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屈原列传》课件89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1/0D/wKhkGWXrr5-AQdkEAAGw-PQztPk208.jpg)
![9《屈原列传》课件89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1/0D/wKhkGWXrr5-AQdkEAAGw-PQztPk2082.jpg)
![9《屈原列传》课件89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1/0D/wKhkGWXrr5-AQdkEAAGw-PQztPk2083.jpg)
![9《屈原列传》课件89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1/0D/wKhkGWXrr5-AQdkEAAGw-PQztPk2084.jpg)
![9《屈原列传》课件89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1/0D/wKhkGWXrr5-AQdkEAAGw-PQztPk20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司马迁【作者】>
司
马
迁(约前145-前8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
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二、经典简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该书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语言简洁生动,而且接近口语,对后代的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史记》】歸震三評點本方望溪辞熟坩後《
史
记
》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
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
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全书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
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了《史记》】史
記郢
震
評
熟
本方
望
溪
評
熟
坩
後二、读《史记》《史记》的贡献马特点这部体大思精的史书的贡献和特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
、开创了“纪传体”体例。历史人物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是纷纭复杂的。怎样才能把大千世界各种人和事都包容在一部书里呢?司马迁在前人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
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
革;
“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
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二、《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
一直写到汉武帝时期,记载了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第一个
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西
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第一次
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
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由于纪传体可以容纳广泛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又
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用,影响十分深远。三、秉笔直书,发挥了宝贵的史学传统。所谓秉笔直书,就是史学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做法。
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爱记述了项羽的伟业。
但对于项羽的骄傲自大和企图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致命弱点,司马迁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
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司马迁
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闻名于世。《史记》还贯串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
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地位来写。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
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
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
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四、《史记》也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其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
