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环顾当下儿童的成长环境,电影、电视、手机多重屏幕并置,以视频为载体,多元动态影像编织的拟态环境折射出儿童探知世界的方式。移动的屏幕,流动的影像,是包裹当下人类的媒介圈,儿童亦不例外。这种由数字视频技术构造的媒介环境对人而言,如同鱼在水中游,令人浑然不觉。看似透明的媒介环境成为我们思考儿童与影像关系的逻辑起点。
在人类传播活动中,可视、可听、可感的物质讯号中,视觉信息占据了大部分。如今,影像成为我们捕捉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对儿童而言,流动的视频影像是他们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媒介,基于此,产生现实的知觉、情感和经验。马克思认为,人的感觉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身体知觉系统本身的秩序是历史与文化的建构。数字影像技术本身对儿童并非一种工具性关系,而是在塑造“数字原住民”的集体感官。当影像取代文字,我们体验、衡量自身与世界的方式从线性、历史、过程导向的一维方式变为表面、环境、场景的二维方式。
面对日益媒介化的世界,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以前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信息传播结构的变化要求下一代的教育需要引入神经科学研究的洞见,即理性思想与情感体验并重。由此,影像不应该成为被批判、被回避的对象,而是应被视作一种待开发、易感受的教育资源。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意在提醒我们关注之前常被忽略的视觉化教育和知觉-感性教育,而与知觉-感性教育直接相关的情感教育自然而然地也引发了家长和学校的关注。儿童是情绪自我发展的主体,也是情感训练的对象。对儿童来说,儿童影视作品比语言文字能更强烈地引发其情感。《驯龙高手》里的信任、《小鞋子》中的同理心、《魔法满屋》内的焦虑、《养家之人》的战争之痛与恐惧……影像作品中的奇特又迷人的世界吸引着儿童透过影像叙事获得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认知,还通过自我代入从而获得一种情绪体验。换言之,与影像文本的互动、模仿进而创造感知觉体验,有助于情感教育的发生。
什么东西能调动儿童的想象和热情?想象、热情皆属于情感反应,情感是身体反应的一种表现,又与大脑活动相连,两者互为因果。儿童主要是透过以身体的姿势、实践和模仿,重现或复制他们在别人身上观察到的情绪来习得情感表述的。情感史的研究证实,人类情感及其表述是由文化塑造的,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影像世界提供的情感实践数据库,让儿童在生成性的模仿过程中展开一种游戏性的行动,学会去感受他人的行动,学会去表述自己的情绪,学会去调整这些情感。
情感学习,旨在通过外显的、具体可培养的行动上的“习惯”,将其转变成内化的、抽象概括的精神上的“素养”。就像耳朵并非天生就能欣赏音乐,视觉素养正是在训练、学习和实践“观看”的过程中获得的社会能力。从视觉角度看,影视审美的教育将有助于儿童知觉和情感敏感性的获得,这对其与异文化互动、对话意义非凡。
(摘编自张凯滨《数字媒体时代儿童的影像审美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流动的视频影像令人浑然不觉,是我们捕捉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媒介。
B.影视将被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所以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
C.儿童是情绪自我发展的主体,是情感训练的对象。影视作品能够影响儿童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认知。
D.影像世界提供的情感实践数据库,是儿童学会去表述自己的情绪,习得情感表述的唯一来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指出多屏时代儿童的成长环境,突出数字媒体时代影像对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B.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论述,结尾一段总结全文。
C.文章列举《驯龙高手》等影视作品,来说明影视作品比语言文字能更有助于儿童情感教育发生。
D.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基于流动的视频影像,能够产生现实的知觉、情感和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影像取代文字的情况下,我们体验、衡量自身与世界的方式会变为表面、环境、场景的二维方式。
B.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外在的行动上的“习惯”,转变成内化的、抽象概括的精神上的“素养”。
C.儿童观看影视作品时通过自我代入从而获得一种情绪体验,进而通过互动、模仿创造感知觉体验。
D.影视审美的教育有助于儿童知觉和情感敏感性的获得,应被视作一种待开发、易感受的教育资源。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解决好种子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草种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
6月26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对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储富祥认为,要突出三点,即:强化科技保障,加快开展草种基础研究和草种资源本底普查、保存和创新利用,提高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这是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担当”;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草种育种体系,增强国产化优质草种的供给能力——“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课题”;强化科技服务,不断规范草种育种、新品种测验和保护、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发挥草种业科技服务在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使命”。
(摘编自张蕾《一粒草种关乎生态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四川省林草局起草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日前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推进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编制总体规划,明确功能区划和建设布局,系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和文旅宣教等活动,把草原自然公园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统一管理。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即到202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3%左右,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5%左右,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编自王代强《四川拟试点建设草原自然公园》)
材料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草食畜产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亟须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助推草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害来抓,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草种是发展饲草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根基。
