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解析)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叹庭前甘菊花杜甫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①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九日赏菊陈与义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②。沽酒欲寿花,孔兄③与我违。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夕英④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注】①残花:指晚开的甘菊。②白板扉:指简陋的大门。③孔兄:钱的谑称。④夕英:出自《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前两句写甘菊因为移栽的时间晚,重阳节时花蕾尚青,不能供人采撷。

B.陈诗前四句写菊花在秋天绽放,夜晚遭受秋霜打击,白天仍有太阳呵护。

C.杜诗“残花烂熳”与陈诗“黄金靥"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的菊花的喜爱。

D.杜诗“开何益”与陈诗“岂重九"都以反问的语气强调菊花要适时开放。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

B.陈诗写众卉已经凋谢,反衬出秋菊在天地间傲然独立的风采。

C.两首诗都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内涵丰富。

D.两首咏菊佳作风格不同,杜诗沉郁顿挫,陈诗明朗轻快。

3.两首诗都借菊花表达人生感慨,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喜雪【1】

李商隐

朔雪自龙沙【2】,呈祥势可嘉。

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3】。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4】。

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5】。

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6】。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7】。

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正赊【8】。

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

注释:【1】此诗作于会昌四年(744),当时李商隐32岁,闲居不仕。【2】龙沙:沙漠。【3】《诗经·曹风·蜉蝣》:“麻衣如雪。”【4】《搜神记》记载,丁令威化鹤归乡。【5】《战国策·楚策》:“骥服盐车而上太行。"【6】《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7】谢:指曾以柳絮喻雪的谢道韫。巴:通俗乐曲下里巴人,不同于高雅的乐曲阳春白雪。【8】粉署:宫禁之中。霜台,御史台。

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雪自龙沙",既写出雪下得大,又渲染了风吹雪飘的浩大气势。

B.“班扇慵裁素”,用洁白轻盈的“朔雪"表现班婕妤所用素扇之美。

C.“洛水妃虚妒”两句,以“洛水妃"和“姑山客”来衬托雪之洁白。

D.“联词虽许谢"两句,以谢道韫柳絮之喻与阳春白雪乐曲之雅赞雪。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点题,与《登快阁》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写法相似。

B.“无树不开花"与“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花"都在实写中寄寓作者的喜悦之情。

C.本诗尾联对仗,杜甫《登高》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对仗。

D.本诗和柳永《望海潮》的写法相似,都化用大量典故,使表达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6.有人说,此诗题目虽有“喜",诗意却含悲。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9.阅读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②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③飞仙,石湖④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⑤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释】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⑤漫:莫,不要。

10.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了。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的怜惜喜爱之情。

11.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出海棠仿佛美人慵懒欲睡,赋予海棠花以人的情态。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2.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歌

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1】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注释:【1】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

1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从诗人初到蜀地赏海棠写起。

B.“蜀姬"句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

C.“扁舟”两句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

D.结尾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杜鹃"与《琵琶行》中的“杜鹃”都蕴含哀情。

B.本诗抒发的情感与《临安春雨初霁》的惆怅徘徊有所不同。

C.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

D.本诗十六句,层次清晰,体现出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15.本诗歌咏海棠,多从侧面展开。请结合全诗赏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解语花·梅花

吴文英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1】。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2】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3】。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4】。料准拟、何郎词卷【5】。欢未阑,烟雨青黄【6】,宜昼阴庭馆。

注释:【1】剪: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句。【2】霙:雪花。【3】“琼树”二句:暗用唐代薛昭于兰昌宫见张云容、刘兰翘、萧凤台三美女事。下阕“云容"“兰翘”“箫凤"即指三美女。【4】半面:喻花瓣凋落。【5】何郎:指南朝梁诗人何逊,有《咏早梅》诗。【6】青黄:指梅子熟时。

16.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横”三句写词人沿路寻找梅花,只见烟水苍茫,春景迷离。

B.“临溪影"两句直接展现出梅花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横斜之姿。

C.“酥莹云容”三句写出了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

D.“料准拟"两句写梅花即使凋零,也能为何郎所赏而写入诗篇。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飞霙弄晚”中的“飞霙",既呼应“皱碧”,又为“琼树"埋下伏笔。

B.“夜暖”“暮寒"二词相互映照,突出了暮春时节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

C.“冷云”三句,兼写三美女与梅花的凄凉处境,意在表现梅花幽怨之情。

D.词中梅花的繁盛与凋零、三美女与何郎分别构成对比,以寄托复杂情思。

18.此词咏梅,词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展现梅花形象的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以下诗歌作品,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范成大①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②。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州?

