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文言文复习提纲_第1页
第三轮文言文复习提纲_第2页
第三轮文言文复习提纲_第3页
第三轮文言文复习提纲_第4页
第三轮文言文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提纲

一、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二、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三、结构观察法(相反、相近)四、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五、借助语境法(上下文)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1、“有牧人御众之才”2、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4、斯言虽小,可以喻大(统治,治理)“从”——通“纵”破——下,攻下试试看:联系: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明白,通晓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指文言文中常用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部分代词等。考纲划定了18个:“因、为、所、以、与、其、而、乃、于、之、则、焉、何、且、若、乎、也、者”,其中“而、乃、为、因、以、于、则、之”等,是历年试卷中常考的。

词性归类:代词:之、其(人称代词)、何、焉(疑问代词)副词:且、其(语气副词)文言助词:之、者、乎、焉、所连词:而、其、且、若、与、以、因、则介词:乎、为、与、于、以词类活用:名词:动词、使动、意动、状语动词:名词、使动、为动形容词:名词、动词、使动、意动数词:动词、形容词1、日思高其位,大其禄。2、瓜分豆剖.3、自高其能.4、战而不知兵,是鼠斗耳。5、大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6、人皆苦之.7、其勇力不足惮.8、季文子相宣、成.9、曾饭友人处.10、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综合练习使动,使——抬高,使——增大名作状,像瓜一样,像豆一样意动,认为——高超名作状,像老鼠一样使动,让——做将军意动,以——为苦使动,让——害怕名作动,担任国相名作动,在友人家吃饭形作动,傲视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和疑问句五种。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1)……“者”……也(3)

……者,……

。(4)

……者也(2)……

,……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⑵问今是何世。···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⑴荀卿,赵人。⑵刘备天下枭雄。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⑴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二、被动句:1.“于”表被动⑴而君幸于赵王2.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4.用“被”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5、意念被动句(无标志)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⑵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三、倒装句:

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1.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多见于感叹、疑问句)⑴甚矣,汝之不惠!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2.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⑴古之人不余欺也。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⑶忌不自信。···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注意(1)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2)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如:项王、项伯东向坐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⑵夫晋,何厌之有?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它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古今一样。但在文言文中除此之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此时就是“定语后置”。(1)定语移到中心词之后,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译文】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少年,养着一只蟋蟀。(2)在中心词与后置定语之间加“之”或“而”,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之(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译文】千里马,一顿往往要吃尽一石小米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形式。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4)在中心词后加数(量)词,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例如:铸以为金人十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常用的介词多有“以、于、乎”等。例如: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译文】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盘桓。

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阿房宫赋》)

【译文】栏杆纵横,比天下的城郭还多。

四、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份的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主语: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⑵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⑶()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对话省略]2.省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的情况都比较少见。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其中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句子的表达。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例如: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2.承下文谓语而省略。例如: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3.省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例如:①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分人(《曹刿论战》)

省略兼语“使、命、令”之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短语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省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短语,如作补语时常常被省掉1.省介词“于”。例如: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2.省介词“以”。例如:

赐之(以)彘肩(《鸿门宴》)5、省量词(1)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张把把块五、疑问句:

文言文中借疑问代词或否定词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盍曷、胡、安、孰、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哉”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常见虚词①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惟、盖、凡、且、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②而“乎、哉、也、矣、欤、焉、耳、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③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大至用在一句话的开头。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3、找顶真,定句读

4、根据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定句读5、依总分,定句读6、对话、引文定句读7、用语法,辩句式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固定的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五、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六大原则是:留、删、换、调、补、贯。1、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2、删:就是去掉那些没有意义的词语。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助词(凑足音节、句中停顿)、结构倒装的标志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换:①单音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疏,疏远;信,信任②通假字换成本字如: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③文言词语换成现代汉语词语如: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咸,都④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如: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4、调: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如: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译文:一张竹床,用它来坐;一张木榻,用它来躺。5、补: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判断词、介词、量词等)如:竖子,不足与(之)谋(省宾语)6、贯:古文中使用借代、借喻、用典、互文等修辞手法以及委婉的说法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意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代)曹操水军翻译题答题技巧: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含义。2、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3、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2010年广东高考真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1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将士闻之,或信或否。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语诸侯曰…谈论B.委尸填满沟壑放置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标志D.噫!我固无姜祸患B委放置,丢弃A语,说C识,明白,知晓,动词D恙,病,担忧。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俞瑱得之乃令吴玉守之B.利为彼有宜为报仇C.降家皆为上所杀儿为所误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6、B利为彼有,介词,表被动。宜为报仇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译:给,替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C表被动,为…所结构D方位地点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3分)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7,、D排除法。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