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08说明文阅读
,命题趋势
福建中考近几年没有考查过说明文,但在福建各地的模拟试题中还是有所体现,所以也
不可忽视对它的训练。题型上,选择题、主观题均有涉及,所命制的试题紧扣中考要求,重
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文章,能否根据要求筛选恰当的信息,并能灵活运用。
满分技巧
在备考中,要深入理解每个考点的内涵,明确每个考点所对应的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思路,
能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准确而娴熟地解题。
热点解读
①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点、民俗风情、传统文化为
主。近几年,前沿科学、社会热点的比例不断加大。②试题更为关注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
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各地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
限时检测
一、(2022•江苏无锡・统考二模)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海拔越高,离太阳更近,温度反而越低?
①我们所说的海拔,理论上是指地球上处于地平线以上的山体高度,而这些山体大都分
布在对流层以内,所以,这个问题也就变成了:为什么对流层高度越高,气温反而越低呢?
②对流层,就是靠近地面或地表最近的一层大气,属于大气层的最下层,平均高度约为
11千米。当然这个高度也因纬度而变,不同维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也会有所变化。该层
集中了大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属于大气层中空气密度最大的一层。研
究发现,只有18%左右的太阳辐射直接被云层本身吸收,近32%的太阳辐射被云层及地面反
射回宇宙,而剩下50%的太阳辐射则会直接穿过云层来到地表,被地面上的岩石,建筑,绿
化和水面所吸收。由此可见,炽热的太阳光来到地球,云层只吸收了18%左右(云层成分主
要为二氧化碳和水汽,只能有选择性的吸收能量较低的长波辐射),而对流层距地表又是如
此之近,所以太阳辐射并不是对流层热度的直接来源,只有地面逆辐射才是。
③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了,因为海拔越高,离地面逆辐射的源
地就越远,再加上高海拔地区空气本身稀薄,保温能力弱,温度自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类似于青藏高原这样广袤的高原地区,几乎不存在靠山下的地表
辐射进行供热,因为其距对流层顶端的距离非常之小,可以接受大量直接来自于太阳的辐射。
奇怪的是,高原地区的温度总是会比同纬度其他低海拔地区的温度要低,比如宁夏的平均温
度就会比距离仅200多公里的兰州温度要低,这又是为什么呢?
⑤实际上,像高原或山地丘陵这些地球凸起的部分,相对于地球海洋或平原等低海拔地
区而言,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若我们把地球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海洋、平原等低海拔
地区依旧是对流层的主要热源,而高原面的供热极其有限,再加上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
虽然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但保温能力也非常有限,而且高原地区大气环流一般都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急流,不容易产生高温度。
⑥总体说来,空气薄厚程度一直都是影响对流层温度的重要因素。
1.结合文意,说说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的原因。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氐项的一项是()
A.文章以问句为题,巧妙设问,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B.对流层属于大气层的最下层,平均高度一般维持在11千米不变。
C.文章列举了“18%”“32%”“50%”等数据,清晰地说明了云层吸收太阳辐射之少。
D.高原地区接受地表逆辐射的量远远少于太阳辐射。
【答案】1.地表逆辐射是对流层热度的直接来源;海拨越高,离地表逆辐射越远,温度越
低;高原地区热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但是空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所以海拔越高温度越
低。2.B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文章第段“我们所说的海拔,理论上是指地球上处于地平线以上的山体高度,而这些
山体大都分布在对流层以内,所以,这个问题也就变成了:为什么对流层高度越高,气温反
而越低呢''可知,"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了”的问题转变成“为什么对流层高度越高,气
温反而越低''进而引出下文的分析;
根据文章第□段“炽热的太阳光来到地球,云层只吸收了18%左右(云层成分主要为二氧化
碳和水汽,只能有选择性的吸收能量较低的长波辐射),而对流层距地表又是如此之近,所
以太阳辐射并不是对流层热度的直接来源,只有地面逆辐射才是“可知,地表逆辐射是对流
层热度的直接来源;
结合文章第□段“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了,因为海拔越高,离地面
逆辐射的源地就越远,再加上高海拔地区空气本身稀薄,保温能力弱,温度自然随海拔升高
而降低”可知,海拨越高,离地表逆辐射越远,温度越低;
根据文章第□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类似于青藏高原这样广袤的高原地区,几乎不存在靠
山下的地表辐射进行供热,因为其距对流层顶端的距离非常之小,可以接受大量直接来自于
太阳的辐射”可知,高原地区供热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B.根据文章第□段“对流层,就是靠近地面或地表最近的一层大气,属于大气层的最下层,
平均高度约为11千米。当然这个高度也因纬度而变,不同维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也会有
所变化”可知,对流层平均高度约为11千米,这个高度因纬度而变。本项“平均高度一般维
持在11千米不变”表述有误;故选B。
二、(2022•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
刘先觉
①中国古典建筑一般是由木结构组成的,外观上明显地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
其中屋顶通常是最引人注目的重点。台基、屋身、屋顶的完美结合,呈现中国古典建筑的整
体之美。
②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作用,又有衬托效果。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
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例如,天坛祈年殿就有三层台基,总高达6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
圆台,衬托着上部以蓝绿色调为主的殿宇,使之更显壮丽恢弘。
③屋身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为木结构梁架组成,木质结构理年由样卯连结,
桦卯结构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保证房屋的坚固。外墙与隔墙只不过是起图护作用,因此
中国俗语中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因为承重构件是木柱和梁架,而不是墙,这和现代结
构中的框架原理颇为相似。建筑正面所排列的柱子形成一些“开间”,两侧的柱子排列则组
成了建筑的“进深”,它的大小与数量根据正面开间来定。开间通常是单数,而进深为双数。
艺术上为了强调中轴线与中心部位,中间的开间往往较两侧略宽,从而使单调的开间排列显
出细微的变化。柱身与柱础也通过油漆与雕刻加以修饰,使建筑更加精致与美观。
④大型古典建筑柱顶上通常有“斗拱”,这些斗拱都是由一块块木构件组合而成,目的
是为了支撑硕大的房檐,起着内外平衡、上下连接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部分。
⑤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顶、悬