近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带动下,我国草种业在“保、育、繁、推、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全国草种子田面积138.4万亩,种子产量达到9.8万吨。截至2020年,我国建设了1个中心库、2个备份库、10个生态区域技术协作组的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6.2万余份,保种数量位居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后,与美国接近,成为全球草种质资源保存大国。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如抗寒高产公农系列、龙牧系列苜蓿、耐盐高产中苜系列苜蓿以及中科系列羊草等,这些品种在不同区域推广种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优良草种的需求矛盾。此外,我国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紫花苜蓿等7个草种的基因组组装,并在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苜蓿三系杂交育种以及禾草内生真菌育种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摘编自王赞、邵麟惠《大力发展饲草种业筑牢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基》)
4.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省林草局要求该省到2025年必须建立起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到2035年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保持在85%左右。
B.四川省计划到本世纪中叶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做出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三步走的总体规划。
C.作为发展饲草产业的保障和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基,解决草种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
D.到2020年,我国草种子种植面积及产量、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均取得显著成效,这得益于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草种业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它推动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工作部署,能有效提升草原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B.第二届草种业研讨会肯定了科技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草原科技工应该发挥主动性,勇担时代赋予的职责。
C.要实现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需稳定在85%左右,如此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D.近年来,我国草种业在不同区域推广种植了一批优良品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需求,这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
6.大力发展草种业有何战略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岛与山大
老舍
北中国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风与黄河的水得到色彩与情调:荒、燥、寒、旷、灰黄。在这以尘沙为雾,以风暴为潮的北国里,青岛是颗绿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黄色地图的边儿上。在这里,可以遇见真的雾,轻轻地在花林中流转,愁人的雾笛仿佛像一种特有的鹃声。在这里,北方的狂风还可以袭入,激起的却是浪花;南风一到,就要下些小雨了。在这里,春来得很迟,别处已是端阳,这里刚好成为锦绣的乐园,到处都是春花。这里的夏天根本用不着说,因为青岛与避暑永远是相联的。其实呢,秋天更好:有北方的晴爽,而不显着干燥,因为北方的天气在这里被海给软化了;同时,海上的湿气又被凉风吹散,结果是天与海一样的蓝,湿与燥都不走极端;虽然大雁还是按时候向南飞,可是此地到菊花时节依然是很暖和的。在海边的微风里,看高远深碧的天上飞着雁字,真能使人暂时忘了一切,即使欲有所思,大概也只有赞美青岛吧。冬天可实在不能令人满意,有相当的冷,也有不小的风。但是,这里的房屋不像北平的那样以纸糊窗,街道上也没有尘土,于是冷与风的厉害就减少了一些。再说呢,夏季的青岛是中外有钱有闲的人们的娱乐场所,因为他们与她们都是来享福取乐,所以不惜把壮丽的山海弄成烟酒香粉的世界。到了冬天,他们与她们都另寻出路,把山海自然之美交给我们久住青岛的人。雪天,我们可以到栈桥去望那美若白莲的远岛;风天,我们可以在夜里听着寒浪的击荡。就是不风不雪,街上的行人也不甚多,到处呈现着严肃的气象,我们也可以吐一口气,说:这是山海的真面目。
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它的特色总多少与它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山大虽然成立了不多年,但是它既在青岛,就不能不带些青岛味儿。这也就是常常引起人家误解的地方。一般地说,人们大概会这样想:山大立在青岛恐怕不大合适吧?舞场、咖啡馆、电影院、浴场……在花花世界里能安心读书吗?这种因爱护而担忧的猜想,正是我们所愿解答的。在前面,我们叙述了青岛的四时:青岛之有夏,正如青岛之有冬;可是一般人似乎只知其夏,不知其冬,猜测多半由此而来。说真的,山大所表现的精神是青岛的冬。是呀,青岛忙的时候也是山大忙的时候,学会咧,参观团咧,讲习会咧,有时候同时借用山大做会场或宿舍,热忙非常。但这总是在夏天,夏天我们也放假呀。当我们上课的期间,自秋至冬,自冬至初夏,青岛差不多老是静寂的。春山上的野花,秋海上的晴霞,是我们的,避暑的人们大概连想也没想到过。至于冬日寒风恶月里的寂苦,或者也只有我们的读书声与足球场上的欢笑可与相抗;稍微贪点热闹的人恐怕连一个星期也住不下去。我常说,能在青岛住过一冬的,就有修仙的资格。我们的学生在这里一住就是四冬啊!他们不会在毕业时候都成为神仙——大概也没人这样期望他们——可是他们的静肃态度已经养成了。
一个没到过山大的人,也许容易想到,青岛既是富有洋味的地方,当然山大的学生也得洋服郎当的,像些华侨子弟似的。根本没有这一回事。山大的校舍是昔年的德国兵营,虽然在改作学校之后,院中铺满短草,道旁也种上了玫瑰,可是它总脱不了营房的严肃气象。学校的后面、左面都是小山,挺立着一些青松,我们每天早晨一抬头就看见山石与松林之美,但不是柔媚的那一种。学校里我们设若打扮得怪漂亮的,即使没人多看两眼,也觉得仿佛有些不得劲儿。整个的严肃空气不许我们漂亮,到学校外去,依然用不着修饰。六七月之间,此处固然是万紫千红,士女如云,好一片摩登景象了。可是过了暑期,海边上连个人影也没有;我们大概用不着花花绿绿地去请白鸥与远帆来看吧?因此,山大虽在青岛,而很少洋味儿,制服以外,蓝布大衫是第二制服。就是在六七月最热闹的时候,我们还是如此,因为朴素成了风气,蓝布大衫一穿大有“众人摩登我独古”的气概。
还有呢,不管青岛是怎样西洋化了的都市,它到底是在山东。“山东”二字满可以用作朴俭静肃的象征,所以山大——虽然学生不都是山东人——不但是个北方大学,而且是北方大学中最带“山东”精神的一个。我们常到崂山去玩,可是我们的眼却望着泰山,仿佛是。这个精神使我们朴素,使我们能吃苦,使我们静默。往好里说,我们是有一种强毅的精神;往坏里讲,我们有点乡下气。不过,即使我们真有乡下气,我们也会自傲地说,我们是在这儿矫正那有钱有闲来此避暑的那种奢华与虚浮的摩登,因为我们是一群“山东儿”——虽然是在青岛,而所表现的是青岛之冬。
至于沿海上停着的各国军舰,我们看见得最多,此地的经济权在谁何之手,我们知道得最清楚;这些——还有许多别的呢——时时刻刻刺激着我们,警告着我们,我们的外表朴素,我们的生活单纯,我们却有颗红热的心。我们眼前的青山碧海时时对我们说:国破山河在!于此,青岛与山大就有了很大的意义。
(选自《山大年刊》原载1936年版)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写北国景物的特点,意在引出对青岛景物的描写,两者对比凸显对青岛的钟爱。
B.冬天的青岛不风不雪时,街上行人也不多,这种严肃的气象不仅是真实生活场景的呈现,也是时代背景的反映。
C.第二段开头一句紧承上文对青岛春夏秋冬景象的描写,自然引出青岛味儿对山大风貌的影响。
D.文章将青岛与山大关联,真正的目的不是体现地域特色对山大的影响,而是体现时代背景对山大学子的影响。