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色的画家,以他那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
异的雕像。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一指的。【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
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O【屈原】>屈原也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
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
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
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原】>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
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
《天问》等。后代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
吸取了营养。>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照。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
志,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
《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
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文白对译——资料与备查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名平,与楚国王族是同姓。做(过)楚怀王的左徒。博
闻
强志,
明于治乱,
娴于辞
令。他知识广博,长于记忆,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左
徒
:官
名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长于记忆力强。明
:明白,清楚。于:介词,对,对于。娴(xián):熟练、熟悉。辞
令
:应对的言辞。入
则与王图议国
事,
在朝堂就与君王计议国家事务,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来发出号令;对外就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入
:指进入朝堂。则:连词,就。王:指楚怀王。图议:谋划计议。接
遇
:接待。应对:应酬。因屈原“娴于辞令”,故有此言。任:信任。上官大夫与之
同
列,
争
宠上官大夫与屈原在朝廷处于同等位次,他为了争取楚怀王的宠幸而
心
害
其
能。上官:复姓。大夫:官名。之:代指因而心中妒忌屈原的贤能。[屈原。列:朝列、班列。争宠:争取怀王使屈原造为
宪
令,屈平属楚怀王的宠幸。害:嫉妒。其:代“屈原的”。
怀王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写成草稿未
定,上官大夫
见而
欲夺之,了草稿还未最后定稿,上官大夫看了就想强取为己有,屈平不
与。屈原不同意(给他)。使:令。造
为
:制定。造,作;为,作。同义连用。宪
令
:国家法令。属(zhǔ):撰写。而:就,承接连
夺:强取为己有。之:代指屈原的草稿。见而欲夺之,是“见之而欲夺之”的省略。与:允许,同意。因
谗
之
曰:于是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
王使屈平为
令,众
莫不知。
每
一
令“大王令屈原制定法令,人们没有谁不知道的。每一道法令出,平伐
其
功
,曰
以
为
‘
非
我
莫
能
为
’
也
。
”出来,屈原就自夸他的功劳,他认为‘除了我没有谁能制定’。”王
怒而疏
屈平。怀王听了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因:于是,表顺承的连词。谗
之
:谗毁屈原,说屈原的坏话。谗,谗言,作动词用。为令:制定法令。为,写,制定,动词。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伐:自夸,炫耀。屈平疾
王
听
之
不聪也,
谗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进谗言谄
之
蔽
明
也,
邪
曲之
害而阿谀奉承的小人蒙蔽了怀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公也,
方正
之
不
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他忧愁深思因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疾:痛
心。
听
:听觉,写了《离骚》。“离骚”,如同遭遇忧愁。L名词。
之: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从“王听之不聪”至“方正之不容”,四个带“之”字的句子都无独立性,是“疾”的宾语。
聪
:
明察。谗谄(chǎn):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蔽
:蒙蔽。明:明审的眼睛。邪曲:“邪”与“曲”都是邪恶、不正之意。这里指品行不正之人。
方
正:端方正直的人。
也
:前四个均为
带有感叹意思的叹词。后
一
个是表示判断语气的语气词。
幽思:深思。而:因而。者:表提示停顿的语气词。犹:7如同,好像,动词。离
忧:遭遇忧患。离,同“罹”,遭受。」
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
则
上天,是人类的开始;父母,是人的本源。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反