山顶、拱顶、虎殿顶、歌山顶、重檐顶等十几种。这些屋顶的基本形式又可组合成复杂多变
的屋顶组合形体,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
⑥古典建筑屋顶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既便
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在歇山顶与庞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微微地向两侧升高,
屋角部分明显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使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上升到一个高峰。屋顶的形
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也有等级的区分,其中黄色最为高贵,重檐庞殿顶则是最高级别。
屋顶上部一般都设有正脊,脊的端部大多做有脊兽或其他装饰。因此,古典建筑的屋顶不仅
在艺术上没有沉重庞大的感觉,而且还成为表现建筑艺术的重要部位。你如果登上北京的景
山,从北向南俯瞰故宫全景,那些高低起伏的黄色琉璃瓦屋顶组合,真会使你如入仙境。
⑦江南与华南一带私家古典建筑的屋顶,风格与北方官式古典建筑大有区别,它们不像
北方那样严谨庄重,而是比较轻巧精致、色调淡雅。粉墙黛瓦,翘角飞檐,分外灵动与秀丽。
(节选自《建筑艺术的语言》,有改动)
3.第□段画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4.第U段中加点词语“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5.阅读第L〜匚段,说说“屋项”的艺术表现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6.同学们研读全文后,对第U段是否需要删去意见不一。请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案】3.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
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4.不能删去。“通常”是指一股情况下,木质结构由樵卯连结,
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不符合客观事实。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5.□形式多种
多样,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1屋顶的形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有等级的区分。
□南北古典建筑的屋顶风格各异,或严谨庄重,或灵动秀丽。6.示例一:不能去掉。“斗
拱''连接屋身和屋顶,起着内外平衡的作用,此段在结构上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示例二:可以去掉。此文介绍的是台基、屋身、屋顶,介绍“斗拱”与文章内容无关,显得多
余O
【解析】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
“例如”一词提示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三层台基”“高达6米”“三层汉白玉圆台”等
数字提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第∏段“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作用,又
有衬托效果。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可知,这里运用举例子和列
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不少大型建筑有好几层台基,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的观点,显得具
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的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分析词语的意义及语境义。“通常”是指一般情况
下,木质结构由桦卯连结,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有一些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如果删去,
就变成所有的木质结构都是样卯连结,这样就不符合原意。故"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严谨性、科学性,不能删去。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段“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
顶、是山顶、拱顶、虎殿顶、歇山顶、重檐顶等十几种。这些屋顶的基本形式又可组合成复
杂多变的屋顶组合形体,显示中国古典建筑的高度成就”可得:形式多种多样,显示中国古
典建筑的高度成就。
结合第□段“屋顶的形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也有等级的区分,其中黄色最为高贵,重
檐虎殿顶则是最高级别”可得:屋顶的形式与瓦的色彩在封建社会中有等级的区分。
结合第口段“江南与华南一带私家古典建筑的屋顶,风格与北方官式古典建筑大有区别,它
们不像北方那样严谨庄重,而是比较轻巧精致、色调淡雅。粉墙黛瓦,翘角飞檐,分外灵动
与秀丽”可得:南北古典建筑的屋顶风格各异,或严谨庄重,或灵动秀丽。
6.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
此题不设统一答案。删去或不能删去均可,如不能删去,是因为该段结构上有过渡作用,内
容上强调“斗拱”在连接屋身和屋顶上的重要性。如能删去,是因为本文主要介绍的台基、屋
身、屋顶。理由充分即可。
示例:可以去掉。由第口段“中国古典建筑一般是由木结构组成的,外观上明显地分为台基、
屋身和屋顶三个部分,其中屋顶通常是最引人注目的重点。台基、屋身、屋顶的完美结合,
呈现中国古典建筑的整体之美”,第口段"台基位于建筑物底部,既起防潮作用,又有衬托效
果“,第匚段"屋身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主体部分”,第□段"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最富有
表现力的部分”可知,此文介绍的是台基、屋身、屋顶,介绍“斗拱”与文章内容无关,显得
多余。
三、(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海斗一号:向万米海底深潜
①这是一条能游弋于万米海底的“中国鱼”。身长3.8米,橘色的鱼背、黄色的鱼腹,
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要问它是谁?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
斗一号”。
②水深范围从6000米到IIoOO米左右的深海空间,被科学家称作“海斗深渊”。深海
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工程技术的顶级水平;深渊科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科学
研究的最新前沿。可想而知,探索海斗深渊有多难。
③通信、控制、材料……处处是难题。最难的,是如何克服深海压力。因为,海水深度
每增加10米,压力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这意味着,在万米海底,一个手指甲盖大小的面
积就要承受一吨重量。
④克服这些困难是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征服的高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联合国内
十余家科研单位,用近4年的时间协同攻关,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⑤“海斗一号”在国内首次采用全海深高精度声学定位技术和机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技术,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多种需求。它有灵活的手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
电动机械手,能抓取、能布放、能采样;它还能“看”——通过高清摄像系统等设备,人类
终于可以看清海斗深渊的真实面貌。
⑥2020年5月,“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10884、10907.10802、10863.......
