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探索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推进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资源、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现代特色农业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还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揭示了其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以期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益参考。二、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发展现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积极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蒙古自治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优质牧草种植、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进展。内蒙古自治区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的农作物新品种和畜禽新品种。同时,推动了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开发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农耕体验等旅游产品,促进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农业生态环保工作不断加强。内蒙古自治区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广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工作,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尽管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加强、农业人才短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因此,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三、现代特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特色农业,是指基于现代科技、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体系。它不仅要求农业生产的高效率、高质量,还强调农业的生态性、文化性和社会性。技术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市场导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特色化:紧密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和产品,形成独特的竞争力。高效化: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化:紧密对接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生态化: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应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草原畜牧业、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应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四、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发展现状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的现代特色农业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比如,依托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内蒙古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培育出了一批优质的牛羊肉、乳制品等特色产品,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同时,内蒙古还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内蒙古自治区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市场体系建设和品牌培育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内蒙古自治区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还需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品牌培育,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的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五、国内外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经验借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对于内蒙古自治区而言,深入研究并合理借鉴这些经验,对于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的精准农业:美国是现代精准农业的先行者,通过运用先进的卫星导航、遥感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田的精准管理。这种技术集成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法国的葡萄酒庄园:法国葡萄酒以其高品质享誉全球,其背后的庄园经济模式值得借鉴。通过建立严格的品质控制体系,结合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法国葡萄酒庄园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日本的精细化农业:日本土地资源有限,但其精细化农业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通过精耕细作和高效的农业管理,日本农业实现了高产、高效、高品质的目标。日本还注重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化,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浙江的“三农”融合:浙江省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将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形成了“三农”融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还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四川的现代农业园区:四川省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引入园区,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园区还注重产业链的完善,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山东的农业品牌建设:山东省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通过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这种品牌化战略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内蒙古自治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吸收这些经验,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六、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对策与建议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现代特色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民经营风险,提高农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积极性。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应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时,要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举办培训班、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提高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应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特色农业。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品牌建设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趋势。应鼓励和支持农业与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加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形成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以及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等对策与建议的实施,相信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七、结论与展望本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已经培育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这些产业不仅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农业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面对未来,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也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农业品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也需要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只有不断创新,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参考资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ThePeople'sGovernmentof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每届任期五年,实行自治区主席负责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由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实行自治区主席负责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每届任期五年。