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军队文职)及答案_第1页
教育学 (军队文职)及答案_第2页
教育学 (军队文职)及答案_第3页
教育学 (军队文职)及答案_第4页
教育学 (军队文职)及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军队文职)(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元认知的涵义?元认知的作用有哪些?2、有价值的问题不一定符合选题要求。3、简要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4、简述课程实施的几种价值取向。5、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6、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针对我国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8、法国《郎之万一万隆教育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试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0、说明道德教育几种模式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参考答案一、主观题1、【答案要点】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这就是元认知的作用: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即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元认知控制则是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即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因此,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对目前认知任务的认识、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2、【答案要点】正确。

因为一个好的选题要同时具备以下要求:有价值、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具体明确、可行。所以,有价值的问题可能不可行,也可能没有理论依据等。3、【答案要点】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要对以下特征进行鉴定:

(1)信度分析。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一是用同一个测验重复测量某项持久的特性时,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即测量的尺度是否稳定,值得信赖,二是测验能否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而能提供关于所要测量的某特性的真实情况。

在进行信度系数的计算时,必须认真考虑实际所求信度的类型,然后选择恰当的计算信度系数公式。

①通过再测信度,可以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优点是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②复本信度是先后对一组被试施测两个复本测验。

③当题目数很多,又奇偶题同质,在没有复本的情形下想考察测验的信度时,通常是将受测者的分数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称为分半信度。

④同质性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而不是内容或形式的一致性。

⑤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的评判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是根据不同评分者对同测验所评分数计算相关。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被试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动机,注意力,持久性,回答态度,焦虑等;主试者的态度,言语,暗示,评分主观性;测验情境方面的通风状况,光线效果,噪音等;内容与取样方面;时间方面即两次测验的间隔时间。

(2)效度分析。效度是指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特性的程度。

①内容效度,即指测验内容的适切性,测量所要测量特性内容的程度。系统检验方法有专家判断,再测,统计分析等。

②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可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加以考察。

③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用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

(3)对题目的分析。包括两方面:

①质的分析。

②量的分析。

对于题目的命题原则要体现测验的目的和要求,取材要有代表性,行文浅显,题意明确,各个题目互相独立,不可互相牵连,不应对本题答案或另一题答案具有暗示性,应有正确确定的答案。也不要超出受测团体或个人知识能力的范围。

同时对于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要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区分度高于0.4就是属于非常优秀的。

一般来说,难度在0.5时,区分度最大,这一点从统计上可以证明。在一个测验中,并非所有题目的难度都是0.5,因为这样整个测验的区分度就不会太好,必须有一些较易的题目和较难的题目。两头难度的题目数少些,为正态分布最好。4、【答案要点】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1)忠实取向。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实现程度高,则课程实施成功;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

(2)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在相互适应看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相互适应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必然性。该课程取向的课程实施研究也主要探讨两个问题:①借用社会科学中新的方法和理论以发现关于各种教育问题的详尽的、描述性的资料;②确定促进或阻碍课程按计划实施的因素,特别是各种组织变量。

(3)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即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该课程取向的课程实施研究的问题有:①创生的经验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是如何创造这些经验的?怎样赋予教师和学生权利以创生这些经验?②课程资料、程序化教学策略、各级教育政策、学生和教师的性格特征等外部因素对创生课程有怎样的影响?③实际创生的课程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隐性课程”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5、【答案要点】梁漱溟认为晏阳初的四大问题只是表面症状,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需探究内部病因。中国社会是个“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的社会,不同于西方和印度。而是惯于安分知足,遇事自求“调和折衷”。人类社会,将由注重物质转向注重人与人的精神,正与中国文化相合。但近百年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经济破产,尤其是礼俗蜕变,精神破产,所以中国问题是文化的严重失调。由于中国是个“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内部不会因阶级对抗走进资本主义;同时西方也不希望中国走入。由于中国是乡村社会,文化的根子在农村,农村的破坏又很严重,中国的出路就唯有乡村建设,而“建设必寓于教育”“归于教育”。

