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16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历年文言文阅读试题都以传记文为首选体裁,但是对于游记散文、议论性文章,在复习中也要多留心们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预计依然会考传记性文章。在第2道选择题中一改往年单纯考查文化常识,加入了对重点实词或虚词的考查,古代文化常识题和或文言语句题,几乎是必考题。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有关文化常识的词语可以是实词中的特例,一般把二者放在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第二道选择题上。实词题一般会考查单音节词,偶尔也会掺杂一两个双音节词。文言翻译题常因实词(特别是活用)、句式等落实不到位,而成为整个文言文阅读中最易失分的题。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是为文言翻译这个重头戏做准备的。1.直称姓名(或名)(1)用于自称。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3)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4)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求,尔何如?(《论语》)(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斋名、谥号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1)称字。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3)称谥号。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例如: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与妻书》)(2)称爵名。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称郡望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6.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7.唐代还有种特殊称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长幼排行来称呼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籍为水部员外郎,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8.特殊称谓(1)职业+人名。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2)姓+之+人名。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3)封地+人名。例如: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一、姓氏称谓1.谦称(1)王侯自称。(1)王侯自称【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例如:朕为始皇帝。(《史记》)【寡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后用作皇帝的谦称,译为“我”。例如:寡人闻赵王好音。(《廉颇蔺相如列传》)【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赤壁之战》)【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不榖(ɡǔ)、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译为“我”。例如: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朕为始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赤壁之战》)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左传·僖公四年》)(2)一般人自称。【仆】谦称,译为“我”。例如:仆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小人】谦称,译为“我”。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报刘一丈书》)【不肖】即“不才”、“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不佞(nìnɡ)】同“不才”。例如: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战国策·赵策》)【贱子】谦称自己。例如: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无家别》)仆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报刘一丈书》)(3)女子自称:女子自称【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贱妾】女子自称。例如:贱妾留空房。[《孔雀东南飞(并序)》]【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例如: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左传·僖公十五年》)(4)自称家人【家严】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旧俗有“严父慈母”之说,故有此称。【舍弟】对人称自己的弟弟,谦辞。(对人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加“舍”字)【拙荆】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荆”本为一种灌木,荆钗布裙为古代贫寒人家妇女的穿着,故以此代称。又作“山荆”、“荆室”。【贱息】古人对自己子女的谦称。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触龙说赵太后》)【犬子】对人称自己的儿子。例如:同犬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鹧鸪天·为老母寿》)又指对别人儿子的鄙称。例如: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三国演义》)【弱息】称自己的子女,犹言“小儿”、“小女”。也可专指女儿。【息女】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女儿。例如: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汉书·高帝纪》)【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女儿。例如:贫贱有小女。(《宋史》)2.敬称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例如: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史记·秦始皇本纪》)【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例如: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史通称谓》)【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殿”即“宫殿”,“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汉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太子、侯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以后只称皇太子、皇太后、皇后为殿下,侯王不称。(2)称臣子【麾下】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麾”是古时军中将帅指挥用的旌旗,为将帅指挥权力的象征,故以此称之。例如: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三国志·吴志》)【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译为“您”。例如: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执事】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译为“您”。例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阁下】尊称,译为“您”。例如: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与于襄阳书》)【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也用作称呼对方的客气语。例如: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报任安书》)【君】尊称,译为“您”。例如: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冯谖客孟尝君》)(1)称君王。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史记·秦始皇本纪》)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殿”即“宫殿”,“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2)称臣子。【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男性谦称,可译为“我”。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战国策·赵策》)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三国志·吴志》)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与于襄阳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报任安书》)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冯谖客孟尝君》)(3)称师、长【夫子】尊称,译为“老师”或“您”。例如: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齐桓晋文之事》)【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译为“您”。例如:至江上,欲涉,遇一丈人。(《吕氏春秋》)【老】对老年人的尊称。如张老、谢老等。【父(fǔ)】周代贵族取字时,在字前加伯仲叔季以示排行,而在字后加“父”或“甫”以示性别,后多用“父”或“甫”作为男子的美称。另用“父”作为对老年男子之尊称或称呼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如渔父、田父等。另读fù,父亲或男性长辈的统称。如祖父、伯父、舅父等。【亚父】亚,仅次一等的。古代侯王往往称自己尊敬的贤臣为“亚父”。意为仅次于父亲的人。例如: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女性长辈。周代贵族女子取字时,字前要加姓,姓前加孟(伯)仲叔季排行,字后加“母”或“女”以示性别,如姬原母、孟姜女等。另泛指女性长辈,如祖母、伯母、姑母、舅母等。【膝下】古代儿女对父母的敬称。往往用于书面语。例如: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孝经·治经》)【爷】旧称父亲或尊贵者。例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高堂】古称父母为高堂。【泰山】旧时呼妻父为泰山。【先考】对已故父亲的敬称,又称“先君子”。【先妣(bǐ)】对已故母亲的敬称。(4)称朋友、同辈的人【先生】尊称,译为“您”或不译。例如: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史记·平原君列传》)【卿】尊称,译为“您”。例如: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世说新语·德行》)【子】尊称,译为“您”。例如:子路曰:“愿闻子之志。”(《论语·公冶长》)【公】尊称,译为“您”。