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金华市中心医院孙肖姬
一、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一)中医护理理论的基本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施护。
1、整体观念
中医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组织、器官之间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在功能上相互
协调,相互为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又相互影响。人体与自然界也有密切关系,四时气
候、地土方宜、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既强调人体
内部的协调、完整性,又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种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
的思想方法贯穿于对病人的全部护理过程中,称之为整体观念。
人体由不同的脏器、器官、组织所组成,它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但这些功能
在生理上互相联系,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
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骨骸等全身各组织器官联成一个整体,并通过精、气、血、
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可见人体的生理活动不仅是靠各脏器自己发挥生
理功能,还要靠各脏腑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制约作用来维持。
在分析病理机制时,必需着眼于整体,即把局部病变和整体的病理变化统一起来。如
头痛一证,不仅须从局部及其对周身影响加以分析,并应考虑全身脏腑气血等诸因素对头
痛产生的影响。又如对一个疮疡的患者,不仅看到邪毒的局部侵入,还要考虑是否与其原
有之消渴病有关。
人与自然界关系十分密切,自然界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机能,以致人体产生相
应的反应,正常情况下如反应在生理范围以内称为生理的适应性。如反应剧烈,超过了生
理范围则成为病理反应,即可产生疾病。所以,我们在辨证施护时必须注意外界环境对机
体的影响,从而进行有效的护理。
昼夜变化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关系,《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记载:“夫百病者,
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这说明早、午、晚、夜半时人体阳气有生、长、收、藏的
规律,与之相适应,病情有慧、安、力口、甚的变化。我们在护理上了解这个规律,就知道
夜间巡视病房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证实了这条规律确实存在。发现许多心脏病病人
在白天,特别中上午,一般病情都比较平稳,但是到了下午,特别是晚上、半夜发病的病
人增多。
总之,我们护理病人,不但要全面掌握病情,正确认识疾病,还应重视创造良好的休
养环境,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体育活动,以促使机体内外的环境统一平
衡,增强抗病能力,促使疾病早日痊愈。
2、辨证施护
辩证施护,就是按照中医的理论,通过四诊、八纲对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
和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弄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治疗原则,进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
施。
做好辨证施护工作,必须掌握辩证知识要领和治疗原则。如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六
经辩证等;要懂得中医的“望神志”、“审苗窍”、“查指纹”以及十问和脉象知识,还要懂
得中医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逆者正治”、“从则反治”等治则的意义,只有这样,辩证才有可靠的依据。
就拿护理工作最常接触的“脉搏”和“体温”来说。观察脉搏,不仅要了解它的频率
与节律,还要通过脉象的浮、沉、迟、数、滑、涩等,来确定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性
质,以了解气血的盛衰,病邪的深浅,病变的趋向。同样的道理,观察体温,不仅要从体
温计上观察是否发热,还是通过四诊合参,进一步判定是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是邪盛
的发热还是正虚的发热,不能对发热患者一律投以解热剂或行物理降温,而应根据发热的
性质来区别对待。如对外感初起,采用辛温或辛凉解表,一般不用物理降温,以免媵理密
固,留邪于内,使外邪不易由汗而解;对于久病发热的患者,其低热缠绵,汗出脉数,舌
红少苔,本属阴虚之证,如果给予发汗退热药,虽可汗出热减,但汗出后津液受损,阴虚
益甚,反使病情加重,应采用滋阴清热的药物,同时多进清淡流质饮食,并注意调节室温,
保持空气新鲜,可促使病情尽快好转。
由上可知,护士必须掌握辨证的方法,按照中医的理论,密切观察病情,才能认清证
候,从而有效的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
(二)中医护理原则
中医的护理原则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辨证施护基础上的,中医在治疗上有“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逆者正治”、“从者
反治”的治疗原则。因而在护理上,与之相对应的有“扶正祛邪”、“正护”、“反护”、“急
