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班级:姓名:学号:【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衰亡的原因。【重点难点】 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难点:秦王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和内容【知识梳理】原因1、人民渴望原因1、人民渴望: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经济要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所带来的阻碍。3、物质基础:秦优越,物质基础雄厚。4、政策优势: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较为清明。5、商鞅变法:尊奉,,国家日益强盛。(二)过程1、东方:采取策略,灭六国。2、南方:征服,加强了对的控制。3、北方:击退游牧民族的进攻。(1)皇权独尊:确立(1)皇权独尊:确立,皇帝独尊,皇权至上。(2)中央机构:设立,三公指、、为主要辅佐大臣。(3)地方机构:将推广到全国,设立、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由任免和考核。一秦的统一一秦的统一(1)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措施:统一(1)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措施:统一、、、法律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2)加强对基层的控制:①县下设,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②编制,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③整顿。2、统一措施1、加强中央集权(三)巩固一秦的统一意义1、秦的统一,一秦的统一意义1、秦的统一,建立起的国家。2、统一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客观需求。3、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发展。(一)秦的暴政1、大兴土木(一)秦的暴政1、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巡游、封禅;征发繁重。2、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3、思想禁锢:①目的:统一思想,巩固新的统治秩序。②内容:销毁《诗》《书》等百家语;坑杀。③影响: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致使和尖锐化。(1)时间:(1)时间:(2)领袖:(3)原因根本:秦朝的暴政直接:遇雨受阻,按律当斩(4)结果:失败(5)意义:第一次,加速了秦的灭亡。1、农民起义(二)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战争(二)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战争二秦的速亡二秦的速亡2、2、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1)刘邦:,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2)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1.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B.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C.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D.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开创皇帝制度3.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4.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5.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皇权专制不可僭越C.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D.皇位世袭不可转移6.“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秦朝的郡县制A.地方所有官吏均由中央直接任免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C.彻底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郡守县令仍然享有大量封地7.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C.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D.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8.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相继修筑驰道、直道的主要目的是A.传达政令,调遣军队 B.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C.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D.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9.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10.“火烧阿房宫”的真假在历史上素有争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阿房宫未成”,杜牧《阿房宫赋》则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结论是“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史学大家司马迁的作品均值得信任B.史学作品的价值一定高于文学作品C.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D.考古太费劲,找到原始记录即可信二、材料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材料二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1.D2.B3.D4.A5.A6.B7.B8.B9.D10.C11.解析:第(1)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