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曲) 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曲) 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曲) 练习(含答案)_第3页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曲) 练习(含答案)_第4页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曲) 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曲)专项练

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曲)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两小题。

[南吕]四块玉・叹世

元•曾瑞

罗网施①,权豪使,石火光阴②不多时。劭活③若比吴蚕似。皮

作锦,茧做丝,蛹烫死。

[注释]①罗网施:指设圈套害人。②石火光阴:形容如石火迸

发,转瞬即逝。③勃活:忙碌。

⑴请将曲中最后三句的寓意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⑵这首元曲是一首讽刺世态之作,请结合这首元曲的主要修辞手

法来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鹦鹉曲•市朝归兴

冯子振

山林朝市都曾住。忠孝两字报君父。利名场反覆如云,又要商量

阴雨。[幺]便天公有眼难开,袖手不如家去。更蛾眉强学时妆,是老

子平生懒处。

L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二句直抒胸臆,简要概括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人格理想。

B.“利名”一句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官场的险恶。

C.作者因对官场的厌恶,进而产生“袖手归家”的退隐之志。

D.“强学时妆”一句表达出作者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傲然态度。

2.此曲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

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屡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L请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廉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

两种修辞手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小题。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

到此,

宜歌宜酒宜诗。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

施。

L“春风骄马五陵儿”中的“五陵儿”与“五陵年少争缠头”中

的“五陵年少”意义相同,都是的代称。

2.赏析画线句子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5、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充满隐逸乐趣的自叙曲。作者看透了虚伪的世情,将

功名利禄世俗欲念统统抛在了脑后,扑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B.作者选择了与山水为伴的避世生活方式,并把这作为自己的理

想境界加以热情地讴歌。

C.曲中用大自然的“青山”“白云”“茅斋”“野花”与官场的“紫

罗袍共黄金带”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浮华富贵的厌弃。

D.这首曲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借用了颜回身处陋巷箪瓢壶浆也安

贫乐道的典故,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使诗歌留下无穷韵味。

6、这是一首表达贫士志气的曲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

结合作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二首(其一)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①,山容瘦,

老树替人愁。樽前醉把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

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

建安九年秋,王粲偶登襄阳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

抒心志。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九日渡江”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时逢重阳节,

作者却漂泊在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

B.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

边的江上。秋风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

情。

C.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

抒怀,而自己连登高楼、赏美景都不可能,抚今追昔,伤心之情难以言

表。

D.第四、五两句移情入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秋山

显得那样形容枯瘦,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山、树如此,人何以

堪!

2.本曲的下片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

8、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鹭。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

画师。蓬莱倒影参差。熏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莲湖就是西湖,然而作者不称西湖而称采莲湖,湖的名称

就提供了丰富的形象。

B.第一、二句写采莲、垂钓的热烈喧腾,然后剥离游人写环境

的优美宁静,形成对比。

C.“熏风”二句摆脱了视觉,转而从触觉和嗅觉人手描写切身

感受,凸显清洁与和谐。

D.这首曲描绘的画面是各异其趣的,但又统合成一个远近高低、

结构成立体的空间。

2.“笑王维作画师”插在前后都是写景的句子中间,颇具匠心,

请结合曲文对这一句进行赏析。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张可久①

断塘②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注】①张可久:元代散曲家,他仕途失意,作品大多记游怀古。

②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

山下。

1.下面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断塘”写起,使读者与因西施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

上的联系,给人想象的空间。

B.三、四句由觅西施不得,写到因见柳树积雪引发作者登临姑苏

台“萧萧鬓丝”的怅惘。

C.文中提及白居易的诗,意在将自己赏雪的诗文与白诗作比,传

达出对“乐天词”的喜爱。

D.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造成的错

觉而已,暗示了诗人的失落。

2.此曲题为“姑苏台赏雪”,但文中无一“雪”字,诗人是如何

写“雪”的?