现任领导: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政府党组书记:王莉霞(女,蒙古族)第十一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工作规则》,制定本规则。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各项部署,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的准则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执政为民,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勤勉廉洁。自治区人民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主席、副主席、政府秘书长、各厅厅长、各委员会主任、外事办公室主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实行主席负责制,自治区主席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自治区副主席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主席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进行外事活动;主席出国访问期间,由常务副主席主持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在主席领导下,协助处理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常工作。各厅厅长、各委员会主任和外事办公室主任在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部门工作。各部门决定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应事先请示分管副主席,并定期向分管副主席报告工作,重大事项向主席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维护政令统一,切实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执法行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财政预算、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重要社会管理事务、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政府规章等,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和决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经专家或研究、咨询机构等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地区的,应事先征求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民主党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定,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二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二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向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制定政府规章,及时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行政措施或决定。拟订和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原则上都要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二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讨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审议的政府规章草案,由有关部门按立法计划组织起草,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审查后按程序办理。政府规章的解释工作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负责。二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的规范性文件,须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政府规章、发布决定和命令,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及重要涉外、涉港澳台事项,应当事先请示自治区人民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发布前须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及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审查并定期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二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二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二自治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政策性措施,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二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法律法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二自治区人民政府要自觉接受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依法备案政府规章,接受执法检查,办理议案和建议;接受自治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通报情况,办理建议案和提案,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门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限期整改,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三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健全政府层级监督制度。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和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及时撤销或修改违反法律、法规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维持信访秩序。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实行信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各方面反映的重大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限期整改,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从严治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负责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及失职、渎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公务接待,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地方的送礼和宴请。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三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谋私利。三自治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主席召集并主持,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主席助理组成,根据需要可安排政府副秘书长、盟市长和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大常务委员会的重要决定事项;通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有关重要情况,安排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讨论决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等。四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主席或主席委托常务副主席召集并主持,一般每月召开两次以上。政府常务会议由主席、副主席、政府秘书长、主席助理组成。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列席会议,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盟市、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审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自治区级财政预算;讨论通过提请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审定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等议案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政府规章草案;研究决定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常工作中涉及全面工作以及需要统筹安排的重要事项;讨论决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中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要事项。四自治区主席办公会议由主席或主席委托常务副主席召集并主持,不定期召开。主席办公会议由主席、副主席、政府秘书长、主席助理组成,根据需要可安排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及有关盟市和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主席办公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报或听取全国性会议精神、重要出国访问和考察情况;听取盟市、部门及有关方面重要工作汇报;研究提交自治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讨论的事项;研究主席或常务副主席提出的其他重要事项。四根据工作需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专项事宜。政府专题会议一般由副主席召集并主持,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四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讨论的议题,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主席确定;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主席办公会议讨论的议题,由主席确定,或由分管副主席、政府秘书长协调审核后报常务副主席确定。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主席办公会议纪要一般由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报请常务副主席或主席审定签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一般由分管副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报请副主席审定签发。