【注】①范成大:南宋词人。此词作于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辞官回乡,路过武昌,受到知州刘邦翰的款待。②黑貂裘:用苏秦典。《战国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19.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数”两句,写自己十年间十处过中秋,暗指自己宦海漂泊,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B.“老子"是作者自称,豪情满怀,写出了作者为自己有幸登上南楼的喜悦之情。

C.“关河”句写作者由月色照耀关河南北联想到离散的友人,表达出思念之情。

D.“秦"泛指北方,“楚”泛指南方,“姮娥"即嫦娥,“沧州”指代归隐之地。

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笑"句用写实笔法,抒发的情感与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相似。

B.“熨"字用得神奇,写出了月下的长江安静无声,像是被月色熨平的白练。

C.“星汉”两句对比鲜明,以群星之黯淡无光,愈发烘托出月色之皎洁静谧。

D.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心境却似欣实郁,措辞欲说还休,风格飘逸而又沉郁。

21.中秋吟咏少不了“月"。请结合词句分析这首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月”这一意象所体现出的不同意蕴。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蓝田山石门精舍【1】

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2】。

注释:【1】精舍:寺院。【2】觌:相见。

2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两句写诗人傍晚驾舟游览,任回风吹荡,内心十分惬意。

B.“遥爱”四句写诗人遥望心仪美景,在前往途中产生疑虑和惊喜。

C.“朝梵"四句写僧人们山居生活清寂无聊,经常向樵夫询问世事。

D.“再寻”两句写诗人担心重来此地会迷路,黎明时再次各处登览。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涧芳"两句以动写静,写出了山涧花草的芳香和山月的清明。

B.结尾作者借“桃花源”的典故,表达恋恋不舍决意重游的心情。

C.本诗写了一段漫游的经历,采用移步换景法,行文清晰、流畅。

D.本诗风格清新自然,既蕴含着丰富的情味,也着意表达了理趣。

24.明代周珽评价此诗前二十句“始以无心,终若有得"。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评价中“无心”与“有得"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25.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重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6.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27.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是读诗的门径。请以这两首诗歌为例,说说关注题目对读懂诗歌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哀江头【1】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释:【1】唐肃宗至德元年秋,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被叛军抓获。第二年春,杜甫脱逃,沿长安曾经的风景胜地“曲江"潜行,因事感怀,创作此诗。

28.下列对这首诗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吞声”两句写诗人局势所迫,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

B.“忆昔"八句暗含帝王后妃放纵的生活,是亡国征兆。

C.“辇前”两句写出帝妃出游场景的壮观。

D.“黄昏"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局势判断的果决。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见景忆昔,心乱目迷,感慨万千,诗中回荡着抚时感事的哀痛之情。

B.全诗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真诚的爱国之情,以及深沉的国破家亡之痛。

C.“霓旌下南苑”的欢愉到“血污游魂"的悲惨结局中寓有深刻的教训之义。

D.从结构上看,全诗先从追溯往昔写起,之后再从回忆转到现实,可谓一波三折。

30.本诗“哀”字为题,以“哀"统领全诗,沉郁顿挫,意境深远。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哀”的具体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①(其一)

苏辙

绕郭青峰睥睨屯,入城流水翻縠文。

楼成始觉江山胜,人去方知德业尊。

坐久浮云霾后岭,酒醒飞雪变前村。

我来邂逅公②归国,犹喜登临共一樽。

注:①丞相,指唐德宗时的丞相萧复。曾为池州牧,政声廉美,为赈灾理政,起楼于城北之青峰岭。②公,指池州太守滕元发,时将解任。

作者写登临所见,既有视角的变换,又有时间的推移,请结合诗句简析。

32.结尾句,作者用“喜"字直抒胸臆,结合全诗,说说“喜”从何来?

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竹枝歌【1】

苏辙

其二

扁舟日落驻平沙,茅屋竹篱三四家。

连舂并汲各无语,齐唱《竹枝》如有嗟。

其三

可怜楚人足悲诉,岁乐年丰尔何苦?

钓鱼长江江水深,耕田种麦畏狼虎。

竹枝歌

苏轼

其三

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

其四

海滨长鲸径千尺,食人为粮安可入?

招君不归海水深,海鱼岂解哀忠直?

