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练习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C/07/wKhkGWXrau6ABslNAAMEm7j78xw999.jpg)
![北京市海淀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练习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C/07/wKhkGWXrau6ABslNAAMEm7j78xw9992.jpg)
![北京市海淀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练习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C/07/wKhkGWXrau6ABslNAAMEm7j78xw9993.jpg)
![北京市海淀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练习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C/07/wKhkGWXrau6ABslNAAMEm7j78xw9994.jpg)
![北京市海淀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练习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C/07/wKhkGWXrau6ABslNAAMEm7j78xw99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北京市海淀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练习语文试题(解析)北京市海淀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练习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年,多么美好的字眼,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向往。毋庸置疑,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生气的力量之一,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青年深切感受到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他们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有志青年率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传送新思想、新文化奔走呼告,促进了中华民族自鸡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1921年7月,平均年龄仅28岁的13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纪元。1922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中国青年运动翻开了新篇章。
回首百年,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未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不惧牺牲,敢于斗争,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争取民族独立抛洒热血。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青年勇于拼搏,甘于率献,经受了苦与乐的考验,为描绘新中国的美好蓝图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为推动中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拼搏奋进。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进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他们追求远大理想,心中铭刻着对马克勿思主又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们深植家国情怀。
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质;他们传承奋斗担当,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取材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材料二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是五四青年先驱对青春的歌唱。近代题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他们的激情呐喊与奋斗拼搏中,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时代变换,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什么还要奋斗呢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审,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先锋力量。国家领导人曾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青年应该勇做追梦者,敢当国梦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
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青年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就曾经把少年比作“朝阳”“乳虎”。青年应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自然,青春并不仅仅是美好的年华,还是一种积极的心境,更是一种奋斗的精神。青春与否,无关年龄。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青年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
不可否认,如今的青年,有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现实的压力。青春只有一次,如何度过才能无悔青春之路千万条,走哪一条才会成功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与其埋头抱怨,不如奋起改变;与其庸腐碌碌,不如策马向前。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中国青年,自当如此。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
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过2500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2021年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
中国青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备,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护青年发展权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
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死展才华的人生母台,必将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取材于《经济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青年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全面醒。
B.十三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青团的诞生,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C.中国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都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酷考验。
D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亮丽的青春风采和豪迈的青春激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五四青年先驱通过情呐喊和奋斗拼搏,为苦难的旧中国迎来黎明的曙光。
B.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应该勇做追梦人,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大任。
C.青春是年轻人专属代名词,青年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D.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厚重,青年人应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压力。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青年拥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B.新时代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和善及,促使中国青年网民的精神品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兴起,电竞选手等新职业成为青年们选择之一
D.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的政策,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和住房等多方面困难。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现代中国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青年在国家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主要作用。