10、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诗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

彩,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

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

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

中"蓑笠翁"的形象不同。

D,两首诗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

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

2.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

句进行赏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

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雪练从天上停止工作的织机上垂挂下来,表现了瀑布的

雄奇飘逸。

B.前四句写远眺,瀑布倾流,震撼心灵,作者描写动静结合,极写

声音与气势。

C.后四句写近景,飞沫溅落,让人感到穿着的单薄;倾泻的瀑布,

色白而流急。

D.这首小令境界开阔,即景抒情,移情于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

瀑布的胜景。

E.全曲语言流畅,词句朴实,令人心旷神怡,如人其境,感受到大

自然的壮美。

2.本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内容进行赏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黄钟人月圆)为细君寿

魏初

冷云冻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

年来又到,吴头楚尾,风雨江船。

但教康健,心头过得,莫论无钱。

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

【注】此曲作于魏初远别妻儿,在外做官弃波之时。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前两句,抒写奔波在外的艰辛感受,寒云密布、冷雪扑人、

路途艰难。

B."但教"三句,作者希望妻子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别舍不得花销

委屈自己。

C."从今"三句,展示了合家团圆的明天,全曲在这美好的憧憬之

中自然结束。

D.这首小令是写给妻子的,所以用语浅显,表达直露,但情感殷殷,

真挚深沉。

2.这首曲为妻子生辰而写,但为什么开篇说的都是自己请结合

全曲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①

周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②外,何人更可言。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②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

士。

L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

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

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

C.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的写出了

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

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E.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

望友人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14、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钟】人月圆

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①。鹅鹄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①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市卧龙山东南麓,为当年

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

1.下面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越王台”是越王勾践所筑的台榭,开头两句记登临吊古事和

因之而引起的“伤心”感情。

B.“鹅鸽啼处”写鹏帽的悲啼,与李白诗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

今惟有鹏鹄飞”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东风草绿”“青山故国”“乔木苍苔”这几句每句都是一个画

面,画面重叠展现,意在以乐景写哀情。

D.本曲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

过去景物,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

E.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写作者重登越王台所引起的怀念故国、

追忆往事、思念亲人的惆怅心情。

2.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

1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①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唐书•马周传》记,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

主人冷遇。

1.以下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是“夜雨”,而全诗无雨字,以雨打芭蕉叙出气候,雨点清

晰而杂乱,与旅人的情绪自然和谐地共鸣起来,创造了无限凄凉的环

境。

B.此曲采用了侧面描写、叠词、用典等手法,尤其是叠字的运用,

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给人以回环复沓、一咏

三叹之感。

C.秋雨之夜,作者窗前下棋,看着连绵不断的雨点落在芭蕉叶上,

点点秋雨唤起了作者无法断绝的缕缕愁苦,从而深化了曲子的意境。

D.“落灯花,棋未收。”与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有约不

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意相同,都表达出了诗人的孤苦之

情。

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1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

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

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

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

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

久晚年之作。③蝶愁来明日黄花:苏轼曾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

黄花蝶也愁”之句。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

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

才不遇的苦闷。

B.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

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

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C.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

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

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D.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

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

具特色,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17、注:①机,织机.

L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诗歌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

干戈,暮也干戈【注,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

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院,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

柯。

【注】朝也干戈,暮也干戈: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

诚占领杭州,和朱元璋领导的反元军形成对立之局。至正二十五年,

张士诚失败,朱元璋胜利,杭州陷于战乱之中达十年之久。

有人评价这首元曲在谋篇布局方面极具特色,请结合整首曲子简

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春

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①面。

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

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①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用来作画。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使用比喻手法写春日的西湖,赞美了西湖的一步一景、

风光如画。

B.“逋仙”指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

表达了对二人的崇拜。

C.“叩逋仙,访坡仙”两句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

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

D.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

遥远的矛盾心情。

2.请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曲中“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白

