C.“我"总等着阿爹耕田后带回来黄鳝
D.“我”和阿爸阿妈在树下乘凉看星星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语句】梳好了就扎辫子,然后用黑色长头帕把辫子裹着,从后往前一圈一圈地在头上将头帕绕完绕紧。
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语句】而夏天的雨,就像是一个性格调皮而暴躁的小男孩,本来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突然就变了脸色。
(3)不同的重音处理可以让我们对文章的情感理解更具个性化,有同学在阅读以下句子时做了两处重音标记,你认为哪一处更好?为什么?
天空中依旧有一轮弯月,也出现了满天的繁星,我一直寻找那两颗阿爹阿妈变成的星星,一直寻找着、寻找着……
A.一直……一直B.寻找着、寻找着
(4)本文与《秋天的怀念》都有孩子对母亲的想念,但这想念中又有不同的滋味,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情感的不同之处。
【答案】(1)C
(2)①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梳"“扎”“裹"“绕”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妈扎辫子时动作的连贯、流利,表现出了她生活中对小事的认真、仔细。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夏天的雨比作性格调皮而暴躁的男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雨水来得迅疾、多变的特点。
(3)示例一:我认为A处更好,因为两个“一直"重读,更能够突出阿妈说的话被我牢记在心里,也体现了我对阿妈、阿爹持久的思念,从未停息。
示例二:我认为B处更好,因为两个“寻找着”重读,更能突出我对阿妈、阿爹的强烈思念,想要找到那两颗代表阿妈、阿爹的星星,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4)本文的作者在星空下回忆与阿妈在一起的点滴时是快乐幸福的,但如今阿妈已不在,在热闹的夏天里,作者对阿妈的思念中包含着孤独的忧伤;《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想带作者去看花,而作者却沉溺在痛苦中,忽略了母亲的感受,更没读懂母亲深沉的爱,母亲去世后,作者在对母亲的思念中包含着深深的愧疚。
【知识点】重音;动作描写;比喻;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解答此题考生应通读文章,理解文意,理清层次,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解答该题,首先确定写作方法;接着确定写作手法的作用;最后明确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设计阅读重音。重音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而设。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比较阅读时要读懂所给语句,理解文意,找准两者的比较点,准确把握相关内容,有条理地表述。
(1)A.根据第二段“在这个季节里,天亮得格外的早,四点就开始蒙蒙亮。阿妈总是第一个起来,打开白炽灯,发黄的白炽灯焕发着黄光,我被微弱的灯光唤醒,从那黑色蚊帐的小破洞里看见阿妈坐在窗前梳头,白发愈梳愈少。梳好了就扎辫子,然后用黑色长头帕把游子裹着,从后往前一圈一圈地在头上将头帕绕完绕紧......"可知,抓住关键词“蒙蒙亮"“看见阿妈坐在窗前梳头”,可概括为:天蒙蒙亮时,“我"看到阿妈坐在窗前梳头;
B.根据第三段“阿妈穿戴好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劳作。最先做的就是剁猪菜,等天完全放亮了,才叫我起来。带着朦胧的睡意,我背着小背篓跟着阿妈一起去打猪菜”可知,抓住关键词“天完全放亮了"“跟着阿妈一起去打猪菜”,可概括为:天完全放亮时,“我"跟着阿妈在露水丛中打猪草;C.根据第五段“正当下着聊泼大雨的时候,干裂的田里开始积累雨水。阿爹总会第一时间戴着斗笠、披着蒙衣、扛着老犁、牵考黄牛、冒着大雨,大步走去田里耕田,试图驯服这个调皮暴躁的小男孩。每次都特别期待阿爹耕田回来,因为每次回来都会拎着四五条拇指般大小的黄缮,这是他耕田额外获得的战果”可知,抓住关键词“飘泼大雨"“每次回来都会拎着四五条拇指般大小的黄”,可概括为:天下着瓢泼大雨时,“我"总等着阿爹在耕田后带回“我”最爱的黄鳝;D.根据第六段“仰望星空,一轮刀似的弯月冉再升起,此时已是繁星满天,牛郎织女星隔河相望,闪烁着微弱的光芒。阿妈说:‘天上的每颗星星都是我们逝去的亲人变成的,他们俯望着地上的亲人,试图用微弱的光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可知,抓住关键词“繁星满天”"“仰望星空”,可概括为:繁星满天时,“我"和阿爸阿妈在门前大树下乘凉看星星。