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一次次被打破的无人潜水器世界纪录,更显示出“海斗一号”卓越的稳
定性。它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ɪ
今仍在产出科研成果。
⑦2021年10月,“海斗一号”再探马里亚纳海沟。它在万米海底工作的航时、航程以
及连续坐底工作时间等多项技术指标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对马里亚纳海沟深渊
西部凹陷区进行大范围、全覆盖巡航探测。
⑧“海斗一号”连续万米深潜与科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全
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⑨“海斗一号”的故事还将继续,未来更加可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简要说明第□自然段中加点词“至今”的表达效果。
8.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第□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7.限制了时间范围。强调2020年5月无人潜水器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不但在当
时是非常重要的科研资料,一直到今天,仍有科研价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8.运
用比喻,将“克服通信、控制、材料等困难”比作“啃硬骨头”,“啃”“硬骨头”突出研究的艰难,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科学家为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技术发展不畏艰难,勇敢拼搏的精
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至今”意思是"直到今天“,限制时间范围。根据第口段“2020
年5月,,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它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
底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可知,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
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根据第1段“仍在产出科研成果”,
可知。“至今'’强调了这些宝贵的资料,直到现在还非常有科研价值。从而表现了“海斗一号”
的重要贡献,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8.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啃”“硬骨头”,运用比喻,将“克服通信、控制、材料等困难”比
作“啃硬骨头根据第口段“通信、控制、材料……处处是难题。最难的,是如何克服深海
压力”,可知"终于”“啃”“硬骨头''突出了这些困难都难以克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国科学
家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赞美了他们为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技术的发展
不畏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
四、(2022•江苏常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说明文《北斗三号的非常“1+6”》,完成下面小
题。
北斗三号的非常“1+6”
①国际上有一个高大上的俱乐部,它只有四个会员,却吸引了各国首脑的关注和众多顶
级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这个俱乐部就是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四个会员分别是美
国GPS、欧洲伽利略GALILE0、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中国北斗COMPASS。中国北斗是个
新会员,同时也是发展势头最猛的会员,北斗是咋回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是一
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②就像水和空气一样,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导航,林宝军道出依赖背后的奥秘:“我
们80%的生活都和位置和时间有关,所以北斗三号组成的网是和百姓生活最密切的一张
网。"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说,“北斗
三号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功能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
③世界一流的定位背后是过硬的实力。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
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介绍称,“除具备其他三大导航系统都有的定位功能外,北斗三号还
提供'1+6'的特色服务,即全球短报文、区域短报文、星基增强、地基增强、搜救服务和
精密单点定位”,性能方面也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④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短报文通信可谓频立战功,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用卫星信
号发送短信”。
⑤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由于震中受灾极其严重,
通信、电力、交通全部被破坏殆尽,抗震救灾指挥部完全无法与震中取得联系。次日12时,
指挥部总站值班监控屏幕上,一个信号红点突然出现,“灾区有人用北斗了!”空降兵勇士
携带“北斗”终端深入重灾区,打开了灾区与外界的通信通道。
⑥基于这个功能,北斗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但能知道我在哪,还能让别人知道你在哪。
这个功能有利于求救。
⑦北斗三号组网成功后,系统整体的短报文通信服务完成升级拓展,区域通信能力达到
每次14000比特(IOOO汉字),既能传输文字,还可传输语音和图片,并支持每次560比
特(40个汉字)的全球通信能力。
⑧不过,目前全球短报文容量有限,想要真正用“卫星发短信”还需等待一段时日。“到
时候,需要开通授权服务的话,就像去营业厅申请手机号一样简单,不过如果申请的人太多
了,可能会像北京和上海的车牌一样摇号或限号”。
⑨回想北斗工程一路走来,北斗的突破,其实不只是单个器件的突破,还是整个系统和
整个系统下的产业链,甚至包括运载火箭的突破。“北斗三号”卫星的使用寿命,从“北斗
二号”的8年增至10年以上,其部件最终全部实现国产化,其中被限制进口的原子钟,性
能更是得到极大的提升,精度已经达到IOoc)万年差1秒,并且还有两套不同类型的原子钟
可供选择。运力方面,2017年底发射1箭2星,2018年发射9箭17星,2019年发射6箭8
星,2020年发射3箭3星不到3年时间,30颗卫星发射升空,完成组网。
⑩浩瀚星空,北斗指路。古人借助北斗七星,找寻方位和星座;而今,借助北斗系统,
我们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节选自《“北斗的‘世界领先'是如何炼成的?”》,有删改)
9.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
10.请分析文章第二段和第□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何不同及其各自作用。
11.结合文中第□段和第口段划线句,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2.北斗事业不断发展,依据文本第∏段并结合下面材料,简要概况北斗精神的内涵。
发展沿革:从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一代代航天人一路披荆斩棘、不懈奋斗,