B.中国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他们自己的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中。
C.奋斗是对中国青年最高的礼赞,青年人要得住寞经得住风雨才能战胜困难。
D.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伟大盛世,一定要在奋斗之中把好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
5.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中国青年,自当如此”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共18分)
论荣
王符
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则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恶厄穷之谓也,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
奚以明之哉夫桀、纣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恶来,天子之三公也,而犹不免于小人者,以其心行恶也。伯夷、叔齐,饿夫也,傅说胥靡①,而井伯虞虏也,然世犹以为君子者,以为志节美也。
故论士苟定于志行,勿以遭命,则虽有天下不足以为重,无所用不足以为轻,处隶圉不足以为耻,抚四海不足以为荣。况乎其未能相县若此者哉故曰: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
夫令誉从我兴,而二命②自天降之。诗云:“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故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或潜龙未用,或亢龙在天,从古以然。今观俗士之论也,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兹可谓得论之一体矣,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
尧,圣父也,而丹凶傲;舜,圣子也,而叟顽恶:叔向,贤兄也,而鲋贪暴;季友,贤弟也,而庆父淫乱,论若必以族,是丹宜禅而舜宜诛,鲋宜赏而友宜夷也。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
昔祁奚有言:“鲧殛而禹兴,管、蔡为戮,周公佑王。”故《书》称“父子兄弟不相及”也。幽、厉之贵,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颜、原之贱,匹庶也,而又冻馁屡空。论若必以位,则是两王是为世士,而二处为愚鄙也,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
故曰:仁重而势轻,位蔑而义荣。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而又以九族,或以所来,则亦远于获真贤矣。
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况乎其德义既举,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乎由余生于五狄,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德立诸夏,令名美誉,载于图书,至今不灭。张仪,中国之人也;卫鞅,康叔之孙也,而皆谗佞反覆,交乱四海。由斯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负苞,山野生兰芷。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为累乎
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世非患无臣,而患其非贤。陈平、韩信,楚俘也,而高祖以为藩辅,实平四海,安汉室;卫青、霍去病,平阳之私人也,而武帝以为司马,实攘北狄,郡河西。惟其任也,何卑远之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之人,非将相之世者,为其无是能而处是位,无是德而居是贵,无以我尚而不秉我势也。
(有改动)
①胥靡,一种罪刑的名称。②二命,指处于宠位和卑位。
6.下列对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备:完备
求全责备(《论语·子路》)备:完备
B.令名美誉,载于图书令:美好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令:美好
C.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尚:尊崇
好仁者,无以尚之(《论语·里仁》)尚:超过
D.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患:祸患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患:忧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则君子之所宜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乏人
B:以为志节美也而高祖以为藩辅
C.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惟其任也,何卑远之有
D.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无是德而居是贵
8.下列对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奚以明之哉奚:什么
B.无所用不足以为轻所:指(拥有的)财富
C.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焉:哪里
D.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者:……的人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贤人是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富贵荣华的。
B.出身卑微、生活困厄不必自以为耻、妄自轻贱。
C.君主选用人才不必过于严苛、要求十全十美。
D.对位卑性贤以及寡德高位之人嗤之以鼻。
10.本文以“论荣”为题,请根据文意回答什么是判别“荣”的核心标准,并简述的论证思路。(6分)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
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④子绝四:母意,毋必,毋困,毋我。(《论语·子罕》)
11.对第①则中的“已”有两种解释,一是句末语气词,无义;二是停止之意。你认可哪一种解释请解释第①则的意思。(2分)
12.第②——④则中,孔子认为对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应持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并从②——④则中任选一则,联系现实谈谈孔子的这种态度给我们的启示。(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早蝉①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
①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琵琶行》的次年,此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
②“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
1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四句写秋季未至而蝉已鸣叫,透露出诗人听到连绵的蝉鸣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再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风未起,竟然听到蝉鸣,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
C.尾四句借助今昔听蝉的不同感受的对比,表述了谪居湓城后理想破灭的无限失意之情。
D.此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人间至情,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但绝不平庸的特点。
14.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B.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C.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D.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雍裕之《早蝉》)
15.“今朝无限思”表明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
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6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每空1分,共8分)
《饮中八仙歌》勾勒出酒中八仙的群像,而文人与酒确有着不解之缘。因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满怀愤懑的鲍照想要以酒来宽慰自己,“(1)_,举杯断绝歌《拟行路难》”: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醇酒与美景中自得其乐,他能够“(2),眄庭柯以怡颜”;与朋友推杯交盏的李白不看重富贵的生活,只愿久处醉乡不愿清醒,“(3),;款待来客的杜甫酒意渐浓,兴致渐高,他不禁发出“(4)肯与邻翁相对饮,”;贬谪于浔阳的白居易面对美景,只能以独自饮酒来排遣沦落之情,“(5),”;而在泛舟赤壁的苏轼笔下,“一世之雄”的曹操有着“(6),横槊赋诗”的英姿。
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
从自卑亭往上走