注释:【1】竹枝歌:一种地方民歌,诗人多有拟作。

3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诗开篇描写景色,同时又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B.苏辙诗中“足悲诉"承“如有嗟”而来,引起下文。

C.苏轼诗中“似当年"勾连起古今跨越千年的场景。

D.苏轼诗中描写了人们围观长鲸的场景,令人震撼。

34.下列对苏辙、苏轼二人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描写了人们歌唱的场景。

B.都用了反问修辞加强语气。

C.都各自在内容上前后相承。

D.都形制短小而又立意深刻。

35.“竹枝歌”多吟咏风土,抒发悲情。请比较以上二人诗中描写的内容及所抒悲情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欲行雨未止【1】

出幔依灯影,空阶送雨声。

暂归仍客路,投老倍乡情。

眼涩书难读,心摇梦易惊。

病多常怕醉,酒尽却思倾。

忆昔【2】

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

屡经汉帝烧余栈【3】,曾宿唐家雪外城。

壮志可怜成昨梦,残年惟有事春耕。

西窗忽听空阶雨,独对青灯意未平。

注释:【1】此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十月,陆游奉诏离开蜀地,返回浙江山阴途中。【2】此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陆游闲居山阴,时年七十一岁。【3】汉帝烧余栈:张良劝说刘邦烧绝联系汉中和东边各国的栈道,该址在今陕西褒城县北。

3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行雨未止》善以矛盾传情:归乡而乡情倍增,不能饮酒而又思饮酒。

B.《忆昔》首联作者回忆往事,写自己不惧路途遥远,走过万水千山。

C.《忆昔》颔联汉唐对举,聚焦此前远游中都多次经过的两处历史遗迹。

D.两诗结尾的“却思倾"“意未平”,语短情长,言浅意浓,富有韵味。

37.“灯"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下列四句诗词中的“灯”与陆游这两首诗中“灯"的内涵相同一项是()

A.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B.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C.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D.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曹雪芹《红楼梦》)

38.这两首诗均写到“空阶雨”,请根据原文分析其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39.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只有"一词可以看出词人心中深深的遗憾,因为此刻他无法与家人一起赏春。

B.“一纸乡书”等三句照应了题目,也点出了乡书的主要内容,即问何时归乡。

C.“白首"一词极好地突出了词人的游子形象。

D.从词的最后两句词人回复乡书中的问题来看,词人可谓归心似箭。

4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上片描写北固山雨后清丽的景色,反衬出词人客游在外难以排遣的幽怨。

B.词人用一个“幽”字修饰“恨",写出了“恨”的特点:藏于内心,深沉难消。

C.“蝶恋花"是词牌,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与声律,也决定着词作的语言风格。

D.末尾“千行泪”用夸张手法写词人因为思乡之情难以抑止,所以泪流满面。

4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碧琼梳拥青螺髻"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①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②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③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④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瓢泉时作。②参差:仿佛。③直饶:即使。④东山: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又被朝廷起用,成功指挥了淝水之战。

42.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中一见”,作者借忆梦反映自己对陶渊明的追慕。

B.“欲歌还止",唏嘘之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不满情绪。

C.“须信”两句,是说如果陶渊明还在,也会被现实震怒。

D.“富贵"三句,与孔子视富贵如浮云的态度有相似之处。

4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西风”是对陶渊明曾有终老于官场的想法表示惋惜。

B.“折腰五斗"表明作者与陶渊明一样痛恨坐享朝廷的俸禄。

C.“应别有”意在指出那流传已久的对陶渊明的认识是错的。

D.“东山何事"显示出作者的内心仍然期待着能被朝廷起用。

44.作品借“高山流水”引陶为知音。结合词句分析,辛、陶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贺新郎【1】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2】,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3】。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4】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1】作者创作此词时已被闲置多年。【2】停云:停云堂。词中的《停云》诗,指陶潜作《停云》诗,其诗序:“停云,思亲友也。"【3】本句借用《论语·述而》中“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一句,原句表达孔子恢复周礼的愿望终究落空的失望之情。【4】浊醪:浊酒。

45.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有对园亭题咏的惯例,见到停云堂周围风景优美,故作此词。

B.“问何物"两句,作者自问自答,因青山多姿将它赋予审美意识。

C.作者认为陶渊明创作《停云》时所饮浊酒,与作者所饮风味相同。

D.结句“知我者”回扣强调开篇作者“交游零落,只今馀几"之感。

46.下列对作品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空垂三千丈”借用李白“白发三千丈"诗句,表达作者情绪。

