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课件广东专用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三章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课标解读一、备考要求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课标解读二、命题规律1.题量及分值: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广东省中考每年必考的阅读题,题量为4道题,2022年分值由以前的17分降至15分。2.考查范围:从选文的特点来看,多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小说或叙事散文,或针砭时弊,或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或家国情怀,能给予我们正面的启发和引导,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考查内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对写法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感悟能力,对文章感情的把握能力以及拓展想象能力。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课标解读二、命题规律4.命题形式:(1)把握内容,理清思路;(2022年考查:选择补充诗句;把握文本内容)(2)结合作品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3)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2023年考查:句子的言外之意)(4)标题的含义及作用;(5)关键段落的作用;(6)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2023年考查:伏笔)(7)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8)延伸探究,体验感悟。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课标解读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考点1:把握内容,筛选重要信息,补充情节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信息的筛选和确认一般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题干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筛选,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另外,要研究题干给出的信息,模仿其格式来表述。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概括方法】结构连贯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进行梳理。线索连贯法:文章中会有串联全文的人、事、物、感情、时间、地点等线索,可以根据这些线索梳理故事情节。层次划分法:对于限定角度的题目,可以先将答题范围内的段落按照事件、情感或地点的变化划分成若干层次,从中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信息并分点归纳。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22·广东省)下列诗句填入第⑧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诗句的能力。结合文段中“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的内容分析,所补的诗句一定与“沙漠”有关。此外,还考查学生对古典诗歌内容的把握程度。A项写的是黄鹤楼周围景色,B项写的是长江之景,C项中的“瀚海”指的是“沙漠”,D项写的是泰山之景。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2022·广东省)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作者按顺序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地理的全貌,更容易让读者产生熟悉感;②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美景;③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并非单纯描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如写到青藏高原时感叹道“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使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能让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容易给人以情感上的共鸣。【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概述表达。此题需要考生既要有从宏观角度把握内容的能力,也要有概括表达的能力。答题前要结合文章内容,作者为我们还原了中国地理的全貌,采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熟知的地方增加真实感。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也融入了主观情感,并采用了第一人称,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与亲切感。要从这些角度进行分析和概述。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考点2:复述故事,简要概括段落或文章的主要内容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1)复述故事,首先要通读全文,确定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接着按要求分点回答,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时可以用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暗示起因、经过和结果。【答题模式】因为……谁(做了)……结果……(2)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方法①浏览段落,明确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是段首提示性的句子,或段末总结性的句子,或段中过渡性的句子,或该段落外的抒情性(综合性)的句子。②提取信息,重新整合。有些段落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①标题扩展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章标题,能够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②段意连接法。通过连接每段的段意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重点归纳法。归纳主要内容,要在“重点”两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是由几个段落组成的,其中会有一两个主要段落,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这些段落之中。我们要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段落?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2.典型试题(2021·广东省)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第②段“她”对望北已经很熟悉的原因。【参考答案】①他们通信频繁,“他”在信中多次描述望北哨所。②“她”牵挂着“他”,常常想象着望北。【解析】此题初看是寻找“她”对望北哨所熟悉的原因,与内容概述并无关系。实际上此题需要用到“重点归纳法”来提取信息,才能做出回答。另外,与从前文归纳概述不同的是,此题需要从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更考查学生对有用的重要信息的把握能力。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考点3:分析并概括文章的行文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文学类作品构思的线索,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等。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寻找文章的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文章的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文中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教材链接】(教材九上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这篇小说存在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明、暗双线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人物性格塑造和发展服务,更好地表现了主题。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第二部分人物分析考点4: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熟记一些常见的形容人物性格品质、技能等词语。比如:宽容、善良、真诚、无私、粗心、贪婪、疾恶如仇、一丝不苟、拾金不昧、和蔼可亲、刚愎自用、技艺高超等。