①岳麓山脚有自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自卑”二字典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须自下而上。自卑亭原处登山要道,欲上岳麓必过此亭。
②世人知有岳麓山的,必知岳麓书院;知有岳麓书院的,必知书院门联。湘人历来也颇好以此联夸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自卑亭的谦恭笃实,到岳麓书院的踌躇满志,相距不过一箭之遥。湘人的狂傲,似乎不盾掩饰。又因外人对门联中的发语词“惟”字误读,似乎湘人真是自大。
③湘楚自古固多狂士,而真狂士应是狂而不妄。那位“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藉贯本无详考,不妨把他认作湖湘第一位狂士。如此攀附先古颇有些牵强,听凭冬烘先生们笑写去。不管是孔门圣经《论语》,还是颇有些抑孔的《庄子》,里面写到的这住狂人都可敬可爱。他看破世道沦落,方才隐而不仕,佯作狂狷,笑讽夫子。这位狂士孤高超尘,一直被有些史乘奥典尊为神仙。
④楚狂接舆之后,湘楚大地代有狂士。只不过后来的狂士们,多不甘于林泉寂寞,而
是抱负鸿鹄青云之志。同为楚地狂士,风骨襟怀颇为异殊,与自卑亭西的岳麓书院大概深有渊源。岳麓书院草创于唐而盛大于宋,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当年与之齐名的白鹿洞书院、嵩山书院、应天书院如今仅存残垣,只有岳麓书院仍薪火相承。一座文脉千年不绝的书院,自会出狷介高古的狂士。遍访岳麓书院旧联古碑,自会知晓历代诸多狂士的掌故。晚清与岳麓书院有关的狂士尤多,从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到王先谦、郭嵩焘,他们身上无不带有狂狷之风。孔子有道:“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些狂狷湘人,虽讲究用行舍藏,可他们最重的心念却是行而不是藏。晚清以来家国天下多危难,容不得湖湘的真学子们扮隐士。近代登高振臂多湘人,应者影从遍天下。
⑤岳麓书院虽地处湖湘一隅,而其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华夏九州。正如清代山长罗典亲撰长联所言: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王闺运虽无岳麓书院游学经历,而此处与他曾经主持过的衡山书院实为气脉相通。岳麓书院有一名联趣闻,后人多把它附会在王阅运身上。说的是王闭运曾去江浙讲学,颇受当地读书人轻慢。江浙千古繁华,文人骚客向来自负。王阅运恰恰其貌不扬,苏杭士人仙裾飘选,对他很有些不敬。于是,王闭运撰联高挂堂上: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江浙士子见了,再也不敢孟浪。咸丰年间,王闿运曾为权臣肃顺幕宾。一日威丰读到肃顺的折子,惊叹其文采,问是何人所草。肃顺奏对;“湖南举人王闿运。”咸丰问:“为何不给他官做”肃顺说:“此人非衣貂不肯仕。”咸丰说:“可以赏貂!”王闿运因会试不第仍是布衣,而依制只有入了翰林方可衣貂。只因皇上偶然宠幸而赐官,王间运仍耻于出仕,做骨可见一斑。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王阅运应邀出任国史馆长兼总统顾问,不久他便看出自己尴尬之境,作联道:顾我则笑,问道于育。联嵌“顾问”二字,明里自嘲,实则狂傲。他调侃袁世凯的对联更是有趣:民犹此也,国犹此也;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袁世凯为独夫,而将“民国总统”暗嵌于联讥讽之,非王闿运这等狂士不敢为。后人多以王闿运助袁世凯称帝而诟病之,自然无人敢替他辩白。然而狂士谋国心鲁性直,书生用世难免迂阔,终不能笼统以一己之私而论之。
⑥自岳麓书院援木依藤而上,沿路可见许多高家大墓。从黄兴、蔡锷到陈天华、禹之谟,许多近代仁人志士都长眠于此。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湘人之狂。狂在遇事多不惧死。埋葬于此的陈天华愤恨蹈海,只为警醒国人自救自强。陈天华之前欲以身死醒国人,还有葬在浏阳的谭嗣同。谭嗣同、陈天华他们在俗人看来,不但是狂,几近于癫和傻。禹之读墓不太起眼,位于半山腰之小径旁,几乎快要没于芜草。这位湘人竟敢在清廷眼皮底下聚集长沙民众公祭反清志士陈天华,今人观之简直胆大包天!禹之谟之不畏死亦近于狂,而当时的长沙民众更是义薄云天。蔡锷之墓规模宏大,庄严肃穆,配享墓庐。蔡锷将军为了讨袁拔剑南天,以一隅而抗天下,自言明知无望,亦不为争胜利,只为争四万万同胞之人格。这等义举,非有狂气,断不敢为。
⑦登岳麓山必经自卑亭,而自卑亭的精神实为岳麓山的根柢。岳麓书院固然有许多大气磅薄的联语,也更有诸如“实事求是”等朴真致性的箴言。自古湖湘狂士无不从“自卑”而入门径,又以“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而纵横天地。没有狂气,不成湘人;只知狂傲。亦非真湘人。
(选自王跃文散文集《拍手笑沙鸥》,有删改)
17.下列词语在文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踌躇满志:语出《庄子·养生主》,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文中指从岳麓书院学成后胸怀大志的样子。
B.青云之志:语出《滕王阁序》,指远大的志向。文中指狂士们不甘于隐居,以解救国家的危难为远大志向。
C.薪火相承:语出《庄子·养生主》,也作“薪尽火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文中指岳麓书院建筑与格局至今保存完整。
D.用行舍藏: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文中指狂狷湘人既有隐居生活的准备,更有为国家赴难的行动。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中岳麓书院的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方面彰显了岳麓书院对湘楚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看出了湘人不加掩饰的狂傲。
B第⑥段写自岳麓山沿路而上所见的高家大墓,赞颂黄兴、蔡锷、陈天华、禹之谟等志士的警醒国人、自救自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精神。
C.本文显示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如“凤歌笑孔丘”“濂溪一脉”和蔡锷拔剑南天讨袁等就具有人文气息或历史的厚重。
D.③到⑥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借助湖南籍历史名人写出了湘楚狂士深厚的学问、孤高超尘和狷介狂妄的气质以及身死醒国的精神。
19.文章第⑤段描写了王闿运的轶闻趣事,这些轶闻趣事写出了王闿运哪些特点写这些轶闻趣事的用意是什么(6分)
20.试分析画线句“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5分)
21.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以“从自卑亭往上走”为题。(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语言基础运用(5分)
时至今日,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刷脸识别等已成为常用工具。但近段时间以来,“老人无健康码乘公交车被拒、乘地铁受阻”、“老人购物不懂微信支付被拒收现金”等新闻频出。
①老人无健康码被拒乘,表面看是技术因素,实则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些相关部门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缺乏俯下身子实地调研。②唯有提供人性化的管理,老年人才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③当然,老年人融入时代不能只靠外力,更需家庭关怀。④让老人们赶上智能时代步伐、共享科技红利是年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⑤这需要子女们帮他们熟悉新设备新技术,帮他们更新对世界的认识,从而给老人们多一些陪伴和关爱。⑥让老年人跟上时代,让时代携手老人前进,这是对尊老敬老最直接的表述,也符合社会、家人、行业、市场的共同愿望。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中“唯有……才……”应改为“唯有……就……”。
B.④“红利”是形象性说法,可用“成果”一词替代。
C.中画波浪线语句可删除,它偏离了本段核心话题。
D.⑥用“这”指代前面两个“让”句,使表述更清晰。
①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并把修改后的语句写在答题纸上。(2分)
24.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日前,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正式发布,北京植物园(樱桃沟)、京西五里坨、
798艺术区、来今雨轩茶社上榜,还有多处入选提名推荐目的地。你是否也有自己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请选择北京一处地方,为其写出推荐语。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2)2022年,北京人艺迎来70周年院庆。剧院从多年来排演的300多部作品中,选出了10余部经典剧目重新搬上舞台,以此表述对经典的敬畏和珍惜。请你对人艺这一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3)有人说高三是一座桥。请你以“桥”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25.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把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从自卑亭往上走》一文在开头引用《中庸》句云:“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须自下而上。
以上内容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或阅读体验,以“登高必自卑”为题作文。
要求:自定文意,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700字以上。
(2)有时候,和解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有时候,和解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头。有时候,和解是消除争议的方案;有时候,和解只是无奈的选择。有时候,我们需要和解;有时候,我们拒绝和解……