B.“空垂”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都是“白白地"意思。

C.“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意在暗示南宋边塞危机四起。

D.“二三子"化用了《论语》“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凸显作者才情。

47.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归纳本词蕴含的作者情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志川【1】

陆游

往年出都门,誓墓【2】志已决。

况今蒲柳姿,俯仰及大耋。

妻孥厌寒饿,邻里笑迂拙。

悲歌行拾穗,幽愤卧啮雪。

千岁埋松根,阴风荡空穴。

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

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匣藏武库中,出参髦头【3】列。

三尺粲星辰,万里静妖孽。

君看此神奇,丑虏何足灭。

注释:【1】作此诗时,作者住在山阴,年73岁。【2】王羲之辞去会稽内史官职后,曾在其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做官。【3】参,参加。髦头,皇帝大驾出官时武士披发前驱者。

48.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诗人自离开首都后,就已立下坚定的决心。

B.三四两句写作者身体状况不好,很快就将到八十岁。

C.五六两句说虽然妻儿能忍受饥寒,但邻居并不理解。

D.这首诗在最后八句借助“剑"的意象抒发激昂情绪。

4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因晚年生活条件艰苦,拣稻穗、屋漏雪,而怨恨不已。

B.作者想象死后心肝化为金铁,意味着其生前愿望难以实现。

C.诗中“佞臣”二字暗示当时南宋朝廷谄媚、主和之风盛行。

D.全诗情感深沉,悲愤之中又蕴含豪情,诗人自我形象突出。

50.本诗层次清晰,请结合具体诗句,写出诗题中的“志"包含哪些内容。

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北窗【1】

白首微官只自囚,青灯明灭北窗幽。

五更风雨梦千里,半世江湖身百忧。

壮志已孤金锁甲,倦游空揽黑貂裘。

灞亭夜猎【2】犹堪乐,敢恨将军老不侯。

野饮夜归戏作【3】

青海天山战未鏖,即今尘暗旧戎袍。

风高乍觉弓声劲,霜冷初增酒兴豪。

未办大名垂宇宙,空成恸哭向蓬蒿。

灞亭老将归常夜,无奈人间儿女曹!

注释:【1】《北窗》作于淳照七年(1180),作者时任朝请郎(正七品)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2】《史记·李广列传》记载:“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灞)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3】《野饮夜归戏作》作于淳熙九年(1182),作者当时闲居浙江山阴县。

5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窗"诗首联写白首伴青灯,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野饮”诗首联写眼前旧时的戎袍依然带有边关鏖战的征尘,虚实结合。

C.两诗均写“风",第一首写风雨相袭,人生多艰;第二首写风高霜冷,语势低沉。

D.第一首以“北窗”入题,点明抒情对象;第二首题目中“戏作"二字,意味深长。

5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窗”诗颔联中的“五"“千”“半"“百”,写出了诗人牵念之远、忧愁之重。

B.“北窗"诗颈联中“已孤”“空揽"相对,写出了诗人孤独落寞、贫苦无依的处境。

C.“野饮”诗颔联中的“乍觉"和“初增”,写出深埋于心底的壮志豪情瞬间被激发。

D.“野饮"诗颈联中的“未办”“空成",写出高远的理想与失意的现实的巨大落差。

53.两首诗的尾联都用了“灞亭夜猎”的典故来抒情。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1】,病入中年日月遒【2】。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释:【1】迮:狭窄,这里指宋朝金瓯(指国家版图)破碎,也象征着朝廷言路狭窄,预示着作者仕途不顺。【2】遒:这里指迫近,尽。

5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欲"字,表现出诗人此时此刻年纪尚轻,未长出白发。

B.颔联中“乾坤”、“日月"两词的使用为诗歌增添了豪迈雄浑的气势。

C.第五句中的“空”字与“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空”字意不同。

D.“且占丹枫"是姑且占据着满眼霜枫,透露出了退居山阴的无奈。

55.数字,在诗歌中有时是虚指,极言其多,通过“言过其实”的描述,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下列诗句中数字的运用,没有达到这一效果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56.请结合中间两联,谈谈作者“愁"的原因。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1]

欧阳修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尊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注释:[1]谢法曹:欧阳修的朋友,当时在许州(今河南许昌)任司法参军,此地有一个西湖。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被贬谪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谢法曹从许州寄诗安慰他、他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57.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湖”四句写西湖的春天景色,繁花似锦,春风吹来,花瓣四散。