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的异同。

2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

【元】阿鲁威①

动高吟楚客秋风,故国山河,水落江空。断送离愁,江南烟雨。杳

杳孤鸿。依旧向邯郸道②中,问居胥今有谁封何日论文,渭北春天,

日暮江东。

【注】①阿鲁威:蒙古族人,曾任南剑(今福建南平)太守。此曲是

赴任南剑太守时,途中所作。②邯郸道:典出自“黄梁梦”故事,喻指

求取功名的道路。

L这首元曲有多处用典,其中“问居胥今有谁封”化用了《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

2.简要分析作者在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①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②。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③,靖节何年种④,丁固当时梦⑤半溪明月,一枕清

风。

【注释】①观音山:指今扬州的观音山。②避乖:与世旌离,避离

世乱。乖,抵触。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

为五大夫。④靖节:指陶渊明,私谥“靖节其《归去来兮辞》有句: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⑤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

腹上,后封大司徒。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眠松",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表现其自

在之态。

B.曲中"高卧",既紧扣"眠松"之卧态,又切合蛰龙冬卧之特征,以

龙喻松,复以松拟人,修辞堪称警策。

C.结尾二句,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超尘拔俗,婆娑潇洒。

D."秦皇旧日封”三句是说这是一棵秦皇所封、靖节所种、丁固所

梦的松树。

2.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请联系全曲,说说这

个“枕”字的妙处。

2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题。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徐再思

葛映①里神龙悦形,丹山②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等③香,雨洗苍

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注】①葛陂:湖名。东汉仙人费长房,将青竹掷于葛陂化而为

龙。②丹山:凤凰的巢穴。③粉筒(tuð):竹笋的外壳,相传凤凰非

竹实不食。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化用典故,用仙人掷竹化龙的神话故事,生动地表现出

画中竹的遒劲有力。

B.曲中写喜食竹实的凤凰来到庭院,是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画中

竹子的栩栩如生。

C.三、四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切入,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

眼中的景物特征。

D.全曲没有直接描写“画竹”的文字,可是读者却能通过生动

的形象真切地感知。

2.有人认为,曲中最后两句是“老仙翁笔底春生”的原因,你是

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简要分析。

2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仙吕•混江龙

白朴

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枯荷宿鹭,远树栖鸦。败叶纷纷拥砌

石,修竹珊珊扫窗纱。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从体制

上讲,“仙吕”为宫调,“混江龙”为曲牌。

B.“断人肠处”,意为“令人肝肠寸断的是”,起笔直抒胸臆,奠

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让整曲笼罩在伤心悲痛的气氛中。

C.“残照”“枯荷”“栖鸦”等意象,用细节描写写出夕阳西下,

草木衰败的深秋景致,便于作者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

D.尾句描绘天色将暝,暮色四合,捣衣声起,“砧杵”指捣衣石和

棒槌,暗指女子思念远方的征人。

2.白朴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深具文采,精于度曲。在此曲中,“败

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为写景佳句,该句是如何体现白朴

“深具文采”的请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

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

寄相思。

【注】

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

此词为他送行。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②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

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

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

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

的人谁会念及我呢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

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感情。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菱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诗

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J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

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

感。

C.诗歌前四句写西阁夜景,景致清新雅致;后四句感时伤怀,虑时

危,忧盗贼。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

担心百姓。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题。

山坡羊•闺思

(元)张可久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

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26、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是曲牌,标题“闺思”既暗示诗中人身份,又点明

诗歌的题材和主题。

B.“云松”喻女子蓬松的头发,“螺髻”写发型,“伤春”之情实

因“闺思”而起。

C.“小琼姬”指美丽的小Y头,“雪”字运用了比喻手法,巧应

上文的“柳花飞”。

D.“生”意为“硬生生”,突出小Y头吵醒女主人团圆梦的无情

以及女主人的懊恼。

27、有评论者认为曲末的“呸”用语粗俗,应该删去,你赞同他

的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①

【注】①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载,“晋陶渊明好酒而不能

常得,九月九日于东篱下采菊盈把,闲坐之。未几,江州刺史王弘命白

衣人送酒至,即便就饮,酣醉而归。”