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
也;追念根本,所以人们疲倦困苦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疾痛
惨
怛,
未尝不呼
父母也。人们在疾苦、伤痛、内心悲痛的时候,没有不呼喊父母的。穷:遭遇困厄。指处境困难。极:疲困。疾
痛
:疾苦、伤痛。惨怛(dá):忧伤,悲痛。屈平正道
直
行,竭
忠
尽智以事
其
君,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智力来侍奉他的君王,谗人间之0,可
谓穷矣。进谗言的人离间他们(而使屈原被疏远),可以说是遭遇困厄了。信而见
疑,忠
而被谤,
能
无怨乎?屈平之②作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盖
自
怨生也。
《国风》
好
色《离骚》,其原因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
《国风》好描写男女恋情而不
淫,《小雅》
怨
诽
而
不
乱。但不失分寸,
《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若《离骚》者,可谓兼
之
矣。「
正
道
直
行
:道德端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L正,品行正直。正道,道德端正。直行,品行正直。“正道”与“直行”为同义连用,都是比喻说法。以
:表动作行为目的,连词。间(jiàn):离间。①之
:代指屈原竭忠尽智而怀王信任他的这种关系。间之,指这种关系被小人离间。信
:诚
信
。而
:转折连词。见
:被。②之
:取消句子的独立7
上
称
帝喾,性
。盖
:大
概
。自
:从,由于。」《离骚》中远古上溯到帝喾,下
道
齐
桓
,中
述
汤
、
武
,近代称道齐桓公,中间说到商汤王、周武王,(引古代帝王的事
以
刺
世
事。
「
帝喾(kù):号高辛氏。传为例)来讽刺当世的政事。L古代炎黄部落联盟首领。商族、周族都是他的后裔。“五帝”之一。汤
:商朝的建立者。武
: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以刺世事:以此讽刺当世的事。以,连7明道
德
之词,表动作行为目的。
」作者在《离骚》中阐明了广
崇
,
治
乱
之
条
贯
,
靡不广大崇高的道德,还阐明了国家治与乱的规律,(这些)没有不完全毕
见
。得到表现的。明:阐明。广
崇
:广大崇高。条贯:条理。_这里指“规律”。靡(mǐ):无,没有。毕
:全部。见:同“现”。其
文
约,
其
辞
微
,他的文辞简约,他的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其
志
洁
,
其
行
廉。
其
称
文
小
而
其
指极他的行为正直。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它的意旨却极为大,举类迩而见
义
远。
其志洁,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故
其
称物
芳;其行廉,
故死所以他的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
而不容。「其
:均为代词,代屈原。
约
:简约。微
:含也不容于世。L
蓄
隐
晦
。廉
:正直、方正。
称
文:所
称
述的文字,所使用的文字。“称”与“举”同义,都有“称述”之意。小:寻常事物。指:同“旨”。类:事物。迩(ěr)
:称许。
不
容:不容于世,不容于世俗之世、黑暗之世。」自
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
浊
秽,(屈原)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以
浮游
尘埃之外,不获
世
之
滋
垢,因而能超脱于尘世之外,不为尘世的污垢所辱,保持高洁,近
。称
物
芳:指《离骚》中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称,
7嚼
然
泥
而
不
滓
者
也
。「
自
疏:自己疏远。淖(nào):
从污泥中出来而没有被污染。L污浊。
蝉
蜕:蝉脱壳。以
:表结果的连词。
浮游:漫游,此指超脱。
尘
埃:比喻尘世。
滋
垢:秽浊污垢。釂(jiào):清白、洁净。泥:沾污。滓(zǐ):
污
染。“泥而不滓者”即"从污泥中出来却不被污染的人"。
者
:结
构助词,与“不滓”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不滓”的人。
也
:句末语了推此
志也,虽
与日月争光
可
也
。「推:推赞,推许。
此志:指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L污的高洁志向。
虽:即使。表让步的连词。气词。」推许这种高洁的志趣,即使与日月争光辉也是可以的。屈平既
绌,
其后
秦欲伐齐,
齐
与
楚屈原已被免除官职,这以后秦国打算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
从
亲。
合纵相亲。既:已。表时间的副词。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其:此,代指“屈平既绌”这件事。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惠王
患之,
乃令张仪详
去秦,秦惠王对这件事很担忧,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厚
币委质事
楚
,
曰
:带着丰厚的财(礼)物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并且)说:“秦
甚憎
齐
,
齐
与
楚
从
亲
,
楚
诚
能“秦国很憎恨齐国,但齐国同楚国合纵亲善,如果楚国确实能与绝
齐,
秦
愿
献商於之地
六百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将商於的土地六百里献给楚国。”楚
怀
王
贪
而
信
张
仪
,
遂
绝
齐
,楚怀王贪婪,因而相信了张仪的话,于是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
使
使
如秦受
地。患
之
:以之为患。意动用法。之,派出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L代词,代“齐与楚从亲”这件事。乃