例如: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热,译为“您”。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3.年龄称谓襁褓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齿龀、龆龀(tiáochèn)指儿童换牙时,七八岁。总角、垂髫、总髫指幼年儿童。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笄(jī)年指女子十五岁。总发、束发、成童借指男童、少年。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花甲、花甲子、耳顺之年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mào)耋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期(jī)颐一百岁。4.谥号、庙号、年号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表扬的、批判性的、同情的。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年号纪年的名称,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亦称“改元”。5.名、字、号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古人通常在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压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称杜甫为杜工部。二、官职科举1.中央官职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下设九卿,合称“三公九卿”。隋唐时期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一般来说,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2.地方官职秦、汉地方上最高行政机构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地方上主要行政机构是州,州官称刺史。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除在直隶州设知州外,还在地方设知府。宋代全国大约分二十个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3.任职授官、爵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史记·蒙恬列传》)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进传》)除臣洗马。(《陈情表》)拜亮为丞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上善其言,征拜为郞。(《论衡·命禄》)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荀)彧荐嘉。(《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举孝廉不行。(《张衡传》)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战国策·秦策二》)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北史·魏收传》)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陈涉曰)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孔丛子·答问》)4.提升职务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谭嗣同传》)5.调动职务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史记·淮阴侯列传》)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千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宋史·理宗纪》)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6.兼职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羊舌鲋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7.降级免职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8.科举考试相关知识院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考场府、县省城贡院京城贡院皇宫主考人各省学政中央政府特派官员礼部侍郎或钦差大臣皇帝参加者童生(儒生)生员及监生举人贡士中者名称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日期三年之内两次子、卯、午、酉年八月乡试后次年三月会试后同年四月第一名案首解元会元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9.与教育相关的内容(1)古代学校有“庠(xiánɡ)”“序”“太学”。“庠”和“序”是地方学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2)“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3)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àn)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三、地理常识1.江指长江2.河指黄河。3.崤指崤山4.函指函谷关5.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6.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7.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8.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9.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10.三秦指陕西一带地区,古代为秦地。项羽灭秦之后,把秦地分为雍、塞、翟三部分,故称三秦。11.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又名“关东”。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12.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四、礼俗常识1.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2.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一头。3.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4.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去世。5.薨(hōn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五、历法1.纪年法(1)干支纪年法。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与妻书》)(2)帝王年号纪年法。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3)王公年次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4)年号和干支兼用。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梅花岭记》)2.纪月法(1)序数纪月法。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游褒禅山记》)(2)时节纪月法。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3)地支纪月法。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3.纪日法(1)干支纪日法。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2)序数纪日法。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三元里抗英》)(3)特定称谓纪日法。①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阎典史传》)②望大月十五、小月十六叫“望”,“望”的第二天叫“既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③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4)传统节日纪日法。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②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③三元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为“三元”。【方法指导】第一步:依据积累直接判。主要指依靠平时教材知识、历史知识、生活常识等直接判定正误。1.分类串记法①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科举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倘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②雅号记忆法。“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狂”贺知章、“诗奴”贾岛等。③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的文章。《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对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492章;《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④基数记忆法。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例如记忆官职变动:任、拜、除、征→迁、擢、拔→调、转、徙→罢、贬、左迁授官职→提升官职→调动官职→免除官职或降职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分清易混法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要分清,例如“谥号”“庙号”“年号”等的区别。常见“号”的区别:①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死者生前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妇科手术教学查房
- 修理厂老板管理培训
- 冬季幼儿护理
- 失智症精神行为症状的应对失智老年人照护
-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步测试训练题大全附答案
- 言语治疗技术语言中枢
- 制药厂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 第16讲有机化学基础-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习题
- y=14x4+3x+arcsin5x的导数计算详细过程
- 《听觉与前庭器官》课件
- 高效执行力通用课件
- 公司货物采购招标文件(范本)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 自来水公司中层竞聘题库
- 学前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嵌入式职业规划
-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6900字(论文)】
- 教师的社会需求分析报告
- 睾丸鞘膜积液的护理查房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课件
- 《石墨简单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