各类会议的会务组织工作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会议文件于会前送达与会人员。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自治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报道。新闻稿须经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或政府办公厅分管副主任审核,政府秘书长审定签发,如有需要报请主席或常务副主席审定签发。四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因故不能出席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主席办公会议,需向主席或主持会议的常务副主席请假;其他人员不能出席或列席会议,需向政府秘书长请假。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定期通报各类会议的参加和请假情况。四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并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应由各部门召开的全区性会议,不以自治区人民政府或政府办公厅名义召开,不邀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四各地区、各部门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公文审批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工负责的原则办理,并根据需要由政府领导同志转请其他领导同志核批,重大事项报主席审批。四自治区人民政府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发布的政府规章,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审查、分管副主席审核、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主席签发;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指导性意见,经分管副主席审核后,报主席签发。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性公文,经分管副主席审核后,报主席签发,主席外出期间由主持工作的常务副主席签发。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就某一事项作出安排和部署,或就某一请示事项作出批复,以及致函不相隶属机关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等,由副主席或政府秘书长签发;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副主席分管工作的公文,经有关副主席会审后签发;属于重大问题,经分管副主席审核后,由主席或常务副主席签发。四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由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审核并向分管副主席报告后,政府秘书长复审签发,也可由政府秘书长委托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向分管副主席报告后审核签发。四各地区、各部门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公文,由地区、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或主持工作的负责同志签发,并严格按程序报送,不得直接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个人。凡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公文,统一由政府办公厅签收、登记,按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五各地区、各部门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送的请示性公文,需转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办理时,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由政府办公厅明确主办部门。主办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商有关部门直接答复报文单位。需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的事项,主办部门要及时商请有关部门提出办理意见。五各地区、各部门代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政府办公厅拟制的文稿,应将申请发文的理由、背景和有关说明材料一并报送。凡内容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的,主办部门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报送文稿。如有分歧,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出面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主办部门可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并与有关部门会签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五提高公文处理工作效率,确保公文运转及时、准确。各地区、各部门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政府办公厅的各类公文,原则上应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中转有关部门直接答复或征求意见的,各部门要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逾期不能办结的,应书面说明情况和理由,否则,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将予以通报。紧急公文随到随办。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不得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或政府办公厅转发;确需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事项并经批准后,可加注“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字样,由部门自行发文。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政府办公厅一般不转发国家各部委和自治区非常设机构的公文。各地区、各部门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或政府办公厅的公文,凡不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的,退回原报文地区和部门重新办理。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决策及重要工作部署实行督查工作制度。地方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对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署的工作负有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运转协调、责任明确、反馈及时的督查工作机制,确保政府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和政令畅通。五督查工作的重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以及会议决定的重大事项的落实情况;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情况和办复质量;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等。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开展的督查工作,由政府办公厅综合协调、组织实施。五督查工作要注重实效,采用网络督查、跟踪督查、现场督查、暗访督查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情况,报实情、重实效。督查工作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和通报制。五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工作部署,严格遵守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五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个人发表涉及未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和文章,事先须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五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发布涉及政府主要工作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信息,要经过严格审定,重大情况要及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六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漏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六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做学习的表率,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要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六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简化接待;不要地方负责人到机场、车站等处及辖区分界处迎送。六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要精简公务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同志出席各类会议和公务活动的有关规定,确需政府领导参加的,应履行报批手续。六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自治区副主席、政府秘书长离开呼和浩特市出访、出差、学习、因病休养或休假,须事先报告主席,由政府办公厅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其他领导同志。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开呼和浩特市,应事先向政府办公厅报告,由政府办公厅向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报告。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内蒙古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我区党政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机构设置等内容,明确要求统筹推进自治区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自治区本级共设置党政机构60个。其中,党委机构17个,政府机构43个。