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陌生领域从
无到有进行全新探索,在高端技术空白地带白手起家,到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技术路径设计,
用信念之火点燃了北斗之光。“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
团队的成功。”总设计师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
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塔送购一项是()
A.首段写罗列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作者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事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B.北斗三号组网成功后,我国短报文通信服务正努力做到用“卫星发短信”,但前景可期。
C.本文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我们对北斗导航系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D.本文第U段主要采用时间顺序,清晰地展现我国北斗事业运力方面的发展历程。
【答案】9.□北斗三号的“1+6”指北斗三号还提供“1+6”的特色服务,即全球短报文、区域
短报文、星基增强、地基增强、搜救服务和精密单点定位,性能方面也是“人无我有、人有
我优”;□“非常”体现北斗三号功能的特色化与优化;□体现作者的自豪之感。10.口第口
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汶川地震救灾中使用“北斗”打开了灾区与外界的通信通道的
例子,说明了短报文通信的实用价值;Zl第□段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14000比
特”“560比特”等数字,说明了短报文通信服务完成升级拓展后的通信能力的提高。11.□
第口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开通授权服务比作去营业厅申请手机摇号,语言生动形象,通俗
易懂,富有感染力;Zl第□段列举数字“3年”“30颗”,以及“不到”说明还没满三年时间,体
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12.□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精神;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口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口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
神。13.C
【解析】9.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从第口段“北斗三号还提供'1+6,的特色服务,即全球短报
文、区域短报文、星基增强、地基增强、搜救服务和精密单点定位,性能方面也是‘人无我
有、人有我优’“,可知北斗三号的“1+6”指北斗三号还提供」+6,的特色服务,即全球短报文、
区域短报文、星基增强、地基增强、搜救服务和精密单点定位,性能方面也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同时结合第□段”除具备其他三大导航系统都有的定位功能外,北斗三号还提供
」+6,的特色服务”,可知“非常”体现北斗三号功能的特色化与优化;结合第□段“而今,借助
北斗系统,我们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可知标题体现作者的自豪之感。
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从第□段“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由于震中受灾极其严
重,通信、电力、交通全部被破坏殆尽,抗震救灾指挥部完全无法与震中取得联系空降兵
勇士携带‘北斗’终端深入重灾区,打开了灾区与外界的通信通道“,可知第□段用了举例子的
说明方法,举了汶川地震救灾中使用“北斗”打开了灾区与外界的通信通道的例子,结合第U
段“近年来,短报文通信可谓频立战功“,可知第口段所举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短报文通
信的实用价值;从第□段“每次14000比特(IOoO汉字)”“每次560比特(40个汉字)”,
可知第□段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联系本段“系统整体的短报文通信服务完成升级拓展,
区域通信能力达到每次14000比特(IOOO汉字),既能传输文字,还可传输语音和图片,
并支持每次560比特(40个汉字)的全球通信能力”,可知具体有力的说明了短报文通信服
务完成升级拓展后的通信能力的提高。
1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联系第」段“到时候,需要开通授权服务的话,就像去营
业厅申请手机号一样简单”,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开通授权服务比作去营业厅申请手机
摇号,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结合第□段”2017年底发射1箭2星,2018
年发射9箭17星,2019年发射6箭8星,2020年发射3箭3星……不到3年时间,30颗
卫星发射升空,完成组网“,可知画线句举数字“3年”“30颗”,以及“不到”说明还没满三年
时间,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2.本题考查概括探究文章内涵。从第口段“其部件最终全部实现国产化”,可以概括北斗精
神的内涵为: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精神;从第1段“其中被限制进口的
原子钟,性能更是得到极大的提升,精度已经达到IOOo万年差1秒,并且还有两套不同类
型的原子钟可供选择“,可以概括北斗精神的内涵为: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从链接
材料”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可以概括北
斗精神的内涵为: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从链接材料”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
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
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可以概括北斗精神的内涵为: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
1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C.从第1段“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山于震中受灾极
其严重,通信、电力、交通全部被破坏殆尽,抗震救灾指挥部完全无法与震中取得联系”“空
降兵勇士携带‘北斗’终端深入重灾区,打开了灾区与外界的通信通道“,可知用了举例子的
说明方法,从第□段“每次14000比特(IooO汉字)”“每次560比特(40个汉字)”,可知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因此,本文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没有运用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所以“本文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分析错误;故选C。
五、(2022•江苏淮安•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刘会中
①你知道吗,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奖牌里居然蕴含着古老的天文知识!据设计团队
介绍,奖牌正面纹样源于传统弦纹玉壁,而背面镶刻的同心圆环及24个点则取意古代天文
图,既象征着浩瀚星空,又象征着冬奥运动员们如群星璀璨。
②那么,奖牌背面究竟取自哪张古代天文图?里面又蕴含了哪些精彩有趣的中国古代天
文知识呢?
