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46原电池原理的应用_第1页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46原电池原理的应用_第2页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46原电池原理的应用_第3页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46原电池原理的应用_第4页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46原电池原理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化学大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练_46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

B.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

C.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D.A是Ag,B是Fe,C为稀AgN少量铁片与l00mL 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

②加KNO3固体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入少量铁粉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10mL 0.1mol/L盐酸.A.②⑥⑦ B.③⑤⑧ C.③⑦⑧ D.③④⑥⑦⑧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原电池能加快Zn+H2SA. B.

C. D.我国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制氢工艺中光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

B.该装置工作时,H+由b极区流向a极区

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3++e-= Fe为研究硫酸铜的量对锌与稀硫酸反应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EF4mol/L

H2S30VVVVV饱和CuSO400.52.55V20HVVVV100A.V1=30,V6=10

B.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E中的金属呈暗红色

C.加入MgSO4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知氧化性:Cr2O 72->FeA.甲烧杯的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

B.乙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r3++7H2O-6e-=Cr2O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Zn-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低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O2+2H2O +4e-= 4O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可逆反应2Fe3++2I-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Zn+2NiOOH+H2OZnO+2Ni(OH)2A.放电时负极附近的pH升高

B.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C.充电时3D-Zn电极应与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如图是某酸性酒精检测仪的工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检测仪利用了电解原理

B.质子交换膜具有类似盐桥的平衡电荷作用

C.Pt(Ⅰ)电极的电极反应为CH3CH2OH+3H2O-8e-=C当电解质中某离子的浓度越大时,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利用这一性质,有人设计出如图所示“浓差电池”(其电动势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是由一种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而产生的。)其中,甲池为3.5 mol·L-1的AgNO3溶液,乙池为1.5 mol·L-1的AgNO3溶液,A、BA.断开K1,闭合K2,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归零,此时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

B.实验开始先断开K1,闭合K2,此时NO3-向B电极移动

C.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乙池溶液浓度增大

流动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其主要特点是可以通过电解质溶液的循环流动,在电池外部调节电解质溶液,以保持电池内部电极周围溶液浓度的稳定。北京化工大学新开发的一种流动电池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Cu+PbO2+2H2SA.a为负极,b为正极

B.该电池工作时PbO2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调节电解质溶液的方法是补充CuSO4

将反应IO3-+5I-+6H+3I2A.开始加入少量浓硫酸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开始加入少量浓硫酸时,同时在甲、乙烧杯中都加入淀粉溶液,只有乙烧杯中溶液变蓝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两次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相反金属(M)-空气电池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M+O2+2(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向多孔电极移动

B.比较Mg、Al、Zn三种金属-空气电池,Mg-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C.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负极反应式2M-4e-+4OH-=2M(OH)为减缓钢铁设施在如图所示的情境中腐蚀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装置设计符合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B.金属的还原性应该比的还原性弱

C.当水体环境呈较强酸性时,钢铁设施表面会有气泡冒出

D.当水体环境呈中性时,发生的反应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以下每小题中的电池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填写空格.

(1)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发生的电池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FeCl3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发生2FeCl3+Cu=2FeCl2+CuCl2,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所用电极材料为______,当线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则被腐蚀铜的质量为______g.

(3)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烧碱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______.

A.铝片、铜片B.铜片、铝片C.铝片、铝片

(4)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如图是电解质为稀硫酸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1)把a、b、c、d四种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正极;c、d相连,c为负极;a、c相连,c上产生气泡;b、d相连,b质量减小,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2)碱性锌锰干电池比普通锌锰电池的使用寿命长且性能高,其构造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 + 2MnO2+ 2H2O = 2MnOOH + Zn(OH)2,其中MnO2作_______极,发生_______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Pt(a)电极是电池的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______(填“a”或“b”)极移动,电子流入的电极是_________(填“a”或“b”)③该电池工作时消耗11.2L CH4(标准状况下),则电路中通过燃料电池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1)某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Li2CO3a处通入的气体为________;CO32-向________(填“M”或“N”)(2)已知6NO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_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当有4.48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NO2被处理时,转移的电子数为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在强碱性条件下用电解法除去废水中的CN-,装置如图所示,依次发生的反应有:i.Cii.2C①除去0.5molCN-,外电路中至少需要转移________②为了使电解池连续工作,需要不断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种用离子液体作电解液的混合动力电池放电原理图如图所示,已知充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