则护标”、“缓则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
则。
1、扶正祛邪
中医的疾病观,把病病看作是“正”“邪”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整体。《内经》说:“正
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说明中医认识到疾病的发生,是以正气内
虚为根据,而以病邪外侵为条件。在“正”与“邪”二者之中,中医尤重正气。
所谓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帮助病人提高抗病能力,这个问题可从三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要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试作适当的医疗体育运动。第二,随时注意患者的
情志变化,设法消除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的因素。第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一些补益
的药物。
所谓祛邪,就是消除病邪,达到祛除邪气,恢复正气的目的。祛邪法有解表、攻下、
利水、消导、破血、消痰等。由于邪气所在部位不同,祛邪方法亦异,如病邪在表则应发
汗解表,病邪在脱则用吐、消的方法。
运用扶正祛邪的法则时,要根据正气与邪气在疾病中所占地位的主次,恰当地予以应
用,在正虚邪不盛时,以正虚为主的病证应予扶正。在正虚不明显而邪实时,应予法邪。
在邪实与正虚并重时则应扶正的和祛邪并举。
在运用扶正祛邪法时,还须注意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
2、正护与反护
所谓“正护”,就是通过辨证之后,查明了疾病的寒热虚实,然后采用“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不同护理方法,如对虚证病人的护理,应根据
“虚则补之”的护则,从生活起居、饮食、物理等均以温补为宜。
所谓“反护”,是指某些复杂的证候,由于症状中出现了假象,其出现的一些症状与证
候的性质相违,如果顺从其假象而护理,这就称为“反护”。如真寒假热病人,由于病的实
质是真寒,而表现出假热的现象,亦即内真寒而外假热,其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
是真寒;而颊浮红,烦躁,口渴喜热饮是假热。对这种病人的护理上应顺从其假象,采取
“热因热用”的护则,给予温热药物,温热食物及热性饮料,并注意保暖。如在服药上出
现格拒现象,可采用反佐法,即原来的温热药,煎成后待冷时服用。
如对真热假寒病人,可用“寒因寒用”的反护法,病人表现的身大热,口大渴,大汗
出是真热,而四肢逆冷是假寒,可给予寒性药物煎汤热服。
对脾虚不运而产生皖腹胀满,时胀时减,按之则舒,食欲不振,有时呕吐。由于这种
病人并非实证,故可用“塞因塞用”的反护法,以补益的药物及食物来治其阻塞的虚假现
象。
又如对食滞所致的腹泻,不仅不能用止泻药,反面需要消导泻下以去其滞,这就是以
通治通,即所谓“通因通用”的反护法,应控制饮食,并给予消食、通便、润肠的食物及
药物。
3、标本缓急
标本含义多种多样,如正气是本,邪气是标,病因是本,症状是标,旧病是本,新病
是标。临床上应通过辨别病症主次、本末、轻重、缓急来确定护理法则。一般来说,治病
必求其本,但如标病过急,则应采用“急者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法则,先护其标后护
其本,若标本并重,则应两者兼顾,采用“标本同护”的护理法则。
急则护标:即标症危急,应先护其标症。如大出血病人,应首先采取止血的紧急措施,
即先止血以护标,待血止之后,病情稳定,再找寻和消除出血原因,以护其本。
缓则护本:在标症不急的情况下,在护理上应消除其病因,或采取措施增强其正气来
消除病症的根本,本症即除,标症自愈。如抽搐病人,在止抽之后,即应设法消除其致抽
的原因,只有这样,病人才能彻底痊愈。
标本同护:即标本兼顾,如痢疾病人,饮食不进使正气虚,下痢不止是邪气盛,此时
标本俱急,应标本同护,一方面扶助正气以护其本,另一方面清热化湿以除其标。
4、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中医护病,有其独特之处,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着眼于证的区别。相同的证,可有
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证,则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病证,应该用相同的护法,但由于病因及病理发展阶
段的不同,或由于个体反应的差异,同一种病也可出现不同的证候,因而护法也不同,如
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不同,在护理上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区别。
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异病异症应该用不同的护法。但有时几种不同的病,如具有
同一证候,也可以用同一种护理方法,这就是“异病同护”。如脱肛、子宫脱垂是两种疾病。
但它们同属中气下陷,故可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进行护理,如给予健脾益气之剂,避免负
重,局部用五倍子、白矶煎水薰洗以促使回缩,或针灸百会、关元等穴以补益中气。
5、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就是对于病证要按照季节、地区以及人的年龄、体质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护
理方法。
1、因时制宜: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媵理疏松,易于出汗,对于风寒感冒者,也不能过
于辛温发散,以免出汗过多、损伤津液。冬季气候严寒,媵理致密,不易汗出,外感风寒
者,必需重用辛温解表药,并多加衣被,服姜汤以助药力,使风寒从汗而解。
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特点来考虑用药及护理原则。如南方地区炎热多
雨,病人往往出现湿热证候,用药应多考虑清化而凉的药物,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多吃