故答案为:C。
(2)①句,根据“梳好了就扎子,然后用黑色长头怕把子裹着,从后往前一圈一圈地在头上将头帕绕完绕紧”可知,“梳"“扎”裹"“绕”一系列动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妈扎辫子时动作的连贯、流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以及她对生活中对小事的认真、仔细。②句根据“夏天的雨,就像是一个性格调皮而暴的小男孩,本来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突然就变了脸色"可知,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夏天的雨”比作“性格调皮而暴躁的男孩",把“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转变为“狂风涌起、乌云密布"比作“突然就变了脸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雨水来得迅疾、多变的特点。
(3)本题要求设计重音。重音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而设,解答时说明设置重音的原因即可。示例一:我觉得“一直......一直"设置成重音好,因为“一直”强调“我"在寻找阿爹阿妈变成的那颗星星的时间长久,且坚持不断的寻找,突出了“我”记住了阿妈对“我"说的话,也表达“我”对阿爹阿妈的思念之深沉,突出对爸妈爱的感激。示例二:我觉得“寻找着、寻找着"设置成重音好,因为“寻找着、寻找着”强调“我"努力在繁星密布的天空中寻找阿爹阿妈变成的那颗星星的困难之大,但是“我”却锲而不舍地寻找,突出“我"寻找爹阿妈变成的那颗星星的执著,突出“我”对阿爹阿妈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4)本题要求分析两文情感的不同。《秋天的怀念》:通过通读全文,根据“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可知,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想带作者去看花,而作者却沉溺在痛苦中,忽略了母亲的感受,更没读懂母亲深沉的爱,在母亲去世后,作者才懂得母亲的艰辛和深沉的母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强烈的愧疚遗憾之情。
《夏天,请带走我的思念》:根据第七段“今年的夏天如约而至,晚上还是那么的热闹,有蛙叫声、有螺摔声、不时也有猫头鹰的叫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天空中依旧有一轮弯月,也出现了满天的繁星,我一直寻找那两颗阿爹阿妈变成的星星,一直寻找着、寻找着....."可知,作者在星空下回忆与阿爹阿妈在一起的点滴时光是快乐幸福的,但如今阿爹阿妈已不在。通过“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知,此时的作者内心是孤独伤感的,表达作者对阿爹阿妈的怀念以及孤独、忧伤之情。
2.(2023七上·六盘水期中)现代文阅读
春水流
王尚桐
时值早春,春寒犹自料峭,虽说柳眼梅腮都萌动了春意,玉兰树枝头擎满了毛茸茸的“毛笔头",但要真能等待得莺飞草长、春和景明,恐怕还得耐着性子再等上些时日,毕竟春天不是那么容易一蹴而就的,需慢慢等待,静静品味。
飞鸟的鸣声,划破了宁静,唤醒了绿的无限生机,看似静默安祥的绿意孕育着生命的蓬勃,涌动着强大而旺盛的朝气。瞧瞧,阳光下,绿色闪耀,熠熠生辉,灼灼盎然,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何其的舒心惬意、畅快淋漓!她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轻轻卸下你凡世的无常琐事,徐徐祛除你心中的冥冥烦恼,将你的灵魂呼唤到灵动和谐之中,包容慰藉你的无心失误,抚摸熨平受伤的心灵;她还给你以丰收喜悦的漫妙遐想,跃跃欲试的热血冲劲,以及激发你的原生勇气,还你不竭动力,满满希望,直至升级更新到一个全新的自我。
当春天的阳光调皮地敲碎河浜的薄冰,闪烁着碎银似的光芒,鸟雀明显多了起来,跳跃枝头,吟咏歌唱,叽叽喳喳叫上半日。邻居曾是位种田老手,他告诉我,今年冬天寒冷,那些河水,每冰冻一寸,距离消融的时光便更近了一分。严冬尽头是暖春,坚冰深处春水生,只要默默坚守,只需默默等待,一定会等到大地回春、万物苏醒!