关于“和解”,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和解”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练习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年,多么美好的字眼,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向往。毋庸置疑,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生气的力量之一,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青年深切感受到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他们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有志青年率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传送新思想、新文化奔走呼告,促进了中华民族自鸡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1921年7月,平均年龄仅28岁的13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纪元。1922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中国青年运动翻开了新篇章。
回首百年,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未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不惧牺牲,敢于斗争,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争取民族独立抛洒热血。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青年勇于拼搏,甘于率献,经受了苦与乐的考验,为描绘新中国的美好蓝图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为推动中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拼搏奋进。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进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他们追求远大理想,心中铭刻着对马克勿思主又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们深植家国情怀。
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质;他们传承奋斗担当,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取材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材料二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是五四青年先驱对青春的歌唱。近代题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他们的激情呐喊与奋斗拼搏中,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时代变换,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什么还要奋斗呢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审,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先锋力量。国家领导人曾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青年应该勇做追梦者,敢当国梦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
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青年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就曾经把少年比作“朝阳”“乳虎”。青年应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自然,青春并不仅仅是美好的年华,还是一种积极的心境,更是一种奋斗的精神。青春与否,无关年龄。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青年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
不可否认,如今的青年,有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现实的压力。青春只有一次,如何度过才能无悔青春之路千万条,走哪一条才会成功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与其埋头抱怨,不如奋起改变;与其庸腐碌碌,不如策马向前。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中国青年,自当如此。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
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过2500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2021年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
中国青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备,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护青年发展权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
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死展才华的人生母台,必将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取材于《经济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青年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全面醒。
B.十三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青团的诞生,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C.中国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都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酷考验。
D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亮丽的青春风采和豪迈的青春激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五四青年先驱通过情呐喊和奋斗拼搏,为苦难的旧中国迎来黎明的曙光。
B.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应该勇做追梦人,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大任。
C.青春是年轻人专属代名词,青年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D.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厚重,青年人应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压力。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青年拥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B.新时代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和善及,促使中国青年网民的精神品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兴起,电竞选手等新职业成为青年们选择之一
D.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的政策,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和住房等多方面困难。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现代中国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青年在国家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主要作用。
B.中国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他们自己的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中。
C.奋斗是对中国青年最高的礼赞,青年人要得住寞经得住风雨才能战胜困难。
D.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伟大盛世,一定要在奋斗之中把好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
5.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中国青年,自当如此”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5)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1)A.“中国青年”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有志青年率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知,选项扩大了范围。“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全面觉醒”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促进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选项扩大了时间范围。