③设计团队透露,奖牌的设计灵感来自《周髀算经》中的“七衡六间图”,该图手奉用
来描述太阳周年视运动规律和节气变化间的关系,同时揭示了天文与历法之间的渊源。与奖
牌上的5个圆不同,“七衡六间图”上有7个间隔等分的同心圆,每一圆为一“衡”,衡与
衡之间称为“间”,每一衡表示一年内太阳在不同时期的运行轨道。
④七衡图上,半径最大的最外圈为外衡,此时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远,表示冬至,天较
冷。半径最小的最内圈为内衡,此时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近,表示夏至,天较热。从冬至到
夏至,中间的5衡分别代表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这5个节气时的太阳轨道圆。而
从夏至到冬至,中间的5衡则分别代表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的太阳轨道圆。从外
衡到内衡,再从内衡回到外衡,两个阶段各12等分,加在一起就是二十四节气。
⑤你也许会想,七衡图难道是古人在缺乏现代天文学知识的情况下,单纯依据温度差异
对太阳远近做出的“粗暴”划分吗?答案并非如此。
⑥原因在于七衡图并不是平面同心圆,而是球面上平行着的同轴圆,这根轴贯穿北天极,
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地轴。古人在构建宇宙观时,并不知道昼夜更迭和四季变化是由地球自转
与公转引起的。他们假想了一个与地球同心同轴、半径无限大的天球,日月星辰全部位于球
面上,以北天极为中心,自东向西旋转,如古文所言:“极星不移而众星拱之”。
⑦由此可见,七衡图并不是在平面上机械地等分日高,而是刻画了太阳一年中沿着球面
在不同衡之间移动的轨迹。同时在视运动中,太阳每天还要围绕极轴旋转一周,于是有了昼
夜之分。如果将太阳一年内在不同衡之间运动的视路径连线,就形成了太阳在天球上旋转的
“黄道”。西方将黄道带上群星划分为十二星座,中国古代则命名为二十八宿。它们围绕着
北极星,日复一日东升西落。
⑧将黄道24等分,太阳每经过一份弧为一节气。因为太阳运行并非匀速,每一节气的
跨度就不必然相等。同时,“七衡六间”与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存在着对应关系,中衡对应于
赤道,内衡、外衡分别对应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⑨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学领域的一大创造,几千年来对指示物候时令、指导农耕生
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闵测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并将其编入《太初历》。
他规定偶数项的节气如雨水、春分、谷雨一定要在当月出现,否则要定这个月为上月的闰月,
这种置闰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选自《科学大众》)
14.奥运会奖牌“正面纹样源于传统弦纹玉壁,背面镶刻的同心圆环及24个点则取意古代天
文图“,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
15.简析第自然段加点词语“主要”的表达效果。
16.第□自然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7.通读全文,为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案】14.既象征着浩瀚星空,又象征着冬奥运动员们如群星璀璨。15.“主要”表示限
定,说明“七衡六间图”描述和揭示的内容不止文中提到的这些,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16.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文献资料,生动说明古人的设想:日月
星辰全部位于球面上,以北天极为中心,自东向西旋转,从而验证七衡图并不是平面同心圆,
而是球面上平行着的同轴圆这一现象,使得说明更具说服力,同是增强了说明的趣味
性。17.冬奥会奖牌里蕴含着古老的天文知识。
【解析】14.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第口段,我们可以找到奥运会奖牌
纹样的寓意为:“既象征着浩瀚星空,又象征着冬奥运动员们如群星璀璨
15.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解词+说
明的内容+该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主要”从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七衡六间图”主要
是用来描述太阳周年视运动规律和节气变化间的关系,但还有其他的内容。该词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16.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引用资料、摹状貌等。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说明方法
+表达效果(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说明的内容(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第自然段画线句
子采用了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极星不移而众星拱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七衡图
并不是平面同心圆,而是球面上平行着的同轴圆
17.此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的把握和文章标题的拟写。说明文的标题可以揭示说明对象,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将说明对象当作题目。结合全文内容和第」段中“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
的奖牌里居然蕴含着古老的天文知识”一句我们可以将题目拟为“冬奥会奖牌里蕴含着古老
的天文知识”。
六、(2022•江苏无锡•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来,我们的核酸检测报告是这样来的
①疫情之下,一份“48小时核酸报告”已经成为了人们出差、访友、就医等日常出行
的“通行证”。对于市民来说“核酸检测”就是登记采样、接收报告。但其实在这两个动作
之间,是集合了大量精细劳动的实验室检测过程。
②那么一份高效、准确的核酸报告是怎样诞生的呢?
