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朝代主要史实战国编排民户,“户籍相伍”秦朝分类登记制度(一般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西汉专人主管,编户齐民,定期调查东汉户籍散乱(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争民)魏晋南北朝东晋:黄籍、白籍、“土断”隋朝“大索貌阅”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三年一造宋朝主客分籍,主户增加元朝“诸色户计”(民户、军户、匠户、站户等),世代相袭明朝继承元朝(民籍、军籍、匠籍等),建立“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清朝沿袭明制,相对松弛,永停编审一、基层治理的基石——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材料一: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自耕农阶层广泛出现,商鞅变法确立了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各项国家制度。到秦代,中国社会迈入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加强,通过设计周密的户籍制度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效控制。这一阶段本应到秦代就结束了,但是由于秦朝的短命和汉代初期分封政治的回潮而延续至汉武帝时期。——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户籍制度在战国秦汉时期形成的原因。政治上:建立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封建国家形成并巩固;经济上:小农经济成为社会主流。阶级上:一家一户自耕农阶层的兴起汉朝编户齐民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这叫做“编户齐民”……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编户齐民”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户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

——吴钩《户籍上的中国》含义:政府把民户按年龄、性别、土地财产等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是行政与赋役制度的合一影响:①对西汉的经济恢复起到过重要作用②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③强化了对人民的控制;编户齐民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材料二:

在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战乱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政权为了维持生存和强大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政治控制的能力,户籍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均田制增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户籍制度的基础更加稳固。隋朝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体制已经接近完备。大索貌阅后,丁口与户口增加很多。唐朝空前繁荣,户籍制度更加趋向完善细密。——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户籍制度在魏晋隋唐时期发展的原因。政治上,从分裂走向统一,政治体制不断完善,隋唐封建国家出现鼎盛局面;

经济上,北魏隋唐的均田制巩固了户籍制度的基础。材料三:宋代,租佃制充分发展,城市工商业空前繁盛,主、客户成为两大主要户口类别。户籍与赋税在一定程度上分离,显示出户籍制度已经出现了异变的趋向。……为了维护元王朝的统治,元朝实行了带有民族压迫色彩的户籍政策和世袭的军户、民户和匠户制度等等。这些与宋代相比是一种明显的逆转—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宋昌斌《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户籍制度在宋元时期产生变异的原因。政治上,从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流动增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民族上,元朝为了巩固本民族的统治,增强了对社会的控制。材料四:明代通过严刑峻法来实施黄册制度,有非常复杂与繁琐的规定。这表现出政府对户籍管理的重视,也表现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基本原则已经开始受到挑战。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兴起,“一条鞭法”推行,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本脱离,黄册制度逐渐松弛。清代废止黄册制度后,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摊丁入亩”后,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户籍最终也永停编审。——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户籍制度在明清时期逐渐松解的原因。政治上,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赋税制度变化,人身控制不断放松。总结延伸:综合所学,户籍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如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这种趋势背后主要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历代户籍制度的重要历史意义如何?时期户籍制度发展趋势封建国家演进经济基础战国至秦汉形成巩固魏晋至隋唐发展鼎盛宋元时期变异成熟明清时期松解衰落从不断强化小农经济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征发赋役社会治安宣传教化巩固统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延续发展小农经济商品经济放松户籍管控社会流动加强户籍管控分散独立户籍制度发展变化到走向松解起源早,历史悠久;以家庭为本位,不断沿革;等级性;世袭性;内容全面详细;与赋税制度逐渐脱离,最终废止;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探究学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主要特点?

材料一: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明代根据身份(主要是职业)固定户类,包括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军户、匠户、商户等。各种户类严禁私自脱籍或更换……不同的户类之间等级森严,其中宗室户包括皇室和宗藩人户,官绅户是贵族缙绅地主的一个户口类别。这两种人户在社会上等级地位最高,拥有各种特权。

——高飞《明朝户籍制度中的身份法与迁徙法》二、基层治理的纽带——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朝代基层组织自我管理和互相监督机制秦汉乡里制度什伍组织唐邻保制度北宋保甲制(王安石)明里甲制十家牌法(王守仁)清里甲制到保甲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区别与联系行政区划、户籍管理为主维护社会治安为主相互补充、有机结合;清代合二为一

鸦片战争以后,在接连不断的内乱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织趋向解体。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地方秩序,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趋势:国家对基层组织的控制逐步增强。实质: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任务: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作用?

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费正清曾说:“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的正规官僚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特点:①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

②地方自治色彩鲜明;

③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④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作用: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

保证了赋役征发;

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促进基层经济发展;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产生原因(1)自然: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政治:维护统治的需要。(4)理论来源:《礼记》、《周礼》的记载及《墨子》《孟子》的阐发(儒家的仁爱思想)实施者地位举措政府主体社会救济汉朝:常平仓制度优抚(1)尊敬、赡养老人①秦汉:鸠杖②明初: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2)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从唐朝开始设专门机构,如养病坊、福田院(宋)、众济院(元)、养济院(明清)等隋唐: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义仓、社仓)社会力量辅助宗族:宋朝兴起,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慈善组织:明清兴起,善堂、善会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