8.试分析“众人摩登我独古”的语言表述效果。
9.本文开篇所写的青岛春、夏、秋三季的美丽、怡人,与本文的“严肃”是否协调?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
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乃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
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为之。
(节选自《国语·越语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B.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C.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D.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而不矜其功”与“犹蒙矜育”(《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含义不同。
B.“靡王躬身”与“靡计不施”(《促织》)两句中的“靡”含义相同。
C.“会稽”,指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一名防山,又名茅山。
D.“事将有间”与“彼节者有间”(《庖丁解牛》)两句中的“间”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蠡具有政治眼光。越王句践继位后,范蠡从保持国家强盛,国家转危为安、处理国家政事等方面劝谏,句践不从。
B.范蠡反对挑起不义战争。他认为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
C.范蠡很有谋略,能屈能伸。越国战败,他陪越王忍辱负重,赴吴为奴;回国后,又顺应自然,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
D.范蠡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认为那些治理国家内政之事,他比不上文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②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西曛:斜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收”“约”二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言春将尽,反言“急雨”“斜风”,遣词生动俏皮,饱含情感。
B.“春归不解招游子”,“春归”本是自然现象,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但“无理”中却有“别趣”,表述委婉、深挚。
C.“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出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一个“恨”字笼罩下阕,为理解全词提供契机。
D.词作题材熟滥,却语意精辟,字句凝练,将写景、叙事、议论有机结合,质拙含蓄,给读者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15.词中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16.(2022·克拉玛依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运用神话、夸张的手法来表述自己的情感,他在《蜀道难》中用“,”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2)“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苏轼《赤壁赋》中的“,”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保持这份美德。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忧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说,是记忆的嫁接与生长。”《蓝鸟》的扉页上赫然印着这句话,如一道闪电,让我们在主人公毕壮志由远及近拼命奔跑的身影中,回望自己的记忆深处,找寻青春的味道。毕壮志的身影和俞胜以及我们自己部分重叠,又和我们所熟知的孙少平、高加林等小说人物遥相呼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蓝鸟》是一部致敬往事的“记忆之书”,同时它激励青年,让他们奋斗,让他们追求理想爱情与幸福生活,可以说是一部“奋斗之书”“寻找之书”。
毕壮志一时冲动,从中学退学,梦想成为养兔专业户,却被同学坑得。创业失败后,在亲戚乡邻的中离家进城,先在县城当工人,继而远赴哈尔滨。打工生涯漫长艰辛,时空轨迹不断延展,毕壮志一路跌跌撞撞、曲曲折折,却始终不放弃、不妥协,正如小说中言,“我虽然卑微,卑微如一棵小草,人人可以践踏。但却没有人可以轻易剥夺一棵小草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权利。即使有人在我身上压上一块石头,我也要勇敢地从石缝中探出头来”。正是这种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成就了毕壮志,使他平凡的生活绽放出耀眼光彩。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肉里都长刺了,不得疼死啊?“肉中刺”真的能除之而后快吗?事实上,从专业的角度,不是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而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连根拔起”。以膝关节骨质增生为例解释,这个部位极易生出“骨刺”,堪称是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目前除了施行关节置换术,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把所谓的“骨刺”去掉,并且也没有去除的必要。只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控制炎症,
,改善关节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骨质增生不一定弊大于利。在中医中尚无骨质增生的命名,从其病理而论,可归属于中医“骨痹”范畴,临床以“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为主症,病机则有“肾不生髓,髓不能满”及“寒气至”的内因及诱因等。辩证来看,;骨质增生其实是关节自身“维稳”的表现形式;“骨刺”的生成既是一种寻常的疾病,同时也是机体为了稳固关节,恢复新的受力平衡而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关节新的力学相对平衡建立后,关节持续磨损被叫停,骨质增生自然会悄悄地停止。同样道理,
,骨质增生将再次开启和履行其修复功能,寻找新的平衡和稳定基础。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肉中刺”因为骨头生长骨刺,引起人体的疼痛,而“眼中砂”与此类似。请简述“眼中砂”的含义及其比喻义。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2.(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写道:“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其大意是:学诗之人初期不识好坏,篇幅又长又累赘,放纵笔力写成;后来稍有知识则自知浅陋,写诗开始畏畏缩缩,极难写出好诗;等到达写诗透彻的境界,则纵横诗境,信手拈来。
严羽的诗论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C
2.B
3.C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流动的视频影像令人浑然不觉”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移动的屏幕,流动的影像,是包裹当下人类的媒介圈,儿童亦不例外。这种由数字视频技术构造的媒介环境对人而言,如同鱼在水中游,令人浑然不觉”可知,令人浑然不觉的是“由数字视频技术构造的媒介环境”,而不单单只是视频影像。
B.“所以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错误,因果倒置,原文第三段是说“面对日益媒介化的世界,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以前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由此,影像不应该成为被批判、被回避的对象,而是应被视作一种待开发、易感受的教育资源”。