一、样本接收
③包装严密的样本抵达实验室后经历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消毒,然后是双层密封包装拆
袋,最后对标本进行整理编号并录入系统。接收程序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每天,上千样本逐
一拆袋、编号、校对和扫描,而且速度要快,绝不能耽误后续样本提取和检测;同时,海量
样本的信息录入要保证零失误。
④从样本中提取出核酸,需经历两个步骤。检验人员佩戴三层手套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整
理好的标本进行纯手工加样操作。一个个样本历经“拧开盖——吸样——加样——拧上盖”
的操作程序,几千份样本就是几千次的重复操作,检测人员的手部和肩背部肌肉始终保持高
度紧张。这对手速、手力、眼力、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一个都不能错,一个也不能漏,还
要避免交叉污染。
⑤为了监测整个提取及检测过程,还需加入5个质控品,因此一批次96人份的核酸提
取程序仅能提取91人份的样本。
⑥随后,加好的样本被放入核酸提取仪,核酸提取正式开始。
三、核酸转移
⑦核酸检测体系制备前需提前配好PCR试剂,这个步骤需完全零污染。配置好的试剂被
全手工分装至96孔扩增板中,多少份样本就需配制多少份试剂,几千份试剂就是几千次的
加样量。
⑧提取完成后,检测人员将提取出来的核酸转移到提前配好的PCR试剂中,制成反应体
系,传入扩增分析区进行PCR检测。由于移液量在微升级别,这一过程需严格精确操作,同
时还必须“快、准、稳”。
四、核酸扩增
⑨经过复杂的前期制备工作,91人份核酸检测体系才能在PCR仪上进行扩增检测。再
历时约2小时的扩增检测,而且中间不能有停顿、不能有断电、不能有仪器故障,91人份
核酸检测才能完成。如遇上述任何一种情况,这一批次的核酸样本则需要从核酸提取重新开
始。批次上样的模式,不能中途停止,不能随到随做,扩增仪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核酸检测
能力。
五、结果审核
⑩扩增结束后,检测人员需要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包括犷增曲线分析、基线设置、查
看原始数据和阴阳性质控结果等等。阴阳性质控全部在控、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确认
无误后方可审核。
⑪至此,一份合格的核酸检测报告才算完成。
18.核酸检测的第二个步骤应该是什么?请把小标题填写完整。
19.核酸检测是“集合了大量精细劳动的实验室检测过程”,下列内容中最不能体现“精细”
的一项是()
A.包装严密的样本抵达实验室后经历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消毒,然后是双层密封包装拆袋,
最后对标本进行整理编号并录入系统。
B.检验人员佩戴三层手套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整理好的标本进行纯手工加样操作。
C.为了监测整个提取及检测过程,还需加入5个质控品,因此一批次96人份的核酸提取
程序仅能提取91人份的样本。
D.再历时2小时的扩增检测,而且中间不能有停顿、不能有断电、不能有仪器故障,91
人份核酸检测才能完成。
20.假设某地疫情爆发,要跟病毒“赛跑”,尽快出全员核酸检测报告,你觉得可以在哪些方
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答案】18.核酸提取19.D20.在核酸采样、样本接收、核酸提取、核酸转移、核酸
扩增、核酸审核环节加大人力和物力。
【解析】18.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小标题是内容的概括,根据题干“核酸检测的第二个步骤应该是什么“可知,第二部分的小标
题是核酸检测的第二个步骤。
根据第二部分第□段“从样本中提取出核酸,需经历两个步骤”等语句可知,第二部分对“核
酸提取“过程的说明,据此可拟写标题为“核酸提取
19.D.根据第假“再历时2小时的扩增检测,而且中间不能有停顿、不能有断电、不能有
仪器故障,91人份核酸检测才能完成”,联系后文“如遇上述任何一种情况,这一批次的核
酸样本则需要从核酸提取重新开始。批次上样的模式,不能中途停止,不能随到随做,扩增
仪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核酸检测能力”可知,体现“扩增仪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核酸检测能
力”,体现核酸扩增任务艰巨;不能充分体现“精细”;故选D。
20.本题考查建议。
根据题干可知需要“尽快出全员核酸检测报告”,首先要有该地全员核酸样本,要做到“全员
核酸”,对应的核酸采样人员也要充足,相应的材料也应齐全;
再联系第口段“每天,上千样本逐一拆袋、编号、校对和扫描,而且速度要快,绝不能耽误
后续样本提取和检测;同时,海量样本的信息录入要保证零失误”,第门段"几千份样本就是
几千次的重复操作,检测人员的手部和肩背部肌肉始终保持高度紧张。这对手速、手力、眼
力、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第1段"配置好的试剂被全手工分装至96孔扩增板中,多少份
样本就需配制多少份试剂,几千份试剂就是几千次的加样量”,第□段"扩增结束后,检测人
员需要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可提建议为:在核酸采样、样本接收、核酸提取、核酸转移、
核酸扩增、核酸审核环节加大人力和物力。
七.(2022•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漫漫载人航天路
付昌义
①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
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而随着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地球的空间轨道将只有中国的空
间站在外太空运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走出的重要一步。
②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得从万户说起。据说,万户是明代的一个官员,他为了飞向天空,
把火箭绑在了椅子上。虽然万户以失败告终,但是人类追求飞向太空的脚步自此就一直没有
停歇。
③二战时,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团队试制了Al火箭。在此基础上,德国研制出了V2
火箭。1944年9月8日,第一枚V2火箭击中了伦敦,随后更多的V2火箭给英国带来了巨
大损失。二战后,冯•布劳恩和他的团队来到了美国,继续从事火箭与导弹的研究。与此同
时,苏联也开始了自己的航天之路,并在1957年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近地轨道。为了
与苏联竞争,1958年,冯・布劳恩用丘比特C型火箭成功地把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
太空。
④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升空,成为第一个飞向太
空并环绕地球飞行的人类。紧接着,1961年5月5日,美国用“自由七号''飞船将谢泼德送
入了地球亚轨道。
⑤1969年7月,在冯・布劳恩的主持下,美国成功完成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将阿姆
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了月球。中国一直到1970年4月24日,才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
红一号”发射升空。随后,中国也在1971年开始了载人飞船“曙光一号''的研制。
⑥随着美、苏竞争的日益激烈,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
炮一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1986年2月20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和平号”空间
站的核心舱,从此开始了新型空间站的建设。“和平号”空间站运行了15年后,于2001年3
月23日坠落于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成为人类历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⑦国际空间站初始建设阶段,中国就开始申请参加这个项目,但由于美国的拒绝,中国