(2)通过细致品析作品中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出来。分析人物形象时根据不同的问法,答题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可以根据以下三个要点来回答。①说清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有好有坏)、品质(好的方面)。②概括一两件事以说明人物的性格、品质。③作者或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组织答案时可按照先总述再分析,或者先分析再总述的思路。注意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21·广东省)《望北哨所》:你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示例一:“他”是主人公。选文以“她”的视角,讲述以“他”为代表的边关战士的戍边生活和爱情故事,歌颂了他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示例二:“她”是主人公。作者用大量笔墨来塑造以“她”为代表的军人家属的形象,赞颂了军人家属为支持边关战士保家卫国而在背后无私奉献的精神。示例三:他们都是主人公。“他”戍守边关,为保家卫国而殉职;“她”理解、支持“他”,坚守他们的爱情。作者通过塑造他们的形象,赞颂了军人及其家属为了国家安宁、万家团圆作出牺牲的奉献精神。【解析】惯性思维是以文章着墨的多少(描写的多少)来确定文章主人公的,但是这个做法并不完全准确。更恰当的是看人物在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或者是能否通过刻画他(她)的人物形象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因此把本题归入人物形象的理解范畴,并无不妥。在解题的时候,既可以从着墨多少来分析,也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确定文章的主人公,更要从体现人物对表现主题的意义去分析。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考点5:分析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或心理)变化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
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显示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读文章时,要学会找到关键性语句进行分析。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3)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文章的景物描写,有时也能帮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析其深情;观其外表,探其内涵。(4)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文中人物的语言,看似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无关,其实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的寄托或流露。所以,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品味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捕捉到融入其中的情感态度。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教材链接】(八上《背影》思考探究)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参考答案】①父亲嘱咐茶房“陪我同去”,后又“终于不放心”“自己送我去”,这些言行展现父亲的细致,及对“我”的爱护。②其他具体描写,如“再三嘱咐”“踌躇”“终于决定”,体现了父亲犹豫反复的心理活动。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第三部分语言品鉴考点6: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一般来说,加点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语境义。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要注意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明确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组织答案时,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联系本句或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情感态度、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23·广东省)《桂圆》:结合选文内容,写出画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1)桂圆甜吧?(2)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参考答案】(1)安叔所说“桂圆甜吧”是指桂圆本身的甜味,体现了安叔对“我”的疼爱、关切。(2)“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更是暗示等国家成立了,老百姓的生活会好起来,故用桂圆的甜来暗示抗战胜利后的日子也是甜的。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1)结合第⑤段“管家安叔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孩子,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分析,安叔所说“桂圆甜吧”是指桂圆本身的甜味,表现出安叔对“我”的疼爱、关心之情。
(2)结合第⑭段“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块‘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分析,安叔回乡前说“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是暗示等国家独立自主了,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好吃的越来越多。“桂圆的甜”暗示抗战胜利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甜、越来越幸福。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参考答案】①老太太画的花;②老太太的心未与年龄俱老,而是像花一样年轻;③深化主题,“我”的愿望是希望像老太太一样,永葆身心年轻,八十八岁笔下犹有花开。【解析】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作用,首先结合上下文推断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意分析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答题模式为“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若运用了修辞手法,还要回答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考点7: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词语本身的含义;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根据词语的属性和文体特点,首先确定分析的角度,然后再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进行深入分析。典型试题(2020·广东省)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参考答案】揪扯是指内心受到触动、震动。(运用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突出了莉君因过去从未考虑母亲难处(只考虑自己)而产生的自责、自省。【解析】释义(手法)和解析人物内心各1分。揪扯突出“我”以前只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现在突然想到母亲因为疫情,需要照顾一大家人的忙碌,心里涌上来的愧疚、后悔等情绪。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考点8:理解句子的内涵及作用或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理解句子的含义,需要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结构方面,二是内容表达方面。结构方面,要明确句子在不同文体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其作用往往也不相同。