利水去湿的食物或饮清凉饮料。北方干燥少雨,冬日易受风寒,护理上要注意室内保持一
定温度,多饮生津透表饮料。
3、因人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的不同来考虑护理原
则,叫因人制宜。如性别上有男女的不同,其生理特点亦有差异;年龄方面,小儿生机旺
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老年则气血衰少,患者多属虚证,各有其常见病;体质方面,
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往往不同,因而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差异,在护理上均应予以
注意。
6、预防为主
中医十分重视治未病,在护理上应做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⑴、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指在未发生疾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以防疾病发生。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邪两个方面,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邪气只是致病
的外在因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防病的要点是提高人体的内在正气,所谓''正
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意思。正气内存的关键是增强体质。
增强体质首先要注意调摄情志。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疾产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情志舒畅则气血调和,正气旺盛,身体健康。反之则气血失调,正气减弱,易招外邪致病。
所以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狂喜、暴怒、忧思、悲伤、恐惧、惊吓等不良的精神刺激,使
正气内守,防止疾病的发生。
其次是加强身体锻炼。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通过运
动可使气机调畅,血脉流通,关节滑利,所以平时应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如做各种体
操,打太极拳,做五禽戏等。
第三是讲究卫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房事、使人体形
神俱旺,如能遵循这些益寿延年养生之法,自然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第四是药物预防。我国很早就有用药物预防疾病的记载。16世记的人痘接种预防天花
是“人工免疫”的先驱。现今有贯众炭、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桅子、大枣
预防肝炎都收到良好效果。
2、既病防变
在发生疾病之后,应采取一切措施使病情顺利好转,防止疾病的恶化和转变。
(1)严密观察病情,通过对证候表现的分析,及时发现其可能发生变故的早期症状,
由于发现较早且治疗及时,常可防止疾病的恶化。
(2)掌握疾病传变的规律和途径,及早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如见肝之病,知肝木能
乘克脾土,故护理上应先实脾,采取健脾和胃之法。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辛
辣之品,可给鼓仁粥、大枣粥等健脾益气和胃,并作好情志护理,以防肝气横逆犯脾,使
脾气实而免受肝邪。
二、情志护理
开展辨证施护,可以更好地发掘祖国医学在护理方面的宝藏,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
要措施。在辨证施护中做好情志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对
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祖国医学重视人的精神活动,如喜、怒、忧、思、悲、恐、
惊(中医称为七情)。在正常情况下,这七种情志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属生理范围。如
超越人体生理活动可能调节的范围,即能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
功能失调,使人体正气虚弱,导致外邪侵袭,容易发生疾病。即使因外感六淫或饮食劳倦
所致之病,亦可复因情志之伤而使病情加重。所以,做好情志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
忧虑、烦恼、忿怒等情志变化的因素,可促使疾病早日痊愈。
(-)情志护理的理论依据
祖国医学认为一切疾病的过程都是正邪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取
决于正、邪双方斗争力量的消长。''正”是指人体内在的正气,“邪”是指各种致病因素,
也指由这些因素引起的病理变化,它包括六淫、疫疣、饮食、劳倦以及情志之异常变化。
上述各种致病因素中,情志之异常变化,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
密切联系,情志之伤能损五脏、耗精、散气、伤神。《灵枢•百病始生篇》:“喜怒不节则伤
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
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
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情志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关脏腑,二是间接通过气和火的作
用而致病,影响脏腑气机的正常运行,使五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同情志的异常