踏着春的足迹,我总是会闭上眼,回到我的家乡,那个美好而多情的地方。
我一直生活在江南水乡,遗憾的是我几乎看不到北方坚硬如铁的冰,那些撕扯着、碰撞着、开裂的震人心魄的景观,也看不到阳光从天空倾泻而下的美丽。春水从河底奔涌而出,推动着河中漂浮的冰凌,晶闪如水晶,挤挤挨挨,奔流向东,仿佛这才觉知到,似乎春天真的快要取代隆冬了。
此时江南的春水,犹如一位俏女子,含羞弹奏着一曲悠扬的琵琶琴音,哼唱着江南小调。五音旋律中,那春水绵绵,润物无声。你看,青山昂起了头,似乎聆听着这千年咏叹。春水潺潺,野地绿茸茸的地毯铺过去,满眼一片青翠和生机。春风温柔地亲吻着春水,春天的脚步更加轻快了,春水润了枝条,欢跳着摇曳春意。春水同样亲吻了草地,小草尖摇晃着小脑袋直往上拱,开心地呼喊着。春水流过园子,芬芳四溢,花香满园,各色花草竞相争春。春水流淌,田野鲜亮亮的,万象美妙又生动。
“____”。春江水暖,细雨蒙蒙,春雨在流着春水的小河水面上,挂起了丝的帘。雨滴还打在细细的枝条上,山洼里、高坡上和万亩良田里,到处可听到“沙沙的"敲击声。春雨一来,春水上涨,这里那里,一派清新和自然。
春水融融,春阳高照,千树万树新芽初绽,细叶猛长,青草打着滚儿走遍天涯海角,细细密密的春意散到每个角落里,春水声清脆起来,鸟鸣震响了空山。蜜蜂儿像一球球绒絮,逆着阳光和风斜飞。乡亲们耙田育秧,紧抓好时光。小孩子们换上轻装,追逐春水,奔跑在田野上。春水流过,山林野地,桃红柳绿,弯河夹岸,碧色摇曳,春水荡漾,醉了这个季节。
春意勃勃,春水、春色一片。马齿苋、水芹、荠菜窃窃私语,丛丛簇簇,田地滚起绿波,原野青蒙一色,极目天际,似有烟意。我漫步在田间小路上,小路被绿意包围,淹没在绿的海洋中。稀稀疏疏的勤耕者隐现在烟叶芋叶禾苗中,但他们也被绿的海洋包围,以致淹没了身影。几处农舍村落抹在远处的山坡上,斑驳花白,点点片片,别有情趣地融入了绿意主宰的世界。几丝淡云泛着灰白游弋在天空,但丝毫不改太空深邃湛蓝的强悍霸道,也不改天纵绿意的豪放初衷。姑娘媳妇,三五成堆,捡剜野菜,谈笑间弯腰塞进提篮。春野之上,粗味野菜胜过肥美鱼鲜。早春真是美不胜收。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每个人的生命深处,也有四季。细细想来,那些不期而至的寒冷,不过是对生命的砥砺和磨炼,只要依顺着时光的河流继续前行,默默坚守,坚守在寒冷深处,将执着热忱的心,灵化作一汪春水,接纳阳光,驱逐寒冷,这一切的一切便是最美的春景。
春水微澜,阳光熙和,短笛轻吹,陌上蝶飞,桨声搅了春水的明眸,春水和大地撞了个腰,大地悠然地笑了。
再回首隆冬,竟会发现它的可爱与调皮,发现它的深刻与隽永。
春水流去,万物皆是新,春去冬来,即便拥有了四季的更迭,我们也可以在寒冬中,享受着对春的期待,在四季中感受最佳的美好。
(刊载于《散文在线》,有删改)
(1)下列选项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请你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①我一直生活在江南水乡,遗憾的是我几乎看不到北方坚硬如铁的冰,那些撕扯着、碰撞着、开裂的震人心魄的景观,也看不到阳光从天空倾泻而下的美丽。(赏析加点词语)
②春水潺潺,野地绿茸茸的地毯铺过去,满眼一片青翠和生机。春风温柔地亲吻着春水,春天的脚步更加轻快了,春水润了枝条,欢跳着摇曳春意。春水同样亲吻了草地,小草尖摇晃着小脑袋直往上拱,开心地呼喊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3)本文除了描写春水外,还描写了与春相关的事物,请从文中找出来并分析他们的作用。
(4)下面是朱自清的《春》中的部分段落。请比较本文与《春》中的部分段落在表达主旨上有何不同。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答案】(1)B
(2)①加点字“撕扯着”“碰撞着"为动词,极富力量感,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春天来临时寒冰破碎前的状态;“倾泻而下”极富画面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春日阳光普照大地温暖的特点。
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在春水的滋润下,“野地"“枝条”“小草"的状态,充满生机和童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本文除了描写春水外,还描写了春风、春雨、春天的动植物、人们的活动。作用:①“春风”“春雨"“春水”同属于春天中的事物,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②写“春天的动植物"“人们的活动”,展现春水驱散寒冷、滋润外物,带来生机的特点。
(4)本文意在引导人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默默坚守,始终保持执着热忱的心,终有一天可以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春》中的部分段落指出春天有着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我们应当踏着矫健的春天步伐,去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比喻;拟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句的运用。解答该题要理解所给诗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内容,逐一对比,选出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解答该题,首先确定写作方法;接着确定写作手法的作用;最后明确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作用。解答该题要充分把握文本内容,联系上下文,把握作者写作意图,进而分析文本内容的作用。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该类型题目,要充分把握文本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可从文本的抒情、议论语句着手,分析文本主旨。