B.“宣告了中国共青团的诞生”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平均年龄仅28岁的13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知,宣告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不是中国共青团的诞生。
C.“都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酷考验”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可知,中国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都经受住了得与失的考验。
故选:D。
(2)C.“青春是年轻人专属代名词”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青春与否,无关年龄”可知,青春和年龄无关,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属代名词。
故选:C。
(3)B.“新时代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促使……”因果关系错误。根据材料三原文“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可知,促使中国青年的精神品位不断提升的是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
故选:B。
(4)A.“中国青年在国家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主要作用”错误。原文没有表述“每个阶段都发挥了主要作用”,无中生有。
故选:A。
(5)根据材料二“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可知,“中国青年,自当如此”意思是说,中国青年应当自觉践行李大钊先生《青春》中所说的,小至家庭,大至宇宙,中国青年要为世界进步和人类幸福而奋斗奉献。
青年自身特点:根据材料一“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生气的力量之一,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材料二“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青年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青年应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可知,青年人富有生机和活力,中国青年本就应救于挑战不可能,吃苦耐劳,创造无限可能。
青春价值实现:根据材料二“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青年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青春只有一次,如何度过才能无悔?青春之路千万条,走哪一条才会成功?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可知,青春只有一次,中国青年只有奋斗拼搏才使得青春更有意义和价值。
国家发展要求:根据材料一“回首百年,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未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不惧牺牲,敢于斗争,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争取民族独立抛洒热血”“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进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材料三“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可知,百年历史中,中国青年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未来;新时期中国青年生逢盛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着优越的发展条件和施展人生才华的广阔平台,更应该心怀国家和民族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1)D
(2)C
(3)B
(4)A
(5)“中国青年,自当如此”意思是说,中国青年应当自觉践行李大钊先生《青春》中所说的,小至家庭,大至宇宙,中国青年要为世界进步和人类幸福而奋斗奉献。
①青年自身特点:青年人富有生机和活力,中国青年本就应救于挑战不可能,吃苦耐劳,创造无限可能。
②青春价值实现:青春只有一次,中国青年只有奋斗拼搏才使得青春更有意义和价值。
③国家发展要求:百年历史中,中国青年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未来;新时期中国青年生逢盛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着优越的发展条件和施展人生才华的广阔平台,更应该心怀国家和民族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共18分)
论荣
王符
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则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恶厄穷之谓也,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
奚以明之哉夫桀、纣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恶来,天子之三公也,而犹不免于小人者,以其心行恶也。伯夷、叔齐,饿夫也,傅说胥靡①,而井伯虞虏也,然世犹以为君子者,以为志节美也。
故论士苟定于志行,勿以遭命,则虽有天下不足以为重,无所用不足以为轻,处隶圉不足以为耻,抚四海不足以为荣。况乎其未能相县若此者哉故曰: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
夫令誉从我兴,而二命②自天降之。诗云:“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故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或潜龙未用,或亢龙在天,从古以然。今观俗士之论也,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兹可谓得论之一体矣,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
尧,圣父也,而丹凶傲;舜,圣子也,而叟顽恶:叔向,贤兄也,而鲋贪暴;季友,贤弟也,而庆父淫乱,论若必以族,是丹宜禅而舜宜诛,鲋宜赏而友宜夷也。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
昔祁奚有言:“鲧殛而禹兴,管、蔡为戮,周公佑王。”故《书》称“父子兄弟不相及”也。幽、厉之贵,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颜、原之贱,匹庶也,而又冻馁屡空。论若必以位,则是两王是为世士,而二处为愚鄙也,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
故曰:仁重而势轻,位蔑而义荣。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而又以九族,或以所来,则亦远于获真贤矣。
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况乎其德义既举,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乎由余生于五狄,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德立诸夏,令名美誉,载于图书,至今不灭。张仪,中国之人也;卫鞅,康叔之孙也,而皆谗佞反覆,交乱四海。由斯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负苞,山野生兰芷。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为累乎
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世非患无臣,而患其非贤。陈平、韩信,楚俘也,而高祖以为藩辅,实平四海,安汉室;卫青、霍去病,平阳之私人也,而武帝以为司马,实攘北狄,郡河西。惟其任也,何卑远之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之人,非将相之世者,为其无是能而处是位,无是德而居是贵,无以我尚而不秉我势也。
(有改动)
①胥靡,一种罪刑的名称。②二命,指处于宠位和卑位。
6.下列对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备:完备
求全责备(《论语·子路》)备:完备
B.令名美誉,载于图书令:美好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令:美好
C.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尚:尊崇
好仁者,无以尚之(《论语·里仁》)尚:超过
D.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患:祸患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患:忧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则君子之所宜有然则所难于非此土乏人
B:以为志节美也而高祖以为藩辅
C.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惟其任也,何卑远之有
D.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无是德而居是贵
8.下列对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奚以明之哉奚:什么
B.无所用不足以为轻所:指(拥有的)财富
C.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焉:哪里
D.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者:……的人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贤人是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富贵荣华的。