一直被挡在了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之外,只好自力更生开发空间站。直到2021年4月29
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这一路走来历经艰辛,也收获满满。早在1999年,我国就开始
逐步发射一系列“神舟”飞船。从最早的无人飞船,到搭载模拟人,再到2003年“神舟五号”
首次实现载人飞行。2011年,“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与“天
宫一号”顺利对接,成功验证了交会对接技术。“神舟九号”飞船实现了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2017年,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并与2016
年发射的“天宫二号''对接。今、明两年,我国将接续密集实施飞行任务,在2022年前后在
空间组合成“天宫”空间站的T字基本型,并与多艘“天舟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号”载人飞船对
接,从而完成航天员长驻任务,最终实现天宫梦圆。
⑧刘慈欣在短篇科幻《黄金原野》中用一个搜寻漂流飞船的故事暗示了中国将延续黄金
时代“太空歌剧'’的传统,在现实对太空的探索与虚幻的宇宙漫游故事中不断交错行进。而这
也许象征着,2024年后,中国空间站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中国探索太
空的步伐将逐渐赶上并超越西方的领先地位。
(选自《科学大众》,2021.9有删改)
(1)文章第□段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写起,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匚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国际空间站初始建设阶段,中国就开始申请参加这个项目,但由于美国的拒绝,中国二亶被
挡在了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之外,足好自力更生开发空间站。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涵。
【材料一】为了适应航天环境,航天员必须接受超重耐力训练、低压缺氧训练、前庭功
能训练、失重飞行训练等“魔鬼训练
【材料二】失利、挫败,对于航天人来说并不陌生,也并不可怕。2017年7月,“长征
五号”遥二火箭因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斫发团队经过100余天的故障排查
与180余天的试验验证,找到失利原因,从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对发动机进行改进。
2018年11月,改进后的发动机在长程试车过程中出现问题,研制团队再次进行改进。2019
年4月,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发动机又出现异常,研制团队对发动机结构再次进行改进……
【答案】(1)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表达了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赞美和自豪之情;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举例子。通过列举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升空等例子,准确具体地印证
了“人类追求飞向太空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这一事实。
(3)“一直”表明美国拒绝我国参加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的做法持续时间久,“只好”体现了我国
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自主开发空间站的艰辛。这两个词语体现了作者对我国从事航天科
技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4)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科学严
谨、尊重规律的科技精神;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等。
【解析】(1)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第口段是开头段,结合第U段“这是中国载人航天走出的重要一步''第U段"中国载人航天的历
史得从万户说起“可知,开头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写起,是为了引出本文
的说明对象——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漫漫载人航天路);开头从大家熟知的“神舟十二号”
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写起,可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
国载人航天取得伟大成就的赞美和自豪之情。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结合第口段“1961年4月12II,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升空,成为第一个飞
向太空并环绕地球飞行的人类。紧接着,1961年5月5日,美国用‘自由七号’飞船将谢泼德
送入了地球亚轨道”可知,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里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列举了苏
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升空和美国用“自由七号”飞船将谢泼德送入了地球亚
轨道的事例,结合第:1段”虽然万户以失败告终,但是人类追求飞向太空的脚步自此就一直
没有停歇'’可知I,列举的这两个事例具体准确地印证了“人类追求飞向太空的脚步自此就一直
没有停歇”这一事实,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结合“国际空间站初始建设阶段,中国就开始申请参加这个项目,但由于美国的拒绝,中国
一直被挡在了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之外,只好自力更生开发空间站''分析,加点词语“一直”
是顺着一个方向,不拐弯的意思,这里指中国因美国的拒绝,长时间没有改变地,不能参加
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加点词语“只好”是不得不的意思,这里指中国不得不自力更生开发空
间站,体现了我国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开始开发空间站,可见开发之艰难与辛苦,这两
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达了作者对我国从事空间站开发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钦
佩与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概括内容。
结合第口段“2021年6月17II,'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
明、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
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而随着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地球的空间轨道将只有中国
的空间站在外太空运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走出的重要一步",第口段”虽然万户以失败告终,
但是人类追求飞向太空的脚步自此就一直没有停歇”,第「段”国际空间站初始建设阶段,中
国就开始申请参加这个项目,但由于美国的拒绝,中国一直被挡在了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之
外,只好自力更生开发空间站。直到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这一路走来