B.“遥知"两句回忆与友人共酌湖上的时光,给被贬的作者带来宽慰。

C.“雪消”两句写冬雪消融,群山显翠,江边的鲜花已经盛开的情景。

D.“异乡"两句写自己独处他乡,人情物态各异,只有东风是旧相识。

5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景,不仅咏叹西湖的自然风光,更是以美景烘托友人的美好情谊。

B.“白发题诗愁送春”一句,诗人描摹诗友白发多情,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

C.诗的最后四句采用类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春天里的不同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D.全诗将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交织在一起,各具特色,同时衬托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59.本首诗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日长简仲咸①

王禹偁②(宋)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③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④共谁论。

注释:①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②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商州团练副使时。③伯阳:老子李耳的字。④牢落:无所寄托。

60.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上任之地偏僻,白天时光变长,且说明了写信原因。

B.颔联写诗人借读书消愁,于杜甫诗中徜徉,在老子文中悟道。

C.颈联写诗人于月下登楼、赏花、饮酒,暂得清净,身心畅快。

D.尾联写与仲咸的交往给谪居在外无所依傍的诗人极大的安慰。

6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读杜甫、老子的诗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避世隐退的情感。

B.颔联与颈联运用对偶,且寓情于景,虽未著一情语,却饱含深情。

C.全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章法井然,一气流转,与白乐天相近。

D.前三联的叙写实则为尾联做铺垫,更能反衬出诗人对仲咸的感激。

62.古人写诗,喜设诗眼。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1)

高适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2)。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3)。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开长安后寓居蓟门所作。王之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被人诬谤而去官;郭密之,晚年任诸暨令。【2】搔屑:萧瑟。【3】芳节:良时。

6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远"两句写诗人登上蓟丘,看到一片萧瑟景象,顿生孤独之感。

B.“迢递”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已分别了十年,各自畅游于千里山水间。

C.“才华"两句写王之涣、郭密之两友人的个人情况和所处时代特点。

D.“逢时”两句写诗人人生路上遇事多有错谬,内心有着深沉的感受。

6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扣题,“迢递"八句承接此四句,回忆自己与二友人相聚时的情境。

B.“阻”“带"二字形象写出云海阻隔、风雪交加的情状,交代“不遇”之因。

C.诗作结尾两句中的“矣"“但”两个虚词只为了凑足音节,无助于表情达意。

D.全诗由眼前景写到心中情,勾连过去和当下,层层渲染出诗人内心的感触。

65.诗中说“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诗人有哪些心里话要和友人说呢?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别子瞻【1】

秦观

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只怀忧。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徐州英伟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区域。

珠树【2】三株讵可攀,玉海千寻真莫测。

一昨秋风动远情,便忆鲈鱼访洞庭。

芝兰不独庭中秀,松柏仍当雪后青。

故人【3】持节过乡县,教以东来偿所愿。

天上麒麟昔漫闻,河东鸑鷟【4】今才见。

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5】能几人?

八砖学士【6】风标远,五马使君【7】恩意新。

黄尘冥冥日月换,中有盈虚亦何算?

据龟食蛤【8】暂相从,请结后期游汗漫。

注释:【1】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当时秦观到徐州拜访在此地任知州的苏轼。【2】珠树:神话中的神木【3】故人:北宋诗人李常。【4】鸑鷟:凤凰。【5】北斗以南:出自《新唐书·狄仁杰传》中的“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6】八砖学士:指唐朝翰林学生李程。【7】五马使君:太守的别称。【8】据龟食蛤:超然物外,遨游四方。

6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前四句表明自己不慕权势而向往结识苏轼。

B.“珠树"两句叙述了诗人攀神树、游玉海的经历。

C.“故人”两句写诗人在李常引荐下得以拜访苏轼。

D.诗人在本诗结尾两句表达了希望追随苏轼的心愿。

6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以议论起笔,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也是如此。

B.诗人以“鲈鱼”和“麒麟"自比,岑参在诗中以“梨花”喻雪,二人都善用比喻。

C.诗人巧妙化用了狄仁杰的典故赞美李程之贤,辛弃疾的词作中也有对典故的化用。

D.本诗语言典雅蕴藉,意味隽永;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语言风格相同。

68.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苏轼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于役

《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①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④。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曷:何时。②埘:鸡舍。下文“桀"是指鸡栖的木桩。③有佸:相会。④括:会合。

69.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章开头的几句,均以“独白”的口吻来反映居家人的期待。