(1)关键语句处在文章的开头,常常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有的是文章的伏笔,有的是为下文作铺垫,有的是引出说明对象,有的是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2)处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则是或强调突出,或呼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3)处在文章的结尾,往往有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等作用。内容表达方面,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情感、文体特征来理解。呈现的格式可以为:人+事+情感;人+事+中心;人+事+观点;人+事+人物形象等。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选取品析语言的角度。答案常指向人物心理、人物形象、感情或中心思想。主要包括:从分析修辞作用入手;从品味动词、形容词入手;从描写方法入手。【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的思想感情。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2.典型试题(2022·广东省)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参考答案】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想象中游历陕北高原所见到的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又能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画线句分析,采用了三个“仿佛……”的句式,故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分析,写实般描绘出了陕北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增强语言的气势,又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陕北高原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2022·广东省)《偷父》: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①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②“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参考答案】示例一:第①句生动地描写了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明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示例二:第②句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解析】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很多,一般先考虑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如果二者都不突出,则考虑从关键词语入手进行赏析。本题可从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方面入手。第①句属于细节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可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本句中少年一系列熟练麻利的动作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的心态,说明他是一个惯偷。第②句属于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同样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情态,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本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表现出他的矛盾心理。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第四部分谋篇布局考点9:句段/情节作用
关键段落一般包括开头段、过渡段和结尾段。段落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具体作用如下。
开头段:内容上——点明题旨、表达与题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等。中间段:内容上——具体展示某内容、深化主题、丰富内涵等。
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后文等。结尾段: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等。
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标题等。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5.写“诸葛庐”“子云亭”的作用:运用类比,意在引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6.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作用: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这样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引人深思。三、写作特色1.巧妙运用比兴、类比、衬托等手法。2.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与赞美,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语言优美、音韵铿锵、句式整齐、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典型试题(2023·广东省)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解析】第②段中“看城市迷人的灯光”,第③段中写“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可见第②段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城市迷人的灯光”和给“我”启迪的一盏盏小油灯自然形成对比,表达了“我”给小油灯赋予了深厚的内涵,小油灯也带给“我”深刻的感悟;“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为后文写对小油灯的回忆奠定了感情基调。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考点10:写作顺序
写作顺序分为顺叙、插叙和倒叙。通常考查插叙和倒叙段的作用。
插叙,段落位置通常在文章的中间。作用分析:(1)情节内容。交代背景;丰富故事内容,使情节更完整;丰富人物形象。(2)主题情感。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3)文章结构。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4)叙事效果。补充、衬托主要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倒叙,段落位置通常在文章开头。作用分析:(1)情节内容。叙述了……情节/内容。(2)主题情感。表达了……情感;开篇点题,突出了……主旨。(3)文章结构。引出下文;设置悬念。(4)叙事效果。激发阅读兴趣;避免平铺直叙,增强可读性。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典型试题(2021·广东省)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参考答案】示例一:“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写出了母亲独居山村的寂寞和冷清,交代了母亲希望儿孙们多住几日的理由,揭示了莉君对母亲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原因。示例二:往年春节回家因被母亲如孩童般严格管理,待5天便要离开。这段插叙写出了过去“我”和母亲相处不太融洽的场景,交代了两人都具有较为倔强的性格,和下文50天的相守形成对比(为下文50天的相守作铺垫),突出了亲人之间会因爱而改变,因爱而温暖。示例三:往年春节返程时母亲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这段插叙写出了过去母亲用着自己的方式爱“我”,“我”却不能理会的尴尬与惭愧,交代了母亲一直都很爱“我”,表明“我”现在内心已经在慢慢变软,开始理解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为下文描写如今“我”与母亲温馨相处作铺垫。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示例四:母亲精心侍弄菜园,给子女送菜,子女却不理解。这段插叙写出了过去母亲用着自己的方式爱“我”,“我”却不能理会的尴尬与惭愧,交代了母亲一直都很爱我(能干、乐观、热爱生活),表明“我”现在内心已经在慢慢变软,开始理解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为下文描写如今“我”与母亲温馨相处作铺垫。【解析】此题考查插叙的内容及作用。插叙是作者在顺叙过程中,进行时空转换,回忆过往生活的内容。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插叙。第二问插叙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方面需要先答出这段内容描写的侧重点,然后从人物心理或者性格角度分析。结构方面,三处插叙的作用都是使上下文情节严谨,合乎情理,为下文“我”的心理转变作铺垫。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第五部分写作技巧考点11:写作手法