1.下面对这个作品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支小令,双调,宫调名;沉醉东风,曲牌名;重九,标题,即

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小令在宫调和一韵到底方面与杂剧是一样的。

B.此曲从季节景物特征入手,点出"红叶""黄花",以写"重九"的

自然风光。

C."瘦"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月落时分山影

斜长显得清瘦的姿态。

D.这首小令虽然不脱离悲愁的范畴,但立意孤高,用语也颇为别

致。选取"稀""瘦""衰""寒"等冷色调的字眼来状秋天之景,更显得秋

意浓,愁思重,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2.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

杨果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

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少妇忆远的抒情小曲,既显示出文人高雅典丽的艺

术修养,又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

B.“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写少妇无精打采地掉转船儿,

让习习的晚风吹着那翠绿的裙儿左右飘拂。

C.“芙蓉开尽无消息”,意蕴丰富,既写出女子远望却消息全无的

情景,也表现出女子满腹闲愁,一腔离恨。

D.“一曲琵琶数行泪”既是概括写女子的日常活动,又是一种感

情的倾泄。她本想借琵琶一倾积愫,又联想到自己命运与琵琶女一样,

美人迟暮,身世飘零,不禁泪随声下。

2.自古人称“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手法精妙,请加

以赏析。

3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①。伤心秦

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将军”句:班超投笔从戎,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

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

生入玉门关”句。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四面楚歌、火烧赤壁、投笔从戎三个典故,寄寓了作者

对时世的看法。

B.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一兴一衰,一乐一哀,间接抒

发无限感慨。

C.这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民生疾苦之感叹,给予百

姓深切的同情。

D.整首曲子典雅工巧,含蓄隽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

慨于不发之中。

2.“读书人一声长叹”中,诗人“叹”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分

析。

3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

地,谁主沉浮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1.《沁园春长沙》和《天净沙秋思》选取意象有什么不同

2.分析《沁园春长沙》(上阙)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3.《沁园春长沙》和《天净沙秋思》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二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C.尾联复写春江景色,余韵不尽引人遐想。

D.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E.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3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西厢记长亭送别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

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

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L下列对《一煞》一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深秋黄

昏图,以萧瑟之景烘托了人物的离愁别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

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

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甚急,去后何迟"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

恋情人的情怀。

2.请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两个方面鉴赏“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

3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

张可久

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

断送东君。传酒令

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

雪阳春③。

【注释】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②倚徙:流连

徘徊。③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1.下列对全曲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云石安排诗酒歌舞为友送行,令佳人唱曲,美人捧金杯传酒

令,将当时的文士风流表现得十分传神。

B."倚徙西楼"三句,写出作者在酸斋学士处流连终日,徘徊留恋

不舍离去,巧妙体现二人的深厚情谊。

C.作品长于用典,以"羽扇纶巾""白雪阳春"入曲,语言简洁,表意

含蓄,可见作者文学造诣之深厚。

D.作品直接抒写离愁别绪,同时还融入其他丰富的情感;善于运

用词家手法作曲,情景相融,别具一格。

2.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

结合前三句,对此作简要赏析。

3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Γ2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

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

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

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

《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

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

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

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

回味之功。

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

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一项是()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江汉》)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36、阅读下面元代张可久的两首元曲,完成问题。

双调•水仙子怀古

秋风远塞皂雕旗①,明月高台金风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娇

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越调•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

辞凤阁,盼滦河,别离此情将何在!羽盖峨峨,虎皮明驮,雁远

暮云阔。建旌旗五百沙陀②,送琵琶三两宫娥。翠车前白橐驼,雕笼

内锦鹦哥。他,强似马嵬坡③。

【注解】①皂雕旗:画有黑雕的大旗。②沙陀:古代北方少数民

族之一。③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县内,唐安史之乱时,杨贵妃于此处

被缢死。

L这两首元曲都用到了昭君出塞的典故,但情感有所不同,前者

主要表达了对王昭君的之情,后者则流露了对王昭君的

_____________之情。

2.两首曲词均用到了对比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3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小粱州•九日渡江