B.“不知其期"与“不日不月”,都表明君子已经是久役未归。

C.“鸡栖于埘"几句,以日常的不堪来反映居家人内心的愤怒。

D.两章结尾的感叹和疑问,包含着对“君子于役”状况的无奈。

70.全诗二章结构相似,采用的艺术形式来推进抒情,第一章侧重抒发之情,第二章侧重抒发之情。

71.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品是如何通过写乡村晚景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杂兴八首之三

清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72.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诗的一二句,写骏马能跨越险阻,却不如牛会耕田,赞美了牛的坚韧精神。

B.顾诗的五六句,意思是如果舍长就短,即使是智者也会捉襟见肘、无能为力。

C.白诗的一二句,通过“赠"字,强调自己说的这个“决狐疑”的方法之宝贵。

D.白诗的五六句,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了首句方法的正确性。

7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诗将同为家畜的“马"与“牛”、同为运载工具的“车"与“舟”作了对比,来证明观点。

B.顾诗通过类比的手法,表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深邃与细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辩证性。

C.这两首诗的诗意含蓄隽永,出语曲折委婉,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思而得之。

D.这两首诗均富有理趣,顾诗侧重于表达如何选用人才,而白诗侧重于表达该怎么样辨识人才。

74.古诗中常常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观,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及曹操的《短歌行》,简要分析三位作者是如何表达人才观的。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拟古(其十二)【1】

李白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

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

越燕【2】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容华晚,琅玕【3】不能饭。

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4】。

注释:【1】此诗是李白拟《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写一位妇女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2】越燕:指南方越地的燕子。【3】琅玕(lánggān):指似珠的美玉。传说中昆仑山有琅玕(仙树)。【4】传说古时候有—位妻子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

75.下列对这首诗的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用叠词“去去"言路途远,又用“复去去”更进一层,从时间、空间上强调路途极其遥远,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B.“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用“汉水有不同方向的支流,楚地山峦有不同方向的分布”形象说明与“君"离别,各在天涯。

C.“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两句诗是说“长久的分别,使人年华衰老,即使像琅玕这样美好的事物也不能满足人的心愿"。

D.“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的意思是天色已渐渐晚了,游子做了很长的梦,梦中感到路途遥远,自己离故乡已经很远了。

7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与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B.“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两句诗用比兴手法,以越燕和北雁尚且怀恋各自故土为喻,表达了游子眷恋故乡之情。

C.本诗最后两句,与开头“辞君还忆君”相呼应,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流露出人生无望的消极情绪。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通俗、质朴明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中想象奇幻,自由奔放、瑰丽的创作风格迥异。

77.清代的沈德潜评价这首诗“词微旨远,怨而不怒"。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沈亚之歌并序

李贺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1】,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2】,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才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家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3】。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注释:【1】笈:书箱。【2】春卿:主管考试的官员。【3】古人三走:指管仲三次为官,三次被免。

78.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写沈亚之春日东归,坐骑瘦小,表现其落第失意的形象。

B.“白藤”二句写沈亚之当初入京时,携带了一书箱整整齐齐的文稿。

C.“春卿"二句写主考官主持选才,将沈亚之进献的黄金弃置于一旁。

D.“请君”二句表达诗人对沈亚之的鼓励,期待他来年秋天再来应试。

7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怨"开篇,整首诗笼罩在才子落第的凄凉颓丧的气氛之中。

B.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七言古体诗,诗中都有丰富奇特的想象。

C.本诗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奇诡浪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D.诗歌表达了送别友人时深挚而复杂的情感,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

80.诗中写沈亚之入京应试和落第归家时都用到了“笈",试分析其意义和作用。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叹庭前甘菊花杜甫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①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九日赏菊陈与义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②。沽酒欲寿花,孔兄③与我违。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夕英④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注】①残花:指晚开的甘菊。②白板扉:指简陋的大门。③孔兄:钱的谑称。④夕英:出自《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前两句写甘菊因为移栽的时间晚,重阳节时花蕾尚青,不能供人采撷。

B.陈诗前四句写菊花在秋天绽放,夜晚遭受秋霜打击,白天仍有太阳呵护。

C.杜诗“残花烂熳"与陈诗“黄金靥”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的菊花的喜爱。

D.杜诗“开何益"与陈诗“岂重九”都以反问的语气强调菊花要适时开放。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

B.陈诗写众卉已经凋谢,反衬出秋菊在天地间傲然独立的风采。

C.两首诗都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内涵丰富。

D.两首咏菊佳作风格不同,杜诗沉郁顿挫,陈诗明朗轻快。

3.两首诗都借菊花表达人生感慨,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C2.A3.①杜甫诗中的菊花移栽错过时节,重阳节时花蕊尚青,受人冷落,再开已经过时,作者表达了对甘菊开不逢时的惋惜,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