:于
是。详
:同“佯”,假装。去
:离开
。厚
币
:丰厚的礼物。质
:同“贽”,见面礼。事
:侍奉
。诚
:确实,果真。绝
齐
: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使
使
:派出使者,第一个“使”7张仪诈之
曰:“仪与是动词,派;第二个“使”是名词,使者。」张仪欺骗使者说:“我与王
约
六里,
不
闻六百里。”楚使
怒去,怀王只约好了割六里地,没有听说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离开,归
告
怀王。回到楚国就把这事向楚怀王禀告。诈:欺骗。约:商定。怒:_愤怒。去:离开。归告怀王:即“归而告之于怀王”。」怀王
怒,
大
兴师伐秦。楚怀王非常愤怒,大规模出动军队讨伐秦国。秦发兵击之,
大破楚师于丹、淅,
斩
首八万,
秦国派兵迎击楚军,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败楚军,斩杀楚军八万,
地。俘虏了楚国的将军屈句,于是夺取了楚国汉中一带的土地。虏
楚
将屈勾,
遂取
楚之汉中邓
。
楚
兵
惧
,
自
秦消息,派兵袭击楚国直打到邓县。楚国的军队害怕了,从秦国归。
而
齐
竟怒回到楚国。而齐国竟然(因为对楚怀王绝齐的做法感到)恼怒不
救
楚
,
楚
大
困
。不出兵救楚国,楚国从此陷入非常困危的境地。悉:尽,全部。以:表动作目的的连词。蓝
田
:秦地名,在今湖北钟祥西北。之:代指秦、楚兵战于蓝田这一消息。邓:秦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北。竟:竟然。副词,表事出意料之外。明年
,
秦
割
汉中地
与楚
以和。楚王第二年,秦国提出割让汉中土地同楚国来讲和。楚怀袭
楚
至之
,曰:
“不愿
得
地,
愿
得张仪而甘心焉。”王说:
“不希望得到汉中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称心了。”以:表动作目的的连词,可译作]张仪闻,
乃“来”。甘心:快意,心里舒服。
|张仪听到后,就对秦王说:“
以
一
仪
而
当
汉中
地,
臣请往如楚。”“用一个张仪就能抵得上整个汉中的土地,臣请求到楚国去。”如楚,又因
厚币用事者臣
靳尚,而设诡辩于到了楚国,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让他在怀王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
听的宠妃郑袖那里编造骗人的假话。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复释
去张仪。「
以
:用,拿,介词。当
:相郑袖的话,又释放张仪离开。L抵,相当,抵得上。往
如
:到,往。同义连用。因
:趁
机
。用事者:掌权的人。设
诡
辩
:说假话。设,编造。姬
:帝王或诸侯的妾。竟
:竟然
。复释
:又释放。张仪第一次至楚,曾以六百里商、於两地欺骗楚王。这是第二次到楚,所以说“复释”。去
:使动用法,使……7是时
屈平既
疏,不复在
位,
使离开。」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在原官位,(被派)出使于
齐
,
顾
反
,
谏怀王曰:
“何到齐国,回到楚国,(知道了张仪的事)就向怀王进谏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
不
及。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赶张仪,(但是)没有赶上。是:这,代词。在位:在原来的官位上。于:到,介词。顾
反
:回
来
。其◎后诸侯共击楚,
大破之,杀其②将唐昧。
这以后诸侯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的将军唐眛。①其:指代前面发生的事情。之:指楚国军队。②其:楚国的。唐眛:楚国将军。
时
秦昭王与楚
婚,
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
行,
当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想同怀王会面。怀王想应邀前往,
屈平曰:
“秦,虎狼
之国,
不可信。不如毋行。”
屈原说:
“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不如不去。”与楚婚:楚怀王二十四年,秦昭王初立,
]怀王
稚子
子兰劝王行:
“奈何绝秦欢
?”
怀王劝怀王前往:“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卒行。
入武关,
秦伏兵绝
其
后,因终于前往秦国。进了武关,秦国的伏兵断了楚王的后路,趁机[“楚往迎妇”。毋
:禁止之词,不要。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留
怀王,以求
割
地。怀王怒,扣留楚怀王,(拿怀王做要挟)要求楚国割让土地。怀王愤怒,不听。
亡走赵,
赵
不内。复之
秦,
竟死于秦不答应。逃往赵国,赵国不接纳。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而
归葬。
「稚子:小儿子。
奈
何
:为
什
么。欢
:友好。而后归葬楚国。
_卒:终于。武
关
: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丹
凤东。
留
:扣留。
以求割地:以之求割地。以,介词,译为
“拿”,“用”。听:听从,接受。亡:逃跑。走:奔向。之:到,至。
竟:7最
终
。
长
子顷襄王立,
以
其弟
子兰为令尹。
楚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即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顷襄:名横,在公元前298
年,即楚怀王入秦第二年即王位,是为顷襄王元年。立,即位。以:动词,任命。令尹:
相当于宰相。楚
人既
咎子兰以
劝
怪罪,责怪。):说jiù劝咎(他却没能回来而不反也。怪子兰,
因去责怀王到秦国怀王入秦楚国人已经屈平既
嫉之①,
虽放流,
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屈原也因这件事而很恨子兰,他虽然被放逐,可是还眷念楚国,挂念怀王,没有忘记欲反,冀幸君之
一
悟,
俗之②
一