B.出身卑微、生活困厄不必自以为耻、妄自轻贱。
C.君主选用人才不必过于严苛、要求十全十美。
D.对位卑性贤以及寡德高位之人嗤之以鼻。
10.本文以“论荣”为题,请根据文意回答什么是判别“荣”的核心标准,并简述的论证思路。(6分)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掌握能力。解答时,学生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也可以借助语境、语法知识来推断。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了解虚词的用法,结合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了解虚词的用法,结合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观点及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
(1)A.正确。句意:过去周公对人不求全责备。/过分挑剔,要求完美无缺。
B.正确。句意:美好的名声。/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少有仁德的。
C.正确。句意:如果(一个人)具有崇高的美德,就可得到社会尊崇。/完全喜好仁的人,没有谁能超过他。
D.错误。第一个患:担心。句意:因此,用人不担心他不是国中最优秀人,而担心他不忠诚。/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担心得不到。当他已经得到了,又唯恐失去它。
故选D。
(2)A.副词,表判断,是。/连词,那么。句意:这些(高官厚禄、富贵荣华)都是君子所应该享有的。/既然这样,那么所排斥的不是本土之人。
B.介词,因为。/介词,让。句意:因为(他们)志向高洁、节操高尚。/而高祖让他们为重臣。
C.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但未能获得正确评价(人)的真谛。/只看他们的能力,哪管什么地位低下关系疏远呢?
D.都是连词,表转折,但、却。句意:越人蒙出生在蛮地,但功绩及于齐、秦。/没有这样的德行却得到这样的尊贵(地位)
故选D。
(3)C.焉:末尾语气词。句意:不一定以门第论人,就是这个道理。
故选C。
(4)D.“对位卑性贤……之人嗤之以鼻”错,结合原文“夫桀、纣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恶来,天子之三公也,而犹不免于小人者,以其心行恶也。伯夷、叔齐,饿夫也,傅说胥靡,而井伯虞虏也,然世犹以为君子者,以为志节美也”“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论之不可必以位也”等句子可知,对“位卑性贤”之人是十分尊崇的,而对“寡德高位”是嗤之以鼻的。
故选D。
(5)文章前三段是第一部分。第一段采用对比手法指出,“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恶厄穷之谓也……”,对比指出贤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不在地位和身份上。第二段由“奚以明之哉?”引出后面的举例论证,反例有“桀、纣者,夏、殷之君王”,正例有“伯夷、叔齐、傅说、井伯虞”,通过正反对比阐明“志节美”才是君子的标准。第三段进一步分析“故论士苟定于志行,勿以遭命”,得出“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的结论。可见这部分通过对比分析君子小人,阐明宠位不足为荣,卑贱不足为耻,指出判别“荣”的标准在于心行善、志节美。
文章四五六段是第二部分。第四段先指出“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分析指出俗士“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兹可谓得论之一体矣,而未获至论之淑真也”。第五段主要是举例,以尧、舜、叔向、季友为例阐明“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第六段在引用名言论证之后正反对比举例,幽、厉为反例,颜、原为正例,得出“论之不可必以位也”。这部分通过对比举例,指出以出身、地位来判别“荣”的荒谬错误。
文章七八九段为第三部分。第七段先指出“仁重而势轻,位蔑而义荣。今之论者,多此之反,而又以九族,或以所来,则亦远于获真贤矣”。第八段主要举例论证,举出周公、由余、张仪、卫鞅等例子,阐明“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并指出“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为累乎?”第九段以陈平、韩信,卫青、霍去病为例,阐明“非将相之世者,为其无是能而处是位,无是德而居是贵,无以我尚而不秉我势也”。这部分通过对比举例,进一步明确判别“荣”的标准,并阐明“荣”的具体内涵。由此得出认为判别“荣”的核心标准是:有仁德,行道义。
解析:
(1)D
(2)D
(3)C
(4)D
(5)“核心标准”要点:有仁德,行道义。
“论证思路”示例:第1-3段通过对比分析君子小人,阐明宠位不足为荣,卑贱不足为耻,指出判别“荣”的标准在于心行善、志节美。
第4-6段通过对比举例,指出以出身、地位来判别“荣”的荒谬错误。
第7-9段通过对比举例,进一步明确判别“荣”的标准,并阐明“荣”的具体内涵。
参考译文:
所谓贤人君子,不一定指的是高官厚禄、富贵荣华之人,这些(高官厚禄、富贵荣华)都是君子所应该享有的,但不是判断(其)为君子的依据。所谓小人,不一定指贫穷卑贱、屈辱困顿的人,这些(贫穷卑贱、屈辱困顿)应该是小人所承受的,但不是判断(其)为小人的依据。
怎样来阐明这一道理呢?桀和纣,一个是夏的君主,一个是殷的君主,崇侯、恶来,居于三公之位,但还是免不了被称为小人,因为他们品行恶劣。伯夷、叔齐是挨饿之人,傅说是囚徒,百里奚也作过俘虏,然而天下人仍然视他们为君子,因为(他们)志向高洁、节操高尚。
因此,如果论士以他的品行(为标准),不论他的遭际命运,那么即使(他)富有天下也无须看重,一无所有也不必看轻,身处奴隶囚徒的地位也不必以之为耻,占有四海也不必以之为荣。何况人之间的悬殊未必能有这样大呢?所以说:地位再高也不必自傲,身份卑微也不必自卑。
好名声靠自己取得,富贵贫穷的命运由老天安排。《诗经》上说:“老天一定要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有人像潜藏在地下的龙不能发挥作用,有人像在天空腾飞的龙,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如今看那些见识浅陋之人的观点,(他们)根据家族门第推举(所谓)有德之人,根据地位给予人以贤名,这可以说是从人的某一侧面来评价他,但未能获得正确评价(人)的真谛。
尧,是个圣明的父亲,可儿子丹朱凶残骄纵;舜,是个圣明的儿子,而他父亲瞽叟却愚妄而桀骜不驯;叔向,是个贤德的兄长,可弟弟鲋贪婪凶暴;季友,是个贤德的弟弟,可哥哥庆父却荒淫无道。假如一定以出身论人,那么丹朱应该受禅,而舜应该被杀,鲋应该得赏赐,而季友应该遭灭杀。不一定以门第论人,就是这个道理。
以前祁奚说过这样的话:“鲧被杀而禹成功,管叔、蔡叔被诛,周公辅佐成王。”所以《尚书》认为“父子兄弟各不相干”。周幽王、周厉王贵为天子,而又富有四海。颜渊、原宪是地位卑下的平民,又受冻挨饿常处贫困。论人要是一定看地位,那么两位帝王就是贤能之士,而两位贫士就是愚昧鄙陋之人。不一定以地位论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论人要)重视仁义而轻视权势,蔑视地位而称赞德义。如今论人,多与此相反,凭借亲族或是出身,这就更加难以得到真正的贤人了。
过去周公对人不求全责备,何况(对)德义双全的人,难道可以因为其他原因而不选用(他们)吗?由余出生在五狄之地,越人蒙出生在蛮地,但功绩及于齐、秦,德布于华夏,美好的名声载于史册,流传至今。张仪,是中原人,卫鞅,是康叔的子孙,却都谗邪奸佞反复无常,祸乱天下。由此看来,人的善恶,不一定由家族出身(决定),性格的贤鄙,也不一定按世俗眼光(评判)。中堂长有萯草和苞草,山野中却生长兰草与白芷。和氏之璧,出于藏玉之石;隋侯之珠,孕于蛤蚌。所以,如果(一个人)具有崇高的美德,就可得到社会尊崇,即使有一些小瑕疵,美名怎能因此而(被)玷污呢?
因此,用人不担心他不是国中最优秀人,而担心他不忠诚;朝廷不担心没有臣子,而担心他不贤能。陈平、韩信,都是从楚俘虏来的,而高祖皇帝以他们为重臣,结果平定了天下,安定了汉室;卫青、霍去病,都是平阳公主的亲属,可汉武帝任他们为司马,结果驱逐了北狄,立郡于河西。只看他们的能力,哪管什么地位低下关系疏远呢?既然这样,那么所排斥的不是本土之人,(也)不是出身于将相之家的人,而是那些没有这种能力却处在这个位置上,没有这样的德行却得到这样的尊贵(地位),(所以)没有什么(令)我尊崇(的德能)就不要掌控我(赋予的)权势。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
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④子绝四:母意,毋必,毋困,毋我。(《论语·子罕》)
11.对第①则中的“已”有两种解释,一是句末语气词,无义;二是停止之意。你认可哪一种解释请解释第①则的意思。(2分)
12.第②——④则中,孔子认为对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应持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并从②——④则中任选一则,联系现实谈谈孔子的这种态度给我们的启示。(4分)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更认可“已”为句末语气词,无义。也可更认可“已”为停止之意。只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并评价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理解材料内容,再概括孔子的态度,最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带给我们的启示。
(1)译文: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
本篇孔子强调学习研究当走正道,而不要走异端。异端:不符合正统思想,指中庸的两端,指“过”和“不及”。孔子讲究中庸,主张执两端而用其中,亦即不要偏执一端。孔子认为对于异端不要闭目塞听,也不要盲目听信。可以去研究它,了解它的弊端在哪儿,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与辨识能力,但不能当成正统。
第①则的意思可有如下解释:
①已:语气词。攻:攻击,批判。孔子说:“批判异端,那就是祸害啊!”
或已:语气词。攻:研究,学习。孔子说:“学习歪理邪说,那就是祸害啊!”
已:语气词。攻:从事,做。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祸害啊!”
