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32秒,“长五”火箭点火起飞,托举我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进入太空,踏上“问天”之旅。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索世界奥秘,求索万物本原,试图解开“我是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天问”,凡此种种,触及哲学问题。这表明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对人们改造世界起决定作用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有学者指出,以哲学的方式介入其他学科,既可从其他学科中发掘新的哲学素材,汲取新的哲学智慧,拓展哲学“接着讲”的理论空间,也可促进其他学科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处,进而彰显哲学“在场”的时代价值。学者的这一观点强调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进步而发展②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之科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这一问题①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阵营的依据②是区分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③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④是人们认识世界或改造世界无法回避的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最初的起源是一整块“无定型”,经过不断地分离,产生了“定型”的存在。当实在之物到了终点,又会化作“无定型”,所以“世界源于无定”。这一观点A.试图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的统一性B.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C.科学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些理论成果①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力量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特点相结合③是检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④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下列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②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又是可以被认识的③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依赖的④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医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最终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萎缩甚至死亡,从而导致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这表明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人脑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有健康人脑就有正确的思想9.同样对于农民的耕作生活,有人展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也有人写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勤操劳。这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文艺创作源于作者的思路③人的思维规律具有主观性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主要反映了①事物的发展是运动与静止相互更替的过程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④事物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造福人类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我们要在运动中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③运动的物质世界是有规律的,要避免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盲动④规律是客观的,其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是不能改变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以前,方便面之所以抢手,是因为它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足够“方便”。然而,现在打开APP,叫盒小龙虾,来几串烤串……比方便面更方便。据统计,受外卖冲击,方便面比3年前少卖了80亿包。这揭示的哲学道理是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②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④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应把握其多样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共生效应(Symboticeffect)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而人才的“共生效应”是指引入一个杰出人才,可以使四方贤才纷至沓来,进而逐渐形成一个人才群体,在这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人才间的互相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往往会极大促进人才素养与群体素养的提高。这告诉我们①办事情要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③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④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减碳”是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需要正确处理中长期绿色转型与短期经济平稳增长之间的关系,科学把握转型节奏,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先立后破,统筹有序,科学“减碳”,打赢碳达峰、碳中和的硬仗。从哲学上看,这说明推进“减碳”工作①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③要着眼于部分,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④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突破规律对绿色转型发展的制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2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过去一个时期,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这说明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香港的未来前景应充满信心②旧事物会因新事物的产生而快速走向灭亡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④新事物往往比较强大,总能比较轻松地战胜旧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三名航天员在中国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在轨驻留6个月。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这更是一场充满勇气的探索,一场携着梦想的远征。这体现了①事物发展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②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不断积累④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人类探索永无止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2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中指出,世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我们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要求我们①抓住关键时机,重构历史前进逻辑 ②把握发展趋势,在危机中孕育新机③遵循固有联系,创造时代发展潮流 ④创造有利条件,沉着应对化危为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阳光照一照,废水变“肥水”。工业、农业、生活、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废(污)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持久性含氮有机污染物,其毒性大,难以生物降解。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了某种催化剂,经过70分钟可见光照射,此催化剂可以将常见的含氮污染物基本完全降解,且使降解的废水具有肥力。这表明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抓住主要矛盾有利于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能促进发展④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联系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体现了①促进矛盾主次方面转化,推动农村工作重心转移②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事物发展的关键问题③用个性指导共性,以乡村振兴带动城乡协调发展④把握矛盾特殊性,找到解决乡村发展的正确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下边漫画《一刀切》讽刺了一些人想问题、办事情A.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不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事物C.不能做到客观符合主观D.不善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上论述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有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②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事物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④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月球上有没有水?人类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科学家通过对嫦娥五号所携带“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探测的数据进行研究,首次获得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1吨月壤中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约有180克“水”。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自“扎根”火星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在其着陆点探测到了大约730次地震。科学家基于其中35次地震的数据,揭示了火星的内部结构,并估算出火星地核的大小、地幔的结构和地壳的厚度。这是科学家第一次使用地震数据来探测地球以外行星的内部。材料表明①洞察号火星探测器能够延伸科学家的认识器官②火星地震存在源于人类天文探索能力和技术的提升③人类对火星的探测是获得对火星的认识的根本途径④人类的实践水平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这说明①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②对同一确定对象可能有多个正确认识③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④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这表明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B.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C.