汤式

秋风汪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①。山容瘦,老树替

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

难比旧风流。

【注】①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建安九

年秋,王粲偶登襄阳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九日渡江”,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时逢重阳节,

作者却漂泊在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

B.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

边的江上。秋风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

情。

C.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

抒怀;而自己连登高楼赏美景都不可能,抚今追昔,伤心之情难以言表。

D.四、五句移情人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秋山显得

那么形容枯瘦,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山、树如此,人何以堪!

E.六、七句紧扣题中的“九日”,抒写羁旅漂泊、人生无常的感

慨,重阳日在他乡与相知好友共把茱萸,花前醉倒,感叹彼此头发已花

白。

2.本曲的下片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兼葭莠。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

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①。

注:①危楼,高耸的阁楼。

38、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硕茂密,江渚上兼葭萧疏秀美,显现

出秋景的生机与诗意。

B.三、四句中的“添”“淡”两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

然色彩的渐变过程。

C.“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

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

D.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句式整齐而又活泼。

39、《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

全曲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来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木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

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柜、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

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

有求安得闲。

[注]柜:张来二子张柜、张秸。张来,北宋著名文学家,曾任太

常寺少卿。

40、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

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

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

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

题旨。

41、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

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沉醉东风自悟

马谦斋①

瓷瓯内激潮莫掩,瓦盆中渐浅重添。线鸡肥,新舞②炉,不须典

琴留剑。二顷桑麻足养廉,归去来长安路险。

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虎狼丛甚日休?是非海何日

彻?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旁人做话说,咫尺韶华去也。

[注]①马谦斋。曾任官。最终归隐。②新翁(chδu);新酿的酒。

42、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曲开篇写酒香菜美,生活丰足,辞简意丰,散发着浓郁的乡

土气息。

B.“长安”代指朝廷,“长安路险”暗喻官场险恶。写出了积郁

的不满和忧患。

C.“青蝇竞血”“白蚁争穴”运用比喻一针见血地讽刺了谋取功

名富贵之人。

D.“虎狼丛”三个句子描摹出作者为避免成为他人谈资而奋力抗

争的形象。

43、作为“自悟”之作,本曲上下片所悟各侧重什么?有怎样的

联系?

44、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舟中

(元)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

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屡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中前两句交代了孤舟停泊的背景: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洞庭

湖。青荧的灯火,衬托出了客船的冷寂。

B.”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廛战,诗和雪缴缠”使用比喻、排比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风雪交加的壮美。

C.小令中的"豪"字,不只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

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雪片翻飞的景象。

D.这首小令多能从无字之处读得隐微之意,显示了作者遣词造句

的佳妙。风、雪与诗情融为一片,描绘出一幅江天风雪行吟图。

2.请抓住曲中关键词,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中见杏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这一联运用了反衬的艺

术手法,满怀的愁绪开篇就宣泄而出。

B.“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这一联用拟人的手法给

娇嫩欲滴的杏花赋予了感情,点出诗人郁闷不得志、漂泊离乡的忧思

情怀。

C.“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这一联是全诗唯一写景

的一联,前句写想象之景,后句写眼前之景。

D.“更忆帝乡千万树”是写诗人由眼前的春色美景联想到往年在

京城长安看到的千树万树红杏的绚丽迷人景色。

E.总览此诗,开篇由花及人,由人及景,只用了“红艳”与“行人”、

“暝莺”与“寒蝶”两个对比场景,将诗人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

身世之悲、故国之思层层展现给读者。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答案:(1)作茧自缚

(2)这首元曲全篇运用比喻的手法使得作品简洁而形象,寓意

深刻而入木。开笔即用“罗网施”比喻当时翘魅胭翘的封建社会,形

象贴切。接着用“石火光阴”比喻权势好景不长,嘲讽、愤慨之情溢

于言表,可谓独具匠心,最后用“吴蚕”暗喻权豪作茧自缚,深化“叹

世”的主题。可以说全曲作者极力嘲讽、抨击了不可一世的权贵。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最后三