4LiAl2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向正极迁移的是AB.放电时,FePO4极上的电势比C.充电时,阴极反应式:Al2D.充电时,阳极反应式:LiFePO4②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反复充电、放电的装置,有一种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是:NiO2①该蓄电池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用该蓄电池进行电解M(NO3)x溶液时,工作一段时间后消耗0.72g水,电解M(NO3)x溶液时某一极增至Ag,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将H2S(1)HⅠ克劳斯法HⅡ铁盐氧化法HⅢ光分解法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Ⅲ体现了H2S的稳定性弱于H2(2)反应Ⅲ硫的产率低,反应Ⅱ的原子利用率低。我国科研人员设想将两个反应耦合,实现由H2S高效产生S和过程甲、乙中,氧化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3)按照设计,科研人员研究如下。①首先研究过程乙是否可行,装置如图。经检验,n极区产生了Fe3+,p极产生了H2。nⅰ.Fⅱ.2H2O-4e-=经确认,ⅰ是产生Fe②光照产生Fe3+后,向n极区注入H2S溶液,有S生成,持续产生电流,研究S产生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确认,S是由Fe3+氧化H2(4)综上,反应Ⅱ、Ⅲ能耦合,同时能高效产生H2和S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Fe3+/Fe2+外,I3-/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明确正负极的判断方法,一般是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判断正负极,但如:Mg、Al、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铝作负极,镁作正极,根据电解质溶液参与的化学反应来判断正负极是易错点.

【解答】

该原电池中,A极逐渐变粗,说明A上发生还原反应,A作正极;B极逐渐变细,说明B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作负极,则B的活泼性大于A的活泼性,所以排除AC选项;

A极逐渐变粗,说明有金属析出,B选项析出氢气不是金属,D选项析出金属银,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审题时要注意:加快反应速率和不改变氢气的量。【解答】①加水,盐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错误;②加KNO③滴入几滴浓盐酸,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铁的质量固定,所以产生氢气的量不变,正确;④加入铁粉,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但铁的质量增加,氢气的量则增加,错误;⑤加NaCl溶液,与加水相同,反应速率减慢,错误;⑥加硫酸铜溶液,铁置换铜,与铜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但铁的质量减少,产生的氢气减少,错误;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氢气的量不变,正确;⑧盐酸浓度增大,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氢气的量不变,正确。故选C。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构成条件、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理解原电池原理。

【解答】

要探究原电池能加快Zn+H2SO4=ZnSO4+H2↑的反应速率,所设计的装置应该为原电池,由于B、D为电解装置,所以B、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为解决天然气和石油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H2S资源高值化转化(H2+S)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途径,是电化学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A.该制氢工艺中光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

B.该装置工作时,H+在b极区放电生成氢气,则H+从a极区流向b极区,B错误;

C.a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所以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3+,C错误;

D.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5.【答案】A

【解析】解:A.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则需要硫酸的体积、物质的量应相同,由A、F可知结合溶液的总体积为30mL+20mL=50mL,则V1=30,V6=50-30-10=10,故A正确;

B.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则需要硫酸的体积、物质的量应相同,V6=50-30-10=10,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的铜会附着在锌片上,E中的金属呈暗红色,V7=50-30=20,A中无硫酸铜,为锌和硫酸的反应,不会出现金属呈暗红色,故B错误;

C.能与锌发生置换反应且能形成原电池反应的只有Ag2SO4,镁的活泼性强于锌,无法构成原电池,故C错误;

D.因为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直至硫酸铜反应完才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硫酸铜量较多时,反应时间较长,而且生成的铜会附着在锌片上,会阻碍锌片与硫酸继续反应,氢气生成速率下降,故D错误;

故选:A。

A.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为保证实验有对比性,只能逐渐改变一个变量分析,CuSO4溶液体积逐渐增多,故H 2SO4的量应相等均为30mL,水的量减小,但每组实验中CuSO4与水的体积之和应相等;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离子的移动,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解答】

由于氧化性Cr2O72->Fe3+,即Cr2O7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故在原电池中,Fe2+失电子被氧化,故a极为负极;Cr2O72-得电子被还原,故b极为正极。

A.甲烧杯中Fe2+失电子被氧化,即甲池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乙烧杯中C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获取信息解答问题及计算能力,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离子交换膜作用、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

【解答】

A.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故A正确;

B.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则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得到的电能越多,假设质量都是1g时,这三种金属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分别为1g24g/mol×2=112mol、1g27g/mol×3=19mol、1g65g/mol×2=132.5mol,所以Zn-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低,故B正确;

C.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OH-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原理,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和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解答】AB.由反应2Fe3++2I⇌2Fe2++I2可知,反应开始时甲中Fe3+被还原,乙中I-被氧化,A、B项正确;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工作原理,侧重考查原电池离子移动,溶液的pH变化以及充电的电极反应式书写,分析和灵活运用能力,难度一般。

【解答】

A.放电时为原电池,Zn为负极,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消耗OH-使负极附近的碱性减弱、pH降低,故A错误;

B.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区移动,即O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故B错误;

