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教学设计_第1页
《谈读书》教学设计_第2页
《谈读书》教学设计_第3页
《谈读书》教学设计_第4页
《谈读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读书》教学设计优秀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读书》教学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谈读书》教学设计优秀1一、课文内容分析《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常”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好处已经有所体会,能对“读书明智”达成共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得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借助工具书、借助注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等方法,关注古今异义,来理解文意。此外,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方面,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关键词的方法,实现对语文要素的落实。三、教学目标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推荐,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吗?谁能为大家简单讲一讲?(生讲述故事)2.我们从故事中能够看到古人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书:《古人谈读书》请大家齐读课题《古人谈读书》。[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明示文体,明确学法1.本课是文言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今天,我们就先去学习前两部分。2.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学习。(课件出示:读准、读通、读懂、读深)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一)读准字音1.自读课文前两则,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前两则,学生之间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关注“诲”、“识”、“耻”、“矣”、“岂”的读音。重点关注多音字“识”,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二)读通语句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在老师停顿的地方,用“/”作标记。特别提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已。2.自己练习读通语句。[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环节,关注多音字的字音,落实判断字音的方法。读通语句环节,关注对“听”的要求,落实边听边画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好文言文,体现了读书训练的梯度。]四、再读课文,读懂读深(一)读懂文意1、自读课文,试着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解释前两则的意思。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2、小组合作,互促解疑。3.全班交流,师指导学生读懂文意。第一则重点关注:(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点“耻”:以……为耻。(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点“知”:前面几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表示智慧。(渗透学法:在理解字意的时候,要根据这个字所在的语言环境来判断。)(3)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点“厌”:满足。(渗透学法:文言文中,要特别注意古今义区别较大的字。)第二则重点关注:(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已。要点“漫浪诵读”:猜一猜,怎样读叫做“漫浪诵读”?(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要点“急”:出示“急”在字典中的意思:①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②使着急。③形容发怒、急躁。④很快而且猛烈,急促。⑤急迫、紧急。⑥紧急严重的事情。⑦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着帮助。请同学们讨论,选择“急”在本课中的正确意思。(渗透学法:“急”在古文中表示重要,而现在常用的意识是着急。在学习时,这种古今义差别大的字要特别注意。)4.读课文。文意都读懂了,读的时候,要读出语气。(二)读深道理1.读完第一则,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来介绍读书的?预设:1.谦虚2.求实3.勤奋板书:(一)1.谦虚2.求实3.勤奋2.读完第二则,交流“三到”读书法。为什么要把“心到”放在最前面?谈谈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做到这三点。预设:做到了。追问:有什么好处能分享吗?预设:没有做到。追问:今后打算怎么做?板书:(二)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设计意图:读通文意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关注并落实了古今义差别较大字的学习方法,巩固并增强了借助注释理解字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能力。读深道理环节,进一步探讨这两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学生有生长点。同时训练学生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3.读课文。道理明白了,再读课文,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五、交流分享,拓展延伸1、学习了前两则,你有什么收获?2、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则,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悟。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回顾学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言文的第三则。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步骤是什么?(课件出示:读准、读通、读懂、读深)二、学法迁移,自主实践(一)同桌互助,读准读通1.出示学习提示。读准: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读通:与同桌一起读课文,针对停顿不一样的地方进行讨论。有问题记录下来,全班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重点关注: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知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设计意图:学生学得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教师只在难点之处进行指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二)小组探究,读懂读深1、出示学习提示。读懂:借助学习第一、二则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读懂文意。遇到困难,记录下来,小组内互相解疑。读深:小组内用简要的话说一说曾国藩的读书要诀,并提炼出关键词。2.合作探究。3、小组汇报“读懂”。重点关注:(1)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要点“断”:猜想“断”的意思,再查字典印证。(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要点“《河伯观海》”、“《井蛙窥天》”的故事。4、小组汇报“读深”。(1)曾国藩的读书要诀是什么?总结并板书:有志有识有恒(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预设:有志——不甘为下流。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3)曾国藩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预设: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4)所以作者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这三点很重要。5.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设计意图:学法迁移,通过学习提示以及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做降低了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三、夯实基础,认真写字1、出示本课9个生字,观察并提出最需要指导的生字,全班交流书写要点。预设:窥:上半部分“穴”的捺变成点,要写的扁而宽。左下部分“夫”的捺变成点。右下部分“见”的撇要写舒展,穿插到“夫”的下面。缺:右半部分“夬”稍长于左半部分“缶”。“夬”字撇的收笔要在“缶”字的下面。2、学生练写。[设计意图: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已经上五年级了,有一定的写字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抓住学生写字时的难点进行点拨和指导。]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1、链接曾国藩的资料。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时入私塾读书,14岁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突出。23岁中举,后考取进士,供职翰林院。曾国藩博学多才,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以《家书》(即《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所设计内容比较广泛,在平淡家常中含真是良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2、拓展读书名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五、再次读文,读书明智同学们,就像我们学到的,读书能让我们明智,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许多同学都爱读书,特别好。有的同学可能在读书的时候做的还不够,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感受到书籍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在古文的诵读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齐诵《古人谈读书》。《谈读书》教学设计优秀2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皮果夫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英】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3)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马克思读书趣闻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读一读,记一记: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3.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明确: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分两个小层理解:(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四、学习论证方式象这种论证方式,叫做立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这类文章。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式,叫做驳论,即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我们即将学习的〈〈不求甚解〉〉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驳论文,区分的关键就看在文章的开头是否有一个作为靶子的错误观点。五、品味文章语言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大家听。六、体验反思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六、布置练习:1.把《谈读书》中的有关“读书”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300多字的议论文。3.字词练习《谈读书》教学设计优秀3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教学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让培根教给我们更多更好的读书方法吧。二、授新:1、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2、读一读,记一记: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3、理解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4、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可以补天然的不足;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6、读书的作用是什么?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