认识过程随着实践的成功走向终结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6.事实告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息,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④个人发展完全被动地由社会历史发展所决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该《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材料表明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②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对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超前社会存在的变化④初心使命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因为A.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B.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C.上层建筑多数情况下都会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D.社会存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因素2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人民的需要与生产发展的矛盾不可调和②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需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③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随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变化发展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心怀“国之大者”。这是基于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④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1.下列选项中,体现群众观点的有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彭士禄院士,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先,矢志报国,隐姓埋名,勇挑重担,身先士卒,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2021年5月26日,中央宣传部追授彭士禄“时代楷模”称号。彭士禄院士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①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最高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④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3.下边漫画(作者:刘永志)说明了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价值观不同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不同 ④价值观为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提供导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4.每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启示我们①实现人生价值,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 ②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要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④应该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5.在每个社区都有那么一群人,从保安、园艺工人,到保洁阿姨、维修电工,在我们看得到的地方、看不到的角落,都有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背后,都少不了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他们从事的大多是普通职业,但许多人却能将日常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在精益求精中练就拿手绝活。从中我们得到的人生感悟是①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增长才干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④在平凡岗位上才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第Ⅱ卷(主观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最近网络上出现一个热词:45°人生,指的是“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尴尬境地,反映出面对“白热化”的竞争压力,部分年轻人陷入一种弥漫性焦虑与无助的状态。其实,45°人生也可以不一样:◆找准“蓄势点”,让45°人生更奋发。45°是蹲踞式起跑姿势,是人蓄势待发、奋起追梦的状态。精准挖掘自我禀赋,练就核心竞争力,不断为自己充电、积聚能量、提高能级,让45°人生厚积薄发。◆找准“平衡点”,让45°人生更从容。在复杂的环境中,作为年轻人要理性地去探索世界、认识自我,自信从容,合理规划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节奏,找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蹄疾步稳地走到更远。◆找准“不足点”,让45°人生更虚怀。45°通常是人鞠躬时的一个角度,更是一种谦逊而无畏的人生姿态。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年轻人要常怀远大理想,常怀谦卑敬畏之心,做到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请结合材料,运用“辨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为何45°人生也可以不一样。(10分)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一座舒适宜居、别具一格的现代城市,一定有着自己的城市内涵和美学特色。曾经,一些城市在规划和建设方面未能充分尊重城市个性,出现“万楼同形”“千城一面”的现象,城市文化特色消减,城市辨识度下降。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通过城市更新,形成并彰显审美主张。广州通过微改造,美化多年破败的永庆坊,使之成为葆有西关风情的历史街区;成都在大学路保留建筑的民国风和当地特色元素,并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可浏览、可互动的展览漫步道,让参观者欣赏美丽街道的同时了解华西坝历史;沈阳推进历史文化保护,盛京皇城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利用……实践证明,处理好现代和传统、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才能从缺乏个性的“整齐划一”走向保留特色的“参差多态”。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感悟现代城市治理蕴含的哲学智慧。(12分)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的光辉时刻。在5月10日举办的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的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共青团把青年人组织起来,是在理想信念感召下坚定信仰的结合、科学主义的结合。中国共青团将继续团结带领一代代中国青年奋勇争先,在党的事业和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无上的青春荣光。请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作为当代青年,怎样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8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DABDCB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ABDCB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ADDACBCD题号3132333435答案ACBDA1.B解析:①④正确,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测世界奥秘,求索万物本原,试图解开“我是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天问”,凡此种种,触及到哲学问题,这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不合题意,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的说法正确,但材料说明的是哲学的产生;③错误,哲学对人们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故选B。2.A解析:④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之科学,说法错误;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②正确,有学者指出,以哲学的方式介入其他学科,既可从其他学科中发掘新的哲学素材,汲取新的哲学智慧,拓展哲学“接着讲”的理论空间,也可促进其他学科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处,进而彰显哲学“在场”的时代价值。学者的这一观点强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即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进步而发展。故选A。3.D解析: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这一问题是人们认识世界或改造世界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①不合题意,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阵营的依据,但材料强调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强调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②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区分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标准。故选D。4.A解析:A符合题意,认为世界最初的起源是一整块“无定型”,这是在试图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的统一性;B说法错误,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并未克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C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而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说法错误,材料中“无定型”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故选A。5.B解析:①③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④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说法错误。故选B。6.D解析:②正确,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特点相结合,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④正确,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①错误,“决定”一词夸大了理论成果的作用;③错误,检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故选D。7.C解析:①错误,物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正确,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又是可以被认识的;③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④正确,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故选C。