句意思是“你机关算尽,费尽心机,不过与那吴地的蚕相似,到头来

织皮成锦,剥茧作丝,生成的蛹也要被活活烫死”,从中可看出是自

己做剥茧作丝,最后困住了自己,由此可知,和成语“作茧自缚”意

思相同。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鉴赏作品表达技

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语句判断这首元曲修辞手法。首句说

“罗网施”,意思是“布置罗网,巧施阴谋诡计”,此处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把当时多恶黑暗的封建社会比喻为“罗网”,形象的反映

出当时黑暗错综的复杂社会现实。下一句“石火光阴不多时”,意

思是“这光阴如敲石击火,横行不了几时”,“石火光阴”也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形容恶势力挣扎的时间就如石火-一样,存留不长时

间,这个比喻有力的体现出权势好景不长,嘲讽、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可谓独具匠心。最后一句中“皮作锦,茧做丝,蛹烫死”,写出了“机

关算尽,费尽心机,不过与那吴地的蚕相似,到头来织皮成锦,剥茧

作丝,生成的蛹也要被活活烫死”的结局,此句也运用比喻的手法,

权势的所作所为,正像是吴地的蚕一样,他们横行的种种作为,就是

一道道蚕丝一样,最后困住的是自己,落得“被活活烫死”的结局。

全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极力嘲讽、抨击了不可一世的权贵。

2、答案:1.B

2.①运用比喻,如“利名场反覆如云,又要商量阴雨”将官场的

变幻无常比喻成天气的阴晴不定,生动地突出其险恶性;②语言充满

尖锐犀利的讽刺意味;③风格直率泼辣而又蕴藉含蓄,如“蛾眉强学

时妆,是老子平生懒处。”表达作者对官场危险污浊的厌恶,前半句

含蓄蕴藉,后半句直率泼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利名'一句运用拟人”分析错误。此处运用的是比喻的修

辞方法,将官场的变幻无常比喻成天气的阴晴不定。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

这篇散曲虽然短小,但其语言特点突出,充分反映出元曲语言的

通俗生动的特性。分析时可从修辞、特点及风格几方面入手。

首先,从修辞上看,第二句“利名场反覆如云,又要商量阴雨”

中将官场的变幻无常比喻成天气的阴晴不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同时也极具夸张色彩。“又要商量阴雨”则生动地突出名利场中的险

恶性,也让这首曲的意思通俗易懂。

其次,从语言特点上看,这首曲语言尖锐犀利,充满讽刺的意味。

如“便天公有眼难开,袖手不如家去”,“有眼难开”把批判的矛头直

指上天;“不如家去”写作者因对官场的厌恶,进而产生“袖手归家”

的退隐之志。此句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毫不留情。

最后,分析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直率泼辣而又蕴藉含蓄,最后一

句“蛾眉强学时妆,是老子平生懒处”中,前半句含蓄蕴藉,以女子

化妆中的描眉来比喻谄媚权贵的媚态。而“是老子平生懒处”则直率

泼辣,以“老子”自称,充满了一种无惧无畏的态度,表达作者对官

场危险污浊的厌恶。

3、答案:L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屡战”

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

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

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屡战,诗和雪缴缠”构

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

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廛战,“诗豪”与风雪争

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

“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1.“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廛战,诗行和雪缴缠”,运