《方案》明确了党政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坚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二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开展自治区各级机构改革,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三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自治区党委负总责,统筹推进各层级、党政群各领域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促进各方面改革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发挥改革整体效应。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一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地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改革的政治主题和首要任务,从体制机制上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出制度安排,有力地加强了党对各领域各方面的领导。如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审计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财经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外事工作委员会等。二是有力加强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更好地发挥自治区党委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对本系统、本领域工作的归口协调管理职能。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统一领导自治区民族工作、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统一管理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三是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次机构改革,把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摆到了突出位置,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组建了一批新机构,充实了新职能,着力构建有利于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机构职能体系。如组建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等,强化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使各类机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四是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严格落实中央“规定动作”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政令统市场统一,做到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与中央和国家机关保持基本对应。五是体现出了内蒙古特色。充分发挥中央赋予地方的自主权,准确把握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因地制宜设置能源局、林业和草原局、口岸管理办公室,优化调整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责,从体制机制方面加强对自治区战略定位的支撑和保障。紧密结合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区情特点,着眼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调整优化脱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机构和职能。深化自治区人大机构改革。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人大对预算决算、国有资产管理等监督职能,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更好发挥其职能作用。在整合相关专门委员会职责的基础上,组建自治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深化自治区政协机构改革。推进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优化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更好发挥其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将自治区政协农牧业委员会更名为自治区政协农牧委员会。将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更名为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将自治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更名为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深化群团组织改革。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促进党政机构同群团组织功能有机衔接,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担适合其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增强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自治区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除行政执法机构外,将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改革实施范围,全面清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改革后,除行政执法机构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本次机构改革组织实施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和“先转隶、后三定”原则,有组织、有纪律、有步骤推进。有序做好新机构组建、办公场所调整、人员转隶、职能交接等工作。其中,自治区本级在11月全面完成新组建部门挂牌、人员转隶(含事业单位)、“三定”规定(草案)报送等工作,12月底前基本落实到位。各级机构改革任务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王莉霞(女,蒙古族):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政府党组书记黄志强: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奇巴图(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郑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兼),督察长。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截至2021年底,辖12个地级行政区,总面积3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217万人。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20世纪20年代,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反封建反侵略斗争。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政府改名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康熙皇帝以戈壁为界划分为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内蒙古”之称最初就由“内札萨克蒙古”而来,并沿袭至今。内蒙古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这里保存有中国最完好的草原,素有“牧草王国、歌的海洋、酒的故乡”之称。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4627亿元,比上年增长3%。清代将较早内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将后来陆续归附的喀尔喀、厄鲁特等部称为“外札萨克蒙古”,不设札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等部称为内属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后来演变出“内蒙古”一词。在蒙古语中,内蒙古的名称原来和汉语一致(鲍培转写:dotuγadumongγol;西里尔写法:дотоодмонгол)。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将蒙古语名称更改为(鲍培转写:öbörmongγol;西里尔写法:өвөрмонгол)。其中(鲍培转写:öbör;西里尔写法:өвөр)蒙古文意思是“山的阳面”即“阴山的南面”。汉语一般仍称为“内蒙古”,也有少数人称这一地区为来源于漠南蒙古的一词,直译“南蒙古”。远古时期,内蒙古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另见辽河出土的红山文化。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东胡人在内蒙古地区游牧生活。《史记》记载夏桀的儿子淳维是匈奴先祖,并笼统的介绍了淳维北遁后匈奴千余年的历史。“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考证认为,早在商初东胡就活动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战国后期,燕国、赵国、秦国的领土已经拓展到内蒙古地区,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阴山山脉南部定居。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打败林胡、楼烦这两个游牧民族之后,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建云中城。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呼和浩特定居。“赵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燕将秦开击败东胡之后,构筑“燕北长城”,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南建右北平部,治所在宁城。东胡之后往北迁移。匈奴冒顿单于在夺取单于之位后,公元前206年灭了东胡,并对汉朝产生威胁。匈奴帝国疆域十分广阔,疆域最东达到辽河流域,最西到达葱岭(现帕米尔高原),南达秦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内蒙古地成为了匈奴与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馀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乌桓山和鲜卑山都在内蒙古境内。东汉末年,乌桓部落被曹操攻克,乌桓山便不见于史籍。匈奴势力期间两次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其中北匈奴逐渐北迁、西迁。南匈奴逐渐内徙,后在五胡乱华期间被消灭。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连接和增建加固从前各国的长城,以防御匈奴。阴山山脉南部,如云中郡,是边防重镇。两汉时修筑汉长城并且对匈奴的三百战争最终取胜,汉朝全盛时,在漠南地区置五原郡、朔方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一带。