D.“唯一来源”错误,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影像世界提供的情感实践数据库,让儿童在生成性的模仿过程中展开一种游戏性的行动,学会去感受他人的行动,学会去表述自己的情绪,学会去调整这些情感”,选项说法绝对。
故解析为:C。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结尾一段总结全文”错误,结尾一段说的是情感学习的作用,不是对全文的总结。
故解析为:B。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进而通过互动、模仿创造感知觉体验”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换言之,与影像文本的互动、模仿进而创造感知觉体验,有助于情感教育的发生”可知,“换言之”是说换一种说法,表明前后不是递进关系。
故解析为:C。
4.A
5.B
6.①有利于突破种源“卡脖子”的局面;②有利于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③有利于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④有利于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社会科学类;报告;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4.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要求该省到2025年必须建立起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错。材料二第二段表述为“即到202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是“基本建立”,非“必须建立”。
故解析为:A。
5.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能有效提升草原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错。由材料一第一段“草种业……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可知,文章没有提到“能有效提升草原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属于无中生有。
C.“如此才能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错。由材料二第二段“到2035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5%左右,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知,“实现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和“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分别是四川省《征求意见稿》明确的到2035年和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时间段的要求,前后不存在条件关系。
D.“这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错,由材料三第二段“近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带动下,我国草种业在‘保、育、繁、推、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可知,是“在政策带动下”,非“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
故解析为:B。
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一段“草种业……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解决好种子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草种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可知,这样有利于突破种源“卡脖子”的局面,有利于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由材料一第二段“强化科技服务,不断规范草种育种、新品种测验和保护、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发挥草种业科技服务在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可知,这样做有利于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由材料二第二段“到本世纪中叶,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知,这样做有利于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材料三第一段“草种是发展饲草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根基”可知,这样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故解析为:①有利于突破种源“卡脖子”的局面;②有利于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③有利于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④有利于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7.C
8.①语言幽默,“众人摩登我独古”化用古文,加入“摩登”这一音译的外来词汇,古文句式搭配外来词汇,诙谐有趣。借诙谐之语表现山大师生着装朴素却自得其乐。②借“众人”和“我”的对比,突显山大师生的朴素、严肃的特点。
9.协调。①这三季的描写体现了青岛的自然环境的温暖、美好,对比突出青岛冬季环境的“严肃”。②这三季写青岛社会生活怡人、闲适,后文写山大师生在悠闲的青岛仍能保持严肃的态度,保持静肃,两相对比,更见山大师生心怀大义。③突出表现了青岛自然环境之美和青岛的娱乐生活丰富,美丽动人的青岛却被外国侵略,山河破碎,令人痛心,展现了严肃的爱国主题。
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散文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相关语句表述效果的理解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对文本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明确观点,结合文章的主旨以及具体内容进行解读。
7.本题考查对文本语言特色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第二段开头一句紧承上文对青岛春夏秋冬景象的描写”错误,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它的特色总多少与它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与上文青岛四季景色并无关联,主要作用是启下。
故解析为:C。
8.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表述效果的能力。
①“众人摩登我独古”化用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古文,在古文中加入“摩登”这个外来词汇,显得格外幽默。这种幽默诙谐的语言调侃山大师生的“土”和“乡下气”,表现山大师生着装朴素,显得豁达开朗,自得其乐。②“众人”的时尚和“我”的古朴形成对比,突出山大师生“朴素”“严肃”的特征。
故解析为:①语言幽默,“众人摩登我独古”化用古文,加入“摩登”这一音译的外来词汇,古文句式搭配外来词汇,诙谐有趣。借诙谐之语表现山大师生着装朴素却自得其乐。②借“众人”和“我”的对比,突显山大师生的朴素、严肃的特点。
9.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来分析,首先说出观点——协调。文章开篇虽然写了春、夏、秋三季的美丽、怡人,但文章绝大篇幅是在写青岛之“冬”,以及有着青岛之“冬”的精神的山大师生,故写春夏秋是为了突出冬季的“到处呈现着严肃的气象”的特征。
这三季因为风和日丽、闲适怡人而成为“中外有钱有闲的人们的娱乐场所”“把壮丽的山海弄成烟酒香粉的世界”,故而引发忧虑,“人们大概会这样想:山大立在青岛恐怕不大合适吧?舞场、咖啡馆、电影院、浴场……在花花世界里能安心读书吗”,通过“青岛之有夏,正如青岛之有冬”“山大所表现的精神是青岛的冬”来衬托出山大师生严肃、朴素的态度,他们并没有被花花世界腐蚀了头脑,更见山大师生心怀大义。