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

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句又

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

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

吟图。

2.“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前两句交代了孤舟的

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

寂。“洞庭烟”、“灯火青荧”,形象、色彩都有如绘画,足见作者驾驭

语言及构筑意境的纯熟能力。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

知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

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它补出了严冬的时令,还以其若实若

虚的意象启人寻绎。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见

“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结合题目的“舟中”

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

觉印象。听觉印象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

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于是才有“推开篷”细看

究竟的相应举动,这样看来,“朔风”在这里还有陡至的意味。推篷是

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

生,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4、答案:1.贵游子弟或贵族子弟

2.①以西子比喻西湖,描画那远处一抹青山,正如美人深深的眉

毛;近处如烟的柳丝,真像美人蓬松的头发。②寓情于最、景中含情,

抒发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表现自己悠闲的心境,③炼字精妙,“颦”

字令人联想起西施捧心皱眉的妍媚姿态,富有情致;“拖”字画出了

和风吹拂、柳枝斜长的动态;“堆”字使人想见美人乌发之浓密,似

乎高耸的发髻就浮现在眼前。③语言清新明丽,间杂口语,读来雅致

又不失活泼。

解析:1.“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道出了那些纨

绮子弟沉迷于享乐的行为。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

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结合“骄马”等分析,“五陵年少”是贵游子

弟的意思。

2.运用比喻的手法,远处的青山在雨后像极了美人深翠的眉毛。

在迷雾中的柳丝,正层层叠叠,像美人蓬松的头发。炼字精妙。“拖”

很有表现力,展现了春风拂面、柳枝轻抚的动态之感。“颦”字可以

让人联想起西施皱眉的美好姿态,具有画面感,较为形象生动地刻画

了这样的场景;“堆”字让人联想到女子头发的浓密,柳絮纷飞远看

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可喜杀睡足的西施“,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

娇柔,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西湖三月风和

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尽情地唱歌、

饮酒、吟诗,也写出了诗人的悠闲。语言清新明丽,间杂口语。

5、答案:D

解析:

6、答案:①贫贱不移,安贫乐道。”陋巷箪瓢亦乐哉”,以颜回

身处陋巷箪瓢壶浆也安贫乐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贫贱不移,安贫乐

道的志趣。②热爱自然,向往归隐。用“青山”“白云”“茅斋”、“野

花”的隐逸生活与“紫罗袍共黄金带”的官场生活进行对比,表现了

诗人厌弃浮华富贵,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7、答案:1.B;2.①虚实结合:作者悬想远方的亲友知己如今白

头的境况,回忆旧日重阳节。劝酒酬诗的欢乐情形,是虚写;如今自己

羁旅漂泊,独在异乡,人事全非,是实写。虚实结合,强化了作者的羁

旅之愁。

②对比:昔聚今散,昔乐今悲,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物是人非,突

出表达了作者的漂泊之愁、思亲之情、韶华易逝之悲。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反衬”说法有

误,“秋风萧瑟”与“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是情景相

生的正衬关系。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表现手法,首

先要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

的,最后指明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此曲下片作者想象远方的亲友知己如今白头的境况,回忆以前重阳节,

亲朋齐聚、劝酒酬诗的欢乐情形,这是虚写;而如今作者自己羁旅漂泊,

独在异乡,这是实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强化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同时作者把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过去是亲朋聚在一起,快乐无比,如

今自己与亲人天各一方,自己漂泊他乡,独自悲伤。又到重阳佳节,

黄花依旧应时开放,但物是人非,这是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漂

泊之愁、思亲之情、韶华易逝之悲。

8、答案:1.B

2.①作者笑有“画中有诗”之称的王维“作画师”,并非贬抑

古代名人,而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王维笔下的山水之美与西湖的自

然美景相比都未免黯然失色,从而衬托出西湖之美的不可企及。②正

因为前后都是一般的写景,显得有些平板,加进这一句,便使曲中有

如异峰突起,产生了奇特的审美效应。

解析:LB.这首曲统一在一个基调上,那就是优美宁静,既没有

“热烈喧腾”,也没有“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