②陈与义诗中的菊花正值佳节盛开,傲视群芳,作者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对淡泊自适生活的向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都写出诗人对眼前盛开的菊花的喜爱"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可知,此时在杜甫眼前的是尚未开放的菊花,他表达的是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意在突出重阳节的热闹氛围"说法有误。杜甫写众芳被人们采撷至中堂,是为了反衬,要突出甘菊花的生不逢时,不被欣赏。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在杜诗中,诗人写“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和“念兹空长大枝叶,

结根失所缠风霜"(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菊花移栽错过时节,重阳节时花蕊尚青,受人冷落,再开已经过时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而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陈与义诗中,“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充分展现了菊花正值佳节盛开,傲视群芳的美好姿态,表达了他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而在“沽酒欲寿花,孔兄与我违”“夕英岂不腴,骚人自难肥"句中,他则通过一正一反的对比,表现了自己看淡功名利禄(孔兄与我违),追求淡泊、自在的文人生活的志向。

(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喜雪【1】

李商隐

朔雪自龙沙【2】,呈祥势可嘉。

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3】。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4】。

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5】。

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6】。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7】。

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正赊【8】。

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

注释:【1】此诗作于会昌四年(744),当时李商隐32岁,闲居不仕。【2】龙沙:沙漠。【3】《诗经·曹风·蜉蝣》:“麻衣如雪。”【4】《搜神记》记载,丁令威化鹤归乡。【5】《战国策·楚策》:“骥服盐车而上太行。"【6】《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7】谢:指曾以柳絮喻雪的谢道韫。巴:通俗乐曲下里巴人,不同于高雅的乐曲阳春白雪。【8】粉署:宫禁之中。霜台,御史台。

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雪自龙沙",既写出雪下得大,又渲染了风吹雪飘的浩大气势。

B.“班扇慵裁素”,用洁白轻盈的“朔雪"表现班婕妤所用素扇之美。

C.“洛水妃虚妒”两句,以“洛水妃"和“姑山客”来衬托雪之洁白。

D.“联词虽许谢"两句,以谢道韫柳絮之喻与阳春白雪乐曲之雅赞雪。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点题,与《登快阁》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写法相似。

B.“无树不开花"与“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花"都在实写中寄寓作者的喜悦之情。

C.本诗尾联对仗,杜甫《登高》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对仗。

D.本诗和柳永《望海潮》的写法相似,都化用大量典故,使表达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6.有人说,此诗题目虽有“喜",诗意却含悲。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案】4.B5.A6.示例:(1)我认同这一看法。

虽然从“呈祥势可佳”中可体会到诗人对“呈祥"之雪的喜爱之情;第2至8联中通过联想表现了雪势之大、色之白、形之美与态之雅,融入了诗人的喜爱之情;但是从诗中的“寂寞”一词可品出诗人闲居之悲,从最后两联可品出诗人对入仕的希望,而“全隔"与“正赊”则暗含这样的希望并不容易实现的悲情;故喜中含悲。

(2)我不认同这一看法。题目既为“喜雪",可见全诗要表达的就是喜悦之情。

从首联的“呈祥势可佳”中可体会到诗人对“呈祥"之雪的喜爱之情;第2至8联中通过联想表现了雪势之大、色之白、形之美与态之雅,融入了诗人的喜爱之情;诗中的“寂寞”一词只是暗示诗人闲居的状况,并无悲情;从最后两联则可品出诗人对入仕的希望,即便并不容易实现,也能感受到诗人因希望而产生的愉悦,故喜中并不含悲。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用洁白轻盈的朔雪表现班婕妤所用素扇之美"错。“班扇慵裁素”,是用班婕妤所用素扇的特点表现“朔雪"的洁白与轻盈。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都在实写中寄寓作者的喜悦之情”错。“无树不开花"的“花”是想象,为虚写,比喻雪,寄寓喜雪之情;“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花”是实写,含有落寞之情。

C.“本诗尾联对仗"错。本诗尾联“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上下两句词性不相同,构不成对仗。

D.“都化用大量典故"错。柳永《望海潮》中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可看出并未大量化用典故。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