前文写春夏秋的美景,突出了青岛山海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娱乐生活丰富多彩,这中国美丽动人的土地,如今却“沿海上停着的各国军舰”“此地的经济权在谁何之手,我们知道得最清楚”“我们眼前的青山碧海时时对我们说:国破山河在”,美丽的青岛被外国列强侵略,山河破碎,令人痛心,展现了严肃的爱国主题。或:写夏季“中外有钱有闲的人们的娱乐场所”与冬季“他们与她们都另寻出路”的差异,告知读者青岛被侵占的时代背景,使结尾严肃的爱国情怀的表述更自然、不突兀。
故解析为:协调。①这三季的描写体现了青岛的自然环境的温暖、美好,对比突出青岛冬季环境的“严肃”。②这三季写青岛社会生活怡人、闲适,后文写山大师生在悠闲的青岛仍能保持严肃的态度,保持静肃,两相对比,更见山大师生心怀大义。③突出表现了青岛自然环境之美和青岛的娱乐生活丰富,美丽动人的青岛却被外国侵略,山河破碎,令人痛心,展现了严肃的爱国主题。
10.C
11.B
12.D
13.①如果天时没有发生变化,就不要攻打吴国;如果吴国人事没有发生变化,就不要挑起事端。
②在国境以外,应对敌国的策略,遇事当机立断,文种比不上我。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有的是使倾覆的国家安定,有的是合理节制国家政事。”越王问:“这三种情形,各自是如何去做的?”范蠡回答说:“保持国家强盛的人效法天道,使倾覆国家安定的人重视人和,合理节制国家政事的人注重地利。君王如果不问,我不敢说。天道盈满而不溢出,盛大而不骄傲,辛劳而不夸耀有功。圣人随顺天时而行动,这叫做遵守天时。如果天时没有发生变化,就不要攻打吴国;如果吴国人事没有发生变化,就不要挑起事端。如今君王尚未盈满就已经溢出,尚未强盛就已经骄傲,尚未付出辛劳就已经夸耀自己的功劳,天时尚未变化就要进攻吴国,吴国人事尚未发生变化就要挑起事端,这种做法上背于天、下逆于人。君王如果真的要这样做,还将危害国家,不止是损害君王自身。”越王没有听从。
范蠡进谏说:“勇敢,是一种背逆的德行;兵器,是一种凶器;战争,是最后的选择。暗中谋划背德的事情,喜欢使用凶器,从讨伐他人开始,将以被他人讨伐告终;过分的事,是上帝所禁止的,先做过分的事,对自己不利。”越王说:“不要再说这些扰乱军心的话了,我已经下决断了!”越王果然起兵讨伐吴国,吴越在五湖交战,越王没有战胜,在会稽山上栖身。
越王召来范蠡询问,说:“我不听您的话,以致陷于目前这种状况,该怎么办?”范蠡回答说:“君王您忘记了吗?保持国家强盛的人效法天道,使倾覆国家安定的人重视人和,合理节制国家政事的人注重地利。”越王问:“怎样重视人和呢?”范蠡回答说:“派使者以谦卑的言辞和尊崇的礼节去见吴王,献上古玩珍宝和能歌善舞的歌女,以特别的名号尊称吴王。如果这样做吴王仍不罢休,君王就把自己卖给他做臣仆。”越王说:“好。”于是命令大夫文种守卫越国,越王自己与范蠡进入吴国做臣仆。
三年之后,吴王将句践遣回越国。回到越国后,越王向范蠡请教说:“怎样合理地节制国家政事呢?”范蠡回答说:“合理节制国家政事的人注重地利。只有大地能够包容万物,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没有遗漏一物。地上生长万物,容纳畜养各种禽兽,然后承担载物之名而兼得万物之利。物无论美恶,大地都使之成长,人类赖以养生。时机未到,不可让万物勉强生长;事物不到转折点,不可勉强促其成功。君王以如常态度处于当世,来揣度天下事物,等到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变不利为有利,顺应适宜的时机而巩固有利条件。君王夫妇应该如民众一样男耕女织,为民除去祸害,来逃避上天的祸殃。将荒芜的田野开辟出来,让府库仓廪充实起来,让民众殷实起来。不要白白浪费民众的时间,以免成为导致民众动乱的阶梯。天时将会有反转的时刻,人事会有间隙可乘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天地的越王句践即位三年,打算讨伐吴国,范蠡进谏说:“国家大事,有的是保持国家强盛,
常道,才会获得天下有利的成果。如果人事暂时没有间隙可乘,天时尚无转机,那么就抚恤、保护、教育人民而耐心等待。”
越王说:“我的国家,也就是您范蠡的国家,您为国家谋划吧!”范蠡回答说:“在国境以内,治理百姓的事,我比不上文种。在国境以外,应对敌国的策略,遇事当机立断,文种比不上我。”越王说:“好。”于是命令大夫文种处理国内事务。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待其来者而正之”句意完整,意思是:等到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变不利为有利,“之”指代前面的“待其来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项。“因时之所宜而定之”与“待其来者而正之”句式相同,中间同样不可断开,排除B。
故解析为:C。
11.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
B.两句中的“‘靡’含义相同”有误。二者含义不同。前一个“靡”是“不止是”,后一个“靡”是“无,没有”。
故解析为:B。
1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
D.“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错,从文章最后两段“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可见,应是越王句践从吴国为奴返回越国之后。
故解析为:D。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①“作”,起;“为人客”,攻打他国,被攻者为主,攻者为客;“人事”,国家人事发生变化;“始”,事端。
②“四封”,四境;“敌”,对抗;“制”,策略;“立断”,当机立断。
故解析为:①如果天时没有发生变化,就不要攻打吴国;如果吴国人事没有发生变化,就不要挑起事端。
②在国境以外,应对敌国的策略,遇事当机立断,文种比不上我。
14.D
15.词中主人公经历了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的变化。
①上阕开头三句,写暮春时节,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江面上红花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表述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年年”句直接抒发了惜春之情。
②“春归”句,写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借着怨春,委婉地表述了思归之情,体现了无理有情之妙。
③下阕,先写与妻子离别及书信传情,接着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写夫妻老矣,却被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表述了对妻子的思念。用语质拙,却情思无限。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解析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解析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将写景、叙事、议论有机结合”错误。词中没有议论,应是抒情。
故解析为:D。
15.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思想感情的能力。依次按句子分析变化。
上阕“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水面上浮着飘落的花瓣,上涨的绿水皱起了涟漪。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浮红涨绿鱼文起”。红花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遐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
“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看似无理却有情之妙。
下阕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夫妻老矣,却被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表述出思念妻子的无限情思。
故解析为:词中主人公经历了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的变化。
①上阕开头三句,写暮春时节,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江面上红花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表述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年年”句直接抒发了惜春之情。
