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件06 师说()_第1页
写作课件06 师说()_第2页
写作课件06 师说()_第3页
写作课件06 师说()_第4页
写作课件06 师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课文研读整体把握思想内容论证特点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一)六师说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苏轼称之“文起八代之衰”。作者简介回目录页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凭借门第和父辈世禄就可以做官,不必参加科举考试,所以都不愿意求学,反而视从师为一种耻辱。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有关记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当时的社会背景:“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但韩愈不顾流俗,广招门徒,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引领来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本言虽名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向社会陋习开战。写作背景回目录页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标题中的“师说”,应当如何理解?2.作者批评了怎样的陋习,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整体把握回目录页提示师说,意思是说说从事的道理。师,在这里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说,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往往由一个具体的事情或现象引发见解,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杂文或短评,篇幅一般不长;写法灵活,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重视文采,行文波澜起伏,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初中时学习的《捕蛇者说》《马说》等,都是这样的作品。标题“师说”的含义返回回目录页提示作者批判了“耻于从师”的陋习,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观点返回回目录页阅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1.梳理重点词句。2.引用原文回答:(1)作者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2)择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择师的标准是什么?3.本段文字论述哪几层意思?本段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论题的?4.画出本段的结构层次图。课文研读A回目录页看B部分提示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表凭借。译为“用来……的”“……的凭借”;下文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所以”,表原因,译为“……的原因”。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主谓结构,主语部分是“其闻道也”。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知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动宾结构;“知其年之先后知于吾”也是动宾结构,“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为宾语。重点词句返回回目录页提示(1)作者认为教师的职责是

(2)择师的根本目的是

(3)择师的标准是

。引用原文回答:

传道受业解惑

师道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返回回目录页提示第一层(前四句),论述从师的必要性。第二层(后几句),论述从师的正确途径。

从正面论述。层次、层意返回回目录页提示结构层次图①师传道受业解惑人——有惑

不从师

——惑不解(“学者”必有师)②生乎吾前者

生乎吾前后

闻道无贵

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返回回目录页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1.梳理重点词句。2.本段通过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认识和做法。试引用有关材料,填写表格。3.如何理解表格中的第二层对比?4.本段是从什么角度阐述论题的?课文研读B回目录页看C部分回A部分提示

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主谓结构,主语部分“欲人之无惑”是一个动宾结构。

2.而耻学于师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与“吾妻之美我者”的“美”用法相同。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正常顺序应为“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这种句式多见于辞赋。又如《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有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古汉语中的合叙现象。重点词句返回回目录页提示填写表格论据对比议论、抒情正确错误纵比自相矛盾的对比横比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是故……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则耻师焉惑矣句读之不……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不耻相师士大夫……官盛则近谀巫医乐师……其可怪也欤!返回回目录页提示第二层对比的关系爱其子→择师→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小学于其身→耻师→惑之不解,或不焉→大遗返回回目录页

本段从批判反面现象入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第二段的论述角度返回提示回目录页阅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1.梳理重点词句。2.指出本段的分论点、论据和结论。

3.本段的分论点怎样是怎样呼应前面的论述的?4.作者以孔子从师的言行为论据,有着怎样的论证效果?

5.本段是从什么角度阐述论题的?课文研读C上一页回目录页看D部分回B部分下一页返回提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是”,指示代词,译为“这样”,指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重点词句回目录页提示分论点:分论点、论据、结论圣人无常师分论点:1.孔子向郯子等人学习(事实论据)分论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孔子的言论(理论论据)返回回目录页提示开头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点,呼应篇首的“古之学者必有师”、上段的“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使论述得到深入。呼应返回回目录页提示孔子是时人无不崇敬的至圣至贤,用他从师的言行来论证从事的必要性,更具有说服力。论证效果返回回目录页提示本段进一步从正面来论述从师的道理。论述角度返回回目录页阅读第四段,思考下列问题:1.梳理重点词句。2.概括段意,并说说本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课文研读D回目录页回C部分返回提示

不拘于时。

这是一个被动句,用“于”表示。又如《资治通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重点词句回目录页提示赞扬李氏子蟠虽学有所成,但仍拘世俗敢于从师的行为。段意返回回目录页返回提示本段属附记形式,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缘由,借勉励后学以强调他的师道观。本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回目录页思想内容

本文不仅论述了师道的重要性,抨击了轻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古文运动根除了思想障碍,而且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三点新的、进步的“师道”意识:①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阐明了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③科学、客观、辩证地阐明了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回目录页论证特点语言特点整句、散句结合一个意思,多种句式顶真的修辞论证方法回目录页对比论证:第二段的三层对比;第二段与第三段构成的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第三段引孔子从师的事实。引证论证:第三段引孔子从师的言论。论证方法提示返回回目录页提示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使语言奇偶互观,错落有致,气势雄壮。整句与散句结合返回回目录页提示第二段连用三个对比,结句都是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的。又随着三个对比的层层深入,语气也是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结句是用疑问语气,第二个结句带有否定和责备的语气,第三个结句则带有讽刺语气,感情强烈。这些不但准确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句式多变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