据横线后面的句子“春江水暖,细雨蒙蒙,春雨在流着春水的小河水面上,挂起了丝的帘……春雨一来,春水上涨,这里那里派清新和自然"可知,讲述的是在春雨中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春的清新和自然。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侧重于雨丝的轻柔,不符合语境;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与后文“春江水暖,细雨蒙蒙”照应,写出春雨提示春天来临的那种喜悦之情,最合适填入横线。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侧重于对春天百花齐放景致的赞美,不符合语境;D..“一年之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侧重于告诫人们珍惜时间,珍惜光阴,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B。
(2)①句要求赏析加点词。加点词语“撕扯着"是撕斯开扯裂的意思,“碰撞着”是互相触碰撞击的意思,这是两个非常有力量感的动词,此处用于修饰冰雪破碎的景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坚硬如铁的冰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坚冰破碎前互相碰撞、撕拉的状态。“倾泻而下"指大量的水从高处急速流下,此处用于修饰春天的阳光撒满大地的景象,非常具有画面感,写出春回大地,阳光普照的温暖景象;②句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春水潺潺,野地绿茸茸的地毯铺过去,满眼一片青翠和生机。春风温柔地亲吻着春水,春天的脚步更加轻快了,春水润了枝条,欢跳着摇曳春意。春水同样亲吻了草地,小草尖摇晃着小脑袋直往上拱,开心地呼喊着”一句,据“亲吻"脚步”“欢跳着"“晃着小脑袋“拱”“呼喊"等词可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春水、枝条、小草人格化,把野地比作“绿茸茸的地毯”,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在春风的吹拂下,春水的滋润下,“野地"枝条”“小草"充满生机和童趣,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本题要求分析与春相关事物的作用。据第6段“春风温柔地亲吻着春水,春天的脚步更加轻快了,春水润了枝条,欢跳着摇曳春意”等描写可知,还描写了春风;据第7段“春江水暖,细雨蒙蒙,春雨在流着春水的小河水面上,挂起了丝的帘。雨滴还打在细细的枝条上,山洼里、高坡上和万亩良田里,到处可听到“沙沙的"散击声。春雨一来,春水上涨,这里那里,一派清新和自然”等描述可知,还描述了春雨;据第9段“马齿觉、水芹、莽菜窃窃私语,丛丛族簇,田地滚起绿波,原野青蒙一色,极目天际,似有烟意.....稀稀疏的勤耕者隐现在烟叶芋叶禾苗中,但他们也被绿的海洋包围,以致淹没了身影。几处农舍村落抹在远处的山坡上,斑驳花白,点点片片别有情趣地融入了绿意主宰的世界......"等描写可知,还描写了春天的动植物和人们的活动。本文主要描写“春水”,却还描写了与春相关的事物“春风"“春雨”,它们同属春天的事物,大家互相衬托,共同构成美丽的、生意盎然的春景。而写“春天的动植物"和“人们的活动”,是希望借活动在春天中有生命的人和动物、植物,在一派热闹的图景中展现春水驱散寒冷、滋润外物,带来生机的特点。
(4)本题要求比较两文的主旨。本文通过描述春水以及与春相关的“春风"“春雨”,描述“春天的动植物"和“人们的活动”,据文章最后一段“春水流去,万物皆是新,春去冬来,即便拥有了四季的更迭,我们也可以在寒冬中,享受着对春的期待,在四季中感受最佳的美好"可知,意在引导人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默默坚守,始终保持执着热忧的心,终有一天可以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春》中的部分段落,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指出春天有着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我们应当踏着矫健的春天步伐,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一样,富有生命力,去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3.(2023七上·兴仁月考)现代文阅读
童年的油灯
①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②夜,静止了一般,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让入夜的小山村动起来。而错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着的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的油灯,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③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
④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她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⑤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繁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繁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融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
⑥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走过去的简朴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油灯"作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美好的童年回忆。
B.第②段画线句渲染了小山村的静谧,为下文“油灯”的出现蓄势。
C.第⑤段具体详细地展现了母亲做麦芽糖的过程,表现母亲心灵手巧。