变化,对脏腑气机影响也不同。如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肝气上逆,可致头晕目弦、口苦舌
燥、胸闷胁痛等肝火症状。忧思过度可伤脾,引起脾失健运,可致纳呆、食厉饱胀、胸脱
痞闷、大便不调等脾虚症状。悲哀太过则肺气抑郁,甚致耗气伤阴,导致形体虚弱,乏气
无力。大惊卒恐伤肾,可致大便泻、小便频数……。南宋陈言(无泽)之《三因极一病症
方论》,进一步阐述内伤七情是造成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历代医家在诊病时十分重视解除
病人的情志影响,正如《灵枢•师传》所载:“告之以其致,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
之以其所苦”即为此意。
(二)情志护理在现代护理学中的地位
生理心理学研究证明,情志变化是十分复杂的反应过程。病人的痛苦、忿怒、忧思无
不影响着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及内分泌腺活动的变化。忧思不解可使胃肠蠕动减
弱,消化液分泌减少,病人可出现精神不振、不思饮食、乏力、失眠等症状。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体患病,不仅是机体细胞或器官自我调节机能障碍,而且和
病人的心理因素(情志变化)有关。大量病例表明,不仅有害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身体疾
病和精神疾病,而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可同样引起上述疾病。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原发性
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一类疾病,在其发病因素中,情志异常起主要作用。因而,在治疗上
仅用药物是不够的,应给予良好的情志护理。积极的心理状态,能起到治疗和有助于康复
的作用。
在现代护理学中,情志护理已经成为护理学中十分重要的护理内容。目前临床上的事
体护理,就是不仅注意对病人躯体的护理,而同时强调对病人心理的护理,也就是对心身
进行全面护理。实践证明,对一个病人,情志之伤害可来自多方面,如忧虑病情,担心愈
后;对操作检查恐惧;医护人员言语不当或态度冷落。故在辩证施护时,不仅要求护士学
习辩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掌握中、西医的护理技术,还要求护士随时随地地注意自己言行
对病人的影响,细微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了解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热情地解除其
忧虑,使其情绪经常处于稳定良好状态,这将有利于治疗,有利于早日康复健康。
(三)情志护理的要点
做好情志护理,应从下列三方面着手:
1,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患病后,疾病本身及药物的治疗,常给病人带来肉体及精神上的伤害;经济上给家庭
造成负担;对今后生活、工作的忧虑;环境的陌生,饮食起居的不习惯等等所有这些不良
的刺激,都会导致病人的焦虑、忧郁、绝望等消极情志。防止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显然
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
(1)满腔热忱,抱着“待病人如亲人”的态度去关怀、体贴病人,从精神上给予安慰
和鼓励。
(2)帮助住院病人熟悉病房环境、作息就餐时间及有关有规章制度,介绍主管医生、
责任护士缩短患者与医护人员距离,使之安心愉快地接受治疗。
(3)努力创造一个整齐、清洁、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使病人心情愉快和身体舒适。
(4)对病人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应先给病人解释清楚。操作时做到轻、准、稳,尽
量减少病人的恐惧和痛苦。
(5)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一般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必须给予思想上的鼓励,生
活护理上做到四送到床上,使之感到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做好保护性医疗、介绍病情要中肯。对家属亲属探访,应事前把病情向探视人介
绍。对病重、病危及死亡病人做好隔离,减少对其他病人的恶性刺激。
(7)病人出院时,对其出院后治疗及生活问题作必要的指导,使之出院后能按治疗要
求,妥善安排生活与治疗以巩固疗效。
2,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患者住院期间,应随时注意其性格特征及情绪变化。
由于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又是社会的人,既有身体的生理活动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人的身体产生疾病时,他的心理也处于病态,因此要求我们做护理工作时,应着眼于人
是个整体。从整体观点出发,掌握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征以及社会背景等方
面在治疗和护理中的影响。护士不但要正确执行医嘱,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还应经常接
触病人,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掌握他存在的不良心理和情绪,以便及时
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心理负担,为疾病的早日痊愈创造条件。
3,矫正患者的不良情志
在了解和掌握患者存在的不良情志之后,应采取下述方兴未艾予以矫正:
(1)移情
移情就是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达到减少乃致消除不良情志的目的。住院病人在
病房中渡过时光,整日琢磨自己的病情,所听到、看到、接触到的也大多是些不良刺激,
因而产生了频繁的思维活动,忧虑、悲观、恐惧等不良情志随时都可发生。对此,护理人