著名将领吕布就出生于此。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哈古勒河附近。内蒙古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胡人迁入中原的主要发起地之一。四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北魏太延五年(439年)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隋开皇元年(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南朝梁承圣元年(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隋开皇十九年(599年),东突厥突利可汗在突厥内战中战败只身南下归附隋朝,隋文帝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突厥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这个政权直辖于隋朝中央政府。隋朝与启民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和使臣往来。隋炀帝曾先后两次亲自出塞北巡,开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的先例。隋大业七年(611年),西突厥处罗可汗亦降隋。隋朝短暂的控制了大约今内外蒙古全境。唐太宗时,突厥颉利可汗南下侵唐,迫使唐结渭水之盟。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在定襄(今内蒙古清水河县林格尔北土城子古城),贞观四年(630年)正月,唐将李靖率三千精骑夜袭阴山趁黑夜攻下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地,迫使颉利可汗逃遁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贞观四年(630年)三月颉利被俘,东突厥亡。唐军把颉利带到长安,颉利可汗后投降唐朝,老死长安。唐朝在突利可汗故地设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颉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联合回纥等铁勒部落,击灭薛延陀。由燕然都护府管理铁勒故地,治所在阴山之麓(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辖境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贝加尔湖的整个蒙古高原。永徽元年(650年),唐朝军队俘车鼻可汗,突厥故土尽为唐有。唐高宗设瀚海都护府(后改名为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云中故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领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苏农等二十四州。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将云州改为云中(今山西大同市),辖境约是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乾元元年(758年)云中再改为云州。唐安史之乱后,内蒙古地西部为回鹘国控制,以明教为国教。东部为兴起的契丹人的势力范围。五代初年,契丹入侵,神册元年(916年),契丹占领云中故城,单于都护府废除。五代十国初柔然人的一支后裔契丹人耶律阿保机于907年创立了契丹部族政权,神册元年(916年)建立契丹国,会同十年(947年)更国号为辽国,期间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建立了蒙古草原上的第一个都城上京。辽代“丰州”为今呼和浩特市附近。辽被金灭了之后,蒙兀室韦人的一个小小分支的后裔蒙古人进入这一地区,今内蒙古的大部地区还是属于金国的范围。在云中一带生活的是突厥支的汪古。开禧二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54年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忽必烈迁都大都前的上都(开平城)就在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漠北地区是初期蒙古帝国的核心地,帝国初期首都就在漠北的哈拉和林。景定元年(1260年),蒙哥汗死后,留守首都的阿里不哥被蒙古本土的贵族推举为大汗,据有漠北。而忽必烈闻讯后,也在开平自立为大汗,据有漠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把他幽禁,不久逝世,或谓遭忽必烈毒杀。漠北、漠南尽为忽必烈所有。由于忽必烈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基础都在漠南地(今内蒙古),因此不再以和林为都城,而迁都于燕京,并改称大都。由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镇守。后改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省会和林,管辖范围大概为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西伯利亚南部。而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属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西部一部分土地属于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中部一小部分直辖于中书省。明朝成立后元朝残余势力退回漠北,戈壁沙漠北部是蒙古人北元和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北元覆亡之后而分裂出来的鞑靼和瓦剌和兀良哈的活动范围,漠南则是明军对抗北元的前线反攻基地。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分别为九大塞王辖区,永乐元年后诸卫非徒既废。土木堡之变英宗复辟后河套无人驻守,鞑靼在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开始有规模地进入河套,15世纪末,东部蒙古首领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实现“中兴”。隆庆六年(1572年),蒙古首领达延汗的孙子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并在今玉泉区境内建“库库和屯”城,从此土默特部从草原游牧过渡到定居生活。阿勒坦汗在此前和明朝订立藩属关系,阿勒坦汗被奉为“顺义王”。明政府于万历年间赐汉名“归化”,意思是令少数民族归顺、化一,服从明朝廷的统治。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漠南蒙古16个部49个封建主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归属于清朝。此后,漠北蒙古和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各部封建主先后向清朝遣使纳贡。同时,沙俄的侵略魔爪伸进了中国新疆厄鲁特蒙古地区,并收买和策动厄鲁特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等对青海蒙古、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发动侵袭,清朝经过多次用兵,终于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定了准噶尔少数贵族的叛乱,重新统一了蒙古族地区。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地“兀鲁斯”、“鄂托克”的基础上,清政府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四年在今呼和浩特东部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后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绥县。清朝时漠南蒙古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内札萨克49旗分属于6个盟,同时呼伦贝尔地区隶属黑龙江。鸦片战争后,沙皇俄罗斯不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还攫取了各种特权,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修筑铁路、掠夺资源,控制蒙古地区的经济命脉,掠夺和搜刮财富。咸丰九年(1859年)6月,英、法侵略军进犯大沽口,驻守在那里的2000多名蒙古族骑兵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不顾清朝政府的卖国投降命令,奋起自卫还击。经过一昼夜激战,击沉敌舰4艘,毙伤敌军400多人,打得侵略军狼狈逃窜。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蒙古族人民掀起了反对清朝政府和蒙古族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咸丰八年(1858年),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爆发了由贫困牧民丕勒杰等领导的“独贵龙”运动(或作“多归轮”,蒙古语“环形”、“圈子”之意。参加“独贵龙”的人,开会时按环形席地而坐,发表文件签名时也依次将名字排成一个圆圈,因以得名),反抗贵族官吏的苛捐杂税和兵差徭役。此后,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蒙古族人民都以“独贵龙”的形式与统治阶级不断地展开斗争。内蒙古东部则有蒙古族白凌阿领导的义州、朝阳起义,汉、蒙古等族人民团结战斗,打击了统治者。辛亥革命时期,沙俄趁机勾结和支持少数封建上层和喇嘛活佛——哲布尊丹巴等在蒙古地区策动所谓“独立”、“自治”,煽动民族败类发动叛乱,妄图借机吞并蒙古地区。清亡之后喀尔喀蒙古走向独立,而内蒙古则在中华民国的统治下,分属于若干省。民国二年(1913年),国民政府改今呼和浩特为归绥县,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内蒙古地仍然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分属于绥远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宁夏省、黑龙江省等。辛亥革命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步伐。抗日战争期间,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曾被日本军占领,德王为首的群体与日本帝国合作,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机构,管理内蒙古部分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他们网罗蒙、汉奸头目,如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李守信、王英等,拼凑伪军,建立傀儡政权,对沦陷区蒙、汉各族人民进行残暴统治。日本人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本战败后,复称归绥市。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23日,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举行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壮等各民族代表393人出席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包含了察哈尔省、兴安省以及宁夏省、热河省、黑龙江省和绥远省的部分地区,选举乌兰夫为自治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日。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52年11月张家口划归河北省。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归绥市,并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同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1955年,撤销热河省。