D.结尾段写到现代化设备,意在呼吁人们返璞归真、崇尚传统。
(2)“童年的油灯"给了“我”哪些美好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习近平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答案】(1)D
(2)在煤油灯下玩耍;母亲在煤油灯下做麦芽糖。
(3)示例:幸福是一种感觉,经济上可能不太富裕,但只要去努力,去拼搏,尽可能装扮生活、美化生活、发掘生活的诗意,幸福就会来临。文中的“我"小时候日子并不富有,但却过得有滋有味,蕴藏着满满的幸福。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考查对现代文记叙文的理解和赏析。考查内容主要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精彩细节的揣摩,对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的赏析,对语言的品味以及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类题,首先读懂文章,其次找到有提示作用的语句,进行概括,概括的格式“人物+事件”,做到语言简洁连贯。
(3)考查阅读感悟。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自己的亲身生活入手来谈,也可以说自己的感悟。
考查对现代文记叙文的理解和赏析。D.“意在呼吁人们返璞归真、崇尚传统"有误,联系⑥段中“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走过去的简朴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的内容可知,结尾段写到现代化设备,意在呼吁人们不要有了现代化的设备,忘记了曾经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的生活的怀念。
故答案为:D
(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类题,首先读懂文章,其次找到有提示作用的语句,进行概括,概括的格式“人物+事件",做到语言简洁连贯。通过第④段中“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她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的内容可概括为:“我"和姐姐在小油灯下飞纸飞机、玩翻绳;联系第⑤段中“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繁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繁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到深夜”的内容可概括为:母亲在小油灯下做麦芽糖。
故答案为:在煤油灯下玩耍;母亲在煤油灯下做麦芽糖。
(3)考查阅读感悟。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自己的亲身生活入手来谈,也可以说自己的感悟。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只要去努力生活,去拼搏,尽可能装扮生活、美化生活、发掘生活的诗意,幸福就会来临"来回答即可。示例:幸福的真谛就在于奋斗,在于追求幸福、赢得幸福。只有奋斗,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不断增强成就感、尊严感、自豪感。读懂了奋斗者的幸福,就读懂了雷锋等奋斗者阳光而纯净的笑脸,就理解了幸福与奋斗的辩证关系。
故答案为:示例:幸福是一种感觉,经济上可能不太富裕,但只要去努力,去拼搏,尽可能装扮生活、美化生活、发掘生活的诗意,幸福就会来临。文中的“我”小时候日子并不富有,但却过得有滋有味,蕴藏着满满的幸福。
4.(2023七下·铜仁月考)现代文阅读
枯燥是一道门槛
①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需要学习者忍受,投入深度注意力去看透抽象的东西。写作的开始,往往是枯燥的;阅读一本经典,往往是枯燥的:高效的课堂学习,往往是枯燥的;专业训练的过程也是克服枯燥的过程。枯燥是一道门槛,是为浮躁者、消遣者、不学无术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道门槛,沉浸其中,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不是被动地获得结论,不是让别人给你喂食,不是等着别人来提起你的兴趣,而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在读懂、读通书,在习得新知、打通困惑后所获得的愉悦感。
②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常有学生跟我说:“我为什么不写作?因为没有灵感,等有灵感的时候再动笔。"我说:“哪能这么被动地等灵感?你得现在就思考和动笔。”开始写作时往往有一个枯燥的过程。我的经验是,克服了开始时30分钟的枯燥,逼着自己动笔,想着想着,就进入状态并找到灵感了,最后一气呵成。很少有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灵感的情况,大多数的写作是在克服开始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中酝酿出来的。著名记者李普曼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这需要有克服枯燥的强大意志。李普曼就读于哈佛大学时,老教授威廉·詹姆斯就教育他对自己要有所强制,威廉·詹姆斯认为一个作家每天至少要写1000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无东西要写。
③阅读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你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忍得了枯燥、晦涩,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地把书扔一边。你克服了阅读前30页的痛苦,坚持一下,深奥难读的书就慢慢读进去了。前30页往往是作者设的障碍和门槛,一个优秀的作者也在寻找优秀的读者,他绝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糟蹋。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容易被书的标题所吸引,却连30分钟的耐心都没有。那些让人很舒服、不断点头的轻松阅读,往往是重复人既有认知的无效阅读。要想获得认知量的增加,就需要艰难的“入境",需要“烧脑”的“坚硬"阅读。