员应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多种有益活动来充实病人空余时间,如加强健康教育,召开工休
座谈会等,在病情允许下参加一些有益的健康活动和文娱活动,如此种种皆可调节病人生
活、分散其注意力。
(2)疏导
疏导也是一种调整情志很好方法,由于病人性格多种多样,病情轻重各有不同,有时
单凭“移情”难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因而要配以“疏导”的方法。护理人员要经常地、主
动地和患者谈心,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给病人谈情志与疾病的关系,说明保持开朗乐观豁
达的情绪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应予谨慎、中肯的介绍,多谈一些本
病治疗的成功例子与经验,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
性,使他们与医生密切配合,以期尽快地得到康复。
(3)相制
相制是以一种情绪抑制另一种情绪达到消除不良情绪的一种方法,这是依照中医“五
志过极、以其胜治之”的原理而制定的。
祖国医学认为情志产生于五脏,五脏之间有着生克关系,故情志之间亦存在此种关系,
在生理上人的情志变化有相互抑制的作用,故在临床上可能用情志的相互制约达到治疗的
目的。如: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金能克木,所以悲胜怒。恐为肾志属水,喜为
心志属火,水能克火,所以恐胜喜。怒为肝志属木,思为脾志属土,木能克土,所以怒胜
思。喜为心志属火,忧为肺志属金,火能克金,所以喜胜忧。思为脾志属土,恐为肾志属
水,土能克水,所以思胜怒。
上述这些五行相胜的情志治疗原理,是古人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所取得的经验总结,
今天我们运用于临床、确实可收到良好效果。
三、服药护理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为机体功能失常的各种病态皆为阴阳,邪
正,互相消长的结果,如阴阳有偏胜、偏衰和邪正虚实等。故药物治病的作用不外扶正祛
邪,调节阴阳,恢复脏腑气机动能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而药物的这种基本作用是由
于药物具有若干特性所决定的,其特性和作用即为中药性能。也就是四气、五味、升降浮
沉、归经等。
(一)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
同药性。这四种药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的,寒与凉、温与热只是
程度上的差别,习惯上只归纳为寒、热两大类。凡属寒凉药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
等功能,用于治疗阳盛热正,如石膏能清热,黄连泻火;银花能解毒等。凡具有温中散寒,
回阳救逆和助阳功能的药属于热药,多用于阴盛寒证,如吴萸、干姜、桂枝、附子、肉桂
等。另外还有一种平性药,因其实际仍有微温或微凉之偏,故虽有平性之名,而不独成一
气,故仍总称四气。
(二)五味
“五味”是指中医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没有味的药称淡味药。
其功效用途为: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润养通阳等作用,临床多用于外感表邪、气血阻塞或水气
凝结之病证。如,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木香行气;红花辛微温活血祛瘀;当归行血润养等。
酸:能收、能涩,有敛汗、敛气、止泻、固精止遗等作用。如,五味子收敛止汗;乌
梅涩肠止泻;金樱子固精止遗。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生津等作用。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养血,滋阴;甘草益
气和中、缓急等。
苦:能泄、能降、能燥、能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降逆及坚阴作用,多
用于热结便秘,气壅喘咳、湿盛中满及阴虚、阳亢之痿证,如大黄泻下;杏仁降气止咳,
黄连泻火;黄柏坚阴;黄苓燥湿等。
咸:能下,能软,有软坚散结及润肠、通便的作用。如芒硝泻下;牡蛎、鳖甲软坚等。
淡:(附于甘)能渗利、有祛湿、利小便的作用,如芒硝泻下,牡蛎、鳖甲软坚等。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四种不同趋向、性能。升和降、浮和沉都是相对的,
升为上升、升提举陷之意,降为下降、平抑之意,一般说药物质轻者多有升浮作用,如花、
叶等。质重者具有沉降作用。
升浮的药物一般具有升阳、解表、散寒、催吐等作用,如性质升浮的紫苏可以解表,
防风可以解表止痛等。
沉降的药物能治病位在里和病势上逆的病变,如便秘、肝阳上亢等症。如大黄性质沉
降可治疗便秘、热结症;石决明可治疗肝阳上亢眩晕等症。
但有少数药物的作用趋向表现为“双向性”,即升浮沉降,如麻黄既有升浮发散解表
之功,又有平喘利尿沉降之用。川芭既可“上行巅顶”、“祛风止痛”;又能“下行血海”活
血调经等。
(四)、用药注意事项
1、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
药物配伍,是根据病情和药性,选择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应用的一种用药方法,是中医
指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组成方剂的基础。
病情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或数病相兼,或表里同病,或虚实并见,或寒热错杂,应用
单味药,往往不能照顾全面;再者,某些药物能产生毒副作用,于病人不利。为此需进行
合理配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药物通过配伍,相互间可以产生相同,或相互协同,或相互抑制,或相互对抗。《神
农本草径》指出的药物“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七个方面,
除单行是指单味药外,其余都是总结了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