如果赞同“诗题目虽有喜,诗意却含悲”的观点,要结合诗句中的“寂寞"一词来分析,体味诗人寂寞的缘由。可分析出,从“呈祥势可佳”中可体会到诗人对“呈祥"之雪的喜爱之情;第2至8联中通过联想表现了雪势之大、色之白、形之美与态之雅,融入了诗人的喜爱之情;但是从诗中的“寂寞”一词可品出诗人闲居之悲,从最后两联可品出诗人对入仕的希望,而“全隔"与“正赊”则暗含这样的希望并不容易实现的悲情;故喜中含悲。

如果不赞同“诗题目虽有‘喜’,诗意却含悲"的观点,要结合诗人对雪的评价——“呈祥”来分析,体味诗人并未寂寞失意,而是对入仕存有希望的角度来分析即可。可分析出,题目既为“喜雪",可见全诗要表达的就是喜悦之情。从首联的“呈祥势可佳”中可体会到诗人对“呈祥"之雪的喜爱之情;第2至8联中通过联想表现了雪势之大、色之白、形之美与态之雅,融入了诗人的喜爱之情;诗中的“寂寞”一词只是暗示诗人闲居的状况,并无悲情;从最后两联则可品出诗人对入仕的希望,即便并不容易实现,也能感受到诗人因希望而产生的愉悦,故喜中并不含悲。

(2022·北京海淀·101中学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9.阅读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7.C8.A9.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也透露出一丝无奈"错误。联系上文“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可知,“尚余孤瘦雪霜姿"是说无论谁人也无法动摇红梅凌霜傲雪的风姿,表现的是一股冷峻、豪迈之气,所以说这里的“尚余”是“仍然保留"的意思,不是无奈而是赞赏。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A.“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错误。诗中只说红梅的外表颜色与桃花杏花接近,并未表现红梅欲与桃杏争春的意味,况且诗中“怕愁贪睡独开迟"“寒心未肯随春态”等诗句明明白白地道出红梅不愿争春的意味。选项对主旨概括不当,本诗表达的是“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意义内涵的比较辨析的能力。

要注意“决非桃李诗”,含义是指林逋和皮日休都抓住了景物的神韵特征(决非“桃李"“红莲”),林诗为人称道的原因就是这两句传神地描绘了梅花的清幽、高洁的气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姿态;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皮诗所描绘的是红莲的素洁,清雅,确实令人赞赏不已。“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的开放,好像是“无情"的。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的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倘若在这“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的意态!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繁葩有着天人之别。

由此可见,林逋和皮日休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

而石曼卿《红梅》诗则只是从比较外形的方面描写了红梅无绿叶、有青枝而已,只是外形的描绘,没有写出梅花的精神品格。

因此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

(2023·北京·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②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③飞仙,石湖④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⑤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释】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⑤漫:莫,不要。

10.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了。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的怜惜喜爱之情。

11.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出海棠仿佛美人慵懒欲睡,赋予海棠花以人的情态。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2.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0.C11.B12.①形象:花色红艳或艳丽;独自开放,无人关注;花色凋残;

结合诗句:万姝娇困或倾城色;墙头岑寂谁问;吹得胭脂成粉。

②情感:

要点一:抒发词人对海棠花的怜惜喜爱之情。

结合诗句: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要点二:以海棠的迟开、被冷落与最后的凋零自况,表达了对被当政者排挤、罢职的不满。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C.词中“无聊赖”的意思是“精神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的语义是“活泼可爱”意思并不相近。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修辞手法。

A.“雁引愁心"“山衔”,把雁和山拟人化。

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空闲时与邻居农户作伴,偶尔也像山林隐士一样。

C.把“南风”“偷开门户又翻书"拟人化。

D.“水”和“山"拟人。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形象:

词中写到“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这是对于初开之花的疼惜。“倾城色"写到海棠花有倾国倾城的美貌。

“墙头岑寂谁问”写到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海棠花独自开放,却无人关注。

“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写到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海棠花在春风的吹拂下花色逐渐凋残。

情感:

结合创作背景:词人写作此词处于罢职期间。阅读描写海棠花的相关诗句“万姝娇困或倾城色;墙头岑寂谁问;吹得胭脂成粉。”可知海棠花,色泽艳丽,无人欣赏;独自开放,无人关注;花色凋残,无人疼惜。“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抒发词人对海棠花的怜惜喜爱之情。

结合刘克庄为人:“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和本诗写作背景:“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本诗作者以海棠的迟开、被冷落与最后的凋零自况,表达了对被当政者排挤、罢职的不满之情。

(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歌

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1】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注释:【1】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

1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从诗人初到蜀地赏海棠写起。

B.“蜀姬"句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

C.“扁舟”两句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

D.结尾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