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原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改设)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69年7月5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除外)变更为黑龙江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参与组建大兴安岭地区,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和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巴彦淖尔盟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巴彦诺尔、乌力吉、塔木素、阿拉滕敖包、笋布尔等公社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巴彦淖尔盟阿拉善右旗其余部分和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1979年5月30日,将黑龙江省的呼伦贝尔盟和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将吉林省的哲里木盟和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辽宁省的昭乌达盟,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甘肃省的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从1979年7月1日起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截至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共辖12个地级行政区,包括9个地级市、3个盟,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有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大街1号。注:行政区划面积由县级行政区域陆地面积加和得出,县级行政区域陆地面积由各地提供,仅供参考。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千米;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700千米;全区总面积3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面积的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和俄罗斯接壤,拥有二连浩特市和满洲里市两个重要的口岸,国境线长4200千米。内蒙古自治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在内部结构上又有明显差异,其中高原约占总面积的4%,山地占9%,丘陵占4%,平原与滩川地占5%,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8%。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东北部临近外兴安岭等。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最北部、东北部距离石勒喀河、格尔必齐河、鄂嫩河、哈拉哈河较近。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等,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1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中国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内蒙古自治区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内蒙古自治区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1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气温为3℃,较常年偏高8℃,为1961年以来第2高(图1)。各地气温在-2(图里河)~5℃(乌斯太)之间,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鄂尔多斯市大部、巴彦淖尔市西部、阿拉善盟大部较常年偏高1~1℃(乌斯太)。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主要有呼伦湖、贝尔湖、达里诺尔湖、乌梁素海、岱海、居延海等。内蒙古自治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克鲁伦河、额尔古纳河);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罕诺河、那都里河、多布库尔河、甘河等);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黄河、大黑河);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地表水资源为60亿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为3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95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92%。另外黄河分水6亿立方米,黑河分水8亿立方米。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用量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用水量1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用水量93亿立方米,其他水源可用水量68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220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76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6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7%,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全区均值的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4%,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维管束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共计2619种(不包括种下单位和栽培植物),其中种子植物2551种,蕨类植物68种。这些植物分属于144科737属。其中,种子植物127科707属。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2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1种,农业部门主管1种;国家Ⅱ级保护40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21种,农业部门主管19种。内蒙古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国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之一。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据2020年全区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结果显示,全区森林面积08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0%;人工林面积9900万亩,居全国第三位;森林蓄积1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等11片次生林区,人工林遍布全区各地。全区乔灌树种丰富,有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白桦、栎类等乔木和锦鸡儿、白刺、山杏、柠条、沙柳、梭梭、杨柴、沙棘等灌木。内蒙古自治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3种,分属于29目,93科,291属。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有52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50种,渔业部门主管2种;国家Ⅱ级保护117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106种,渔业部门主管11种。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中西部地区富集铜、铅锌、铁,稀土等矿产;中南部地区富集金矿;东部地区富集银、铅锌、铜、锡、稀有、稀散金属元素矿产;能源矿产资源遍布12个盟市,但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群)、海拉尔盆地群。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全区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25种(含亚种),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119种。全区共有103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有48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三位,特别是煤炭、铅、锌、银、稀土等21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内蒙古自治区的常住人口为24049155人。全区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4706321人相比,减少657166人,减少66%,年平均增长率为-27%。其中汉族人口为18935537人,占74%;蒙古族人口为4247815人,占6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65803人,占6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715150人,减少64%;蒙古族人口增加21722人,增长5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6262人,增长37%。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21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0万人,乡村人口9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比上年末提高39个百分点。男性人口174万人,女性人口14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万人,出生率为58‰;死亡人口80万人,死亡率为83‰。内蒙古自治区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壮族、锡伯族、土家族、东乡族、苗族等55个民族。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4亿元,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9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三次产业比例为5:5:0。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474元,比上年增长2%。