④在课堂上学习也是需要忍受枯燥的。首先,要清楚自己是不是需要通过学习这门课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去提升自己的思想。只有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才会有收获。其次,要有忍受枯燥的心理准备,并投入和参与进去。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枯燥的过程。逻辑推理、方法训练、批判性思考,需要自己分析深思、质疑、否定,才能内化。学习者得主动去探索而不是被动等着老师“投喂”。嗑着瓜子,跷着二郎腿,后仰着身子等演员抖包袱,这是把课堂当成在德云社听相声时的样子,那能学到什么?课堂学习应该是一个把身子往前倾,坐冷板凳,主动致知的过程。摆脱那种看脱口秀等综艺节目的消费感,试着忍受前30分钟的枯燥,才会有所收获。
⑤推而广之,专业训练的过程哪一个不是克服枯燥的过程?史学家桑兵说,长时间不断重复的、枯燥乏味的基础性练习,是使人增强兴趣、逐渐变成内行的必由之路。___。弹钢琴、学历史、写论文、读哲学书、写一手好字、成为专家,都要经历常人无法忍受的枯燥。反之,迎合你欲望的事,从无须拖延。庸人越不过枯燥的门槛,睡着了,或者被综艺节目和手机上的段子吸引走了,谋杀了时间。
⑥枯燥是一道门槛。优秀的人忍耐了前30分钟的枯燥,沉浸到写作、阅读、课堂学习、专业训练之中。日积月累,就有了学霸与学渣、人才与庸人的分别。所以我觉得,应该珍惜那些考验你对枯燥忍耐力的挑战。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越过了枯燥的门槛,我们就会在写作、阅读、课堂学习以及专业训练等方面有所收获。
B.第⑤段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让读者进一步明白,在各行各业,要想取得成功,没有克服枯燥的过程是不行的。
C.作者认为灵感只有在克服写作枯燥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所以不管有没有灵感要先动笔写起来。
D.文章标题《枯燥是一道门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显得生动形象,新颖别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中第②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为第⑤段空格处补充一个事例。
(4)第①段横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C
(2)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威廉·詹姆斯对李普曼教育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的观点,是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要求:所选的事例符合“长时间不断重复的、枯燥乏味的基础性练习,……逐渐变成内行的特点”,事例切合即可。如: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让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认为很枯燥,他的老师认为“首先要学会画好鸡蛋,因为这是技巧和笔画的基本功",达芬奇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桌子上的普通鸡蛋,日复一日地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和其他不同的方向观察,终有所成。
(4)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确定了下文第②③④⑤段的论述顺序;与第⑥段中“优秀的人忍耐了前30分钟的枯燥,沉浸到写作、阅读、课堂学习、专业训练之中”这句话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举例论证;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辨析。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选项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⑵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无论哪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议论文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考虑分析。
⑶本题考查论据补充。对论据有以下要求:①论据要真实;②论据要充分;③论据要典型;④论据要新鲜;⑤论据要新颖。
⑷本题考查议论文句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作用: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③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④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⑤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⑥引出下文论述。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切勿空谈。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辨析。ABD.正确;C.有误,根据第②段“我说:‘哪能这么被动地等灵感?你得现在就思考和动笔。’开始写作时往往有一个枯燥的过程。