历经艰辛,也收获满满“,第□段”而这也许象征着,2024年后,中国空间站将在很长时间内
成为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将逐渐赶上并超越西方的领先地位''可知,热
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是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涵;
结合【材料一】“为了适应航天环境,航天员必须接受超重耐力训练、低压缺氧训练、前庭
功能训练、失重飞行训练等‘魔鬼训练'",【材料二】“失利、挫败,对于航天人来说并不陌
生,也并不可怕”可知,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涵;
结合【材料二】“研发团队经过100余天的故障排查与180余天的试验验证,找到失利原
因,从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对发动机进行改进。2018年11月,改进后的发动机在长
程试车过程中出现问题,研制团队再次进行改进。2019年4月,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发动
机又出现异常,研制团队对发动机结构再次进行改进”可知,科学严谨、尊重规律的科技精
神是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涵;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是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涵。
八、(2020•江苏无锡•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的鸟嘴服
①与漫长的自然历史相比,人类文明的历史短暂得如同一道闪光。而在意识到有微生物
存在之前,与瘟疫搏斗的历史上,人类始终不知道对手是谁,我们多数时候都被打得体无完
肤。
②1347年,由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携带的耶尔森氏鼠疫杆菌,经地中海各港口传到
西西里岛。1348年,又传至西班牙、法国和英格兰;1349年传到奥地利、匈牙利、瑞士、
德意志各诸侯国和低地国家;1350年传至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北欧——这就是历史上暴发
于14世纪的鼠疫(即黑死病),让将近一半欧洲人失去了生命。鼠疫在欧洲反复暴发,直
到18世纪才稍有消停。
③如前所述,在整个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人口密集的
城市,死亡率超过50%。史书中记载“在一些地方,尸体大多被随意扔上手推车”,异常
悲惨。
④由于鼠疫暴发期间需要处理大量的尸体,而很多尸体处理工作是由医生来进行,当时
人们并不知道鼠疫是由细菌引起的感染,但不得不做一些基础的保护,以隔绝尸体的腐臭,
一般用麻布或者棉布来遮掩口鼻,类似于今天的口罩的雏形,但可想而知,其防护效果甚微。
⑤至了16世纪,路易十三的御医——法国医生查尔斯•德洛姆(1584-1678)发明了防
传染医生套装,也就是大家在一些名画中看到的瘟疫医生的“鸟嘴服”。
⑥鸟嘴服包括一顶帽子、一副“鸟嘴”形的面具、一套几乎可以包裹全身的长袍子。其
中,帽子可以防止病人脸贴近医生,长袍可以杜绝体液污染,而面具却大有玄机。
⑦古希腊医学人文传统认为,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是“不洁”的,其散发出来的臭味可以
传播疫病。因此,他们在鸟嘴眼的鸟嘴部分,填充了很多香料,参与的医生也会加入一些自
己独家的“秘方”,香料的填充和长长的鸟嘴,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
⑧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防护服的首次亮相。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下正颐的一项是()
A.人类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之后,才慢慢了解瘟疫的真相。
B.1347年鼠疫暴发,来势汹汹,席卷欧洲,一直反复持续到十八世纪。
C.14世纪鼠疫暴发期间,人们会做一些基础防护,只是没什么效果。
D.“鸟嘴服”应该算是防护服的“鼻祖”,其中长袍包裹全身是为了阻隔病人贴近医生。
23.第∏段主要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22.D23.列数字、作引用(引资料),列举50%,引用古书记载来具体准确地
说明黑死病在欧洲造成r巨大的灾难。(瘟疫的破坏性之强)
【解析】2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D.根据第1段“鸟嘴服包括一顶帽子、一副,鸟嘴,形的面具、一套几乎可以包裹全身的长袍子。
其中,帽子可以防止病人脸贴近医生,长袍可以杜绝体液污染,而面具却大有玄机“可知,
长袍是杜绝体液污染,选项中“其中长袍包裹全身是为了阻隔病人贴近医生”说法错误;
故选D。
2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根据第□段”如前所述,在整个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人口密
集的城市,死亡率超过50%”,列出了具体的数据“50%”,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黑死病在欧洲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死亡人数很多。根据第段
“史书中记载,在一些地方,尸体大多被随意扔上手推车',异常悲惨”,引用了史书的记载,
这是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文献资料说明了黑死病在欧洲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九、(2022•江苏无锡・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校考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当古籍修复遇上人工智能
①很长一段时间里,古籍保护主要采用原生性保护方式,即把古籍当作“文物”保护起来。
后来出现再生性保护方式,对古籍进行影印再造和影像保存,让古籍得以以纸本或缩微胶片
的形式存在。现有的数字化古籍很多是由缩微胶片转换而成,分辨率较低且影像多为黑白色。
②即便将所有古籍用数字化手段影印出版,古籍也是“死'’的,人们无法方便地使用。另
外,这也不利于对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安装工程师专属劳动协议例本一
- 2024年度企业正式劳动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监督合同
- 2024年工程项目联合投标合作具体合同版B版
- 2024年外架工程劳务分包标准协议一
- 2024全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年度一一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合作协议
- 2024年定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合作合同
- 2024年专业劳务工协议样本版
- 2024年广告宣传合作协议范本版B版
- 认识水稻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新情境新题型(练习)
- 2024年河北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真题(含答案)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2024新版(北京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课件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中国法律史》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三次平时作业)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管理制度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4Reading Plus Unit 4
- 中国红色文化精神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