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2.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B.促使光绪帝效仿法国大革命C.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D.阐述立宪是世界潮流所向3.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4.1517年,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激起蔓延欧洲的宗教改革。如图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诉求(秤两段端分别为《圣经》和天主教皇)。其寓意为A.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和教皇的贪婪盘剥B.打破《圣经》对人性的精神禁锢和思想压制C.否定天主教会特权,通过个人信仰救赎灵魂D.阅读信仰《圣经》,但反对教会的繁琐仪式5.下列各选项中,中外著作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魏源《海国图志》与达尔文《进化论》B.严复《天演论》与贝克特《等待戈多》C.徐光启《农政全书》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D.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与卢梭《社会契约论》6.传教士林乐知曾评价说:“欲自强其国者,徒养多兵,广购兵船枪炮,自谓可以示威,而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也。”下列能说明以上观点的论据是A.洋务派,中体西用 B.顽固派,盲目排外C.维新派,君主立宪 D.革命派,民主共和7.如表引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据此可知,这时期的中国1873—1930年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注:出口合计100)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丧失C.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D.丝茶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弱8.如表为1941~1945年苏联和德国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对比反映出A.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B.德国战败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C.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D.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9.二战后期一份国际文件中规定:“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该文件是A.《慕尼黑协定》 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10.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1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20世纪初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12.《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84年4月,清廷急授以刘铭传巡抚督督办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的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制。1885年10月,建省。刘铭传任巡抚。他任巡抚后特别注意开发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为了开发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投银40万两,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在苗栗、后垅等地发现石油后,马上设立煤电局进行开采。蔗糖和茶叶是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此举受到清廷处分后称病辞职,于1891年5月。返回安徽肥西故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病逝——据《巡抚刘铭传》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身上折射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哪些可贵的品质?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过去的10000年里,特别是在过去的300年里,人类历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更迅速、更具本质性的转型,跨越了一道全新的门槛,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由于我们生活于此种转型中间,很难清楚客观地看出其特点。因此,在描述这种转型时我有意贴上了一个含糊的标签:“现代革命”。——据(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以距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为基点,以1000年或300年做为观察历史的时间尺度,历史视野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历史时间轴上的一个时间尺度,说明你对“现代革命”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建设,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结合五十年代我国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中国周边战争不断,将民用企业和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东北地区是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符合题意的是B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刚开始,不可能工业体系完善,排除ACD项。2、C【解析】

根据材料“‘近世万国’目睹其祸”“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等信息可知,康有为以法国大革命教训来强调变法的必要性,其用意在于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项正确;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不是康有为所述主要目的,A项错误;材料内容说明康有为以法国大革命教训来督促光绪帝进行变法,而不是效仿法国大革命,B项错误;材料所述康有为的主要目的是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而不是阐述立宪是世界潮流,D项错误。3、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4、C【解析】

从图片中可知,《圣经》重于天主教皇,表明否定天主教会特权,通过个人信仰救赎灵魂,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5、A【解析】

魏源《海国图志》与达尔文《进化论》都写于19世纪,故A正确;严复《天演论》写于19世纪,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写于20世纪,故B错误;徐光启《农政全书》写于17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写于19世纪,故C错误;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写于17世纪,卢梭《社会契约论》写于18世纪,故D错误。6、A【解析】“广购兵船枪炮”、“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大意是说,只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披上野兽的皮毛无异,最终必会被野兽们看破而丧身,喻指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最终改变不了被侵略的结局,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关键是要读懂题干中林乐知的评价,找准里面的关键信息“广购兵船枪炮”、“实与驴服狮皮,终为群兽觑破而丧其身者无异”。7、B【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1873—1930年间中国出口货物中农产品的比重大大增加,手工半成品和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减小。这说明,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优势地位在丧失,即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丧失,故B正确;材料数据不能说明自然经济解体,故A错误;材料数据不是强调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丝茶等产品,故D说法错误。8、C【解析】

材料数据显示苏联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都远远强于德国,这反映了苏联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德国战败是在盟军的强大攻击下失败的,其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导致其失去民心,而不是“双方的实力决定”,B错误;此时德国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军事化,D与材料无关。9、D【解析】试题分析:《开罗宣言》的内容有中、英、美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日本交还占领自中国的所有领土,比如、澎湖及满州,归还于中华民国。故答案选D。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罗宣言》10、A【解析】

材料“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反映了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说明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A正确;材料没有将不同时期晋商的经济地位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故B错误;区域位置并不是商业贸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长途贩运贸易与其它贸易形式对比,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C【解析】

20世纪初社会习俗由跪拜礼变为握手,称呼由“老爷”变为“先生”,体现了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故C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民主共和”,排除B;图片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中华民国的推动,排除D。12、B【解析】

根据材料“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可知,秦朝未实行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因此题干中的“周制”指的是分封制,B正确;周朝为实行郡县制,排除A;秦朝继承了世袭制,排除C;元朝实行行省制,排除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措施:改善水陆交通;发展电报邮政事业;开发矿产资源;组织商人保护商贸权利;兴办民间工矿业。意义:加快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保护了商贸权利;推动了的近代化;加强了与大陆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2)捍卫国家主权的民族独立精神;追赶世界先进潮流的进步意识;奋发有为的改革进取意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刘铭传开发建设的主要措施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开发资源,进行经济建设、设立电报局、邮政局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意义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对的意义,例如,加快了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的近代化等,二是要突出对国家的意义。(2)可贵品质主要包括割让日本时刘铭传悲愤至及的爱国精神、抗法保台体现的捍卫国家主权的民族独立精神、设立电报局、邮政局体现的追赶世界先进潮流的进步意识等,从具体的史实中去逐条提炼刘铭传身上所折射出的可贵品质即可。【详解】14、示例:中国因素影响西方的“现代革命”。中国宋元时期,科技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印刷术的西传,推动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生,解放了思想,进而推动了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