我的经验是,克服了开始时30分钟的枯燥,逼着自己动笔,想着想着,就进入状态并找到灵感了,最后一气呵成。很少有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灵感的情况,大多数的写作是在克服开始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中酝酿出来的"可知,在作者看来灵感要在思考与动笔的过程中产生,而非只动笔;“所以不管有没有灵感要先动笔写起来”有误。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画线句是举例论证。这里列举威廉·詹姆斯对李普曼教育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论据补充。第⑤段横线处补充的事例,应该论证“史学家桑兵”所说的话“长时间不断重复的、枯燥乏味的基础性练习,是使人增强兴趣、逐渐变成内行的必由之路"。如: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让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认为很枯燥,他的老师认为“首先要学会画好鸡蛋,因为这是技巧和笔画的基本功”,达芬奇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桌子上的普通鸡蛋,日复一日地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和其他不同的方向观察,终有所成。
(4)本题考查议论文句段的作用。首段画横线的语句“写作的开始,往往是枯燥的;阅读一本经典,往往是枯燥的:高效的课堂学习,往往是枯燥的;专业训练的过程也是克服枯燥的过程"为全文的总起句,联系第②段“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第③段“阅读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第④段“在课堂上学习也是需要忍受枯燥的”,第⑤段“推而广之,专业训练的过程哪一个不是克服枯燥的过程?"可知,全文围绕此句展开论述,且与⑥段中“优秀的人忍耐了前30分钟的枯燥,沉浸到写作、阅读、课堂学习、专业训练之中”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容易理解。
5.(2023七下·铜仁月考)现代文阅读
“当代愚公"黄大发:绝壁天渠映初心
①他带领村民,历时30余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他用实干兑现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他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
②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被誉为“当代愚公”。
一心为民:报答父老乡亲
③黄大发出生在旧社会,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他滚草窝、睡牛棚,靠给地主放牛过活,靠远亲近邻的救济长大。
④黄大发性格朴实刚毅、大公无私、敢想敢干,23岁就当上了草王坝大队大队长。1959年,黄大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几十年里,他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2004年退休。
⑤草王坝村山高岩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水落地,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民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需走两个小时。
⑥地里也产不出多少粮食。因为缺水,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苞谷粒炒熟去皮再磨成粉,蒸熟后就成了当地人餐桌上的主食,这种“苞沙饭"难以下咽,在喉咙里直打转转。村民一年四季连饭都吃不饱。
⑦距离草王坝几公里外的地方,就有充沛水源。但是,高山成了险阻。
⑧村子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黄大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上村干部后,他撂下“狠话”,要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村里人都觉得他“疯了"。
埋头苦干:30多年只为这条渠
⑨20世纪60年代,草王坝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及黄大发的带领下,第一次大规模修渠,却因技术等原因,耗时十多年也没修成。
⑩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黄大发不肯服输。1989年,年过半百的他到附近的水利站,一边帮工一边学习。三年多时间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从基础学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许多水利知识。
1990年腊月,天寒地冻。为了修渠资金,黄大发赶了两天山路,等找到原遵义县水利局领导时,他已满身是泥,一双旧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趾。“草王坝大旱,地里颗粒无收,我要带领群众修渠引水。”黄大发从破烂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项申请报告。当时,遵义县一年的水利资金不过20万元。据初步测算,从水源地取水到草王坝要经过大小九处悬崖、十多处峻岭,水渠需要从离地几百米高的大土湾岩、擦耳岩和灰洞岩的悬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需要五六万个工时。草王坝村才一两百个劳动力,怎么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
黄大发撂下一句话:“一年修不成,修两年;两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换,也要干成!"