C.原电池中3D-Zn电极为负极,充电时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接,故C1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题中乙醇被氧化为乙酸的特点,注意该燃料电池是酸性电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本原理的应用能力。

【解答】

A.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是利用原电池原理,故A错误;

B.盐桥是控制原电池中指定的阴阳离子定向移动,防止阴阳离子在正负极区域大量累积,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而在该原电池中,质子交换膜只允许氢离子通过,与盐桥的作用类似,起到平衡电荷作用,故B正确;

C.该电池的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由装置图可知酒精在负极被氧气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醋酸,则Pt(Ⅰ)极反应为:CH3CH2OH-4e-+H2O=4H1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断开K1,闭合K2后,形成浓差电池,当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时,反应停止,电流计指针将归零,故A正确;

B.断开K1,闭合K2后,形成浓差电池,A为正极,B为负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NO3-向B极移动,故B正确;

C.闭合K1,断开K2后,为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B是阳极,阳极金属银被氧化产生银离子,NO3-向阳极移动,则乙池硝酸银浓度增大,故C正确;1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根据原电池原理来分析解答,知道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即可解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学习难点,总结归纳书写规律,难度中等。

【解答】

A.根据电池总反应为Cu+PbO2+2H2SO4=CuSO4+PbSO4+2H2O,则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Pb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所以a为负极,b为正极,故A正确;

B.Pb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反应式为:PbO21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注意把握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题目难度一般。【解答】A.开始加入少量浓硫酸时,乙中I-失电子生成I2,则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乙中I-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I2,甲中IO3-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I2,则加入淀粉溶液,两个烧杯中均变蓝色,故B错误;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则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所以电流计读数为零,故C正确;

D.开始加入少量浓硫酸时,乙中I-失电子生成I2,则乙为负极,甲中IO3-得电子生成I2,则甲为正极,再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浓1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获取信息解答问题及计算能力,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离子交换膜作用即可解答,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由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M+O2+2H2O=2M(OH)2可知,M为负极,通入氧气的多孔电极为正极,

A、金属(M)-空气电池中M为负极,通入氧气的多孔电极为正极,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M电极,故A错误;

B、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则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得到的电能越多,假设质量都是1g时,这三种金属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分别为124×2mol=112mol、127×3mol=19mol、165×2mol=132.5mol,所以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故B错误;

C、该原电池中金属M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M(OH)2,电极反应式为2M-415.【答案】C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考生掌握好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该装置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符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故A错误;

B.金属的还原性应该比的还原性强才能失去电子,从而保护铁不被腐蚀,故B错误;

C.当水体环境呈较强酸性时,H+向钢铁设施一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氢气,钢铁设施表面会有气泡冒出,故C正确;

D.当水体环境呈中性时,发生吸氧腐蚀,O2得到电子,反应O2+4e-+H2O=4O16.【答案】PbO2+4H++SO42-+2e【解析】解:(1)放电时,正极上PbO2得电子,正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

故答案为:PbO2+4H++SO42-+2e-=PbSO4+2H2O;

(2)该电池反应中,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则当线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反应的Cu为0.1mol,其质量为6.4g,

故答案为:Cu;6.4;

(3)铝片和铜片插入浓HNO3溶液中,金属铝会钝化,金属铜和浓硝酸之间会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此时金属铜时负极,金属铝是正极;

插入稀NaOH溶液中,金属铜和它不反应,金属铝能和氢氧化钠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此时金属铝是负极,金属铜是正极,

故答案为:B17.【答案】(1)b>a>c>d;

(2)正极,还原,MnO2+H2O+e-=MnOOH+OH-;

(3)①负极,CH【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应用、常见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电路中电子的计算等,难度一般。

【解答】

(1)a、b相连,a为正极,则金属性b>a;c、d相连,c为负极,则金属性c>d;a、c相连,c上产生气泡,c是正极,则金属性a>c;b、d相连,b质量减小,b是负极,则金属性b>d,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b>a>c>d;故答案为:b>a>c>d;

(2)根据化合价Mn由+4价变到+3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MnO2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nO2+H2O+e-=MnOOH+OH-;故答案为:正极;还原;MnO2+H2O+e-=MnOOH+OH-;

(3)甲烷燃料电池中,甲烷做负极,空气为正极,所以① Pt(a)电极是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2H2O-8e-=CO218.【答案】(1)CH4;M;O2+2CO2+4【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明确原电池中物质得失电子、电子流向、离子流向即可解答,难点是电极反应式书写,要根据电解质确定正负极产物,难度中等。

【解答】

(1)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式正极,根据电子流向可知,左边电极是负极、右边电极是正极,所以a是CH4,b是O2;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碳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  故答案为CH4,M,O19.【答案】(1)①2.5;

②NaOH和NaCl;

(2)①AC

②Al-3e-+7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