改也。想返回朝廷的愿望,希望君王能够完全觉悟,社会风气能完全改变。嫉:恨。①之:指代子兰。放流:放逐。眷顾:眷念。系心:挂心,挂念。冀幸:
希望。俗:
社会风气,指当时楚国的坏习俗。②之:结构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
一:完
全,彻底。其存君
兴他思念君王想使国家国
而
欲
反
覆
之
,振兴,因而想使楚国返回到正确轨道,恢复其当初的面貌,一
篇之中三致
志焉。然
终无可奈何,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最终没有办法,故不可以反。
卒
以此见
怀王之终不悟也。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终于因此看清了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其:指代屈原。
存君兴国:
思念君王,振兴国家。反覆:
回归。一篇:指《离骚》。三:有“再三”的意思。不是实数。致志:表达意愿。人君无
愚、
智、
以
不
肖
,
莫国君无论愚笨还是聪明,贤能还是无德无才,没有不欲求
忠
以自为,
举
贤
以自佐;哪一个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臣来辅佐自己;人君:国君。无:无论,副词,表条件。智:聪明。贤:有德有才。不肖:无德无才。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哪一个。以:表动作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举:选拔。自佐:然
亡国
破
家
相然而国破家亡的事一件接随属,而圣君
治国
累世
而不见者,着一件,而圣明的君主和治理得很好的国家历代却见不到,其所谓
忠
者
不忠,而所谓贤
者大概是他们所认为忠心的人其实不忠,所认为贤能的人其实不贤
也。
不贤能吧。辅佐自己。亡国:与“破家”同义。相随属(zhǔ):
接连出现。治国:安定太平的国家。累(lěi)世:
许多代。其:大概,副词。谓
:认为。怀王以
不知
忠臣之分,故内惑
于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的资质,所以在宫内被郑袖郑袖,外欺
于张仪,
疏
屈平而信
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迷惑,在外面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却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
地
削,亡
其
六郡,
身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分割,失去了他的国家的六个郡,
自身也客死于秦,为天下
笑。此不知
人
之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嘲笑。这就是不能辨识人所招来的祸也。
……祸患。
……以:表原因。不知:不懂得。忠臣:就是辅佐帮助君王竭忠尽智,像屈原这样的人。分(fèn):资质。惑:迷惑,蛊惑。兵挫:军队被打败。地削:土地被分割。亡其六郡:
楚怀王十七
年,秦占有楚汉中郡;二十八年,秦夺取楚地重兵;三十年,秦占有楚八城。以上都在六
郡之内。身:
自身。为:被。知人:
辨识人。知,辨识。令
尹
子
兰闻
之
,
大
怒
,
卒
使
上
官
大
夫令尹子兰听到屈原恨他的话十分恼怒,终于派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
迁之。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将屈原放逐。之
:指“屈平既嫉之”。卒:终。短:诋毁。而:
表承接的连词,就。迁之:以之迁。迁,放逐。之,代指屈原。屈原至于江滨,被
发
行
吟泽
畔,屈原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他面容显得忧愁困顿,形体容貌显得消瘦。至于:到了。至,
动词;于,介词。滨:水边。被(pī):同“披”,披散。行吟:边行走边吟唱。泽畔:水边。颜色:脸色,面容。憔悴:忧愁困顿的样子。形容:外貌,模样。渔
父
见
而枯槁(gǎo):
憔悴,消瘦。
一个打鱼的老者看见屈原问
之曰:
“子非
三闾大夫欤?何
故而
至此
?”就问他说: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是什么缘故让您来到了这里?”之:代指屈原。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欤:句末疑问语气词。故:缘故,原因。屈原曰:
“举
世屈原说:
“整个世上都混浊
而
我独清,
众人皆
醉是混浊的,却只有我独自清白,众人都像喝醉了酒一样神志不清,而
我独
醒,
是以见
放。”却只有我独自清醒,因此我被流放。”举:全。混浊:形容(水)不清不洁。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独:独自。醉:醉酒,神志不清。是以:
“以是”,因此。见:被,介词。渔父
曰:
打鱼的老者说:“
夫圣人者
,
不凝滞
于
物
,
而能与世“凡聪明通达的人,他不被外物拘泥,却能与世俗一起转移变化。推移。举
世混浊
,何
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整个世上混浊,(您)为什么不随从世俗,与之同流呢?众人皆醉,
何
不其糟而啜其鹂?
何
故都醉酒,(您)为什么不吃那酒糟喝那薄酒呢?是什么缘故使您怀
瑾
握
瑜
,
而自令见放为?”怀抱自己的高洁品质,以致自己被放逐呢?”圣人:聪明通达的人。凝
滞
:拘泥、执着。于:介词,被。:吃。糟:酒糟。啜(chuò):喝。酗(lí):薄酒。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自令:令自己,使自己。为: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屈原曰:“吾闻
之①,屈原说:
“我听到过这样新
沐
者
必
弹
冠,
新的话,
一个刚洗过头发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一个刚浴
者
必
振
衣。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灰尘。(一个志行高洁的)人又谁能以身之
察
察,
受
物
之汶汶者乎?