1992年春,引水工程终于开工,57岁的黄大发带领200多名乡亲,浩浩荡荡奔赴工地。
1993年,工程进行到异常险峻的擦耳岩,施工处距地面300多米高,放炮非常危险。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带着几名党员上到山顶,把绳子拴在大树上,再系到腰上,顺着石壁慢慢往下探,寻找放炸药的合适位置。
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进草王坝,村里的孩子跟着水流跑,村民们捧着渠水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从没见过黄大发流泪的村民发现,老支书躲在一个角落里,哭了。
1995年,一条跨三重大山、十余个村民小组,总长9400米的水渠全线贯通,草王坝彻底告别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村民以黄大发的名字命名这条渠,叫它“大发渠”。
凝心聚力:带领村民走致富路
“大发渠"通水后,接下来是修路、通电。黄大发每天带领100多名村民出工,大家齐心协力,四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铺通。1996年,村里通电工程启动。黄大发带头拿出100元,和村民凑足一万元。一圈50多公斤重的电线,村民挽在肩头往前拉……草王坝村终于亮起了电灯。
黄大发又商量着建学校。没有老师怎么办?黄大发要求村里几个上过中学的年轻人回来当代课老师,其中就包括他在外打工的小儿子黄彬权。拗不过父亲的黄彬权回村里教书,一干就是十几年。迄今,___。
昔日的草王坝村,如今已更名为团结村。近年来,在黄大发的精神感召下,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发展起中药材、有机稻米、有机高粱、精品水果种植,养起了肉牛、生态猪和蜜蜂,解决就业1100多人,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2019年底,团结村顺利脱贫出列,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
1959年初冬,黄大发在入党志愿书上郑重写道:我要求入党是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到底,帮群众当好勤务员,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怕流血……
如今,早已退休的黄大发每天佩戴着闪亮的党徽,仍在为村里的事忙前忙后。
(选自《党员文摘》2021年第9期)
(1)文章的内容有详有略,下列选项中写得最详细的一项内容是()
A.修建“大发渠"B.为村里修路
C.为村里通电D.为村里建学校
(2)从全文内容来看,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与保险公司保险合同
- 绩效办法宣贯课件
- 2024年度企业间设备租赁与购买期权合同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某专利权人与受让方关于专利转让的合同
- 九绕高速公路A1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 《LC的简单使用》课件
- 《龙虾主题餐厅》课件
- 重温中秋班会课件
- 2024年度船舶坞修合同维修项目列表
- 学校租赁车辆的合同模板
- 有机玻璃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0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书本知识归纳总结填空题附答案
- 音乐作品授权书(共3页)
- 产品ID设计需求单.doc
- 上海大学微机实践报告(共9页)
- 广东省河流水功能二级区划成果表
- 酒驾私了协议书——范本
- 摔箱测试标准
- 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
- 森林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肾结石治疗体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