②已:止,停止。攻:攻击。批判。孔子说:“批判异端(过或不及),祸害就消灭了。”
或已:止,停止。攻:研究。孔子说:“研究异端,祸害就消灭了。”
(2)第②则,“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认为对不同思想的人应持尊重与包容的态度。
第③则,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孔子认为对待与己思想不同的人,应互不干扰,各走各道。
第④则,“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以此修身。我们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也要避免一些缺点,也就是说,要尽量做到不主观臆测、不专断独行、不固执己见,不狭隘自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逐渐走向完美。孔子认为应以宽容、平等、客观、理性、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
启示:
联系生活实际说这一则启示我们应怎么对待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
如:第④则给我们的启示:所有关于事物的判断,都要有所依据。这样,就必须认真调查研究,是负责任的态度;事情总是在变,而且是时时刻刻在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以有些事情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会是“必然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设想或计划,但并非没有像你想的那样取得成功,很可能在人生的途中会遇到挫折、打击;一个人固然应该有自信,但是过于自信,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也不好,这样,就会听不到别人的意见;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只是为了私利而考虑。
解析:
(1)示例一:更认可“已”为停止之意。
已:止,停止。攻:攻击。批判。孔子说:“批判异端(过或不及),祸害就消灭了。”
或者:已:止,停止。攻:研究。孔子说:“研究异端,祸害就消灭了。”
事例二:更认可“已”为句末语气词,无义。
已:语气词。攻:攻击,批判。孔子说:“批判异端,那就是祸害啊!”
或者:已:语气词。攻:研究,学习。孔子说:“学习歪理邪说,那就是祸害啊!”
或者:已:语气词。攻:从事,做。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
(2)第②则孔子认为对不同思想的人应持尊重与包容的态度。
第③则孔子认为对待与已思想不同的人,应互不干扰,各走各道。
第④则孔子认为应以宽容、平等、客观、理性、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
如第④则给我们的启示:所有关于事物的判断,都要有所依据。这样,就必须认真调查研究,是负责任的态度;事情总是在变,而且是时时刻刻在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以有些事情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会是“必然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设想或计划,但并非没有像你想的那样取得成功,很可能在人生的途中会遇到挫折、打击;一个人固然应该有自信,但是过于自信,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也不好,这样,就会听不到别人的意见;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只是为了私利而考虑。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论语为政》)②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论语子路》)③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论语卫灵公》)④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论语子罕》)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早蝉①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
①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琵琶行》的次年,此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
②“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
1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四句写秋季未至而蝉已鸣叫,透露出诗人听到连绵的蝉鸣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再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风未起,竟然听到蝉鸣,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
C.尾四句借助今昔听蝉的不同感受的对比,表述了谪居湓城后理想破灭的无限失意之情。
D.此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人间至情,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但绝不平庸的特点。
14.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B.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C.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D.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雍裕之《早蝉》)
15.“今朝无限思”表明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
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6分)
(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述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内容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
(2)本诗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准确理解诗句含义,结合意象特点准确分析。
(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1)A.“连绵的蝉鸣”错,只是“薄暮两三声”。
(2)A.虞世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他借蝉来表述对人格美、志行洁的热情赞美。B.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述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C.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D.感叹时光飞逝,有梦未圆、壮志未酬。与本诗相同。
(3)此题注意联系解释,结合诗人的处境作答。“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诗人傍晚时分听到树叶深处传来的早蝉的震动与惊悸,时值夏季,却意外地在江边听到了蝉鸣之声,其声凄哀,让人顿起秋思,颇为伤感,引发了年事已高的伤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衰鬓”一词流露出年事渐高、年华逝去、岁月催人老的感伤,“故园情”,表述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想起往昔在宫城槐下听蝉,而今时却在被贬之地听蝉,同为听蝉但情境不同,今昔对比,表述了被贬官离开京城的愁闷之情,。
解析:(1)A。
(2)D。
(3)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每空1分,共8分)