实施乡村教育必须借助于乡农学校。乡农学校由学长、学董、教员和学众组成。以“乡村领袖”为学董,众学董组成学董会,其最富德望者为学长,是乡农学校的领导;教员为受过训练的乡村建设者;学众为乡村中一切人。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兼为教育和行政组织,其组织原则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一切政治、经济、武装自卫措施都通过乡农学校贯彻。乡村教育的开展必须通过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的合一,学校设儿童部、成人部、妇女部和高级部。乡农学校注重通过“精神讲话”巩固“旧道德”,接受“新知识道理”。6、【答案要点】赞可夫认为“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目的是促进学生“理想的一般发展”,这就是发展性教学的思想。

所谓一般发展,一方面是对特殊发展(即数学、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发展)而言,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智力发展。一般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论”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大纲、教学法等几个方面,其中以教学原则最为重要。教学原则主要有五项: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难度”这一概念的涵义,一是指教材有需要克服的障碍,二是指学生的努力。以高难度进行教学,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并不是在于无限度的难。“难度的分寸”限于“最近发展区”。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这条原则在赞可夫的教学论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是针对传统教学论形而上学地看待巩固性原则造成的进度慢、重复多的弊端提出的。高速度绝不意味“越快越好”,也有一个掌握分寸的问题,即根据能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来决定速度。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这条原则是对高难度原则的补充和限定,它要求高难度必须体现在提高理论知识的比重上,而不是追求一般抽象的难度标准。所谓理论知识,是针对具体的技能技巧而言的,指的是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赞可夫的这条原则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部机制,要求学生理解的对象是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5)使班上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这条原则是前面四条原则的总结,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以上五条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与整个实验教学论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密切的联系。以这五条原则为重要标志的实验教学论体系,是赞可夫首创的苏联发展性教学的第一例完整体系。7、【答案要点】

(1)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是:从总体上看,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较好,能够符合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

(2)采取的策略:

①使得学生了解有关社会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每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都需要运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觉地练习才能形成,这是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

②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这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利用表扬和批评的武器,促使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③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所提供的榜样应和观察者的条件相近似,要有良好的声誉,并能显示出热情的态度和有教养的举止,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观察者产生模仿的意向。

④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各种有益活动使学生在有意练习中明确练习的目的与阶段要求,要不间断地进行练习,并且让学生知道练习的成效,及时给予强化与反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

⑤注意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8、【答案要点】二战一结束,法国的议会就组建了一个教育改革委员会,任命郎之万为主席,瓦隆为副主席。瓦隆认为法国教育体制没有民主,双轨制,一个是资产阶级的,一个是人民的,中等教育是按资产阶级的需要设的,应当彻底重新改造。

他们在1948年正式向议会提交《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是:

(1)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6项基本原则,包括社会公正、学科价值平等、方向指导和职业指导等;

(2)实施6~18岁的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方向指导阶段和决定阶段进行;

(3)对义务教育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设想;

(4)对教育中注意学生的特点、采取小组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感等提出了要求。在战后初期的历史条件下,方案虽然没有实施,但提供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对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9、【答案要点】(1)目标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是泰勒,该模式一共包括了七个步骤:

①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目标的建立和表述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基础。

②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

③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

④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泰勒强调情境对于所要评价的行为应当是“诱发”而不是“要求”,即行为表现要真实自然。

⑤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泰勒注重记录行为方式的多样,书面测验中学生的答案、作文、演讲、艺术作品等都是可以保存并且仔细评估的记录。

⑥确定评估时使用的计分单位。

⑦设计获取代表性的样本的手段,在此,泰勒主要强调要为评价建立真实可靠的样本。

目标评价模式作为泰勒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产生过十分普遍的影响,这一模式也确实存在一定的科学性,而且清楚、明确、易于操作。但作为这一模式基础的行为目标本身以及对于预期的行为目标以外因素的忽视,导致了对这一模式的诸多批评,以致后来许多的评价模式正是在对目标评价模式批评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在1967年提出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他认为,目标评价模式只考虑到原定目标的预期效应,忽视了非预期效应,而评价应当注重的恰恰是课程的实际效应而不仅仅是预期效应。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评价重点从课程的预期效果转向了课程的实际效果。

斯克里文对目标评价模式的批评是中肯的,但是完全游离于既定目标之外,评价将是不可想像的,其价值也将是没有保证的。比较能够令人接受的是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作为目标模式的补充和发展。

(3)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于1967年提出了外观评价模式。该模式也是在对目标模式的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斯塔克认为,目标评价模式忽视了教育的前提条件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在外观评价模式中,包括了三个重要的因素: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评价是以这三个因素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显然,这种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面,并且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这些都有它的独特优势。但在观察、描述和判断中容易带有主观性,因此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和可信。