宁人有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去蒙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赴
常流而葬乎
江
鱼腹中
耳,又安
能
以皓皓之奔赴长流而葬身在江中的鱼腹之中,又怎么能让高尚纯洁的白,
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品德,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①之:指代以下的话。新
:刚,才,副词。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振
:抖动。人:这里指志行高洁的人。
察察:洁净的样子。受
:蒙受。物
:指社会客观环境。汶汶(mén):
浑浊的样子。者乎:
复合语气助词。赴:奔赴。常
流
:即“长流”,指江水。乎
:于,在,介词。安
:怎么。皓皓之白:
比喻品德的高尚纯洁。皓皓,皎
洁的样子。温蠖(huò):
尘垢。乃作
《怀沙》之赋。
……就写作了一篇名为《怀沙》的赋。
……于是怀
石,遂自
投
汨罗
以死。于是怀抱石头,就自己投入汨罗江而死。乃:于是。《怀沙》:楚辞篇名。在《怀沙》中屈原透露了自己的死讯: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这样,司马迁才加以引用。赋:这里指的是楚辞这
种文体,即所谓“屈赋”。这是一种押韵的、句式长短错杂有致而便于铺陈事物、抒发性
情的文体。遂:就。汨(Mi)罗:江名,在今湖南东北部。以:而。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然皆
屈原死亡之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一类人,都爱好皆好
辞而以赋见
称;然皆祖
屈原之文学并凭借赋而被世人称道;然而他们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从容
辞
令,
:终
莫
敢直
谏。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却始终没有谁敢向君王直言进谏。之徒:这一类人。者
:表提示停顿的语气词。宋玉:
字子渊。鄢(今湖北省宜城)人,与唐
勒、景差同时受业于屈原,他以赋著称,如《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
等。《楚辞·九辩》被认为是他所作。唐勒:
楚大夫,与宋玉同时。景差:楚人,《楚辞·大
招》
一篇有人认为是他所作。辞
:文辞,这里指文学。以:介词,凭借。称:
称道。祖:其后
楚
日
以效法,继承。从容辞令:说话委婉得体,善于应酬。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地更加削,
数十年,
竟
为秦所灭。
……削弱,数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亡。
……日: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竟
:终于,表结果的副词。为:被,介词,表被动。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
《招魂》《哀郢》,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
《招魂》《哀郢》,悲其
志。
适长沙,观
屈原所自沉渊,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游览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垂
涕,想见其
为人。及见贾生吊之,
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又
怪屈原以
彼其
材,
游诸侯,何
国
不
容,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而自令若
是!读《服鸟赋》,
同死生,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轻去就,
又
爽然自
失
矣。”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返回,回归。)
3.靡不毕见
(见,通“现”,表现,呈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通“旨”,旨趣。)
5.屈平既绌
(绌,通“黜”,罢免。)6.亡走赵,赵不内
(内,通“纳”,接纳)7.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合纵)8.厚币委质事楚。
(质,通“贽”,信物)词类活用1.
厚
币委质事楚
名作状,用丰厚的礼物;名作动,事奉2.
其后楚日
以削
名作状,
一天天3.
内惑于郑袖
名作状,在朝内4.
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作动,诋毁5.