相须:即是将药性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同用,可起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如大黄与芒硝
同用,可加强泻下作用;金银花与连翘同用,可加强清热解毒作用等。
相使:即是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伍其他药来提高主药的疗效。两者药性不一定相同。
例如补气的黄芭,配伍利水的防已,用于脾虚水肿;清热泻火的石膏,配伍引火下行的牛
膝,用治胃火牙痛等。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减轻或消除。例如半夏、天南
星畏生姜等。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弱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制半夏、天南
星毒。可见相畏、相杀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使原有作用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殖子。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如甘草与甘遂相反。
在古代中药文献中,记载着某些药物不能在同一方中配伍应用,否则会产生毒性反应
或降低疗效,这就是在配伍一节中提到的“相反”和“相恶”。历代本草对配伍禁忌药物的
有关内容记载并不一致,目前影响较大的有“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的内容是:
乌头反半夏、瓜篓、贝母、白敬、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
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的“畏”,与《本经》七情中“相畏”
的涵义不同,主要是指“相恶”,也包括部分相反的药物,其具体内容是:硫黄与朴硝,水
银与砒霜,狼毒与密陀僧,巴豆与牵牛,丁香与郁金,牙硝与荆三棱,川乌、草乌与犀角,
人参与五灵脂,官桂与赤石脂,均相畏。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篓贝薮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密佗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遇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嫄炙膊莫相依。
妊娠用药禁忌:妇女怀孕期间,应用某些药物,可以损伤胎儿或导致流产,所以必须
忌用。前人总结了不少妊娠禁忌的药物,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剧毒药,对胎儿有毒害作用,并能引起堕胎。如斑螯、芫青、乌头、马钱子、
蟾酥等。
(2)峻泻药,由于强烈泻下,可导致盆腔充血而堕胎。如巴豆、大黄、甘遂、大戟、
三棱、莪术等。
(3)活血祛瘀药,能促进血行,有的能加强子宫收缩而堕胎。如牛膝、水蛭、虻虫、
芫花等。
(4)辛香走窜药,如麝香能兴奋子宫,引起堕胎。此外辛热药如附子、肉桂等亦应
用避免使用。
常服中药禁食表:
中药禁食食物
土茯苓、使君子、铁落茶
常山葱
地黄、何首乌葱、蒜、萝卜
薄荷鳖鱼
鳖甲觅菜
蜜葱
人参萝卜
朱砂动物血
细辛生菜
商陆狗肉
龙骨鱼
杏仁粟米
枸杞乳酪
厚朴豆类
黄精梅
黄连、桔梗、乌梅猪肉
天门冬、紫苏、丹砂鱼
白术大蒜、桃、李
附子、乌头、天雄生冷及豆类食物
茯苓醋
甘草猪肉、海藻
威灵仙菜、面汤
巴豆芦笋
半夏、菖蒲羊肉
2、中药煎服及给药方法:
为充分发挥中药药效必须掌握中药煎服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中药煎法: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为佳,铝锅亦可,忌用铁器,以防发生
化学变化。煎药时先将药倒入锅内加冷水至浸过药面或稍高出一厘米,略加搅拌,最好浸
泡片刻或更长一点时间(如有条件可侵泡30—60分钟),然后再行煎煮,先用武火(强火)
待沸后再改用文火(微火),煎药过程中再随时搅拌。以使药物有效部分充分析出。
第一煎可煎至于沸后25—30分钟,第二煎加水为第一煎1/2或2/5或煎沸(文火)15
-20分钟,两煎所得总量再浓缩200—300毫升后待药温40度左右时口服。
(2)、需特殊煎服的药物:
(1)先煎:介壳、矿石类,因质重而难煎出有效成分的药应打碎先煎,待煮沸10分
钟后再下其它药,如鳖甲、龟板、生牡蛎、生龙骨、代赭石、磁石、生石膏等。
(2)后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泳》课程实施方案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标的、技术内容描述与转让方式
-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 “养成读书习惯,共享阅读快乐”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 办事处集中隔离点工作方案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租赁合同
- 2024年度互联网文化活动组织与推广合同
- 2024年度船员燃油成本分摊与结算合同
- 2024年度体育赛事保安保洁支持服务合同
- 劳动合同日文
-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平安出行》 部编版
- 植物营养学课件:植物的钙镁硫营养
- 北京科技大学第二批非教学科研岗位招考聘用模拟试卷【共500题附答案解析】
- 糕点生产工艺流程图新
- 小学英语工作室个人年度总结5篇
- 音乐剧《猫》教案
-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监控日志规范
- 干细胞精品课件
- 介绍长沙课件
-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完整版课件
-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集束化护理核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