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素养目标】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及其局限性,认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时空观念: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和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史料实证:通过影视作品《走向共和》和《辛亥革命形势图》等资料,全面客观评价辛亥革命。历史解释: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表述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与特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家国情怀:感悟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奋斗精神,理解共和国的来之不易,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课前预习】一、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剧了社会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历史条件(1)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组织基础①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②190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3)思想基础: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5)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6)四川保路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二、过程1.武昌起义(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控制武汉三镇。(2)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3)14省和上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______________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1)过程①南北和议。②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③2月15日,南方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原因:列强的支持;袁世凯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施压。4.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2)根本目的:维护共和制度。(3)内容①主权在民,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②规定了国民平等、自由和权力。③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4)性质:中国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性质的宪法。(5)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三、影响1.历史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__________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在华势力。(2)思想上,传播了___________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3)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2.失败及其原因(1)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原因①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知识拓展】清末新政的意义:(1)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2)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3)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4)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高考练兵】1.(2023·全国甲卷·28)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2.(2023·全国新课标卷·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洛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3.(2022.海南高考.6)郭沫若在广东访某故居时写道:“早识汪胡怀贰志,何期陈蒋叛三宗。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据此推断,“公”应指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蔡元培4.(2022.河北高考.7)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5.(2022.江苏高考.7)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