(4)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这一模式是由斯塔弗尔比姆等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课程评价不仅是对课程目标实现的状况作出判断,而且应当为课程的改革服务,涉及课程改革的决策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设计决策:涉及终止、改变或维持某种课程;结构性决策:涉及改变课程的各种活动;实施决策;循环决策,了解改革的效果后,决定是否纳入课程,后者再次实验。

CIPP的四个部分分别与之相对应:

背景评价:确定课程计划实施单位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一般和具体的目标;判断目标是否已经反映了这些需要。

输入评价: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对可供选择的各种课程计划所作的评价。

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有三个目标,即为决策者提供反馈信息、预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点并为修订或详细解说计划提供指引以及记录课程的实施过程,包括实施涉及的成本、参与者和观察者如何判定实施的质量等。

结果评价: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帮助决策者决定是否应当终止、修订或继续课程计划。

(5)差距评价。该评价模式由普洛沃斯提出。他认为学校在课程实践中,往往不是完全执行课程计划,而是会有所偏离。因此,如果只就各种不同的课程计划本身进行比较和评价是没有意义的。为此,普洛沃斯提出了差距评价模式,目的在于将设计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课程表现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作为改进课程的依据,并且决定是继续续课程计划,还是重复或终止课程计划。这一模式包括四个部分和五个阶段。

四个部分包括:

①确定课程标准;

②确定课程表现;

③对标准和表现进行比较;

④确定差别是否存在。

五个阶段是:

①设计阶段:界定课程计划的标准,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所谓标准,主要包括课程计划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师生为达到目标所从事的活动。

②装置评价阶段:了解实际的课程计划内各种资源分配与原来设计的课程计划之间相互吻合的程度、具体的差距所在。

③过程评价阶段:检查课程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与预定的计划标准的差距。也就是了解课程计划的实施,即条件、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等是否与预期标准存在差别,能否产生预期的结果。

④成果评价阶段:评价课程的最终结果是否与预期标准存在差别。预期的最终目标是否达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别是怎样的。

⑤成本效益评价阶段:根据以上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从整体上评价课程计划与其他计划的异同和优劣。10、【答案要点】

(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Kohlber9,1927~197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它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要以两难故事诱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实施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是:首先,根据道德判断测量表测出学生道德发展已达到的实际阶段,并根据测试结果给学生分组;然后,再选择适当的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体谅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及其同事首创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以道德情感教育为主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的方法是:①运用问卷调查学生需要,确定道德教育目的。②教会学生关心人和体谅人是道德教育的核心。③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和环境的教育作用。④《生命线》课程的实践。

麦克费尔根据学生记述的“好事”和“坏事”,提炼出许多典型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生命线》丛书以及《学会关心》的教师参考书。在《生命线》中,一方面,他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鼓励观察和理解言语信号中所表现的需要、兴趣和情感,提高学生估计和预测行为后果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加关心如何把影响人们决定的事实、思想、技巧、经验汇集融合,达到一种整体性作用,使道德决定与最充分的知识相结合,使知识和理论发挥应有的指导性;麦克费尔指出,这部分教材和教学策略有如下要求:教材要具有情境性;这些情境来自青少年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描述;情境的叙述简明扼要,使学生可能根据各自的切身经历补充情境的细节,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问题一般涉及做而不涉及理论性问题;列出的事情是没有固定结局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下去。

(3)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斯等人,其主要思想在拉斯与人合著的《价值与教学》一书中有比较系统的论述。论影响的广泛性,价值澄清理论远不及科尔伯格道的发展阶段理论,但是它可能是当代西方价值教育方法的最为典型的代表。

价值澄清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指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价值观的形成。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儿童要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获得自己的价值观,必须要经历一个多环节的价值澄清过程,它包括了三大阶段共七个具体步骤:①第一阶段是选择。它具体包含了三个步骤:一是自由选择;二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可能进行选择,以增加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三是对选择结果进行审慎而全面的思考,以产生出合于理性的价值观。②第二阶段是珍惜选择。它包含两个步骤:即一是所选择的价值观应该是他们感到喜爱和珍惜的,并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二是公开认可,把个人的选择向公众公布以求得公众的认同,不能羞于公开自己的价值选择。③第三阶段是具体行动。该阶段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