明道德之广崇
形作动,阐明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
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听:
动作名,听觉,听闻。谗谄: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奸佞之人。邪曲: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形作名,端方正直之人。7.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使…兴;或振兴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使…亡,使…破9.蝉蜕于浊秽
名作状,
像蝉那样
……形作名,
污浊环境。10.时秦昭王与楚婚
名作动,结为婚姻,通婚
11.身客死于秦
名作状,像客人那样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作动,说短处,诋毁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作名,
忠诚之士,贤能之士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骗人的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古义:扭转楚国的局面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l
重复的情况.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古今异义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4.颜色憔悴
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5.形容枯稿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6.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7.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1、2、
3、
4、
5、
6、博闻强志记忆力,名词一词多义聊斋志异
记,动词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志气,名词寻向所志
标记,动词其志洁,其行廉
志趣,名词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理想,名词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志向,意愿,名词8、项脊轩志
名词,
一种记事的文体1、
博
闻强志
名词,学识,见闻
3、初闻涕泪满衣裳
动词,听说4、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
使……听到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懂得,明白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声望,声名7、
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8、
以勇气闻于诸侯动词,闻名,出名2、忽闻门外虫鸣
动词,听见1、
争宠而心害其能
嫉妒,动词
2、
邪曲之害公也
危害,动词3、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名词,祸害2、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形容词,稀疏
3、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动词,陈述4、谏太宗十思疏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5、
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时
1、
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夸耀,动词2、其后秦欲伐齐征伐,讨伐,动词
3、此五霸之伐也
功业,功劳,名词
4、坎坎伐檀兮
砍,砍伐,动词1、父母者,人之本也2、今背本而趋末3、此之谓失其本
心4、本在冀州之南5、今存其本不忍废本源,根本,名词根本的原来的,固有的本来,原来稿本,名词1、屈平属草稿未定
写作,撰著,动词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连接,动词3、有情人终成眷属
亲属,名词4、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5、举酒属客
劝请,邀请,动词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类,名词7、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是,动词8、若属皆且为所虏
等,辈,名词9、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动词10、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掌管,动词1.顷襄王怒而迁之
动词,放逐,流放
2.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3.战、守、迁皆不及施
动词,迁移,迁都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迁灭:动词,灭亡5.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6.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动词,变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语气词,表反问庖丁为文惠君解牛闻秦王善为秦声我为赵将为刎颈之交介词,替,给动词,弹奏表判断,是成为,结为,动词竟为秦所灭介词,被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变为,变作竭忠尽智,
以事其君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连词,来介词,拿,用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其后楚日以削传以示美人皆以美于徐公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无以,则王乎因为,连词连词,状中之间,表修饰介词,把动词,认为连词,表并列通“已”,停止BnJ8乃令张仪详去秦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今君乃亡赵走燕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家祭无忘告乃翁于是才却,竟然副词,表肯定,就是这样,如此你的愿得张仪而甘心焉焉用亡郑以陪邻盘盘焉,困困焉语气词怎么,为什么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什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兼词,于此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句中语气词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他(一)
特殊句式1、
“离骚”者,犹离忧也。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判断句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二)1、
遂
绝
齐
(省略介词(于))2、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勒尚
(
省
谓
语
(
赂
)
)3、
以
出
号
令
(省介词宾语(之))(三)1、方正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
被动句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四)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后5、明
于治乱,娴于辞令状后6、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状后7、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状后1、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状后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状后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状后(五)固定结构奈何绝秦欢
(表疑问,怎么,为什么。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表反问,怎么
…
呢?)(六)成语典故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
“博闻强识”。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四、特殊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2、夫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判断句4、
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6、遂绝齐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7、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状语后置8、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定语后置
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0、
莫不欲求忠以自
为,举贤以自佐
宾语前置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兵挫地削,亡其六郡方正之不容也[式白的■心
以
中不
之
比翻译句子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诚信的却被怀疑,忠心的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
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译:君王无论愚昧、智慧、贤能,(还是)没有才能,没有不想得到
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还是)一件接一件(地来到)。3、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译: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职分
,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
在外被张仪欺骗。4、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译: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
生气地放逐了屈原。·理解性默写(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
句子是:
“离骚”者,犹离忧也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
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
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3)在《屈原列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燕子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4
- 9古诗三首清明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for Writing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Unit 2 lconic Attractions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1)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第四册
- 2025主体信用评级合同
- 2025吊顶劳务承包合同
- 19《夜宿山寺》(说课稿)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说课稿(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3001
- 7《压岁钱的使用与思考》(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 杭州市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
- 放射科护理常规
- 2024年大宗贸易合作共赢协议书模板
-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分享
- 新闻记者证600道考试题-附标准答案
- 2024年公开招聘人员报名资格审查表
- 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工程劳务清包合同(范本)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物象的作用(含练习题及答案)
- 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子宫畸形的超声诊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