《饮中八仙歌》勾勒出酒中八仙的群像,而文人与酒确有着不解之缘。因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满怀愤懑的鲍照想要以酒来宽慰自己,“(1)_,举杯断绝歌《拟行路难》”: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醇酒与美景中自得其乐,他能够“(2),眄庭柯以怡颜”;与朋友推杯交盏的李白不看重富贵的生活,只愿久处醉乡不愿清醒,“(3),;款待来客的杜甫酒意渐浓,兴致渐高,他不禁发出“(4)肯与邻翁相对饮,”;贬谪于浔阳的白居易面对美景,只能以独自饮酒来排遣沦落之情,“(5),”;而在泛舟赤壁的苏轼笔下,“一世之雄”的曹操有着“(6),横槊赋诗”的英姿。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故解析为:
(1)酌酒以自宽(重点字:酌)
(2)引壶觞以自酌(重点字:觞)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重点字:馔)
(4)隔篱呼取尽余杯(重点字:篱)
(5)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重点字:朝、倾)
(6)酾酒临江(重点字:酾)
《赤壁赋》名句辑录:
1.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示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名句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致所至吟诵明月之诗,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泛舟江上让人感到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
从自卑亭往上走
①岳麓山脚有自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自卑”二字典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须自下而上。自卑亭原处登山要道,欲上岳麓必过此亭。
②世人知有岳麓山的,必知岳麓书院;知有岳麓书院的,必知书院门联。湘人历来也颇好以此联夸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自卑亭的谦恭笃实,到岳麓书院的踌躇满志,相距不过一箭之遥。湘人的狂傲,似乎不盾掩饰。又因外人对门联中的发语词“惟”字误读,似乎湘人真是自大。
③湘楚自古固多狂士,而真狂士应是狂而不妄。那位“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藉贯本无详考,不妨把他认作湖湘第一位狂士。如此攀附先古颇有些牵强,听凭冬烘先生们笑写去。不管是孔门圣经《论语》,还是颇有些抑孔的《庄子》,里面写到的这住狂人都可敬可爱。他看破世道沦落,方才隐而不仕,佯作狂狷,笑讽夫子。这位狂士孤高超尘,一直被有些史乘奥典尊为神仙。
④楚狂接舆之后,湘楚大地代有狂士。只不过后来的狂士们,多不甘于林泉寂寞,而
是抱负鸿鹄青云之志。同为楚地狂士,风骨襟怀颇为异殊,与自卑亭西的岳麓书院大概深有渊源。岳麓书院草创于唐而盛大于宋,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当年与之齐名的白鹿洞书院、嵩山书院、应天书院如今仅存残垣,只有岳麓书院仍薪火相承。一座文脉千年不绝的书院,自会出狷介高古的狂士。遍访岳麓书院旧联古碑,自会知晓历代诸多狂士的掌故。晚清与岳麓书院有关的狂士尤多,从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到王先谦、郭嵩焘,他们身上无不带有狂狷之风。孔子有道:“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些狂狷湘人,虽讲究用行舍藏,可他们最重的心念却是行而不是藏。晚清以来家国天下多危难,容不得湖湘的真学子们扮隐士。近代登高振臂多湘人,应者影从遍天下。
⑤岳麓书院虽地处湖湘一隅,而其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华夏九州。正如清代山长罗典亲撰长联所言: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王闺运虽无岳麓书院游学经历,而此处与他曾经主持过的衡山书院实为气脉相通。岳麓书院有一名联趣闻,后人多把它附会在王阅运身上。说的是王闭运曾去江浙讲学,颇受当地读书人轻慢。江浙千古繁华,文人骚客向来自负。王阅运恰恰其貌不扬,苏杭士人仙裾飘选,对他很有些不敬。于是,王闭运撰联高挂堂上: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江浙士子见了,再也不敢孟浪。咸丰年间,王闿运曾为权臣肃顺幕宾。一日威丰读到肃顺的折子,惊叹其文采,问是何人所草。肃顺奏对;“湖南举人王闿运。”咸丰问:“为何不给他官做”肃顺说:“此人非衣貂不肯仕。”咸丰说:“可以赏貂!”王闿运因会试不第仍是布衣,而依制只有入了翰林方可衣貂。只因皇上偶然宠幸而赐官,王间运仍耻于出仕,做骨可见一斑。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王阅运应邀出任国史馆长兼总统顾问,不久他便看出自己尴尬之境,作联道:顾我则笑,问道于育。联嵌“顾问”二字,明里自嘲,实则狂傲。他调侃袁世凯的对联更是有趣:民犹此也,国犹此也;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袁世凯为独夫,而将“民国总统”暗嵌于联讥讽之,非王闿运这等狂士不敢为。后人多以王闿运助袁世凯称帝而诟病之,自然无人敢替他辩白。然而狂士谋国心鲁性直,书生用世难免迂阔,终不能笼统以一己之私而论之。
⑥自岳麓书院援木依藤而上,沿路可见许多高家大墓。从黄兴、蔡锷到陈天华、禹之谟,许多近代仁人志士都长眠于此。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湘人之狂。狂在遇事多不惧死。埋葬于此的陈天华愤恨蹈海,只为警醒国人自救自强。陈天华之前欲以身死醒国人,还有葬在浏阳的谭嗣同。谭嗣同、陈天华他们在俗人看来,不但是狂,几近于癫和傻。禹之读墓不太起眼,位于半山腰之小径旁,几乎快要没于芜草。这位湘人竟敢在清廷眼皮底下聚集长沙民众公祭反清志士陈天华,今人观之简直胆大包天!禹之谟之不畏死亦近于狂,而当时的长沙民众更是义薄云天。蔡锷之墓规模宏大,庄严肃穆,配享墓庐。蔡锷将军为了讨袁拔剑南天,以一隅而抗天下,自言明知无望,亦不为争胜利,只为争四万万同胞之人格。这等义举,非有狂气,断不敢为。
⑦登岳麓山必经自卑亭,而自卑亭的精神实为岳麓山的根柢。岳麓书院固然有许多大气磅薄的联语,也更有诸如“实事求是”等朴真致性的箴言。自古湖湘狂士无不从“自卑”而入门径,又以“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而纵横天地。没有狂气,不成湘人;只知狂傲。亦非真湘人。
(选自王跃文散文集《拍手笑沙鸥》,有删改)
17.下列词语在文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踌躇满志:语出《庄子·养生主》,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文中指从岳麓书院学成后胸怀大志的样子。
B.青云之志:语出《滕王阁序》,指远大的志向。文中指狂士们不甘于隐居,以解救国家的危难为远大志向。
C.薪火相承:语出《庄子·养生主》,也作“薪尽火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文中指岳麓书院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财务代理委托协议
- 2025年单位通勤车辆出租协议
- 2025年企业饭食订购协议规定
- 2025年银川货运从业资格证500道题目和答案
- 2025年池州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 2025年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策划与合规标准协议
- 2025年公司业务拓展员雇佣合同范文本
- 2025合伙资本不干预协议书
- 2025年个人教育贷款还款分期条款标准协议
- 2025年企业员工离职补偿协议书倡议稿
- 消防设施操作员报名承诺书
- 小学二年级部编人教版上册语文期末整理复习题
- 东华医院麻醉科QoR-40随访表
-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
- DB51∕T 2767-202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 反兴奋剂考试试题与解析
- 建筑工程材料取样及收费标准
- 堤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CPIM BSCM__v3_0_VC(课堂PPT)
- 常用的螺纹底孔及公差规定
- 会议审批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