②“春归”句,写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借着怨春,委婉地表述了思归之情,体现了无理有情之妙。
③下阕,先写与妻子离别及书信传情,接着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写夫妻老矣,却被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表述了对妻子的思念。用语质拙,却情思无限。
16.(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标”“逆”“苟”“勒”。
故解析为: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⑵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⑶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17.血本无归;冷嘲热讽;不屈不挠
18.句中把自己比喻为虽然卑微但能享受阳光和雨露的小草,生动形象地表明自身生命的顽强和执着的精神,表述了对生活的热爱。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成语的使用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述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结合“冲动”“坑得”“创业失败”等内容可知,此处指创业失败,被坑光了所有的钱,可填“血本无归”。血本无归:本钱赔光了,一点也没收回。②创业失败,遭到亲戚乡邻的各种嘲讽,才会离乡进城,可填“冷嘲热讽”。冷嘲热讽:尖刻地嘲笑和讽刺。③结合“即使有人在我身上压上一块石头,我也要勇敢地从石缝中探出头来”“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等内容可知,此处说的是一种不怕输、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可填“不屈不挠”。不屈不挠: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
故解析为:血本无归;冷嘲热讽;不屈不挠
18.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及表述效果的能力。
横线句子本体为“我”,喻体为“小草”,以“阳光和雨露”喻生命的基本权利。二者相同点是生命卑微但都拥有并执着于自身享受生命的权利。句子把抽象的精神力量用小草的奋斗来呈现,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更能凸显自己不怕践踏,勇于追求的不屈不挠的顽强和执着的精神,表述了对生活的热爱。
故解析为:句中把自己比喻为虽然卑微但能享受阳光和雨露的小草,生动形象地表明自身生命的顽强和执着的精神,表述了对生活的热爱。
19.就能够减轻疼痛;骨刺未必是个坏东西;当关节又一次失衡时
20.眼中进入砂子,令人痛苦,所以急需清理,“眼中砂”和“肉中刺”一样用来比喻那些令人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人或事物。
21.事实上,从专业的角度看,不是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也不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连根拔起”。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1)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用法的能力。学生可以结合语境,首先理解画横线处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再分别理解选项,找出其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按照医生的医嘱,控制炎症”是措施,“改善关节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是效果,此处也应填关于效果的句子,再结合上文“不是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都需要‘连根拔起’”分析可填:就能够减轻疼痛。②此处强调辩证看待骨质增生,根据“骨质增生其实是关节自身‘维稳’的表现形式”可知,骨刺也有其利的一面,故可填:骨刺未必是个坏东西。③“同样道理”说明要依据上句的道理来填写此空,上文是“当关节新的力学相对平衡建立后,关节持续磨损被叫停,骨质增生自然会悄悄地停止”,后文是说“骨质增生将再次开启和履行其修复功能,寻找新的平衡和稳定基础”,可见此处应和“相对平衡”相反,且强调“再次”,故可填:当关节又一次失衡时。
故解析为:就能够减轻疼痛;骨刺未必是个坏东西;当关节又一次失衡时
20.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依据“肉中刺”的解释,“眼中砂”的意思是眼中进入的砂子,让人眼睛无法睁开,感到痛苦,需要把砂子清理出来。“肉中刺”和“眼中砂”都是会让人觉得疼痛或痛苦的多余的事物,都需要去除或清理,用来比喻那些令人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人或事物。
故解析为:眼中进入砂子,令人痛苦,所以急需清理,“眼中砂”和“肉中刺”一样用来比喻那些令人痛恨而急于除掉的人或事物。
2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两处:一是成分残缺,“从专业的角度”应改为“从专业的角度看”;二是搭配不当,“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从句意看,“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与“所有的骨刺都需要‘连根拔起’”应是递进关系,所以应改为表递进关系的“不是……也不是”,即“不是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也不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连根拔起’”。
故解析为:事实上,从专业的角度看,不是所有的“骨刺”都会引起疼痛,也不是所有的骨刺都需要“连根拔起”。
22.例文:
诗里乾坤大,人生天地宽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有言,学诗有三境:初学贪多,深而生畏,最后化境。人生诸多皆如是,诗里乾坤大,人生天地宽。
依余之见,三境无孰优孰劣之辨,绝不能择一舍余。初学之时,饥不择食,充满热情无知无畏,深入之后,便知规懂矩,宁可不创作而绝不能思虑不周全,悟透之后,臻于化境,从心随意,信手拈来,无处不有法、有味、有趣。此三境,不正如我辈做学问、获真知、练本领的发展历程吗?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做学问,我辈青年当博观而泛取,打好基础、筑牢根基,才能厚积而薄发。形象而论,从事西方医学学习,最初各种病症所需学科均要学习,这是为日后专习一科打基础;再者,书法练习,初起之时,各类字体皆研究,不求佳作,但求明晓笔力、笔画、运笔、着墨等,没有初学的过程,难成大师。我辈青年也当夯实基础,这样才能为获得真知绸缪规划。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获真知,我辈青年当心存敬畏,明理守正。审慎对待自己的学问,不贪多求快,而是追求细谨,无惧收获甚少。稳扎稳打,循规守矩,再深入探寻,真知便会呼之欲出。因心存敬畏,雄安新区的设计规划,耗时近十年之久,要对人民、国家负责,所以几经论证、全方位考量,才有了中国经济腾飞的新引擎。故而,我辈青年欲获真知,无须急于求成,明确事物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即使暂无佳绩,只要日积月累,终会收获真知,为祖国擘画美好明天。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练本领,我辈青年自当以“学问”为墨,以“真知”为笔,方能勾画出国家之辉煌、民族之昌盛。“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余秋雨如是说。袁隆平“喜看稻菽千重浪”,以科学家的本领研究杂交水稻,为世界贡献力量;樊锦诗甘做敦煌女儿,“以身投敦煌,大漠流华年”。只有我们的才学积累到达顶峰,才能从心所想,所向披靡,不断磨砺自我,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绚丽。
王国维于《人间词话》里曾提到“治学三境”,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提及“学诗三境”,诗词本文学,人生颇同理。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百年梦圆,初心未变。诗里乾坤大,人生天地宽。
材料作文