8.B解析:A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不是由人脑决定的;B符合题意,阿尔茨海默症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最终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萎缩甚至死亡,从而导致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这表明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说法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说法错误,健康的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还需要有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才会产生意识,而且也不一定是正确意识。故选B。9.B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同样对于农民的耕作生活,有人展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也有人写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勤操劳。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错误,文艺创作源于实践;③错误,人的思维规律具有客观性。故选B。10.C解析:②③符合题意,“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反映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错误,事物的发展是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而不是相互更替的过程;④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选C。11.B解析:①符合题意,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③符合题意,运动的物质世界是有规律的,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等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盲动;②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变规律本身,但能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从而去影响规律发挥作用。故选B。12.D解析:②④符合题意,据统计,受外卖冲击,方便面比3年前少卖了80亿包。这体现了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应把握其多样性;①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故选D。13.C解析:②④正确,共生效应告诉我们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作用;①错误,办事情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不能立足部分;③错误,“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强调的是整体的作用,材料强调部分对整体的作用。故选C。14.A解析:①②正确,“减碳”是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需要正确处理中长期绿色转型与短期经济平稳增长之间的关系,科学把握转型节奏,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说明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③错误,要立足于整体;④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突破规律。故选A。15.B解析:①③正确,过去一个时期,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香港的未来前景应充满信心,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②错误,旧事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完善,力量比较强大,不会因新事物的产生而快速走向灭亡;④错误,新事物开始并不强大,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弱点,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新事物总能比较轻松地战胜旧事物的说法错误。故选B。16.D解析:③④正确,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不断积累,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人类探索永无止境;①错误,事物发展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②错误,量变要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选D。17.C解析:②④正确,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要求我们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在危机中孕育新机,创造有利条件,沉着应对化危为机;①③错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要求我们抓住关键时机,顺应历史前进逻辑与时代发展潮流,而不是“重构历史前进逻辑”“创造时代发展潮流”。故选C。18.B解析:①符合题意,阳光照一照,废水变肥水,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符合题意,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使降解的废水变得具有肥力,这表明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联系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矛盾在一定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涉及主要矛盾;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一定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故选B。19.C解析:②④正确,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说明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事物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把握矛盾特殊性,找到解决乡村发展的正确途径;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主要矛盾,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③错误,要用共性指导个性。故选C。20.D解析:D符合题意,“一刀切”将所有问题一概而论,不善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不合题意,“一刀切”不涉及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的问题;C错误,应该是主观符合客观;B错误,“一刀切”错在不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不同事物,而不是分析同一事物。故选D。21.B解析:①符合题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旨在强调抓主要矛盾;②不合题意,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属于唯物论知识;③说法错误,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材料强调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而非矛盾主要方面;④符合题意,自主创新需要发挥多种优势,这告诉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故选B。22.C解析:②③符合题意,日前,科学家通过对嫦娥五号所携带“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探测的数据进行研究,首次获得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1吨月壤中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约有180克“水”,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为认识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故选C。23.A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自“扎根”火星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在其着陆点测量了大约730次地震。科学家基于其中35次地震的数据,揭示了火星的内部结构,并估算出火星地核的大小、地慢的结构和地壳的厚度。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洞察号火星探测器能够延伸科学家的认识器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类对火星的探测是获得对火星的认识的根本途径;②错误,火星地震本来就存在;④错误,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与认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故选A。24.D解析:③④符合题意,“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这说明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①错误,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②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对统一确定对象不存在多个正确认识。故选D。25.D解析:A错误,真理是可以获得的,而不是无限接近真理;B错误,从哲学上讲,实践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C错误,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D正确。故选D。26.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这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④错误,个人发展不是完全被动的由社会历史发展决定。故选A。27.C解析:②④正确,《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表明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初心使命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①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自主变化”的说法错误;③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领先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同步,有时落后。故选C。28.B解析:A错误,社会主要矛盾不等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是社会基本矛盾;B正确,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因为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C错误,“上层建筑多数情况下都会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的说法太绝对;D不符合题意,该选项强调社会存在是什么,这与题意无关。故选B。29.C解析:②④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说法错误,人民的需要与生产发展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③说法错误,应该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随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变化发展。故选C。30.D解析:②④符合题意,党之所以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基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错误,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而劳动者只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③错误,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说法错误。故选D。31.A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都体现了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群众观点;②不合题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④不合题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故选A。3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