常考的写作手法有: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常考的表现手法有:伏笔、铺垫、衬托、对比、象征、反语、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欲扬先抑、夸张讽刺、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的具体作用见“知识储备”部分。像《白杨礼赞》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见“知识储备”部分。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典型试题(2023·广东省)选文巧设伏笔照应,请写出与画波浪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伏笔:咱要用之于民照应:
。【参考答案】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解析】本题考查前后照应的手法。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作“照应”。注意在文中找出相关联的句子。第③段爷爷站在山顶,说“这里中药材有1005种之多,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用之于民”照应的是第⑨段“爷爷说,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
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2021·广东省)第⑤段写“她”还学会了一首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参考答案】①引用歌词,歌词描绘了西藏风光,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增强文章的文学性;②写出了望北、西藏在“她”心目中是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表现出“她”对望北的渴望与向往之情,对新婚之旅的期待,对“他”的爱;③歌词描绘的美景与下文望北哨所实际的条件艰苦的情况形成对比,突出并赞颂了“他”的忠勇、正义、坚守岗位和爱国热情,有利于突出主题;④想象中美好的地方,与下文成为“他”的牺牲埋骨之地,形成对照,更突出“她”的悲痛与思念之情。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应用。“她还学会了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这句话引用歌词,使文章富有文采;“布达拉、格桑花、雪山”歌词中的这些场景就是她日夜渴望的,她希望到那时可以和爱人相会,那美丽的场面寄托了她美好的憧憬;“他们计划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雪山脚下开遍了格桑花,她去望北哨所,他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以想象中的美好和下文“她终于来到了哨所,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她来了,他却失约了。不,他在履行自己的约定,永远在望北哨所等她……”的悲惨结局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于坚守岗位、为国牺牲的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④格桑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下文“他”的牺牲形成对照,更突出“她”的悲痛与思念之情。寄予了作者对她们凄婉爱情的深切同情。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第六部分深层解读,延伸探究考点12: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标题的含义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表层含义,二是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是指题目字面的意思,或者是题目在本文的表面意思。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标题的表层意思是“父亲指引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深层含义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来回答,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标题的深层含义是“把大困难分解成若干个小困难,逐个解决,进而达到解决大困难的目的”,这个既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标题的作用主要有:概括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典型试题(2022·广东省)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参考答案】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解析】题目“灯如红豆”由诗句“灯如红豆最相思”转化而来,该诗句在开头和结尾都有提到;且从全文来看,作者也是围绕“灯”来组织材料,分别赋予几盏小油灯不同的内涵,因此标题“灯如红豆”起到了线索的作用,使文章叙事更加集中。极具诗意的题目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灯如红豆最相思”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表达“我”对往事的怀念之情。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考点13:延伸拓展,在生活情境下谈理解;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感悟、理解和启示解题思路及方法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住文章线索,理清写作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立意;(2)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领会作者写作的目的;(3)探究文章内容的深层含义;(4)紧扣题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自身的角度和文章主题的角度去分析对人物、事件等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考点解读中考精炼中考链接考点导航答题技巧典型试题(2023·广东省)电视台拟制作主题为“讲好中医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节目,向社会征集相关素材。“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牌匾的历史内涵切合节目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电影摄影技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国际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食堂食品原材料采购合同书
- 中对照装饰施工合同
- 尾矿库工程承包合同
- 客厅吊灯灯具买卖合同
- 衣柜购销合同
- 并购居间服务合同
- 智慧厕所租赁合同范本
- 高铁站房精装修施工方案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镇村综治中心治安防控室工作台账(完整打印版)
- 2020年10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 课程设计(集装箱专用平车总体设计)
- 人工挖土方注意事项
- 中国联通大客户业务故障处理工作实施细则
- GB/T 6488-2022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的测定
- GB/T 1871.1-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和容量法
- 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
- 做好群众工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