材料引用了严羽的《沧浪诗话》中关于写诗阶段的论述。第一阶段,“不识好恶”是指不懂得作诗之法,不能区分诗歌的好与坏、优与劣;“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是指作诗多而泛滥。因为无法度、无规矩,故而无所顾忌,不知敬畏,作品虽多,却大都是粗制滥造。第二阶段,“识羞愧”可以理解为“懂得敬畏”“明白了作诗之法”;“生畏缩”即不敢随意作诗,“成之极难”意思是写出符合标准的好诗很难。学诗者已认识到以前的仓促与鲁莽,对诗歌产生“敬畏之心”,于是“始生畏缩”,逐渐懂得原来诗歌并不是这么简单,但因为心中畏惧,反而写不出好诗。第三阶段,“透彻”是指对事情、情况、道理等理解或表述得详尽而深入,本阶段对诗歌创作的规律、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就不会滥写乱写,能在慎重之下追求诗歌创作的质量,最终信手拈来,也能创作高品质的诗歌。总而言之,严羽的评论可以概括为:第一阶段只求数量,佳作甚少;第二阶段,因顾及到作品的质量,很少创作;第三个阶段的诗人,在经过不断地积累学识,磨砺自己的写作技能之后,对诗歌的体悟会逐渐达到“透彻”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自然之境”,此阶段创作出来的诗歌都透着诗法、诗味、诗趣。题目要求根据严羽《沧浪诗话》“三节”这一“本事”能够拓展开去,思考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启示”,譬如由学诗联想到做人、交友、处事、为学、治国等。写作时,首先应该“就事论事”。结合历代诗人诗作谈严羽诗论所展示的三个阶段,也可以由诗歌(或者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的层进式特点,作深入思考,分析探讨特定的文学现象。能确切对“本事”作证明与推演。然后,再“由此及彼”地进行多方面思考,如谈人生成长、人(国)际交往、处理事务的阶段性等,体现严羽诗论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带来的启示。如谈自己的学习,可谈我们在初期需要不断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不要让自己腹中空空。但是,当我们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己有能力独立学习或创作时,就不能满足于模仿,而是要开始转变思路,积极思考。若我们思考多了,相信终有一天,自会领悟学习的窍门。
立意:
(1)做足积累才有创新的资本;
(2)起于模仿,立于原创,终于顿悟;
(3)独立自主才是民族富强复兴之路。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环顾当下儿童的成长环境,电影、电视、手机多重屏幕并置,以视频为载体,多元动态影像编织的拟态环境折射出儿童探知世界的方式。移动的屏幕,流动的影像,是包裹当下人类的媒介圈,儿童亦不例外。这种由数字视频技术构造的媒介环境对人而言,如同鱼在水中游,令人浑然不觉。看似透明的媒介环境成为我们思考儿童与影像关系的逻辑起点。
在人类传播活动中,可视、可听、可感的物质讯号中,视觉信息占据了大部分。如今,影像成为我们捕捉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对儿童而言,流动的视频影像是他们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媒介,基于此,产生现实的知觉、情感和经验。马克思认为,人的感觉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身体知觉系统本身的秩序是历史与文化的建构。数字影像技术本身对儿童并非一种工具性关系,而是在塑造“数字原住民”的集体感官。当影像取代文字,我们体验、衡量自身与世界的方式从线性、历史、过程导向的一维方式变为表面、环境、场景的二维方式。
面对日益媒介化的世界,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以前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信息传播结构的变化要求下一代的教育需要引入神经科学研究的洞见,即理性思想与情感体验并重。由此,影像不应该成为被批判、被回避的对象,而是应被视作一种待开发、易感受的教育资源。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意在提醒我们关注之前常被忽略的视觉化教育和知觉-感性教育,而与知觉-感性教育直接相关的情感教育自然而然地也引发了家长和学校的关注。儿童是情绪自我发展的主体,也是情感训练的对象。对儿童来说,儿童影视作品比语言文字能更强烈地引发其情感。《驯龙高手》里的信任、《小鞋子》中的同理心、《魔法满屋》内的焦虑、《养家之人》的战争之痛与恐惧……影像作品中的奇特又迷人的世界吸引着儿童透过影像叙事获得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认知,还通过自我代入从而获得一种情绪体验。换言之,与影像文本的互动、模仿进而创造感知觉体验,有助于情感教育的发生。
什么东西能调动儿童的想象和热情?想象、热情皆属于情感反应,情感是身体反应的一种表现,又与大脑活动相连,两者互为因果。儿童主要是透过以身体的姿势、实践和模仿,重现或复制他们在别人身上观察到的情绪来习得情感表述的。情感史的研究证实,人类情感及其表述是由文化塑造的,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影像世界提供的情感实践数据库,让儿童在生成性的模仿过程中展开一种游戏性的行动,学会去感受他人的行动,学会去表述自己的情绪,学会去调整这些情感。
情感学习,旨在通过外显的、具体可培养的行动上的“习惯”,将其转变成内化的、抽象概括的精神上的“素养”。就像耳朵并非天生就能欣赏音乐,视觉素养正是在训练、学习和实践“观看”的过程中获得的社会能力。从视觉角度看,影视审美的教育将有助于儿童知觉和情感敏感性的获得,这对其与异文化互动、对话意义非凡。
(摘编自张凯滨《数字媒体时代儿童的影像审美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流动的视频影像令人浑然不觉,是我们捕捉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媒介。
B.影视将被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所以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
C.儿童是情绪自我发展的主体,是情感训练的对象。影视作品能够影响儿童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认知。
D.影像世界提供的情感实践数据库,是儿童学会去表述自己的情绪,习得情感表述的唯一来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指出多屏时代儿童的成长环境,突出数字媒体时代影像对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B.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论述,结尾一段总结全文。
C.文章列举《驯龙高手》等影视作品,来说明影视作品比语言文字能更有助于儿童情感教育发生。
D.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基于流动的视频影像,能够产生现实的知觉、情感和经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影像取代文字的情况下,我们体验、衡量自身与世界的方式会变为表面、环境、场景的二维方式。
B.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外在的行动上的“习惯”,转变成内化的、抽象概括的精神上的“素养”。
C.儿童观看影视作品时通过自我代入从而获得一种情绪体验,进而通过互动、模仿创造感知觉体验。
D.影视审美的教育有助于儿童知觉和情感敏感性的获得,应被视作一种待开发、易感受的教育资源。
1.C
2.B
3.C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流动的视频影像令人浑然不觉”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移动的屏幕,流动的影像,是包裹当下人类的媒介圈,儿童亦不例外。这种由数字视频技术构造的媒介环境对人而言,如同鱼在水中游,令人浑然不觉”可知,令人浑然不觉的是“由数字视频技术构造的媒介环境”,而不单单只是视频影像。
B.“所以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错误,因果倒置,原文第三段是说“面对日益媒介化的世界,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以前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由此,影像不应该成为被批判、被回避的对象,而是应被视作一种待开发、易感受的教育资源”。