2023年内蒙古全年接待游客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5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是2022年的49倍和18倍。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8%。分城乡看,城市上涨7%,农村上涨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0%,衣着类上涨3%,居住类上涨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医疗保健类上涨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8%。从工业生产角度看,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2%。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6%。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2%,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0%。其中,税收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7%,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播种面积67千公顷,总产量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54公斤/公顷。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0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8%。粮食产量36万吨,比上年增长6%。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万吨,比上年增长8%。其中,猪肉产量7万吨,增长3%;牛肉产量9万吨,增长6%;羊肉产量2万吨,下降0%;禽肉产量1万吨,增长6%。禽蛋产量6万吨,比上年增长7%。牛奶产量8万吨,比上年增长0%。年末生猪存栏1万头,比上年增长6%;牛存栏4万头,增长0%;羊存栏61万只,下降2%;家禽存栏58万只,增长8%。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股份制企业增长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8%,制造业增长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0%,食品制造业增长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原煤产量1213万吨,比上年增长4%;发电量62亿千瓦时,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中,焦炭产量45万吨,增长3%;单晶硅产量2万吨,增长7%;钢材产量39万吨,增长1%;原铝产量4万吨,增长9%;乳制品产量2万吨,增长6%。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装机容量1681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0496万千瓦,增长8%;水电装机容量238万千瓦,与上年持平;风电装机容量4564万千瓦,增长3%;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78万千瓦,增长2%。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实现利润40亿元,增长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6元,比上年下降0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6元,增加3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3%,比上年末下降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6%。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239家,比上年增加49家。有工作量的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4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房屋竣工面积1096万平方米,下降0%;房屋建筑竣工率为6%。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下降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5%;金融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3%;房地产业增加值3亿元,下降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利润总额增长1%。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比上年下降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亿元,下降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亿元,下降3%。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45亿元,下降1%;餐饮收入9亿元,下降8%。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下降2%,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下降5%,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7亿元,比上年下降7%。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万件,包裹业务1万件,快递业务量245万件,快递业务收入3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8亿元,比上年增长4%。年末全区移动电话用户总数31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5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0万户,减少2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4399万GB,比上年增长6%。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亿元,比上年下降7%。其中,住宅投资0亿元,下降6%;办公楼投资4亿元,下降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亿元,下降1%。商品房销售面积15万平方米,下降7%;商品房销售额0亿元,下降5%。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6亿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出口总额3亿元,增长9%;进口总额3亿元,增长8%。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3亿元,增长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9亿元,增长7%;机关团体存款余额44亿元,增长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4亿元,增长8%;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80亿元,增长3%。年末全区保险机构共有2934家,与上年持平。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0亿元,比上年增长3%。全年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1亿元,增长9%。全年人身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0亿元,累计赔付4亿元。全年农业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亿元,累计赔付支出3亿元。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项目中,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37项,自然科学基金共安排631项,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共安排710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总规模2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50家,众创空间179家。全年专利授权量24638件,比上年增长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件。全年全区登记技术合同1527项。其中,区内技术合同登记1296项,下降8%。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亿元。其中,区内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亿元,增长9%。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1个,招生(含非全日制)4万人,在学研究生(含非全日制)8万人,比上年增长9%。普通高校54所,招生7万人,在校生5万人,毕业生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4所,招生6万人,在校生7万人,毕业生1万人。普通高中311所,招生4万人,在校生6万人,毕业生9万人。初中721所,招生5万人,在校生8万人,毕业生2万人。小学1651所,招生1万人,在校生3万人,毕业生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2%。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3个,其中乌兰牧骑75个。共有文化馆118座,公共图书馆117座,博物馆173座。年末全区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出版各类报纸22441万份,各类期刊1021万册,图书5961万册。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120座,已开放各类档案0万卷(件)。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共有卫生机构25062个。其中,医院809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24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妇幼卫生机构11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1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共有病床167692张,比上年增长7%。其中,医院共有病床135193张,乡镇卫生院共有病床21205张,妇幼卫生机构共有病床4542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万人,增长5%。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6万人,注册护士2万人。农村牧区共有村卫生室3万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万人。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96枚。其中,国外获奖牌14枚,国内获奖牌82枚。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71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2672个。各类社会福利院收养人数4万人。全年共有3万人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