D.“唯一来源”错误,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影像世界提供的情感实践数据库,让儿童在生成性的模仿过程中展开一种游戏性的行动,学会去感受他人的行动,学会去表述自己的情绪,学会去调整这些情感”,选项说法绝对。
故解析为:C。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结尾一段总结全文”错误,结尾一段说的是情感学习的作用,不是对全文的总结。
故解析为:B。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进而通过互动、模仿创造感知觉体验”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换言之,与影像文本的互动、模仿进而创造感知觉体验,有助于情感教育的发生”可知,“换言之”是说换一种说法,表明前后不是递进关系。
故解析为:C。
(2022高三上·周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解决好种子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草种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重点任务部署。
6月26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对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储富祥认为,要突出三点,即:强化科技保障,加快开展草种基础研究和草种资源本底普查、保存和创新利用,提高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这是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担当”;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草种育种体系,增强国产化优质草种的供给能力——“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课题”;强化科技服务,不断规范草种育种、新品种测验和保护、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发挥草种业科技服务在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巨大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新时代草原科技工作的时代使命”。
(摘编自张蕾《一粒草种关乎生态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四川省林草局起草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日前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推进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编制总体规划,明确功能区划和建设布局,系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和文旅宣教等活动,把草原自然公园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统一管理。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即到202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3%左右,草原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5%左右,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草原资源利用科学合理,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编自王代强《四川拟试点建设草原自然公园》)
材料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草食畜产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亟须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助推草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害来抓,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草种是发展饲草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根基。
近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带动下,我国草种业在“保、育、繁、推、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全国草种子田面积138.4万亩,种子产量达到9.8万吨。截至2020年,我国建设了1个中心库、2个备份库、10个生态区域技术协作组的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6.2万余份,保种数量位居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后,与美国接近,成为全球草种质资源保存大国。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如抗寒高产公农系列、龙牧系列苜蓿、耐盐高产中苜系列苜蓿以及中科系列羊草等,这些品种在不同区域推广种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优良草种的需求矛盾。此外,我国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紫花苜蓿等7个草种的基因组组装,并在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苜蓿三系杂交育种以及禾草内生真菌育种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摘编自王赞、邵麟惠《大力发展饲草种业筑牢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基》)
4.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省林草局要求该省到2025年必须建立起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到2035年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保持在85%左右。
B.四川省计划到本世纪中叶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做出了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三步走的总体规划。
C.作为发展饲草产业的保障和构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根基,解决草种种源“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
D.到2020年,我国草种子种植面积及产量、草种质资源保存总量均取得显著成效,这得益于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870.4-2024半导体器件第16-4部分:微波集成电路开关
- 发展规划部总经理岗位职责说明
- 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2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 新人教版
-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说课稿 西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第3周教学设计
- 租奶牛合同(2篇)
- 综合班组合同(2篇)
- 房屋租赁合同(2篇)
- 项目式课程与全课程设计
- 车间环境温湿度控制
- 少儿体智能特色课程设计
- 小儿重症肺炎查房中的胸腔积液处理
- AFP、DCP和GGT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演示稿件
-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7
- 《消毒隔离制度》课件
- 新生入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培训课件
- 建筑施工现场车辆管理方案
- 面部血管瘤的护理查房
- 新型脚手架材料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